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灵州城址研究现状及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古代灵州城址研究现状及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学术界关于灵州古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址具体位置和迁徙情况等方面。前者重点是对唐代灵州城址的研究,有灵武、今吴忠市与灵武西南三种观点。持第二种观点者有白述礼、杨森翔、吴忠礼、汪一鸣、朱存世等学者[5],均认同唐灵州城址在今吴忠市境内。相对于前者,对历代灵州城迁徙情况的研究却略显不足。此外,据笔者视野所及,当前学术界甚少存在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灵州城址变迁的准确、详细的研究。

古代灵州城址研究现状及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当前学术界关于灵州古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址具体位置和迁徙情况等方面。前者重点是对唐代灵州城址的研究,有灵武、今吴忠市与灵武西南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在2003年5月吴忠市利通区出土唐灵州吕氏夫人墓志后,不攻而自破,自不待言。持第二种观点者有白述礼、杨森翔、吴忠礼、汪一鸣、朱存世等学者[5],均认同唐灵州城址在今吴忠市境内。其中朱存世认为唐灵州城在今吴忠市西侧,而白述礼、汪一鸣、杨森翔等更准确定位在今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附近。第三种观点实与第二种观点所指方向相同,但缺乏准确性。相对于前者,对历代灵州城迁徙情况的研究却略显不足。其中突出阐发集中于以下:杨森翔对明以前灵州城做过深入研究,改变了以往学者对《括地志》中“初治胡城”的误解,提出孝昌二年灵州作为州级行政单位,其治城在胡城,并非西汉灵州县城,也不是薄骨律镇城。大统六年,从胡城迁至重修的果园城。但是杨先生论述甚为简略,亦缺乏对此次迁徙原因的讨论。关于明代灵州城迁徙情况,张九德虽提出“城凡三迁”[6]之说,却未详述明代三次迁徙的具体位置。白述礼先生据洪武和宣德年间迁徙的里数、方向,判断永乐年间的迁徙情况,[7]但在其论述中亦存在某些值得商榷或不足之处:如三次迁徙的方向与里数的推算及每次迁徙的具体位置。此外,据笔者视野所及,当前学术界甚少存在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灵州城址变迁的准确、详细的研究。鉴于上述灵州古城的研究尚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古代灵州城址的四次迁徙试作系统考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