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审美学:建筑本质不是空间

建筑审美学:建筑本质不是空间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其他建筑本质论图1-5罗马万神庙内景空间上个世纪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理论是关于“空间”的理论。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建筑本质是空间”的说法是错误的。对于比例学说的另外一个致命的因素,是比例系统的建立所处的二维性,与实际建筑欣赏的三维性之间的错位,使得建筑比例学说无法成为建筑本质属性。他认为,这些元素应该是更加远离建筑本质的要素,都是建筑的很次要的一些属性。

建筑审美学:建筑本质不是空间

(二)其他建筑本质论

img11

图1-5 罗马万神庙内景空间

上个世纪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理论是关于“空间”的理论(图1-5)。如果假定建筑本质在于建筑“空间”,那么“空间”在前述的逻辑结构层次中越过功能性而跃居为本质(参见图1-4)。本书在前面论述中得出,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性的推论,可以由建筑的功能性推导出建筑空间的存在,但是无法由建筑空间的存在推导出建筑功能的存在,建筑物中死角空间就是例证。空间是建筑两个主要属性中的一个,因此,空间作为建筑本质的立论,没有摆脱以放大局部而损失建筑的外在形态(形式)的代价,最后,陷入逻辑中以“局部代整体”和越级的错误

我们从建筑本质的逻辑关系层次方面来论证了“空间论”的谬误,接着从空间的使用特性方面来论证。如果说建筑本质是空间,那么汽车容器等同样也可以认为空间是它们的本质。考虑到汽车概念层次性的复杂,这里就以容器中较为简单的碗为例子来加以说明。碗,使用的也是空间,因此,人们同样可以说,碗的本质也是空间。茶杯和酒盅都可以作同样的推导。结果是,碗、茶杯和酒盅的本质都是空间。本质是事物得以区别其他概念的根据所在,既然有这么多事物的本质都是空间,那么它们应该归属于同一个概念,换而言之,它们应该是同一个东西,这显然与所列举的建筑、酒盅和碗等多个概念是矛盾的。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建筑本质是空间”的说法是错误的。同样,建筑和广场使用的都是空间,反过来也可以证明这种说法的错误性。

另外,从空间的形而上的特性来证明“建筑本质是空间”理论的错误。康德认为,空间是先验的“感性直观形式”。黑格尔将“空间”定义为“空间是外在于自身存在的无中介的漠然无别状态”。海德格尔认为:“空间本质上乃是被设置起来的东西,被释放到其边界的东西。”康德强调从知觉的角度来说,而黑格尔则从空间外在于精神的均质状态(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来说,海德格尔则是从“有无”辩证的角度来说(11)。本书认为,空间的存在是依赖物质的存在,正如康德所说“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物的空间”,空间永远是物的空间。也就说空间的感知是依赖物的存在,是通过物来间接地知觉空间。建筑空间的感知是借助建筑构件如墙柱屋顶等来感知的,没有建筑构件限定的空间就消弭在茫茫的自然空间之中,也就取消了建筑空间。在建筑实践中,人们看到的是建筑构件,建造的是建筑构件,在图纸上绘制的还是建筑构件的投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空间一直就缺席,或者极端一点说,研究建筑空间,不研究建筑实体或建筑构件,就是对空间的否定。并不存在没有实体限定的空间,空间和限定该空间的物体是统一体,任何割裂空间和限定该空间的物体的做法,其实就是没有真正地领会空间的本质,也是对空间的否定。(12)空间的本质其实就是不连续物体间的非实体部分或者说空隙,人们称之为空间。空间就是物质的否定,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在连续的实体中,减去其中部分实体后得到由该连续体其他部分限定的“无”状态。如果把该实体的其他所有部分都去掉,那么,刚才获得的空间(即“无”)也就不存在。空间永远是依附于物的空间,空间无法纯粹地存在。“空间理论”把“空间”理解为纯粹的空间,证明它在逻辑起点上就是错误的,因此,其结果错误也就无可避免(13)。(www.xing528.com)

功能主义则把功能当作建筑本质,同时武断地把建筑的功能和形式连接起来。在分析建筑本质的逻辑层次性中,功能性和形式并不构成上下层次的具有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功能决定空间,空间影响形式)。也就是说,功能不能决定形式,形式与功能没有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功能主义硬把形式与功能嵌入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中,只表明人类理性的越界,是人类在科学取得辉煌成就后理性认识的误用(康德对此做了批判)。对于同样功能的建筑,且不说不同的建筑师会有不同的方案,即使同一个建筑师,当他用不同的建筑媒介(材料)来设计同一功能的建筑时,都会产生不同的方案。所谓的“功能决定形式”只不过是现代建筑大师们创造的一个“神话故事”。(14)

对于建筑比例学说(图1-6)的错误,同样是以“局部代整体”,可以仿照上面的论证方式进行论证,在此就不再阐述了。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比例系统是形式之下的推论,比功能主义所跨越的层次更多,也就离建筑本质更远。对于比例学说的另外一个致命的因素,是比例系统的建立所处的二维性(设计推敲一般是基于二维平面而言),与实际建筑欣赏的三维性之间的错位,使得建筑比例学说无法成为建筑本质属性。举例来说,经过精心推敲的建筑立面或者平面,在三维的现实中,只有在设计师限定的角度之内才能获得设计师所期望的艺术效果。任何角度的调整或者位置的移动都会使得比例系统失效而成为设计师的“一厢情愿”。本书不否认建筑比例系统,只是指出把它上升为本质时就犯了逻辑错误。

img12

图1-6 帕提农神庙的比例分析

柯布西埃把“阳光、空气和绿地”当作现代建筑本质,罗杰·斯克鲁登在《建筑美学》上做了批判。他认为,这些元素应该是更加远离建筑本质的要素,都是建筑的很次要的一些属性。况且,把三种不同层次的概念放置在一起,其本身就已经造成了逻辑的混乱。“阳光、空气和绿地”至多算是现代建筑在特殊时代背景中关注某些特殊的属性,而人为放大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