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塔人口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概述

金塔人口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概述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晋时期金塔境内相对安定,大批流民迁入,人口稳步发展。这两次使酒泉人口猛增。北魏统一北方后,十六国时期从中原和关中逃往、迁移到会水的人口,部分自发地回迁。人口大量外徙,加上北魏征服过程中的人口伤亡,导致会水境内人口下降。因此,西魏、北周时期金塔人口较北魏时期有较大发展。

金塔人口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概述

曹魏初期,河西地区战事不断。社会的动荡,造成会水“民夷流散”“户口损耗”的局面。曹魏平定动乱后,采取安抚、招怀各族流民、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发展河西经济。随着经济的繁荣,金塔人口得到了恢复性发展。

西晋时期金塔境内相对安定,大批流民迁入,人口稳步发展。《晋书·地理志》记载:“酒泉郡县九,户四千四百。”按当时西晋全国户均6.57人计算,则酒泉有28908人,按九县平均,会水县有489户,3212人。

十六国初期中原战乱不断,河西地区相对稳定,中原大批人口因避难而迁入河西,促使会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前秦灭前凉后,前秦将东南所掠得人户迁到酒泉等地。前秦建元末(385年),又从中原迁入七千余户。这两次使酒泉人口猛增。酒泉郡人口增加为3.07万户,122800人,按九县平均,会水县3411户,13644人。

西凉政权曾采取设置侨郡县的有效措施,集中安置江汉及中原地区移民,通过劳动力综合开发及利用,促进河西经济开发与发展。李暠所安置的人口,江汉人口一万余户,中州人口七千多户,武威东部人口数千户,按照当时每户平均五六口人的基数计算,总计有近两万户十余万人口。这些人口最初安排在敦煌、晋昌二郡。李暠东迁酒泉后,这些人口又向酒泉等地迁移。并在各郡县间迁徙,使酒泉各县人口分布渐渐趋于合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据《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记载,随同李暠迁出的敦煌人户达23000,按每户4口的规模推算,约有92000人迁入酒泉。加上原有人口,使酒泉成为当时河西人口密集的地区。(www.xing528.com)

北凉攻灭西凉后,在会水建设牧庄(后称王子庄),迁徙部分牧民在此放牧,使会水人口得到增长。

会水城遗址

北魏攻灭北凉以后,河西境内人口被大批迁往平城,又有大批人口外逃,造成河西人口数量的骤减。北魏统一北方后,十六国时期从中原和关中逃往、迁移到会水的人口,部分自发地回迁。人口大量外徙,加上北魏征服过程中的人口伤亡,导致会水境内人口下降。这一时期会水县建置也被撤销,将会水并入酒泉就是人口减少的很好证明。

西魏、北周时期,酒泉一带实行均田制,并且与“记账制度”和“户籍制度”相结合,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利用,这些措施既有利于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人口发展。因此,西魏、北周时期金塔人口较北魏时期有较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