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史中的秦陵陪葬坑及文物研究

秦史中的秦陵陪葬坑及文物研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秦陵陪葬坑与秦陵文物研究方面,还有段清波、张卫星等先生的专题研究。秦始皇陵封土高度与文献记载相距较大的原因,是因秦始皇陵未建成所致。[56]在秦陵秦俑的微观文物研究方面,学者用考据的方法,对文物求名责实,予以实证研究。目前秦陵秦俑研究中,微观研究尚不到位,对秦陵秦俑坑出土文物的释义还有不少方面涉及不够或没有解决,如秦俑坑究竟有几个坑,三个?

秦史中的秦陵陪葬坑及文物研究

在秦陵陪葬坑与秦陵文物研究方面,还有段清波、张卫星等先生的专题研究。段清波先生深入研究了秦始皇帝陵园排阻水工程、建造时间、封土高度、外藏系统等,依据勘探秦陵地宫东、西、南三面的地下阻排水工程遗迹,结合文献中关于秦始皇陵“穿三泉”“下锢三泉”的记载,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文献记载秦始皇陵封土高“五十丈”是基本可信的。秦始皇陵封土高度与文献记载相距较大的原因,是因秦始皇陵未建成所致。他指出秦始皇陵始建于李斯丞相以后,建设时间只是数年,而非传统观点所说的38年。[55]张卫星从考古学意义上对秦陵的概念予以界定,重点研究秦始皇帝陵的设计理念、礼仪结构的象征意义、始皇陵的信仰体系与生死观念等。[56]

在秦陵秦俑的微观文物研究方面,学者用考据的方法,对文物求名责实,予以实证研究。袁仲一、王关成、刘占成、党士学、申茂盛等先生对“王负剑”、秦陵铜车马零部件、秦殳等的考证,丰富了秦陵文物的研究内容。[57](www.xing528.com)

秦陵秦俑的研究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目前秦陵秦俑研究中,微观研究尚不到位,对秦陵秦俑坑出土文物的释义还有不少方面涉及不够或没有解决,如秦俑坑究竟有几个坑,三个?四个?迄今没有解决,这影响到对秦陵布局及秦俑坑性质的研究,是中央军,是屯聚列陈,是野战军?关于俑坑出土的高、中、低级军吏俑或将军俑、军吏俑的爵级、衔级问题等等,再如关于K9901陪葬坑出土百戏俑中每尊俑是百戏中的哪一种,是俳优、寻幢、扛鼎?K0006陪葬坑出土文吏俑是哪一类文官,是廷尉?是太仆?K0007陪葬坑出土乐舞俑,奏的什么乐?乐者所持是何种乐器?等等问题,必须认真考证和实验,只有解决了这些名实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研究。[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