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1998-2008政府志,第六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广西通志:1998-2008政府志,第六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市、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速,其中南宁市当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2%。4月26日,召开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并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系列重要决策进一步清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4个设区市相继出台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意见,累计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性文件100多件。

广西通志:1998-2008政府志,第六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98年2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新突破的决定》,提出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并进一步放宽注册登记条件,实行13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包括:信贷上给予支持,适当给予减免税照顾;资金上扶持,在税收征管上支持扩大生产经营,积极帮助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支持兴办扶贫项目;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支持有条件的私营企业从事生产出口经营。是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工商行政管理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纳入议事日程,要求各地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年,广西个体工商户104.20万户,从业人员146.09万人;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22.71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共创产值112.86亿元,上缴税金25.28亿元,占广西税收总额17.9%。

200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鼓励科技型私营企业资本多元化等22条鼓励性措施。各地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支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放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经济主体、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简化登记审批手续,切实维护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百企入桂”活动,主要做法:一是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发展;二是通过引进区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带动广西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把“百企入桂”项目做大,带动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保障活动的开展,建立“分工引进,分级管理,专门服务”工作机制、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百企入桂”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是年,全自治区个体工商户103.58万户,从业人员151.3万人,注册资金88.77亿元;私营企业23255户,从业人员318708人,注册资金167.59亿元,总产值75.08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加0.7万户、9.15万人、72.91亿元和17.74亿元。

200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继续大力推动非公有制的发展,全自治区私营企业2.8万家。部分市、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速,其中南宁市当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2%。

2003年9月—10月,农工党广西区委课题组从全自治区选取的1400多家外资和民营企业中,抽样向400家企业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要素的调研成果,引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视。调查结果显示,外商和民营企业对广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要素的评价喜忧参半,其中对经济增长(满意度81.3%)、市场化(73.5%)、税收政策(83%)、土地使用(81.5%)、原材料供给(75%)、劳动力资源(86%)等的评价满意度(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达七成以上,但对工业配套能力(34.1%)、流通体系(36.6%)、市场秩序(46.3%)、融资信贷服务(48.8%)、社会信用体系(43.9%)、信息服务(56.1%)、科技服务(48.8%)、社会保障体系(46.3%)等评分较低,满意度不足五成。

2004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优化投资软环境年活动的通知》等配套措施性文件,将2004年作为全自治区优化投资软环境年,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投资软环境评价机制、软环境投诉举报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督察机制和监督机制等。4月22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作出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的22项决定,主要有放宽市场准入,放宽注册登记,支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在财税、信贷、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化人才、市场、法治、舆论环境等。4月26日,召开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并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系列重要决策进一步清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5年10月21日,第二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开幕式在玉林市举行(www.xing528.com)

2005年,广西民营经济发展(宾阳)研讨会暨小商品展销会在宾阳县举行

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为个体商户送去营业执照(2006年摄)

2005年,自治区工商局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文件印发《关于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56条政策措施。广西各地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重点,坚持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扶持,服务上优化,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全自治区14个设区市和98个县(区)都专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文件精神。14个设区市相继出台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意见,累计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性文件100多件。2001—2005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28.1%,比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快 2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实现利润总额约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72.6%;实现税金总额9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总额的61.5%。自治区不断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2003—2005年,中小企业发展较快。2005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的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07.4亿元、利润总额87.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2.6%、69.2%、64.7%;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自治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规模以上工业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为78.48万人,比2000年增长30.4%。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比重由66%升到86%。

2007年9月1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大会,表彰2006年度广西五十强私营企业、五十强个体工商户。至年底,全自治区个体工商户108.76万户,注册资金173.98亿元。私营企业7万余户,注册资本(金)1131.7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6.82%、55.37%、150%、368.23%。全自治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总产值421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纳税总额169.84亿元,占全自治区税收收入总额的3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