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左传新注:昭公即位,楚公子比出奔晋

春秋左传新注:昭公即位,楚公子比出奔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楚] 公子比出奔晋10。1昭公:名裯(一作稠),襄公之子,公元前541—公元前510年在位。2元年:公元前541年。10原本无“楚”字,据阮元《校勘记》补。传元年春,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1。楚公子围设服离卫55。宋合左师曰71:“大国令,小国共72,吾知共而已。”31“宋之”二句:谓宋之盟,楚先于晋歃血。40平秦乱:襄公二十六年,秦、晋为成。

春秋左传新注:昭公即位,楚公子比出奔晋

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

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3

三月,取郓4

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5

六月丁巳6,邾子华卒。

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7

秋,莒弃疾自齐入于莒。莒展舆出奔吴。

叔弓帅师疆郓田8

葬邾悼公。

冬十有一月己酉9,楚子麇卒。

[楚] 公子比出奔晋10

1昭公:名裯(一作稠),襄公之子,公元前541—公元前510年在位。《谥法》:“威仪恭明曰昭。” 2元年:公元前541年。3號:指东虢,周文王之弟虢叔所封国名,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 4郓:鲁、莒边境之邑,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五十里。5鍼:音qián。 6丁巳:十日。 7大卤:即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公里。 8疆郓田:正郓之封疆。 9己酉:十一月无己酉。 10原本无“楚”字,据阮元《校勘记》补。

元年春,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1。将入馆2,郑人恶之3,使行人子羽与之言4,乃馆于外。既聘,将以众逆5。子产患之6,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7,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8”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对曰9:“君辱贶寡大夫围10,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11。围布几筵12,告于庄、共之庙而来13。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14,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15。不宁唯是16,又使围蒙其先君17,将不得为寡君老18,其蔑以复矣19。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20。将恃大国之安靖己21,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22?小国失恃23,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雍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24,其敢爱丰氏之祧25?”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26。许之。

正月乙未27,入28,逆而出。遂会于虢29,寻宋之盟也。

祈午谓赵文子曰30:“宋之盟31,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侯之所闻也。子弗戒32,惧又如宋。子木之信称于诸侯33,犹诈晋而驾焉34,况不信之尤者乎35?楚重得志于晋36,晋之耻也。子相晋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诸侯37,三合大夫38,服齐、狄39,宁东夏,平秦乱40,城淳于41,师徒不顿42,国家不罢,民无谤讟43,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赐矣44。然宋之盟45,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46,非所害也。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譬如农夫,是穮是蓘47,虽有饥馑48,必有丰年。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吾未能也49。 《诗》曰50: ‘不僭不贼51,鲜不为则。’信也。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吾不能是难52,楚不为患。”

楚令尹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而已53,晋人许之。

三月甲辰54,盟。楚公子围设服离卫55。叔孙穆子曰56:“楚公子美矣57,君哉!”郑子皮曰58:“二执戈者前矣59!”蔡子家曰60:“蒲宫有前61,不亦可乎?”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62。”郑行人挥曰:“假不反矣63。”伯州犁曰:“子姑忧子皙之欲背诞也64。”子羽曰:“当璧犹在65,假而不反,子其无忧乎?”齐国子曰66:“吾代二子愍矣67”陈公子招曰: “不忧何成68?二子乐矣。”卫齐子曰69:“苟或知之70,虽忧何害?”宋合左师曰71:“大国令,小国共72,吾知共而已。”晋乐王鲋曰:“《小旻》之卒章善矣73,吾从之。”

退会,子羽谓子皮曰:“叔孙绞而婉74,宋左师简而礼75,乐王鲋字而敬76,子与子家持之77,皆保世之主也。齐、卫、陈大夫其不免乎!国子代人忧,子招乐忧,齐子虽忧弗害。夫弗及而忧78,与可忧而乐79,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忧必及之。《大誓》曰80:‘民之多欲,天必从之。’三大夫兆忧81,能无至乎82?言以知物83,其是之谓矣!”

1伍举:椒举。介:副使。 2馆:客馆。 3恶之:患楚袭郑。恶:患。 4行人:官名,掌接待宾客。子羽:公孙挥。5逆:迎。指亲迎。 6子产:公孙侨。 7褊(biǎn)小:狭小。8墠(shàn):清除场地。此句谓子产欲于城外除地,以行婚礼。9令尹:公子围。时为楚令尹。 10贶(kuàng):赐。 11“将使”句:谓以丰氏之女为王子围之妻。丰氏:公孙段。抚有:有,享有。抚、有义同。而:尔。室:指妻室。 12几筵:筵席。指用于祭祀的席位。 13庄:楚庄王,公子围之祖。共:楚共王,公子围之父。 14草莽:荒野。 15“是寡”句:谓公子围不得从卿礼。 16不宁唯是:不仅如此。宁:语助词,无义。唯:独。17蒙:欺。告先君而来,而不得成礼于丰氏之庙,故以为欺诬。18“将不”句:谓惧辱命而遭黜退。老:指上卿。 19蔑:无。复:复命。 20恃:依仗。谓依恃大国而不为备。 21安靖:安定。 22祸心:害人之心。 23“小国”四句:谓郑所惧者,在楚图袭郑使己失所恃、诸侯怀恨而拒君命,使楚国之命壅塞而不行。 24馆人:守舍人。 25其:岂。爱:吝惜。祧(tiāo):祖庙。 26垂櫜(gāo):表示内无兵器。櫜:收存甲衣兵器的口袋。27乙未:十五日。 28入:入城。 29“遂会”二句: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重申宋之盟(在襄公二十七年)。《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寻:温。 30赵文子:赵武。31“宋之”二句:谓宋之盟,楚先于晋歃血。 32戒:戒备。33子木:屈建,当时为楚令尹。 34诈:使诈。指楚人衷甲。驾:加于其上。 35尤:异。指突出。 36重:又,再次。 37再合诸侯:襄公二十五年,会诸侯于夷仪;二十六年,会诸侯于澶渊。38三合大夫:襄公二十七年,会诸侯之大夫于宋;三十年,会诸侯之大夫于澶渊;此年又会诸侯之大夫于虢。 39服齐、狄:襄公二十八年,齐、白狄朝晋。 40平秦乱:襄公二十六年,秦、晋为成。 41城淳于:襄公二十九年,城杞之淳于,杞迁都。42顿:疲。 43谤讟(dú):诽谤。指非议。 44受赐:受其言。45然:但。 46又:若。 僭:假,不信。 47穮(biāo):耕田,除草。蓘(gǔn):以土壅苗根。 48“虽有”二句:谓耕作不息,必获丰年之报。饥馑:荒年。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49吾未能也:我只是担心未能做到诚信。 50《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抑》。 51“不僭”二句:不僭越,不害人,就可以成为法度。僭:超越本分。贼:害。鲜(xiǎn):少。则:法。52“吾不”二句:我之所患在于不做到守信,楚不足为患。不能是难:患不能。 53“楚令尹”句:楚恐晋先歃,故以旧书加于牲上,不歃血。旧书:指襄公二十七年会于宋之盟书。 54甲辰:二十五日。 55设服离卫:谓设国君之仪仗用卫士二人为先。服:器用。此指仪仗。离:耦,两。 56叔孙穆子:叔孙豹。 57“楚公子”二句:谓楚公子用君之器用、仪仗,有如君主。 58子皮:罕虎的字。 59“二执戈”句:依礼,国君前后有执戈之人。60子家:公子归生。 61蒲宫:公子围在会,特缉蒲以为王宫。此二句言既造王宫而居之,即便用国君之仪仗,亦不足为怪。62“辞而”句:辞行时借之于楚君。此为饰辞。、63假不反矣:借了将不再归还。言将篡位为君。反:还。 64背诞:背信。诞:信。 65“当璧”三句:楚共王无嫡嗣,而有宠子五人,命人藏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依长幼之次入拜,规定当璧而拜者,即为嗣君。公子弃疾(后来之楚平王)年幼,抱持而入,再拜,皆压纽,此即所谓当璧。事详昭公十三年《传》。此数句谓公子围非合法继承人,不能无忧。 66国子:国弱。 67二子:指公子围、伯州犁。愍:忧。 68“不忧”句:言以忧生事,事成而乐。 69齐子:齐恶。 70“苟或”二句:言先知为备,虽有忧患,亦无所害。 71合左师:向戌。向戌食邑于合,任左师之职。 72共:恭。 73《小 》:《诗·小雅》篇名。其卒章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义取非独暴虎冯河之可畏,不敬小人,亦将危殆。 74绞:刺,讥刺。 75简:略。 76字:爱。 77持:持平,不偏不倚。78弗及而忧:不及己而忧。即代人忧。 79可忧而乐:当忧而乐。即乐忧。 80《大誓》:引文为逸《书》。 81兆忧:显示出忧患之预兆。 82言忧将至。 83言以知物:谓听其言而知其人。

季武子伐莒1,取郓。莒人告于会。楚告于晋曰:“寻盟未退2,而鲁伐莒,渎齐盟3,请戮其使。”

乐桓子相赵文子4,欲求货于叔孙5,而为之请。使请带焉,弗与。梁其踁曰6: “货以藩身7,子何爱焉?”叔孙曰:“诸侯之会,卫社稷也。我以货免8,鲁必受师,是祸之也,何卫之为9?人之有墙,以蔽恶也。墙之隙坏10,谁之咎也?卫而恶之,吾又甚焉11。虽怨季孙,鲁国何罪?叔出季处12,有自来矣,吾又谁怨?然鲋也贿13,弗与,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14,曰:“带其褊矣。”

赵孟闻之,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15,信也。图国忘死16,贞也。谋主三者17,义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乃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辟难,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18,以劝左右,可也。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19,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者,又何患焉?不靖其能20,其谁从之?鲁叔孙豹可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子会而赦有罪21,又赏其贤,诸侯其谁不欣焉望楚而归之,视远如迩?疆埸之邑22,一彼一此23,何常之有?王伯之令也24,引其封疆25,而树之官26;举之表旗27,而著之制令28,过则有刑29,犹不可壹。于是乎虞有三苗30,夏有观、扈31,商有姺、邳32,周有徐、奄33。自无令王,诸侯逐进34,狎主齐盟35,其又可壹乎?恤大舍小36,足以为盟主,又焉用之37?封疆之削38,何国蔑有?主齐盟者,谁能辩焉39?吴、濮有衅40,楚之执事,岂其顾盟41?莒之疆事,楚勿与知42,诸侯无烦43,不亦可乎?莒、鲁争郓,为日久矣44,苟无大害于其社稷,可无亢也45。去烦宥善46,莫不竞劝47。子其图之!”固请诸楚,楚人许之,乃免叔孙。

1季武子:季孙宿。 2寻盟:重申宋之盟。襄公二十七年,诸侯会于宋以弭兵。寻:温。 3渎:慢。齐盟:指盟誓。齐:同“斋”。古代盟誓必斋戒,故称。 4乐桓子:乐王鲋。相:为相,任赞礼官。 5叔孙:叔孙豹。时在会。 6梁其踁(jìng):叔孙家臣,名踁。 7藩:屏,卫。 8“我以”二句:我若以贿赂获免,鲁国必遭讨伐。受:当。 9为:有。 10隙坏:开裂而毁坏。 11甚焉:言罪甚于墙坏。 12“叔出”二句:叔孙出行,季孙居守,由来已久。 13然:但。贿:谓贪财货。 14 “裂裳”三句:谓撕裂裙帛以为带,且言恐带狭小,故裂裳与之。褊:狭小。 15不越官:不忘本职。 16图国忘死:谓不以贿免。17谋主三者:谋事以忠、信、贞为主。 18若:且。 19污:烦、劳。指烦劳之事。 20靖:通“旌”。表。能:贤。指贤人。21赦有罪:指不伐鲁。 22疆埸(yì):边界。 23一彼一此:或彼或此。一:或。 24 “王伯”句:谓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五霸(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有令德时。令:善。 25引:正。 26树:立。 27举:立。表旗:标志。指后世界碑之类。“旗”与“表”同义。 28制令:法令。 29过:越过边界。 30三苗:诸侯名。缙云氏之后,号饕餮。 31观:国名,姒姓,在今河南范县。扈:国名,姒姓,在今陕西户县北。32姺(xiǎn,又音shēn):亦作“侁”、“莘”。盖即古有莘国,在今山东曹县北。邳:国名,在今江苏邳州市。 33徐:国名,嬴姓,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奄:国名,在今山东曲阜市东。 34逐:竞。 35狎:更替,轮流。 36大:大事。指篡弑灭亡之类。37又焉用之:言不必治小事。 38“封疆”二句:疆界被侵削之事,哪个国家都会遇到。 39辩:治。 40吴、濮:皆楚之邻,吴在楚之东,濮在楚之南。衅:瑕隙、。指可乘之机。 41岂其:岂。岂、其义同。 42勿与知:谓不必过问。 43烦:劳。44为:其。 45亢:捍御。 46宥善:赦免善人(指叔孙豹)。47竞劝:勉力为善。竞、劝同义。

令尹享赵孟1,赋 《大明》之首章2。赵孟赋 《小宛》之二章3。事毕,赵孟谓叔向曰:“令尹自以为王矣,何如?”对曰:“王弱,令尹强,其可哉4!虽可,不终。”赵孟曰:“何故?”对曰:“强以克弱而安之,强不义也。不义而强,其毙必速。《诗》曰5:‘赫赫宗周6,褒姒灭之。’强不义也。令尹为王,必求诸侯。晋少懦矣7,诸侯将往。若获诸侯,其虐滋甚8,民弗堪也,将何以终?夫以强取,不义而克,必以为道9。道以淫虐,弗可久已矣!”

1赵孟:赵武。 2《大明》:《诗·大雅》篇名。其首章言文王光明临照于下,故能赫赫盛于上。 3《小宛》:《诗·小雅》篇名。其二章云:“各敬尔仪,天命不又。”言天命一去,不可复返。赵孟赋此,以戒令尹。 4其:殆。可:可成。 5《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正月》。 6“赫赫”二句:言虽有赫赫之盛,不义足以灭亡。赫赫:形容强盛。宗周:指镐京(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褒姒:周幽王后,幽王为其所惑,而多行不义,遂至灭亡。 7懦:软弱。 8虐:暴虐。 9道:循。谓循此而行,可以为常。

夏四月,赵孟、叔孙豹、曹大夫入于郑,郑伯兼享之。子皮戒赵孟1,礼终2,赵孟赋 《瓠叶》。子皮遂戒穆叔3,且告之4。穆叔曰: “赵孟欲一献5,子其从之!”子皮曰: “敢乎6?”穆叔曰 “夫人之所欲也7,又何不敢?”及享,具五献之笾豆于幕下8。赵孟辞,私于子产曰9:“武请于冢宰矣10。乃用一献。赵孟为客,礼终乃宴11。穆叔赋 《鹊巢》12。赵孟曰:“武不堪也。”又赋 《采蘩》13,曰:“小国为蘩14,大国省穑而用之15,其何实非命16?”子皮赋 《野有死麇》之卒章17。赵孟赋 《常棣》18,且曰:“吾兄弟比以安19,尨也可使无吠。”穆叔、子皮及曹大夫兴20,拜,举兕爵21,曰:“小国赖子,知免于戾矣22。”饮酒乐。赵孟出,曰:“吾不复此矣23!”

1戒:告。指事先告知享期。 2“礼终”二句:受所戒,礼毕而赋诗。《瓠叶》:《诗·小雅》篇名。义取古人不以微薄废礼,宴饮当从节俭。 3穆叔:叔孙豹。 4告之:告以赵孟赋《瓠叶》。 5一献:士饮酒之礼。主人酌献宾,宾酢主人,主人酬宾,献、酢、酬谓之一献。 6敢乎:言岂敢不敢从。 7夫人:此人。指赵孟。 8五献:据《周礼·秋官·大行人》,享上公之礼九献,侯伯七献,子男五献。《春官·典命》谓公侯伯之卿皆三献。晋为霸主,礼数加敬,故备五献之礼。笾(biān)豆:祭祀、宴享时盛放食物的礼器。 9私:私语。 10冢宰:上卿。指子皮。 11礼终乃宴:飨礼之后即行燕(宴)礼。古代待宾之礼有三:飨、食、燕。就礼仪而言,飨重于食,食重于燕。飨主于敬,燕主于欢,而食主于明善贤之礼。飨礼体荐(牲体不分割)而不食,爵盈而不饮,设几而不倚,重在肃敬;食以饭为主,虽设酒浆,以漱不以饮,故无献仪;燕以饮为主,有折俎(分解牲体,升于俎上可食者)而无饭,行一献之礼,脱屦升坐以尽欢。 12《鹊巢》:《诗·召南》篇名。言鹊有巢而鸠居之。比喻晋君有国,赵孟治之。13《采蘩》:《诗·召南》篇名。义取蘩菜薄物,可荐于公侯。享其信,不求其厚。蘩:白蒿。一种野菜。 14为:有。 15穑(sè):爱惜。 16其何实非命:谓何敢不从命。 17《野有死麇》:《诗·召南》篇名。其卒章曰:“舒而脱脱兮,无感(撼)我帨(佩巾)兮,无使尨(狗)也吠。”比喻赵孟以义安抚诸侯,不以非礼相陵。麇:麞。 18《常棣》:《诗·小雅》篇名。义取“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言欲亲兄弟之国。常棣:或作“棠棣”。19比:相亲近。 20兴:起。 21兕(sì)爵:犀牛角做的酒杯。22戾:罪。 23不复此:不复见此乐。

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1,馆于雒汭2。刘子曰:“美哉禹功3!明德远矣。微禹4,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端委5,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子盍亦远绩禹功6,而大庇民乎!”对曰:“老夫罪戾是惧,焉能恤远7?吾侪偷食8,朝不谋夕,何其长也9?”刘子归,以语王曰:“谚所谓 ‘老将知而耄及之’者10,其赵孟之谓乎!为晋正卿,以主诸侯,而侪于隶人11,朝不谋夕,弃神人矣12。神怒民叛,何以能久?赵孟不复年矣13。神怒,不歆其祀14;民叛,不即其事15。祀事不从,又何以年?”

1天王:周景王。刘定公:刘夏。颍:郑邑,在今河南登封市东。 2雒汭(ruì):洛水弯曲处,在今河南巩市西。 3美哉禹功:即禹功美哉。刘子见河、雒而思禹功。 4 “微禹”二句:若无禹,则己将与鱼为同类。微:无。其:为。 5弁冕:皆古代男子所服之冠。吉礼之服用冕,常礼之服用弁。端委:礼服。礼服端正无杀(用整幅布不加裁剪),故曰端;文服袖长下垂,故曰委。6盍亦:盍,何不。亦:语助词,无义。绩:继。 7恤:顾。8侪:辈。偷:苟且。 9何其长也:谓不能计长远。其:可。10知:智。耄(mào):年老昏惑。八十曰耄。 11“而侪”句:谓赵孟将自己等同于贱人,而无恤民之心。 12弃神人矣:民为神主,不恤其民,故神、人皆去。 13不复年:言将死,不复见明年。 14歆:享。 15即:就。

叔孙归1,曾夭御季孙以劳之2。旦及日中不出3。曾夭谓曾阜曰4: “旦及日中,吾知罪矣。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5,不忍其内6,焉用之?”阜曰:“数月于外7,一旦于是,庸何伤8?贾而欲赢9,而恶嚣乎?”阜谓叔孙曰: “可以出矣!”叔孙指楹曰10:“虽恶是11,其可去乎?”乃出见之。

1归:自会所返鲁。 2曾夭:季孙家臣。 3“旦及”句:季孙伐莒,叔孙几乎被杀,故不出见季孙。 4曾阜:叔孙家臣。5忍其外:谓不避楚戮。 6不忍其内:谓中日不出。 7“数月”二句:叔孙劳役在外数月,季孙在此等待一个上午。 8庸何:何。庸、何义同。 9“贾而”二句:言商贾既求赢利,不得厌恶喧嚣之声。前一“而”字训“既”,后一“而”字训“能”。10楹:柱。 11“虽恶”二句:鲁有季孙,如屋有柱,故虽恶之,而不可去。其:岂。

郑徐吾犯之妹美1,公孙楚聘之矣2,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3。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与。”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子皙盛饰入4布币而出5。子南戎服入6,左右射,超乘而出7。女自房观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8。夫夫妇妇9,所谓顺也。”适子南氏10。子皙怒。既而櫜甲以见子南11,欲杀之,而取其妻。子南知之,执戈逐之。及冲12,击之以戈。子皙伤而归,告大夫曰:“我好见之13,不知其有异志也,故伤。”

大夫皆谋之。子产曰: “直钧14,幼贱有罪。罪在楚也15。”乃执子南而数之16,曰: “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17。畏君之威,听其政18,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五者所以为国也。今君在国,女用兵焉,不畏威也。奸国之纪19,不听政也。子皙,上大夫,女,嬖大夫20,而弗下之,不尊贵也。幼而不忌21,不事长也。兵其从兄22,不养亲也。君曰:‘余不女忍杀23,宥女以远24。’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五月庚辰25,郑放游楚于吴26。将行子南27,子产咨于大叔28。大叔曰:“吉不能亢身29,焉能亢宗?彼,国政也,非私难也30。子图郑国31,利则行之,又何疑焉?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32,夫岂不爱?王室故也。吉若获戾33,子将行之,何有于诸游34?”

1徐吾犯:郑大夫,复姓徐吾,名犯。 2公孙楚:郑穆公孙。聘:古代订婚、迎娶皆称聘。 3委禽:纳采。古代结婚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为第一事,以雁作贽,故亦称委禽。 4子皙:公孙黑。 5布币:陈列贽币(初见时礼品)。 6子南:公孙楚。 7超乘:跳跃上车。 8抑:然,不过。夫:丈夫。即男子汉。 9夫夫妇妇:丈夫应像丈夫,妻子应像妻子。 10适子南氏:嫁给子南。 11櫜(gāo)甲:即衷甲。着甲于衣中。以:而。 12冲:道路交通之处。 13好:友好。14直:谓理之曲直。钧:等。 15罪在楚:子皙族大,子产力未能讨,故归罪于子南。 16数:数其罪。 17奸(gān):犯。18听:从。 19奸国之纪:谓伤人。纪:法纪。 20嬖大夫:晋、郑等国谓下大夫为嬖大夫。 21忌:敬。 22从兄:堂兄。 23不女忍杀:即不忍杀汝。 24宥女以远:谓赦免其死罪,逐于远方以代死。以:于。 25庚辰:二日。 26游楚:即子南。 27行:使行。即放逐。 28大叔:游吉,游楚之侄。 29亢:蔽,保护。30此三句谓:子南伤子皙,关系国家纲纪,非私人之事。 31图:谋。 32“周公”句:周公旦与管叔鲜、蔡叔度皆武王同母弟。管叔为周公之兄,蔡叔为其弟。武王崩,成王少,管、蔡挟商纣王子武庚禄父作乱,周公杀管叔而放蔡叔。蔡:通“”。放。 33戾:罪。 34 “何有”句:言不必顾虑游氏诸人。有:爱。

秦后子有宠于桓1,如二君于景2。其母曰: “弗去,惧选3。”癸卯4,鍼适晋,其车千乘。书曰 “秦伯之弟鍼出奔晋5”,罪秦伯也。

后子享晋侯,造舟于河6,十里舍车7,自雍及绛8。归取酬币9,终事八反10。司马侯问焉,曰:“子之车,尽于此而已乎?”对曰:“此之谓多矣11!若能少此12,吾何以得见?”女叔齐以告公13,且曰:“秦公子必归。臣闻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赞也14

后子见赵孟。赵孟曰:“吾子其曷归15?”对曰:“鍼惧选于寡君,是以在此,将待嗣君。”赵孟曰: “秦君何如?”对曰:“无道。”赵孟曰:“亡乎?”对曰:“何为16?一世无道,国未艾也17。国于天地,有与立焉18。不数世淫,弗能毙也。”赵孟曰:“(天)[夭] 乎19?”对曰:“有焉。”赵孟曰:“其几何20?”对曰:“鍼 闻之,国无道而年谷和熟21,天赞之也。鲜不五稔22。”赵孟视荫23,曰: “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24?”后子出,而告人曰:“赵孟将死矣。主民,翫岁而愒日25,其与几何26?”

1后子:名鍼,秦桓公子,景公母弟。 2如二君于景:与景公权位不相上下,有如二君并立。 3选:遣。谓放逐。 4癸卯:二十五日。 5“书曰”二句:《春秋》书“秦伯之弟”出奔,是批评秦伯失教。 6造舟于河:并舟架木以为桥。类似于今之浮桥。造:同“艁”。《说文》:“艁,古文造,从舟。”段注:“艁者,谓并舟成梁。” 7十里舍车:每十里置车八乘。舍:车八乘为舍。8雍:秦国都,在今陕西凤翔县。绛:晋都,在今山西侯马市。9酬币:古代飨礼,先由主人酌宾,称献;次由宾还敬主人,称酢;再由主人先酌酒自饮,再饮宾,称酬。献、酢、酬之过程,谓之一献。酬宾时,主人赠礼物于宾,谓之酬币。 10终事八反:享礼结束,共往还八次。后子享晋侯,备九献之仪,始至已携礼一份,续送其余酬币八次,故八次往返。 11谓:为。 12“若能”二句:若是车少,就不会见到你(不至于出奔)了。 13女叔齐:司马侯。 14赞:助。 15曷:何时。 16何为:表示反问。即为何会灭亡? 17艾:通“刈”。绝。 18“有与”句:言辅助者多。 19夭:夭折。夭原本作“天”,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20其:将。 21年谷:谷。年、谷二字同义。 22鲜:少。五稔(rěn):五年。稔:谷物成熟。谷物一年一熟,故称年为稔。 23荫:日影。 24谁能待五:谓己等不到五年。 25翫(wán)岁而愒 (kài)日:贪于时日。翫:通“忨”。愒:通“”。“忨”、“愒”皆“贪”义。 26其与几何:谓不能长久。

郑为游楚乱故,六月丁巳1,郑伯及其大夫盟于公孙段氏。罕虎、公孙侨、公孙段、印段、游吉、驷带私盟于闺门之外2实薰隧3。公孙黑强与于盟,使大史书其名,且曰 “七子4”。子产弗讨5

1丁巳:十日。 2闺门:郑城门。 3薰隧:门外道路名。4七子:与六卿并列,故称七子。 5“子产”句:子皙之族强,讨之恐乱国。

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1崇卒也2。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厄3,以什共车4,必克。困诸厄5又克。请皆卒6,自我始。”乃毁车以为行7,五乘为三伍8。荀吴之嬖人不肯即卒9,斩以徇10。为五陈以相离11,两于前12,伍于后13,专为右角14,参为左角15,偏为前拒16,以诱之。翟人笑之17。未陈而薄之18,大败之。

1中行穆子:荀吴。无终:山戎国名。 2崇:聚。 3厄:隘。指险隘之地。 4以什共车:以十人聚于一车之地。 5困诸厄:困敌众于险隘之地。 6卒:去车为步卒。 7毁车以为行:谓舍弃车乘,而将乘卒编入步兵行列。毁:舍。 8五乘为三伍:古代战车,每乘三人,五乘共十五人,今编为三伍。 9即卒:编入步兵行列。 10徇:示众。 11五陈:五种阵形。相离:拉开距离。 12两:两伍。即十人。于:为。 13伍:五伍。二十五人。 14专:一。一伍。五人。 15参(sān):三伍。十五人。16偏:五十人。拒:通“矩”。方阵。以上为皆诱敌之兵。 17翟:同“狄”。 18“未陈”句:乘狄人尚未列阵而突然发起攻击。薄:迫近。

莒展舆立,而夺群公子秩1。公子召去疾于齐2。秋,齐公子鉏纳去疾,展舆奔吴3

叔弓帅师疆郓田4,因莒乱也。于是莒务娄、瞀胡及公子灭明以大厖与常仪靡奔齐5

君子曰:“莒展之不立6,弃人也夫!人可弃乎? 《诗》曰7:‘无竞维人8。’善矣!”

1秩:俸禄。 2公子:即群公子。 3“展舆”句:展舆之母为吴女。 4疆:划定疆界。 5务娄、瞀(mào)胡、公子灭明:皆展舆亲信。大厖(máng)、常仪靡:皆莒邑,在今山东莒县西北。 6莒展:指展舆。 7《诗》曰:引文出自《诗·周颂·烈文》。 8无竞维人:莫强于人。竞:强。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1,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2。’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3:“昔高辛氏有二子4,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5,不相能也6,日寻干戈7,以相征讨。后帝不臧8,迁阏伯于商丘9,主辰10。商人是因11,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12,主参13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14。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15,梦帝谓己16:‘余命而子曰虞17,将与之唐18,属诸参19,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 ‘虞’20,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沈,参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21,为玄冥师22,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23宣汾、洮24,障大泽25,以处大原26。帝用嘉之27,封诸汾川,沈、娰、蓐、黄实守其祀28。今晋主汾而灭之矣29。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抑此二者30,不及君身31。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32;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之。若君身,则亦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山川星辰之神33,又何为焉?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34,夜以安身。于是乎节宣其气35,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36,兹心不爽37,而昏乱百度38。今无乃壹之39,则生疾矣。侨又闻之,内官不及同姓40,其生不殖41。美先尽矣42,则相生疾,君子是以恶之。故 《志》曰:‘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43。’违此二者44,古之所慎也。男女辨姓45,礼之大司也46。今君内实有四姬焉47,其无乃是也乎?若由是二者,弗可为也已48!四姬有省犹可49,无则必生疾矣50。”叔向曰:“善哉!肸未之闻也。此皆然矣。”叔向出,行人挥送之51。叔向问郑故焉52,且问子皙53。对曰:“其与几何54?无礼而好陵人,怙富而卑其上55,弗能久矣。”

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56。”重贿之57。

1叔向:羊舌肸。 2为祟:作祟。祟:鬼神为祸。 3子产:公孙侨。 4高辛氏:帝喾。 5旷林:地名。其处未详。 6不相能:不睦。能:善。 7寻:用。 8后帝:指尧。臧:善。谓不以为善。 9商丘:宋地。 10主辰:主祀辰星。辰:亦称商星、大火、大辰。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颗(属天蝎座)。 11商人是因:汤之先祖相土封于商丘,因阏伯故国,祀辰星。 12大夏:地名,在今山西太原市。 13参(shēn):参宿。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末一宿,即猎户星座的七颗亮星。 14唐叔虞:唐末世君主。与晋之先祖非一人。 15邑姜:武王后,齐太公女。震:怀孕。大叔:叔虞,成王同母弟。 16帝:天。 17命:名。 18唐:地名,在今山西翼城县南。 19属诸参:参星属之。 20文:字。手:手掌。21金天氏:少昊(皞)。裔子:后代。 22为玄冥师:言昧为水官之长。玄冥:水官。师:长。 23业:继。 24宣:疏通。汾:水名,黄河支流,源出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南流至曲沃县改向西流,经河津市入黄河。洮(táo):水名,源出山西绛县横岭山,与陈村峪水(涑水)合。在山西闻喜县东南。 25障:修筑堤防。大泽:即台骀泽。在今山西太原南,久涸。 26大原:指汾水流域一带高平之地。 27帝:指颛顼。用:因。 28沈、姒、蓐(rù)、黄:四国皆台骀之后,都在晋国境内,其地已无从确知。29主汾:为汾水之主。之:指四国。 30抑:然,不过。二者:实沈与台骀。 31不及君身:与晋君之疾病无关。 32疬疫:传染病。(yǒng):禳风雨雪霜水旱疬疫,祭日月星辰山川之神。是营的意思。祭无常处,临时营其地(圈地,以芳草捆扎,围成祭祀场所),故称。 33“山川”二句:言实沈、台骀不能使晋君生病。 34修令:制定政令。 35宣:宣泄。 36壅闭湫底:阻塞壅塞。湫:集。底:滞。露:败。 37兹:致,以致。爽:明。 38百度:百事之节。 39壹之:谓专注于某一方面。 40内官:指君之妻妾。 41“其生”句:谓若是夫妻同姓,则年寿不长。殖:长。 42“美先”二句:同姓既亲,又为夫妻,其美已尽,继之则生疾病。 43“买妾”二句:《礼记·曲礼上》:“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44二者:谓壹(专注一事)与娶同姓。 45辨:别。 46司:主。 47“今君”句:谓晋君嫔妃中有姬姓者五人。内实:谓嫔妃。襄公二十八年《传》:“齐庆封好田而耆酒,与庆舍政。则以其内实迁于卢蒲嫳氏,易内而饮酒。” 48为:治。 49省:减。 50无:否。 51行人挥:公孙挥,郑行人。 52故:事。 53子皙:公孙黑,郑大夫。54其与几何:谓不能长久。 55怙(hù):恃。 56博物君子:知识渊博之人。博物:博通事物之理。 57重贿之:赠子产以厚礼。贿:财货。

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生] 疾如蛊1。非鬼非食,惑以丧志2。良臣将死3,天命不祏。”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4,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5,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6。至于烦7,乃舍也已8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9,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10,降生五味11,发为五色12,征为五声13。淫生六疾14。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15,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16,雨淫腹疾,晦淫惑疾17,明淫心疾18。女,阳物而晦时19,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

出,告赵孟。赵孟曰: “谁当良臣?”对曰: “主是谓矣20!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21,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 (宠)[大] 节22。有灾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主不能御23,吾是以云也。”赵孟曰:“何谓蛊?”对曰: “淫溺惑乱之所生也24。于文25,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26。在 《周易》27,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28。”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1生:原本作“室”,据王引之说改。如:为。蛊:惑疾。2惑以丧志:惑于女色,困而丧失心志。 3“良臣”句:良臣不匡君过,故将死,不为天所佑。 4 “先王”七句:谓先王作乐,以节百事,故为乐有五声之节,为声有迟有速,从本至末,缓急相及,使得中和之声,其曲既了,以此罢退。五声既成,中和罢退之后,不可再弹。言近女色如奏乐,当有节制。五降:五声皆降。谓乐曲已终。 5“于是”句:谓五降而不息,则非复正声,手烦不已,则杂声并奏,淫心塞耳,忘其平和,故君子弗听。慆(tāo):淫。堙(yīn):塞。 6物亦如之:谓百事皆如乐,不可失节。7烦:劳。 8乃:则。舍:罢,止。 9“君子”二句:君子亲近女色,保持适度而有节制。仪:法度。 10六气:六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11五味:辛、酸、咸、苦、甘。 12五色:白、青、黑、赤、黄。 13征:验。 14淫:过,过度。以下各句“淫”字同此义。六疾:寒、热、末、腹、惑、心六种疾病。此句谓五味、五色、五声可以养生,过度则生害。 15五节:五行之节。 16末:指四肢。 17晦淫惑疾:夜间劳作过度就生惑疾。 18明淫心疾:白昼操劳过度会生心疾。 19阳物:女常随男,故为阳物。晦时:房室之事常以夜,故曰晦时。 20主:古代卿大夫之称。此指赵武。 21阙:失。 22大:原本作“宠”,据阮元《校勘记》改。 23御:止。 24淫溺:沉迷于嗜欲。25“于文”二句:蛊字从皿从虫。 26“谷之”句:谷中所生飞虫亦为蛊。 27“在《周易》”四句:《巽》下《艮》上为《蛊》。《巽》为长女,为风。《艮》为少男,为山。少男而悦长女,非匹,故惑。山之木遇风则落。 28同物:同类。

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犫、栎、郏1。郑人惧。子产曰:“不害2。令尹将行大事3,而先除二子也4。祸不及郑,何患焉?”

冬,楚公子围将聘于郑,伍举为介5。未出竟,闻王有疾而还。伍举遂聘。十一月己酉,公子围至,入问王疾,缢而弑之6。遂杀其二子幕及平夏。右尹子干出奔晋7。宫厩尹子皙出奔郑8。杀大宰伯州犁于郏。葬王于郏,谓之郏敖9。使赴于郑10,伍举问应为后之辞焉11,对曰:“寡大夫围。”伍举更之曰12:“共王之子围为长。”

子干奔晋,从车五乘。叔向使与秦公子同食13,皆百人之饩14。赵文子曰15:“秦公子富。”叔向曰:“底禄以德16,德钧以年,年同以尊。公子以国17,不闻以富。且夫以千乘去其国18,强御已甚19。《诗》曰20:‘不侮鳏寡21,不畏强御。’秦、楚匹也22。”使后子与子干齿23,辞曰:“鍼惧选24,楚公子不获,是以皆来,亦唯命。且臣与羇齿25,无乃不可乎?史佚有言曰26:‘非羇,何忌27?’”

