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天津迎娶传统习俗改编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天津迎娶传统习俗改编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扎彩子男女两家各自在大门口左右贴上或挂上单喜字,门外和院内凡是来宾出入以及喜轿经过的门都扎上彩子。发轿迎娶之前全副执事都摆在门外胡同里,门内只有八面大鼓挂上鼓衣放在架子上。男家总是请比新郎长一辈儿或两辈儿的有身份的太太去作“娶亲太太”要带两个妈妈拿着大红绸包袱,在轿子到达之前先到女家。谢亲新郎到女家谢亲。喜轿到门喜轿到门,男家却把大门关闭了,叫“避门”。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天津迎娶传统习俗改编

(1)全 副 满执事和官轿 满执事除号筒、大鼓,唢呐吹鼓手的前导外,就是多少对灯。灯是一根金漆长杆顶端缀一个扁圆的羊角灯,上有喜字。按旧规矩都是夜间迎娶,新媳妇三天下地,喜事要办三天。到民初都改成当天下地,白天迎娶,灯就不点了。轿夫都穿绿箭衣,腰系褡䙏,后身拿折几,脚穿大洒鞋,春秋戴大沿秋帽,夏天白纬林,冬天是皮沿帽,上面缀有不同的红缨。在迎娶头一天把轿子架在男家喜棚外前院,叫“晾轿”。

(2)扎彩子 男女两家各自在大门口左右贴上或挂上单喜字,门外和院内凡是来宾出入以及喜轿经过的门都扎上彩子。满族人家所扎的彩子和汉人的不一样,比较简单,只是两个腿子加一个拱形门券,上面横一块向前微倾的彩排子,顶上凸出几个三角牙子,如毗卢帽状,再从上面垂下几条彩球。

(3)喜 棚 喜棚搭在主院内,席棚上凡是外露的杉篙都缠以新红布,下面周围有的地方需挡以彩布条交编,上缀以彩纸花的隔挡,喜棚迎面上方搭有一层栏杆,呈现出彩楼的样子。

喜棚周围苇席上由茶师傅用竹竿挑着帐钩,把一面面的喜幛挂在喜棚上方。送男家一般用“鸾凤和鸣”、“五世其昌”等等,送女家则用“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等。棚下面周围挂满喜联有大红蜡扦,冷金,及赤金面的。此外还有一幅幅贺喜诗、画挂在周围。上屋及东西厢房迎面柱子上都挂上自家抱柱对子,廊子下面各挂一对羊角灯笼。新房一般是东屋或西屋,门上卸去左右窝风格和横楣亮子,挂上红宁绸大帘子。

喜棚里屏门大开直通上屋。东西两侧各设官座四席,官座是一张红木八仙桌,上首两把红木交椅,左右各放兀凳两个都是红咔啦或缎子绣花桌围和椅帔、垫套。八仙桌面上摆满了高脚盘由茶师傅给摆上苹果,上面插上吉祥花胜。更古老的样式是由茶师傅事先做好的粘果盘,也是由茶师傅用白面和胶等把瓜子等干果粘成尖塔形,摆在高脚盘上。以上高脚盘都摆满各八仙桌面上,只留四周一圈可放置茶碟碗,男宾叫“官客”都请在这几个官座上待茶,由知客相陪。

(4)发 轿 迎娶之前全副执事都摆在门外胡同里,门内只有八面大鼓挂上鼓衣放在架子上。此时并不鼓吹,要在“响房”前进入喜棚,待响房时刻吹鼓手才吹打。响房这差事在我大哥娶亲时,我当过,当时我十多岁,由一位女仆(“全口人”)提一面大铜锣带我进入新房,叫我在锣脐上缓打三下,发出末响之后在窗外等候的吹鼓手立时吹打起来,排队走出喜棚,这就是说发轿了。八名轿夫把轿杆上了肩,一臂叉腰,轻轻抬脚如踏步一样,只见官轿微颤,缓缓移动,轿前有四名跟班的手执藏香前导走出大门,号筒前导和大鼓唢呐一起吹打着,震耳欲聋。后面跟着一对对的灯夹道而行,红呢官轿在后边越慢越稳才够派。

发轿之后该“娶亲太太”去娶亲了。男家总是请比新郎长一辈儿或两辈儿的有身份的太太(“全口人”)去作“娶亲太太”要带两个妈妈(女仆“全口人”)拿着大红绸包袱,在轿子到达之前先到女家。早先“娶亲太太”都坐轿子,我见到的都坐汽车或马车了。发轿之后,由四位或八位至亲和本家叔伯组成的“娶亲老爷”也跟着出发。

