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荣庆社:传统技艺授徒17年-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荣庆社:传统技艺授徒17年-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阳侯成章、侯瑞春等凑股购得饶阳县常家的旧戏箱成立荣庆社,王益友等亦来参加。王益友在荣庆社,建议入京演唱,后来就在北京扎下根,使多年绝迹北京舞台的昆弋班又能长期演唱下去。1928年,韩世昌率领荣庆社演员东渡日本演出,留京荣庆社演员白云生、郝振基、陶显庭、朱玉鳌等另组织庆生社,王益友未参加。从1911年起,到韩世昌1928年赴日,白云生另组庆生社,王益友在荣庆社演唱达17年。

荣庆社:传统技艺授徒17年-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高阳侯成章、侯瑞春等凑股购得饶阳县常家的旧戏箱成立荣庆社,王益友等亦来参加。1912年随同荣庆社先后在河北省祁州、博野、蠡县、安平、饶阳、深泽、无极、赵县、正定等地演唱,对昆弋腔起了传播作用。

当荣庆社在河北省中南部巡回演出时,除演唱外,还教韩世昌(时年14岁)演武小生,如《秦琼打擂》的解差,《倒铜旗》的罗成,《敬德钓鱼》的白袍,《出关遥祭》的杨六郎(后部是弋腔),《宁武关》的李鸿基,还教过《红孩儿》。与此同时,还教侯炳武演《倒铜旗》的秦琼等戏。

王益友在荣庆社,建议入京演唱,后来就在北京扎下根,使多年绝迹北京舞台的昆弋班又能长期演唱下去。事实经过是这样的:1917年荣庆社在新乐县演唱,河北省闹大水,戏停歇了,大家闲起来。这时在京东的徐廷璧、郝振基、朱玉鳌等人组织同和社,应余玉琴之约在北京广兴茶园(崇外大街木厂胡同)演唱,情况甚好。当时王益友建议也去北京演唱,他亲自到京与徐廷璧等联系,想带着荣庆社搭入他们班子一同演出,徐等不同意,王又回到京南和侯成章、侯瑞春等商议,觉得去北京演唱,卖座可能不成问题,于是凑了用费,集合七八十人,就在这年冬天到北京,得到田际云大力支援,将他的崇雅社演出的天乐园(在鲜鱼口,今大众剧场)让给荣庆社接演。第一天打炮戏:郭凤来的《寄信》(《柯烂山》的一折)、韩世昌的《刺虎》,大轴是侯益隆与王益友的《通天犀》。以后王益友陆续上演《夜奔》、《快活林》、《蜈公岭》、《夜巡》等戏。

1918年夏,荣庆社应天津博物院成立展览会余兴部邀请,首次来津演出,地点在古楼北中天仙舞台。头无日场,王益友演大轴《青石山》的关平,晚场演《夜奔》,首次与天津观众相见,为他后半生在津教曲扎下根子。(www.xing528.com)

1921年白云生在保定四中毕业时年19岁,酷爱昆曲,拜王益友为师学青衣、花旦、武旦。

1922年侯永奎年10岁,随父侯益才在京念小学,因受熏陶,偷学唱戏。王益友认为侯永奎是这一行材料,教他学戏。1926年侯永奎14岁,在保定大舞台演出《花荡》效果不错,嗣由王益友教侯《夜奔》、《打虎》、《探庄》、《蜈蚣岭》等戏,培养成为北昆的著名演员,荣庆社后期的中坚人物。

1928年,韩世昌率领荣庆社演员东渡日本演出,留京荣庆社演员白云生、郝振基、陶显庭、朱玉鳌等另组织庆生社,王益友未参加。1927年天津汇文中学成立彩云昆曲社,请王任导师,因此他就离开荣庆社在津开始他的教曲生涯。著名票友朱作舟(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从王学《嫁妹》、《火判》。从1911年起,到韩世昌1928年赴日,白云生另组庆生社,王益友在荣庆社演唱达1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