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雍都城内建筑布局-秦史崛起与统一

雍都城内建筑布局-秦史崛起与统一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内偏西南的中部地区,是雍都的主要宫殿和宗庙建筑。考古发掘的马家庄3号建筑遗址规模巨大,共有五进院落,是目前所发现之最完整的先秦宫殿的布局,包括外朝、内朝的朝廷以及寝宫在内。第三院落南北长度增加到82.5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中心有一面积约580平方米的建筑,当即“内朝”的朝堂。在雍城内的东部和东北部,发现了战国时代建筑遗址和“市”的遗址。

雍都城内建筑布局-秦史崛起与统一

城内偏西南的中部地区,是雍都的主要宫殿和宗庙建筑考古发掘的马家庄3号建筑遗址规模巨大,共有五进院落,是目前所发现之最完整的先秦宫殿的布局,包括外朝、内朝的朝廷以及寝宫在内。整个建筑四周有围墙,从南到北分成五进院落。每一个院落南边围墙正中设门,门内有庭。由南向北第一院落(面积约3000平方米)中没有其他建筑,只有大庭,当是“外朝”所在。第二院落(面积约3000平方米)中部偏北两侧分别有一座建筑,面积均为200平方米,当是东厢和西庙,是臣下等候处理政务或准备朝见的地方。第三院落南北长度增加到82.5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中心有一面积约580平方米的建筑,当即“内朝”的朝堂。第四院落的东西宽度增加至70米,南北长51米,院内只有大庭,没有建筑。第五院落最大,东西宽86米,南北长65米,面积达5590平方米,院内正中偏北及其前方两侧的建筑呈品字形,面积均较大,当是王之寝宫所在地。[2]

马家庄宫殿遗址之西约600米处,另有姚家岗宫殿遗址。它北起今凤翔县城4里,南距古城3里,城墙为夯土筑就。遗址内发现了春秋早期储存天然冰块的大方形“凌阴”遗址。它像一个倒置的长方形棱台,实际上是个大坑。底部铺片石,坑口四周修有供搬运冰块的回廊,回廊四面筑墙,上面有屋顶。通向凌阴的通道中装有五道门槽,用以排除冰水和隔绝室外的暖空气。这座“凌阴”容量很大,可以储存190立方米的冰块。这些冰块除供统治者夏天防暑外,还用来冰尸防腐,备佳日安葬。凌阴的设置,在西周就有了。[3]诗经·豳风·七月》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在雍城内的东部和东北部(今高王寺、凤尾村一带),发现了战国时代建筑遗址和“市”的遗址。市的遗址在北城墙南面偏东300米处,四周有长方形的围墙(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80米,墙基厚1.5至2米多),四面围墙的中部各有1座“市门”。从四周的柱洞及堆积的瓦片来看,市门上修有四坡式的大型屋顶,围墙里是一个市区,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目前所发现的先秦最完整的“市”的结构。[4](www.xing528.com)

雍城“市”的西边30米处,又发现了城内南北向的四条大街,和东西向的四条大街相互纵横交错成“井”字形。其中东西向的四条大街,直通东西两面的城门,看来整个城的布局是坐西朝东的。[5]已发现的马家庄、姚家岗宫殿和宗庙遗址,就在西部这些街道之间。雍城虽然没有发现像中原地区诸侯国都那样西边宫城连接大郭的布局,但是它以西南作为君主与贵族的居住区,把市区和一般居民区设在东北,还是和中原各国的都城布局相同的。[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