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匠劳动自由及其创造力在文化审美中的肯定

工匠劳动自由及其创造力在文化审美中的肯定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工匠的自由劳动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工匠或自己组织生产与经营,或进入他人的作坊从事劳动以工钱的获取来谋生。这是继封建时期工匠劳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苏学金所建立的“蕴玉瓷庄”及其陶瓷生产经营,就属于后者。再者,与封建时代的工匠劳动相比,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工匠更具有劳动创造力。当然,劳动者创造力的展现最终决定了他在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工匠劳动自由及其创造力在文化审美中的肯定

随着历史演进,社会文化进入封建时代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旧有的小农经济的限制。此时,在社会生产领域不仅崛起了一股新的力量,即生产组织者所组织的生产领域中出现了属于雇佣性质的劳动者,其中,不少是掌握,甚至是熟练掌握劳动技术的人。于是,他们形成了与旧有工匠在生产上的抗衡。换句话说,就是民间生产所聚集的实力能够与封建政府组织的生产相抗衡。

就在这种情况下,封建政府彻底废除了对工匠的编户制度,于是,从明代的工匠纳银代役制度到清代纳税制度,工匠的生产自由完全取决于自身,或自己组织生产,或受雇于手工工场。例如,在德化窑,生活在清末、民国初年的苏学金(1869—1919年)原本是随父走街串巷的陶瓷艺人,即掌握一定的技术的陶瓷工匠。后来,在德化程田寺格瓷业街营建制瓷作坊,并组织陶瓷生产制作。苏氏所开设的“蕴玉瓷庄”实际上就是由陶瓷工匠组织的陶瓷生产的组织形式。这种在社会生产上由工匠本人开设的生产组织机构,成为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具有典型性质的手工工场或手工作坊,而它所形成及进行的生产称之为工场手工业式的生产。此时,工匠的自由劳动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与封建时代初期及以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工匠制度制约下的生产完全不同,工场手工业时期,陶瓷工匠的生产劳动,完全是根据商品市场需要的自由式的生产选择。工匠或自己组织生产与经营,或进入他人的作坊从事劳动以工钱的获取来谋生。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使陶瓷工匠的技术得到延续,乃至衍生,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陶瓷工匠自己组织生产以获取经济利润。这是继封建时期工匠劳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苏学金所建立的“蕴玉瓷庄”及其陶瓷生产经营,就属于后者。这种自由地选择生产的方式既不同于小农经济的家庭手工业制作,又不同于封建政府组织工匠进行的生产,它以市场需要为生产目的,生产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而此前的家庭手工业制作与封建各级政府所组织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实际需要。显然,后者的生产在商品经济刺激下相对自由得多,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产组织者和经营者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生产力因素,因此,它在生产力的解放方面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再者,与封建时代的工匠劳动相比,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工匠更具有劳动创造力。首先是他们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其次,自由存在于各个生产领域中的工匠,只有自身拥有相当的技术才能进入手工工场或手工作坊,才能获取自身需要的生活资源,才能得以维持正常的生计。这种参与劳动的必然性与小农时代是不同的,因为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工匠失去了生产资料而没有了生活的依托,必须以出卖劳动力来维持自身及家庭的生活,所以不得不进入手工工场从事生产劳动;再次,由于商品经济时代社会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不论是商品,还是劳动力(劳动力也是商品)均被卷入社会流通领域进行有效的流通。不管工匠愿意还是不愿意,社会均要根据工匠自身的劳动能力,即劳动技术的优劣来决定他的价值,乃至劳动价值。小农经济社会的农民是靠土地和仅有的生产资料来获取生活资本的,而工场手工业时代,大批农民破产不得不进入人口集中的城镇,加入到工匠的行列中,这不仅扩大了技术队伍的数量,而且,因为竞争也促进了劳动者技术的进步。这样,完成了技术进步的劳动者才能更好地为时代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最后,商品经济时代十分鲜明的一个社会特征,就是优胜劣汰更加明显地摆在了每一个社会成员或组织面前,故此,工匠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技术,已经是极其自然的了。(www.xing528.com)

总之,工场手工业时代,工匠对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将某些手工技术进行必要的综合,一并用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起到了促进造物发展的作用。对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言,这样的劳动能力的提高也是创造,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物质财富。当然,劳动者创造力的展现最终决定了他在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工场手工业时代,相对解放了手工业领域中的劳动力,它使劳动力技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也使劳动者的聪明智慧更多、更广、更大限度地用在生产劳动方面,进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与非物质文化内容。因此,历史上,在手工业领域中出现的异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从社会深刻的蕴藏中隐喻着社会文化的大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