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晋时期祭天礼制与北魏时空观研究

汉晋时期祭天礼制与北魏时空观研究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先比较汉晋时期的各个政权的祭天礼制,以及五帝的祭坛地位问题。但是降至西晋太康十年,祭天礼制又发生新的转变。通过上述史料考察,北魏以前的西汉、东汉、曹魏和西晋在认识“天”的礼制上和数量上,大体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认为天只有一个,它是宇宙万物的最高神灵,比如西晋政权的祭天礼制。

汉晋时期祭天礼制与北魏时空观研究

下面先比较汉晋时期的各个政权的祭天礼制,以及五帝的祭坛地位问题。《史记·封禅书》记载:“二年(前205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79]这说明西汉初年开始祭祀五帝,但是此前就有这方面的礼制传统。依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80]可以看出先秦以前就已经祭祀五帝。关于东汉的祭天礼制,《续汉书·祭祀志上》记载:“(建武二年)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向),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之地,赤帝位在丙巳之地,黄帝位在丁未之地,白帝位在庚申之地,黑帝位在壬亥之地。”[81]这是共同祭祀天与五帝的文献描述。但是能够看出“天位”放置在内坛,“五帝位”却被放置在外坛,说明东汉初期,已经区分出它们的等级尊卑地位。清代金鹗《求古录礼说·五帝五祀考》认为:“五帝为五行之精,佐昊天化育,其尊亚于昊天。”[82]所以昊天上帝与五帝的尊卑程度并不相同。

魏文帝即位初期祭天礼制沿袭了东汉旧制,《宋书·礼志三》记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正月,郊祀天地明堂。是时,魏都洛京,而神祇兆域明堂灵台,皆因汉旧事。”[83]然而至魏明帝青龙三年,由于凉州刺史献上了灵命瑞图,祭天之礼便开始发生转变。根据《通典·吉礼》“告礼”条载:“魏尚书薛悌奏:‘凉州刺史所上灵命瑞图,当下洛阳留台,使太尉醮告太祖、文昭皇后庙。’博士秦静议曰:‘灵命瑞图可祀天皇大帝五精之帝于洛阳,祀南郊所祭,祭讫,奉诰册文,脯、醢、酒,告太祖庙。藏册于石函。’尚书奏曰:‘秦静议当遣兼太尉告祠,以武皇帝从五精以上六座。余众神皆不设牲用如郊祭。’明帝诏:‘每祀天辄以地配,今不地配耶?’尚书奏:‘孙钦议:周礼祀天南郊,无地配之文,大魏受禅,因汉祀天以地配,此谓正月南郊常祀也。今告灵瑞,不须以地配。’王肃议:‘礼,有事于王父,则以王母配,不降于四时常祀而不配也。且夫五精之帝,非重于地,今奉嘉瑞以告,而地独阙,于义未通。以地配天,于义正宜。’诏曰:‘祀天以地配,此既正义,今告瑞祭于五精之帝,则地不得阙也。’又诏曰:‘告皇天及五精,今册文中都不见五精之帝,意何以耶?’尚书奏:‘册文,侍中韦诞所作。文中“皇皇后帝”,即五精之帝。昔舜受禅,告天云“皇皇后帝”,亦合五精之帝。于文少,不可分别。可更增五精字。’”[84]所谓“天皇大帝”,即“昊天上帝”,[85]其中围绕配祭和五精帝展开讨论,最终确定五精帝与上帝合为六天,在洛阳的南郊祭祀。降至晋武帝司马炎即位时,按照《晋书·礼志上》记载:“泰始二年正月……时群臣又议,五帝即天也,王气时异,故殊其号,虽名有五,其实一神。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座,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座而已。……帝又从之,一如宣帝所用王肃议也。”[86]可见西晋采用王肃的经学观点,南郊祭天已经除去五精帝的神位,而仅仅祭祀昊天上帝,这与曹魏和东汉的祭天礼制完全不同。但是降至西晋太康十年,祭天礼制又发生新的转变。《晋书·礼志上》记载:“(太康十年十月,又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往者众议除明堂五帝位,考之礼文不正。且《诗序》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宣帝以神武创业,既已配天,复以先帝配天,于义亦所不安。其复明堂及南郊五帝位。”[87]如果南郊以宣帝配天,明堂也以先帝(即司马昭)配天,这就在礼制上出现两代祖先都配天的矛盾,因而太康十年又重新采用“六天说”的祭天礼制。(www.xing528.com)

通过上述史料考察,北魏以前的西汉、东汉、曹魏和西晋在认识“天”的礼制上和数量上,大体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认为天只有一个,它是宇宙万物的最高神灵,比如西晋政权的祭天礼制。但其后西晋又把独祭昊天上帝改为“六天说”;其二,昊天上帝与五帝(五精帝)的地位大体相同,比如西汉早期的祭天礼制;其三,上帝和五精帝同时祭祀,但五精帝的地位略低于上帝,比如东汉政权的祭天礼制;其四,认为“天”有六个,上帝化育五精帝,它们都在相同的祭坛内,比如曹魏政权的祭天礼制。关于天与五帝之间的关系,清代陈澧《东塾读书记·三国》记载:“郑君以五帝为天帝,乃汉制也。以圜丘与郊为二,则汉初之制也。王肃以圜丘与郊为一,汉成帝时制也。以五帝为五人帝,王莽奏定之制也。又以为天佐,则谬忌之说也。”[88]因此如果仅从“六天”的数量上,以及相关的礼仪制度方面分析,北魏的“六天说”与魏明帝和西晋太康十年变礼以后的信仰基本相同。那么曹魏的“六天说”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