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平天国起义:放弃伪降说

太平天国起义:放弃伪降说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先生声明,对自己提出的李秀成效法蜀汉姜维伪降钟会故事的那一个假设,予以放弃。尽管罗先生一再小心翼翼地强调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待“伪降”并一度放弃“伪降说”,但学术界仍对此问题展开了争论。断言“伪降说”就是“无原则地去歌颂李秀成的投降变节行为”。

太平天国起义:放弃伪降说

罗先生常说,做历史研究工作,首要的是忠实于科学,“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说三分话”;“断案要慢慢地下”,“证据不够,要悬而不断”。[2]在关于李秀成自传的动机的问题上,罗先生的确也是这么做的。1957年11月,罗尔纲著的《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增订本出版,罗先生在书中表示:“忠王为什么写这部自传的问题,其中包括忠王是不是降敌与写自传的意图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已经侵入中国,成为威胁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当时革命的对象,一方面是向地主阶级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另一方面,是还要担负起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新任务。”因此,反映在当时历史人物“思想意识里面的情况,是多样而复杂的”,而“李秀成的写自传,正是这样一个需要我们耐心地艰苦地探讨的复杂困难的问题”。罗先生声明,对自己提出的李秀成效法蜀汉姜维伪降钟会故事的那一个假设,予以放弃。当然,罗先生也指出:“我的声明却不等于说我已经得到了反证,证明了忠王没有这一个想法,而是说我把极其复杂的阶级斗争的关系太简单化了。当时忠王也说不定会有这样想法;但忠王断不止有这一个想法。就忠王自传看来,忠王写自传的意图,可以明确地看出来的有:一、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二、保存革命力量;三、争取曾国藩把对内的矛头转而对外这三个目。而且,即使忠王真有这一个想法,但是它在当时忠王若干想法之中,究占何等地位,也还需要探讨。因此,我这一个假设,就不可能不陷于主观主义,就必须把它放弃,以等待今后进一步的钻研。”

尽管罗先生一再小心翼翼地强调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待“伪降”并一度放弃“伪降说”,但学术界仍对此问题展开了争论。1959年,赵矢元先生的文章认为,不能用“伪降”之说为李秀成辩解,李秀成在自述中“承认太平天国革命已经失败,消失了对革命的信心,要求曾国藩招降他的部众,表示了严重的动摇和妥协,这也是应该承认的”,应该予以“严肃的批判”。[3]1961年9月,苑书义先生也发表文章,认为李秀成此举是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对封建势力产生幻想的表现,其实质就是妥协投降。[4]戚本禹于1963年第4期《历史研究》发表的《评李秀成自述》、1964年8月23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怎样对待李秀成的投降变节行为?》两文认为,《李秀成自述》作为一种太平天国的史料,有重要价值,但现在的问题不是史料价值问题,而是对它的根本评价问题。李秀成的投降变节不是一般性质的错误,是政治立场、革命气节问题。认识不清这一点,“那么,美化敌人和丑化革命还有什么错误?‘曲线救国’和‘保命哲学’还有什么不对?如果变节分子真的可以变成革命英雄,那么,革命还有什么光荣?叛变还有什么可耻?”断言“伪降说”就是“无原则地去歌颂李秀成的投降变节行为”。这里,戚本禹将学术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随后学术界出现了一场“忠王不忠”的政治大批判。(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