1公子黑肱:王子围之弟。犫(chōu)、栎(yuè)、郏(jiá):三邑本皆郑地,此时属楚。犫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里,栎在今河南新蔡县北二十里,郏在今河南郏县。 2不害:无妨。 3大事:指弑君。 4二子:公子黑肱、伯州犁。 5介:副使。 6缢而弑之:《韩非子·奸劫弑臣》云“以其冠缨绞而杀之”。 7子干:王子比。 8子皙:公子黑肱。 9郏敖:楚子麇。无谥,葬于郏,因称郏敖。 10赴:讣告。 11问:问讣者。 12更:改。13同食:同其食禄。 14百人之饩(xì):言赐田百亩。《国语·晋语八》载叔向之言曰:“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百人)之田(百亩)。” 15赵文子:赵武。 16底(zhǐ):致。17以国:以国之大小。 18夫:指秦公子。 19强御:强悍。20《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烝民》。 21侮:陵。鳏寡:指孤弱之人。 22匹:地位相当。 23齿:并列。 24“鍼惧”四句:谓自己害怕被逐来奔,楚公子因不自安而出奔,虽同出奔,而情形有别,唯主人命其所处。此自谦之辞。不获:不得。不相得。 25“且臣”句:后子已先仕于晋,故以主人自居,不欲与羁客争先。羇:同“羁”。 26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名佚。 27非羇,何忌:谓以其客居而加敬。忌:敬。

楚灵王即位1,薳罢为令尹,薳启彊为大宰2。郑游吉如楚,葬郏敖,且聘立君3。归,谓子产曰:“具行器矣4!楚王汰侈5,而自说其事6,必合诸侯,吾往无日矣!”子产曰:“不数年,未能也。”

1楚灵王:公子围。 2薳(wěi)启彊:即薳启疆。彊:通“疆”。 3立君:嗣君。 4具行器矣:谓预备行装器具为会盟之用。 5汰侈:骄奢。汰:同“汏”。 6说:同“悦”。喜。

十二月,晋既烝1,赵孟适南阳2,将会孟子餘3。甲辰朔,烝于温。庚戌4,卒。郑伯如晋吊,及雍乃复5

1烝:冬祭宗庙曰烝。 2南阳: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赵武祖庙所在地。 3会:通“禬”。消除灾害之祭。孟子餘:赵衰,赵武之曾祖。此句谓祭于赵衰之庙而求其赐福除灾。 4庚戌:六日。 5雍:地名,在今河南修武县西。赵氏辞之,故复还。

二年春1,晋侯使韩起来聘。

夏,叔弓如晋。

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

冬,公如晋2,至河乃复3

季孙宿如晋4

1二年:公元前540年。 2公如晋:吊少姜。 3至河乃复:晋人辞之,故还。晋君如晋在秋天,冬还乃书。 4致少姜之襚(赠送给死者的衣被)。

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1,且告为政2,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3,见 《易象》与 《鲁春秋》4,曰:“周礼尽在鲁矣5。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6。”公享之。季武子赋 《绵》之卒章7。韩子赋 《角弓》8。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弥缝敝邑9,寡君有望矣!”武子赋 《节》之卒章10。既享11,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宣子誉之12。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树13,以无忘 《角弓》?”遂赋 《甘棠》14。宣子曰:“起不堪也15,无以及召公。”

宣子遂如齐纳币16。见子雅17。子雅召子旗18,使见宣子。宣子曰: “非保家之主也,不臣。”见子尾19。子尾见强20。宣子谓之如子旗21。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22,曰:“夫子23,君子也。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

自齐聘于卫,卫侯享之。北宫文子赋 《淇澳》24。宣子赋《木瓜》25

1韩宣子:韩起。来聘:襄公初即位,聘问以通嗣君。 2为政:执政。上年赵武卒,韩起代之。 3大史氏:掌国史典策,为世袭之官。 4 《易象》:《周易》之象辞(《易》之爻辞,卦有六爻,爻各有所象,象辞言其意义)。《鲁春秋》:鲁国史书名。当时各国史书,通名《春秋》。此为鲁国史官之记录,非今之《春秋》。5“周礼”句:《鲁春秋》遵循周公之典以序事,故曰周礼尽在鲁矣。 6“吾乃”句:周公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鲁始封之君。《鲁春秋》记鲁国历史,必从周公旦及伯禽写起,考、炀、幽、魏、厉、献、真、武、懿、伯御、孝、惠诸公(皆鲁之先君,在隐公之前)及至文、武成王暨周初之事,无不备载,故韩起见《鲁春秋》而知周公之德与周所以王天下之故。今《春秋》始自隐公,周公至惠公十三君事迹皆无存,乃孔子删削鲁史、加以裁断之结果。乃今:于今。 7季武子:季孙宿。《绵》:《诗·大雅》篇名。其卒章云:“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谓文王有疏附(率上亲下)、先后、奔奏(喻德宣誉)、御侮之臣,故能兴盛。季武子赋此,以晋侯比文王,以韩起比四辅。 8《角弓》:《诗·小雅》篇名。义取“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言兄之国宜相亲爱。 9弥缝:弥补缺失。弥、缝义同,皆“补合”之意。 10《节》:《诗·小雅》篇名。今名《节南山》。其卒章有云:“式讹尔心,以畜万邦。”武子赋此,义取晋德可以畜万邦。讹:化。畜:养。 11“既享”二句:飨礼在宗庙举行,享毕而宴于季氏之家。 12誉:通“豫”。游。 13封殖:培植。封:壅本。殖:植,立。 14 《甘棠》:《诗·召南》篇名。召伯曾息于甘棠(乔木名,花白色,实可食),后人思其德,而爱其树,诗人歌之。武子赋此,以宣子比召公。 15不堪:担当不起。 16纳币:亦称“纳征”。古代婚礼六礼之第四事。币:帛。亦泛指礼品。韩起为平公娶少姜而如齐纳币。 17子雅:公孙灶。 18子旗:栾施,子雅之子。 19子尾:公孙虿。20强:高强,子尾之子。 21如子旗:亦不臣。 22晏子:晏婴。23夫子:指韩起。 24《淇澳》:《诗·卫风》篇名。此诗赞美卫武公。北宫文子赋此,言宣子有武公之德。 25《木瓜》:《诗·卫风》篇名。宣子赋此,义取欲厚报以结好。

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1。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2。少姜有宠于晋侯,晋侯谓之少齐3。谓陈无宇非卿4,执诸中都5。少姜为之请,曰:“送从逆班6。畏大国也7,犹有所易,是以乱作。”

1韩须:韩起之子。逆女:迎娶少姜。 2致:送诣。即送达晋国。 3少齐:按常例,当举母家之姓,称少姜。平公为之别立号,以示宠异。 4桓公三年《传》云:“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盖指诸侯嫡妻而言。少姜则为姬妾,本不必依此礼。5中都:晋邑,在今山西介休市。 6送从逆班:送女者位次应视迎女者地位高低而定。 7“畏大国”三句:言韩须仅为公族大夫,陈无宇乃上大夫。因齐畏晋,违背礼制,使上大夫送,遂致此执止之罪。

叔弓聘于晋,报宣子也1。晋侯使郊劳2,辞曰:“寡君使弓来继旧好,固曰:‘女无敢为宾3!’彻命于执事4,敝邑弘矣5,敢辱郊使?请辞6。”致馆7,辞曰:“寡君命下臣来继旧好,好合使成,臣之禄也8,敢辱大馆?”叔向曰9:“子叔子知礼哉10!吾闻之曰,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11。辞不忘国,忠信也。先国后己12,卑让也。《诗》曰13:‘敬慎威仪14,以近有德。’夫子近德矣。”

1报宣子:回报韩起之聘。 2郊劳:聘礼、觐礼,宾至于郊,主国使人慰劳宾客,谓之郊劳。 3无敢为宾:不得接受迎宾之礼。 4彻:达,传达。 5弘:大。 6辞:辞郊劳。 7致馆:使居宾馆。 8禄:福。 9叔向:羊舌肸。 10子叔子:叔弓。11宗:本。 12先国后己:指先称敝邑之弘,后称臣之禄。13《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民劳》。 14 “敬慎”二句:敬慎其威仪,以近有德之人。威仪:礼仪之细节。

秋,郑公孙黑将作乱,欲去游氏而代其位1,伤疾作而不果2。驷氏与诸大夫欲杀之3。子产在鄙,闻之,惧弗及,乘遽而至4,使吏数之5,曰:“伯有之乱6,以大国之事,而未尔讨也。尔有乱心,无厌,国不女堪。专伐伯有7,而罪一也8。昆弟争室9,而罪二也。薰隧之盟10,女矫君位,而罪三也。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将至11!”再拜稽首12,辞曰:“死在朝夕13,无助天为虐。”子产曰:“人谁不死?凶人不终,命也。作凶事,为凶人。不助天,其助凶人乎14?”请以印为褚师15。子产曰:“印也若才,君将任之;不才,将朝夕从女16。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请焉?不速死,司寇将至17。”七月壬寅18,缢。尸诸周氏之衢19,加木焉20

1“欲去”:公孙黑欲去游氏而代游吉之位。游吉为游氏宗主,公孙黑欲代其位,必先伐其宗。 2“伤疾”句:前年为游楚所击伤。 3驷氏:公孙黑之族。恐祸其族,故欲杀之。 4遽(jù):传车。 5数之:责数其罪。 6“伯有”句:公孙黑之族攻杀伯有,事见襄公三十年《传》。 7专:擅,擅自。 8而:尔,你的。 9昆弟:兄弟。争室:争妻。公孙黑与公孙楚争徐吾犯之妹,事见昭公元年《传》。 10“薰隧”二句:昭公元年,因游楚之乱,郑六卿盟于薰隧。公孙黑强求参加,且使太史书“七子”,而与六卿并列。 11大刑:谓死刑。 12稽(qǐ):叩首至地。古代最重的跪拜礼。 13“死在”二句:自己创伤复发,不久将死,无需助天施虐(行刑)。 14其:岂。 15印:公孙黑之子。褚师:市官。 16从女:谓亦将受刑。 17司寇:主刑法之官。 18壬寅:初一日。 19尸:陈尸示众。周氏之衢:街道名。 20加木焉:书其罪于木,置之尸上。

晋少姜卒。公如晋,及河,晋侯使士文伯来辞曰1:“非伉俪也2。请君无辱3”公还。季孙宿遂致服焉4

叔向言陈无宇于晋侯曰:“彼何罪?君使公族逆之5,齐侯使上大夫送之,犹曰不共6,君求以贪7。国则不共8,而执其使,君刑已颇9,何以为盟主?且少姜有辞10。”冬十月,陈无宇归。

十一月,郑印段如晋吊11

1士文伯:士匄。 2伉俪:指正室。 3请君无辱:谓鲁君不必亲往送葬。依礼,即使是晋侯去世,鲁君亦不必亲自参加葬礼。 4服:襚服,送给死者的衣被。 5公族:公族大夫韩须。6共:同“恭”。 7以:已,太。 8国则不共:晋国自身不恭(不使卿逆)。 9已:太。颇:偏,偏颇。不公平。 10少姜有辞:少姜之言有理。 11吊少姜。

三年春1,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

夏,叔弓如滕。

五月,葬滕成公。

秋,小邾子来朝。

八月,大雩2

冬,大雨雹。

北燕伯款出奔齐。

1三年:公元前539年。 2雩(yu):求雨之祭。

三年春,王正月,郑游吉如晋,送少姜之葬。梁丙与张趯见之1。梁丙曰: “甚矣哉2!子之为此来也。”子大叔曰3:“将得已乎4?昔文、襄之霸也5,其务不烦诸侯,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6。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夫人,士吊,大夫送葬。足以昭礼、命事、谋阙而已7,无加命矣8。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9,而数于守適,唯惧获戾10,岂敢惮烦?少 (姜) [齐] 有宠而死11,齐必继室12。今兹吾又将来贺13,不唯此行也。”张趯曰:“善哉!吾得闻此数也。然自今子其无事矣14。譬如火焉15,火中16,寒暑乃退。此其极也17,能无退乎?晋将失诸侯,诸侯求烦不获。”二大夫退。子大叔告人曰:“张趯有知18,其犹在君子之后乎!”

1梁丙、张趯(tì):皆晋大夫。 2“甚矣”二句:卿送妾葬,其礼过甚。 3子大叔:游吉。 4将:其。已:止。 5文、襄:晋文公、襄公。 6不协:不睦。 7昭:明。谋阙:谋其缺失。8无加命:谓命有常。 9“不敢”二句:谓不敢以其位卑而不敬,而令礼数如守嫡(嫡夫人)。数:等差。于:如。適:同“嫡”。10虽:唯。戾:罪。 11少齐:原本作“少姜”,据阮元《校勘记》改。 12继室:荐继配之女。 13今兹:今年。 14然:但。自今:从今以后。 15火:大火。即心宿。 16“火中”二句:心宿夏末黄昏时出现在天空之中而暑退,冬末天明时出现在天空之中而寒气退。 17此其极也:言平公已达极点,将不能复烦诸侯。 18“张趯”二句:言张趯虽有知,犹不得为君子。盖讥其无隐讳。知:识。

丁未,滕子原卒。同盟1,故书名。

1同盟:滕子自襄公五年至二十五年,六次与鲁同盟。

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1,曰:“寡君使婴曰:‘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2,以无失时3,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4。不腆先君之適以备内官5,焜耀寡人之望6,则又无禄7早世陨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8,徼福于大公、丁公9,照临敝邑10,镇抚其社稷11,则犹有先君之適及遗姑姊妹若而人12。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13,以备嫔嫱14,寡人之望也。’”韩宣子使叔向对曰:“寡君之愿也。寡君不能独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俪,在缞绖之中15,是以未敢请。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顾敝邑16,抚有晋国17,赐之内主18,岂唯寡君举群臣实受其贶19,其自唐叔以下20,实宠嘉之。”

既成昏21,晏子受礼22。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 “此季世也23,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24。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25,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26,以登于釜。釜十则钟27。陈氏三量28,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29,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30,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31,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32,而三老冻馁33。国之诸市,屦贱踊贵34。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35,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36,胡公、大姬已在齐矣37。”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38,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39。道殣相望40,而女富溢尤41。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狐、续、庆、伯42,降在皂隶43。政在家门44,民无所依。君日不悛45,以乐慆忧46。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47?《谗鼎之铭》曰48:‘昧旦丕显49,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肸之宗十一族50,唯羊舌氏在而已51。肸又无子52,公室无度,幸而得死53,岂其获祀54?”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55,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56。”辞曰:“君之先臣容焉57,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58。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59”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60?”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61。故对曰:“踊贵屦贱。”既已告于君62,故与叔向语而称之。景公为是省于刑。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63!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64:‘君子如祉65,乱庶遄已。’其是之谓乎!”

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66,乃毁之,而为里室67,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68。 (且) [曰]69:“谚曰:‘非宅是卜70,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71,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72?”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1“齐侯”句:请复以齐女继少姜。 2将:欲。质币:指礼品。质:通“贽”。 3无失时:谓按时朝聘。 4不获:不得亲至。 5腆(tiǎn):多。先君之适:先君之嫡女。指少姜。备内官:充内宫之数。 6焜(kūn)耀:照耀。焜:明。 7无禄:无福。8收:接纳。 9徼:求。大公:齐太公姜尚,齐始封之君。丁公:太公之子。 10照临:照耀。照、临义同。 11镇抚:安定。镇、抚同义。 12姑姊妹:父之姊妹。长于己者为姑姊,少于己者为姑妹。若而人:若干人。 13董振:动震。谓敬谨。 14 嫔嫱:指姬妾之位。 15缞绖(cuīdié):丧服名。古代夫为妻服齐衰(zīcuī)。此为外交辞令(少姜非正妻)。 16“若惠”句:谓与晋友好。 17抚有晋国:以女嫁晋侯。抚有:享有。抚、有为同义复词。 18内主:嫡夫人。夫人为内宫之主。 19举:与。贶(kuàng):赐。 20“其自”二句:谓晋之历代先君,皆以此为荣耀。唐叔:唐叔虞,晋始封之君。其:且。 21成婚:定婚。22受礼:受宾享之礼。 23季世:末世。 24弗知:不保。25四量:四种量具。 26“各自”二句:谓四豆为区(一斗六升),四区为釜(六斗四升),各为其四倍,这样进至釜。自:以。登:升,进。 27釜十则钟:十釜为钟(六斛四斗)。则:为。28“陈氏”二句:谓豆、区、釜皆加旧量之一。即以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则区为二斗,釜八斗,钟八斛。登:增,加。29“以家”二句:谓厚贷而薄收。 30“山木”四句:谓山海所产之物,市场价格如在产地,而不加价。蜃:大蛤。蛤:蛤蜊。31“民参”三句:人民劳动所得收入,三分之二归于齐君,三分之一用于衣食。 32朽蠹:指钱物腐朽蛀蚀。 33三老:本指天子所养有德之年长者。此指齐国之三老。 34屦贱踊贵:言受刑者众。屦:鞋。踊:月足者接足之屦。 35燠(yù)休:亦作“噢咻”。抚慰病者的声音。 36箕伯、直柄、虞遂、伯戏:皆舜之后,陈之祖先。相:助。 37“胡公”句:言陈氏虽为人臣,然将有国,其祖先胡公、大姬之神灵已在齐。胡公:箕伯等四人之后,陈始封之君。大姬:胡公之妃。 38“公乘”二句:公室的车乘没有御者和戎右,士卒之行列无可用之长。卒:百人为卒。 39滋:益。 40殣(jìn):饿死的人。 41女:女宠之家。溢:同“益”。尤:甚。“溢尤”与上文“滋侈”相对。 42栾、郤、胥、原、狐、续、庆、伯:皆晋之旧族。 43皂隶:贱役。 44政在家门:大夫专政。 45悛:改。 46乐慆(tāo):喜、悦。 《说文》:“慆,说也。”乐、慆二字义同。 47“其何”句:公室卑弱之日已至。 48谗鼎:鼎名。 49“昧旦”二句:谓凌晨即起,可致显赫之功,而后世犹懈怠不为。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丕:语助词,无义。 50宗:同祖曰宗。 51羊舌氏:叔向以叔为族,羊舌(食邑名)为氏。 52无子:无贤子。 53幸而得死:得以善终,以属幸事。 54岂其:岂能。岂、其义同。 55湫(jiǎo)隘:低湿狭小。 56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说文·土部》:“垲,高燥也。” 57先臣:晏子之先人。 58侈:奢。 59里旅:司里。官名,掌卿大夫之宅居。 60识:知。 61鬻(yù):卖。踊:古代受刖刑者所着之鞋。 62“既已”二句:《晏子春秋》无此二句,且上下文义不连贯,疑为后人旁注窜入正文者。63博:广。 64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巧言》。65“君子”二句:言君子闻善言而喜,则祸乱庶可速止。祉(zhǐ):喜。遄(chuán):疾。已:止。 66拜:拜谢新宅。67“而为”二句:谓恢复邻里之居室,皆如其旧。 68“则使”句:使邻居返回原处。则:而。 69曰:原本作“且”,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70“非宅”二句:买宅行卜,非为卜宅,乃为卜邻。古代有“千万买邻”的成语。 71二三子:指晏子的邻居。 72诸:之。

夏四月,郑伯如晋1,公孙段相2,甚敬而卑,礼无违者。晋侯嘉焉,授之以策3,曰: “子丰有劳于晋国4,余闻而弗忘。赐女州田5,以胙乃旧勋6。”伯石再拜稽首7,受策以出。

君子曰:“礼,其人之急也乎8!伯石之汰也9,一为礼于晋10,犹荷其禄11,况以礼终始乎? 《诗》曰12: ‘人而无礼13,不如遄死14。’其是之谓乎!”

初,州县,栾豹之邑也15。及栾氏亡16,范宣子、赵文子、韩宣子皆欲之17。文子曰:“温,吾县也18。”二宣子曰:“自郤称以别19,三传矣。晋之别县不唯州,谁获治之20?”文子病之,乃舍之。二子曰21:“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皆舍之。及文子为政,赵获曰22: “可以取州矣。”文子曰:“退!二子之言,义也。违义,祸也。余不能治余县,又焉用州,其以徼祸也23?君子曰:‘弗知实难24。’知而弗从,祸莫大焉。有言州必死!”

丰氏故主韩氏25,伯石之获州也,韩宣子为之请之,为其复取之之故26

1郑伯:郑简公。 2相:为相,任赞礼官。 3策:赐封之书。 4子丰:公孙段之父。劳:功。 5州:晋邑,在今河南温县东北。 6胙:报。 7稽(qǐ)首:叩首至地。古代最重的跪拜礼。 8急:急务。 9汰:同“汏”。骄。 10一:偶尔。为礼:有礼。 11荷:承,受。 12《诗》曰:引文出自《诗·卫风·相鼠》。 13而:如。 14遄死:速死。 15栾豹:栾盈之族。 16栾氏亡:见襄公二十三年《传》。 17范宣子:范匄。赵文子:赵武。韩宣子:韩起。 18温,吾县也:州本属温。温为赵氏食邑。 19“自郤称”二句:郤称为晋大夫,从温地分出州为其食邑,后传于赵氏,复传于栾氏,故云三传。别:分。 20谁获治之:谓既分则不得追取之。 21二子:指范宣子、韩宣子。22赵获:赵武之子。 23其:而。 24弗知实难:谓患在不知祸之所起。难:患。 25丰氏:公孙段之族。故:旧。主韩氏:以韩氏为主人(即住宿于其家中)。 26“为其”句:谓日后若以州还晋,因欲自取之。

五月,叔弓如滕,葬滕成公,子服椒为介1。及郊,遇懿伯之忌2,敬子不入3。惠伯曰4:“公事有公利,无私忌。椒请先入。”乃先受馆。敬子从之。

1子服椒:孟椒。介:助使者行礼者。 2懿伯:子服椒之父。忌:忌日。古人遇父母忌日如同居丧。 3敬子:叔弓。叔弓为子服椒回避父亲忌日,故不入。 4惠伯:子服椒。

晋韩起如齐逆女1。公孙虿为少姜之有宠也,以其子更公女2,而嫁公子3。人谓宣子:‘子尾欺晋4,晋胡受之5?’宣子曰:“我欲得齐,而远其宠6,宠将来乎7?”

1“韩起”句:为平公迎娶夫人。 2“以其”句:以己女更换齐侯之女。古代男、女皆可称“子”。 3嫁公子:更嫁公女于他人。 4子尾:公孙虿之字。 5胡:何。 6宠:宠臣。指子尾。 7将:岂。

秋七月,郑罕虎如晋,贺夫人,且告曰:“楚人日征敝邑以不朝立王之故1,敝邑之往2,则畏执事其谓寡君 ‘而固有外心3。’其不往4,则宋之盟云5。进退罪也。寡君使虎布之6。”宣子使叔向对曰:“君若辱有寡君7,在楚何害?修宋盟也。君苟思盟,寡君乃知免于戾矣8。君若不有寡君9,虽朝夕辱于敝邑,寡君猜焉10。君实有心11,何辱命焉?君其往也!苟有寡君,在楚犹在晋也。”

张趯使谓大叔曰: “自子之归也12,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13,曰:‘子其将来!’今子皮实来14,小人失望。”大叔曰:“吉贱15,不获来,畏大国、尊夫人也。且孟曰16:‘而将无事。’吉庶几焉17。”

1征:问。立王:新立之王。指楚灵王。 2之:若。 3其:将。而:尔。 4其:如,如果。表示假设。 5宋之盟:在襄公二十七年。此次会盟规定晋、楚之从(属国)交相见。云:然,如此。 6布:陈。 7辱:谦辞。有:友,亲善。 8戾:罪。9有:亲爱,友好。 10猜:疑。 11“君实”二句:谓郑若有心事晋,往楚可不必告晋。 12自子之归:大叔归郑在此年春。13粪除:扫除。粪、除同义。 14子皮:罕虎的字。 15贱:谓非上卿。 16孟:张趯。 17庶几:庶几无事。

小邾穆公来朝。季武子欲卑之1,穆叔曰2:“不可。曹、滕、二邾实不忘我好3。敬以逆之,犹惧其贰,又卑一睦4,焉逆群好也?其如旧而加敬焉!《志》曰:‘能敬无灾。’又曰:‘敬逆来者,天所福也。’”季孙从之。

1季武子:季孙宿。即下文之季孙。卑之:指卑其礼仪。即不以诸侯之礼待之。 2穆叔:叔孙豹。 3二邾:指邾、小邾。4一睦:一个友好国家。指小邾。

八月,大雩,旱也1

1大雩,旱也:因旱而雩,非时祭,故经《书》之。

齐侯田于莒1,卢蒲嫳见2,泣,且请曰: “余发如此种种3,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4。”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5,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6。”九月,子雅放卢蒲嫳于北燕7

1莒:齐东鄙之邑。 2卢蒲嫳(piè):庆封之党。襄公二十八年,被逐于齐之北境。 3“余发”二句:言己已衰老,不能复为害。种种:形容短。 4二子:子雅、子尾。 5彼其(jì):那个人。彼、其同义。 6“其或”句:襄公二十八年《传》载庆封闻子雅、子尾怒,告卢蒲嫳,嫳曰:“譬之如禽兽,吾寝处之矣。”寝处:谓杀之而寝其皮。 7恐其复作乱。

燕简公多嬖宠,欲去诸大夫而立其宠人。冬,燕大夫比以杀公之外嬖1。公惧,奔齐。书曰 “北燕伯款出奔齐2,罪之也。

1比:相亲比。谓联合。外嬖:宠臣。 2“书曰”二句:《春秋》书款之名,以示其有罪。

十月,郑伯如楚,子产相。楚子享之,赋 《吉日》1。既享,子产乃具田备2,王以田江南之梦3

1《吉日》:《诗·小雅》篇名。宣王田猎之诗。楚王欲与郑伯共田,故赋此诗。 2田备:田猎之具。 3以:与。梦:云梦泽。楚之大泽。

齐公孙灶卒1。司马灶见晏子,曰:“又丧子雅矣。”晏子曰:“惜也2!子旗不免3,殆哉4!姜族弱矣,而娰将始昌5。二惠竞爽犹可6,又弱一个焉7,姜其危哉!”

1司马灶:齐大夫。 2惜子雅之死。 3子旗:子雅之子。不免:不免于祸。 4殆哉:谓栾氏之族危殆。 5妫(guī):陈氏。6二惠:子雅、子尾。二人皆惠公之孙。 竞爽:皆强盛。并:强。爽:盛。《方言》卷二:“撊、梗、爽,猛也。⋯⋯齐、晋曰爽。”7弱:丧。

四年春1,王正月,大雨雹2

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3

楚人执徐子。

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4,杀之。遂灭赖5

九月,取鄫6

冬十有二月乙卯7,叔孙豹卒。

1四年:公元前538年。 2大雨雹:为灾,故书。 3此为楚灵王始会诸侯。申: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 4齐庆封:庆封于襄公二十八年奔吴,已历八年。灵王欲行霸,为齐讨庆封,故称齐。 5赖:国名,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 6鄫(céng):莒邑。本鄫国,在今山东枣庄市东七十余里。 7乙卯:二十八日。

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1,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

使椒举如晋求诸侯2,二君待之3。椒举致命曰:“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4,赐盟于宋5,曰: ‘晋、楚之从交相见也6。’以岁之不易7,寡人愿结欢于二三君8,使举请间9。君若苟无四方之虞10,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11

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12,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13,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14,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15。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16,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公] 曰17:“晋有三不殆18,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19?”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20,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21,九州之险也22,是不一姓23。冀之北土24,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25,从古以然26。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27,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28。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29,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30,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31,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德政,亡于不暇32,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使。使叔向对曰33:“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获春秋时见34。诸侯,君实有之,何辱命焉35”椒举遂请昏,晋侯许之。

楚子问于子产曰36:“晋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晋君少安37,不在诸侯。其大夫多求38,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39,若不许君,将焉用之40?”王曰:“诸侯其来乎?”对曰:“必来。从宋之盟,承君之欢,不畏大国41,何故不来?”不来者,其鲁、卫、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鲁,鲁、卫逼于齐而亲于晋42,唯是不来。其余,君之所及也,谁敢不至?”王曰:“然则吾所求者,无不可乎?”对曰:“求逞于人43,不可。与人同欲,尽济。”

1止:拘留,扣留。 2椒举:伍举。 3二君:指郑伯、许男。 4日:昔日。 5赐盟于宋:宋之盟在襄公二十七年。6从:属国。交:相互。 7不易:言有难。 8二三君:指诸侯。9间:同“闲”。闲暇。 10若苟:如果。若、苟同义。虞:忧。11“则愿”句:愿借晋之尊以求诸侯从己。宠:尊。 12侈:骄纵。 13毒:恶。 14其:或,或者。 15归:终。 16适:归。 17公: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新序·善谋》补。 18殆:危。 19乡:通“向”。济:成。20而:与,及。虞:望,指望。 21四岳: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岳恒山(在今山西浑源县西)。三涂:三涂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十里。阳城: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市北。大室: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荆山: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八十里。中南:又名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2九州:规定分中国为九州,其说不一。《尚书·禹贡》以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为九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九州无徐、梁,有冀、并。《尔雅·释地》无青、梁,有幽、营。 23不一姓:非一国所据。 24“冀之”三句:言马不足恃。 25不可以:不足以。可:足。 26以:而。 27德音:明德。亨:同“享”。 28守宇:所守之土地。 29仲孙之难:事在庄公八年、九年。仲孙即公孙无知。庄公八年,无知弑其君诸儿。九年,齐人杀无知。 30里、丕之难:事在僖公九年。里指里克,丕指丕郑。僖公九年,里克杀献公太子奚齐与公子卓,又杀奚齐之傅荀息。 31“卫、邢”二句:言邻国之难不足恃。闵公二年,狄灭卫;僖公二十五年,卫灭邢。敌:《新序·善谋》作“狄”。丧:亡。 32亡于不暇:谓忙于挽救危亡而无暇他顾。于:之。 33叔向:羊舌肸。 34 “是以”句:言不得亲往。 35何辱命焉:言不须征得晋国同意。36子产:公孙侨。 37少安:即少惰。 38求:贪。 39如一:谓晋之从国事楚如事晋,楚之从国事晋如事楚。 40焉用之:何用宋盟。 41大国:指晋国。 42逼于齐:近于齐。逼:近。43“求逞”二句:谓求快意于人,人必违之。逞:快。

大雨雹。季武子问于申丰曰1:“雹可御乎2?”对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3,西陆朝觌而出之4。其藏冰也5,深山穷谷,固阴冱寒6,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7,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8。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9。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10,冰皆与焉。大夫、命妇丧浴用冰11。祭寒而藏之12,献羔而启之13,公始用之14,火出而毕赋15,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16,县人传之17,舆人纳之18,隶人藏之。夫冰以风壮19,而以风出20。其藏之也周21,其用之也遍22,则冬无愆阳23,夏无伏阴24,春无凄风25,秋无苦雨,雷出不震26,无灾霜雹27,疠疾不降28,民不夭札29。今藏川池之冰弃而不用,风不越而杀30,雷不发而震。雹之为灾,谁能御之?《七月》之卒章31藏冰之道也。”

1季武子:季孙宿,鲁卿。申丰:鲁大夫。 2御:止。 3北陆:即玄枵。在十二次中为子,在二十八宿中为虚宿和危宿。地球公转至此,时值小寒、大寒,当夏正十二月,此时冰极坚厚,可以收藏。 4西陆:亦称大梁。在十二次中为酉,在二十八宿中为昴宿和毕宿。日在西陆,时值清明、谷雨,当夏正三月。朝觌:春分之中,奎星晨现于东方,始取冰。 5冰:《周礼·天官·凌人》贾公彦《疏》引作“之”。 6固阴冱(hù)寒:阴冷之气闭凝结不泄。固通“涸”。固、冱皆“凝结”之义。 7“朝之”三句:谓不独国君用冰。朝之禄位:朝廷有禄位者。指卿大夫。宾:迎宾。食:内外饔之肴膳。丧:大丧。祭:祭祀。参见《周礼·天官·凌人》。 8黑牡:黑牲。秬(jù)黍:黑黍。司寒:指冬神玄冥。司寒为北方之神,故物皆用黑。有事于冰,故祭其神。9“桃弧”句:以桃木之弓、棘木(酸枣树)之箭禳除凶邪。10食肉之禄:指在朝廷治事食于官者。 11“大夫”句:大夫、命妇死后擦身也要用冰。命妇:大夫之妻。 12祭寒:祭享司寒。13献羔而启之:谓二月春分之时,献羔祭韭于司寒,始开冰室。14公始用之:国君首先开始用冰。 15“火出”句:三月藏冰分发完毕。火出:火星黄昏时现于东方,谓夏历三月。 16山人:虞人,掌管山泽之官。 17县人:遂(五县为遂)之属官。 18舆人:与下文“隶人”皆为低级官吏。 19冰以风壮:冰因风寒而坚实。 20而以风出:顺春风而散用之。 21周:密。 22遍:周遍。上自国君卿大夫,下及老、疾,皆得用冰。 23愆阳:过暖。愆:过。阳过则冬温。 24伏阴:谓夏寒。 25凄风:寒风。26震:雷击。 27无灾霜雹:无霜雹为灾之事。 28疬疾:指传染病。 29夭札:夭折,夭亡。短折为夭,夭死为札。 30越:散。杀:杀死植物。 31《七月》:《诗·豳风》篇名。其卒章曰“二之日凿冰冲冲(谓夏正十二月凿而取之)”;“三之日纳于凌阴(冰窖)”;“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谓二月春分,早开冰室,以荐宗庙)”。

夏,诸侯如楚,鲁、卫、曹、邾不会。曹、邾辞以难,公辞以时祭1,卫侯辞以疾。郑伯先待于申。六月丙午2,楚子合诸侯于申3。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4。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5,商汤有景亳之命6,周武有孟津之誓7,成有岐阳之蒐8,康有酆宫之朝9,穆有涂山之会10,齐桓有召陵之师11晋文有践土之盟12。君其何用13?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14,君其选焉15。”王曰:“吾用齐桓。”

王使问礼于左师与子产16。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17?”献公合诸侯之礼六18。子产曰:“小国共职,敢不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19。君子谓合左师善守先代20,子产善相小国。

王使椒举侍于后以规过21。卒事,不规。王问其故,对曰:“礼,吾 [所] 未见者有六焉22,又何以规?”

宋大子佐后至,王田于武城23,久而弗见。椒举请辞焉24。王使往,曰: “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25,寡君将堕币焉26,敢谢后见。”

徐子,吴出也27,以为贰焉,故执诸申。

楚子示诸侯侈28。椒举曰:“夫六王、二公之事29,皆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为仍之会30,有缗叛之31;商纣为黎之蒐32,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33,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诸侯汰也,诸侯所由弃命也。今君以汏34,无乃不济乎?”王弗听。

子产见左师,曰: “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谏35,不过十年。”左师曰: “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36。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

1时祭:指四时祭祖。 2丙午:十七日。 3诸侯:指楚、蔡、陈、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之君与宋世子、淮夷,《传》蒙经文省略。 4礼以为归:以礼为归。谓归服于有礼者。 5夏启:禹之子,名启。钧台:在今河南禹州市南。《竹书纪年》载启即位而大飨诸侯于钧台,知诸侯因启即位而往朝。下文言“命”、“誓”、“蒐”、“朝”、“会”、“师”、“盟”,亦皆指朝会之事。 6景亳: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北五十里。 7“周武”句:据《史记·周本纪》,周武王伐纣灭殷之年会诸侯于孟津,作《太誓》。孟津:即盟津,在今河南孟州市南十八里。 8成:成王。岐阳: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成王曾与诸侯在此会盟。《国语·晋语八》:“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蒐:聚。 9康:周康王。鄷(fēng):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五里,有灵台,康王朝诸侯于此。 10穆:周穆王。涂山:地名,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八里,穆王曾会诸侯于此。 11召陵之师: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与诸侯盟于召陵。 12践土之盟: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与诸侯盟于践土。 13其:将。 14良:贤,贤者。 15选:择。 16左师:向戌。子产:公孙侨。 17荐闻:进献所知会合诸侯之礼。18“献公”句:献公合诸侯之礼六仪(六种仪节)。宋为公爵,故献公礼。 19“献伯”句:郑为伯爵,故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向戌、子产所献礼同,而所取角度不同。 20合左师:向戌。向戌食邑于合,官左师。善守先代:善守前代之礼。 21规过:纠正礼仪之失。规:正。 22“吾所”句:向戌、子产各献六礼,皆楚未尝行者。原本无“所”字,据阮元《校勘记》补。 23武城:楚地,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 24请辞:请楚王辞谢之。 25属:适,正巧。宗祧(tiāo)之事:宗庙之事。谓田猎以备祭祀。26堕币:谓接受宋之礼物,输于宗庙。堕:输。 27吴出:吴女所生。 28侈:即汏。骄纵。 29六王:启、汤、武、成、康、穆。二公:齐桓、晋文。 30仍:即任。国名,风姓,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 31有缗:即缗。国名,姚姓,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32黎:国名,在今山西壶关县西北。蒐:《史记·楚世家》作“会”。33“周幽”句:据《竹书纪年》,周幽王十年,会诸侯于太室。大室:嵩山。 34以:已,太。 35愎:不听谏言。 36“远恶”句:恶及于远,人将弃之。

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1。宋华费遂、郑大夫从。使屈申围朱方2。八月甲申3,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4

将戮庆封5,椒举曰:“臣闻无瑕者可以戮人。庆封惟逆命6,是以在此,其肯从于戮乎7?播于诸侯8,焉用之?”王弗听。负之斧钺9,以徇于诸侯,使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10,弱其孤11,以盟其大夫12!”庆封曰:“无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13,以盟诸侯!”王使速杀之。

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14,士袒15,舆榇从之16,造于中军17。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18,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19

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20。申无宇曰:“楚祸之首21,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22,伐国而克,城竟莫校23,王心不违,民其居乎24?民之不处25,其谁堪之?不堪王命,乃祸乱也。”

1“宋大子”二句:晋之属国已返其国,郑伯久在楚,宋太子不得时见,故犹在楚。今遣二人归,而以其大夫从楚伐吴。 2朱方:吴邑,在今江苏镇江市南。 3甲辰:此年八月无甲辰。日误。 4 “执齐”句:庆封奔吴,吴赐之朱方,见襄公二十八年《传》。 5戮:辱。谓示众。 6逆命:谓不恭顺。 7其:岂。8播:宣扬。 9负之斧钺:让庆封身背大斧。钺:大斧。 10无:毋。禁止之辞。弑其君:崔杼弑齐君,庆封为其亲信,故责以弑君之罪。 11弱:以为弱。即轻视。孤:指庄公之子景公。 12盟其大夫:襄公二十五年,崔、庆盟国人于大宫,要挟诸大臣亲附二人。 13“弑其”句:杀郏敖事见元年《传》。麇:即郏敖,公子围兄(康王)之子。 14面缚:将双手反绑于背后。衔璧:以璧为贽(礼物),手被缚,故口衔之。面缚、衔璧,表示愿意请罪、臣服。 15袒:脱上衣之左袖。(内仍有襦、中衣)。 16舆榇(chèn):抬着棺材。 17中军:王所率亲兵。 18成王:楚成王。克许事见僖公六年《传》。 19鄢:楚邑,在今湖北宜城市南。 20为许城赖。 21首:始,开端。 22而:则。下句“而”字同。 23城竟莫校:谓筑城于境外,而诸侯无与争者。24民其居乎:谓将多兴事,而民不得安。居:安。 25处:居,安。

九月,取鄫1,言易也。莒乱,著丘公立2,而不抚鄫,鄫叛而来,故曰取。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

1“取鄫”二句:《春秋》书“取鄫”,因为得之甚易。 2著丘公:莒君去疾之号。莒君无谥,以地名为号。

郑子产作丘赋1,国人谤之2,曰:“其父死于路3,己为虿尾4,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5。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6。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7,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8,度不可改。 《诗》曰9: ‘礼义之不愆10,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11。”浑罕曰:“国氏其先亡乎12!君子作法于凉13,其敝犹贪14。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姬在列者15,蔡及曹、滕其先亡乎16,逼而无礼。郑先卫亡,逼而无法。政不率法17,而制于心18。民各有心,何上之有?”

1丘赋:田赋制度的一种。十六井为丘,按古制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今子产又增收其田赋。 2谤:毁谤。 3“其父”句:子产之父子国为尉止所杀,事见襄公十年《传》。 4己为虿(chài)尾:谓子产赋重,毒害百姓。虿:蝎属。 5子宽:浑罕,郑大夫。 6以:由。 7度:法,法度。 8逞:纵。 9《诗》:逸《诗》。 10“礼义”二句:如果自己的行为不违反礼义,就不必在意人家说什么。愆:失。恤:忧。 11迁:改。 12国氏:指子产之族。子产之父字子国,后人因以为氏。 13凉:薄。14敝:终。 15在列:在位。列:位。 16“蔡及”四句:蔡逼于楚,曹、滕逼于宋,郑、卫逼于晋、楚。 17率:循,遵循。18制:裁。

冬,吴伐楚,入棘、栎、麻1,以报朱方之役2。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3,(咸)[箴] 尹宜咎城钟离4,薳启彊城巢5,然丹城州来6。东国水7,不可以城,彭生罢赖之师8

1棘、栎、麻:皆楚东鄙之邑。棘在今河南永城市南,栎在今河南新蔡县北二十里,麻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 2“以报”句:此年秋楚克朱方。 3沈尹射:沈之县尹,名射。夏汭:汉口(在今湖北汉口市)。地当汉水(汉水自沔阳以下兼称夏水)入江之口。吴兵在东北,楚盛兵在东南,以绝其后。 4箴(zhēn)尹宜咎:宜咎本为陈大夫,襄公二十四年出奔楚。箴:原本作“咸”,据《四部丛刊》本改。钟离:地名,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 5彊:通“疆”。巢:地名,在今安徽巢湖市。6然丹:郑穆公孙,襄公十九年出奔楚。州来:楚邑,在今安徽凤台县。 7东国:指楚国东部地区。钟离、巢、州来、赖皆在其中。 8彭生:楚大夫。罢赖之师:罢斗韦龟城赖之师。

初,穆子去叔孙氏1,及庚宗2,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问其行3,告之故,哭而送之。适齐,娶于国氏4,生孟丙、仲壬。梦天压己5,弗胜,顾而见人,黑而上偻6,深目而豭喙7,号之曰8:“牛!助余!”乃胜之。旦而皆召其徒9,无之。且曰:“志之。”及宣伯奔齐10,馈之11。宣伯曰:“鲁以先子之故12,将存吾宗13,必召女。召女,何如?”对曰:“愿之久矣。”

鲁人召之,不告而归14。既立15,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16。问其姓17,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召而见之,则所梦也。未问其名,号之曰 “牛”。曰:“唯18。”皆召其徒,使视之,遂使为竖19。有宠,长,使为政20。公孙明知叔孙于齐21,归,未逆国姜22,子明取之23,故怒,其子长而后使逆之。

田于丘莸24,遂遇疾焉。竖牛欲乱其室而有之25,强与孟盟,不可。叔孙为孟钟26,曰: “尔未际27,飨大夫以落之28。”既具29,使竖牛请日30。入31,弗谒32,出,命之日33。及宾至,闻钟声34。牛曰:“孟有北妇人之客35。”怒,将往,牛止之。宾出,使拘而杀诸外36。牛又强与仲盟,不可。仲与公御莱书观于公37,公与之环38,使牛入示之39。入,不示。出,命佩之40。牛谓叔孙:“见仲而何41?”叔孙曰: “何为42?”曰: “不见,既自见矣,公与之环而佩之矣43。”遂逐之,奔齐44。疾急,命召仲,牛许而不召。杜泄见45,告之饥渴46,授之戈。对曰: “求之而至47,又何去焉?”竖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见人。”使置馈于个而退48。牛弗进,则置虚命彻49。十二月癸丑50,叔孙不食。乙卯51卒。牛立昭子而相之52

公使杜泄葬叔孙。竖牛赂叔仲昭子与南遗53,使恶杜泄于季孙而去之。杜泄将以路葬54,且尽卿礼。南遗谓季孙曰:“叔孙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无路55,介卿以葬56,不亦左乎57”季孙曰:“然。”使杜泄舍路58。不可。曰:“夫子受命于朝59,而聘于王60,王思旧勋而赐之路61,复命而致之君62。君不敢逆王命而复赐之,使三官书之63。吾子为司徒64,实书名;夫子为司马65,与工正书服66;孟孙为司空,以书勋67。今死而弗以68,是弃君命也69。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若命服70,生弗敢服71,死又不以,将焉用之?”乃使以葬72

季孙谋去中军,竖牛曰:“夫子固欲去之73

1穆子:叔孙豹。去叔孙氏:成公十六年,穆子避叔孙侨如之难奔齐。 2庚宗:鲁地,在今山东泗水县东。 3妇人问叔孙豹。4国氏:齐之正卿,姜姓。 5“梦天”句:穆子做梦。 6上偻(lǚ):肩部前曲。 7豭(jiā)喙:嘴巴像猪。豭:公猪。8号:呼。 9皆:遍。召:中华书局1985年版《原本玉篇残卷》“占”字下引《左传》作“占”。占,视也。《方言》卷十:“占、伺,视也。⋯⋯凡相候谓之占,占犹瞻也。” 10宣伯:叔孙侨如,穆子之兄,成公十六年奔齐。 11馈之:穆子馈宣伯。12先子:宣伯之先人。 13谓立叔孙之嗣。 14不告侨如而归。15即立:立为卿。 16献以雉:以雉献穆子。《周礼·春官·大宗伯》:“士执雉。”郑玄《注》:“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节。”17问其姓:问有子否。《广雅·释亲下》:“姓,子也。” 18唯:应答之声。《礼记·曲礼下》:“父君无诺,唯而起。” 19竖:小臣。 20为政:为家政。 21公孙明:齐大夫。知:交善。 22国姜:穆子在齐所娶妇。 23子明:即公孙明。 24丘莸:地名。李善《运命论》注引作“蒲丘”。 25乱:治。 26为孟钟:为孟丙铸钟。 27际:接,交接。此句谓孟未与诸大夫相交接。28落:成,落成。造宫室器物成而举行仪式。 29既具:飨礼已具。 30请日:请问飨日。 31入:入穆子之室。 32弗谒:不以请日之事告穆子。谒:告。 33命之曰:诈以父命飨日告之。34穆子闻钟声。 35北妇人:指国姜。客:谓公孙明。 36杀孟丙。 37莱书:公之御士。仲与之私游观于公宫。 38环:玉环。39示叔孙。 40命佩之:诈以叔孙之命命仲壬佩之。 41而何:如何。此句谓使仲壬见鲁君,确立其嗣子地位。 42何为:牛所言突兀,故叔孙怪而问之。 43而:已。 44仲奔齐。 45杜泄:叔孙氏之宰。 46“告之”二句:牛不予叔孙饮食,叔孙怒,使杜泄杀之。 47“求之”二句:谓叔孙曾要寻找牛帮助自己,现在来了,又何必除掉他呢? 48个:堂之左右厢(东西厢房)。 49置虚命彻:放置空的容器,示叔孙已食,命撤去之。 50癸丑:二十六日。 51乙卯:二十八日。 52“牛立”句:立昭子(叔孙婼)在明年,《传》探后言之。 53叔仲昭子:叔孙带。南遗:季氏家臣。 54路:王赐予叔孙之车。 55冢卿:上卿。指季孙。56介卿:次卿。 57左:不正。 58舍路:不以路车葬。 59夫子:指叔孙豹。 60聘于王:事在襄公二十四年。 61 王思”句:叔孙豹有礼,王念及其先人而赐之车。 62致之君:致车于君。《礼记·玉藻》:“君赐车马,乘以拜;赐衣服,服以拜。赐,君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叔孙受赐于天子,未获君命,故不敢乘而致之于君。 63三官:天子之三官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见《礼记·王制》。诸侯之三官则为司徒、司马、司空。64吾子:指季孙。书名:定位号。 65夫子:指叔孙。 66工正:百工之长。书服:书器物之名。服:物。 67勋:功。 68以:用。 69弃:背。 70命服:指天子所赐器物。 71服:用。72乃使以葬:葬在明年,《传》终言之。 73“夫子”句:谓叔孙本欲去中军。此为竖牛讨好季孙之言。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五年春1,王正月,舍中军2

