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荀子入秦:秦国惊人实力,令眼前颠覆预想

荀子入秦:秦国惊人实力,令眼前颠覆预想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不是,眼前的景象完全颠覆了荀子心中对秦国的想象。在荀子眼中,秦国不仅地理条件优越,且民风淳朴,政治清廉。荀子入秦之后,拜会了秦国的两大核心人物,秦昭襄王和秦相范雎。无论是从军事实力,还是政治经济状况来说,秦国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或许才是促使荀子入秦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荀子虽然没有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但他的学生李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荀子入秦:秦国惊人实力,令眼前颠覆预想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时人尊称其为“荀卿”。荀子五十岁游学于齐,为稷下学宫祭酒。齐国有人向国君进谗言污蔑荀子,荀子就离开齐国来到了楚国。楚国的春申君十分欣赏荀子,推荐他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子受到了牵连,官职也被罢免。

春秋战国学术氛围活跃,诸子思想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游学之人奔波于各国之间,不单单是为了欣赏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国方略,荀子也是一样。

根据历史记载推算,荀子入秦的时间应当不会超过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也就是范雎为相,开始推行“远交近攻”的那一年。

当时的秦国虽然很强大,但因其推行严刑峻法,所以在东方各国眼里是个野蛮之国。各国虽然打心眼里瞧不起秦国,但碍于它强大的实力,也是敢想而不敢说。这种矛盾的心理很微妙,曾游历于齐楚之地的荀子对秦国也有这样的想法。

真正的秦国真的是充满了血腥的野蛮之国吗?并不是,眼前的景象完全颠覆了荀子心中对秦国的想象。在荀子眼中,秦国不仅地理条件优越,且民风淳朴,政治清廉。这样看来,秦国四代都跃居众国之上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对于秦国来说,荀子是个曾经怀有厌恶和怀疑态度的外来者。这样的人对秦国的评价都如此之高,说明荀子所言是十分客观可信的,此时的秦国已然成为那个人人向往的“治世之国”。(www.xing528.com)

荀子入秦之后,拜会了秦国的两大核心人物,秦昭襄王和秦相范雎。作为秦相,荀子入秦有理由先拜见范雎,然后再由范雎引荐他去拜会昭襄王。从范雎和荀子的经历来看,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一,他们都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第二,他们都是曾被谗言所害的失意之人;第三,他们都有满腹才华。也许正是这三点原因,荀子和秦昭襄王的会面在范雎的斡旋下进行得十分顺利,而从荀子的角度来看,这次会面也让他进一步深入了解了这个崛起之国。

儒家思想本身来看,荀子的思想和他的前辈孔子孟子都有很大的差异。荀子所处的时代已经到了战国后期,这时的秦国已经通过商鞅变法变成了诸侯间的强国。无论是从军事实力,还是政治经济状况来说,秦国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或许才是促使荀子入秦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孔子和孟子虽然都周游列国,却没有到过秦国,这也与当时秦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有关。

荀子主张“隆礼”“重法”,但他所说的“礼”和孔子所说的“礼”在内涵上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荀子》一书中有言:“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他理解的“礼”,是和“法”紧密结合的,这就摆脱了之前公卿世袭的约束,如果贵族不符合礼法,同样要受到处罚,而寒门子弟若懂礼并践行之,就可以拜官求相。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荀子的儒家思想内涵更为复杂,是“礼治”过渡到“法制”的一种体现。

战国末期,政治局势由诸侯割据逐渐走向统一,而文化思想方面也从百家争鸣的状态逐渐走向了总结。这段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兴起,而荀子的思想代表的就是他们的利益。从稷下学宫时期,荀子就开始批判地吸收各家的思想,从而创造性地赋予了传统儒家思想“法制”的内容。这是一种思想上的突破,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改变。

荀子虽然没有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但他的学生李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李斯跟荀子学帝王之术,后助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如果说荀子的思想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那么李斯就在这种结合中将“法”的地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现实性更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也是李斯在仕途上超越自己老师荀子最根本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