“娶亲太太”到了女家,女家待如上宾,在上屋请坐待茶,然后,请到姑娘上轿屋,把红包袱里的红洋绉的半长上轿棉袄给姑娘穿上(四季都一样),再穿上轿鞋。上轿的鞋是一双蓝色(拦婆婆眼睛之意)绣花布底鞋,稍大,不能给新人小鞋穿(上轿的鞋是各家传代的,往往因为吉祥别家也借用)。最后给新人头上戴一朵花,再盖上盖头。这时娶亲太太向女家告辞,回到男家。“娶亲老爷”到女家总是由“送亲老爷”相陪在喜棚中官座待茶,行前要由女家一位客人或茶师傅交给其中一位“娶亲老爷”一把儿新筷子带回(原应由“娶亲老爷”窃取),取其快生子之意。

“娶亲老爷”、“娶亲太太”走后,女家就准备请姑娘上轿了。

(5)上 轿 在吹鼓手吹打声中轿夫把轿子抬到喜棚中间落轿,撤去轿顶盖和轿杆,由四名跟班提着由轿底穿过的四根绳子,把轿子提到上轿屋内,准备新人上轿。轿内是平平的一方小炕,上面铺有褥垫。上轿之前在轿中四角各放一个苹果,然后由亲人扶新人上轿。新人手捧一个宝瓶,内装以五谷杂粮和零散珠翠,盘腿坐在轿中。等遮好了轿帘由四名跟班进屋把轿子抬到喜棚中,在鼓声中起轿。本家人和亲戚都送到大门口,姑娘的哥哥弟弟要送到胡同中略走几步。(www.xing528.com)

(6)谢 亲 新郎到女家谢亲。一下车,自有女家跟班的前导回事:“新姑爷到”。喜棚中的亲友都在注视着由两名跟班跟随的、胸戴大红花的新郎堂堂进入。由女家主人请进上屋。这时新郎也不向迎面左右站的岳父岳母请安,只由随身跟班给铺上带来的红缎拜垫,向上叩三个头,起立后转身出门上车,赶回去等候喜轿。

(7)喜轿到门 喜轿到门,男家却把大门关闭了,叫“避门”。这时吹鼓手在门外大吹大擂响得震心。男家放了鞭炮,才开门放轿子进来。抬进门后,喜轿不下肩,新郎对面相迎,旁边有人递过弓箭,新郎作个射箭的样子把一支箭扔到轿前,轿夫才把轿子抬过下设的一口火盆直到喜棚中落轿。这时喜轿抽出轿杆,撤去顶盖,由四名跟班提着轿子的四角的绳子抬进喜房门内。屋中服侍喜房的女眷搀扶新媳妇下轿。天地桌早已设好,有男亲属指点新郎跪下磕头,新媳妇手捧宝瓶只微微躬身,这就是拜天地。拜完天地新媳妇要坐炕(有的叫坐帐),旧规矩三天不下地,后来当天下地,由新郎给揭去盖头。以后合卺、吃子孙饽饽,问生熟等,和汉俗差不多,就不多述。唯一满族礼俗是“阿诗孛密”

“阿诗孛密”是在喜房堂屋南向地上放置一红油炕桌,一会儿抬进一个装有一只剥了皮整羊的大红油木盘,把羊盘放在炕桌上。这时一双新人在羊前并肩打千儿,面向一位特请的男宾,听他念诵一段满语祝词。而后,撤去羊桌,礼成,新郎即可退出喜房。

新媳妇在喜房里由“全口人”给“开脸”。等梳洗打扮完毕由陪房(伺候新媳妇的女仆人)搀出喜房。

盛妆的新媳妇左右由陪房搀着,随着新郎(也有跟班伺候着)到佛堂、祠堂,叩双礼。

然后回到上屋先给自家长辈叩双礼、请安,随后给亲戚长辈和长于新人的姐姐、兄嫂都一一叩双礼,平辈则对请安,对晚辈只接安。双礼叩得多,得的拜礼也多。

新媳妇要站在喜棚里迎接“送亲太太”。男家要为“送亲太太”摆筵席,新郎向“送亲太太”三叩首,“送亲太太”起立避席然后落座等上汤离席。新亲女眷来,要摆筵席,叫“吃酒”,吃完酒也就没有什么仪式了。这等人家无闹房之事。晚间由亲眷中的“全口人”给铺喜床。新郎要踏着女家给的鞋进洞房

次日或隔一天新媳妇娘家人来行开箱礼。

(8)开箱礼 开箱礼是娘家备的礼物、衣料、鞋袜成匣装入礼盒,由花轿铺抬夫抬到男家,送给男方全家和至亲。开箱礼多在结婚次日进行,由女家亲家太太或舅奶奶来主持。先从男家长辈送起,从箱中取出礼物由带来的妈妈给摆在八仙桌上,娘家人向受礼人请安,新媳妇在旁也请安。开箱礼后,娘家就准备接回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