楚杀其大夫屈申3

公如晋。

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4

秋七月,公至自晋。

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5

秦伯卒。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

1五年:公元前537年。 2襄公十一年始立中军。 3书屈申之名,罪之。 4牟娄:莒邑,在今山东诸城市西。防: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兹:在今山东诸城市北。 5蚡(fén)泉:鲁地。

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1,卑公室也。毁中军于施氏2成诸臧氏。初,作中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3。季氏尽征之4,叔孙氏臣其子弟5,孟氏取其半焉6。及其舍之也7,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8,而贡于公。

以书使杜泄告于殡9,曰: “子固欲毁中军,既毁之矣,故告。”杜泄曰:“夫子唯不欲毁也10,故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受其书而投之11,帅士而哭之12

叔仲子谓季孙曰: “带受命于子叔孙曰,葬鲜者自西门13。”季孙命杜泄14。杜泄曰:“卿丧自朝15,鲁礼也。吾子为国政,未改礼,而又迁之16,群臣惧死,不敢自也17。”既葬而行。

仲至自齐。季孙欲立之。南遗曰:“叔孙氏厚18,则季氏薄。彼实家乱,子勿与知,不亦可乎?”南遗使国人助竖牛以攻诸大库之庭19,司宫射之,中目而死。竖牛取东鄙三十邑,以与南遗。

昭子即位20,朝其家众,曰: “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21,杀適立庶,又披其邑22,将以赦罪23,罪莫大焉。必速杀之!”竖牛惧,奔齐。孟、仲之子杀诸塞关之外24,投其首于宁风之棘上25

仲尼曰:“叔孙昭子之不劳26,不可能也27。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28:‘有觉德行29,四国顺之。’”

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 《周易》筮之30,遇 《明夷》之《谦》31。以示卜楚丘32,曰:“是将行33,而归为子祀34。以谗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馁死35。《明夷》,日也36。日之数十37,故有十时,亦当十位38。自王以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39,食日为二40,旦日为三41。《明夷》之 《谦》42,明而未融,其当旦乎43,故曰为子祀。日之《谦》44,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之未融45,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动46,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47,故曰三日不食。《离》48,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于人为言49,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纯《离》为牛50,世乱谗胜51,胜将适 《离》,故曰其名曰牛。《谦》不足52,飞不翔,垂不峻,翼不广,故曰其为子后乎。吾子53,亚卿也,抑少不终54。”

1舍中军:谓罢中军。此后季孙氏称左师,孟孙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 2“毁中军”二句:季孙不欲亲议其事,故授意施氏、臧氏成之。毁:舍。 3各有其一:三家各有一军。 4尽征之:谓租税不入公室。 5臣其子弟:谓以子弟属己,以父兄归公。 6取其半:取其子弟之半。四分公乘之一,以三归公,己取其一。 7舍之:舍中军。 8“皆尽”二句:国人尽属三家,三家以时贡献于鲁君。 9告于殡:告叔孙之柩。 10“夫子”三句:参见襄公十一年《传》。古者杀牲歃血,告誓于神明,大事曰盟,小事曰诅。盟、诅亦常并用。僖闳(hóng):僖公之庙门。闳:门。五父之衢:道路名,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五里。11投之:掷书于地。 12“帅士”句:痛叔孙见诬,故率士哭之。13鲜:不以寿终为鲜。叔孙饥渴三日而死,非正常死亡。 14命自西门出殡。 15朝:指正门。 16迁:改。 17自:从。18“叔孙氏”二句:谓叔孙氏强,则季氏弱。厚:强。薄:弱。19攻仲壬于大库(府库名)之庭。 20昭子:叔孙婼,叔孙豹庶子。21大从:指立嗣之次第。从:顺。 22披:分。谓以邑与南遗。23赦罪:释罪。谓自脱其罪。 24塞关:齐、鲁边境的关口。25宁风:齐地。 26不劳:不以竖牛立己为有功。 27不可能:言难能。 28《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抑》。 29“有觉”二句:谓德行好,则天下顺之。觉:大。 30庄叔:叔孙得臣,穆子之父。 31《明夷》之《谦》:卦象由《明夷》变为《谦》。《明夷》:《离》下《坤》上。《谦》:《艮》下《坤》上。 32楚丘:卜人姓名。 33行:指出奔。 34为子祀:为嗣子奉祭祀。 35馁:饥。 36《明夷》,日也:谓《明夷》之卦,与日有关。《离》下《坤》上为《明夷》。《离》为日。 37日之数十:日之数,自甲至癸,凡十,故下云“分为十时”。《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宿之位。”《疏》:“十日者,谓甲乙丙丁之等也。” 38亦当十位:谓十日与十等之人相应。 39日上其中:日中极明,故当王位。 40食日为二:当公位。 41旦日为三:当卿位。42“《明夷》”二句:《离》在《坤》下(《明夷》),为日在地中之象(《离》为日,《坤》为地)。又变为《谦》,谦道卑让,故曰明而未融。日明未融,故曰其当旦乎。融:高,升高。 43“其当”二句:旦为卿位,故知穆子将嗣立。 44 “日之”三句:《明夷》之初爻由阳变阴(也即《明夷》之下卦《离》变为《艮》),整个卦象即变为《谦》,故曰“日之《谦》(《离》为日)”。《周易·明夷》初九爻辞云:“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爻辞云“于飞”,“垂其翼”,知与飞禽有关,故曰“当鸟”。 45“明之”二句:日明而未融(未升高),犹鸟未高飞,故曰“垂其翼”。之:而。 46“象日”二句:日象(《离》)有变,故曰“君子于行”。 47“当三”二句:当三之数而在且(卿位当旦),而非食时,故曰“三日不食”。 48“《离》”七句:《离》为火,《》为山。火焚山,山被毁坏。 49“于人”五句:《艮》又为言,毁败人之言则为谗言。《离》变为《艮》,故曰,“有攸往”。人为谗言所毁败,故曰“主人有言”。 50纯《离》为牛:《离》下《离》上为《离》卦之象。《周易·离》:“畜牝牛,吉。”故曰“纯《离》为牛”。纯:双。 51“世乱”三句:《离》(火)焚山则《离》胜,世乱则谗胜,故知进谗言者名牛。 52“《谦》不”五句:此数句言穆子。《谦》道退让,故飞不远翔。翼垂不高举,亦不能高远。故知不远去,而为庄叔之后。峻:高。 53吾子,亚卿也:庄叔父子世为鲁之亚卿。谓穆子将继其位。 54抑:不过。少不终:言穆子虽至老寿,而仍不得善终。少:小。

楚子以屈 (伸)[申] 为贰于吴1,乃杀之。以屈生为莫敖2,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过郑,郑伯劳子荡于氾3,劳屈生于菟氏4。晋侯送女于邢丘5。子产相郑伯,会晋侯于邢丘。

1申:原本作“伸”,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P.3729)改。 2屈生:屈建子。莫敖:楚官名。 3氾(fàn):郑地,在今河南襄城县南。 4菟(tú)氏:郑地,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北四十里。 5邢丘:晋地,在今河南温县东北。

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1,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2,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3,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4,陵虐小国5。利人之难6,不知其私7。公室四分,民食于他8。思莫在公9,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10。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11,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君子谓叔侯于是乎知礼12

1“自郊劳”二句:谓昭公习于礼仪之过程。古代朝聘,至郊,主人郊劳;朝聘礼毕,返还之前,主人有赠贿。贿:财货。2仪:仪式,仪节。 3家:大夫。 4奸(gān):犯。 5陵虐小国:指伐莒取郓。事在昭公元年。 6利人之难:指乘莒乱取鄫。事在上年。 7不知其私:不知自身之忧患。 8民食于他:民食于大夫。他:指三家。 9“思莫”二句:无人为公室着想,谋虑其终始。 10恤:忧。所:处境。 11“礼之”二句:谓昭公以习礼仪为急务,礼之本末岂在此乎!将:岂。屑屑焉:形容细琐。亟:急。 12谓:以为。

晋韩宣子如楚送女1,叔向为介2。郑子皮、子大叔劳诸索氏3。大叔谓叔向曰:“楚王汏侈已甚4,子其戒之5!”叔向曰:“汏侈已甚,身之灾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币帛,慎吾威仪6,守之以信7,行之以礼,敬始而思终,终无不复8。从而不失仪9,敬而不失威,道之以训辞10,奉之以旧法11,考之以先王12,度之以二国13,虽汏侈,若我何14?”

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晋,吾仇敌也。苟得志焉,无恤其他15。今其来者,上卿、上大夫也16。若吾以韩起为阍17,以羊舌肸为司宫18,足以辱晋,吾亦得志矣。可乎?”大夫莫对19。薳启彊曰20:“可。苟有其备,何故不可?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是以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朝聘有圭21,享覜有璋22,小有述职23,大有巡功24。设机而不倚25,爵盈而不饮,宴有好货26,飧有陪鼎27,入有郊劳28,出有赠贿29,礼之至也。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30。城濮之役31,晋无楚备32,以败于邲33。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34。自鄢以来,晋不失备,而加之以礼,重之以睦35,是以楚弗能报而求亲焉。既获姻亲,又欲耻之,以召寇雠,备之若何36?谁其重此37?若有其人38,耻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图之39。晋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诸侯而麇至40,求昏而荐女,君亲送之,上卿及上大夫致之。犹欲耻之,君其亦有备矣。不然,奈何?韩起之下,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41,羊舌肸之下,祈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42,皆诸侯之选也43。韩襄为公族大夫44,韩须受命而使矣45。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46,皆大家也。韩赋七邑47,皆成县也48。羊舌四族49,皆强家也。晋人若丧韩起、杨肸50,五卿八大夫辅韩须、杨石,因其十家九县51,长毂九百52,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53,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伯华谋之54,中行伯、魏舒帅之55,其蔑不济矣56。君将以亲易怨,实无礼以速寇57,而未有其备,使群臣往遗之禽58,以逞君心59,何不可之有?”王曰:“不榖之过也60,大夫无辱61!”厚为韩子礼。王欲敖叔向以其所不知62,而不能,亦厚其礼。

韩起反,郑伯劳诸圉63。辞不敢见64,礼也。

1韩宣子:韩起,晋正卿。 2介:助宾客行礼者。 3子皮:罕虎。子大叔:游吉。索氏: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市。 4汏侈:骄纵。已甚:太甚。 5戒:戒备。 6威仪:礼仪之细节。7信:诚。 8终无不复:谓事皆可复行。 9从:顺。仪:礼仪。10道:引导。训辞:谓合礼之言。训:顺。 11奉:行。 12考之以先王:以先王之事稽考之。 13度之以二国:度之以晋、楚二国之势。 14若我何:谓无奈我何。 15恤:顾。 16“上卿”句:韩起为上卿,叔向为上大夫。 17阍:守门人。古以刑人为阍。 18羊舌肸:叔向。司宫:为内宫之官。古以阉人为司宫。19莫对:无人应对。 20薳(wěi)启彊:即薳启疆。彊:通“疆”。 21圭:古代礼器,上尖下方。圭为信物。 22享:飨。覜(tiào):见。璋:半圭(圭中剖为二)曰璋。亦为古代瑞信。23小:小国。述职:小国朝于大国曰述职。 24巡功:即巡守。大国适小国曰巡守。 25机:通“几”。 26宴有好货:谓宴饮赠以货赂以为好。 27飧:熟食。陪鼎:增加的菜肴。陪:加。28郊劳:宾至,劳之于郊。 29出有赠贿:礼毕将去,则赠之以财货。 30则:故。 31城濮之役:在僖公二十八年。 32晋无楚备:晋胜楚于城濮,而不再备楚。 33以败于邲: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邲,晋师败绩。 34以败于鄢:楚败于鄢陵,在成公十六年。 35重:加。睦:敬。《说文》:“睦,目顺也。⋯⋯一曰:敬也。” 36备之若何:言何以备之。 37重:任,担当。38“若有”二句:谓若有人能敌晋,则可耻之。 39亦:其。40而:则。麇:群。楚求诸侯于晋,见上年《传》。 41“赵成”句:赵成等五卿位在韩起之下,为三军之将佐,皆为晋卿。42“祁午”句:祁午等八人皆为晋大夫。 43选:谓出众的人才。44韩襄:韩无忌之子,为公族大夫。 45韩须:韩起嫡子。46箕襄、邢带:皆韩氏族人。叔禽、叔椒、子羽:皆韩起庶子。47韩赋七邑:韩氏征赋之七邑。 48成县:大县。 49四族:铜鞮伯华、叔向、叔鱼、叔虎。 50杨肸:羊舌肸。即叔向,食邑于杨。 51十家九县:韩氏七家,杨氏四家,共十一家。此言十家,举其成数。韩氏七人,每人一邑,共七县。杨氏四人,共二县。 52长榖:戎车。每县百乘,九县共九百乘。 53遗守四千:留守者尚有四千乘。 54伯华:叔向之兄。 55中行伯:中行吴。56蔑:无。 57速:召。 58禽:同“擒”。俘获。 59逞:快。60不榖:君主自谦之辞。意为不善之人。 61无辱:不用担心。辱:戚。 62敖:通“傲”。 63圉:郑地,在今河南杞县南五十里。 64辞不敢见:不敢当国君亲劳。

郑罕虎如齐1,娶于子尾氏2。晏子骤见之3。陈桓子问其故4,对曰:“能用善人5,民之主也。”

1如齐娶妻,亲迎之。 2子尾氏:公孙虿。 3晏子:晏婴。骤:屡。 4陈桓子:陈无宇。 5能用善人:谓授子产政。

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牟夷非卿1,而书,尊地也。

1“牟夷”三句:牟夷不是卿,而《春秋》书其名,是由于重视土地的缘故。尊:重。《四部丛刊》本、“非卿”前无“牟夷”二字,于义为长。

莒人诉于晋1。晋侯欲止公2,范献子曰3:“不可。人朝而执之,诱也。讨不以师,而诱以成之,惰也。为盟主而犯此二者,无乃不可乎?请归之,间而以师讨焉4。”(又)[乃]归公5。秋七月,公至自晋。

1“莒人”句:控诉鲁国接受牟夷。 2止:扣留。 3范献子:士鞅。 4间:同“闲”。闲暇。 5乃:原本作“又”,据《四部丛刊》本、敦煌写本(P.3729)改。

莒人来讨,不设备1。戊辰,叔弓败诸蚡泉,莒未陈也2

1不设备:莒人不设备。 2陈:同“阵”。列阵。

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1,以报棘、栎、麻之役2。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3。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4。闻吴师出,薳启彊帅师从之5,遽不设备6,吴人败诸鹊岸7。楚子以驲至于罗汭8

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师,楚人执之,将以衅鼓9。王使问焉,曰:“女卜来吉乎?”对曰:“吉。寡君闻君将治兵于敝邑,卜之以守龟10,曰:‘余亟使人犒师11,请行以观王怒之疾徐12,而为之备,尚克知之13!’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欢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 (殆)[怠]14,而忘其死,亡无日矣。今君奋焉震电冯怒15,虐执使臣16,将以衅鼓,则吴知所备矣。敝邑虽羸,若早修完17,其可以息师18。难易有备19,可谓吉矣。且吴社稷是卜,岂为一人?使臣获衅军鼓,而敝邑知备,以御不虞20,其为吉孰大焉?国之守龟,其何事不卜?一臧一否21,其谁能常之22?城濮之兆23,其报在邲。今此行也24,其庸有报志?”乃弗杀。

楚师济于罗汭。沈尹赤会楚子,次于莱山25。薳射帅繁扬之师先入南怀26,楚师从之,及汝清。吴不可入27。楚子遂观兵于坁箕之山28

是行也,吴早设备,楚无功而还,以蹶由归。楚子惧吴,使沈尹射待命于巢29,薳启疆待命于雩娄30,礼也31

1东夷:指淮南之夷,在今清江市至扬州市一带近海地区。2“以报”句:此役在上年。 3繁扬:即繁阳,在今河南新蔡县。4常寿过:姓常寿,名过。琐:楚地,在今安徽霍邱县东。 5从之:从吴师。 6遽:仓促。 7鹊岸:地名,在今安徽无为县南至铜陵市北长江北岸一带。 8驲(rì):传车。罗:水名。 9衅鼓:以血祭祀。 10守龟:用于占卜之龟。 11亟:急。 12行:往。 13尚:希望。克:能。 14滋:致,致使。休怠:懈怠。休:懈。怠:原本作 “殆”,据阮元 《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3729)改。 15奋焉:形容旺盛。奋:盛。震电冯怒:谓盛怒。冯、怒为同义复词。 16虐:暴。 17修完:修缮加固。完:固。18其:则。息:止,已。 19难易:患难。难易为偏义复词。20御:备。不虞:指意外之事。 21一臧一否:或吉或不吉。臧:善。否:不善。臧否即吉凶。 22谓吉凶无常,不可必。 23“城濮”二句:城濮之战(在僖公二十八年),楚卜得吉兆,而战败;吉兆之报在邲之战(宣公十二年)。 24 “今此”二句:言自己此番出使,本不打算回国复命(准备被杀)。其庸:岂。其、庸二字同义。 25莱山:地名。 26南怀:与下文“汝清”皆楚国边界之地,在今江、淮之间。 27吴不可入:谓吴有备。 28观兵:陈兵示威。坁箕之山:坁箕山在今安徽巢湖市南三十七里。29巢:地名,在今安徽巢湖市。 30雩(yú)娄:吴地,在今河南商城县东。 31礼也:善其有备。

秦后子复归于秦1,景公卒故也。

1后子:秦桓公宠子,景公同母弟,于昭公元年奔晋。

六年春1,王正月,杞伯益姑卒。

葬秦景公。

夏,季孙宿如晋。

葬杞文公。

宋华合比出奔卫2

秋九月,大雩。

楚薳罢帅师伐吴。

冬,叔弓如楚。

齐侯伐北燕。

1六年:公元前536年。 2华合比事君不以其道,故书其名以罪之。

六年春,王正月,杞文公卒。吊如同盟1,礼也。

1“吊如”二句:鲁怒杞因晋取其田,而不废丧纪,合于礼。

大夫如秦1,葬景公,礼也。

1“大夫”三句:合于诸侯丧葬之礼。

三月,郑人铸刑书1。叔向使诒子产书2,曰:“始吾有虞于子3,今则已矣4。昔先王议事以制5,不为刑辟6,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7,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8,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9。制为禄位,以劝其从10。严断刑罚,以威其淫11。惧其未也12,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13,教之以务14,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15,断之以刚16。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17,民于是乎可任使也18,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19,以征于书20,而徼幸以成之21,弗可为矣22。夏有乱政23,而作 《禹刑》;商有乱政,而作 《汤刑》;周有乱政,而作 《九刑》。三辟之兴24,皆叔世也25。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26,立谤政27,制参辟28,铸刑书,将以靖民29,不亦难乎?《诗》曰30:‘仪式刑文王之德31,日靖四方。’又曰32:‘仪刑文王,万邦作孚33。’如是,何辟之有34?民知争端矣35,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36,将尽争之。乱狱滋丰37,贿赂并行38。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肸闻之:国将亡,必多制39。其此之谓乎!”

复书曰40:“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41。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42,敢忘大惠43

士文伯曰44:“火见45,郑其火乎!火未出46,而作火以铸刑器47,藏争辟焉48。火如象之49,不火何为?”

1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于鼎。 2诒:遗。 3虞:望。4已:止。 5议事以制:谓临事裁断,不预设刑法。议:谋,谋度。制:裁。 6刑辟:刑法。辟:法。 7禁御:禁止。《尔雅·释言》:“御、圉,禁也。 8纠:约束。 9奉:养。 10从:顺。指顺从者。 11淫:放。指放纵者。 12未:谓不能奏效。13耸:劝,奖。 14务:勉。 15莅:临。强:坚强。 16断:制。 17上:指公、王。官:指卿大夫。长:上。为官长之通称。师:周代教民之官。 18任使:役使。 19并:咸。 20征于法:引法以为己证。征:通“证”。 21徼幸:同“侥幸”。求取意外的成功或逃脱罪罚。 22为:治。 23乱政:不合法度之政。24三辟:指《禹刑》、《汤刑》、《九刑》三部刑律。 25叔世:衰世。 26作封洫:事在襄公三十年。封指田界,洫为水沟。27谤政:遭人非议之政。指作丘赋。事见昭公四年《传》。28将:欲。制:裁制。参辟:三种法律。参:通“三”。 29靖:安。 30《诗》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我将》。 31仪式刑:三字同义叠用,皆“仿效”、“效法”之意。 32又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文王》。 33作:则。孚:信。 34何辟之有:有何辟。言不必用法。 35“民知”句:指铸刑书。 36锥刀之末:比喻小事。 37滋:益。丰:谓繁多。 38贿赂:《汉书·刑法志》引作“货赂”。并行:遍行。 39多制:谓政令繁多。 40复书:报书。以下为子产回复之言。 41谓不能虑及子孙。承上“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而言。 42承命:谓接受谏言。 43敢:岂敢。 44士文伯:士匄。 45火见:火为心宿,周之五月(夏之三月)黄昏时出现。 46火未出:此时为周正三月,心宿未出。47作:用。刑器:指鼎。 48藏:匿。 49“火如”二句:谓同气相求,火未出而用火,必相感而致灾。如:而。象:类。

夏,季孙宿如晋,拜莒田也1。晋侯享之,有加笾2。武子退3,使行人告曰: “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4,不敢求贶5。得贶不过三献6。今豆有加7,下臣弗堪,无乃戾也8?韩宣子曰:“寡君以为欢也9。”对曰:“寡君犹未敢10,况下臣,君之隶也,敢闻加贶?”固请,彻加11,而后卒事12。晋人以为知礼,重其好货13

1拜莒田:谢上年莒牟夷以地奔鲁而晋未来讨。 2有加笾(biān):谓笾豆之数多于常礼。加笾用菱、芡、栗、脯等。笾:指笾与豆。二者皆古代食器,形体相似,笾为竹制,豆为木制,笾以盛果脯,豆以盛菹醢。 3武子:季孙宿。 4苟:但。 5贶(kuàng):赐。 6三献:古代飨礼,先由主人酌宾,称献;次由宾还敬主人,称酢;再由主人先酌酒自饮,再饮宾,称酬。献、酢、酬之过程,谓之一献。 7豆:亦指笾豆。笾与豆同类,用不单行,举笾可以概豆,举豆亦可以概笾,故上文言“有加笾”,此云“豆有加”。 8戾:罪。也:语气词。用法同“乎”,表示疑问语气。 9“寡君”句:谓以加礼为欢。 10未敢:未敢当此礼。11彻:撤去。 12卒事:毕享宴之礼。 13好货:享宴时所赠礼物。

宋寺人柳有宠1,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2,用牲,埋书,而告公曰: “合比将纳亡人之族3,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4,遂逐华合比。合比奔卫。于是华亥欲代右师5,乃与寺人柳比6,从为之征曰7:“闻之久矣8。”公使代之。见于左师9,左师曰:“女夫也必亡10!女丧而宗室11,于人何有12?人亦于女何有? 《诗》曰13:‘宗子维城14,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女其畏哉15!”

1寺人柳:阉人,名柳。有宠:有宠于平公。 2“乃坎”三句:谓伪造会盟的现场。古代盟誓,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用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加书于牲上而埋之。 3亡人:指华臣,襄公十七年奔卫。 4有焉:谓有证验。 5华亥:华合比之弟。 6比:亲近。 7征:证。 8闻之久矣:谓早就知道华合比欲纳华臣。 9左师:向戌。 10女夫:犹今言“你这人”。轻贱之辞。 11而:尔。宗室:指同宗。 12有:亲,爱。下句“有”字与此同义。 13《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板》。14 “宗子”三句:宗族如同城垣,不可使之毁坏,毁坏则孤立无援,深可畏惧。 15其:殆。为二十二年华亥出奔传。

六月丙戌1,郑灾2

1丙戌:八日。 2灾:天火(自然发生的火灾)曰灾。

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1。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柤2。辞不敢见3。固请,见之。见如见王4。以其乘马八匹私面5。见子皮如上卿6,以马六匹。见子产7以马四匹。见子大叔8,以马二匹。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9,不采蓺10,不抽屋11,不强匄12。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废13,小人降14。”舍不为暴,主不慁宾15。往来如是。郑三卿皆知其将为王也16

韩宣子之适楚也,楚人弗逆17。公子弃疾及晋竟,晋侯将亦弗逆,叔向曰:“楚辟18,我衷19,若何效辟? 《诗》曰20:‘尔之教矣21,民胥效矣。’从我而已,焉用效人之辟22?《书》曰23:‘圣作则24。’无宁以善人为则25,而则人之辟乎?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晋侯说,乃逆之。

1报韩子:韩起去年如楚致女。 2祖(zhā):郑地。 3不敢当国君亲劳。 4见如见王:见郑伯如见楚王。 5私面:私见郑伯。 6子皮:罕虎,郑之上卿。此句谓见子皮如见楚之上卿。7子产:公孙侨,郑亚卿。 8子大叔:游吉,郑下卿。 9樵:取薪。 10蓺:种。指种植之物。 11不抽屋:谓不取屋宇之木。抽:拔取。 12强匄:强行讨求。匄:同“丐”。 13君子:指有官职的人。 14小人:指给杂役的人。降:降其等级。 15慁(hùn):患。 16三卿:指罕虎、公孙侨、游吉。 17弗逆:不郊迎。 18辟:邪。 19衷:正。 20《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角弓》。 21“尔之”二句:言上教下效。胥:相。 22焉用:何为,为什么。 23《书》曰:逸《书》。 24则:法。此句见于今文《尚书·说命》。 25无宁:宁。无:语助词,无义。

秋九月,大雩1,旱也。

1大雩,旱也:进行大雩,是因为干旱。雩:求雨之祭。

徐仪楚聘于楚1,楚子执之,逃归。惧其叛也,使薳泄伐徐2。吴人救之。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3,而次于乾溪4。吴人败其师于房钟5,获宫厩尹弃疾6。子荡归罪于薳泄而杀之。

1仪楚:楚大夫。 2薳(wěi)泄:楚大夫。 3豫章:地名,在淮河以北,长江以北一带。 4乾溪:楚地,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七十里。 5房钟:吴地,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南。 6弃疾:斗韦龟之父。

冬,叔弓如楚,聘,且吊败也1

1吊为吴所败。

十一月,齐侯如晋,请伐北燕也1。士匄相士鞅逆诸河2礼也3。晋侯许之。十二月,齐侯遂伐北燕,将纳简公4。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5。”

1晋为盟主,故告请之。 2士匄:晋大夫。相:为相赞礼。3礼也:敬逆来者,合于礼。 4将:欲。简公:北燕伯,名款,昭公三年奔齐。 5未尝可:言所为未尝有可者。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七年春1,王正月,暨齐平2

三月,公如楚。

叔孙婼如齐莅盟3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4

秋八月戊辰5,卫侯恶卒。

九月,公至自楚。

冬十有一月癸未6,季孙宿卒。十有二月癸亥7,葬卫襄公。

1七年:公元前535年。 2暨齐平:燕与齐平。此承上年经文“齐侯伐北燕”而言。暨:与。 3叔孙婼(chuò):《公羊传》作“叔孙舍”。鲁君将远至楚国,故遣使与齐修旧好。 4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35年3月18日之日全食。 5戊辰:二十七日。 6癸未:十三日。 7癸亥:二十四日。

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1,齐求之也。癸巳2,齐侯次于虢3。燕人行成4,曰:“敝邑知罪,敢不听命?先君之敝器,请以谢罪。”公孙皙曰5:“受服而退,俟衅而动,可也。”二月戊午6,盟于濡上7。燕人归燕姬8,赂以瑶瓮、玉椟、斝耳9。不克而还10

1“暨齐”二句:齐伐燕,燕人赂之,故齐反求与燕平。2癸巳:十九日。 3虢:燕地,在今河北任丘县西北。 4行成:求和。 5公孙皙:齐大夫。 6戊午:十四日。 7濡上:地名,在今河北任丘县西北。 8归燕姬:嫁女于齐侯。北燕为姬姓国。9瑶瓮:玉瓮。椟:柜子。斝(jiǎ)耳:有耳之爵。斝:爵。 10不克而还:此承上年传文齐伐北燕而言。

楚子之为令尹也,为王旌以田1。芋尹无宇断之2,曰:“一国两君,其谁堪之?”及即位,为章华之宫3,纳亡人以实之。无宇之阍入焉4。无宇执之,有司弗与5,曰:“执人于王宫,其罪大矣。”执而谒诸王6。王将饮酒,无宇辞曰7:“天子经略8,诸侯正封9,古之制也。封略之内10,何非君土?食土之毛11,谁非君臣?故 《诗》曰12:‘普天之下13,莫非王土。率土之滨14,莫非王臣。’天有十日15,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16,牛有牧17,以待百事18。今有司曰:‘女胡执人于王宫?’将焉执之?周文王之法曰:‘有亡,荒阅19。’所以得天下也。吾先君文王20,作仆区之法21,曰:‘盗所隐器22,与盗同罪。’所以封汝也23。若从有司,是无所执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台也24。王事无乃阙乎?昔武王数纣之罪,以告诸侯曰:‘纣为天下逋逃主25,萃渊薮。’故夫致死焉26。君王始求诸侯而则纣27,无乃不可乎!若以二文之法取之28,盗有所在矣29。”王曰:“取而臣以往30。盗有宠31,未可得也。”遂赦之32

1旌:旗杆上有五色羽毛为饰者。王之木路(田猎时所乘车)建旌。 2芋尹:驱兽之官。断之:谓断旗之游(即旒)。《广雅·释天》:“天子十二斿,至地;诸侯九斿,至轸;卿大夫七斿,至轵;士三斿,至肩。”昭公十年《传》:“公卜使王黑以灵姑銔率,吉。请断三尺焉而用之。”与此相类。 3章华之宫:楚别宫,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 4阍:守门人。 5有司:王之有司。6谒:告。 7辞:解说,辩解。 8经略:治理疆界。经:理。略:界。 9正封:治其封疆。正:治。 10封略:封疆。 11毛:谓土地所生之物。 12《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北山》。 13普:遍。 14率:循。滨:边,边缘。 15“天有”二句:十日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宿之位。” 《疏》:“十日者,谓甲乙丙丁之等也。”五年《传》云:“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以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十等:自王至台共十等。 16圉:养马的人。17牧:养牛的人。 18待:备。 19荒阅:大搜捕。荒:大。20文王:楚文王。 21仆区:窝藏。仆:藏。区:匿。 22盗所隐器:隐所盗器。谓藏匿盗所得器物。 23封汝:谓文王行善法,故能开拓疆土,以至于汝水。 24陪台:罪人充当奴隶者为台。逃亡而被抓获,则为陪台,地位更在台之下。 25“纣为”二句:言纣为窝藏天下逃犯之主,逃亡者如鱼入渊,如兽归薮,皆集于纣处。萃:集。 26“故夫”句:谓众人欲致死而讨纣。夫:人人。27则:仿效,效法。 28二文:周文王、楚文王。取:治。29谓楚王亦为盗。 30而:尔。往:去。 31盗:楚王自称。有宠:谓地位尊贵。《说文》:“宠,尊居也。” 32赦之:赦免无宇。

楚子成章华之台1,愿以诸侯落之2。大宰薳启彊曰3:“臣能得鲁侯。”薳启彊来召公,辞曰:“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婴齐曰4:吾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照临楚国5,镇抚其社稷6,以辑宁尔民7。婴齐受命于蜀8,奉承以来9,弗敢失陨,而致诸宗祧。日我先君共王10,引领北望,日月以冀11,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12。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13。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14,社稷之不皇15,况能怀思君德16?今君若步玉趾17,辱见寡君,宠灵楚国18,以信蜀之役19,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20,何蜀之敢望21?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22,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23,以请先君之贶24。”

公将往,梦襄公祖25。梓慎曰:“君不果行。襄公之适楚也,梦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实祖,君其不行26!”子服惠伯曰27:“行!先君未尝适楚,故周公祖以道之28。襄公适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

三月,公如楚。郑伯劳于师之梁29。孟僖子为介30,不能相仪31。及楚,不能答郊劳32

1章华台:台名,在今湖北监利县境内,高十丈,广十五丈。2以:与。落:成,落成。宫室器物初成举行典礼。 3薳(wěi)启彊:即薳启疆。彊:通“疆”。 4婴齐:楚公子婴齐。 5将:而。衡父:公衡,成公之子。照临楚国:谓至楚。照临:照耀。照、临二字同义。 6镇抚:安,安定。镇、抚同义。 7辑:安。8“婴齐”句:成公二年,鲁君与楚公子婴齐盟于蜀,公衡质于楚。9“奉承”三句:言敬奉成公之命,不敢违背,且告于宗庙。失、陨同义。弗敢失陨,即不敢失。 10日:语助词,无义。 11日月以冀:谓迫切盼望鲁朝楚。 12四王:指楚共王、康王、郏敖、灵王。 13“唯襄公”句:襄公于二十八年如楚,二十九年临康王之丧。 14悼心失图:哀伤痛心,失其所图。悼:痛。孤:指康王之子郏敖。 15皇:通“遑”。暇。 16况:乃。怀思:思。怀、思二字义同。 17趾:足。 18宠灵:加宠赐福。灵:福。 19信:通“伸”。 20贶(kuàng):赐。 21何蜀之敢望:言不敢复如蜀之会使鲁质子。 22行期:指会盟之期。 23质币:见面礼。质:贽。 24请:问。成公二年,楚侵卫,遂侵鲁,至于蜀。鲁惧,乃请盟。此云“请问行期”、“见于蜀”,皆暗含威胁。25祖:祭道路之神。 26不:毋,勿。 27子服惠伯:孟椒。28道:导,引导。 29师之梁:郑国城门。 30孟僖子:仲孙貜。介:助宾客行礼者。 31相仪:助行礼仪。 32郊劳:使者至郊,东道国派人到郊外迎接、慰劳。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晋侯问于士文伯曰1:“谁将当日食2?”对曰:“鲁、卫恶之。卫大,鲁小。”公曰:“何故?”对曰:“去卫地3,如鲁地,于是有灾4,鲁实受之。其大咎,其卫君乎5!鲁将上卿6。”公曰:“《诗》所谓 ‘彼日而食7,于何不臧8’者,何也?”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9,不用善,则自取適于日月之灾10。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11,二曰因民12,三曰从时13。”

1士文伯:士匄。 2当日食:应日食之凶咎。当:受。3“去卫”二句:此次日食在周之四月,当夏之二月,日食始于娵訾(十二次之一,卫之分野),至降娄(十二次之一,鲁之分野)之始乃止。 4 “于是”二句:灾始于卫,而鲁国也受到波及。5此年八月,卫侯卒。 6十一月,季孙宿卒。 7《诗》所谓:引文出自《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日:今本《诗经》作“此日”,与《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引文同。 8臧:善。 9无政:无善政。 10谪:罚。 11择人:择善人。 12因民:顺应民心。13从时:顺从四时之所务。

晋人来治杞田1,季孙将以成与之2。谢息为孟孙守3,不可。曰:“人有言曰:‘虽有挈瓶之知4,守不假器5,礼也。’夫子从君6,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7。”季孙曰:“君之在楚,于晋罪也,又不听晋,鲁罪重矣。晋师必至8,吾无以待之9,不如与之,间晋而取诸杞10,吾与子桃11。成反12,谁敢有之?是得二成也。鲁无忧而孟孙益邑,子何病焉?”辞以无山,与之莱、柞13,乃迁于桃14。晋人为杞取成。

1襄公二十九年,晋侯使女叔侯来治杞田(要求鲁国归还取杞之田),而未尽归。今鲁君适楚,晋人怒,故复来治杞田。 2季孙:季孙宿。 3谢息:孟僖子家臣。 4挈瓶之知:喻小智。挈瓶:指挈瓶之人,汲者。挈:提。 5守不假器:为人居守,不当以物借与他人。 6夫子:孟僖子。从君:从君至楚。 7猜:猜疑。疑其不忠。 8必:若。 9待:御。 10“间晋”句:伺晋有可乘之机,而复取于杞。 11桃:地名,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 12反:复归于鲁。 13莱、柞:二山名,在今山东莱芜市。 14谢息迁于桃。

楚子享公于新台1,使长鬣者相2。好以大屈3。既而悔之。薳启彊闻之,见公。公语之,拜贺。公曰: “何贺?”对曰:“齐与晋、越欲此久矣。寡君无適与也4,而传诸君。君其备御三邻5,慎守宝矣,敢不贺乎?”公惧,乃反之。

1新台:指章华台。 2长鬣者:高大之人。鬣:通“儠”。长。 3好:酬宾时所赠礼物。大屈:弓名。 4適(dí):专主。5“君其”句:言齐、晋、越将伐鲁而取之。备御:防备。备、御同义。

郑子产聘于晋1。晋侯疾。韩宣子逆客,私焉2,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3,有加而无瘳4。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5?”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6,其何厉之有7?昔尧殛鲧于羽山8,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9,三代祀之。晋为盟主10,其或者未之祀也乎?”韩子祀夏郊11。晋侯有间12,赐子产莒之二方鼎13

1子产:公孙侨。《国语·晋语八》云“郑简公使公孙成子来聘”,“成”为子产之谥。 2私:私下交谈。 3并走群望:晋所望祀之山川,皆前往祈祷。走:趋。 4瘳:病愈或好转。 5厉鬼:即鬼。鬼无所归者为厉。 6大政:正卿。 7厉:即厉鬼。8殛:诛。羽山:山名,在今江苏赣榆县。鲧治洪水不成,为尧所诛。 9“实为”二句:鲧为禹之父,故夏后氏郊鲧;商、周之时,鲧亦在祀典。 10“晋为”二句:周衰,晋为盟主,当继周而祭之。其:或,也许,与“或者”同义。 11韩子:韩起。祀夏郊:祀鲧。 12间:痊愈。 13方鼎:四足鼎。鼎三足则圆,四足则方。此二鼎为莒所贡。

子产为丰施归州田于韩宣子1,曰:“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2,而赐之州田,今无禄早世3,不获久享君德4。其子弗敢有,不敢以闻于君,私致诸子。”宣子辞。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5,其子弗克负荷6。’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7,其况能任大国之赐8?纵吾子为政而可,后之人若属有疆埸之言9,敝邑获戾10,而丰氏受其大讨。吾子取州,是免敝邑于戾,而建置丰氏也11。敢以为请。”宣子受之,以告晋侯。晋侯以与宣子。宣子为初言12,病有之,以易原县于乐大心13

1丰施:公孙段之子。昭公三年,晋以州田赐公孙段。 2夫:彼。 3早世:早亡。公孙段死于此年正月。 4君德:谓晋君之赐。 5析薪:砍柴。析:分剖。 6弗克负荷:挑不动。荷:担。7任:负荷。 8其:而。 9属:碰巧。疆埸(yì)之言:指晋人议论将田赐予郑人之事。 10戾:罪。 11建置:置立。二字同义。使丰氏免于讨伐,其功德如同始建。 12初言:指韩起与赵文子争州田之言,事见三年《传》。 13“以易”句:谓以州田换取乐大心(宋大夫)的原县。原县:地名,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原本为晋邑,不知何时属宋乐大心。

郑人相惊以伯有1,曰:“伯有至矣!”则皆走2,不知所往。铸刑书之岁二月3,或梦伯有介而行4,曰:“壬子5,余将杀带也6。明年壬寅7,余又将杀段也8。”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齐、燕平之月9,壬寅,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10,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11,乃止。子大叔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12,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大叔曰: “公孙泄何为13?”子产曰: “说也14。为身无义而图说15,从政有所反之16,以取媚也。不媚,不信。不信,民不从也。”

及子产适晋,赵景子问焉17,曰: “伯有犹能为鬼乎?”子产曰:“能。人生始化曰魄18,既生魄,阳曰魂19。用物精多20,则魂魄强21,是以有精爽22,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23,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24,以为淫厉25,况良霄,我先君穆公之胄26,子良之孙27,子耳之子28,敝邑之卿,从政三世矣。郑虽无腆29,抑谚曰 ‘蕞尔国30’,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31,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32,所冯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

1伯有:良霄,郑卿,襄公三十年被杀。 2则:乃。 3上年二月。 4介:甲。著甲。 5壬子:昭公六年三月二日。6带:驷带,助子皙杀伯有者。 7明年壬寅:昭公七年正月二十八日。 8段:公孙段。驷氏之党,亦为助驷带攻伯有者。 9齐、燕平之月:此年正月。 10明月:公孙段死之第二月,即此年二月。 11公孙泄:子孔之子。襄公十九年,郑杀子孔。良止:伯有之子。子产立此二人为大夫,使有宗庙。 12所归:归宿之处。13“公孙泄”句:问子孔不为厉,何以复立其后。 14说:同“悦”。谓取悦。 15伯有不义,因其为厉而立其后,恐民困惑,故并立公孙泄,如继绝嗣,以此向民众交代。 16“从政”二句:执政者有时违反常规以取悦于民。所:时。媚:悦。 《说文》:“媚,说也。” 17赵景子:赵成,晋中军佐。 18化:生。魄:形。亦指阴神。 19阳曰魂:阳气叫做魂。《淮南子·主术训》:“天气为魂,地气为魄。” 20物:指养生之资。精多:既精且多。21则:故。魂魄:神气。魂为阳气。魄为阴神。 22精爽:神魂。精:神。爽:明。精爽与下文“神明”义近而程度有别。 23匹夫匹妇:指庶民。强死:不得寿终。即非正常死亡。 24冯依:依附。冯:依。 25淫厉:厉鬼。 26胄:后代。 27子良:公孙去疾。 28子耳:公孙辄。 29腆:厚,丰厚。 30蕞尔:形容小。 31弘:多。 32其族又大:良氏为郑之大族。

子皮之族饮酒无度,故马师氏与子皮氏有恶1。齐师还自燕之月2,罕朔杀罕魋3。罕朔奔晋。韩宣子问其位于子产4子产曰:“君之羁臣5,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择?卿违6从大夫之位7,罪人以其罪降8,古之制也。朔于敝邑,亚大夫也9,其官,马师也,获戾而逃,唯执政所置之。得免其死,为惠大矣,又敢求位10?”宣子为子产之敏也11,使从嬖大夫12

1马师氏:公孙鉏之子罕朔,与子皮同族。 2“齐师”句:事在此年二月。 3罕魋:子皮之弟,罕朔之堂兄弟。 4时子产在晋。 5羁臣:寄居之臣。 6违:出奔。 7从大夫之位:谓以礼出奔,位降一等。 8“罪人”句:若是有罪之人,则视其罪之轻重酌降。 9亚大夫:位次大夫。亚:次。 10又:何。11敏:敬。 12嬖大夫:下大夫。为子产故,使降一等,而不以罪降。

秋八月,卫襄公卒。晋大夫言于范献子曰1:“卫事晋为睦2,晋不礼焉,庇其贼人而取其地3,故诸侯贰。《诗》曰4:‘鸰在原5,兄弟急难。’又曰6:‘死丧之威7,兄弟孔怀。’兄弟之不睦,于是乎不吊8,况远人,谁敢归之?今又不礼于卫之嗣9,卫必叛我,是绝诸侯也。”献子以告韩宣子。宣子说,使献子如卫吊,且反戚田。

卫齐恶告丧于周,且请命10。王使 (臣)[成] 简公如卫吊11,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12,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13?”

