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天津老城忆旧(第76辑)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天津老城忆旧(第76辑)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乾隆年间津沽的昆曲活动已由家庭蓄班走向民间。所以说楚青先生对于昆曲艺术既是一位演唱、演奏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社会活动家。他从1946年开始积极开展津门昆曲的社会活动。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津门昆曲界的团结和南北昆艺术的交流、融合与发展。这是解放后天津昆曲界第一次在社会上的公开活动,引起各界的重视。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天津老城忆旧(第76辑)

幼年的刘楚青受到金菊圃的熏陶和影响,对昆曲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金菊圃既是十番乐的老前辈,又对昆曲有很深的造诣,经常有曲友来家雅集演唱。十番乐和昆曲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它是在昆曲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江南器乐品种。它的锣鼓曲牌和丝竹乐段大多来自昆曲音乐,至今能见到的各地十番乐工尺谱一般都附有原来在昆曲戏出中的唱词。因此,凡从事十番乐演奏的大多具有昆曲艺术的修养,而从事昆曲艺术活动的也大多雅好十番乐。所以楚青先生自幼在学习十番乐演奏的同时也开始了昆曲的学习。

当时四如社的十番乐教师李尚勖在昆曲上艺宗南昆。他为了提高该社的艺术质量和十番乐的演奏水平,在传授十番乐的同时也穿插进行昆曲音乐的教学。少年的刘楚青在十番乐演奏中主要是学习苏笙的吹奏,在昆曲中也开始用苏笙吹奏伴奏音乐。后来社里的老先生们根据他的嗓音条件和体态,在演唱上安排他学习小生的行当。在李尚勖的亲传教习下,他先后学得《紫钗记·折柳、阳关》、《雷峰塔·烧香、水斗》等南昆戏折。到三四十年代又师从南昆名家施砚香学得《牡丹亭》、《邯郸梦》、《琵琶记》等戏中的30余折。

昆曲早在明代就传到北方,与当地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了“北昆”这一地方化的昆腔。天津随南北漕运的发展,早在明末就有昆曲的演出活动。清初,一些士绅巨贾在津兴建园林之风日盛,其中以查日乾、查为仁父子在城西所建的“水西庄”为最,南北文人经常来此宴聚,并演出昆曲以酬客。至乾隆年间津沽的昆曲活动已由家庭蓄班走向民间。那时蓟县、宝坻等地的戏楼都是昆班活动的场所。

民国初年,在河北省高阳县建立了北方唯一的昆曲班“荣庆社”,几乎囊括了北方昆弋的精英,如韩世昌、郝振基、陶显庭、王益友、白云生等,皆为该社创始人和骨干。自1918年至1921年间该社常驻天津,连续演出多种北昆剧目,引发市民很大兴趣,对津门昆腔爱好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进一步促进了业余演唱活动的开展,昆曲票房也纷纷建立。从此在津门形成南昆、北昆并存共荣的局面。

刘楚青先生从青年时代即开始了对昆曲音乐的研究,除音乐技艺外,还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诸如曲调与字韵的结合,戏剧内容与曲调的配合以及相应的变化规律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如何做到“字正腔圆”、“既唱声又唱情,做到声情并茂”等方面皆有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30年代以来,进入而立之年的楚青先生又开始了对北昆艺术的学习与研究,这对他后来努力促进津门南昆与北昆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打下了基础,为发展天津昆曲艺术做出重要贡献。

为了掌握大量昆曲艺术资料,早在青年时期他就非常注意曲谱与资料的搜集。其中不乏珍贵的、稀有的版本和名著。如《纳书楹曲谱》、《集成曲谱》、《与众曲谱》等20余集谱本和单出的剧谱,如《长生殿》、《琵琶记》、《西厢记》、《牡丹亭》等数十种以及《螾庐曲谈》等理论、文字等研究资料多种。他经常运用这些曲谱、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所以说楚青先生对于昆曲艺术既是一位演唱、演奏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社会活动家。(www.xing528.com)

他从1946年开始积极开展津门昆曲的社会活动。这一年春他加入了艺宗南昆的开滦昆曲会。1947年又加入了“辛巳昆曲社”(成立于1941年,农历岁次辛巳),从事昆曲的演奏和研究。当时津门名票杨慕兰(艺号近云馆主)创建的云吟国剧社也经常邀请他去为昆剧折子戏京剧《桑园会》等剧目吹笙伴奏。在这期间,艺宗北昆的“一江风曲社”(成立于1936年)也在继续坚持北昆艺术的演出与研究活动,与辛巳昆曲社、开滦昆曲会形成了津门昆曲界鼎足而三的盛况。三个会社共达100余人,经常演出的南北昆曲目有数十折,成为津门昆曲界最为活跃的时期。

1947、1948年间,三个昆曲会社经常举行同台演出,南北昆剧目交替出现,一时有“南北合”的盛誉。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津门昆曲界的团结和南北昆艺术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解放后,他在天津电台的业余广播民族乐团里努力于十番乐的恢复的同时,又与昔日的昆曲曲友串联,研究昆曲活动的恢复。在他的积极倡议与广泛联系下,聚集起当年的一江风曲社、辛巳曲社、开滦曲会、天津戏剧学校昆曲组的曲友以及社会上的一些昆曲爱好者、研究者共40余人,于1956年在电台内组成了“天津昆曲研究社”,姚惜云任社长,刘楚青、王家齐任副社长。主要成员有陈宗枢、于敬熹、李蓬柯、高润田、韩耀华、李世瑜、何福堃、任秉铃等。一些青年爱好者闻讯也纷纷申请入社。一时人才济济,行当齐全,几个月就排出了南北昆剧目数出。1957年春天在天津电台礼堂彩排演出了《千钟禄》、《搜山打车》和《游园、惊梦》,演出取得良好效果,一时轰动了津门。这是解放后天津昆曲界第一次在社会上的公开活动,引起各界的重视。

刘楚青先生现虽已作古,但他70余年的民族音乐艺术实践使之成为天津十番乐的重要传人,为振兴津门昆曲与发展天津丝竹乐为津门民族音乐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