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木煤田开发工作成功,煤炭企业规模大增

神木煤田开发工作成功,煤炭企业规模大增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3月,神木县正式成立了煤炭工业局,专门负责神木煤田的开发工作。于是,神木县掀起了一股大办煤矿的热潮。1982年春,在神木煤田勘探会战中185勘探队挺进工地为了强化管理,使全县的煤矿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神木县于1987年7月成立了由主管煤炭工作的副县长担任总指挥的煤矿建设总指挥部。到2012年,全县通过整合地方煤矿,使煤矿总数减少到99个,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1.2亿吨,形成了一批集团化煤炭企业。

神木煤田开发工作成功,煤炭企业规模大增

1984年3月,神木县正式成立了煤炭工业局,专门负责神木煤田的开发工作。

1985年,随着国家能源战略重点西移,神木煤田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地、县、乡镇三级政府提出“县县办矿、乡乡办矿、村村办矿”的发展思路,要求有煤炭资源的乡镇、村组都要办矿,无煤炭资源的乡镇要到有煤炭资源的乡镇办矿。于是,神木县掀起了一股大办煤矿的热潮。乡镇煤矿、村组煤矿和个体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到1989年底,全县煤矿总数达到290多个,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

1982年春,在神木煤田勘探会战中185勘探队挺进工地

为了强化管理,使全县的煤矿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神木县于1987年7月成立了由主管煤炭工作的副县长担任总指挥的煤矿建设总指挥部。当年,在石圪台、哈拉沟、蛮兔塔、陈家坡、李家畔等5个地方开始筹建国营煤矿,同时组建了煤电公司等一批企业,实现了煤炭生产、运销一体化。(www.xing528.com)

由于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各乡镇、村组开办煤矿的秩序比较混乱。无证开采、一证多开以及非法买卖、转让煤矿等现象较为严重。从1989年起,县政府对全县的乡镇、村组和个体煤矿进行了全面的治理整顿。按照“保护国营、扶持乡镇、限制村办、取缔个体”的政策,加强乡镇煤矿整顿,扶持改造了一批乡镇煤矿,清理关闭了一批无证矿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村组煤矿和个体煤矿,使办矿秩序得到初步好转。到1993年底,全县乡镇煤矿压缩到220个。

为了使煤炭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布局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煤炭的回采率,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坚决关闭了一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资源枯竭的矿井。2007年12月淘汰核定年生产能力3万吨(含3万吨)以下的矿井;2008年12月淘汰核定年生产能力6万吨(含6万吨)以下的矿井。资源整合后的地方煤矿平均单井产量接近3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由1242万吨/年提高到7865万吨/年,提高6.3倍。平均单井规模由6.3万吨/年提高到80万吨/年,提高12.7倍。采煤方法由房柱式开采改变为壁式开采,矿井开采技术水平和生产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到2012年,全县通过整合地方煤矿,使煤矿总数减少到99个,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1.2亿吨,形成了一批集团化煤炭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