1范献子:士鞅。 2睦:敬。 3贼人:指孙林父。襄公二十六年,孙林父以戚叛归晋。 4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常棣》。 5鸰(jílíng):亦作“脊令”、“鹡鸰”。一种水鸟,飞则鸣,如人之相招呼,故诗人用以起兴。晋、卫皆姬姓,为兄弟之国。 6又曰:引文亦出自《诗·小雅·常棣》。 7“死丧”二句:言有死丧可畏之事,兄弟甚为关怀。威:畏。怀:思。8不吊:不相顾恤。 9今:若。表示假设。 10请命:请求赐命。11成简公:周卿士。成:同“郕”。原本作“臣”,据《四部丛刊》本改。 12叔父: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陟恪:升。谓灵魂上升于天。恪:同“格”。与陟同义。 13高圉、亚圉:周之祖先,为殷时诸侯,亦受殷王追命者。

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1,乃讲学之2,苟能礼者从之。及其将死也3,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4,而灭于宋5。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6。及正考父佐戴、武、宣7三命兹益共8,故其鼎铭云9:‘一命而偻10,再命而伛11,三命而俯12。循墙而走13,亦莫余敢侮。饘于是14,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孙纥有言曰15: ‘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16,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没17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18,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19。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20。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21: ‘君子是则是效22。’孟僖子可则效已矣。”

1相礼:助行礼仪。 2讲学:学习。讲:习。 3“及其”句:孟僖子卒于二十四年,《传》终言之。 4圣人:指弗父何与正考父。 5灭于宋:孔子六世祖孔父嘉,为华督所杀,其子奔鲁。 6弗父何:孔父嘉之高祖,宋闵公之子,厉公之兄。弗父何本当嗣位,而让于厉公。 7戴、武、宣:三人皆宋君。 8三命:为卿。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称九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周礼·春官·典命》:“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兹益:益。兹、益义同。共:同“恭”。 9鼎铭:鼎之铭文。 10一命:为士。 11再命:为大夫。 12偻、伛、俯皆曲身表示恭敬之状,而程度依次加深。 13言不敢安行。 14 “饘于”三句:谓寄口食于此鼎。即以此鼎煮食。饘:糜。加米合煮之羹。 《说文》:“饘,糜也。”鬻:粥。糊:寄。《方言》卷二:“糊,⋯⋯寄也。”15臧孙纥:臧武仲。 16若:虽。当世:居高位。 17获没:谓得寿终。 18夫子:孔子。 19知礼则位安。 20孟懿子:即何忌。南宫敬叔:即说。 21《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鹿鸣》。 22则:效。

单献公弃亲用羁1。冬十月辛酉,襄、顷之族杀献公而立成公2

1单献公:周卿士,靖公之子,顷公之孙。羁:寄居之客。2襄:襄公,顷公之父。

十一月,季武子卒1。晋侯谓伯瑕曰2:“吾所问日食,从矣3。可常乎4?”对曰:“不可。六物不同5,民心不壹6,事序不类7,官职不则8,同始异终,胡可常也?《诗》曰9:‘或燕燕居息10,或憔悴事国。’其异终也如是。”公曰:“何谓六物?”对曰: “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11。”公曰:“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对曰: “日月之会是谓辰12,故以配日13。”

1季武子:季孙宿。 2伯瑕:士文伯。 3从:谓如其言。士文伯预言卫君与鲁上卿将死,今皆已应验。 4常:以为常例。5六物不同:谓各异时。 6民心不壹:政教各殊。 7事序:事之顺序。 8官职不则:谓贤否不同。则:与上文同、壹、类皆“同”义。 9《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北山》。 10“或燕燕”二句:有人安居享乐,有人为国事困苦奔忙。燕燕:形容安息。 11岁:年。时:四时。星:二十八宿。 12“日月”句:日月所会之处曰辰。一岁之中,日月交会十二次。 13谓辰与日相配,也即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干支纪日,干称日,支称辰。日、辰分别为天干、地支之通称。

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1,嬖人婤姶生孟絷2。孔成子梦康叔谓己3:“立元4,余使羁之孙圉与史苟相之5。”史朝亦梦康叔谓己:“余将命而子苟与孔烝鉏之曾孙圉相元。”史朝见成子,告之梦,梦协6。晋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7,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絷之足不良能行8。孔成子以 《周易》筮之,曰:“元尚享卫国9,主其社稷。”遇《屯》10。又曰:“余尚立絷11,尚克嘉之。”遇《屯》之《比》12。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13,又何疑焉?”成子曰:“非长之谓乎14?”对曰:“康叔名之,可谓长矣15。孟非人也16,将不列于宗17,不可谓长。且其 《繇》曰18:‘利建侯19。’嗣吉20,何建?建非嗣也。二卦皆云21,子其建之!康叔命之,二卦告之,筮袭于梦22,武王所用也23,弗从何为?弱足者居24。侯主社稷,临祭祀,奉民人,事鬼神,从会朝,又焉得居?各以所利,不亦可乎?”故孔成子立灵公25。十二月癸亥,葬卫襄公。

1姜氏:指宣姜。 2嬖人:妾。婤姶(zhōuè):嬖人之名。3孔成子:孔烝鉏。卫卿,孔达之孙。康叔:卫康叔,卫始封之君。4元:孟絷之弟。梦时元尚未出生。 5羁:孔烝鉏之子。史苟:史朝之子。 6协:合。 7在二年。 8不良能行:不善行走。良、能同义,皆训善。 9“元尚”二句:此为命筮之辞。尚:希望。 10《屯》:《震》下《坎》上。 11“余尚”二句:亦命筮之辞。嘉:善。 12《屯》之《比》:卦象由《屯》变为《比》。也即《屯》卦之初爻由阳变阴。《比》:《坤》下《坎》上。13元亨:《屯》卦卦辞。史朝理解“元”为“元尚享卫国”之“元”,乃人名。 14成子理解“元”为“长”义。 15长:谓善之长。 16非人:谓有残疾,非正常人。 17不列于宗:不可为宗主。 18《繇》:卦辞。 19利建侯:亦《屯》卦卦辞。20“嗣吉”三句:谓若立庶长,为当然之嗣,无所谓立;既谓之立,则非当然之嗣。建:立。 21二卦皆云: 《屯》卦卦辞与《比》卦初九爻辞皆云“利建侯”。 22筮袭于梦:卜筮结果与梦吻合。袭:合。 23《国语·周语下》引《大誓》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大誓》为武王伐纣之誓。 24弱足者居:跛足者宜居于家。《屯》初九爻辞云:“磐桓。利居贞。”磐桓:徘徊。形容行走困难。 25灵公:公子元。

八年春1,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夏四月辛丑2,陈侯溺卒。

叔弓如晋。

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3,杀之。

陈公子留出奔郑。

秋,蒐于红4

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5

大雩6

冬十月壬午7,楚师灭陈8。执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奂。

葬陈哀公。

1八年:公元前534年。 2辛丑:四日。 3行人:使者。4蒐:检阅,阅兵。红:鲁地,在今安徽萧县。 5公子过与公子招共杀太子偃师,故称名以罪之。 6大雩:不旱而秋雩,书过(不时)。 7壬午:十月无壬午。壬午为十一月十八日。《传》正作“十一月”。 8灭陈:此为楚第一次灭陈,五年后陈复国。

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1。晋侯问于师旷曰: “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2。不然,民听滥也3。抑臣又闻之曰4:‘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5,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6,民力彫尽7,怨讟并作,莫保其性8,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9,叔向曰:“子野之言10,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11,故怨咎及之。《诗》曰12:‘哀哉不能言13,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14,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15,夫子知之矣!

1魏榆:晋地,在今山西晋中市榆次区西北。 2或冯焉:谓有物依附于石。《汉书·五行志上》引《左传》“或”上有“神”字。 3滥:失。谓失实。 4抑:然,不过。 5怨讟(dú):怨恨。讟:痛怨。 6崇侈:崇尚奢侈。 7彫:通“凋”。伤。8性:生。此句谓无人可保生命无忧。 9虒(sī)祁之宫:晋离宫,在绛(今山西侯马市)西。 10子野:师旷。 11僭:不信。12《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雨无正》。 13“哀哉”三句:谓不能言者,言出于其口,而为身之病。瘁:病。《说苑·敬慎》:“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与《诗》意相近。 14 “哿矣”三句:谓能言者,巧言如流,而身处安乐之地。哿(gě):可。赋诗者断章取义,不必尽合《诗》之本义。15咎:灾祸。

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大子偃师1,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 [司] 徒招与公子过2。哀公有废疾3。三月甲申4,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

夏四月辛亥5,哀公缢。干征师赴于楚6,且告有立君7。公子胜诉之于楚8,楚人执而杀之9。公子留奔郑。

书曰 “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10”,罪在招也。“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11,杀之”,罪不在行人也。

1元妃:夫人。悼大子偃师:太子名偃师,悼是谥号。 2司徒招:与公子过皆哀公之弟。原本无“司”字,据阮元《校勘记》补。 3废疾:谓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礼记·王制》:“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 4甲申:十六日。 5辛亥:十四日。《经》书辛丑,从告。 6干征师:陈大夫。 7立君:嗣君。 8“公子胜”句:以招、过杀偃师告楚。 9杀之:杀干征师。 10“书曰”二句:《春秋》书“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表明罪在公子招。11“楚人”三句:《春秋》称楚人执杀陈行人,说明行人无罪。

叔弓如晋,贺虒祁也1。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虒祁也。史赵见子大叔2,曰: “甚哉,其相蒙也3!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大叔曰:“若何吊也?其非唯我贺4,将天下实贺。”

1贺虒祁:贺虒祁宫建成。 2子大叔:游吉。 3蒙:欺。4 “其非”二句:言诸侯皆畏晋,非独郑。将:且。

秋,大蒐于红,自根牟至于商、卫1,革车千乘。

1根牟:鲁之东境,在今山东莒县西南五十余里。商:即宋。鲁西部边境与宋、卫相接。

七月甲戌1,齐子尾卒2。子旗欲治其室3。丁丑4,杀梁婴5。八月庚戌6,逐子成、子工、子车7,皆来奔8,而立子良氏之宰9。其臣曰:“孺子长矣10,而相吾室,欲兼我也11。”授甲,将攻之。陈桓子善于子尾,亦授甲,将助之。或告子旗,子旗不信12,则数人告。将往13,又数人告于道,遂如陈氏14。桓子将出矣15,闻之而还16,游服而逆之17,请命。对曰:“闻强氏授甲将攻子18,子闻诸?”曰:“弗闻。”“子盍亦授甲?无宇请从19。”子旗曰:“子胡然20?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吾又宠秩之21。其若先人何22?子盍谓之23《周书》曰24:‘惠不惠25,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弘大也26。”桓子稽颡曰27:“顷、灵福子28,吾犹有望29!”遂和之如初30

1甲戌:八日。 2子尾:公孙虿。 3子旗:栾施。 4丁丑:十一日。 5梁婴:子尾家宰。 6庚戌:十五日。 7子成:名圉,顷公之子。子工:名铸,子成之弟。子车:名捷,顷公之孙。三人皆子尾之属。 8来奔:奔鲁。《春秋》不书,非卿。 9“而立”句:子旗为子良(即高强,子尾之子)立宰。 10孺子:指子良。 11兼:并。 12不信子良攻己。 13将往子良家。14不敢复往子良家。 15率甲将出。 16闻子旗来。 17游服:出行之服。 18强氏:高强。 19无宇:陈桓子之名。 20胡然:何故如此。 21谓为之立宰。 22“其若”句:若攻之,无以面对先人。 23喻之使勿攻己。 24 《周书》曰:引文出自《尚书·康诰》。 25“惠不”二句:言当施惠于不肯施惠者,劝勉其不能勉力者。茂:通“懋”。勉。今本《尚书》作“懋”。 26康叔:卫康叔,卫始封之君。服:行。弘大:宽大。弘:大。 27稽颡(qǐsǎng):跪拜时叩头至地。为最重的跪拜礼节。一般用于凶事。28顷、灵:顷为顷公,子雅(栾施之父)与子尾(高强之父)之伯父。灵为灵公,子雅、子尾之从兄。 29有望于子旗。 30和之:使栾、高和好。

陈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之。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1,宋戴恶会之2。冬十一月壬午,灭陈。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葬3。楚人将杀之,请置之4。既又请私5,私于幄6加绖于颡而逃7

使穿封戌为陈公8,曰:“城麇之役不谄9。”侍饮酒于王。王曰:“城麇之役,女知寡人之及此10,女其辟寡人乎?”对曰:“若知君之及此,臣必致死礼以息楚11。”

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未也。”公曰:“何故?”对曰: “陈,颛顼之族也12,岁在鹑火13,是以卒灭。陈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14,犹将复由15。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16,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17。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18,故周赐之姓19,使祀虞帝20。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21,继守将在齐22,其兆既存矣。”

1孙吴:悼太子偃师之子,名吴。 2戴恶:宋大夫。 3舆嬖:掌管车乘的宠臣。 4置:《说文》:“置,赦也。” 5私:小便。 6幄:帐。 7绖(dié):丧服所系之带,以麻为之,在首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8穿封戌:楚大夫。楚灭陈为县,使戌为县尹。 9城麇之役:在襄公二十六年。楚侵郑,穿封戌俘获皇颉,公子围(楚灵王)与之争,戌怒,以戈逐围。 10及此:指为王。 11致死礼:为郏敖致死而杀灵王。息:安,安定。12颛顼(zhuānxū)之族:颛顼之后代。陈之祖先舜,出于颛顼。族:嗣。 13“岁在”句:颛顼驾崩之年,岁星(木星)在鹑火(十二次之一,南方朱鸟七宿之中三星柳、星、张称鹑火)之次。14析木之津:即析木,十二星次之一。箕(龙尾)、斗(南斗)之间有天汉(银河),析木(箕、尾)在其间,如河之津梁,故谓之析木之津。 15复由:复生。由:通。《说文》:“,木生条也。”《尚书·盘庚上》:“若颠木之有由蘖。” 16幕:舜之祖先。瞽瞍(sǒu):舜之父。 17遂:舜之后。 18胡公:名满,遂之后。 19赐姓妫。 20封之于陈,续舜后。 21未:未满。22“继守”二句:言陈氏兴盛于齐,已有预兆。

九年春1,叔弓会楚子于陈2

许迁于夷3

夏四月,陈灾4

秋,仲孙貜如齐。

冬,筑郎囿5

1九年:公元前533年。 2以事往会,非行会礼。 3夷:地名,在今安徽亳州市南七十里城父故城。 4灾:天火曰灾。5郎: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囿:苑。

九年春,叔弓、宋华亥、郑游吉、卫赵黡会楚子于陈1

1“叔弓”句:非盟主所召,不行会礼,故不书华亥等三人。

二月庚申1,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2。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3,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陈4,以夷濮西田益之5。迁方城外人于许6

1庚申:二十七日。 2实城父:所谓夷,实即城父。此时改城父为夷。 3州来:地名,在今安徽凤台县。 4迁城父人于陈:城父本陈地,今迁其民以实陈县。 5“以夷”句:以夷田在濮水西岸者与城父人。濮水在安徽亳州市西境,今已湮。 6成公十五年,迁许于叶,谓之许;今又迁许于夷,以方城外人充实之。

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1,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2。王使詹桓伯辞于晋3,曰:“我自夏以后稷4,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5,吾东土也;巴、濮、楚、邓6,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7。吾何迩封之有8?文、武、成、康之建母弟9,以蕃屏周10,亦其废队是为11,岂如弁髦12,而因以敝之13?先王居梼杌于四裔14,以御螭魅15,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16。伯父惠公归自秦17,而诱以来18,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19,则戎焉取之20。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21,今戎制之,不亦难乎?伯父图之!我在伯父22,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23,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24,拔木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叔向谓宣子曰25:“文之伯也26,岂能改物?翼戴天子27,而加之以共。自文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宗周28,以宣示其侈29,诸侯之贰,不亦宜乎?且王辞直30,子其图之!”宣子说。

王有姻丧31,使赵成如周吊,且致阎田与襚32,反颍俘。王亦使宾滑执甘大夫襄以说于晋33,晋人礼而归之。

1甘人:甘大夫襄。甘为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阎嘉:晋阎大夫,名嘉。阎:其地未详,当距甘不远。 2阴戎:陆浑之戎。戎之一支,允姓,本居瓜州,秦、晋诱而迁之于伊川(在今河南嵩县、伊川县)。颍:周邑,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 3詹桓伯:周大夫。辞:讼。 4 “我自”三句:周在夏世,以后稷之功,受此五国之地,为西方之长。魏:当在今山西芮城县至万荣县之间。骀: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芮: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岐:在今陕西岐山县。毕:在今陕西咸阳市北。 5蒲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商奄:在今山东曲阜市。 6巴:在今四川中部一带。濮:在今湖北石首市一带。楚:在今湖北江陵县。邓:在今河南邓州市。7肃慎:在今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燕:北燕,在今北京市一带。亳:盖殷商旧都,非后世之亳。 8迩:近。 9建母弟:封立同母弟。虢仲、虢叔为文王母弟;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为武王母弟;唐叔虞为成王母弟。康王封母弟事未详。 10蕃屏:拱卫。蕃:屏。 11“亦其”句:为后世衰乱,兄弟之国可以相救。废队(zhuì):坠落,陨落。12弁髦(máo):弁为缁布冠,髦是幼童垂于眉际的头发。古代男子成人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此后即不再用缁布冠,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后因以弁髦比喻弃置无用之物。13敝:弃。 14梼杌(táowù):指四凶。梼杌为恶兽名。因以为凶人之号。四裔:四方边远之地。 15御:当。螭魅(chīmèi):传说山林中害人的怪物。螭:同“魑”。文公十八年《传》云:“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16允姓:阴戎之祖。瓜州:地名,在今甘肃敦煌。 17伯父: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惠公归自秦:僖公十五年,秦、晋战于韩,惠公被俘入秦,同年归晋。 18而诱以来: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19郊甸:邑外为郊,郊外为甸。 20戎焉取之:戎是取之。焉:是。 21“后稷”三句:后稷经营天下,而今为戎狄割据,使我深感为难。22在:于。 23“木水”句: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原:同“源”。 24“伯父”五句:言晋为同姓,尚且暴蔑宗周,彼戎狄何能顾及于我?虽:况。何有:何爱。余一人:天子自称。 25叔向:羊舌肸。宣子:韩起。 26“文之”二句:文公为霸主,亦不能改朝换代。物:职。《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旅于裔土,何辞之有与?” 27翼戴:拥戴。 28灭:通“蔑”。宗周:指周天子。 29侈:骄纵。 30辞直:有理。 31姻丧:外亲之丧。 32襚(suì):送给死者的衣、被。 33宾滑:周大夫。说:悦,取悦。

夏四月,陈灾。郑裨灶曰1:“五年,陈将复封。封五十二年而遂亡。”子产问其故。对曰:“陈,水属也2。火,水妃也3,而楚所相也4。今火出而火陈5,逐楚而建陈也6。妃以五成7,故曰五年。岁五及鹑火8,而后陈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故曰五十二年。”

1裨灶:郑大夫,为当时著名天文家。 2陈,水属也:颛顼以水德王,陈为颛顼之后,故为水属。 3火,水妃也:火畏水,故为水之妃。 4相:治。楚之先祝融,高辛氏火正。 5“今火”句:大火星出而陈国发生火灾。火:心宿。火出,当周之五月,今在四月,历法有误。 6“逐楚”句:水得妃而兴,故当逐出楚人而复建陈国。 7妃(pèi)以五成:水、火、木、金、土相配,得五而成,故五岁而复封陈。妃:合。 8“岁五”五句:此年岁星在星纪(十二次之一),五岁而及大梁(亦星次名),而陈复封。又四岁而及鹑火,后四周(岁星运行一周约十二年)四十八年,凡五及鹑火,历五十二年。天数以五为纪,故五及鹑火,而火盛水衰,陈为楚所灭。楚克有之:楚将拥有陈地。

晋荀盈如齐逆女1,还,六月,卒于戏阳2。殡于绛,未葬。晋侯饮酒,乐3。膳宰屠蒯趋入4,请佐公使尊5,许之。而遂酌以饮工6,曰: “女为君耳7,将司聪也。辰在子卯8谓之疾日9,君彻宴乐10,学人舍业11,为疾故也。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12,何痛如之13?女弗闻而乐,是不聪也。”又饮外嬖嬖叔曰14: “女为君目,将司明也。服以旌礼15,礼以行事,事有其物16,物有其容17。今君之容,非其物也18,而女不见,是不明也。”亦自饮也,曰:“味以行气,气以实志19,志以定言20,言以出令。臣实司味,二御失官21,而君弗命,臣之罪也。”公说,彻酒。

初,公欲废知氏而立其外嬖22,为是悛而止23。秋八月,使荀跞佐下军以说焉24

1逆女:为己迎娶。 2戏阳:晋地,在今河南内黄县北。3乐:奏乐。 4膳宰:官名,掌国君之饮食,相当于天子之宰夫。5使尊:执尊(酒杯)酌酒。 6工:指师旷。 7“女为”二句:乐所以聪耳。将:当。 8辰:日。古以十二辰纪日。子:甲子。卯:乙卯。 9疾日:忌日。甲子为商纣亡日,乙卯为夏桀亡日,故国君以为忌日。 10彻:除去。 11学人:学习音乐者。12卿佐有丧者。 13“何痛”句:谓伤痛莫过于股肱之丧。 14外嬖:嬖臣。 15服:物,器物。旌:表。 16物:类。 17容:貌。 18容貌非其类。 19气和则志充。 20在心为志,出口为言。 21二御:指工与嬖叔。失官:失职。 22知氏:荀盈。外嬖:嬖臣。 23悛:觉。 24荀跞(lì):荀盈之子。佐下军:代其父。说:同“悦”。谓取悦于众。

孟僖子如齐殷聘1,礼也2

1孟僖子:仲孙貜。殷聘:盛聘。自叔老聘齐后,鲁已二十年不聘于齐,故特盛其礼而聘之。 2礼也:修聘以继旧好,合于礼。

冬,筑郎囿。书,时也1。季平子欲其速成也2,叔孙昭子曰3: 《诗》曰4:‘经始勿亟5,庶民子来。’焉用速成,其以勦民也6?无囿,犹可。无民,其可乎7?”

1书,时也:冬天兴作,不违农时。 2季平子:季孙意如。3叔孙昭子:叔孙婼。 4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灵台》。 5“经始”二句:言文王始营灵台,非急于成事,而民心乐之,如子事父,争相来助。 6其:而。勦:劳。

十年春1,王正月。

夏,齐栾施来奔2

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貜帅师伐莒3

戊子4,晋侯彪卒。

九月,叔孙婼如晋,葬晋平公。

十有二月甲子5,公 (成)[戌] 卒6

1十年:公元前532年。 2栾施来奔:嗜酒好内,自取奔亡,故书名以罪之。 3季孙为主,叔弓、仲孙从之。 4戊子:四日。5甲子:十二日。 6戌:原本作“成”,据《公羊传》、阮元《积斋钟鼎彝器款识》卷三改。

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1。郑裨灶言于子产曰:“七月戊子,晋君将死。今兹岁在颛顼之虚2,姜氏、任氏实守其地3。居其维首4,而有妖星焉5,告邑姜也6。邑姜,晋之妣也7。天以七纪8,戊子逢公以登9,星斯于是乎出。吾是以讥之10

1“有星”句:客星侵入婺女。星:客星。指为新星或变星。婺(wù)女: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之第三宿,有星四颗。 2“今兹”句:今年岁星处于玄枵。今兹:今年。岁:岁星,即木星。颛顼之虚:即玄枵。十二次之一,在二十八宿中为女、虚、危三宿。 3姜氏:齐姓。任氏:薛姓。齐、薛二国居玄枵之地(在其分野)。 4居其维首:婺女(女宿)为玄枵三宿之首。维:语助词,无义。 5妖星:客星。非正常天象,故称妖。6邑姜:齐太公之女,晋始祖唐叔虞之母。此年岁星在齐,齐不当受祸(古人认为岁星所在之国有福),故知妖星之祸与从齐出嫁之女(邑姜)有关。 7妣:女性祖先之称。邑姜距晋平公已历二十世。 8天以七纪:二十八宿分布于四方,每方七宿。 9“戊子”二句:上次妖星出婺女,正值戊子,其时岁星不在齐之分野,居于齐地的逢公(殷时诸侯)因此当祸而死。登:升。古人以死为升天。斯:乃。 10讥:通“几”。察。

齐惠栾、高氏皆耆酒1,信内多怨2,强于陈、鲍氏而恶之3

夏,有告陈桓子曰4:“子旗、子良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骋5,遂见文子6,则亦授甲矣。使视二子7,则皆 (从)[将] 饮酒8。桓子曰:“彼虽不信9,闻我授甲,则必逐我。及其饮酒也,先伐诸10?”陈、鲍方睦,遂伐栾、高氏。子良曰: “先得公,陈、鲍焉往?”遂伐虎门11

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门之外12,四族召之,无所往。其徒曰:“助陈、鲍乎?”曰:“何善焉13?”“助栾、高乎?”曰:“庸愈乎14?”“然则归乎?”曰:“君伐15,焉归?”公召之,而后入。公 卜使王黑以灵姑銔率16,吉。请断三尺焉而用之17。五月庚辰18,战于稷19,栾、高败,又败诸庄20。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21。栾施、高强来奔22。陈、鲍分其室。

晏子谓桓子:“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23。[让之] 谓懿德24。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25。姑使无蕴乎26,可以滋长。”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

桓子召子山27,私具幄幕、器用、从者之衣屦,而反棘焉28。子商亦如之,而反其邑。子周亦如之,而与之夫于29。反子城、子公、公孙捷30,而皆益其禄。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31。国之贫约孤寡者32,私与之粟。曰:“《诗》云33:‘陈锡载周34。’能施也。桓公是以霸35。”

公与桓子莒之旁邑,辞。穆孟姬为之请高唐36,陈氏始大。

1“齐惠”句:齐栾氏、高氏皆出于惠公,故云“齐惠栾、高氏”。此栾氏指栾施,字子旗;高氏指高强,字子良。耆:通“嗜”。 2信内多怨:悦妇人之言,故多怨。 3恶之:厌恶陈、鲍。 4有:有人。陈桓子:陈无宇。 5陈桓子如鲍氏,适值子良醉而骋于路。 6文子:鲍国。 7二子:子旗、子良。 8将:原本作“从”,据阮元《校勘记》改。 9彼:指栾氏、高氏。不信:谓没有进攻陈、鲍之意图。信:实。 10诸:“之乎”的合音。 11虎门:齐君路寝(正寝)之西门。 12晏平仲:晏婴。下文称晏子。端委:朝服。 13焉:乎。 14庸:何。愈:胜。与上文“善”同义。 15君伐:国君被伐。 16王黑:齐大夫。灵姑銔(pī):齐侯旗名。 17“请断”句:谓断去旗之游(即旒)三尺,以示不敢与齐君同。《广雅·释天》:“天子十二斿,至地;诸侯九斿,至轸;卿大夫七斿,至轵;士三斿,至肩。” 18庚辰:五月无庚辰。 19稷:稷下,在今山东淄博市旧临淄西。20庄:齐临淄城内大街之名。 21鹿门:齐城门。 22《经》不书高强,非卿。 23主:本。 24原本无“让之”二字,据阮元《校勘记》补。 25蕴:积。孽:灾祸。 26姑:若。 27子山:与下文子商、子周皆襄公三十一年子尾所逐群公子。 28棘:子山故邑,在今淄博市临淄区西北。 29夫于:在原山东长山县(今已撤销)南三十里。 30子城、子公、公孙捷:三人皆八年为子旗所逐者。 31私分之邑:以已邑分之。 32约:俭。33《诗》云:引文出自《诗·大雅·文王》。 34陈锡载周:言文王能布利以赐天下,行之周遍。锡:赐。载:始。今本《诗经》作“哉”,义同。 35“桓公”句:齐桓公亦以能施致霸。 36穆孟姬:齐景公之母。高唐:在今山东高唐县东三十五里。

秋七月,平子伐莒1,取郠2。献俘,始用人于亳社3。臧武仲在齐,闻之,曰:“周公其不飨鲁祭乎!周公飨义4,鲁无义5。《诗》曰6:‘德音孔昭7,视民不佻。’佻之谓甚矣8而壹用之9,将谁福哉10?”

1平子:季孙意如。 2郠(gěng):莒邑,在今山东沂水县。《经》不书取郠,因鲁君见讨于平丘而讳之。 3以人祭于殷社。4义:合于义者。 5杀人以祭,不合于义。 6《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鹿鸣》。 7“德音”二句:先王明德昭显,示民不薄于礼义。孔:甚。昭:明。视:示。佻:偷,薄。 8“佻之”句:杀人以祭,薄于礼义已甚。谓:为。 9壹:语助词,无义。10谁:何。

戊子,晋平公卒。郑伯如晋1,及河,晋人辞之。游吉遂如晋。

九月,叔孙婼、齐国弱、宋华定、卫北宫喜、郑罕虎、许人、曹人、莒人、邾人、 [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晋2,葬平公也。

郑子皮将以币行3,子产曰:“丧焉用币?用币必百两4百两必千人。千人至,将不行5。不行,必尽用之6。几千人而国不亡7?”子皮固请以行。

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叔孙昭子曰8: “非礼也。”弗听。叔向辞之,曰:“大夫之事毕矣,而又命孤9。孤斩焉在衰绖之中10,其以嘉服见11,则丧礼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吊也。大夫将若之何?”皆无辞以见。

子皮尽用其币。归,谓子羽曰:“非知之实难12,将在行之。夫子知之矣13,我则不足。《书》曰14:‘欲败度15,纵败礼16。’我之谓矣。夫子知度与礼矣,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17。”

昭子至自晋,大夫皆见。高强见而退18,昭子语诸大夫曰:“为人子,不可不慎也哉!昔庆封亡,子尾多受邑19,而稍致诸君,君以为忠,而甚宠之。将死,疾于公宫,辇而归,君亲推之20。其子不能任21,是以在此。忠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犹及之,难不慎也22?丧夫人之力23,弃德旷宗24,以及其身,不 [亦] 害乎25?《诗》曰26:‘不自我先27,不自我后。’其是之谓乎!”

1“郑伯”三句:诸侯不相吊,故辞之。三年《传》云:“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 2滕人:原本无此二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册府元龟》卷九○一引文补。 3币:见新君之贽(礼物)。 4百两:载币之车百乘。 5不行:不能行。6尽用之:尽用其币。 7“几千”句:谓如此消耗财用,将亡国。几:岂。 8叔孙昭子:叔孙婼。 9命孤:欲与晋君相见。孤:晋之新君(昭公)自称。叔向代致晋君之命,故称孤。 10斩焉:形容悲痛。斩:通“憯”。痛。衰绖(cuīdié):丧服。 11其:若。嘉服:吉服。 12“非知”二句:谓难不在知,而在行。实:是。将:乃。 13夫子:指子产。 14 《书》:逸《书》。 15度:法度。 16此二句今见于古文《尚书·太甲中》。 17克:克制。18高强:子良。 19子尾:子良之父。 20推其车而送之。21任:保。 22难:奈何。 23夫人:指子尾。力:功,功劳。24旷宗:使宗庙废弃。旷:废。 25亦:语助词,无义。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 26《诗》曰:引文见于《诗·小雅·正月》,又见《大雅·瞻印》。 27“不自”二句:言祸乱不在他,适当己身。喻高强自取其祸。

冬十二月,宋平公卒。初,元公恶寺人柳1,欲杀之。及丧,柳炽炭于位2,将至,则去之3。比葬,又有宠。

1元公:名佐,宋平公太子。 2以炭温地。 3去之:去炭使元公坐。

十有一年春1,王二月2,叔弓如宋。

葬宋平公。

夏四月丁巳3,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4

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五月甲申5,夫人归氏薨6

大蒐于比蒲7

仲孙貜会邾子,盟于祲祥8

秋,季孙意如会晋韩起、齐国弱、宋华亥、卫北宫佗、郑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慭9

九月己亥10,葬我小君齐归。

冬十有一月丁酉11,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12,用之13。

1十有一年:公元前331年。 2二月:《公羊传》作“正月”。 3丁巳:七日。 4申: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 5甲申:五日。 6归氏:昭公之母。胡女,归姓。 7比蒲:地名。未详何处。 8祲(jīn)祥:地名。未详何处。《公羊传》作“侵羊”。 9厥慭(yìn):地名。未详何处。《公羊传》作“屈银”。10己亥:二十一日。 11丁酉:二十日。 12有:《史记·管蔡世家》作“友”。 13用之:杀之以祭。

十一年春,王二月1,叔弓如宋,葬平公也2

1二月:《谷梁传》作“正月”。 2言《经》书如宋,非为行聘。

景王问于苌弘曰1:“今兹诸侯何实吉2?何实凶?”对曰:“蔡凶。此蔡侯般弑其君之岁也3,岁在豕韦,弗过此矣4。楚将有之5,然壅也6。岁及大梁7,蔡复,楚凶,天之道也。”

楚子在申,召蔡灵侯。灵侯将往,蔡大夫曰:“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8。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蔡侯不可。(五)[三] 月丙申9,楚子伏甲而飨蔡侯于申10,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刑其士七十人11。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韩宣子问于叔向曰12:“楚其克乎?”对曰:“克哉!蔡侯获罪于其君13,而不能其民14,天将假手于楚以毙之15,何故不克?然肸闻之16,不信以幸17,不可再也。楚王奉孙吴以讨于陈曰18:‘将定而国。’陈人听命,而遂县之19。今又诱蔡而杀其君,以围其国,虽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缗20,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楚小位下21,而亟暴于二王22,能无咎乎?天之假助不善23,非祚之也,厚其凶恶而降之罚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24,力尽而敝之25,是以无拯26,不可没振27。”

1苌弘:周大夫。 2今兹:今年。何:谁。实:语助词,无义。 3“此蔡”句:襄公三十年,蔡世子般(后之蔡灵侯)弑其君固,岁星(木星)在豕韦(营室,二十八宿之室宿,玄武七宿之第六宿),今年岁星又在豕韦(岁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 4弗过此:言蔡之凶咎不过此年。 5楚将有之:谓楚将克蔡而有之(蔡近楚故)。 6壅:积。楚无德,天将盈其恶而毙之。 7“岁及”四句:昭公元年,楚公子围弑君自立,其年岁星在大梁(十二星次之一,在二十八宿为胃、昴、毕三宿)。至昭公十三年,岁星复在大梁,蔡将复国,楚受凶咎,此天道往复相报之理。 8唯蔡于感:唯蔡之恨。于:之。感:通“憾”。恨。 9三月:原本作“五月”,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丙申:十六日。10申: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 11刑:杀。 12韩宣子:韩起。13获罪于其君:指弑父而立。 14不能:不善。 15毙:仆,倒。16肸(xī):羊舌肸。即叔向。 17以:而。幸:侥幸成功。18“楚王”句:公子招杀陈世子偃师,楚奉偃师之子吴伐陈,见八年《传》。 19县之:把陈国变成楚县。 20“桀克”四句:四年《传》云:“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有缗、东夷叛,桀、纣伐而克之。以:而。 21楚小位下:楚比之夏桀、商纣,国小而位卑。 22亟(qì):屡。二王:指夏桀、商纣。 23假助:谓不施惩罚而反助之。假:宽纵。 24其:之。五材:金、木、水、火、土。 25用尽则弃之。敝:弃。26拯:救。 27没:终。振:兴。

五月,齐归薨1。大蒐于比蒲,非礼也。

1“齐归”三句:国有大丧而蒐,不合于礼。齐归:即经文之“归氏”,昭公之母。齐是谥号。

孟僖子会邾庄公1,盟于祲祥,修好,礼也2

泉丘人有女梦以其帷幕孟氏之庙3,遂奔僖子,其僚从之4。盟于清丘之社5,曰:“有子,无相弃也6。”僖子使助薳氏之簉7。反自祲祥,宿于薳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于泉丘人8。其僚无子,使字敬叔9

1孟僖子:仲孙貜。 2礼也:会盟以安社稷,虽有丧而不废,合于礼。 3泉丘:鲁邑,在今山东宁阳、泗水二县之间。 4僚:女伴。 5“盟于”句:此句言二女自盟于社。清丘:地名,当距泉丘不远。社:祭土神之庙。 6弃:忘。 7薳(wěi)氏之簉(chòu):薳氏之女为僖子妾者。薳氏别居在外,故僖子令二女助之。簉:副。 8懿子:仲孙何忌。南宫敬叔:仲孙说。二人为双生子。 9字:养。

楚师在蔡,晋荀吴谓韩宣子曰: “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1。晋之不能,亦可知也已!为盟主而不恤亡国,将焉用之?”

