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南煤田地质特点及勘探历史-煤炭资源潜力预测

宁南煤田地质特点及勘探历史-煤炭资源潜力预测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煤田为低山丘陵,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雨季集中。煤田分王洼矿区和炭山矿区及外围预测区。(二)预测结果宁南煤田共分3个预测区,是侏罗延安组含煤地层。图6-2-10宁南煤田炭山、王洼矿区预测区位置示意图1956年,甘肃工业厅勘探队在炭山地区进行了踏勘及全面普查工作。

宁南煤田地质特点及勘探历史-煤炭资源潜力预测

(一)煤田概况

1.地理概况

煤田位于宁夏的南部,主要分布在固原市的原州区和彭阳县,含煤面积770.76km2银川—平凉公路、宝中铁路从煤田的西侧通过,兰州—宜川国道横贯煤田东西,区内有公路相通。煤田为低山丘陵,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雨季集中。主要河流为清水河,以云雾山脉为分水岭,东侧发育的水系向东及南汇入泾河最后流入黄河,西侧发育水系汇入清水河向北流入黄河。煤田分王洼矿区和炭山矿区及外围预测区。

2.煤田地层

煤田大部被第四系覆盖,出露地层主要分布在云雾山及冲沟中。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黄旗口组(Qbh)、王全口组(Qbw),震旦系正目观组(Zz);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O);晚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P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2x),上统上石盒子组(P3sh);中生界三叠系(T),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上统安定组(J3a),白垩系下保安群(K1b)、六盘山群(K1l);新生界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

3.煤田构造

本区构造处鄂尔多斯西缘南北向构造带的南段,发育有青铜峡—固原断裂、韦州—安国断裂、青龙山—平凉断裂、阿色浪—车道大断裂,其间夹持着沙井子逆冲块、罗洼逆冲块、蟠龙逆冲块,各个逆冲块都呈东部抬起向西倾伏,其中有次级断块和共生褶曲,有些褶曲还发生倒转,如银洞子沟向斜西翼因受青龙山—平凉断裂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倒转。

4.含煤地层及煤层

煤田含煤地层有晚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系地层,主要分布在银洞子王洼一带,只有个别钻孔揭露。太原组地层厚196.01m,含煤13层,煤层总厚42.32m,可采12层,可采平均总厚41.79m,可采含煤系数21.3%。山西组地层厚86.29m,含煤5层,煤层总厚平均2.73m,可采1层,可采总厚0.46~3.76m。

中生代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主要分布在炭山及王洼地区一带。炭山煤系基地为青白口系地层,揭露最大厚度323m,含煤28层,总厚26.73m,以薄煤层居多,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的共9层,平均总厚16.45m,含煤系数2.7%。王洼矿区延安组煤系在银洞子厚263m,向南至王洼详查区146m,不整合在三叠系、太原组、奥陶系地层上。银洞子区含可采及局部可采6层,可采总厚25.53m,可采含煤系数9.7%,向南变至5~6层,可采平均总厚22.77m,含煤系15.6%,各煤层均在西部边缘变薄至尖灭。

5.主要煤质特征及煤变质特点

炭山区各煤层的挥发分均大于37%,煤层灰分普遍较高,硫分为中硫,含油率一般为7.24%~12.7%,属低变质阶段的长焰煤。王洼矿区各煤层的挥发为35.05%~40.72%,灰分一般为11.68%~20.27%,硫分为1.15~2.77,属低变质阶段的长焰煤及不粘煤,挥发分有随埋深递减的趋势。煤的化学活性较好,在900℃~1100℃时,化学活性变化为49%~92%。

(二)预测结果

宁南煤田共分3个预测区,是侏罗延安组含煤地层。预测面积为491.04km2,资源量为822008万吨,详见表6-2-8、表6-2-9,预测煤类为长焰煤和不粘煤。分埋深600m以浅为31488万吨,600~1000m为20744万吨,1000~1500m为93826万吨,1500~2000m为675950万吨。预测可靠的资源量72983万吨,可能级资源量653366万吨,推测级资源量95659万吨。次有利的资源量72983万吨,不利的资源量749025万吨。

