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降温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降温要求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降温要求

17.1.1 道路路基填料强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按路床顶面以下深度及道路等级确定最小强度值;

2 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作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出现任意一种情况,未经技术处理不得作路基填料。

17.1.2 路基填方工程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 cm;

2 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4%;

3 原地面横向坡度在1∶10~1∶5时,应先翻松表土再进行填土;原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形,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 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在沙土地段可不做台阶,但应翻松表层土。

17.1.3 路基碾压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实应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值的±2%时进行。填土的压实遍数,应按压实度要求,经试验路段检验确定;

2 碾压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实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一致。压路机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 km/h。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且表面应无显著轮迹、翻浆、起皮、波浪等现象;

3 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安全。

17.1.4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材料宜采用塑性指数为10~15的亚粘土、粘土。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亦可使用。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试验。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0.6倍分层厚度,且不得大于10 cm。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料时,粒料掺入含量应经试验确定;

2 石灰土摊铺时,路床应湿润,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石灰土宜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摊铺掺有粗集料的石灰土时,粗集料应均匀;

3 石灰土碾压时,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初压时,碾速以1.5~1.7 km/h为宜,灰土初步稳定后,以2.0~2.5 km/h为宜;

4 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接缝应做成阶梯形,梯级宽不得小于1/2层厚;

5 石灰土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石灰土养护期内应封闭交通

17.1.5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

1 混合料摊铺

路床应湿润,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混合料宜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为最佳含水量的±2%。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 cm,且不宜小于10 cm。

2 混合料碾压应符合石灰土基层碾压的规定。

3 混合料养护

混合料基层,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7d。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混合料湿润;养护期内应封闭交通。

17.1.6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1 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

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气温、下卧层表面温度、摊铺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种类经试验确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宜在气温低于10℃条件下施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均匀、连续不间断,不得随意变换摊铺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为2~6 m/min。

2 热拌沥青混合料碾压

初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1~2遍,碾压速度宜为1.5~2 km/h,最大不超过3 km/h。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进行修整。

复压应连续进行。碾压段长度宜为60~80 m。当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每一台压路机均应做全幅碾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终压宜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3 沥青混合料接缝

上、下层的纵向热接缝应错开15 cm;冷接缝应错开30~40 cm。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开1 m以上。对冷接槎施工前,应对槎面涂少量沥青并预热。

4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17.1.7 预制墩柱、盖梁

1 受力钢筋的下料长度应严格控制,允许偏差为±2 mm,插入套筒的主筋端部应打磨平整;

2 宜采用钢模板,并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专项设计;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应能满足多次重复使用不变形的要求;

3 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对钢筋、灌浆套筒或灌浆金属波纹管定位进行检查,允许偏差均为±2 mm;同时应对台座表面标高及水平度进行复测,标高允许偏差±1 mm,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 mm/m;

4 预制构件吊离预制台座、移运、堆放时,混凝土和应力孔道压浆体强度应进行验收;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80%;

5 预制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灌浆套筒质量证明文件和灌浆套筒接头型式检验报告应齐全、有效,预制构件的标识应清晰完整;

6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7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灌浆应饱满密实,出浆口应连续稳定溢出均匀浆体。

17.1.8 支座

1 支座进场后全数检查合格证、出厂性能试验报告;

2 支座安装前,应全数检查跨距、支座栓孔位置和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平整度、坡度、坡向;

3 支座安装平面位置和顶面高程必须正确,不得偏斜、脱空、不均匀受力。支座与梁底及垫石之间必须密贴,间隙不得大于0.3 mm。

17.1.9 预应力混凝土

1 预应力材料

预应力混凝土中采用的钢丝、钢绞线、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夹片、连接器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标志、规格和型号等进行检验。

2 预应力施工

1)张拉设备的校准期限不得超过半年,且不得超过200次张拉作业。张拉设备应配套校准,配套使用;

2)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时,应对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进行验收,保湿养护不应小于14天;设计无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0%;

3)张拉控制应力和应变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 mm,锚具应采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当需较长时间外露时,应采取防锈蚀措施。锚固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严禁使用电孤焊切割;

4)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 h内,当白天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期间构件禁止移动。

17.1.10 混凝土梁(板)(www.xing528.com)