秋,会于厥慭2,谋救蔡也。

郑子皮将行。子产曰3:“行不远,不能救蔡也。蔡小而不顺,楚大而不德,天将弃蔡以壅楚4,盈而罚之5,蔡必亡矣。且丧君而能守者鲜矣。三年,王其有咎乎!美恶周必复6,王恶周矣7。”

晋人使狐父请蔡于楚8,弗许。

1物:人。亲:亲附。 2鲁、晋、齐、宋、卫、郑、曹、杞相会。《传》蒙经文省略主语。 3子产:公孙侨。 4壅楚:谓积楚之恶。壅:积。 5盈而罚之:盈楚恶而后罚之。 6周:谓岁星运行一周(约十二年)。复:报。 7“王恶”句:灵王于昭公元年弑君自立,从今往后三年(昭公十三年),岁星已运行一周。8狐父:晋大夫。

单子会韩宣子于戚1,视下,言徐。叔向曰:“单子其将死乎!朝有著定2,会有表3,衣有襘4,带有结5。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6,所以昭事序也7;视不过结襘之中8,所以道容貌也9。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10,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11,言不过步12,貌不道容13,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14;不昭15,不从。无守气矣16。”

1单子:单成公。戚: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北。 2著定:朝会时固定的位子。著:位。 3表:标记。 4襘(guì):交领。古代衣领交叉,其交叉处称襘。 5结:带交结于腰间。 6闻:使在位者皆得闻。 7事序:事之顺序。七年《传》云:“事序不类。” 8“视不”句:视线在衣领于腰部之间。《礼记·曲礼下》:“天子视不上于袷(衣领),不下于带;国君绥视(视时脸面稍朝下);大夫衡视(平视);士视五步;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面则忧,倾则奸。” 9道:治。容貌:威仪,仪容。 10王官伯:王官之长。伯:长。 11视不登带:视线不超过腰带。登:升。12言不过步:不闻于表著之位。 13貌不道容:仪容不合法度。道,循,遵循。容:指仪容之法度。 14不道,不共:貌不循仪容之规定,不恭。 15不昭,不从:言不明,不顺。从:顺。16守气:守身之气。

九月,葬齐归,公不戚。晋士之送葬者归以语史赵。史赵曰:“必为鲁郊1。”侍者曰:“何故?”曰:“归姓也2,不思亲3,祖不归也4。”

叔向曰:“鲁公室其卑乎!君有大丧,国不废蒐5;有三年之丧,而无一日之戚。国不恤丧6,不忌君也7。君无戚容,不顾亲也。国不忌君,君不顾亲,能无卑乎?殆其失国8。”

1必为鲁郊:言昭公必出,不能有国。 2归姓:昭公为归氏所生。姓:生。 3不思亲:母死而无戚容。 4祖不归:不为祖考所佑。归:依。 5国不废蒐:大蒐于比蒲。 6恤:忧。7忌:畏。 8其:将。

冬十一月,楚子灭蔡,用隐大子于冈山1。申无宇曰:“不祥。五牲不相为用2,况用诸侯乎!王必悔之3

1隐大子:蔡太子,名有。隐是谥号。 2五牲:牛、羊、豕、犬、鸡。不相为用:不以同类祭祀。 3悔之:为行暴虐而后悔。

十二月,单成公卒1

1终叔向之言。

楚子城陈、蔡、不羹1。使弃疾为蔡公。王问于申无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栎而置子元焉2,使昭公不立。齐桓公城谷而置管仲焉3至于今赖之。臣闻五大不在边4,五细不在庭5。亲不在外,羁不在内6。今弃疾在外,郑丹在内7,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8,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9,宋萧、亳实杀子游10,齐渠丘实杀无知11,卫蒲、戚实出献公12。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13。末大必折14,尾大不掉15,君所知也。”

1不羹:不羹有二。一为西不羹,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南二十里。一为东不羹,在今河南舞阳县北。 2栎(yuè):郑国的大城,为公子元食邑,在今河南禹州市(郑都城西南九十里)。子元:郑厉公,名突,郑庄公子。郑厉公长期与昭公争位,桓公十五年因栎人杀其大夫檀伯而居之,后昭公为郑卿高渠弥所杀(在桓公十七年)。 3谷:亦称小谷,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之东阿镇。城谷在庄公三十二年。 4五大:五种势力强大的人。指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 5五细:其义未详。或以为指贱、少、远、新、小者。似不确,隐公三年《传》云:“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庭:朝廷。 6羁:寄居之臣。 7郑丹:郑大夫子革。襄公十九年奔楚。 8“国有”二句:谓大城足以御乱。 9曼伯:公子忽。即郑昭公,郑庄公之子。然公子忽实为高渠弥所杀,此处传文疑有脱误。《国语·楚语上》云:“叔段以京患庄公,郑几不克,栎人寔使郑子不得其位。” 10庄公十二年,宋万弑其君闵公,立子游,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同年,萧叔大心与群公子杀子游于宋。 11渠丘:齐大夫雍廪食邑。庄公九年,雍廪杀无知。12蒲:宁殖食邑。戚:孙林父食邑。卫宁殖、孙林父出献公,在襄公十四年。 13则害于国:谓大城有害于国。则:乃。 14末大必折:树枝大于主干,必然折断。 15掉:摇。

十有二年春1,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2

三月壬申3,郑伯嘉卒。

夏,宋公使华定来聘。

公如晋,至河乃复4

五月,葬郑简公。

楚杀其大夫成熊5

秋七月。

冬十月,公子慭出奔齐6

楚子伐徐。

晋伐鲜虞7

1十有二年:公元前530年。 2高偃:高傒(敬仲)之玄孙。北燕伯:名款,三年出奔于齐。阳:即《传》之“唐”,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唐县东北。 3壬申:二十八日。 4晋人以莒故辞公。5《传》在葬郑简公上。《经》在其下,从告。 6成熊谋作乱,故书其名以罪之。 7鲜虞:国名,白狄之别族,故城在今河北新乐市西南。

十二年春,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因其众也1

1因其众:凭借众人之力。

三月,郑简公卒。将为葬除1,及游氏之庙2,将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执用以立3,而无庸毁4。曰:“子产过女5,而问何故不毁6,乃曰: ‘不忍庙也。诺,将毁矣。’”既如是,子产乃使辟之7。司墓之室有当道者8,毁之,则朝而塴9;弗毁,则日中而塴10。子大叔请毁之,曰: “无若诸侯之宾何11。”子产曰:“诸侯之宾,能来会吾丧,岂惮日中?无损于宾,而民不害,何故不为?”遂弗毁。日中而葬。君子谓子产于是乎知礼12。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1为葬除:清理送葬道路上的障碍。 2游氏:子大叔(游吉)之族。庙:祖庙。 3除徒:除道之徒众。用:器具。指毁庙之工具。 4庸:即。 5女:此。 6而:如,如果。 7辟:通“避”。 8司墓之室:郑掌公墓大夫徒属之家。 9塴(bèng)丧葬下土。此指下棺于墓室。 10绕道则迟缓。 11“无若”句:谓不欲使宾客久留。 12谓:以为,认为。

夏,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1。享之,为赋 《蓼萧》2,弗知,又不答赋。昭子曰3:“必亡4。宴语之不怀5,宠光之不宣6,令德之不知7,同福之不受8,将何以在9?”

1通嗣君:国君新立而通好。时宋元公新即位。 2《萧》:《诗·小雅》篇名。主人赋此诗以赞客。蓼:音(lù)。 3昭子:叔孙昭子,叔孙婼。 4亡:奔亡。 5“宴语”句:《蓼萧》云:“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宴:即燕。怀:思。 6“宠光”句:谓不宣扬荣耀。今本《诗·蓼萧》云:“既见君子,为龙为光。”龙,宠也。 7“令德”句:《蓼萧》云:“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8“同福”句:《蓼萧》云:“和鸾邕邕,万福攸同。”9在:终。

齐侯、卫侯、郑伯如晋,朝嗣君也1。公如晋,至河乃复。取郠之役2莒人诉于晋,晋有平公之丧,未之治也,故辞公。公子慭遂如晋3。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4,辞于享,请免丧而后听命。晋人许之,礼也。

晋侯以齐侯宴5,中行穆子相6。投壶7,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8,有肉如坻9。寡君中此,为诸侯师10。”中之。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11,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12。”亦中之。伯瑕谓穆子曰13:“子失辞。吾固师诸侯矣,壶何为焉14,其以中儁也?齐君弱吾君15,归弗来矣!”穆子曰:“吾军帅强御16,卒乘竞劝17,今犹古也,齐将何事18?”公孙傁趋进曰19:“日旰君勤20,可以出矣!”以齐侯出。

1朝嗣君:晋昭公新立而往朝。 2取郠之役:在十年。3公子慭(yìn):鲁大夫。 4 “子产”三句:郑伯为郑定公,简公之子。父丧未毕,故辞享。 5以:与。 6中行穆子:荀吴。7投壶:古代宾主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以矢投壶,投中多者为胜,负者则饮酒。 8淮:水名。 9坻(dǐ):通“阺”。山。 10师:长。 11渑(shéng):水名,源出山东临淄西北,西北流经博兴县入时水。今已湮。 12代:更,交替。13伯瑕:士文伯。 14 “壶何”二句:言投壶而中,不足为异(与诸侯之事无关)。 15弱:以其弱(年幼)而轻之。 16强御:强悍。 17竞劝:谓勉力事君。竞、劝同义。 18何事:何所为。 19公孙傁:齐大夫。 20旰(gàn):晚。勤:劳。

楚子谓成虎若敖之余也1,遂杀之。或谮成虎于楚子2,成虎知之,而不能行。书曰 “楚杀其大夫成虎”,怀宠也。

1成虎:令尹子玉之孙,与斗氏同出于若敖。宣公四年,斗椒作乱,楚灭若敖氏。今灵王信谗言杀成虎,托言讨若敖氏之余。《经》作“成熊”。 2或:有人。谮:谗毁。

六月1,葬郑简公。

1《经》在五月,误。

晋荀吴伪会齐师者1,假道于鲜虞2,遂入昔阳3。秋八月壬午4,灭肥5,以肥子绵皋归6

1伪会齐师者:假装成与齐师会合。者:语助词,无义。2假道:借路通行。古有入邦假道之礼。 3昔阳:鼓之都城,在今河北晋州市西。 4壬午:十日。 5肥:国名,白狄之别支,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 6肥子绵皋:肥之国君,名绵皋。

周原伯绞虐其舆臣1,使曹逃2。冬十月壬申朔,原舆人逐绞,而立公子跪寻3。绞奔郊4

1原伯绞:周大夫原公。舆:众。 2曹:群。 3公子跪寻:绞之弟。 4郊:周地。

甘简公无子1,立其弟过。过将去成、景之族2。成、景之族赂刘献公3。丙申4,杀甘悼公5,而立成公之孙鰌6。丁酉7,杀献大子之傅庾皮之子过8,杀瑕辛于市9,及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

1甘简公:周卿士。 2成、景:成公、景公,皆甘之先君。3刘献公:亦周之卿士。 4丙申:二十四日。 5甘悼公:即过。6鰌(qiū):平公。 7丁酉:二十五日。 8献大子:刘献公之太子。过:献太子之傅。“献大子之傅”与“庾皮之子过”为同位语,以区别于被杀之甘悼公(亦名过)。 9瑕辛:与下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以及庾过皆甘悼公亲信。

季平子立1,而不礼于南蒯2。南蒯谓子仲3:“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4,我以费为公臣。”子仲许之。南蒯语叔孙穆子5,且告之故。

季悼子之卒也6,叔孙昭子以再命为卿7。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叔仲子欲构二家8,谓平子曰: “三命逾父兄9,非礼也。”平子曰:“然。”故使昭子10。昭子曰:“叔孙氏有家祸11,杀適立庶,故婼也及此。若因祸以毙之12,则闻命矣。若不废君命,则固有著矣13。”昭子朝,而命吏曰:“婼将与季氏讼,书辞无颇14。”季孙惧,而归罪于叔仲子。故叔仲小、南蒯、公子慭谋季氏15。慭告公,而遂从公如晋。南蒯惧不克,以费叛如齐16。子仲还,及卫,闻乱,逃介而先17。及郊,闻费叛,遂奔齐。

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18,湫乎19,攸乎20!深思而浅谋21,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

南蒯枚筮之22,遇《坤》之比23,曰: “黄裳元吉24。”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25,曰:“即欲有事26,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27,不然,必败。外强内温28,忠也。和以率贞29,信也。故曰 ‘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30。裳31,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32,不得其色33。下不共34,不得其饰35。事不善,不得其极36。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37,供养三德为善38。非此三者,弗当39。且夫 《易》40,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41?且可饰乎?中美能黄42,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43。犹有阙也44,筮虽吉,未也。”

将适费,饮乡人酒。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45,生之杞乎46!从我者子乎47,去我者鄙乎48,倍其邻者耻乎49!已乎已乎50,非吾党之士乎!”

平子欲使昭子逐叔仲小51。小闻之,不敢朝。昭子命吏谓小待政于朝52,曰:“吾不为怨府53。”

1季平子:季孙意如。 2南蒯:季氏费邑之宰。 3子仲:公子慭。 4更:代。 5叔仲穆子:叔仲小。 6季悼子:季孙纥。武子之子,平子之父。 7叔孙昭子:叔孙婼。 8叔仲子:叔仲小。构:离间。二家:季平子与叔孙昭子。 9“三命”二句:谓叔孙昭子受三命,超过其先人,不合于礼。三命: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称九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周礼·春官·典命》:“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 10使昭子自贬爵。 11“叔孙氏”三句:竖牛之乱,叔孙氏嫡子被杀,事见四年《传》。立叔孙婼在五年。 12“若因”句:若因乱而讨己,则己不敢违命。毙:仆。 13著:位次。 14辞:讼辞。颇:偏。 15慭:子仲。16费(bì):季氏食邑,在今山东费县。 17逃介而先:弃介而先还国。介:副使。 18恤恤:忧愁。 19湫:忧。《春秋繁露·王道通》:“秋之为言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 20攸:愁。恤、湫、攸同义。 21“深思”句:家臣而图谋人君之事,故曰深思而浅谋,身近而志远。 22枚筮:谓不指其事,泛卜吉凶。古代卜筮,常先述所卜之事。《方言·十三》:“枚,凡也。”《说文》段注:“凡之言泛也,包举泛滥一切之称也。” 23遇《坤》之《比》:卦象由《坤》变为《比》。《坤》:《坤》下《坤》上。《比》:《坤》下《坎》上。《坤》卦之第五爻由阴变阳,整个卦象即变为《比》。 24黄裳元吉:此《坤》卦六五爻辞。 25子服惠伯:孟椒。 26即:若。 27可:可如筮所言。 28温:温顺。29率:循。贞:正。 30黄,中之色也:黄为中央之色,又为中和之色。 31裳:下衣。古代男子穿裙。 32中:中心。 33不为黄。 34共:同“恭”。 35不为裳。 36极:义同“长”。此二句承上“元,善之长也”而言。 37率:行。 38三德:谓黄、裳、元。 39弗当:不能当此卦。 40夫:此。 41将:此。42能:与下“则”皆“为”义。 43参成可筮:谓三者具备,乃可如筮。 44犹:若。阙:缺。 45圃: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46之:语助词,无义。杞:杞柳。柳之一种。此二句言南蒯在费,而欲为乱,如杞生于园,非所宜。 47子:男子之美称。48鄙:鄙陋之人。 49倍:背。邻:亲。 50已乎已乎:叹词。表示绝望。 51“平子”句:叔仲小离间季孙、叔孙,平子失理,欲逐叔仲小以自解。 52谓:使。《广雅·释诂一》:“谓、命,使也。” 53怨府:聚怨之所。言不能为季氏驱逐仲叔小,以生怨恨。

楚子狩于州来1,次于颍尾2,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3。楚子次于乾溪4,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5,翠被6,豹舄7,执鞭以出。仆析父从8

右尹子革夕9,王见之,去冠、被10,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11,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12,四国皆有分13,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14?”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15,筚路蓝缕16,以处草莽17,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18。齐,王舅也19。晋及鲁、卫,王母弟也20。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21?”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22,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23,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24?”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25,今我大城陈、蔡、不羹26,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27,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28:“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29,敢请命。”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30。今与王言,如响31国其若之何32?”子革曰: “摩厉以须33,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34。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35。”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36,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37。祭公谋父作 《祈招》之诗38,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39。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 ‘祈招之愔愔40,式昭德音41。思我王度,式如玉42,式如金。形民之力43,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44,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45:‘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46!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1狩:冬天田猎之名。州来:地名,在今安徽凤台县。 2颍尾:颍水入淮处,在今安徽正阳关。 3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五人皆楚大夫。围徐以惧吴:徐、吴为与国(徐子为吴女所生),故围徐以逼吴。 4乾溪:地名,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七十五里。 5秦复陶:秦人所赠羽衣。 6翠被:翠羽所制披风。被:通“帔”。 7豹舄(xì):豹皮所制之鞋。 8仆析父:楚之仆夫(掌马之官),名析父。 9子革:郑旦。夕:晚上见楚王。 10“去冠”二句:表示尊敬大臣。 11熊绎:楚始封之君。12吕级:亦作吕伋。即丁公,姜太公之子。王孙牟:康伯,名髡,卫康叔之子。燮父:晋唐叔之子。禽父:伯禽,姬旦之子。康王:成王之子。 13四国:齐、卫、晋、鲁。分:指分得之宝器。14王:周王。 15荆山:山名。熊绎建都丹阳(在今湖北秭归县东),荆山在其北。 16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筚路:用竹木编的车,亦称柴车。蓝缕:敝衣。 17草莽:荒野。 18桃弧棘矢:桃木之弓,棘木之矢。棘:木名,即酸枣树。供御:供奉,供给。共、御同义。 19王舅:成王之母邑姜为齐太公女,吕级为成王之舅。 20母弟:鲁周公、卫康叔皆武王母弟。唐叔虞为成王母弟。 21岂其:岂。岂、其义同。 22“昔我”二句:陆终氏生六子,长子曰昆吾,少子曰季连。季连为楚之祖,故称昆吾为伯父。昆吾为夏伯,迁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此时许国已迁移,故谓之旧许。 23“今郑”句:旧许为郑人所得。赖:利。 24爱:爱惜。 25远:以我为远。 26“今我”句:《新书·大都》云:“我欲大城陈、蔡、叶与不羹。”不羹有二,一为西不羹,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南二十里,是为不羹城;一为东不羹,在今河南舞阳县北,是为不羹亭。羹:旧读láng。27“是四国”二句:言陈、蔡、叶、不羹四城已足以使晋国畏惧。《左传》上下文及《国语·楚语上》皆云楚城陈、蔡、不羹四邑。国:邑。专:单独。 28工尹路:楚掌百工之官,名路。 29剥:裂,分剖。鏚:同“戚”。斧。柲(bì):柄。此句谓剖圭玉以饰斧柄。 30望:指有声望之人。 31如响:如声之回音。 32其:将。 33“摩厉”三句:言已作好准备,规谏楚王(如磨快刀剑,斩向楚王)。摩:磨。厉:同“砺”。须:待。 34倚相:楚史之名。趋:小步快走,以示恭敬。 35《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古书名。 36穆王:周穆王。肆:放纵。 37将:殆。38祭(zhài)公谋父:周卿士,周公之孙,名谋父。《祈招》:逸《诗》。祈父为周司马,名招。 39获没:谓不遭篡弑。祗(zhī)宫:周之离宫,在今陕西华县北。 40愔(yīn)愔:形容安和。41式:以。昭:明。德音:令德。 42“式如”二句:谓坚固如金、玉。式:乃。 43“形民”二句:用民之力,而不过分。形:同“刑”。用。 44克:克制。 45也:句中语助词,表提顿。46信:诚。

晋伐鲜虞,因肥之役也1

1肥之役在此年。

十有三年春1,叔弓帅师围费2

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3,弑其君虔于乾溪。

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4

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5

八月甲戌6,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

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

公至自会。

蔡侯庐归于蔡。

陈侯吴归于陈。

冬十月,葬蔡灵公7

公如晋,至河乃复8

吴灭州来9

1十有三年:公元前529年。 2南蒯以费叛,故围之。费(bì):季氏食邑,在今山东费县。 3“楚公子”二句:公子比胁立,而书其弑君,为《春秋》特笔,义见《春秋繁露·玉杯》与《王道》诸篇。 4比虽为君,而未列于诸侯,故不称其爵。 5平丘:地名,在今河南长垣县南五十里。 6甲戌:八日。 7蔡复,而后以君礼葬之。 8至河乃复:晋人辞公,故还。 9灭:用大师曰灭。州来:地名,在今安徽凤台县。

十三年春,叔弓围费,弗克,败焉1。平子怒2,令见费人执之以为囚俘。冶区夫曰3: “非也。若见费人,寒者衣之,讥者食之,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费来如归,南氏亡矣。民将叛之,谁与居邑?若惮之以威,惧之以怒,民疾而叛,为之聚也4。若诸侯皆然5,费人无归,不亲南氏,将焉入矣?”平子从之。费人叛南氏6

1败焉:为费人所败。 2平子:季平子,季孙意如。 3冶区(ōu)夫:鲁大夫。 4为之聚:为南氏聚民。 5皆然:皆以威、怒惧之。 6“费人”句:费人叛南氏在明年,《传》终言之。

楚子之为令尹也1,杀大司马薳掩,而取其室。及即位,夺薳居田2。迁许而质许围3。蔡洧有宠于王,王之灭蔡也4其父死焉5,王使与于守而行6。申之会7,越大夫戮焉8。王夺斗韦龟中犫9,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10。蔓成然故事蔡公11。故薳氏之族及薳居、许围、蔡洧、蔓成然,皆王所不礼也,因群丧职之族,启越大夫常寿过作乱12,围固城13,克息舟,城而居之。

观起之死也14,其子从在蔡,事朝吴15,曰: “今不封蔡16,蔡不封矣。我请试之。”以蔡公之命召子干、子皙17及郊,而告之情,强与之盟,入袭蔡。蔡公将食18,见之而逃。观从使子干食,坎19,用牲,加书,而速行。己徇于蔡20,曰:“蔡公召二 [公] 子21,将纳之,与之盟而遣之矣,将师而从之22。”蔡人聚,将执之23。辞曰: “失贼成军24,而杀余,何益?”乃释之。朝吴曰:“二三子若能死亡,则如违之25,以待所济。若求安定,则如与之,以济所欲。且违上,何适而可26”众曰:“与之。”乃奉蔡公,召二子而盟于邓27,依陈、蔡人以国28

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蔓成然、蔡朝吴帅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因四族之徒以入楚29。及郊,陈、蔡欲为名,故请为武军30。蔡公知之,曰:“欲速,且役病矣,请藩而已。”乃藩为军31。蔡公使须务牟与史猈先入32,因正仆人杀大子禄及公子罢敌33。公子比为王,公子黑肱为令尹,次于鱼陂34。公子弃疾为司马,先除王宫35。使观从从师于乾溪36,而遂告之37,且曰:“先归复所38,后者劓39”师及訾梁而溃40

王闻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车下,曰:“人之爱其子也,亦如余乎?”侍者曰: “甚焉。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41。”王曰: “余杀人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子革曰42:“请待于郊,以听国人。”王曰:“众怒不可犯也。”曰:“若入于大都43,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曰:“若亡于诸侯,以听大国之图君也。”王曰:“大福不再,衹取辱焉44。”然丹乃归于楚45。王沿夏46,将欲入鄢47。芋尹无宇之子申亥曰48:“吾父再奸王命49,王弗诛,惠孰大焉?君不可忍,惠不可弃50,吾其从王!”乃求王,遇诸棘 (围) [闱] 51,以归。夏五月癸亥52,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观从谓子干曰:“不杀弃疾,虽得国,犹受祸也。”子干曰:“余不忍也。”子玉曰53:“人将忍子,吾不忍俟也。”乃行。

国每夜骇曰:“王入矣54!”乙卯夜55,弃疾使周走而呼曰56:“王至矣!”国人大惊。使蔓成然走告子干、子皙曰:“王至矣!国人杀君司马57,将来矣!君若早自图也,可以无辱。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又有呼而走至者曰:“众至矣!”二子皆自杀。丙辰58,弃疾即位,名曰熊居。葬子干于訾59,实訾敖60。杀囚,衣之王服而流诸汉,乃取而葬之,以靖国人。使子旗为令尹61

楚师还自徐62,吴人败诸豫章63,获其五帅64

平王封陈、蔡,复迁邑65,致群赂66,施舍,宽民,宥罪67,举职68。召观从,王曰:“唯尔所欲。”对曰:“臣之先佐开卜69。”乃使为卜尹70。使枝如子躬聘于郑71,且致犫、栎之田72。事毕,弗致73。郑人请曰:“闻诸道路,将命寡君以犫、栎,敢请命。”对曰: “臣未闻命。”既复,王问犫、栎,降服而对曰74: “臣过失命,未之致也。”王执其手曰:“子毋勤75。姑归,不榖有事76,其告子也77。”

他年,芋尹申亥以王柩告,乃改葬之。

初,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78”不吉。投龟,诟天而呼曰:“是区区者而不余畀79,余必自取之!”民患王之无厌也80,故从乱如归。

初,共王无冢適81,有宠子五人,无適立焉82。乃大有事于群望83,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84,使五子齐85,而长入拜86。康王跨之87,灵王肘加焉88,子干、子皙皆远之。平王弱89,抱而入,再拜,皆厌纽90。斗韦龟属成然焉91,且曰:“弃礼违命92,楚其危哉!”

子干归,韩宣子问于叔向曰93:“子干其济乎94?”对曰:“难。”宣子曰:“同恶相求95,如市贾焉,何难?”对曰:“无与同好96,谁与同恶?取国有五难:有宠而无人97,一也;有人而无主98,二也;有主而无谋,三也;有谋而无民99,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子干在晋100,十三年矣,晋、楚之从101,不闻达者,可谓无人。族尽亲叛102,可谓无主。无衅而动103,可谓无谋。为羇终世104,可谓无民。亡无爱征105,可谓无德。王虐而不忌106,楚君子干107,涉五难以弑旧君,谁能济之?有楚国者,其弃疾乎!君陈、蔡,城外属焉108。苛慝不作109,盗贼伏隐,私欲不违110,民无怨心。先神命之111,国民信之。芈姓有乱,必季实立112,楚之常也。获神113,一也;有民114,二也;令德115,三也;宠贵116,四也;居常117,五也。有五利以去五难118,谁能害之?子干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其贵亡矣119,其宠弃矣。民无怀焉,国无与焉,将何以立?”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120?”对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121;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122;有莒、卫以为外主123,有国、高以为内主124;从善如流,下善齐肃125,不藏贿126,不从欲127,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128;好学而不贰129,生十七年,有士五人130。有先大夫子馀、子犯以为腹心131,有魏犫、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132,有栾、郤、狐、先以为内主133;亡十九年134,守志弥笃。惠、怀弃民135,民从而与之136。献无异亲137,民无异望,天方相晋,将何以代文?此二君者,异于子干。共有宠子138,国有奥主139。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而不送140,归楚而不逆141,何以冀国?”

1“楚子”三句:事在襄公三十年。 2薳(wěi)居:薳掩之族。 3迁许:在昭公九年。质许围:以许围为质。围:许大夫。4灭蔡:楚灭蔡在十一年。 5其父死焉:蔡洧之父在蔡,故死。6使蔡洧居守,灵王行至乾溪。 7申之会:在四年。 8越大夫:常寿过。戮:辱。指为楚王所辱。 9斗韦龟:令尹子文玄孙。中犫(chōu):邑名。 10郊尹:治郊境之大夫。 11蔓成然:斗成然,食邑于蔓。故:旧,原先。蔡公:公子弃疾。 12启:引导。 13固城:与下文息舟皆楚邑,未详何处。 14观起:楚令尹子南宠臣,襄公二十二年被杀。 15朝吴:故蔡大夫声子之子。16封:建,建立。此指恢复。 17子干:公子比,灵王弟,元年奔晋。子皙:公子黑肱,灵王弟,元年奔郑。 18“蔡公”二句:蔡公不知其故,惊起躲避。 19“坎”三句:古代为盟,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其上,以牲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然后加书于牲而埋之。此数句言制造与蔡公结盟之假象。 20己:观从。21原本无“公”字,据敦煌写本(P.3806)补。 22诈言蔡公将助二子。 23将执之:欲执观从。 24贼:指子干、子皙。成军:谓蔡公已成军。 25如:当,应当。 26适:归。 27二子:指子干、子皙。邓:地名,在今河南漯河市东南。 28国:复其国。29四族:指薳氏、许围、蔡洧、蔓成然。 30为武军:指修筑壁垒,以壮军威。 31乃藩为军:围篱为军营。 32须务牟、史猈(bà):皆楚大夫,蔡公之党。 33正仆人:太子之近官。大子禄楚灵王太子,名禄。公子罢敌:楚灵王子。 34鱼陂(pí):地名,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 35除:清除。 36从师:从乾溪之师。 37告之:告知其事,使叛王。 38复所:复其禄位。39劓(yì):割去鼻子。 40訾梁:梁名,在今河南信阳市。41挤于沟壑:坠于沟壑。挤:通“跻”。 42右尹:楚官名,位次令尹。 43若:且。大都:大邑。 44衹:适。焉:耳。 45然丹:子革。归于楚:弃王而归。 46沿:顺流而下。夏:汉水之别名。 47鄢:楚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南九里。 48芋尹:驱兽之官。 49再奸(gān)王命:指断王旌,执人于章台。事在七年。奸:犯。 50弃:忘。 51棘闱:地名。闱:原本作“围”,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3806)改。 52五月:《经》在四月,从告。癸亥:二十五日。癸亥在“乙卯”、“丙辰”之后,《传》终言之。 53子玉:观从。 54时不知灵王已死。 55乙卯:十七日。 56周:遍。 57司马:指公子弃疾。 58丙辰:十八日。 59訾:地名,在今河南信阳市。 60訾敖:楚不成君及无谥者,多以葬地加敖字为称号。 61子旗:蔓成然。 62楚师去年围徐。 63豫章:地名,在淮河以南长江之北。 64五帅:指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上年围徐之将帅。65九年,楚迁许于夷,迁城父人于陈,迁方城外人于许,今复之。66群赂:始举事时所许货赂。 67宥:宽赦。 68举职:修废官。69佐开卜:佐卜人开龟兆(钻龟甲使灼火时出现裂痕)。 70卜尹:卜官之长。 71枝如子躬:枝如为复姓。 72犫、栎:皆郑邑,为楚所取。平王新立,故以还郑。 73知郑悦服,不必复致赂。 74降服:释服谢罪。 75勤:辱。指降服而言。 76不榖:君主自谦之辞,意为“不善之人”。 77其告子也:谓有事将复使之。其:将。 78尚:希望。 79区区:谓小。畀:给。 80厌:满足。 81冢適(dí):嫡子。 82適立:嫡嗣。指太子。 83大有事:遍祭。群望:境内名山大川。 84巴姬:共王妾。大室:祖庙。 85齐(zhāi):通“斋”。 86而长入拜:依长幼之次入拜。87跨:从璧上跨过。跨:越。 88焉:之。指代璧。 89弱:幼小。 90厌:同“压”。纽:印玺穿组(丝绳)之鼻。 91知其当立,故托其子。 92弃礼违命:违立长之礼,背当璧之命。 93韩宣子:韩起。 94济:成。 95“同恶”二句:言国人共恶灵王,如贾人如市求利。 96“无与”二句:言诸人本非同好(目的不同),则亦不能同恶。 97无人:无贤人相助。 98无主:无内主为应。 99无民:不得民众拥护。 100昭公元年,子干奔晋。101“晋、楚”二句:晋、楚之士从子干者,皆非达人。 102族尽亲叛:无亲信与族人在楚。 103“无衅”句:召子干时,楚无大衅。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104 “为羇”句:长期客居于晋。羇:同“羁”,寄居。 105“亡无”句:子干出亡,楚人无思之者。106“王虐”句:谓灵王虽暴,而不忌刻。 107“楚君”句:楚以子干为君。 108城外属焉:方城之外属子干。 109苛慝(tè)不作:无细恶之政。 110不违:不违于礼。 111“先神”句:谓再拜皆压纽。先神:指祖先与群望。 112季:少子。 113获神:得神助。指当璧而拜。 114有民:国民信之。 115令德:苛慝不作。 116宠贵:五子皆宠贵。 117居常:楚国有乱,常立少者。文公元年《传》云:“楚国之举,恒在少者。” 118五难:指子干无人、无主、无谋、无民、无德。 119“其贵”二句:其父已没而失势。弃:废。 120“齐桓”句: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亦皆庶子而出奔在外者。 121有宠于僖:《史记·齐太公世家》:“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僖公。”小白或因其母而有宠。122鲍叔牙、宾须无、隰朋:皆齐之贤人。 123“有莒”句:小白出奔莒,其母卫人,故得二国之助。 124国、高:国氏、高氏。二氏世为齐之上卿。 125下善齐(zhāi)肃:卑下于善人,态度恭敬。下:谦退。齐:庄,肃。肃:敬。 126不藏贿:谓清廉。贿:货赂。 127从欲:纵欲。 128献:献公,文公之父。129不贰:谓专一。 130五人:指狐偃、赵衰、颠颉、魏犫、胥臣。 131子馀:赵衰。子犯:狐僖。 132“有齐”句:齐以女妻之,宋赠之马,楚享以九献,秦妻而纳之。 133栾、郤(xì)、狐、先:栾枝、郤縠、狐突、先轸。 134亡十九年:僖公五年,文公奔狄,二十四年,乃复返晋国,共出奔在外十九年。 135惠:晋惠公。名夷吾。怀:怀公。名圉,惠公之子。弃民:不恤民。 136从:顺。与:因。 137献无异亲: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尚在。138宠子:指弃疾。 139奥主:内主。奥:内。 140“去晋”句:晋人无送之者。 141“归楚”句:楚人无迎之者。

晋成虒祁1,诸侯朝而归者皆有贰心2。为取郠故3,晋将以诸侯来讨,叔向曰4: “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并征会5,告于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6,水道不可,吴人辞,乃还7

七月丙寅8,治兵于邾南9,甲车四千乘,羊舌鲋摄司马10,遂合诸侯于平丘。

子产、子大叔相郑伯以会11。子产以幄幕九张行12。子大叔以四十13,既而悔之,每舍损焉14。及会,亦如之15

次于卫地,叔鲋求货于卫16,淫刍荛者17。卫人使屠伯馈叔向羹与一箧锦18,曰:“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19,而敢有异志20?刍荛者异于他日,敢请之21。”叔向受羹反锦,曰:“晋有羊舌鲋者,渎货无厌,亦将及矣22。为此役也23,子若以君命赐之24,其已25。”客从之,未退而禁之26

晋人将寻盟27,齐人不可28。晋侯使叔向告刘献公曰29:“抑齐人不盟30,若之何?”对曰:“盟以厎信31。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32,虽齐不许,君庸多矣33。天子之老34,请帅王赋,‘元戎十乘35,以先启行’。迟速唯君。”叔向告于齐曰:“诸侯求盟,已在此矣,今君弗利,寡君以为请。”对曰:“诸侯讨贰36,则有寻盟。若皆用命,何盟之寻?”叔向曰: “国家之败,有事而无业37,事则不经;有业而无礼38,经则不序;有礼而无威39,序则不共;有威而不昭40,共则不明。不明弃共41,百事不终,所由倾覆也。是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42,间朝以讲礼43,再朝而会以示威44,再会而盟以显昭明45。志业于好46,讲礼于等47,示威于众48,昭明于神49。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50。存亡之道,恒由是兴。晋礼主盟51,惧有不治,奉承齐牺52,而布诸君,求终事也。君曰 ‘余必废之’,何齐之有?唯君图之53。寡君闻命矣!”齐人惧,对曰:“小国言之,大国制之54,敢不听从?既闻命矣,敬共以往,迟速唯君。”

叔向曰:“诸侯有间矣55,不可以不示众。”八月辛未56,治兵,建而不旆57。壬申58,复旆之。诸侯畏之。

邾人、莒人诉于晋曰: “鲁朝夕伐我,几亡矣。我之不共59,鲁故之以60。”晋侯不见公,使叔向来辞曰:“诸侯将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请君无勤61。”子服惠伯对曰62:“君信蛮夷之诉63,以绝兄弟之国,弃周公之后,亦惟君。寡君闻命矣。”叔向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64,其何敌之有?牛虽瘠65,偾于豚上,其畏不死66?南蒯、子仲之忧67,其庸可弃乎?若奉晋之众,用诸侯之师,因邾、莒、杞、鄫之怒68,以讨鲁罪,间其二忧69,何求而弗克?”鲁人惧,听命70

甲戌,同盟于平丘,齐服也。令诸侯日中造于除71。癸酉72,退朝。子产命外仆速张于除73,子大叔止之,使待明日。及夕,子产闻其未张也,使速往,乃无所张矣。

及盟,子产争承74,曰: “昔天子班贡75,轻重以列76。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77。郑,伯男也78,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79。敢以为请。诸侯靖兵,好以为事80。行理之命81,无月不至,贡之无艺82,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83。”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

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84?”子产曰:“晋政多门85,贰偷之不暇86,何暇讨?国不竞亦陵87,何国之为?”

公不与盟88。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幕蒙之89,使狄人守之。司铎射怀锦90,奉壶饮冰91,以蒲伏焉92。守者御之93,乃与之锦而入。晋人以平子归94,子服湫从95

子产归,未至,闻子皮卒96,哭,且曰:“吾已97!无为为善矣98。唯夫子知我。”

仲尼谓:“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诗》曰99:‘乐只君子100,邦家之基。’子产,君子之求乐者也。”且曰:“合诸侯,艺贡事101,礼也。”

1虒(sī)祁:晋离宫。建成于八年。 2以其奢。 3取郠(gěng):鲁伐莒取郠在十年。 4叔向:羊舌肸。 5并:遍。征:召。 6会:约与吴子会。良:地名,在今江苏邳州市北六十里。7乃还:晋侯还。 8丙寅:二十九日。 9邾南:邾之南境。10羊舌鲋:叔向之弟。摄:代。司马:晋掌军法之官。 11子产:公孙侨。子大叔:游吉。 12幄幕:帐篷。 13四十:四十张。14每舍损焉:每次住宿,则减少其幄幕。 15亦如之:亦如子产用九张。 16叔鲋:即羊舌鲋。 17淫:纵,放纵。羊舌鲋故意放纵刍荛者,欲惧卫人以取赂。 18屠伯:卫大夫。羹:肉。箧(qiè):箱之小者。 19宇下:屋宇之下。 20而:岂。贰志:异心。 21请:问。请问其故。 22及:及于祸。 23役:事。24 “子若”句:言以卫君之命赐锦于叔鲋。 25其已:放纵刍荛之事将止。 26未退而禁之:敦煌写本(P.3611) “而”下有“命”字。 27寻盟:重申前盟。寻:温,重申。 28有贰心故。29刘献公:名挚,周卿士。 30抑:发语词,无义。 31厎(zhǐ):致。 32董:督。 33庸:利。 34 “天子”二句:谓己将率周王之军队随晋伐齐。老:指天子之上公。《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注:“老,谓上公。” 35“元戎”二句:引文出自《诗·小雅·六月》。言愿率戎车在前开道。元戎:古代大型战车,用于冲开敌阵。元:大。启行:开道。36讨贰:讨伐背盟者。 37“有事”二句:有事而不修其职业,则事不可常。业:职业。 38“有业”二句:供其职业而无礼,则久而失其序。 39“有礼”二句:有礼而无等差,则虽有序而不恭。威:则,等级。 40“有威”二句:有等级而不昭告于神明(谓盟),则虽恭而不显著。 41“不明”二句:不明其职业,而无恭敬之心,则百事无成。 42志业:无忘其职业。志:识,记。43间朝:隔年而朝。古代三年一朝。讲礼:习礼。庄公二十三年《传》:“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44再朝而会:古代六年一会。庄公二十三年《传》:“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45再会而盟:十二年一盟。显昭明:昭告于神明。 46志业以好:行聘意在修好。 47讲礼于等:朝(讲礼)以明上下等级。48示威于众:会以示等差于众。 49昭明于神:盟昭信义于神明。50未之或失:未之有失。或:有。 51晋礼主盟:晋以礼主盟。52齐牺:斋戒之牺牲。齐:通“斋”。下文“何齐之有”之“齐”与此同。 53唯:愿。 54制:裁断。 55间:隙。谓诸侯有离心。 56辛未:五日。 57建而不旆(pèi):建旌旗而不设旆。旆:附设在旗正幅上的长帛,可以解下。旗上加旆,表示将要打仗。 58壬申:六日。 59不共:不供晋贡。 60鲁故之以:因鲁之故。 61请君无勤:意即拒绝鲁君参加会盟。勤:劳。62子服惠伯:孟椒。 63蛮夷:指邾、莒。 64率:循。65“牛虽”二句:牛虽瘦,倒下也会压死猪。偾(fèn):仆,倒。66其:岂。 67“南蒯”二句:南蒯欲以子仲(公子慭)代季氏,又据费叛,事见十二年《传》。其庸:岂。二字义同。弃:忘。68邾、莒、杞、鄫(céng):都是靠近鲁国的小国。鄫已灭,其民犹在。 69间其二忧:乘南蒯、子仲为乱之机。 70不敢与盟。71造:至。除:除地而成之坛,会盟之处所。 72癸酉:七日。73张:张幕。 74承:贡赋之次。 75班贡:规定贡赋之等级。班:赋,布。 76轻重以列:以地位高低确定贡赋多少。列:位。77甸服:在王畿千里之内的诸侯。 78郑,伯男也:言郑应承担伯爵之贡职。男:任。《释名·释长幼》:“男,任也,任王事。”《国语·周语中》云:“夫狄无列于王室,郑,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贵也。”“南”亦有“任”义。《广雅·释言》:“南、壬,任也。” 79给:足。 80好以为事:以友好为事。 81行理:使人。 82无艺:没有限度。艺:极。 83将:唯。 84渎:易,轻。 85多门:谓不出一家。 86贰偷:谓因混乱而因循。贰:不一。偷:苟且。 87“国不”二句:言不争则为人所陵,将不成其国。为:有。 88公不与盟:晋听邾、莒之诉,欲讨鲁故。89以幕蒙之:谓关押在帐篷之内。蒙:覆蔽。 90司铎射:鲁大夫。司铎为官名。 91壶:箭筒。饮冰:以箭筒盖盛水而饮之。冰:箭筒之盖。 92蒲伏:匍匐。 93御:止。 94平子:季孙意如。 95子服湫:孟椒。 96子皮:罕虎。 97我已:我完了!已:止。终了之辞。 98无为为善:不能为善。为:能。99《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南山有台》。 100“乐只”二句:谓和乐君子,乃国家之基石。只:语助词,无义。 101艺:准则,法度。此用作动词。

鲜虞人闻晋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晋荀吴自著雍以上军侵鲜虞1,及中人2,驱冲竞3,大获而归。

1著雍:晋地。 2中人:地名,在今河北唐山市西北十三里。3驱冲竞:驱冲车与狄人争逐。

楚之灭蔡也1,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2。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隐大子之子庐归于蔡3,礼也。悼大子之子吴归于陈4,礼也。

1楚灭蔡在十一年。 2“灵王”句:许、胡、沈、道、房、申皆小国,楚灭之而迁于楚。据《传》,楚迁许于夷,在九年。胡:为妫姓国,在今安徽阜阳市。沈:为姬姓国,在今河南沈丘县。道在今河南确山县。房为祁姓国,在今河南遂平县。申为姜姓国,在今河南南阳市。荆:即楚。 3隐大子:蔡太子,名有。隐是谥号。庐:蔡平侯。 4悼大子:陈太子偃师。吴:陈惠公。

冬十月,葬蔡灵公1,礼也。

1复蔡,成礼以葬。

公如晋。荀吴谓韩宣子曰:“诸侯相朝,讲旧好也1。执其卿而朝其君,有不好焉,不如辞之。”乃使士景伯辞公于河2

1讲:习。 2士景伯:弥牟,士文伯之子。

吴灭州来1。令尹子期请伐吴,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可民力2,败不可悔。州来在吴,犹在楚也。子姑待之!”