王洼深部预测区属潜在资源开发利用优度为良等(B),作为后备资源区,在开发条件成熟时,可对该区域进行勘查。炭山预测区周围地区资源缺乏,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优先对该区进行勘查。

草庙深部预测区属潜在资源开发利用优度为差等(C),煤层埋藏深度深,是王洼矿区的后备资源区。

表6-2-8 宁南煤田煤炭预测资源量汇总表

表6-2-9 宁南煤田煤炭预测资源量分类汇总表

(三)各预测区特征

1.炭山西部预测区

炭山矿区位于固原市东北部山区,面积30余平方公里。沟谷发育,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具黄土高原特征。炭山西部预测区位于炭山矿区的西部。东以石岘子东侧断裂为界,北至炭洞沟北部断层为界,西部以青铜峡—固原大断裂为界,预测面积47.88km2,见图6-2-10。

图6-2-10 宁南煤田炭山、王洼矿区预测区位置示意图

1956年,甘肃工业厅勘探队在炭山地区进行了踏勘及全面普查工作。并在秦家窑背斜西翼中部开展了找煤勘探,施工钻孔7个,进尺1478m,于1958年8月提出炭山地区的详细普查报告,获得储量0.46亿吨。但报告未被批准。1959年10月至1961年底,宁夏综合地质队宁南地质队在炭山地区约40km2的范围内,进行了详细普查勘探,共施工钻孔37个,进尺13557m。于1962年2月提交《炭山煤矿区详细普查报告》,获普查储量2956.3万吨。1964年7月,经宁夏综合地质大队审查认为:不能满足详细普查(普查勘探)报告的精度要求,应降为初步普查(找煤)报告,储量降级为D级储量。

炭山矿区构造中等,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均较发育,南部较北部复杂。

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延安组,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9层,平均总厚16.03m,含煤系数2.7%。主要构造为一走向近南北的背斜,次级褶皱与断裂均较发育,构造复杂。煤质低—富灰、低硫、低磷、富油矿,煤种以长焰煤为主,少量气煤。水文地质条件简单。(www.xing528.com)

预测区只进行过1∶20万的区域地质测量。东部的炭山矿区进行过普查及勘探。预测区含煤地层为延安组,依据炭山矿区资料,确定为推测区,预测采用煤厚16m,根据以上资料,确定本预测区的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采用校正系数0.70。预测煤类为长焰煤,预测资源量95659万吨,分埋深600m以浅预测资源量为31488万吨,600~1000m预测资源量为20744万吨,1000~1500m预测资源量为20843万吨,1500~2000m预测资源量为22584万吨。

该预测区属开发不利的推测级的预测资源量,潜在资源开发利用优度划分为差等(C)。因为该地区资源缺乏,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应优先对该预测区进行勘查。

2.王洼深部预测区

位于彭阳县的王洼一带,南部和西部以王洼北部详查、王洼煤矿扩大延伸勘探及南部详查东边界为界,东部和北部以草庙勘探区的西边界为界,预测面积26.21km2,见图6-2-10。

1970年进行普查找煤工作,并在预测区做过物探工作,提交有《宁夏南部固原地区1970年普查找煤工作总结》。1971年在王洼、银洞子一带进行了普查、详查、精查及勘探工作,并提出各级勘探的地质报告。1975年由石油部门对该区做了大量的物探工作,并提交有《陕甘宁盆地西缘沙井子断褶带构造研究报告》,对该区的构造形态及煤系地层、含煤性变化及煤质均有了解。2006年6月开始,在王洼一矿、王洼二矿的东部进行了王洼矿区扩大延伸勘探,并提交了勘探报告。2009年开始,在王洼矿区北部进行了王洼北部详查项目,并提交了详查报告。

王洼矿区由走向NNE或近SN向的褶皱及与之相伴的断层组成。北部以褶皱为主,断层稀少,向南断层发育破坏了褶曲的完整性。矿区因紧靠“古脊梁”,构造运动较强烈,故断层褶曲均有发育,各地层产状及厚度因构造运动之不同,亦均有所变化。其倾角自上而下变化为:白垩系一般3°~5°;侏罗系一般8°~15°;三叠系一般大于30°;石炭系及其以下地层一般介于30°~40°,全部地层靠近断、褶构造附近。其走向一般近南北或北北西至北西向。