1 模板支撑架

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根据荷载、支架高度及设计要求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置预拱度。支架基础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浸泡。

2 悬臂浇筑、拼装施工

挂篮组装后,应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并应按设计荷载做载重试验,以消除非弹性变形;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

3 装配式梁板

预制梁、板安装时结构强度及预应力孔道浆体强度应进行验收,设计未要求时,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4 顶推施工

1)台座和滑道的中线应在桥轴线或其延长线上;

2)千斤顶及其他顶推设备在施工前应检查校正,采用多点顶推时各点顶推应同步;

3)顶推过程应对墩台沉降、墩台位移和梁的偏位、导梁和梁挠度等进行观测。

17.1.11 钢梁

1 钢梁出厂前安装企业应对钢梁质量和应交付的文件进行验收,确认合格。

2 现场安装

1)高强度螺栓终拧完毕必须当班检查。每栓群应抽查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2套。抽查合格率不得小于80%,否则应继续抽查,直至合格率达到80%以上。对螺栓拧紧度不足者应补拧,对超拧者应更换、重新施拧并检查。其扭矩偏差不得超过±10%。

2)焊缝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首次焊接之前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焊接完毕,所有焊缝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在24 h后按规定进行无损检验,确认合格。

3)涂装前钢材表面不得有焊渣、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热喷铝涂层应进行附着力检查。

17.1.12 结合梁

1 钢混结合梁

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主梁的安装位置、高程、纵横向连接、搭设临时支架、钢梁顶面传剪器焊接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桥面结构应全断面连续浇筑,顺桥向应自跨中开始向支点处交汇,或由一端开始浇筑;横桥向应先由中间开始向两侧扩展。

2 混凝土结合梁

1)预制混凝土主梁与现浇混凝土龄期差不得大于3个月;

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主梁强度、安装位置、预留传剪钢筋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7.1.13 拱部与拱上结构

1 在拱架上浇筑混凝土拱圈,分段浇筑程序应对称于拱顶进行。

2 浇筑劲性骨架混凝土拱圈(拱肋)时,各工作面的浇筑顺序和速度应对称、均衡,对应工作面应保持一致。

3 装配式混凝土拱部结构的拱段接头现浇混凝土强度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拱上结构施工。

4 钢管混凝土拱

1)钢管拱肋元件检验合格后方可组焊,钢管拱肋节段合格后方可安装;

2)管内混凝土应采用泵送顶升压注施工,由拱脚至拱顶对称均衡地一次性压注完成。质量检测办法应以超声波检测为主,人工敲击为辅。

5 中下承式吊杆、系杆拱

钢吊杆、系杆及锚具的材料、规格和各项技术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 转体施工

施工中应控制结构的预制尺寸、质量和转盘体系的施工精度;转动体系和锚固体系应安全可靠;转动设施和锚固体系应安全可靠。

17.1.14 斜拉桥

1 索塔

索塔施工应选择天顶法或测距法等测量方法,测量方案编制、仪器选择和精度评价等应经过论证,严格控制索塔垂直度、索管位置与角度。

2 主梁

悬臂浇筑、结合梁的混凝土板的浇筑和安装以及拼装混凝土主梁、钢箱梁悬臂施工必须对称进行;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孔洞、露筋。

3 拉索和锚具

拉索及其锚具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制作,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 拉索的张拉

张拉设备应按预应力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标定;对称同步张拉的斜拉索,张拉中不同步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10%。

5 施工控制与索力调整

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主梁各个施工阶段的拉索索力、主梁标高、塔梁内力及索塔位移量等进行监测,并应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设计单位,分析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拉索张拉量值和主梁线形、高程及索塔位移控制量值等,直至合龙。

17.1.15 桥面系

1 桥面防水

桥面防水层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防水层、粘结层与基层之间应结合牢固。

2 伸缩装置

1)伸缩装置安装前应检查修正梁端预留缝的间隙,上下必须贯通,不得堵塞。伸缩装置应锚固可靠,浇筑锚固段(过渡段)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堵塞梁端伸缩缝隙;

2)伸缩装置安装前应对照设计要求、产品说明,对成品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伸缩装置时应按安装时气温确定安装定位值,保证设计伸缩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