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几点建议

关于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编制内陆河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如何既保障生态平衡、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如何划定沙漠边缘地带的禁采宽度等等,缺乏牢固的科学依据。有鉴于此,建议对地下水的一些重大问题组织联合研究,提出符合地下水运移规律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依据。此外,为保证地下水资源合理、持续利用,建议加速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监督体系。

关于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组织,认真做好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人类活动不但导致了长期气候变化,更使得流域下垫面条件和产水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由此造成了水资源时空分布和产水量的相应变化。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海河流域水资源变化情况为例,河北省的自产水资源量,20世纪50年代的年平均为233亿m3,90年代降至94亿m3;上游入境水量,50年代的年平均为102亿m3,90年代降至26亿m3;位于河北省与北京市交界处的官厅水库,50年代的年平均入库水量为20亿m3,90年代不足4亿m3华北平原区的地下水埋深,50年代一般小于4m,90年代则普遍大于20m。河北省目前的降水系列比第一次水资源评价采用的1956~1979年24年系列仅减少2.7%,而水资源量相应减少了13.9%,流域的产汇流特性已发生了明显变化。黄河流域也是如此。全流域1998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接近,时程分布也基本不变,但河川径流量却减少了18%。流域下垫面条件的变化,使得在同样的降水条件下,地表水的产流—汇流特性和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特性均发生明显变化。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工作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资料的限制,当时对山丘区和平原区深层承压地下水没有作深入的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山丘区和深层承压水的开采,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成熟的技术方法,使得地下水的开采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本次规划未对山丘区和深层承压地下水进行系统评价,只是粗略地估算了现状条件下的可开采量因此,迫切需要组织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

(二)团结各方力量,加强对地下水的专题研究

本次规划工作中,虽然认识到深层承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评价、地下水开采中的傍河取水及内陆河片生态环境特征调查分析等问题,但由于上述问题难度大、涉及面广,仅粗略地进行了分析和估算。如对内陆河片(尤其是沙漠边缘地带)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揭示了一些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并且在规划增加开采量时,也注意到留有余地以维护生态平衡。但是,由于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特征的认识有限,缺少深入、具体、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在编制内陆河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如何既保障生态平衡、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如何划定沙漠边缘地带的禁采宽度等等,缺乏牢固的科学依据。另外,山丘区已经有一定的开采量,而且有些山丘区开采量相对较大,不考虑山丘区的可开采量是不合理的,但目前计算山丘区可开采量的方法很不成熟。有鉴于此,建议对地下水的一些重大问题组织联合研究,提出符合地下水运移规律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依据。

(三)尽快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建立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它同河川径流的动态观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很不健全,站点设置不合理,监测资料不沟通;有些地区虽已建立了监测网点,但因监测日常经费不落实,监测网站呈萎缩趋势。为了搞好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建议国家设立地下水专业监测网站,对地下水监测资料实行共享,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队伍的建设,同时要保证监测队伍的相对稳定,调整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使其适应实施地下水监督和管理工作的要求,疏通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和监督工作所必须的专项经费的渠道,并制定和严格执行专项经费的使用规则。

为保证及时、准确地向决策单位和全社会传递有关地下水情报信息,建议建立全国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发布地下水通报和相关信息。

(四)加快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严格依法保护和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建议尽快加强立法工作,出台《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和《超采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等法规。此外,为保证地下水资源合理、持续利用,建议加速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监督体系。

(五)进行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因本次规划的任务、目的和时间所限,对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涉及较少,而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应尽早进行专项研究与规划,并应纳入全国各流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内容。该项工作内容复杂,涉及到地表水、城市、工矿企业的污水排放和处理、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与控制等,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问题,应建议有关部门共同进行该项研究与规划工作。(www.xing528.com)

参考文献

1 薛凤海,武桂梅,李砚阁,束龙仓著.太原市地下水合理利用与调控.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2 方生主编.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3 齐学斌主编.农业节水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4 孙雪峰主编.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5 张瑞,吴林高编著.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6 王兆馨主编.中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7 曲焕林主编.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8 李广贺,刘兆昌,张旭编著.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