延安组煤系是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依据北部详查、王洼矿区扩大延伸的勘探资料、草庙勘查区的勘查资料,延安组地层共含编号煤层十余层,勘查区内延安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196.30m,含编号煤层14层,平均总厚度26.42m,含煤系数为13.64%。全区可采煤层2层(5、8),大部可采煤层2层(1、9),局部可采煤层3层(1-2、5、8-2)、不可采煤层7层(1-3、4、6、8、8-3、9、10)。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25.42m,可采含煤系数12.95%。煤质以不粘煤为主。

预测采用煤层厚度25.42m,预测面积26.21km2,预测级别为可靠级。根据资料,确定本预测区的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煤层稳定程度为稳定,采用校正系数0.80。预测资源量72983万吨。预测煤类为不粘煤,分埋深1000~1500m为72983万吨。

该预测区属开发次有利的可靠级的预测资源量,潜在资源开发利用优度划分为良等(B),属后备资源区。

从资源本身来讲,王洼矿区具有较好的开发意义,但受所处地理条件限制,只能以公路运输为主。作为民用,具有较好的环保意义,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的严重流失。从煤质特点上讲,可利用其较高化学活性的特点,进行煤炭深加工利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本区资源丰富,煤质较优,对预测区进行系统的勘查,开发潜力较大。

3.草庙深部预测区

草庙勘查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草庙地区,西距宁夏固原市40km,西南距彭阳县约21km,北临甘肃省环县。行政区划属彭阳县草庙乡、王洼镇、罗洼乡、冯庄乡及小岔乡。

国道G309横贯勘查区南部,经国道向西约60km可抵达固原市,向东230km可到达甘肃省西峰市。S203省道沿勘查区西侧经过,向北可到达太阳山开发区、吴忠市、银川市;向南约35km可至彭阳县城。勘查区内乡、镇间有柏油公路相通,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连。另外,宝(鸡)中(卫)铁路自工作区西部通过,勘查区交通整体较方便。

草庙预测区位于彭阳县的草庙勘查区以东,西边界为草庙普查区东边界,北、东为甘(肃)宁(夏)省界,南为推测的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地层沉积缺失边界,预测面积416.95km2,见图6-2-10。

1961年以来,多家地质单位先后在勘查区及其外围开展了区域地质普查、水文地质普查、石油地质普查工作和煤田预测研究工作,针对煤等固体矿产的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勘查区西邻的王洼矿区。

1975年以来由石油部门对该区做了大量的物探工作,并提交有《陕甘宁盆地西缘沙井子断褶带构造研究报告》,对该区的构造形态及煤系地层、含煤性变化及煤质均有了解。从2006年开始,石油部门在冯庄、孟塬一带施工石油钻孔,钻孔终孔深度在2000m左右,见煤深度1900m左右。

1960~1961年宁夏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进行1∶20万《固原幅》区域地质测量,对勘查区内地层、构造划分较细,为勘查区内煤炭普查专项地质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2009年4月,宁夏地质调查院完成提交了《宁夏彭阳县草庙地区煤炭普查报告》。

草庙勘查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平均总厚度292.05m,煤层平均厚度15.19m,含煤系数为5.20%。含编号煤层10层,全区可采煤层2层,局部可采煤层4层、不可采煤层4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14.30m,可采含煤系数4.89%。预测区内有石油钻孔揭露煤层,从平面分布上,北部及中部含煤性较好,南部、西部变薄。煤质以低至中灰、中至富硫的长焰煤、不粘煤为主体。煤变质随埋深的变化而变化,据资料推测,1000~2000m以不粘煤为主。

预测区采用煤层厚度14.30m,预测面积416.95km2,预测级别为可能级,预测煤类为不粘煤。根据资料,确定本预测区的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煤层稳定程度为稳定,采用校正系数0.80。预测资源量653366万吨。分埋深1500~2000m预测资源量为653366万吨。

该预测区属开发不利的可能级的预测资源量,潜在资源开发利用优度划分为差等(C),属后备资源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