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景公与楚共王的争霸,《春秋史》中的历史事件

晋景公与楚共王的争霸,《春秋史》中的历史事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国大败齐国后,这年冬,楚共王起全国之师,联合郑、蔡、许等国攻打卫、鲁,替齐复仇。晋景公为了与楚抗衡,派巩朔到周,向天子献齐国的俘虏,以向楚、齐示威。这表明晋楚双方势均力敌,两国仍有和平的可能。第二年许灵公先在楚国告了郑,郑悼公到楚国没有胜诉,楚人拘留了郑臣皇戌和子国。楚王派令尹子重领兵进攻服晋的陈国,以救郑国。

晋景公与楚共王的争霸,《春秋史》中的历史事件

晋国大败齐国后,这年(前589年)冬,楚共王起全国之师,联合郑、蔡、许等国攻打卫、鲁,替齐复仇。鲁、卫两国向楚求和,鲁大夫孟孙请求送给楚军木工、缝工、织工各一百人,以成公子公衡作为人质,楚答应讲和。十一月,楚邀请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东南)会盟。这是春秋以来参加国最多的一次盟会。楚能召开这样大规模的盟会,并在这次行动中使晋军害怕楚军人多而避开,证明了楚的国力强大。

晋景公为了与楚抗衡,派巩朔到周,向天子献齐国的俘虏,以向楚、齐示威。在楚召集蜀地会盟之后的第二年(前588年),晋邀合鲁、宋、卫、曹等国伐郑,以报复其在邲之战中不忠于晋之事。晋军从东边进攻郑国,郑公子偃在东部设伏,将晋军击败,并派人到楚国去献俘。晋为了缓和与楚的矛盾,释放了邲之战中的俘虏楚公子縠臣,归还了连尹襄老的尸体;要求楚释放晋将知罃。楚放归知罃时,知的态度强硬,楚共王由此感到“晋未可与争”(《左传》成公三年)。这表明晋楚双方势均力敌,两国仍有和平的可能。

晋国灭赤狄余部后,将全国军队扩充为六个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都当了卿。面对晋国力量的扩充,齐、鲁国君先后到晋国去朝见。公元前587年冬,郑国派公孙申领兵去占领许国的土地,被许击败,于是郑悼公就兴师讨伐许国,占领了任、冷敦的土地。晋国出兵攻郑救许,攻占了汜、祭二地。楚派兵救郑,郑悼公和许灵公在楚帅子反处争讼,子反不能判断,让他们到楚王处判别。第二年许灵公先在楚国告了郑,郑悼公到楚国没有胜诉,楚人拘留了郑臣皇戌和子国。郑悼公回国后就派遣公子偃去晋求和,两国在垂棘(今山西潞城北)结盟。这年冬,晋国邀集齐、鲁、宋、卫、郑、曹、邾、等国在虫牢(今河南封丘北)会盟,以显示晋的国威。

蜀和虫牢之盟,中原诸侯两边都参加,说明他们夹在晋、楚两强之间只能看风使舵,也反映晋、楚处于相持之势,这为以后弭兵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www.xing528.com)

在这之前,楚大臣申公巫臣逃至晋国。之后楚令尹子重、司马子反因与申公巫臣有仇,就借此杀了巫臣的族人,分了他的家。巫臣知悉后大怒,就积极为晋国出谋献策。这时东南的吴国进攻郯国(今山东郯城西南),郯臣服吴。于是申公巫臣就建议晋去联合刚兴起的吴国,以共同对付楚国。晋景公同意,巫臣亲自带了三十辆战车至吴国,教他们使用战车和列战阵,唆使吴王寿梦背叛楚国,又把自己的儿子狐庸留下,让他在吴做外交官行人。于是吴国开始攻打楚国,先后攻打楚的属国巢国(今安徽六安东北)和徐国(今安徽泗县西北),又攻入了楚的州来(今安徽凤台),使楚臣子重、子反在一年中奔跑七次。由于晋、吴的联合,导致“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左传》成公七年)。东南方吴国的强大使楚后院开始起火。

当楚全力对付吴时,晋就起兵攻打蔡,顺路伐楚,击败楚军,俘获楚将申骊。又攻打服楚的沈国(今安徽阜阳西北),俘虏了沈国君。不久晋又联合鲁国攻打郯国。晋国为了讨好齐国,命鲁国将齐国归还的汶阳之田重给齐国,引起诸侯不服。晋国害怕诸侯对其三心二意,就在蒲(今河南长垣东)与诸侯会盟,并邀请吴国与会,吴王寿梦没有来。

楚国在晋、吴夹击之下,为了拉拢中原诸侯,就用贿赂去收买郑国。郑、楚在邓地(今河南邓州)结盟。之后,郑成公又怕晋,到晋去朝见,却在铜鞮(今山西沁县南)被晋拘留。晋将栾书领军伐郑,郑派使求和,晋又将使者杀死。楚王派令尹子重领兵进攻服晋的陈国,以救郑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