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至西魏时期的灵州城址及文化交流研究

北魏至西魏时期的灵州城址及文化交流研究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此问题,笔者同意杨森翔的说法,并认为魏孝明帝孝昌二年,薄骨律镇改灵州后,灵州作为州级政区及其管理机构,其治所初在河北胡城,并非最“初”的县城位置,而是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将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后,驻地胡城。从时间上看,自526年至540年,灵州治城在胡城。[22]此后被毁的胡城苦撑四年,于西魏大统六年迁至重修的果园城,这就是灵州城址的第一次迁徙。[23]故可知,自西魏大统六年至北周时期灵州城址仍在薄骨律镇旧城。

北魏至西魏时期的灵州城址及文化交流研究

魏晋北朝时期,中原大乱,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宁夏地区先后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其中,匈奴族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在今宁夏、陕北地区建立夏国(407~431),并于灵州县旧地营建果园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吞灭夏国,于太延二年(436)在赫连勃勃的果园城置薄骨律镇。[13]镇是北魏设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单位。薄骨律镇城在哪里?《水经注》卷三载:“(黄)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河水又北径富平故城西,秦置北部都尉,治县城。……河水又北,薄骨律镇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14]据此,黄河流出青山峡(青铜峡)后西支为主河道,即史料中的“河”指西支河道。西支向北流经富平县故城西,后过薄骨律镇城西。北魏薄骨律镇城,即利用赫连勃勃建造的果园城。薄骨律镇城在富平故城以北,非河渚最南端。

北魏后期,在六镇起义的影响下,正光五年(524)关陇起义爆发。宁夏南部高平镇万俟丑奴领导起义军,东下秦陇,克豳﹑夏﹑泾﹑岐﹑北华等州,直接威胁到北魏王朝的统治。直到普泰元年(531)北魏政府加以镇压,是时,持续七年之久的关陇起义结束。在此期间,孝昌二年(526),薄骨律镇改灵州,其治城非原薄骨律镇旧城,而是“河北胡城”[15]。《括地志》载:“灵州,薄骨律镇城,以在河渚之中,随水上下,未尝陷没,故号曰灵州。灵州,初在河北胡城。大统六年,于果园复筑城,以为州,即今之州城是也。”[16]《太平寰宇记》引用此语。[17]而《舆地广记》载:“至明帝立灵州。初治河北,后徙治果园所筑城。”[18]嘉靖宁夏新志》亦载:“明帝立灵州。初治河北,后徙治于果园所筑城。”[19]以上可知,灵州初治“河北”,而非原薄骨律镇,此毋庸置疑,但具体是河北何地,《舆地广记》和《嘉靖宁夏新志》皆未提及“胡城”,但从“初治河北”“复筑城”和“后徙治果园所筑城”记载可知,灵州从河北迁至所筑果园城,而不是“河北胡城”。实际上,后代在传抄史料的过程中漏词、漏字很常见,故从著书时间来看,灵州初治“河北胡城”很可信。

灵州初治“河北胡城”,似与灵州县城最初在赫连勃勃的果园城存在矛盾。关于此问题,笔者同意杨森翔的说法,并认为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薄骨律镇改灵州后,灵州作为州级政区及其管理机构,其治所初在河北胡城,并非最“初”的县城位置,而是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将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后,驻地胡城。故以上说法并不矛盾。至此,自公元前191年至公元526年,灵州县城、果园城和薄骨律镇城长达715年的城镇史暂时结束。灵州治河北胡城的历史自公元526年起始。此后发生了什么?以至引起灵州治城第一次迁移。《周书·文帝纪一》载:“(永熙三年)十一月,遣仪同李虎与李弼、赵贵等讨曹泥于灵州,虎引河灌之。明年,泥降,迁其豪帅于咸阳。”[20]《北齐书·神武帝纪二》亦载:“(天平三年正月)西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刘丰遣使请内属。周文围泥,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21]据此可知,永熙三年(534),西魏将军李虎引黄河淹灌灵州城。第二年“(曹)泥降,迁其豪帅于咸阳”。东魏天平三年(536)正月,宇文泰围攻叛将曹泥,再度水淹灵州城,城墙未淹者只有四尺。以上事实可知,遭受水灾的灵州城已无法居住,迁城成为必然。但是,此时淹没的灵州城是胡城,还是河渚之上的薄骨律镇城呢?从时间上看,自526年至540年,灵州治城在胡城。而李虎克灵州和宇文泰围攻灵州城、城被水淹之年分别为534年、536年。显然,灵州城两次被围攻皆是在灵州治胡城期间。因此,判断534年、536年两次人为水毁的是河北胡城(今青铜峡市邵岗以西,玉泉营附近)。[22]此后被毁的胡城苦撑四年,于西魏大统六年(540)迁至重修的果园城(即薄骨律镇旧城),这就是灵州城址的第一次迁徙。(www.xing528.com)

据王仲荦《北周地理志》载,北周时期,灵州治城仍在薄骨律镇旧城,即今宁夏灵武县西南方黄河中洲上。[23]故可知,自西魏大统六年(540)至北周时期灵州城址仍在薄骨律镇旧城。灵州作为州级行政单位,其治城在北朝时期经历第一次城址的迁徙,即西魏大统六年从“河北胡城”迁至薄骨律镇旧城。此后,灵州治城固定于此长达八百余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