1州来:楚邑,在今安徽寿县。 2可:用。

季孙犹在晋,子服惠伯私于中行穆子曰1:“鲁事晋何以不如夷之小国2?鲁,兄弟也,土地犹大,所命能具3。若为夷弃之,使事齐、楚,其何瘳于晋4?亲亲,与大,赏共,罚否5,所以为盟主也。子其图之!谚曰:‘臣一主二。’吾岂无大国6?”穆子告韩宣子,且曰:“楚灭陈、蔡,不能救,而为夷执亲,将焉用之?”乃归季孙。惠伯曰: “寡君未知其罪,合诸侯而执其老7。若犹有罪8,死命可也。若曰无罪而惠免之,诸侯不闻,是逃命也,何免之为9?请从君惠于会10。”宣子患之,谓叔向曰:“子能归季孙乎?”对曰:“不能。鲋也能。”乃使叔鱼11。叔鱼见季孙曰:“昔鲋也得罪于晋君,自归于鲁君12,微武子之赐13,不至于今。虽获归骨于晋,犹子则肉之14,敢不尽情15?归子而不归,鲋也闻诸吏,将为子除馆于西河16,其若之何?”且泣。平子惧,先归。惠伯待礼17

1私:私下会见。中行穆子:荀吴。 2夷之小国:指邾、莒。3具:备。 4瘳:益。 5否:不能供给者。指邾、莒。 6岂无大国:言晋若不容,鲁将事他国。 7老:指季孙意如。诸侯之上卿称老。《礼记·曲礼下》:“国君不名卿老世妇。”注:“卿老,上卿也。” 8若犹:若,如果。若、犹义同。 9为:有。 10欲会诸侯而免之。 11叔鱼:羊舌鲋。 12自:而。 13微:非。武子:季武子。季孙宿,季平子之祖父。 14 “犹子”句:你使我得以复生。叔鱼受武子之恩,而归德于其孙,故曰“犹子实肉之”。 15尽情:倾吐真情。 16除:修治。西河:黄河以西之地。晋之西境,距离鲁国较远。 17待礼:等待遣返之礼。

十有四年春1,意如至自晋2

三月,曹伯滕卒3

夏四月。

秋,葬曹武公。

八月,莒子去疾卒。

冬,莒杀其公子意恢。

1十有四年:公元前528年。 2喜其得免,故书其至。 3滕:《史记·管蔡世家》、《汉书·古今人表》皆作“胜”。

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晋1,尊晋罪己也。尊晋罪己,礼也。

1“意如”二句:言《春秋》不书意如之族(季孙),表示尊重盟主,归罪于己。十年晋人执季孙意如。

南蒯之将叛也1,盟费人。司徒老祁、虑癸伪废疾2,使请于南蒯曰:“臣愿受盟,而疾兴3。若以君灵不死,请待间而盟4。”许之。二子因民之欲叛也,请朝众而盟。遂劫南蒯,曰:“群臣不忘其君5,畏子以及今,三年听命矣。子若弗图,费人不忍其君,将不能畏子矣6。子何所不逞欲7?请送子。”请期五日。遂奔齐。侍饮酒于景公。公曰:“叛夫8”对曰:“臣欲张公室也9。”子韩皙曰10:“家臣而欲张公室,罪莫大焉。”司徒老祁、虑癸来归费11。齐侯使鲍文子致之12

1将以费(季孙氏食邑)叛于齐。 2老祁、虑癸:皆季氏家臣。废疾:发病。废:通“发”。 3而:然。 4间:病愈或好转。 5君:指季孙。 6不能畏子:不能复畏子。 7“子何”句:言至他处亦可逞其心意。所:处。逞:快。 8叛夫:叛人。此为戏言。 9张:强。 10子韩皙:齐大夫。 11归费:以费归鲁。 12“齐侯”句:费人不欲叛,故齐侯复致其地于鲁。鲍文子:鲍国。

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1,且抚其民。分贫振穷2,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3,救灾患,宥孤寡4,赦罪戾5诘奸慝6,举淹滞7,礼新8,叙旧,禄勋9,合亲10,任良物官11。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12,亦如之13。好于边疆14,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

1简:选。上国:指楚都以西地区。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宗丘:楚地,在今湖北秭归县。 2分:与。振:救。 3介特:指单身之民。介、特皆“孤独”之意。 4宥:宽。指宽其赋税。5罪戾:有罪之人。戾:罪。 6诘:责。奸慝(tè):奸邪。 7淹滞:有才而未用者。 8新:羁旅之人。 9禄勋:赏有功者。10合:和。亲:九亲。 11物官:量事而授官。物:量。 12东国:指楚都以东地区。召(shào)陵:楚名,在今河南偃城县东。13如之:如然丹。 14好于边疆:与四邻结好。(www.xing528.com)

秋八月,莒著丘公卒。郊公不戚1。国人弗顺,欲立著丘公之弟庚 (与) [舆]2。蒲馀侯恶公子意恢3,而善于庚舆。郊公恶公子铎4,而善于意恢。公子铎因蒲馀侯而与之谋曰:“尔杀意恢,我出君而纳庚舆。”许之。

1郊公:著丘公子。 2庚舆:莒共公。舆:原本作“与”,据阮元《校勘记》改。 3蒲馀侯:名兹夫,莒大夫。意恢:莒群公子。 4公子铎:亦莒群公子。

楚令尹子旗有德于王1,不知度,与养氏比2,而求无厌3。王患之。九月甲午4,楚子杀斗成然,而灭养氏之族。使斗辛居郧5,以无忘旧勋。

1子旗:斗成然,亦称蔓成然。有德于王:有佐立之功。2养氏:养由基之后。比:亲近。 3求:贪,贪婪。 4甲午:四日。 5斗辛:子旗之子。郧(yún):楚邑,在今湖北安陆市。

冬十二月,蒲馀侯兹夫杀莒公子意恢。郊公奔齐。公子铎逆庚舆于齐,齐隰党、公子鉏送之1,有赂田2

1隰党、公子鉏:皆齐大夫。 2莒以田赂齐。

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1,久而无成2。士景伯如楚3,叔鱼摄理4。韩宣子命断旧狱5,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6,叔鱼蔽罪邢侯7。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8。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9,鲋也鬻狱10,邢侯专杀11,其罪一也12。己恶而掠美为昏13,贪以败官为墨14,杀人不忌为贼15。《夏书》曰16:‘昏、墨、贼,杀17。’皋陶之刑也18。请从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

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19。治国制刑,不隐于亲20。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21,曰义也夫22,可谓直矣!平丘之会23,数其贿也24,以宽卫国,晋不为暴。归鲁季孙,称其诈也25,以宽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26。三言而除三恶27,加三利28,杀亲益荣29,犹义也夫30!”

1邢侯:楚申公巫臣之子。雍子:亦楚人奔晋者。争鄐(xù)田:襄公二十六年《传》云:“雍子奔晋,晋人与之鄐,以为谋主。”《说文》:“鄐,晋邢侯田。”雍子与邢侯共有其田,故争其界。鄐在今河南修武县。 2无成:没有结果。成:定。 3士景伯:晋之司法官。 4叔鱼:羊舌鲋。摄理:代理。士景伯如楚,故叔鱼摄其官。 5韩宣子:韩起。 6叔鱼:羊舌鲋,叔向(羊舌肸)之弟。 7蔽:断。 8“施生”句:将活着的杀死,与死者一起陈尸示众。施:陈尸曰施。《国语·晋语三》:“秦人杀冀芮而施之。” 9赂以买直:以贿赂求胜诉。 10鬻狱:谓受贿枉法。鬻:卖。 11专:擅。 12一:相同。 13掠:夺取。昏:乱。14败官:败坏官常。墨:贪污不洁之称。 15忌:畏。 16《夏书》:逸《书》。 17杀:皆处死刑。 18皋陶(yáo):舜之臣,掌刑狱之事。 19古之遗直:言叔向之直,有古人遗风。 20隐:蔽,庇护。 21末减:稍予开脱。末:薄。减:损。 22曰:为,行。 23平丘之会:在上年。 24叔向谓叔鱼“渎货无厌”。25叔向称“鲋也能”。叔鱼以诈谋迫使季孙返鲁。 26颇:偏。27三恶:指暴、虐、颇。 28三利:谓宽卫国、晋国、正刑书。29益荣:增加荣名。 30犹:由。《孔子家语·正论》“犹”作“由”。

十有五年春1,王正月,吴子夷末卒。

二月癸酉2,有事于武宫3。籥入4,叔弓卒。去乐,卒事5

夏,蔡朝吴出奔郑。

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6

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

冬,公如晋。

1十有五年:公元前527年。 2癸酉:十五日。 3有事:指祭祀。武宫:鲁武公(鲁公伯禽玄孙)之庙。 4 “籥入”二句:祭祀必奏乐,并有舞。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入庙时先文而后武。当籥始入时,叔弓暴卒。籥(yuè):管乐器。有吹籥、舞籥二种。吹籥似笛而短小,三孔;舞籥长,有六孔或七孔,可执以舞。 5去乐,卒事:撤去音乐,而完成祭祀。 6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27年4月18日的日环食。

十五年春,将禘于武宫1,戒百官2。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3!吾见赤黑之祲4,非祭祥也5,丧氛也6。其在莅事乎7!”二月癸酉,禘,叔弓莅事,籥入而卒。去乐,卒事,礼也8

1禘(dì):指四时之祭。《礼记·祭义》:“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祶秋尝。” 2戒:戒期。预先告知日期。 3咎:灾祸。4祲(jìn):阴阳相感形成的云气。 5祥:应征,征候。 6氛:祥气,吉凶之先兆。 7莅事:主事者。莅:临。 8礼也:大臣卒,去乐,不废祭,合于礼。

楚费无极害朝吴之在蔡也1,欲去之,乃谓之曰:“王唯信子,故处子于蔡。子亦长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2,吾助子请。”又谓其上之人曰3:“王唯信吴,故处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上,不亦难乎?弗图,必及于难。”夏,蔡人逐朝吴。朝吴出奔郑。王怒,曰:“余唯信吴,故置诸蔡。且微吴4,吾不及此。女何故去之5?”无极对曰:“臣岂不欲吴6?然而前知其为人之异也7。吴在蔡,蔡必速飞8。去吴,所以翦其翼也9

1费无极:《史记·楚世家》、《史记·伍子胥列传》皆作“费无忌”。朝吴:蔡大夫。害:患。 2必:若,如果。 3其上之人:位在朝吴之上的人。 4微:非。 5何故去之:王已知无极之谋,故有此问。 6“臣岂”句:言非不喜爱朝吴。欲:好。 7前:先前。异:有异心。 8蔡必速飞:谓蔡很快将叛楚独立。 9翦:断。此二句以鸟为喻。

六月乙丑1,王大子寿卒2

1乙丑:九日。 2大子寿:周景王之太子。

秋八月戊寅1,王穆后崩2

1戊寅:二十三日。 2穆后:太子寿之母。

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1。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弗许2。左右曰:“师徒不勤3,而可以获城,何故不为?”穆子曰:“吾闻诸叔向曰:‘好恶不愆4,民知所适5,事无不济6。’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焉?赏所甚恶,若所好何7?若其弗赏,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吾不可以欲城而迩奸,所丧滋多。”使鼓人杀叛人而缮守备。围鼓三月,鼓人或请降。使其民见,曰:“犹有食色,姑修而城。”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8,何以事君?”穆子曰:“吾以事君也。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邑以贾怠9,不如完旧10。贾怠无卒11,弃旧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义不爽12,好恶不愆,城可获而民知义所13,有死命而无二心14,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鞮归15

1鼓:国名,白狄之别族,在今河北晋州市。 2穆子:荀吴。3勤:劳。 4不愆:谓得当。愆:过。 5适:从。 6济:成。7若所好何:谓无以复加于所好者。 8顿:毁坏。 9贾:买。10完:保守。旧:旧邑。 11卒:终。 12率:循。爽:差失。13义所:义之所在。 14 “有死”句:谓虽死而无二心。有:虽。15鞮(yuāndī):亦作“鸢鞮”。鼓君之名。

冬,公如晋1,平丘之会故也。

1“公如”二句:十三年,诸侯会于平丘,鲁君不得与会,季孙见执。今得免,故往谢之。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1。既葬,除丧,以文伯宴2,樽以鲁壶3。王曰: “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4,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5。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6,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7。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8,拜戎不暇9,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10,而忘诸乎!叔父唐叔11,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12?密须之鼓13,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14;阙巩之甲15,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16,匡有戎狄17。其后襄之二路、戚钺、秬鬯、彤弓、虎贲18,文公受之19,以有南阳之田20,抚征东夏21,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22,奉之以土田23,抚之以彝器24,旌之以车服25,明之以文章26,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27,叔父焉在28?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29,以为大政30,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31,晋于是乎有董史32。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33!数典而忘其祖。”

籍谈归,以告叔向。叔向曰:“王其不终乎!吾闻之,所乐必卒焉34。今王乐忧,若卒以忧,不可谓终35。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36,于是乎以丧宾宴,又求彝器,乐忧甚矣,且非礼也。彝器之来,嘉功之由37,非由丧也。三年之丧,虽贵遂服38,礼也。王虽弗遂,宴乐以早39,亦非礼也。礼,王之大经也40。一动而失二礼41,无大经矣。言以考典42,典以志经43。忘经而多言,举典44,将焉用之?”

1介:副使。 2以:与。文伯:荀跞。 3樽以鲁壶:以鲁所献之壶为樽。 4有以镇抚王室:谓有贡献于王室。镇抚:安定。镇、抚同义。 5“文伯”句:荀跞示意让籍谈回答。揖:揖之使前。 6明器:名器。谓重宝。明:通“名”。 7荐:献。彝器:宗庙之常器。 8灵:福。指分赐。 9拜戎:服戎。拜:服。使服。 10“叔氏”二句:《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作“叔氏其忘诸乎”。叔父: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此称荀跞为伯父,籍谈为叔父,亦以同姓之故。而:其,岂。诸:之。 11唐叔:唐叔虞,晋始封之君。 12其:岂。分:分赐之器。 13须密:即密。国名,姞姓,在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 14 “文所以”句:文王伐密,得其鼓与大路以蒐(检阅军队)。 15阙巩之甲:阙巩国所出之甲。 16参(shēn)虚:实沈(十二星次之名,晋之分野)之次。虚:次。 17匡有:匡正而领有之。 18襄之二路:周襄王赐晋文公之大路、戎路。戚钺:斧钺。戚:斧。钺:大斧。《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斧钺然后杀。”秬鬯(jùchàng):以秬黍酿成的酒。此酒不和郁金香草。秬:黑黍。鬯:黑黍所酿之酒,芬香条畅上下,故称鬯。彤弓:漆成红色的弓。虎贲(bēn):勇力之士。 19文公受之:晋文公受周王之赐,事见僖公二十八年《传》。 20南阳:在晋山之南,黄河之北,故云南阳。 21抚征:或抚之,或征之。东夏:指齐、鲁、郑、宋诸国。22绩:功。载:书于策。 23土田:指南阳之地。 24彝器:弓钺之属。 25旌:表彰。车服:指所赐路车及相应的器物仪仗。26明:彰显。文章:指旌旗车服等器物上的彩饰,古代用以区别贵贱等级。 27福祚:福。福、祚同义。登:登记。 28叔父焉在:谓籍谈忘其世职。焉在:在何处。 29高祖:远祖之通称。孙伯黡(yǎn):籍谈九世祖。 30大政:正卿。《说文》:“政,正也。” 31辛有:周太史。二子:次子。 32董史:董氏世为史官。 33其:殆。 34 “所乐”句:言必以所乐之事终。 35不可谓终:不能善终。谓:以。 36指太子寿卒、穆王后崩。 37嘉功之由:由于嘉功。 38遂:终,竟。 39以:同“已”。太。40经:纲纪。 41失二礼:谓因丧求彝器,宴乐过早。 42考:成。 43志:记,记载。 44举典:举数典籍。

十有六年春1,齐侯伐徐。

楚子诱戎蛮子,杀之。

夏,公至自晋。

秋八月己亥2,晋侯夷卒。

九月,大雩3

季孙意如如晋。

冬十月,葬晋昭公。

1十有六年:公元前526年。 2己亥:二十日。 3雩(yú):求雨之祭。

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晋。晋人止公1,不书2,讳之也。

1止公:拘留昭公。十年,鲁伐莒取郠,晋讨其罪,故拘之。2“不书”二句:《春秋》不书晋人止公,为鲁讳耻。

齐侯伐徐1

1齐侯伐徐:此与“二月丙申”条为一事,因不在同月,故插入楚子诱杀戎蛮子一事。

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1,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既而复立其子焉,礼也2

1蛮氏:国名,在今河南汝阳县东南。质:信。 2礼也:复立其子,合于礼。

二月丙申1,齐师至于蒲隧2。徐人行成3。徐子及郯人、莒人会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父之鼎4。叔孙昭子曰5:“诸侯之无伯6,害哉!齐君之无道也,兴师而伐远方,会之,有成而还,莫之亢也7。无伯也夫8!《诗》曰9:‘宗周既灭10,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肆。’其是之谓乎!”

1丙申:十四日。 2蒲隧:地名,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南。3行成:求和。 4甲父:国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徐人得甲父之鼎以赂齐。 5叔孙昭子:叔孙婼。 6“诸侯”二句:诸侯没有霸主,小国受其祸害。 7亢:御。 8也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 9《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雨无正》。 10“宗周”四句:言周为天下宗主,今趋衰亡,乱无止息之时。执政大夫散乱,无人知我之劳。戾:定。正:长。周官八职,一曰正,谓六官之长,皆上大夫。肆:劳。今本《诗经》与此略有出入。

(二)[三] 月1,晋韩起聘于郑,郑伯享之。子产戒曰:“苟有位于朝,无有不共恪2。”孔张后至3,立于客间4;执政御之5,适客后;又御之,适县间6。客从而笑之。事毕,富子谏曰7:“夫大国之人,不可不慎也,几为之笑而不陵我8?我皆有礼,夫犹鄙我9。国而无礼,何以求荣?孔张失位,吾子之耻也。”子产怒曰:“发命之不衷10,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11,狱之放纷12,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13,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14。孔张15,君之昆孙子孔之后也,执政之嗣也16。为嗣大夫,承命以使,周于诸侯17,国人所尊,诸侯所知。立于朝而祀于家18,有禄于国19,有赋于军20,丧祭有职21,受脤归脤22。其祭在庙,已有著位23。在位数世,世守其业,而忘其所,侨焉得耻之?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子宁以他规我24!”

宣子有环25,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 “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26:“韩子亦无几求27,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28。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29,鬼神而助之30,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31?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32,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33,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34?一共一否35,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36,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37则失位矣38。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39,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40,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41?”

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42。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43,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44,庸次比耦45,以艾杀此地46,斩之蓬蒿藜藋47,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48,毋或丐夺49。尔有利市宝贿50,我勿与知。’恃此质誓51,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52,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53,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54。敢私布之55。”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宣子曰: “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56。”子齹赋 《野有蔓草》57。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产赋郑之 《羔裘》58。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赋 《褰裳》59。宣子曰:“起在此60,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61!不有是事62,其能终乎?”子游赋 《风雨》63。子旗赋 《有女同车》64。子柳赋 《萚兮》65。宣子喜,曰:“郑其庶乎66!二三君子以君命贶起,赋不出郑志67,皆昵燕好也68。二三君子,数世之主也,可以无惧矣。”宣子皆献马焉,而赋 《我将》69。子产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乱,敢不拜德?”

宣子私觐于子产以玉与马70,曰:“子命起舍夫玉71,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72,敢 [不] 藉手以拜73?”

1三月:原本作“二月”,据《四部丛刊》本改。上文已有“二月”,此不当重出。 2共恪:恭敬。 3孔张:公孙申,字子张。子孔之孙,故以孔为氏。 4客间:宾客之间。 5执政:掌位列的人。御:止,阻止。不使杂于宾客之列。 6县间:悬挂钟、磬的地方。县:“悬”之本字。 7富子:郑大夫。 8几:岂。9夫:彼。 10命:令。衷:称,当。 11颇类:偏颇失当。颇:偏。类:通“颣”。不平。 12放纷:违乱。放:方,违。 13听:从。 14侨:子产之名。 15孔张:公孙申,子孔(郑襄公兄)之孙。“君之昆孙”与“子孔之后”为同位语。昆:兄。 16执政之嗣:子孔曾为郑执政大夫。 17周:遍。 18祀于家:卿得立庙于其家。 19有禄于国:谓受国之禄、邑。 20有赋于军:卿出军赋百乘。 21职:职事。 22受脤(shèn):指国君祭祀后把祭肉分赐给大夫。归脤:指大夫祭祀后送祭肉给君主。脤:祭社稷之肉。亦祭肉之泛称。 23著位:位。著、位同义。 24规:谏。 25环:璧之一种,圆形,中有孔。 26子大叔:游吉。子羽:郑行人。 27无几求:言所求不多。几:多少。 28偷:怠。29属:适。交斗其间:从中挑拨离间。交斗:义同“交构”。30而:如。 31其:而。 32非无贿之难:不患无财货。之:起提宾作用。难:患。 33事:事奉。字:养。 34给:供。35一:或。 36礼以斥之:言不以礼拒绝其过分要求。 37鄙邑:指晋国边鄙之邑。 38失位:谓不复成国。 39贪淫:贪婪。贪、淫同义。 40又:副词。表示二事並存。 41锐:细琐。 42成贾:议定价格。贾:通“价”。 43弗义:不以为义。 44桓公:郑桓公。名友,郑始封之君,周厉王少子,周宣王之弟。桓公始封之郑,在今陕西华县西北,后来郑取虢、郐之地而都之(在今河南新郑市),商人亦与郑一起东迁。 45庸次比耦:共同耕作。庸、次、比:三字义同,皆“比并”之意。耦:二人并耕。 46艾(yì)杀:清除。艾:通“刈。铲除,斩杀。 47之:其。蓬蒿蔾藋(diào):皆野草之名。 48强贾:强买其货物。 49丐:乞求。夺:强夺。 50利市:经商所得利润。宝贿:珍宝财货。51质誓:盟信之誓。质:信。 52谓:使。 53艺:法。引申为原则。 54成:善。 55布:陈。 56“起亦”句:赋《诗》以明志,故观所赋诗可知其志。 57子(cuō):婴齐,子皮之子。《野有蔓草》:《诗·郑风》篇名。义取“邂逅相遇,适我愿兮”。58郑之《羔裘》:《诗经》中《郑风》、《唐风》、《桧风》皆有《羔裘》。言“郑之《羔裘》”,以区别于《唐风》、《桧风》之《羔裘》。子产赋此,义取“彼其之子,舍命不渝”,“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彼其之子,邦之彦兮”,以赞美韩起。 59《褰裳》:《诗·郑风》篇名。《诗》云:“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60“起在”二句:言己在位,当存恤郑国,不敢劳郑事他国。勤:劳。 61是:指《褰裳》。 62“不有”二句:友好之国,若不相警戒,则将难以善终。 63子游:驷偃,驷带之子。《风雨》:《诗·郑风》篇名。义取“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平)”。 64子旗:丰施,公孙段之子。《有女同车》:《诗·郑风》篇名。义取“洵美且都”,赞美韩起仪表风度之美。 65子柳:印癸,印段之子。《萚兮》:《诗·郑风》篇名。义取“倡予和女”。言韩起倡,而己和之。 66庶:庶几乎兴盛。 67郑志:郑诗。郑六卿所赋,皆出《郑风》。 68昵:亲。 69《我将》:《诗·周颂》篇名。义取“日靖四方,我其夙夜,畏天之威”,言志在靖乱而畏惧天威。 70觐(jìn):见。 71夫:此。 72玉:谓良言。73“敢不”句:言献上玉、马拜谢子产。不: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册府元龟》卷九○一引文补。藉手:持物赠人曰藉。

公至自晋1。子服昭伯语季平子曰2:“晋之公室,其将遂卑矣!君幼弱,六卿强而奢傲,将因是以习3,习实为常,能无卑乎?”平子曰:“尔幼4,恶识国?”

1晋人释公,故得还。 2子服昭伯:子服回,孟椒之子。季平子:季孙意如。 3习:习惯。 4 “尔幼”二句:谓年幼不足以知国事。

秋八月,晋昭公卒1

1为季平子如晋《传》。

九月,大雩,旱也1

1大雩,旱也:因旱而雩,区别于“书不时”之例。

郑大旱,使屠击、祝款、竖柎有事于桑山1。斩其木,不雨。子产曰: “有事于山,蓺山林也2;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3

1屠击、祝款、竖柎(fū):三人皆郑大夫。有事:谓祭祀。2蓺(yì):保养使繁盛。 3夺之官邑:剥夺他的官位与食邑。之:其。

冬十月,季平子如晋,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犹信1。子服氏有子哉2!”

1犹信:是符合实情的。信:真。 2有子:有贤子。

十有七年春1,小邾子来朝。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2

秋,郯子来朝。

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3

冬,有星孛于大辰4

楚人及吴战于长岸5

1十有七年:公元前525年。 2日有食之:此年日食应在十月癸酉朔,《经》、《传》俱云“六月”,不知何故。 3陆浑之戎:戎之一支,允姓,本居瓜州,秦、晋诱而迁之于伊川。 4 “有星”句:彗星经过大火星。孛(bèi):彗星。大辰:心宿二,亦称大火。 5长岸: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三十里有西梁山,与和县南七十里东梁山夹江相对,形如门阙。

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来朝,公与之燕。季平子赋 《采叔》1。穆公赋 《菁菁者莪》2。昭子曰3:“不有以国4,其能久乎5?”

1季平子:季孙意如。《采叔》:《诗·小雅》篇名。今本《诗经》作《采菽》。义取“君子来朝,何锡与之”。以穆公喻君子。2《菁菁者莪》:《诗·小雅》篇名。义取“既见君子,乐且有仪”。3昭子:叔孙婼。 4不有:无有,没有。以国:指治国之人才。以:为。 5其:岂。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1。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2,伐鼓于社3;诸侯用币于社4,伐鼓于朝5,礼也。”平子御之6,曰: “止也。唯正月朔7,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余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8。日过分而未至9,三辰有灾10,于是乎百官降物11,君不举,辟移时12,乐奏鼓13,祝用币14,史用辞15。故 《夏书》曰16: ‘辰不集于房17,瞽奏鼓18,啬夫驰19,庶人走20。’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21,不君君矣22

1请:问。币:指祭祀之物。 2不举:不享用盛馔。举:杀牲之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注:“杀牲盛馔曰举。” 3伐鼓于社:伐鼓以责群阴。社为土神,属阴。 4用币于社:用币以请于社神。 5伐鼓于朝:以自责。 6御:止。7“唯正月”五句:季平子以为唯有正月朔日,一岁方始,邪恶之事未现,而有日食,伐鼓用币,乃合于礼。不知正月指建巳之月(夏之四月),慝指阴气。参见下注。 8此月:谓正月正是此月。周正六月,当夏正四月。《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纯阳用事。”四月阳气正盛,阴气未作,此时日食,古人以为反常。 9“日过”句:过春分而未及夏至。 10三辰:日、月、星。 11降物:指素服。 12辟移时:避正寝,以待日食过去。 13乐奏鼓:伐鼓。 14用币于社。 15用辞以自责。 16《夏书》:逸《书》。今古文《尚书·胤征》作“辰弗集于房”。 17辰:即上文之“三辰”。指日、月、星。集:安。房:舍。 18瞽:乐师。 19啬夫:司空之属官。20走:奔跑。 21将有异志:古人以日食为阴侵阳、臣侵君之象,救日食乃助君抑臣。季平子不肯救君之灾,故曰有异志。 22君君:以君为君。

秋,郯子来朝1,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2,何故也3?”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4,故为云师而云名5。炎帝氏以火纪6,故为火师而火名7。共工氏以水纪8,故为水师而水名9。大皞氏以龙纪10,故为龙师而龙名11。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12,凤鸟适至13,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14,司分者也15。伯赵氏16,司至者也17。青鸟氏18,司启者也19。丹鸟氏20,司闭者也21。祝鸠氏22,司徒也23。雎鸠氏24,司马也25。鸤鸠氏26,司空也27。爽鸠氏28,司寇也29。鹘鸠氏30,司事也31。五鸠32,鸠民者也33。五雉为五工正34,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35。九扈为九农正36,扈民无淫者也37。自颛顼以来38,不能纪远39,乃纪于近40。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41。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42,学在四夷43。犹信44。”

1郯(tán)子:郯国(国名,己姓,少昊之后,在今山东郯城县)之君,子爵。 2少皞(hào):亦作少吴。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名挚,字青阳,黄帝子,己姓,邑穷桑,都曲阜。鸟名官:以鸟为官名。 3鲁封于少皞之墟,郯子为少皞之后,故昭子问之。 4黄帝:轩辕氏,姬姓之祖,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以云纪:以云别其官长。纪:别。黄帝得景云之瑞,故以云名官。 5“故为”句: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师:官。云名:以云为名。应劭谓黄帝以“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宫为黄云。”不知确否,姑录之以供参考。 6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神农有火星之瑞,故以火名其官。7服虔云:“炎帝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 8共工: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共工有水瑞,故以水名其官。 9服虔云:“共工以水名官,春官为东水,夏官为南水,秋官为西水,冬官为北水,中官为中水。” 10大皞:伏義氏。风姓之祖。有龙瑞,故以龙名官。11服虔云:“大皞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12高祖:指远祖或始祖。 13“凤鸟”二句:凤鸟知天时,故名历正之官。适:正好。 14玄鸟:燕。 15分:二分。指春分、秋分。燕以春分来,秋分去。 16伯赵:伯劳。 17至:二至。指夏至、冬至。伯劳夏至始鸣,至冬至而止。 18青鸟:鸧鷃。 19启:指立春、立夏。青鸟以立春鸣,立夏止。 20丹鸟:锦鸡。 21闭:指立秋、立冬。丹鸟以立秋来,立冬去。 22祝鸠:鹁鸪。 23祝鸠孝,故为司徒,掌教化。 24雎鸠:王鸠。 25雎鸠为猛禽,故为司马,掌法制。 26鸤鸠:布谷鸟。 27鸤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 28爽鸠:鹰。 29鹰为猛禽,故为司寇,主盗贼。30鹘(gǔ)鸠:鹘鸼。 31鹘鸠春来冬去,故为司事,主营造。32五鸠:指祝鸠、雎鸠、鸤鸠、爽鸠、鹘鸠。 33鸠民:聚集民众。 34 “五雉”句:以五雉为五工之正(五官之长)。五雉:雉有五种。西方曰鷷雉,东方曰鶅雉,南方曰翟雉,北方曰鵗雉,伊、洛之南曰翚雉。 35夷:平。 36“九扈”句:以九扈为九种农官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九扈:扈(鸟名)有九种。指春扈鳻鶞、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喈喈,宵扈啧啧,桑扈窃脂,老扈鷃鷃。扈:通“雇”。农桑候鸟。37扈:止。 38颛顼(zhuān xū):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代少皞而有天下,号青阳氏。 39不能纪远:不能以远物别其官。 40乃纪于近:以就近之事为官名。 41此年孔子二十八岁。 42失官:官不修其职。 43学在四夷:言其学散在四方。夷不专指夷狄。 44犹信:是符合实情的。信:真。

晋侯使屠蒯如周1,请有事于雒与三涂2。苌弘谓刘子曰3:“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4,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5。九月丁卯6,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7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8,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9。周大获10。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11,故使穆子帅师12,献俘于文宫13

1屠蒯:晋侯之膳宰。 2有事:指祭祀。雒:洛水。三涂:山名,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雒、三涂皆周地。 3苌弘:周大夫。刘子:刘献公,名挚。 4陆浑氏:即陆浑之戎。戎之一支,允姓,本居瓜州,秦、晋诱而迁之于伊川。 5警戒以备戎。 6丁卯:二十四日。 7棘津:河津名。 8庚午:二十七日。 9甘鹿:周地,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五十里。 10有备,故大获。 11宣子:韩起。 12穆子:荀吴。 13文宫:晋文公之庙。

冬,有星孛于大辰1,西及汉。申须曰2:“彗,所以除旧布新也3。天事恒象4,今除于火5,火出必布焉6,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7,火出而见8。今兹火出而章9,必火入而伏10,其居火也久矣11,其与不然乎12?火出13,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14,于周为五月15。夏数得天16,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17;陈,大皞之虚也18;郑,祝融之虚也19,皆火房也20。星孛 (天)[及] 汉21,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22,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23,水,火之牡也24。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25!水火所以合也26。若火入而伏27,必以壬午28,不过其见之月29。”

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30,郑必不火。”子产弗与31

1“有孛”二句:夏正八月,大辰(心宿二,亦名大火)出现在天汉(银河)西。今孛(bèi,彗星)出于辰星之西,光芒及于天汉。 2申须:鲁大夫。 3彗星形似扫帚,古人以彗星出为除旧布新之象。 4天事恒象:谓天事常先有征兆。 5除于火:指彗星经过大火星。 6“火出”句:既已除旧,则大火复出将布新。7征:征兆。 8火出而见:谓上年火星出而彗星现。 9今兹:今年。章:明。 10火入而伏:大火隐没,彗星也随之消失。11彗星居于火之位已历二年。 12其与不然乎:岂不然乎。其:岂。与:语助词,无义。 13“火出”二句:大火黄昏时出现,当夏正三月,商正为四月。 14夏正建寅,以寅月(正月)为岁首,商正建丑,以十二月为岁首,故夏之三月,当商正之四月。15周正建子,以十一月为岁首,故夏之三月,当周之五月。16夏数得天:夏正合于自然之道。夏正大体以立春之月为正月。《周书·周月》:“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夏数得天。” 17大辰之虚:宋为大辰(大火星)之分野(古人把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就天文而言,叫分星;就地域而言,叫分野)。 18大皞之虚:大皞氏旧居陈。 19祝融:高辛氏火正,居郑。 20房:舍。 21及:原本作“天”,据阮元《校勘记》改。汉:天汉,银河,故为水祥。22“颛、顼”二句:此时卫已徙居帝丘(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之颛顼城),相传为颛顼所居。 23大水:即营室。 24水,火之牡也:水火相配,水为牡(雄),火为牝(雌)。 25以:于。若:及,与。作:谓发生火灾。 26“水火”句:丙、午,火;壬、子,水。水火相会合,水少而火多,故水不胜火。 27“若火”句:谓大火隐没而彗星亦随之消失。 28以:于。 29大火出现在周之五月。 30瓘斝(guànjiǎ):灌尊,盛酒之器。瓒(zàn):古礼器,裸祭时所用盛灌鬯酒之勺,有鼻口,鬯酒从中流出。以圭为柄称圭瓒,以璋为柄称璋瓒。 31为明年郑灾《传》。

吴伐楚。阳匄为令尹1,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2:“我得上流3,何故不吉?且楚故4,司马令龟5,我请改卜。”令曰:“鲂也以其属死之,楚师继之,尚大克之6!”吉。战于长岸,子鱼先死,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7。使随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8,及泉,盈其隧炭9,陈以待命。吴公子光请于其众曰10:“丧先王之乘舟,岂唯光之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之以救死11!”众许之。使长鬣者三人潜伏于舟侧12,曰:“我呼 [馀] 皇13,则对。”师夜从之14。三呼,皆迭对15。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馀皇以归。

1阳匄:楚穆王曾孙。 2子鱼:公子鲂。 3“我得”二句:谓顺江流而下,易于胜敌。 4故:故事,旧例。 5令龟:即命龟。占卜前将所卜之事告龟。 6尚:希望。以上为命龟之辞。7馀皇:舟名。 8堑:壕沟。此用作动词。 9盈其隧炭:在出入之路布满炭火,以防吴人。隧:出入之道。 10公子光:吴王阖闾。据襄公三十一年《传》,当为夷昧之子。 11藉取之:谓藉众人之力取回馀皇。 12长鬣者:高大之人。鬣:通“儠”。长。13馀皇:原本无“馀”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14师:吴师。 15迭:更迭,交替。

十有八年春1,王三月,曹伯须卒。

夏五月壬午2,宋、卫、陈、郑灾。

六月,邾人入鄅3

秋,葬曹平公。

冬,许迁于白羽4

1十有八年:公元前524年。 2壬午:十三日。 3鄅(yǔ):国名,妘姓,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 4白羽:楚地,在今河南西峡县西关外。

十八年春,王二月乙卯1,周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之。苌弘曰2:“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3,侈故之以4。而毛得以济侈于王都,不亡何待5!”

1乙卯:十五日。 2苌弘:周大夫。 3昆吾:祝融之后,陆终次子,为夏伯。稔:通“”。杀。昆吾、夏桀于乙卯日同时被杀。 4侈故之以:以侈故。侈:凌驾于人。《说文》段注:“凡自多以凌人曰侈。” 5为二十六年毛伯奔楚《传》。

三月,曹平公卒1

1为会葬见原伯起本。

夏五月,火始昏见1。丙子2,风。梓慎曰3: “是谓融风4,火之始也5。七日6,其火作乎?”戊寅7,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8,曰:“宋、卫、陈、郑也。”数日,皆来告火。

裨灶曰9:“不用吾言10,郑又将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11。子大叔曰12: “宝以保民也。若有火13,国几亡14。可以救亡,子何爱焉15?”子产曰:“天道远16,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17,岂不或信?”遂不与。亦不复火。

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18:“将有大祥19,民震动,国几亡。吾身泯焉20,弗良及也21。国迁22,其可乎?”子产曰:“虽可,吾不足以定迁矣23。”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产使舆三十人迁其柩24

火作,子产辞晋公子、公孙于东门25,使司寇出新客26,禁旧客勿出于宫27。使子宽、子上巡群屏摄28,至于大宫29。使公孙登徙大龟30,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庙31,告于先君。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32。商成公儆司宫33,出旧宫人34,置诸火所不及。司马、司寇列居火道35,行火所焮36。城下之人伍列登城37。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征38,郊人助祝史除于国北39,禳火于玄冥、回禄40,祈于四鄘41。书焚室而宽其征42,与之材43。三日哭44,国不市45。使行人告于诸侯46

宋、卫皆如是。

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也47

1火始昏见:大火星(心宿)于黄昏时出现于南方。 2梓慎:鲁之日官。 3丙子:七日。 4融风:东北风。 5火之始也:融风为木,木为火之母,故曰“火之始”。 6七日:从丙子至壬午七日。壬午为水火会合之日,水不胜火,故知火当作。 7戊寅:九日。 8大庭氏之库:大庭为古国名,在鲁城内,为鲁库所在地,地势高耸,故登以望气。 9裨灶:郑大夫,为当时著名天文家。 10“不用”二句:上年裨灶欲用瓘斝玉瓒禳火,今复请用之。 11子产:公孙侨。 12子大叔:游吉。 13有:通“又”。14几:危。 15爱:吝惜。 16“天道”四句:谓天道(自然之道)幽远,渺不可及,非人所能尽知。 17“是亦”二句:裨灶多言,亦有偶尔言中者。亦:只,只是。 18里析:郑大夫。 19大祥:大灾祸。祥:吉凶之征兆。 20泯:灭。指死。 21弗良及:谓先灾而死。良:能。 22国:指都城。 23“吾不足”句:天灾难料,非迁都可免,故托言以辞之。 24舆:车士。 25“子产”句:晋人新来,未入城,因灾辞之,不使入。 26新客:新来聘者。 27宫:室。指客馆。 28子宽、子上:皆郑大夫。子宽名游速,游吉之子。屏摄:祭祀之神位。 29大宫:郑祖庙。30公孙登:郑开卜大夫。大龟:龟用以占卜,为古人所重。31主祏(shí):供奉神主的石函。祏:藏木主的石函。周庙:周厉王庙。合群公神主于祖庙,为便于救护。 32府人、库人:看守财物、兵甲的官吏。儆:戒,戒备。 33商成公:郑大夫。司宫:宦官之长。 34旧宫人:先君之宫女。 35列居火道:排列在火所经行之处,以备非常。 36行:巡行。焮(xīn):烧灼。 37伍列登城:编伍登城。 38野司寇:县士。保:监护。征:所征发之徒役。 39郊人:郊内乡之长官。除:扫除场地为祭祀之坛。国北:都城之北。北方为阴气所聚之处,故祭之以禳火。 40禳:祈祷以求消除灾殃。玄冥:水神。回禄:火神。 41鄘:城墙。土属阴,故祈之以除灾。 42“书焚”句:登记被烧之房舍,减免其赋税。 43材:建筑材料。 44三日哭:以示忧戚。 45不市:停止交易。 46行人:掌迎送通使之官。 47“君子”句:哀公十七年,楚灭陈;定公六年,郑灭许。

六月,鄅人藉稻1,邾人袭鄅。鄅人将闭门,邾人羊罗摄其首焉2,遂入之,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从帑于邾3,邾庄公反鄅夫人,而舍其女4

1鄅人:指鄅君。藉:蹈,践踏。 2摄:持,挟持。 3帑:妻子。 4舍:释放。

秋,葬曹平公。往者见周原伯鲁焉1,与之语,不说学2。归以语闵子马。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3,而后及其大人4。大人患失而惑5,又曰: ‘可以无学,无学不害。’不害而不学6,则苟而可7,于是乎下陵上替8,能无乱乎?夫学,殖也9。不学,将落10。原氏其亡乎11!”

