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的实务案例分析宝

201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的实务案例分析宝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部根据该桥的特点,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合同中没有适用项目措施费的,由承包人提出合理的措施费,经发包人确定后执行。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程序发包给A公司,并在工程开工前办理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消防审批手续以及施工许可证。

201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的实务案例分析宝

【案例193】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桥高30 m,跨度为80 m+136 m+80 m,箱梁宽14.5 m,底板宽8 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7.5 m渐变到3.0 m。根据设计要求,0号、1号段混凝土为托架浇筑,然后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挂篮采用自锚式结构。

项目部根据该桥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项目部在主墩的两侧安装托架并预压,然后施工0号、1号段,1号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节段上拼装挂篮。

施工单位总部例行检查并记录了挂篮施工安全不合格项:施工作业人员为了方便施工,自行拆除了安全防护设施;电缆支架绑在挂篮上;工机具材料在挂篮一侧集中堆放。

安全资料检查时发现:只有公司和项目部对工人的安全教育记录和每月进行一次的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检查组随即发出整改通知单,要求项目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补充有关记录。

【问题】

1.本案例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批符合规定吗?说明理由。

2.补充挂篮进入下一节施工前的必要工序。

3.针对挂篮施工检查不合格项,给出正确做法。

4.项目部应补充哪些记录?

【参考答案】

1.施工组织设计由总监工程师审批不合规定。理由:施工组织设计应经项目经理组织、技术负责人编制,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盖章,报建设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

2.应补充的挂篮进入下一节施工前的必要工序有:挂篮就位、按规范性能检测完成以后,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施加预应力→挂篮对称前移→进入下一节段→合龙。

3.本案例不合格项:

(1)拆除防护设施不正确。因为按规范,高空作业必须有保证操作安全措施。正确做法:责令立即改正,预防再次被拆。

(2)电缆直接绑在挂篮上不妥。因为挂篮为金属构件,容易导致的触电事故。正确做法:电缆加套管;按预定路线布置;较规范做法:将电缆M形折叠圈沿钢丝滑行,滑行部位设帘钩。

(3)工机具材料在挂篮一侧堆放。因为保持两肩平衡是悬臂浇筑安全质量的关键。正确做法:必须上墩的钢材水泥和工机具等总重量不得超计算限额;按重量在桥墩两侧均衡放置,防止发生倾斜。

4.应补充的记录有:

(1)安全部分:技术交底记录、例会记录、事故及处理记录、整改通知记录、特种作业人员登记、培训记录等。

(2)其他记录:设计变更记录、质量检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等。

【案例194】背景资料:A公司中标承建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新建构筑物包括沉淀池曝气池及进水泵房。其中沉淀池采用预制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池体直径为40 m,池壁高6 m,设计水深4.5 m。鉴于运行管理因素,沉淀池施工前,建设单位将预制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变更为现浇无黏结预应力结构,并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变更协议。

项目部重新编制了施工方案,列出池壁施工主要工序:①安装模板、②绑扎钢筋、③浇筑混凝土、④安装预应力筋、⑤张拉预应力。同时,明确了各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方案中还包括满水试验。

项目部造价管理部门重新校对工程量清单,并对底板、池壁、无黏结预应力3个项目的综合单价及主要的措施费进行调整后报建设单位。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预应力张拉作业时平台突然失稳,一名张拉作业人员从平台上跌落到地面摔成重伤;项目部及时上报A公司并参与事故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后,继续进行张拉施工。

【问题】

1.将背景资料中的工序按常规流程进行排序。(用序号排列)

2.沉淀池满水试验的浸湿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不需计算)

3.根据清单计价规范,变更后的沉淀池底板、池壁、预应力的综合单价应如何确定?

4.沉淀池施工的措施费项目应如何调整?

5.根据有关事故处理原则,继续张拉施工前还应做好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

1.常规流程:①安装模板→②绑扎钢筋→④安装预应力筋→③浇筑混凝土→⑤张拉预应力筋。

(解析:存争议,主流观点还有:②绑扎钢筋→①安装模板→④安装预应力筋→③浇筑混凝土→⑤张拉预应力筋)

2.浸湿面积由池壁(不含内隔墙)、池底两部分组成。

3.变更后的综合单价的确定原则:

(1)合同已有适用项目综合单价的,执行原合同综合单价;

(2)合同中有类似项目综合单价的,参照合同中的综合单价执行;

(3)合同中既没有适用项目又没有类似项目综合单价时,由承包人提出合理的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定后执行。

本例中按以下方法确定:

(1)沉淀池底板不变,按原有单价。其他类似施工参照水泵房定价。

(2)池壁现浇可参照本项目的同类工程曝气池确定。

(3)电热预应力施工单价需要项目部重新提出,经建设方确认。

4.措施费的确定方法:

