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建筑:本质与发展

生态建筑:本质与发展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的本质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或改造。人类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建筑能否满足和适应人类的需要决定了建筑的存亡。而就建筑与人的关系而言,建筑是人为了改变或调节环境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是人的一种自产生态位。建筑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其形式、功能以及布置方式等,也在适应气候、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并在不断地试错中得到进化。

生态建筑:本质与发展

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的本质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或改造。无论是原始的简陋巢穴,还是今天的高楼大厦,都是为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而建造的。人类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建筑能否满足和适应人类的需要决定了建筑的存亡。因此,建筑的功能是其重要的生态因子。而就建筑与人的关系而言,建筑是人为了改变或调节环境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是人的一种自产生态位。每一栋建筑都是平衡了功能要求、基地状况、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建造起来的,因此,建筑既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又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只是这种影响和适应的程度有不同而已。建筑从选址与规划到设计与建造,再到运行与拆除的整个生命过程,与生命体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建筑选址要考虑基地条件是否适合建造,动物选择和建造巢穴要考虑环境是否适合生存与繁衍;规划与设计方案确定需要经过投标和选优,这类似于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和竞争机制;每一种建筑都只能在特定的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这类似于每种生物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建筑物需要消耗物质和能量才能运行与维持,这与生命体需要物质和能量进行新陈代谢是一致的;建筑同样存在集群现象,福建客家土楼采用封闭形态有利于防御外来侵袭和进行内部交流,连排住宅或大体量建筑有利于能量的有效利用、节能节地、节约资源,建筑密度需要有“分寸”,否则会产生“拥挤效应”。

自然界中,动物的生活方式是长期进化与适应的结果,只要其生活方式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那么这种生活方式就会被这一物种继续使用。建筑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其形式、功能以及布置方式等,也在适应气候、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并在不断地试错中得到进化。现存的传统建筑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其中有不少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做法值得我们挖掘和借鉴;同时,它们也正经受着并将经受各种环境因素的选择。建筑的演变与生物的发展相同,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齐全,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从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的方向发展变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