1原伯鲁:周大夫。 2说:同“悦”。 3是说:不学之说。4大人:在位者。 5“大人”句:谓在上者患民失为学正道而生惑乱。 6不害而不学:以不学为无害,因而不学。 7苟:苟且,马虎。 8下陵上替:谓上下皆衰败。陵、替同义,皆凌迟之意。9夫学,殖也:为学如同植物生长。殖:长。 10落:草木零落。此指衰败。 11二十九年,京师杀原伯鲁之子。

七月,郑子产为火故,大为社1,祓禳于四方2,振除火灾3,礼也。乃简兵大蒐4,将为蒐除5。子大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6,其庭小7,过期三日,使除徒陈于道南庙北8曰:“子产过女9,而命速除,乃毁于而乡10。”子产朝,过而怒之,除者南毁11。子产及冲12,使从者止之,曰:“毁于北方13

火之作也,子产授兵登陴14。子大叔曰:“晋无乃讨乎?”子产曰: “吾闻之,小国忘守则危15,况有灾乎!国之不可小16,有备故也。”

既,晋之边吏让郑曰: “郑国有灾,晋君、大夫不敢宁居17,卜筮走望18,不爱牲玉。郑之有灾,寡君之忧也。今执事然授兵登陴19,将以谁罪?边人恐惧,不敢不告。”子产对曰:“若吾子之言,敝邑之灾,君之忧也。敝邑失政,天降之灾,又惧谗慝之间谋之20,以启贪人,荐为敝邑不利21以重君之忧。幸而不亡,犹可说也22。不幸而亡,君虽忧之,亦无及也23。郑有他竟24,望走在晋。既事晋矣,其敢有二心?”

1为:作,造。社:土地庙。 2祓禳:去除灾患的仪式。3振除:消除。振:弃。振、除义同。 4简:选择。蒐:检阅,阅兵。 5蒐除:为检阅清除场地。 6寝:宗庙藏衣冠之处。7庭:寝庙之庭。 8除徒:清除场地之徒卒。 9女:此。10而:尔。乡:向。除徒所向,乃庙之所在。 11南毁:南向毁庙。 12冲:纵横交错的大路。 13北方:寝之所在。 14授兵:分发兵器。登陴(pí):登上城墙。陴:城上矮墙,设有孔穴,可以窥外。 15则:必。 16小:被人小看。 17宁居:安居。18走望:至晋国望祀之山川祭祀。望:谓望祭(遥望而祭)之神。19(xiàn)然:形容勇武。:猛。 20谗慝:邪恶之人。21荐:重,再。 22说:解说,解释。 23也:用法同“矣”。24 “郑有”二句:郑有他境之忧,则望晋走晋,以求救助。

楚左尹王子胜言于楚子曰: “许于郑,仇敌也,而居楚地1,以不礼于郑。晋、郑方睦,郑若伐许,而晋助之,楚丧地矣。君盍迁许?许不专于楚2,郑方有令政3,许曰:‘余旧国也4。’郑曰: ‘余俘邑也5。’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6。土不可易7,国不可小8,许不可俘,雠不可启,君其图之!”楚子说。冬,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9,实白羽。

1“而居”二句:十三年,平王复迁邑,许自夷复徙叶,恃楚而不事郑。 2不专于楚:不专心事楚。 3令政:善政。 4余旧国也:谓许先于郑得封。 5俘邑:隐公十一年,郑庄公灭许而复存之,故曰“余俘邑”。 6蔽:屏障。 7易:轻,轻忽。8国:指郑国。 9析:即《经》之“白羽”。白羽为析之旧名,析为作《传》时之名。

十有九年春1,宋公伐邾2

夏五月戊辰3,许世子止弑其君买。

己卯4,地震。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

冬,葬许悼公。

1十有九年:公元前523年。 2邾袭鄅故。 3戊辰:五日。4己卯:十六日。

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1,令尹子瑕城郏2。叔孙昭子曰3: “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4,以持其世而已5。”

1工尹:楚官名,掌百工。阴:楚邑。下阴:楚邑,在今湖北光化县西,汉水北岸。 2郏(ji6):本郑邑,后属楚,在今河南郏县。 3叔孙昭子:叔孙婼。 4自完:自保。完:全。 5持:保守。

楚子之在蔡也1,郹阳封人之女奔之2,生大子建。及即位,使伍奢为之师3。费无极为少师4,无宠焉,欲谮诸王,曰:“建可室矣5。”王为之聘于秦,无极与逆,劝王取之。正月,楚夫人嬴氏至自秦6

1弃疾为蔡公在十一年。 2郹(jú)阳:蔡邑,在今河南新蔡县。封人:负责管理疆界的官员。奔:私奔。 3伍奢:伍举之子,伍员(子胥)之父。 4费无极:《史记·楚世家》、《伍子胥列传》皆作“费无忌”。 5室:妻。指娶妻。 6楚王自娶秦女,

故称“夫人至”。

鄅夫人,宋向戌之女也,故向宁请师1。二月,宋公伐邾,围虫2。三月,取之,乃尽归鄅俘。

1向宁:向戌之子。请师:请宋出师伐邾。 2虫:邾邑,在今山东济宁市。

夏,许悼公疟1。五月戊辰,饮大子止之药,卒。大子奔晋。书曰2:“”弑其君。”君子曰:“尽心力以事君3,舍药物可也。”

1疟:患疟疾。 2“书曰”二句:谓《春秋》书“许世子止弑其君”。 3“尽心”二句:许世子不是医生,尽其心力即可,不应自作主张用药。

邾人、郳人、徐人会宋公。乙亥1,同盟于虫。

1乙亥:五月十二日。

楚子为舟师以伐濮1。费无极言于楚子曰: “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2,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3,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从之。故(太)[大] 子建居于城父4

令尹子瑕聘于秦,拜夫人也5

1舟师:水军。濮:江、汉以南的少数民族部落。 2辟陋:地偏远而俗粗陋。辟:远。 3城父:楚邑,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四十里。 4大:原本作“太”,据上下文及《左传》行文之例改。5拜夫人:拜谢以女嫁楚。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1,莒子奔纪鄣2。使孙书伐之3

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己为嫠妇4。及老,托于纪鄣5,纺焉以度而去之6。及师至,则投诸外7。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8。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9,齐师入纪10

1莒不事齐故。 2纪鄣:莒邑,在今江苏赣榆县北。 3孙书:陈无宇之子。 4嫠(lí)妇:寡妇。 5托:寄,寄寓。6纺:纺麻为布缕。此指纺麻为绳。度:量。指量城之高度。去(jǔ):通“弆”。藏。 7则:乃。投诸外:以绳之一端固定于城上,而以另一端投于城外。 8缒而登:缘绳以登城。缒:索。9丙子:十四日。 10纪:即纪鄣。

是岁也,郑驷偃卒。子游娶于晋大夫1,生丝,弱2,其父兄立子瑕3。子产憎其为人也,且以为不顺4,弗许,亦弗止。驷氏耸5。他日,丝以告其舅6。冬,晋人使以币如郑,问驷乞之立故。驷氏惧,驷乞欲逃,子产弗遣。请龟以卜,亦弗予。大夫谋对7,子产不待而对客曰:“郑国不天8,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昬9,今又丧我先大夫偃,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10,私族于谋11,而立长亲12。寡君与其二三老曰13:‘抑天实剥乱是14,吾何知焉?’谚曰:‘无过乱门。’民有乱兵15,犹惮过之,而况敢知天之所乱?今大夫将问其故,抑寡君实不敢知16,其谁实知之?平丘之会17,君寻旧盟,曰:‘无或失职。’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18,晋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辞客币而报其使19。晋人舍之。

1子游:驷偃。 2弱:幼小。 3子瑕:驷乞。子游之弟,丝之叔父。 4谓当立其子。 5耸:惧。 6其舅:即晋大夫。7谋对:商量如何对答晋使。 8不天:不为天所佑。 9札瘥(cuó)夭昬(mǐn):因疾病而夭亡。札:疫疾。瘥:病。夭:短折。昬:通“殙”。死。 10队:失。宗主:宗族之主。 11私族于谋:即私谋于族。 12长亲:亲之长者。 13与:谓。二三老:指郑之卿大夫。 14 “抑天”句:言天欲打破继承之常规。抑:发语词,无义。剥乱:乱。二字义同。 15乱兵:《四部丛刊》本作“兵乱”。 16抑:而。表示转折语气。 17平丘之会:在十三年。18即世:去世。 19“辞客”句:辞币,表示拒绝责问;遣使以报,表示有礼。

楚人城州来1。沈尹戌曰2:“楚人必败。昔吴灭州来,子旗请伐之。王曰:‘吾未抚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来以挑吴3,能无败乎?”侍者曰:“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可谓抚之矣。”戌曰:“吾闻抚民者,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民乐其性4,而无寇雠。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5,忘寝与食,非抚之也。”

1州来:楚邑,在今安徽寿县。 2沈尹戌:楚庄王曾孙。3挑:引逗。 4性:生。 5劳罢:疲劳。死转:死而弃其尸。转:弃。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1。国人请为2,子产弗许,曰:“我斗,龙不我觌也3。龙斗,我独何觌焉?禳之4则彼其室也5。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也。

1时门:郑国南门。洧(wěi)渊:洧河发源于河南登封市东阳城山,东流至新郑市东为洧渊。 2(yǒng):禳风雨雪霜水旱疠疫,祭日月星辰山川之神。是营的意思,祭无常处,临时营其地(圈地,以芳草捆扎,围成祭祀场所),故称。 3觌(dí):见。 4禳:祈祷以消除灾殃。 5其:之。室:居处。渊为龙之居处。

令尹子瑕言蹶由于楚子曰1:“彼何罪?谚所谓 ‘室于怒市于色’者2,楚之谓矣。舍前之忿3,可也。”乃归蹶由。

1蹶由:吴王之弟。五年,楚伐吴,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师,灵王执之以归。 2室于怒市于色:发怒于其家而作色于市。《战国策·韩策二》:“语曰:‘怒于室者色于市。’” 3舍:弃。

二十年春1,王正月。

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2

秋,盗杀卫侯之兄絷3

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4

十有一月辛卯5,蔡侯 (卢)[庐] 卒6

1二十年:公元前522年。 2公孙会:曹宣公孙,子臧之子。鄸(meng去):曹邑,在今山东菏泽市西。 3盗:齐豹为齐之大夫,作不义之事,欲以求名,而《春秋》书之曰“盗”,所谓求名而不得。 4华亥等人与君争而出走,《春秋》书名以恶之。 5辛卯:七日。 6庐:原本作“卢”,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1。梓慎望氛2,曰:“今兹宋有乱3,国几亡,三年而后弭4。蔡有大丧。”叔孙昭子曰5:“然则戴、桓也6。汏侈7,无礼已甚8,乱所在也。”

1日南至:冬至日。冬至时,日处于极南。冬至本当在正月朔日,史失闰,故在二月朔日。 2梓慎:鲁之日官。氛:气。3今兹:今年。 4弭:止。 5叔孙昭子:叔孙婼。 6戴:华氏,戴公之后。桓:向氏,桓公之后。 7汏侈:骄纵。 8已甚:太过分。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1,自以为犹宋、郑也2,齐、晋又交辅之3,将以害楚,其事集矣4。”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5,何信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6。未至,而使遣之7。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8。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9,不能苟贰。奉初以还10,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11,召而不来,是再奸也12。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13:“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14,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15。亲戚为戮16,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17,仁也。择任而往18,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19,名不可废20,尔其勉之!相从为愈21。”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22!”楚人皆杀之。

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23。公子光曰24:“是宗为戮,而欲反其雠25,不可从也。”员曰:“彼将有他志26,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27。”乃见鱄设诸焉28,而耕于鄙。

1方城:山名,楚地,在今河南叶县南。 2“自以为”句:言将割据其地,自成一国。 3交辅:辅佐。 4集:成。 5多:甚。 6城父:楚地,在今安徽亳州市南七十里。司马:主军赋之官。 7使遣之:使人遣之使去。 8城父人:城父大夫。 9不佞:不才。 10奉初以还:奉初命行事。还:周旋。 11而:已。12再:二次。奸(gān):犯。 13棠君尚:伍奢之长子,名尚,为棠邑大夫。君:尹。员(yún):伍员,字子胥。 14知:同“智”。不逮:不及。谓不如其弟。 15莫之奔:无人为之奔命。16亲戚:指其父。 17“度功”二句:谓仁者贵成功。度:谋虑。18择任:择伍员任报仇之责。 19父不可弃:若兄弟俱去,则为弃父。 20名不可废:俱死为废名。 21愈:胜。 22旰(gàn)食:晚食。言楚将有忧,不能按时进食。 23州于:吴王僚。24公子光:吴公子阖闾。 25反其雠:报仇。反:复,报。26“彼将”句:谓公子光欲弑吴王僚。 27鄙:谓隐处于野。28鱄(zhuān)设诸:《史记》作“专诸”,吴之勇士。

宋元公无信多私,而恶华、向。华定、华亥与向宁谋曰:“亡愈于死1,先诸2?”华亥伪有疾,以诱群公子。公子问之3,则执之。夏六月丙申4,杀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孙援、公孙丁5,拘向胜、向行于其廪。公如华氏请焉,弗许,遂劫之。癸卯6,取大子栾与母弟辰、公子地以为质7。公亦取华亥之子无戚、向宁之子罗、华定之子启,与华氏盟,以为质8。

1亡逾于死:出奔比死亡好。 2诸:“之乎”的合音。 3问:问其疾。 4丙申:九日。 5“杀公子”二句:公子寅等八人皆宋公亲信。廪:谷仓。 6癸卯:十六日。 7大子栾:即后来的宋景公。辰:太子栾同母弟。公子地:辰之兄。 8为华、向出奔《传》。

卫公孟絷狎齐豹1,夺之司寇与鄄2。有役则反之3,无则取之。公孟恶北宫喜、褚师圃,欲去之。公子朝通于襄夫人宣姜4,惧,而欲以作乱。故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作乱。

初,齐豹见宗鲁于公孟5,为骖乘焉6。将作乱,而谓之曰:“公孟之不善,子所知也。勿与乘,吾将杀之。”对曰:“吾由子事公孟,子假吾名焉7,故不吾远也8。虽其不善,吾亦知之;抑以利故9,不能去,是吾过也。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10。子行事乎,吾将死之,以周事子11,而归死于公孟,其可也。”

丙辰12,卫侯在平寿13。公孟有事于盖获之门外14,齐子氏帷于门外,而伏甲焉。使祝蛙置戈于车薪以当门15,使一乘从公孟以出16。使华齐御公孟,宗鲁骖乘。及闳中17,齐氏用戈击公孟,宗鲁以背蔽之,断肱,以中公孟之肩,皆杀之。

公闻乱,乘驱自阅门入,庆比御公,公南楚骖乘。使华寅乘贰车18。及公宫,鸿骝魋驷乘于公19。公载宝以出。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20,遂从21。过齐氏,使华寅肉袒22,执盖以当其阙23。齐氏射公,中南楚之背24,公遂出。寅闭郭门25,逾而从公。公如死鸟。析朱鉏宵从窦出26,徒行从公。

齐侯使公孙青聘于卫27。既出,闻卫乱,使请所聘28。公曰:“犹在竟内29,则卫君也。”乃将事焉30,遂从诸死鸟。请将事,辞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31,吾子无所辱君命。”宾曰:“寡君命下臣于朝,曰:‘阿下执事32。’臣不敢贰33。”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昭临敝邑34,镇抚其社稷35,则有宗祧在36。”乃止37。卫侯固请见之。不获命38,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39。卫侯以为乘马40。宾将掫41,主人辞曰:“亡人之忧,不可以及吾子。草莽之中,不足以辱从者。敢辞。”宾曰: “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42。若不获捍外役43,是不有寡君也44。臣惧不免于戾45,请以除死。”亲执铎46,终夕与于燎47

齐氏之宰渠子召北宫子48。北宫氏之宰不与闻,谋杀渠子,遂伐齐氏,灭之。丁巳晦49,公入,与北宫喜盟于彭水之上50。秋七月戊午朔,遂盟国人。八月辛亥51,公子朝、褚师圃、子玉霄、子高鲂出奔晋52。闰月戊辰53,杀宣姜54。卫侯赐北宫喜谥曰贞子55,赐析朱鉏谥曰成子,而以齐氏之墓予之。

卫侯告宁于齐56,且言子石57。齐侯将饮酒,遍赐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忌辞曰58:“与于青之赏,必及于其罚59。在 《康诰》曰60:父子兄弟61,罪不相及。况在群臣?臣敢贪君赐以干先王?”

琴张闻宗鲁死62,将往吊之。仲尼曰:“齐豹之盗63,而孟絷之贼,女何吊焉64?君子不食奸65,不受乱66,不为利疚于回67,不以回待人68,不盖不义69,不犯非礼70。”

1公孟絷:卫灵公兄。狎:轻。齐豹:齐恶之子,为卫司寇。2之:其。司寇:官名。鄄 (juàn):齐豹食邑,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北。 3“有役”句:絷有足疾,故有役则以官、邑还豹使行。4宣姜:灵公嫡母。 5见:推荐。 6为骖乘:为公孟之骖乘(车右武士)。 7假吾名:以名假我。即借我以善名。 8不吾远:谓公孟亲近自己。 9抑:不过。 10僭子:使子蒙受不信之名。僭:不信。 11周:终。 12丙辰:二十九日。 13平寿:卫邑。14有事:指祭祀。盖获之门:卫之郭门。 15拦截于前。 16随其后。 17闳:郭门。 18贰车:卫君之副车。 19驷乘:为骖乘之副。鸿骝魋与卫侯等四人共一车,故设两名车右。 20马路之衢:此为城中大道。 21从:从卫君出。 22肉袒:去左袖内外衣而露臂,表示不敢与齐氏争。 23盖:车上御雨遮阳之具,类似于今之雨伞。 24南楚:公南楚。 25不令追者得出。26窦:孔穴。 27公孙青:齐顷公之子。 28请所聘:问向谁行聘。 29“犹在”二句:谓若在境内,犹是卫君。犹:若。则:犹。 30将事:行聘事。 31越在草莽:谓出奔在外。越:播越。32阿下执事:谓私布君命于卫之臣下。阿:私。谦词。 33贰:违命。 34昭临:同“照临”。照耀。引申为“莅临”。昭、临义同。 35镇抚:安,安定。镇、抚同义。 36则:犹。宗祧:指宗庙。此句言受聘当在宗庙。 37止:不行聘事。 38不获命:公孙青欲推辞,而未获卫侯同意。 39未致使:未成行聘之使命。40乘马:驾车之马。乘:车乘。 41掫:行夜戒守。 42牧圉:臣隶。 43扞外役:在外警戒。捍:保卫。 44有:亲爱,友好。45戾:罪。 46铎:大铃。 47与于燎:谓参与劳役之事。燎:通“僚”。 48宰:家臣之长。北宫子:北宫喜。 49丁巳:三十日。 50与北宫喜盟:北宫喜本与齐氏同谋,故先与之盟。彭水:水名,当在卫都附近。 51辛亥:二十五日。 52公子朝等四人皆齐氏之党。 53戊辰:十二日。 54杀宣姜:宣姜与公子朝通谋,故杀之。 55“卫侯”三句:北宫喜、析朱鉏皆于死后得赐谥与墓田,《传》探后言之。 56告宁:保平安。 57言子石:言子石(公孙青)有礼。 58苑何忌:齐大夫。辞:不受赐。 59言青若有罪,亦当受其罚。 60《康诰》:《尚书》篇名。 61“父子”二句:今《康诰》无此文。《传》用其意,非引其原文。62琴张:名牢,字子开,孔子弟子。有人以为即颛孙师(字子张),误。 63“齐豹”二句:言齐豹为盗,孟絷被杀,皆因宗鲁。 64焉:之。 65食奸:琴张知公孟不善,而受其禄,是食奸。 66受乱:许齐豹行事,是受乱。 67疚:病。回:邪。68知难而不告,是以邪待人。 69不盖不义:不与不义之人为伍。《广雅·释言》:“盖,党也。” 70以二心事絷,非礼。

宋华、向之乱,公子城、公孙忌、乐舍、司马强、向宜、向郑、楚建、郳甲出奔郑1。其徒与华氏战于鬼阎2,败子城。子城适晋3

华亥与其妻必盥而食所质公子者而后食。公与夫人每日必适华氏,食公子而后归。华亥患之,欲归公子。向宁曰:“唯不信4,故质其子。若又归之,死无日矣。”公请于华费遂5,将攻华氏。对曰:“臣不敢爱死6,无乃求去忧而滋长乎!臣是以惧,敢不听命?”公曰:“子死亡有命7,余不忍其訽8。”

冬十月,公杀华、向之质而攻之。戊辰9,华、向奔陈,华登奔吴10。向宁欲杀大子,华亥曰:“干君而出11,又杀其子,其谁纳我?且归之有庸12。”使少司寇牼以归13,曰:“子之齿长矣,不能事人14。以三公子为质15,必免。”公子既入,华牼将自门行16。公遽见之,执其手曰:“余知而无罪也,入,复而所17。”

1“公子城”句:公子城等八人皆宋大夫,宋公亲信,故出奔避难。公子城:平公子。乐舍:乐喜孙。向宜、向郑:皆向戌子。楚建:楚平王太子,时出奔在宋。郳甲:小邾穆公子。 2其徒:八人之徒众。鬼阎:宋地,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三十里。 3子城适晋:公子城为华氏所败,独奔于晋。 4不信:宋元公无信。5华费遂:宋大司马,华氏之族。 6爱:惜。 7子:指太子栾及其弟公子辰、公子地。 8訽(gòu):耻。 9戊辰:十三日。10华登:华费遂之子。 11干:犯。 12庸:功。 13牼(kēng):华亥庶兄。以归:以三公子归宋公。 14不能事人:谓不能出奔至他国为臣。 15质:信。送公子归,表明不叛。16自门行:从公门出奔。 17复而所:复其所居之官。

齐侯疥1,遂痁2,期而不瘳3。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4。梁丘据与裔款言于公曰5:“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6,是祝、史之罪也7。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嚚以辞宾?”公说,告晏子。晏子曰:“日宋之盟8,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9。赵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信不愧。其家事无猜10,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11。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12,以为诸侯主也。’”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13,上下无怨14,动无违事15,其祝、史荐信16,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17。其所以蕃祉老寿者18,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19,外内颇邪20,上下怨疾,动作辟违21,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22,输掠其聚23,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戾淫从24,肆行非度,无所还忌25,不思谤讟26,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27。其盖失数美28,是矫诬也29。进退无辞,则虚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30。所以夭昬孤疾者31,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32。”公曰:“然则若之何?”对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守之33;泽之萑蒲34,舟鲛守之35;薮之薪蒸36虞候守之37;海之盐、蜃38,祈望守之39。县鄙之人40,入从其政41;逼介之关42,暴征其私43。承嗣大夫44,强易其贿45。布常无艺46,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47。内宠之妾,肆夺于市48;外宠之臣,僭令于鄙49。私欲养求50,不给则应51。民人苦病,夫妇皆诅52。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53,姑、尤以西54,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55,岂能胜亿兆人之诅56?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57,去禁58,薄敛,已责59

1疥:癣疾。 2遂:且,又。痁(shān):疟疾。《说文》:“痁,有热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疥且痁,期年不已。” 3期(jī):周年。瘳:痊愈。 4多在:多在齐。 5梁丘据:与下“裔款”皆景公之嬖大夫。 6为:使。 7祝史:官名,掌祭祀、告神之赞辞。 8日:往日。宋之盟:在襄公二十七年。9屈建:楚令尹。范会:士会。 10“其家”二句:家中无猜疑之事,故祝史于鬼神无所求。 11康王:楚康王。 12五君:晋之文、襄、灵、成、景五位君主。 13不废:无废事。 14上下:指神与人。 15违事:奸邪之事。违:邪。 16荐信:陈言诚实无欺。荐:陈。 17与:与受国福。 18蕃祉:多福。 19其:若。 20颇邪:倾斜。 21辟违:邪僻。 22斩刈民力:谓不蓄养民力。斩、刈,皆芟杀之意。 23输掠:掠夺。输:通“愉”。取。 24淫从:淫纵,放纵。淫:纵。 25还忌:顾忌。还:顾。26思:容。《说文》:“思,容也。”谤讟(dú):诽谤,非议。讟:诽。 27言罪:言君之罪。 28盖失数美:掩盖过失,列举美善。29矫诬:欺诬,欺骗。 30之:其。 31夭昬(mǐn):短命。昬:通“殙”。死。孤疾:获罪、生病。孤:通“辜”。 32僭嫚:欺诈轻侮。《说文》:“僭,假也。” 33衡鹿:守山林之官。鹿:通“麓”。《说文》:“麓,守山林吏也。” 34萑(huán)蒲:皆生于泽中之草,可以织席。 35舟鲛:掌水泽之官。鲛:当作。36薮:丛林。薪蒸:薪柴。粗曰薪,细曰蒸。 37虞候:官名。38蜃:大蛤。 39祈望:官名。祈望善知潮汐出没。 40县鄙:边鄙。 41入从其政:入服征役。 42逼介之关:邻近国都之关。介:一本作“尒”,即“迩”字。 43暴征:强行征敛。私:私人财产。 44承嗣大夫:世袭为大夫者。 45易:夺。贿:财货。46布常无艺:公布政令不合法度。艺:法。 47违:离。 48肆夺:以强力夺取。《尔雅·释言》:“肆,力也。” 49僭令于鄙:诈为政令于边鄙。 50养:奉养之物。求:所求玩好之物。51不给则应:谓物有缺,则求之。给:具备。应:求。 52诅:诅咒。 53聊: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摄:亦作“聂”。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境内。聊、摄为齐之西界。 54姑:大沽河。尤:小沽河。姑、尤是沽河上游的二支,在今山东东部,春秋时为齐之东界。 55其:指祝史。 56亿兆:极言其多。《礼记·内则》孔疏云:“亿之数有大小二法,其小数以十为等,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也;其大数以万为等,万万为亿,万亿曰兆。” 57毁:废,废除。 58去禁:除山泽之禁。 59已责:免除积欠租税。已:弃。责:同“债”。

十二月,齐侯田于沛1,招虞人以弓2,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3,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4,君子韪之5。”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6,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7,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 “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8,燀之以薪9,宰夫和之,齐之以味10,济其不及11,以泄其过12。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13,臣献其否以成其可14;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15:‘亦有和羹16,既戒既平。鬷嘏无言17,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18,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19,二体20,三类21,四物22,五声,六律23,七音24,八风25,九歌26,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27,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 《诗》曰28: ‘德音不瑕29。’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30,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31,其乐若何32?”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33,季荝因之34,有逢伯陵因之35,蒲姑氏因之36,而后大公因之37。古者无死38,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1沛:泽名。 2虞人:掌山泽之官。 3旌:赤色曲柄之旗。4守道不如守官:君召当往,乃道之常。非物不进,乃官之制。虞人守官之制,反经而合于道。 5韪:善,是。 6遄台:台名,当在齐都(今山东临淄)附近。 7据:梁丘据,子犹之名。亦:只,不过。 8醯(xī):醋。醢:肉酱。 9燀(chǎn):炊。10齐:调和。 11济:益。 12以:而。泄:减。 13“君所谓”句:君以为可而其中有不可者。否:不可。 14献言纠正其不可者而成其可者。 15《诗》曰:引文出自《诗·商颂·烈祖》。16“亦有”二句:言殷中宗政如和羹,慎而且平。和羹:加五味调和烹煮之肉。戒:慎。 17鬷(zōng):总。嘏(jǎ):大。无言:无异言。此句谓总揽大政能使上下无异言。 18济:成。五味:辛、酸、咸、苦、甘。 19一气:人作诸乐,皆须气而动。20二体:指文舞、武舞。古代乐多与舞相配,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 21三类:风、雅、颂。 22四物:兼用四方之物以成器。 23六律: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律再分阴阳,则为十二律。 24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商、变徵。 25八风:八方之风。隐公五年《传》云:“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26九歌:九功之事可歌者。文公七年《传》:“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7周疏:疏密。周:密。《说文》:“周,密也。” 28《诗》曰:引文出自《诗·豳风·狼跋》。 29德音:明德。不瑕:无瑕疵。 30“若琴”句:言琴瑟专一,唯有一声,不能成乐。 31而:如,如果。 32若何:如何。 33爽鸠氏:少昊氏之司寇。 34季荝(cè):虞、夏时诸侯,代爽鸠氏者。35有逢伯陵:即逢伯陵。殷时诸侯,姜姓。有:名词词头。36蒲姑氏:殷、周之间代逢公者。蒲姑:亦作“薄姑”。 37大公:齐太公姜尚。 38“古者”三句:谓入若不死,则齐犹为爽鸠氏之地,齐君不得享此乐。者:若。

郑子产有疾1,谓子大叔曰2:“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之3,则多死焉4。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5。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 “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6: ‘民亦劳止7,汔可小康8。惠此中国9,以绥四方10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11,以谨无良12。式遏寇虐13,惨不畏明14。’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15,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16:‘不竞不絿17,不刚不柔。布政优优18,百禄是遒19。’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20。”

1子产:公孙侨。 2子大叔:游吉。 3狎:习。翫:同“玩”。轻忽。 4则:故。 5取人:疑当为“聚”之误字。萑苻(huánfú):泽名。 6《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民劳》。7止:句末语助词。 8汔:几,庶几。 9中国:指京师。10绥:安。四方:指诸夏。 11“毋从”句:不要放纵谲诈欺谩之人。毋从:今本《诗经》作“无纵”。诡、随义近。 12谨:约束。无良:不善。 13式:用。遏:止。寇虐:暴虐。 《说文》:“寇,暴也。” 14 “惨不”二句:言若有为暴虐而不畏明法者,则予以遏制。惨:曾。明:明法。 15柔远能迩:安远者,顺近者。柔:安。能:顺。 16又曰:引文出自《诗·商颂·长发》。17竞:强。絿(qiú):缓。 18优优:形容宽缓。 19百禄是遒:即遒百禄。禄:福。遒:聚。 20古之遗爱:谓子产有古仁者之风。爱:仁。

二十有一年春1,王三月,葬蔡平公。

夏,晋侯使士鞅来聘2

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3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4

八月乙亥5,叔辄卒6

冬,蔡侯朱出奔楚。

公如晋,至河乃复7

1二十有一年:公元前521年。 2晋顷公即位,遣使通嗣君。3南里:宋城内里名。 4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21年6月10日之日全食。 5乙亥:二十五日。 6叔辄:叔弓之子。7晋人辞公,故还。

二十一年春,天王将铸无射1,泠州鸠曰2:“王其以心疾死乎!夫乐,天子之职也3。夫音4,乐之舆也。而钟,音之器也5。天子省风以作乐6,器以钟之7,舆以行之8,小者不窕9,大者不槬10,则和于物11。物和则嘉成12。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13。窕则不咸14,槬则不容15,心是以感16,感实生疾。今钟槬矣,王心弗堪17,其能久乎18!”

1天王:周景王。无射(yì):钟名。无射本为十二律之阳声第六,景王铸钟,律中无射,故以为名。 2泠州鸠:乐官,名州鸠。 3职:所主。 4 “夫音”二句:谓乐因音而行。 5器:器具。谓发音之器。 6省:观。风:风俗。 7钟:聚。 8舆以行之:谓乐须音而行。舆:车。 9小者不窕:谓小乐器声音不能过细,过细则不充于心。窕:细。 10大者不槬(huà):谓大乐器声音不能过大,过大则不容于心。槬:宽。 11则:故。物:人。12嘉成:嘉乐成。 13亿:安。 14不咸:不充于心。《说文》:“咸,皆也,悉也。”此为“充满”之意。 15不容:心不堪容。16感:心应于外物而动。 17堪:容,盛。 18为明年天王崩《传》。

三月,葬蔡平公。蔡大子朱失位1,位在卑2。大夫送葬者归,见昭子3。昭子问蔡故4,以告。昭子叹曰:“蔡其亡乎!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终。 《诗》曰5: ‘不解于位6,民之攸塈。’今蔡侯始即位,而适卑,身将从之7

1失位:不在太子之位(指不为丧主)。 2位在卑:在卑者之位。3昭子:叔孙婼。 4故:事。 5《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假乐》。 6“不解”二句:言在位者不懈怠,乃民所以得休息。解:同“懈”。塈(jì):息。 7为蔡侯朱出奔《传》。

夏,晋士鞅来聘。叔孙为政1,季孙欲恶诸晋2,使有司以齐鲍国归费之礼为士鞅3。士鞅怒,曰:“鲍国之位下,其国小,而使士鞅从其牢礼,是卑敝邑也4,将复诸寡君!”鲁人恐,加四牢焉,为十一牢5

1叔孙:即叔孙婼。为政:主持国政。 2季孙:季孙意如。诸:“之于”的合音。 3鲍国以费归鲁,在十四年。据下文,知鲁礼以七牢。 4卑:轻视。 5为:用。

宋华费遂生华貙、华多僚、华登1。貙为少司马,多僚为御士2,与貙相恶,乃谮诸公曰: “貙将纳亡人3。”亟言之。公曰:“司马以吾故4,亡其良子5。死亡有命,吾不可以再亡之。”对曰: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6。死如可逃7,何远之有?”公惧。使侍人召司马之侍人宜僚,饮之酒而使告司马8。司马叹曰:“必多僚也。吾有谗子,而弗能杀,吾又不死。抑君有命,可若何?”乃与公谋逐华貙,将使田孟诸而遣之9。公饮之酒,厚酬之10,赐及从者。司马亦如之11。张匄尤之12,曰:“必有故。”使子皮承宜僚以剑而讯之13。宜僚尽以告。张匄欲杀多僚。子皮曰:“司马老矣,登之谓甚14,吾又重之,不如亡也。”五月丙申15,子皮将见司马而行,则遇多僚御司马而朝。张匄不胜其怒,遂与子皮、臼任、郑翩杀多僚16,劫司马以叛,而召亡人。壬寅17,华、向入。乐大心、丰愆、华牼御诸横18。华氏居卢门19,以南里叛。六月庚午20,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之21

1貙:(音chū)。 2御士:宋公侍御之士。 3亡人:逃亡之人。指华亥等。 4司马:华费遂,宋大司马。 5良子:指华登。二十年,华登出奔吴。 6如:当,应当。亡:谓出奔以避司马。 7“死如”二句:若可逃避死亡,不惧远奔。 8告司马:使驱逐华貙。 9孟诸: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10厚酬之:厚赠其酬币。古代飨礼,先由主人酌宾,称献;次由宾还敬主人,称酢;再由主人先酌酒自饮,再饮宾,称酬。酬宾时,主人赠礼物于宾,谓之酬币。 11亦如之:亦如公厚赐华貙及其从者。12张匄:华貙家臣。尤:异。即感到奇怪。 13子皮:华貙。讯:问。 14 “登之”句:谓使华登出亡,已经过分。谓:为。15丙申:十五日。 16臼任、郑翩:皆华貙家臣。 17壬寅:二十一日。 18横: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西南。 19卢门:宋东城之南门。 20庚午:十九日。 21旧鄘:故鄘城,在今河南商丘市。桑林之门:宋城门,当在国都郊外。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于梓慎曰1: “是何物也2,祸福何为3?”对曰: “二至、二分4,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5;至,相过也6。其他月则为灾,阳不克也7,故常为水。”

于是叔辄哭日食8。昭子曰:“子叔将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辄卒。

1梓慎:鲁之日官。 2物:事。 3何为:如何。 4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 5分,同道也:春分、秋分时,日、月在同一轨道。 6至,相过也:冬至时夜极长而昼极短,夏至时昼极长而夜极短,故相过。《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日月之行也,春秋分日夜等,故同道;冬夏至长短极,故相过。” 7“阳不”二句:日食乃日光为月光所蔽,阴侵阳,故曰阳不克。日为阳为火,月为阴为水,古人以为日食主水灾。 8哭日食:恐其为灾。

冬十月,华登以吴师救华氏1。齐乌枝鸣戍宋2。厨人濮曰3: 《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4,后人有待其衰5。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若入而固,则华氏众矣,悔无及也。”从之。丙寅6,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7,获其二帅公子苦雂、偃州员8。华登帅其余以败宋师。公欲出9,厨人濮曰: “吾小人,可藉死10,而不能送亡,君请待之!”乃徇曰11:“(杨)[扬] 徽者12,公徒也。”众从之。公自 (杨) [扬] 门见之13,下而巡之,曰:“国亡君死,二三子之耻也,岂专孤之罪也14?”齐乌枝鸣白:“用少,莫如齐致死。齐致死,莫如去备15。彼多兵矣,请皆用剑。”从之。华氏北,复即之16。厨人濮以裳裹首而荷以走,曰:“得华登矣17!”遂败华氏于新里18。翟偻新居于新里,既战,说甲于公而归19。华姓居于公里20,亦如之21

十一月癸未22,公子城以晋师至23。曹翰胡会晋荀吴、齐苑何忌、卫公子朝救宋24。丙戌25,与华氏战于赭丘26。郑翩愿为鹳27,其御愿为鹅。子禄御公子城28,庄堇为右。干犫御吕封人华豹29,张匄为右。相遇,城还。华豹曰: “城也!”城怒,而反之30。将注31,豹则关矣32。曰: “平公之灵33尚辅相余34!”豹射,出其间35。将注,则又关矣。曰:“不狎36,鄙。”抽矢37,城射之,殪38。张匄抽矢殳而下39,射之,折股。扶伏而击之40,折轸41。又射之,死42。干犫请一矢43,城曰:“余言汝于君44。”对曰:“不死伍乘45,军之大刑也。干刑而从子,君焉用之?子速诸!”乃射之,殪。大败华氏,围诸南里。华亥搏膺而呼46,见华貙曰: “吾为栾氏矣47!”貙曰:“子无我迋48,不幸而后亡49。”使华登如楚乞师,华貙以车十五乘、徒七十人犯师而出,食于睢上50,哭而送之,乃复入51

楚薳越帅师将逆华氏,大宰犯谏曰:“诸侯唯宋事其君52,今又争国,释君而臣是助,无乃不可乎?”王曰:“而告我也后53,既许之矣54。”

1“华登”句:华登于上年奔吴。 2乌枝鸣:齐大夫。 3厨人濮:宋厨邑大夫,名濮。 4先人:先发制人。有:以。 5有待其衰:待敌之衰乃攻之。 6丙寅:十七日。 7鸿口:地名,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 8苦雂(án)、偃州员:皆吴大夫。 9出:出奔。 10藉死:致死。藉:蹈,履。 11徇:宣示。 12扬:原本作“杨”,据阮元《校勘记》改。下“扬门”之“扬”亦据阮校改。徽:徽识。指旗幡之类。 13扬门:宋之正东门。见之:见国人皆扬徽。 14专:独。 15去备:不为备。示敌以不整以诱之。 16即:就。 17得华登矣:诈言斩得华登之首。 18新里:华氏所取之邑,在今河南开封市东。 19“说甲”句:谓翟偻新反助宋公。说(tuō):通“脱”。 20华姓(tǒu):华氏之族。21亦如之:亦如翟偻新,弃华氏而归于宋公。 22癸未:四日。23公子城上年奔晋,今还救宋。 24翰胡:曹大夫。 25丙戌:七日。 26赭(zhě)丘:宋地,当在宋都郊外。 27郑翩:华氏之党。鹳:与下文“鹅”皆为阵名。 28子禄:向宜。 29封人:掌封疆之官。华豹:华氏之党。 30怒其呼己,故还战。 31注:扣矢于弓。 32关:引弓。 33平公:公子城之父。 34尚:希望。辅相:辅助,佑助。此二句为公子城祈祷之辞。 35箭出于子城、子禄之间。 36不狎:谓华豹频射而不使对手得射。狎:更,更替。 37抽矢:华豹撤下附弦之箭。 38殪:死。 39殳(shū):长兵器,在车边。 40扶伏:匍匐。 41轸:车后之横木。 42张匄死。 43请一矢:求死。 44不欲杀之。 45伍乘:指同乘共伍之人。古代军制,五人一组,谓之伍。乘指战车。46搏膺:捶胸。 47“吾为”句:晋栾盈出奔复入作乱而死,事在襄公二十三年。 48迋(guàng):恐吓。 49不幸而后亡:谓侥幸犹可不亡。 50睢上:当在今河南商丘市境。 51复入南里。52唯宋之臣下犹尊事其君。 53而:尔。 54为明年华、向奔楚《传》。

蔡侯朱出奔楚。费无极取货于东国1,而谓蔡人曰:“朱不用命于楚,君王将立东国。若不先从王欲,楚必围蔡!”蔡人惧,出朱而立东国2。朱诉于楚,楚子将讨蔡。无极曰:“平侯与楚有盟3,故封。其子有二心4,故废之。灵王杀隐大子5,其子与君同恶6,德君必甚7。又使立之,不亦可乎?且废置在君8,蔡无他矣。”

1东国:蔡隐太子之子,平侯庐之弟,蔡侯朱之叔父。2“出朱”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皆云“东国杀平侯子而自立”。 3“平侯”二句:盟于邓,依陈、蔡人以国。 4其子:蔡侯朱。 5楚灵王用蔡太子于冈山,事在十一年。 6同恶:同恶灵王。 7楚平王杀灵王,是为东国报父仇。 8“且废”二句:谓废立之权在楚,则诸侯无二心。

公如晋,及河,鼓叛晋1。晋将伐鲜虞,故辞公。

1鼓:国名,白狄之别种。鼓本从晋,此时属鲜虞。

二十有二年春1,齐侯伐莒。

宋华亥、向宁、华定自宋南里出奔楚。

大蒐于昌间2

夏四月乙丑3,天王崩。

六月,叔鞅如京师4,葬景王5

王室乱。

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6

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7

冬十月8,王子猛卒9

十有二月癸酉朔10,日有食之。

1二十有二年:公元前520年。 2昌间:鲁地。未详何处。3乙丑:十九日。 4叔鞅:叔弓之子。 5葬景王:天子七月而葬。周有乱,故速葬。 6王猛:未即位,故书名。皇: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巩义市西南。 7王城:周之东都,当时为都城所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隅。 8冬十月:《传》云“十一月乙酉”。 9王子猛卒:未即位,故不书崩。 10十有二月癸酉朔:此年十二月癸卯朔,癸酉乃闰十二月朔日,《经》失书“闰”字。