(1)合同中已有适用项目措施费的,按合同中的执行。

(2)合同中没有适用项目措施费的,由承包人提出合理的措施费,经发包人确定后执行。措施费计算中,如果能准确计算工程量的,应按综合单价计价;如果不能准确计算工程量或不能计算工程量的,应按“项”计价。

本例中,“预制装配式”改“现浇”,应新增现浇模板费用、预应力施工费用,原装配的吊具费。

5.以下事故处理应执行“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罚不放过、相关人员没有得到安全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整改措施不放过。因此针对本例,组织继续张拉前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查明的事故原因,对原先没有考虑或考虑不足的安全隐患制订更为系统的防护措施;

(2)对直接作业人员进行更深层的安全技术交底;

(3)重新组织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案例195】背景资料:某小区新建热源工程,安装了3台14 MW燃气热水锅炉。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程序发包给A公司,并在工程开工前办理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消防审批手续以及施工许可证

A公司制订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履行了报批手续。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如下情况:

(1)A公司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将锅炉安装工程分包给了具有资质的B公司,并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了合同备案。

(2)设备安装前,B公司与A公司在监理单位的组织下办理了交接手续。

(3)设备安装过程中,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到工地检查发现参建单位尚未到监察机构办理相关手续,违反了有关规定。燃烧器出厂资料中仅有出厂合格证

(4)B公司已委托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探伤检测。委托前已对其资质进行了审核,并通过了监理单位的审批。

【问题】

1.B公司与A公司应办理哪些方面的交接手续?

2.请指出参建单位中的哪一方应到监察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并写出手续名称。

3.燃烧器出厂资料中,还应包括什么?

4.请列出B公司对无损检测单位及其人员资质审核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B公司与A公司应办理的交接手续有以下4个方面:

(1)技术资料交接:A公司向B公司提供总包合同复印件、各种批件、设计图纸、水文地质资料、安全技术交底等;

(2)现场交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场地通道界定、现场坐标及绝对高程基准点等;

(3)工序交接:吊点的数量及位置,设备基础位置、表面质量、几何尺寸、标高及混凝土质量,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及标高、地脚螺栓等共同交验。

2.建设方应到监察机构(当地技术监督局)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申请手续,登记备案,接受定期检验审核。(www.xing528.com)

3.燃烧器出厂资料除了使用说明书,还应包括产品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复印件)、安装图纸、维修保养说明、装箱清单、其他资料。

4.B公司应审核无损检测单位及其人员的资格审核、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无损检测单位资质证书(B级以上)、无损检测人员资质证书、业务经验和检验业绩、技术人员配备等级、设备和技术条件、ISO质量体系证明、专门人员培训记录等。

【案例196】背景资料:A公司中标某市污水管工程,总长1.7 km。采用直径为1.6~1.8 m混凝土管,其埋深为-4.1~-4.3 m,各井间距为8~10 m。地质条件为黏性土层,地下水位置在距离地面-3.5 m。项目部采用两台顶管机同时作业,一号顶管机从8号井作为始发井向北顶进,二号顶管机从10号井作为始发井向南顶进。工作井直接采用检查井位置,施工位置如图1所示,编制了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并已经通过专家论证。

图1 施工位置图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因拆迁原因,9号井不能开工。第二台顶管设备放置在项目部附近小区绿地暂存28 d。

事件二:穿越施工条件齐全后,为了满足建设方要求,项目部将10号井作为第二台顶管设备的始发井,向原8号井顶进。施工方案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

【问题】

1.本工程中,工作井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方案?说明理由。

2.占小区绿地暂存设备,应履行哪些程序或手续?

3.10号井改为向8号井预进的始发井,应做好哪些技术准备工作?

4.项目经理批准施工变更方案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5.项目部就事件一的拆迁影响,可否向建设方索赔?如果索赔,简述索赔项目。

【参考答案】

1.需要编制专项方案。理由:工作井是采用检查井改造的,其埋深为4.1~4.3 m,最浅处深度都达到5.7 m,混凝土管直径为1.6~1.8 m,带水顶管作业,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方案还需经专家论证。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更改城市绿地规划性质和改变城市绿地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如果需要占用的,应经过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临时用地手续。本例中,占用绿地前应先经过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征得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管理处同意(补偿协议),限期归还、恢复原貌。

3.10号井改为向8号井顶进的始发井,应做的技术准备工作如下:

(1)必须执行变更程序。

(2)开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3)技术负责人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资料签字保存并归档。

(4)调查和保护施工影响区内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本例中如近接的桥梁桩基和地下管线等。

(5)对检查井进行加固,布置千斤顶、顶柱、后背。

(6)工作井上方设截水沟和防淹墙,防止地表水流入工作井。

(7)编制交通导行方案,工作井范围内设围挡、警示标志、夜间红灯示警。

(8)监测桥梁变形量。

4.项目经理批准施工变更方案不妥。理由:施工方案的变更必须报企业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能实施。本案例中的顶管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的施工方案必须组织专家论证。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施工方案,报企业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由专职安全员监督执行。执行总承包的,还应有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的签字。

5.项目部可以向建设单位索赔工期和机械窝工费。理由:因为拆迁不是项目部的责任,因拆迁延期导致施工受到影响,理应索赔。可以索赔的项目包括工期、机械窝工导致的窝工费(机械设备在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也应索赔人员窝工费、利润)。

【案例197】背景资料:A公司中标北方地区某郊野公园施工项目,内容包括绿化栽植、园林给水排水、夜景照明、土方工程、园路及广场铺装,合同期为4月1日至12月31日。A公司项目拟订施工顺序:土方工程→给排水→园路、广场铺装→绿化栽植→夜景照明。

因拆迁等因素影响,给、排水和土方工程完成后,11月中旬才进入园路及铺装施工。园林主干路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1)土质路基含水率较大,项目部在现场掺加石灰进行处理后碾压成型。

(2)为不干扰临近疗养院,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实压。

(3)路基层为级配碎石层,现场检查发现骨料最大粒径约50 mm;采用沥青乳液下封层养护3 d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路面层施工时天气晴朗,日最高温度为+3℃,项目部在没有采取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抢工摊铺。

绿化栽植进入冬期,项目部选择天气较好、气温较高时段组织了数十株大雪松银杏移栽,每株树木用3根直径50 mm的竹竿固定支撑。在此期间,还进行了铺砌草块施工。翌年4月,路面出现了局部沉陷、裂缝等病害。

【问题】

1.指出园路施工存在哪些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2.分析并指出园路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

3.指出冬期绿化移植有哪些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4.补充项目部应采用的园路的冬期施工措施。

【参考答案】

1.(1)现场直接加石灰拌和灰土路基做法不妥。正确做法:对于土质路基含水率较高时,可以采用翻挖、晾晒的方法使水分挥发,以使其接近最佳含水率。

(2)因怕扰民而取消压路机振动不妥,难以保证压实度。正确做法:不能关闭振动装置,可采取其他降低噪声的措施,如避免夜间施工或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吸声措施。

(3)级配碎石基层用沥青乳液下封层养护3 d不妥,养护时间不足。正确做法:养护时间不少于7 d,一般为7~14 d。

(4)级配碎石骨料最大粒径达50 mm不妥。用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 mm。正确做法:过筛。骨料最大粒径为37.5 mm,并形成连续级配。

(5)最高气温+3℃,没有采取措施不妥。正确做法:必须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否则应停止施工。

2.翌年产生沉陷、裂缝的主要原因如下:

(1)因为压实作业时关闭了振动,导致压实度不够;下封层养护时间太短,基层强度还未达到要求,是翌年产生路面沉陷的主要原因。

(2)冬期施工没有采取必要措施,也没有停工,是造成翌年路面裂缝的主要原因。

3.(相关知识点已经删除)

4.园路中,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案例未明确说明采用哪一种路面形式,应分别说明两种路面的冬期施工的相应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冬期施工要点:

(1)混凝土浇筑温度不低于+5℃;

(2)可以加热水或加热砂石的方法来提高温度,水加热不超过60℃,砂石不超过40℃,但不能直接加热水泥。

(3)混合料的温度不能超过35℃,不能采用含冰雪的砂石。

(4)可适当掺加早强剂、速凝剂防冻剂等外加剂。

(5)基层应干燥、洁净。不得有冰雪和积水。混凝土浇筑时气温高于+5℃。

(6)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小于1 MPa,抗压强度小于5 MPa时,不得受冻。

(7)及时覆盖保温。不得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 d。

(8)坚持当天成活,避免夜间、大风、雨、雪天气施工。

基层冬期施工措施:视环境最低温度洒防冻溶液,随喷洒随碾压;路基冬期施工措施: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开挖冻土至设计高程。如果当天无法开挖至设计标高时,下班前应将开挖面刨松或进行覆盖,以免受冻。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冬期施工措施:

(1)提高生产温度、出厂温度、施工温度。

(2)运输时保温覆盖。

(3)下卧层应干燥洁净,无冰、雪、霜。

(4)采用“三快两及时”方针,即快卸、快铺、快平,及时碾压、及时成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