二十二年春,王二月甲子1,齐北郭启帅师伐莒2。莒子将战,苑羊牧之谏曰3:“齐帅贱,其求不多,不如下之。大国不可怒也。”弗听。败齐师于寿馀4。齐侯伐莒5,莒子行成6。司马灶如莒莅盟7。莒子如齐莅盟,盟于稷门之外8。莒于是乎大恶其君9

1甲子:十七日。 2北郭启:齐大夫,北郭佐之后。 3苑羊牧之:莒大夫。名牧之,字羊。 4寿馀:莒地,在今山东安丘市。 5齐侯怒,故亲伐之。 6行成:求和。 7司马灶:齐大夫。莅盟:与盟。莅:临。 8稷门:齐城门。 9为明年莒子来奔《传》。

楚薳越使告于宋曰:“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1?寡君请受而戮之2。”对曰:“孤不佞3,不能媚于父兄4,以为君忧,拜命之辱。抑君臣日战,君曰余必臣是助,亦唯命。人有言曰,‘唯乱门之无过5’。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6,以奖乱人7,孤之望也。唯君图之!”楚人患之8。诸侯之戍谋曰:“若华氏知困而致死,楚耻无功而疾战,非吾利也。不如出之9,以为楚功,其亦 (能无)[无能] 为也已10。救宋而除其害11,又何求?”乃固请出之,宋人从之。己巳12,宋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出奔楚13。宋公使公孙忌为大司马14,边卬为大司徒15,乐祁为(司马)[司城]16,仲几为左师17,乐大心为右师18,乐輓为大司寇,以靖国人19

1无宁:无乃。为宗羞:为宗庙之耻。 2“寡君”句:此为外交辞令。楚欲救华氏,故作此言。 3不佞:不才。 4媚:悦。谓取悦。父兄:指华、向。二氏皆宋之公族。 5“唯乱”句:十九年《传》云“无过乱门”。 6亢:捍卫,保护。不衷:不善。7奖:助。 8患宋以义拒之。 9出之:使之得出。 10无能为:谓不能复为宋患。无能:原本作“能无”,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11“救宋”句:除华氏,则宋患除。 12己巳:二十二日。 13华貙以下五人,经文不书,非卿。 14代华费遂。15边卬:平公之曾孙。为大司马:代华定。 16乐祁:乐祁犁。司城:原本作“司马”,据《四部丛刊》本改。 17仲几:仲江之孙。为左师:代向宁。 18为右师:代华亥。 19终梓慎之言,三年而后弭。

王子朝、宾起有宠于景王1。王与宾孟说之2,欲立之。刘献公之庶子伯蚠事单穆公3,恶宾孟之为人也,愿杀之4。又恶王子朝之言,以为乱,愿去之。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5。”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6!人异于是7。牺者实用人8,人牺实难9,己牺何害10?”王弗应11

夏四月,王田北山12,使公卿皆从,将杀单子、刘子。王有心疾13,乙丑,崩于荣锜氏14。戊辰15,刘子挚卒,无子16,单子立刘蚠。五月庚辰17,见王18,遂攻宾起,杀之。盟群王子于单氏19

1王子朝:景王之庶长子。宾起:王子朝之傅。 2宾孟:即宾起。说:同“悦”。 3刘献公:刘挚。伯蚠(fén):刘狄。单穆公:单旗。 4愿:欲。 5自惮其牺:惧为牺牲,故自残毁。《国语·周语下》无“自”字。 6其:殆。用:杀之以祭。 7人异于是:鸡中选为牺,将被杀。人中选,则当贵盛,故人异于鸡。8牺:指有权势之人。《国语·晋语九》:“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用人:治人。 9人牺实难:言唯患他人为牺(人喻子猛,牺喻得势)。难:患。 10己牺何害:自己为牺,则能治人,故无患。己:指子朝。害:患。 11王弗应:十五年,太子寿卒,王立子猛,其后复欲立子朝,而惧祸及子朝,因而犹豫不决。宾起以牺进言,王心许之,故不应。 12北山:北邙山。亦作“北芒”。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13心疾:心脏病。 14崩于荣锜之家。 15戊辰:二十二日。 16无子:无嫡子。刘蚠为其庶子。 17庚辰:四日。 18王:王猛。 19惧诸王子党于子朝,故盟之。

晋之取鼓也1,既献2,而反鼓子焉3。又叛于鲜虞4

六月,荀吴略东阳5。使师伪籴者6,负甲以息于昔阳之门外7,遂袭鼓8,灭之。以鼓子鸢鞮归,使涉佗守之9

1“晋之”句:晋取鼓在十五年。 2献:献于庙。 3反鼓子:使返国复为君。 4“又叛”句:复叛晋而属鲜虞。鲜虞:国名,白狄之别族,故城在今河北新乐市西南。 5略:巡行。东阳:即南阳。泛指太行山以东之地。 6伪籴者:假装成籴米。者:语助词,无义。 7昔阳:地名,在今河北晋州市西。 8鼓:国名,亦白狄之族。 9涉佗:晋大夫。守之:守鼓之地。

丁巳1,葬景王。王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景之族以作乱2。帅郊、要、饯之甲3,以逐刘子4。壬戌5,刘子奔扬6。单子逆悼王于庄宫以归7。王子还夜取王以如庄宫8。癸亥9,单子出10。王子还与召庄公谋11,曰:“不杀单旗12不捷。与之重盟,必来。背盟而克者多矣。”从之13。樊顷子曰14:“非言也,必不克。”遂奉王以追单子15,及领16,大盟而复17,杀挚荒以说18。刘子如刘19。单子亡。乙丑20,奔于平畤21。群王子追之,单子杀还、姑、发、弱、鬷、延、定、稠22,子朝奔京23。丙寅24,伐之25。京人奔山。刘子入于王城26。辛未27,巩简公败绩于京28。乙亥29,甘平公亦败焉。

叔鞅至自京师30,言王室之乱也。闵马父曰31:“子朝必不克。其所与者,天所废也32。”

单子欲告急于晋。秋七月戊寅33,以王如平畤,遂如圃车34,次于皇。刘子如刘。单子使王子处守于王城35,盟百工于平宫36。辛卯37,鄩肸伐皇38,大败,获鄩肸。壬辰39,焚诸王城之市40。八月辛酉41,司徒丑以王师败绩于前城42。百工叛43。己巳44,伐单氏之宫,败焉45。庚午46,反伐之。辛未47,伐东圉48。冬十月丁巳49,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50,以纳王于王城。庚申51,单子、刘蚠以王师败绩于郊52,前城人败陆浑于社53。十一月乙酉54,王子猛卒55。不成丧也。己丑56,敬王即位57。馆于子旅氏58。十二月庚戌59,晋籍谈、荀跞、贾辛、司马督帅师军于阴60,于侯氏61,于溪泉62,次于社63。王师军于氾64,于解65,次于任人66。闰月,晋箕遗、乐征、右行诡济师取前城67,军其东南。王师军于京 (楚)68。辛丑69,伐京70毁其西南71

1丁巳:十二日。 2百工:百官。一说指工匠。职秩:官位与俸禄。灵、景之族:灵王、景王之子孙。 3郊、要、饯:皆周邑。 4刘子:刘狄,字伯蚠。 5壬戌:十七日。 6扬:邑名。诸戎所居,都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 7悼王:王子猛,景王之子。以归:归于其家。 8王子还:子朝之党。取王以如庄宫:不欲使单子得王,故取之。 9癸亥:十八日。 10失王,故出奔。11召庄公:召伯奂,子朝之党。 12单旗:单子。 13从王子还之谋。 14樊顷子:樊齐。刘、单之党。 15王子还奉王。16领:周地。 17欲重盟使单子、刘子复归。 18归罪于挚荒。说:解说。 19刘:刘子食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 20乙丑:二十日。 21平畤:周地,当在河南洛阳市附近。 22还、姑、发、弱、鬷、延、定、稠:八人皆灵王、景王之族。 23京:周地。 24丙寅:二十一日。 25单子伐京。 26子朝奔亡,故得入。 27辛未:二十六日。 28巩简公:与下文甘平公皆周卿士。29乙亥:三十日。 30葬景王还。 31闵马父:闵子马,鲁大夫。32天所废:指群丧职秩者。 33秋七月戊寅:七月三日。《经》书六月,误。 34圃车:周地。当在巩义市西南。 35守于王城:拒子朝。 36平宫:平王庙。 37辛卯:十六日。 38鄩肸(xúnxí):子朝之党。皇:周地。 39壬辰:十七日。 40焚鄩肸。 41辛酉:十七日。 42司徒丑:悼王之司徒,名丑。前城: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三十里伊水东岸。 43司徒丑败故。44己巳:二十五日。 45败焉:为单氏所败。 46庚午:二十六日。 47辛未:二十七日。 48东圉:周地,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 49冬十月丁巳:十月十四日。《经》书秋,误。 50九州之戎:陆浑之戎。州:古代基层单位。五州为乡。焦、瑕、温、原:皆晋邑。焦、瑕二邑都在今河南陕县附近,温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原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 51庚申:十七日。 52为子朝党羽所败。 53社:周地,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 54乙酉:十一月十二日。《经》书十月,误。 55“王子”二句:《春秋》书“王子猛卒”,而不书“天王崩”是因为丧葬未用王礼。 56己丑:十六日。 57敬王:王子匄,王子猛同母弟。 58子旅:周大夫。59庚戌:八日。 60阴:即平阴,在今河南孟津县北。阴为籍谈驻军之所。 61侯氏:在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侯氏为荀跞所军。62溪泉: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溪泉为贾辛所军。 63社为司马督所军。 64氾(fàn):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 65解: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 66任人:在今河南洛阳市附近。 67箕遗、乐征、右行诡:皆晋大夫。济师:以师渡洛水、伊水。68京:在今河南洛阳市附近。原本“京”下有“楚”字,据段玉裁说删。 69辛丑:二十九日。 70子朝所在。 71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二十有三年春1,王正月,叔孙婼如晋。

癸丑2,叔鞅卒3

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4

晋人围郊5

夏六月,蔡侯东国卒于楚。

秋七月,莒子庚舆来奔。

戊辰6,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7

胡子髡、沈子逞灭8

获陈夏啮9

天王居于狄泉10

尹氏立王子朝11

八月乙未12,地震。

冬,公如晋,至河,有疾,乃复。

1二十有三年:公元前519年。 2癸丑:十二日。 3叔鞅:叔弓之子,叔辄之弟。 4行人:使者。 5晋人围郊,为讨子朝。围郊在叔鞅卒前,《经》书于后,从告。 6戊辰:二十九日。7鸡父:楚地,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 8灭:国虽存,君死曰灭。9获:大夫死得、生擒皆可称获。夏啮:夏征舒曾孙。 10狄泉:地名,当时在洛阳城外(今在城内)。敬王出居狄泉以避子朝。11尹氏:周卿士。 12乙未:二十七日。

二十三年春1,王正月壬寅朔,二师围郊2。癸卯3,郊、鄩溃4。丁未5,晋师在平阴6,王师在泽邑7。王使告间8。庚戌9,还10

1此条应与上年传文连读。 2二师:指王师、晋师。 3癸卯:二日。 4郊:周邑,当在鄩邑附近。鄩(xún):周邑,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 5丁未:六日。 6平阴:在今河南孟津县北。7泽邑:即狄泉。 8王:周敬王。间:病痊愈或好转。此指局势趋于缓和。 9庚戌:九日。 10还:晋师还。

邾人城翼1,还,将自离姑2。公孙鉏曰3:“鲁将御我4。”欲自武城还5,循山而南6。徐鉏、丘弱、茅地曰7: “道下,遇雨,将不出8,是不归也。”遂自离姑9。武城人塞其前10,断其后之木而弗殊11,邾师过之,乃推而蹶之12。遂取邾师,获鉏、弱、地。

邾人诉于晋,晋人来讨。叔孙婼如晋,晋人执之。书曰“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言使人也。晋人使与邾大夫坐13,叔孙曰:“列国之卿14,当小国之君,固周制也。邾又夷也15。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在16,请使当之,不敢废周制故也。”乃不果坐。

韩宣子使邾人取其众17,将以叔孙与之。叔孙闻之,去众与兵而朝18。士弥牟谓韩宣子曰19:“子弗良图20,而以叔孙与其雠,叔孙必死之。鲁亡叔孙,必亡邾。邾君亡国,将焉归21?子虽悔之,何及?所谓盟主,讨违命也。若皆相执,焉用盟主?”乃弗与。使各居一馆22。士伯听其辞23,而诉诸宣子24,乃皆执之。士伯御叔孙,从者四人,过邾馆以如吏25。先归邾子。士伯曰: “以刍荛之难26,从者之病,将馆子于都27。”叔孙旦而立,期焉28。乃馆诸箕29。舍子服昭伯于他邑。

范献子求货于叔孙30,使请冠焉31。取其冠法32,而与之两冠,曰:“尽矣。”为叔孙故,申丰以货如晋。叔孙曰:“见我,吾告女所行货33。”见,而不出34。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35,请其吠狗36,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食之37。叔孙所馆者,虽一日,必葺其墙屋38,去之如始至39

1翼:邾邑,在今山东曹县西南。 2离姑:邾邑,在翼之北。3公孙鉏:邾大夫。 4从离姑至绎(邾之都城),须经鲁之武城。5武城:鲁邑,在离姑之北。 6循山而南:循沂蒙山而南,欲绕过武城。 7徐鉏、丘弱、茅地:三人皆邾大夫。 8不出:谓前行困难。《说文》:“出,进也。” 9过武城。 10塞其前:拦塞前路。 11殊:断。 12蹶:倒。 13坐:争讼相质证。 14列国:大国。 15邾又夷也:邾虽在中国,而杂东夷之风,故谓之夷。又:乃。 16介:副使。介亦奉君命,故云命介。子服回:鲁大夫。 17韩宣子:韩起。取:通“聚”。 18“去众”句:单身而且不带兵器朝晋君,示不惧死。 19士弥牟:士景伯。 20弗良图:不能妥善处理此事。良:善。 21将焉归:时邾君在晋,若亡国无所归,将益为晋忧。 22使各居一馆:叔孙不愿与邾大夫坐讼,故使鲁、邾大夫分处而听其讼辞。馆:舍。 23士伯:即士弥牟。 24诉:告。 25“过邾”句:欲使邾人见叔孙之屈辱。 26刍荛:割草打柴之人。 27都:邑。指别邑。 28期:待。 29箕:晋邑,在今山西蒲县东北。 30范献子:范鞅。31请冠:以求冠为辞,欲求贿赂。 32“取其”二句:既送作冠之模法,又送之以两冠。 33所行货:行贿的对象。 34不出:留之不使出。 35吏人:晋之吏人看管叔孙者。 36吠狗:守舍之狗。 37表明先前不予非因吝惜。 38葺:修补。 39叔孙明年春始得归,《传》终言之。

夏四月乙酉1,单子取訾2,刘子取墙人、直人3。六月壬午4,王子朝入于尹5。癸未6,尹圉诱刘佗杀之7。丙戌8,单子从阪道9,刘子从尹道伐尹10。单子先至而败,刘子还。己丑11,召伯奂、南宫极以成周人戍尹12。庚寅13,单子、刘子、樊齐以王如刘14。甲午15,王子朝入于王城,次于左巷16。秋七月戊申17,鄩罗纳诸庄宫18。尹辛败刘师于唐19。丙辰20,又败诸鄩。甲子21,尹辛取西闱22。丙寅23,攻蒯24,蒯溃25

1乙酉:十五日。 2訾(zī):邑名,在今河南巩义市南。3墙人、直人:与上文唐三邑皆属子朝。 4壬午:十三日。5自宋入于尹氏之邑。 6癸未:十四日。 7尹圉:尹文公。刘佗:刘蚠之族,敬王亲信。 8丙戌:十七日。 9阪道:斜道。10尹道:正道。《尔雅·释言》:“尹,正也。” 11己丑:二十日。 12召伯奂、南宫极:二人皆周卿士。 13庚寅:二十一日。14出居刘子食邑,以避子朝。 15甲午:二十五日。 16左巷:近东城之地。 17戊申:九日。 18鄩罗:周大夫鄩肸之子。19尹辛:尹氏之族。唐: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 20丙辰:十七日。 21甲子:二十五日。 22西闱:周地。 23丙寅:二十七日。 24蒯: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偏西北。 25此时敬王居于狄泉,尹氏立王子朝。

莒子庚舆虐而好剑1。苟铸剑,必试诸人。国人患之。又将叛齐。乌存帅国人以逐之2。庚舆将出,闻乌存执殳而立于道左3,惧将止死4。苑羊牧之曰5:“君过之!乌存以力闻可矣,何必以弑君成名?”遂来奔6。齐人纳郊公7

1莒子庚舆:犁比公之子,著丘公弟。 2乌存:莒大夫。3殳:古代的一种长兵器。 4惧将止死:惧将被拘止而死。5苑羊牧之:莒大夫。名牧之,字羊。 6来奔:奔鲁。 7郊公:著丘公之子,十四年出奔齐。

吴人伐州来1,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2。吴人御诸钟离3。子瑕卒,楚师熸4

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威克其爱5,虽小,必济。’胡、沈之君幼而狂6,陈大夫啮壮而顽7,顿与许、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8,政令不壹。七国同役而不同心9,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乖乱10,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11,后者敦陈整旅12。吴子从之。戊辰晦13,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14,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15,光帅右,掩馀帅左16。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17,三国奔18,楚师大奔。

书曰19:“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君臣之辞也。不言战20,楚未陈也。

1州来:本古国,后为吴、楚相争之地,在今安徽凤台县。2薳(wěi)越帅师:令尹子瑕以病从戎,故薳越摄行军事。奔命:奉楚王之命赴敌。 3钟离:吴、楚边境之地,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 4熸(jiān):火灭。引申为军队溃败。 5“作事”句:谓军事尚威。克:胜。 6狂:愚。 7顽:愚钝。 8帅贱:薳越非正卿。多宠:军中多宠臣。 9七国:指楚、顿、胡、沈、蔡、陈、许。 10乖乱:昏乱,不协调。乖:背。 11去备薄威:谓示敌不整以诱之。 12敦:厚。 13戊辰晦:七月二十九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成公十六年《传》郤至数楚有六间,其一曰“陈不违晦”,知古人忌讳于晦日作战。此吴师与楚战,为出其不意。 14囚徒不习战而用之,乃示以不整。 15从吴王。 16掩馀:吴王寿梦之子。 17噪:群呼。 18三国:指许、蔡、顿。19“书曰”四句:《春秋》于胡、沈之君死称“灭”,陈大夫死称“获”,因君重臣轻,故措辞不同。 20“不言”二句:未战而溃,故不书战。

八月丁酉1,南宫极震2。苌弘谓刘文公曰3:“君其勉之!先君之力可济也4。周之亡也5,其三川震。今西王之大臣亦震6,天弃之矣!东王必大克7

1丁酉:二十九日。 2南宫极震:南宫极(周卿士)因地震房屋倒塌被压死。 3刘文公:刘蚠。 4先君:指刘献公(刘挚),刘蚠之父。献公欲立子猛,未及而卒,见上年《传》。力:功。 5“周之”二句:《国语·周语上》:“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川:指泾、渭、洛水。 6西王:指王子朝。子朝在王城,故称西王。 7东王:指周敬王。敬王居于狄泉,在王城东,故称东王。

楚大子建之母在郹1,召吴人而启之2。冬十月甲申3,吴大子诸樊入郹4,取楚夫人与其宝器以归。楚司马薳越追之,不及。将死,众曰:“请遂伐吴以徼之5。”薳越曰:“再败君师6死且有罪。亡君夫人,不可以莫之死也7。”乃缢于薳澨8

1郹(jú):即郹阳,蔡邑,在今河南新蔡县。平王娶秦女,而废太子建,故母归其家。 2启:诱导。 3甲申:十七日。4大子诸樊:此时吴王僚在位,其伯父号诸樊,太子不应名诸樊。《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 5徼之:谓复取楚夫人与其宝器。徼:求。 6再败:救州来已大败,复战恐再败。 7莫之死:没有人为之而死。 8薳澨:楚地,在今湖北京山县西百余里之汉水东岸。澨:水边增高之地,人所居者。

公为叔孙故如晋1,及河,有疾而复。

1“公为”句:此年春晋执鲁使叔孙婼。

楚囊瓦为令尹1,城郢2。沈尹戌曰:“子常必亡郢。苟不能卫,城无益也。古者,天子守在四夷3;天子卑4,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5;诸侯卑,守在四竟6。慎其四竟,结其四援7,民狎其野8,三务成功9。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今吴是惧10,而城于郢,守已小矣。卑之不获11,能无亡乎?昔梁伯沟其公宫而民溃12,民弃其上,不亡何待?夫正其疆埸13,修其土田14,险其走集15,亲其民人,明其伍候16,信其邻国,慎其官守,守其交礼17,不僭不贪18,不懦不耆19,完其守备20,以待不虞21,又何畏矣? 《诗》曰22:‘无念尔祖23,聿修厥德。’无亦监乎若敖、蚡冒至于武、文24?土不过同25,慎其四竟,犹不城郢。今土数圻26,而郢是城,不亦难乎27?”

1囊瓦:子常,子囊之子。 2城郢:增修加固郢城。郢为楚都,在今湖北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 3守在四夷:德及于远,故四夷皆为藩卫。 4卑:指政衰。 5守在四邻:邻国为之守。6守在四竟:谓仅能自保。竟:同“境”。 7结其四援:结四邻之国以为援。 8狎:安习。 9三务:春、夏、冬三时之务。 10吴是惧:宾语前置句式。即惧吴。是为语助词。 11卑之不获:连守在四境都做不到。 12“昔梁伯”句:事见僖公十九年《传》。13疆埸 (yì):疆界。 14修:治。土田:土地田畴。 15险:固。走集:指边境之壁垒。 16伍候:五方(四方及中央)之候。17交礼:交接之礼。 18僭:差。贪:滥。 19懦:弱。耆:强。20完:固,坚固。 21待:备。 22《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文王》。 23“无念”二句:言不忘其祖,而修其德。无念:念。“无”与下文“聿”都是发语词,无义。 24无亦:不亦,不。 “亦”是语助词,无义。乎:于。若敖、蚡冒:与下“武”、“文”四君皆楚先君之贤者。 25同:方圆百里。 26圻:方千里。 27不亦:不。

二十 [有] 四年春1,王 (三) [二] 月丙戌2,仲孙貜卒

婼至自晋3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4

秋八月,大雩5

丁酉6,杞伯郁厘卒。

冬,吴灭巢7

葬杞平公。

1二十有四年:公元前518年。原本无“有”字,据阮元《校勘记》补。 2丙戌:二月二十一日。二:原本作“三”,据《四部丛刊》本及《公羊传》、《谷梁传》改。三月无丙戌。 3叔孙婼上年为晋所执。 4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18年4月19日之日环食。 5雩(yú):求雨之祭。 6丁酉:九月五日。7巢:楚邑,今安徽巢湖市东北五里有居巢故址,即其地。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丑1,召简公、南宫嚚以甘桓公见王子朝2。刘子谓苌弘曰:“甘氏又往矣。”对曰:“何害?同德度义3。《大誓》曰4:‘纣有亿兆夷人5,亦有离德6。余有乱臣十人7,同心同德8。’此周所以兴也。君其务德,无患无人。”戊午9,王子朝入于邬10

1辛丑:五日。 2召简公:召伯盈,召庄公之子。南宫嚚(yín):南宫极之子。甘桓公:甘平公之子。 3同德度义:言所谓同德者,唯在于义。 4 《大誓》:《尚书》篇名。 5亿兆夷人:亿兆人。极言其多。夷:语助词,无义。 6离德:指乖离之心。7乱臣:治臣。 8以上四句今在古文《尚书·泰誓中》,字句略有出入。 9戊午:二十二日。 10邬(wū):地名,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

晋士弥牟逆叔孙于箕1。叔孙使梁其踁待于门内2,曰:“余左顾而欬3,乃杀之4。右顾而笑,乃止。”叔孙见士伯5士伯曰:“寡君以为盟主之故,是以久子6。不腆敝邑之礼7将致诸从者8,使弥牟逆吾子。”叔孙受礼而归。二月,婼至自晋9,尊晋也。

1叔孙:叔孙婼。箕:晋邑,在今山西蒲县东北。 2梁其踁(jìng):叔孙婼的家臣。 3欬:同“咳”。咳嗽。 4疑士弥牟来害己,故谋杀之。 5士伯:即士弥牟。 6久:留滞。 7腆:厚。 8将致其礼而归之。 9“婼至”二句:谓《春秋》不书叔孙之族,仅称其名,表示尊重晋国。

三月庚戌1,晋侯使士景伯莅问周故2。士伯立于乾祭3 ,而问于介众4。晋人乃辞王子朝,不纳其使。

1庚戌:十五日。 2“晋侯”句:晋侯使士景伯问子朝、敬王之曲直。士景伯:士弥牟。莅:临。故:事。 3乾祭:王城之北门。 4介众:众人。介:大。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1: “将水2。”昭子曰3:“旱也。日过分而阳犹不克4,克必甚,能无旱乎?阳不克莫5,将积聚也。”

1梓慎:鲁之日官。 2将水:梓慎以为日食乃阴胜阳,故曰将水。 3昭子:叔孙婼。 4 “日过”句:已过春分,阳气盛时,而不克阴,阳气郁积,其后克之必甚。克:胜。 5莫:散,散发。《广雅·释诂三》:“莫、班、赋,布也。”

六月壬申1,王子朝之师攻瑕及杏2,皆溃。

1壬申:九日。 2瑕:敬王控制之邑。未详何处。杏:在今河南禹州市北。亦敬王之邑。

郑伯如晋,子大叔相1。见范献子2,献子曰: “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3,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4:‘嫠不恤其纬5,而忧宗周之陨6,为将及焉7。’今王室实蠢蠢焉8,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焉9?吾子其早图之!《诗》曰10:‘瓶之罄矣11,惟罍之耻。’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献子惧,而与宣子图之12。乃征会于诸侯,期以明年13

1子大叔:游吉。 2范献子:范鞅。 3恤:忧。 4抑:然,不过。 5嫠:寡妇。不恤其纬:不忧所织布之多寡。纬:织物的横线,与“经”相对。 6宗周之陨:谓周失宗庙社稷。陨:失。 7及:祸及己。 8实:《说文·心部》引《传》作“日”。日与实同义。蠢蠢:形容扰乱。 9侪:辈。 10《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蓼莪》。 11“瓶之”二句:瓶、罍皆盛酒之器,瓶小而罍大,瓶常受酒于罍。瓶罄,则罍亦无余,故耻之。12宣子:韩起。 13为明年会于黄父《传》。

秋八月,大雩,旱也1

1终如叔孙之言。

冬十月癸酉1,王子朝用成周之宝圭于河2。甲戌3,津人得诸河上4。阴不佞以温人南侵5,拘得玉者,取其玉。将卖之,则为石。王定而献之6,与之东訾7

1癸酉:十一日。 2“王子”句:王子朝以宝圭祭祀于河。用:以人、牲、玉帛祭祀神衹。 3甲戌:十二日。 4津人:摆渡的人。 5阴不佞:敬王大夫。南侵:击子朝。 6不佞献玉于王。 7东訾:地名,在今河南巩义市西。

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1。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抚民而劳之,吴不动而速之2,吴踵楚,而疆埸无备3,邑能无亡乎?”

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之汭4,越公子仓归王乘舟5。仓及寿梦帅师从王6,王及圉阳而还7

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8

沈尹戌曰:“亡郢之始,于此在矣。王壹动而亡二姓之帅9,几如是而不及郢10?《诗》曰11:‘谁生厉阶12,至今为梗。’其王之谓乎13!”

1略:行。 2速:召。 3疆埸(yì):边境。 4豫章:地名,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之北。汭:水弯曲之处。 5归(kuì):通“馈”。赠送。乘舟:乘坐的船(非战船)。 6寿梦:越大夫。7圉阳:楚地。 8钟离:楚邑,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 9二姓之帅:指巢、钟离大夫。 10几:岂。 11《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桑柔》。 12“谁生”二句:言谁实为此祸阶,致使至今以为病乎?厉:怨。阶:台阶。梗:病。 13为定公四年吴入郢《传》。

二十有五年春1,叔孙婼如宋。

夏,叔诣会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2

有鸜鹆来巢3

秋七月上辛4,大雩5。季辛6,又雩。

九月己亥7,公孙于齐8,次于阳州9。齐侯唁公于野井10

冬十月戊辰11,叔孙婼卒。

十有一月己亥12,宋公佐卒于曲棘13

十有二月,齐侯取郓14

1二十有五年:公元前517年。 2黄父:又名“黑壤”,晋地,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北。 3鸜鹆(qúyù):亦作“鸲鹆”,即八哥。来巢:鲁地本无鸜鹆,今有之,故曰“来巢”。 4上辛:上旬之辛日。指辛卯。四日。 5雩(yú):求雨之祭。 6季辛:下旬之辛日。指辛亥。二十四日。 7己亥:十三日。 8孙:同“逊”。内讳奔,故曰孙,若主动逊让而去位者。 9阳州:本鲁邑,此时已为齐有,在今山东东平县北境。 10唁:对遭遇非常变故者进行慰问。此因鲁公失国而唁之。野井:齐邑,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 11戊辰:十二日。 12己亥:十三日。 13曲棘: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 14郓:鲁有东、西二郓。此为西郓,在今山东郓城县东。

二十五年春,叔孙婼聘于宋。桐门右师见之1,语,卑宋大夫而贱司城氏2。昭子告其人曰3:“右师其亡乎!君子贵其身4,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贱其宗,是贱其身也,能有礼乎?无礼,必亡。”

宋公享昭子,赋 《新宫》5。昭子赋 《车辖》6。明日,宴,饮酒,乐。宋公使昭子右坐7,语相泣也。乐祁佐8,退而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9,其皆死乎!吾闻之,哀乐而乐哀10,皆丧心也。心之精爽11,是谓魂魄12。魂魄去之,何以能久13?”

1桐门右师:乐大心。宋右师,居于桐门(宋之北门),后因以为氏。 2卑:薄其才德。与“贱”同义。司城:乐祁;乐氏之大宗。 3昭子:叔孙婼。其人:指从者。 4 “君子”三句:唯礼可以贵身,贵身,故尚礼。 5《新宫》:逸《诗》。 6《车辖》:《诗·小雅》篇名。诗言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昭子将为季孙迎娶宋公之女,故赋此。 7“宋公”句:宋公特意使昭子坐于其右,靠近以便交谈。 8佐:助宴礼。 9今兹:今年。10哀乐:以乐为哀。而:与。乐哀:以哀为乐。 11精爽:神魂。精:神。爽:明。 12魂魄:神气。魂:阳气。魄:阴神。13为此年冬叔孙、宋公卒《传》。

季公若之姊为小邾夫人1,生宋元夫人2,生子3,以妻季平子。昭子如宋聘4,且逆之。公若从5,谓曹氏勿与,鲁将逐之。曹氏告公,公告乐祁。乐祁曰:“与之。如是6,鲁君必出。政在季氏三世矣7,鲁君丧政四公矣8。无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国君是以镇抚其民。 《诗》曰9: ‘人之云亡10,心之忧矣。’鲁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靖以待命犹可11,动必忧12。”

1季公若之姊:季平子(季孙意如)庶姑,与公若同母,故曰公若之姊。 2宋元夫人:平子的表姐。 3子:古代子、女皆可称子。此指女儿。 4季平子为人臣,而鲁卿亲为迎娶,因其势盛。 5“公若”三句:公若劝宋元公夫人,叫她不要将女儿嫁给季孙,鲁国将要驱逐他。谓:使。曹氏:宋元公夫人。曹为小邾君之姓。 6“如是”二句:如果鲁君想要驱逐季平子,最终只能自己出奔。 7三世:指文子、武子、平子。 8四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 9《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瞻印》。10“人之”二句:言无人则忧患至。云:句中语助词,无义。11靖:安。 12为公孙于齐《传》。

夏,会于黄父1,谋王室也。赵简子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具戍人2,曰:“明年将纳王3。”

子大叔见赵简子4,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 ‘夫礼,天之经也5,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6。则天之明,因地之性7,生其六气8用其五行9。气为五味10,发为五色11,章为五声12。淫则昏乱13,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14:为六畜、五牲、三牺15,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16,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17,以奉五声;为君臣上下18,以则地义;为夫妇外内19,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20,以象天明21;为政事、庸力、行务22,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23;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民有好、恶、喜、怒、哀、乐24,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25,以制六志26: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27,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28;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29,乃能协于天地之性30,是以长久。’”简子曰:“甚哉,礼之大也!”对曰:“礼,上下之纪31,天地之经纬也32,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33。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34,谓之成人35。大,不亦宜乎?”简子曰:“鞅也请终身守此言也。”

宋乐大心曰:“我不输粟。我于周为客36,若之何使客?”晋士伯曰:“自践土以来37,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38?曰 ‘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宋背盟,无乃不可乎?”右师不敢对39,受牒而退40。士伯告简子曰:“宋右师必亡。奉君命以使,而欲背盟以干盟主,无不祥大焉41。”

1“会于”二句:叔诣会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谋定王子朝之乱。《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 2赵简子:赵鞅。 3纳王:送敬王回到王城。 4子大叔:游吉,郑执政之卿。 5“天之”二句:谓礼为天地之常道,所宜施行者。经:常。指常道。 6则:仿效。 7因地之性:地有高下、刚柔。 8生:养。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9五行:金、木、水、火、土。 10气为五味:谓五行之气,入于人口为五味(酸、咸、辛、苦、甘)。 11五色:青、黄、赤、白、黑。 12五声:宫、商、角、徵、羽。 13“淫则”二句:谓滋味声色等,过则伤生。淫:过。性:生。 14奉:持。 15六畜:马、牛、羊、鸡、犬、豕。五牲:牛、羊、豕、犬、鸡。三牺:牛、羊、豕。 16九文:山、龙、华(花)、虫、藻、火(画火)、米粉(若白米)、黼(若斧形,谓刃白身黑)、黻(若二己字相背之形)九种图形。参见桓公二年注。六采:六种色彩。绘画之事,杂用天地四方之色。青与白、赤与黑、玄与黄皆相次,谓之六色。五章:五种文饰。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具备谓之绣。 17九歌:九功之事可歌者。文公七年《传》:“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八风:八方之风。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商、变徵。六律: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8“为君臣”二句:君臣有尊卑,犹地有高下。 19“为夫妇”二句:夫治外,妇治内,以法阴阳。经:法。 20昏媾:妻父曰昏,重婚曰媾。姻亚:婿父曰姻,两婿相谓曰亚(亦作“娅”,今称连襟)。 21六亲和睦,以事严父,如众星环绕北辰。 22“为政”二句:在君为政,在臣为事,民功曰庸,治功曰力,行其德教,务其时要,乃礼之根本。23震曜:谓雷鸣闪电。雷电可以杀人。 24 “民有”二句:此六者皆本于阴阳风雨晦明之气。 25审:慎。宜类:指宜仿效者。26以制六志:用以节制好恶喜怒哀乐六种情感。 27信令:出令言而有信。《国语·晋语四》:“信于令则时无废功。” 28好物:好事。 29不失:不违于礼。 30协:和。 31纪:纲纪。32经纬:指常道。 33尚:崇尚。 34曲直:谓性曲者以礼直之,性直者以礼曲之,以辅其性,使适中。赴:一本作“从”,于义为长。 35成人:成德之人。 36二王(夏、殷)之后,于周为宾客。宋为殷之后。 37践土之盟在僖公二十八年。 38同:会。39右师:乐大心。 40牒:书札。 41“无不”句:谓不祥之事莫大于此。

有鸜鹆来巢,书所无也1。师己曰2: “异哉!吾闻文、(武)[成] 之世童谣有之3,曰:‘鸜之鹆之4,公出辱之。鸜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5。鸜鹆跦跦6,公在乾侯7,征褰与襦8。鸜鹆之巢,远哉遥遥。稠父丧劳9,宋父以骄10。鸜鹆鸜鹆,往歌来哭11。’童谣有是,今鸜鹆来巢,其将及乎12!”

1书所无:鸜鹆非鲁地所有,故《春秋》书之。 2师己:鲁大夫。 3文、成之世:文、宣、成之世。不言宣公,举其首尾。成:原本作“武”,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4 “鸜之”二句:言鸜鹆来,则公出奔受辱。之:用法同“兮”。鹆、辱为韵。5馈:赠送。昭公出奔在外,季平子每岁买马馈之。 6跦 (zhū)跦:跳行貌。 7乾(gān)侯: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昭公最终死于乾侯。 8征:求。褰:裤。襦:短衣,短袄,著于单衫之外。跦、侯、襦为韵。 9稠:亦作“裯”,昭公之名。父为男子之通号。丧劳:谓昭公出奔而死,为国之忧。劳:忧。 10宋父:定公(昭公之弟)。因昭公之难而得立。骄:宠,受宠。巢、遥、劳、骄为韵。 11往歌来哭:昭公生出,歌;死还,哭。鹆、哭为韵。 12及:及于祸。秋,书再雩,旱甚也1。

1书再雩,旱甚也:《春秋》载此年鲁二次举行雩祭,因旱情严重。

初,季公鸟娶妻于齐鲍文子1,生甲。公鸟死,季公亥与公思展与公鸟之臣申夜姑相其室2。及季娰与饔人檀通3,而惧4,乃使其妾抶己5,以示秦遄之妻6,曰:“公若欲使余7余不可而抶余。”又诉于公甫8,曰:“展与夜姑将要余9。”秦姬以告公之10。公之与公甫告平子。平子拘展于卞11,而执夜姑,将杀之。公若泣而哀之曰:“杀是,是余杀也。”将为之请。平子使竖勿内12,日中不得请。有司逆命13,公之使速杀之。故公若怨平子。

季、郈之鸡斗14。季氏介其鸡15,郈氏为之金距16。平子怒17,益宫于郈氏18,且让之19。故郈昭伯亦怨平子。

臧昭伯之从弟会为谗于臧氏20,而逃于季氏,臧氏执旃21。平子怒,拘臧氏老22。将祶于襄公23,《万》者二人24,其众万于季氏。臧孙曰:“此之谓不能庸先君之庙25。”大夫遂怨平子。

公若献弓于公为26,且与之出射于外,而谋去季氏。公为告公果、公贲27。公果、公贲使侍人僚柤告公28。公寝,将以戈击之29,乃走。公曰:“执之。”亦无命也30。惧而不出31数月不见。公不怒。又使言,公执戈以惧之,乃走。又使言,公曰:“非小人之所及也32。”公果自言,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33,告郈孙。郈孙以可,劝34。告子家懿伯35。懿伯曰:“谗人以君徼幸36,事若不克37,君受其名38,不可为也。舍民数世以求克39,事不可必也40。且政在焉41,其难图也。”公退之42。辞曰:“臣与闻命矣,言若泄,臣不获死。”乃馆于公43

叔孙昭子如阚44,公居于长府45。九月戊戌46,伐季氏,杀公之于门,遂入之。平子登台而请曰:“君不察臣之罪47使有司讨臣以干戈,臣请待于沂上以察罪48。”弗许。请囚于费49,弗许。请以五乘亡,弗许。子家子曰:“君其许之!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50,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51弗可知也。众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将蕰52蕰蓄,民将生心。生心,同求将合53。君必悔之!”弗听。郈孙曰:“必杀之!”

公使郈孙逆孟懿子54。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55“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56。凡有季氏与无57,于我孰利?”皆曰: “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騣)[鬷] 戾曰58:“然则救诸59!”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公徒释甲60,执冰而踞,遂逐之61。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见叔孙氏之旌,以告。孟氏执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子家子曰:“诸臣伪劫君者62,而负罪以出,君止。意如之事君也,不敢不改。”公曰:“余不忍也63。”与臧孙如墓谋64,遂行。

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将唁公于平阴66,公先至于野井。齐侯曰:“寡人之罪也。使有司待于平阴67,为近故也。”书曰:“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礼也68。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69。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70,以待君命71。寡人将帅敝赋以从执事,唯命是听。君之忧,寡人之忧也。”公喜。子家子曰:“天禄不再72。天若胙君73,不过周公,以鲁足矣。失鲁,而以千社为臣,谁与之立?且齐君无信,不如早之晋。”弗从。

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戮力壹心,好恶同之。信罪之有无74,缱绻从公75,无通外内!”以公命示子家子。子家子曰:“如此,吾不可以盟。羁也不佞,不能与二三子同心,而以为皆有罪76,或欲通外内77,且欲去君。二三子好亡而恶定,焉可同也?陷君于难,罪孰大焉?通外内而去君,君将速入,弗通何为?而何守焉78?”乃不与盟。

昭子自阚归,见平子。平子稽颡曰79:“子若我何?”昭子曰:“人谁不死?子以逐君成名,子孙不忘,不亦伤乎!将若子何?”平子曰: “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80。”昭子从公于齐,与公言。子家子命适公馆者执之81。公与昭子言于幄内,曰:“将安众而纳公82。”公徒将杀昭子,伏诸道83。左师展告公84,公使昭子自铸归85。平子有异志86。冬十月辛酉87,昭子齐于其寝88,使祝、宗祈死89。戊辰90,卒。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91,公徒执之。

1季公鸟:季公亥之兄,季平子庶叔父。鲍文子:鲍国。2公思展:季氏之族。相其室:治其家事。相:治。 3季姒:公鸟妻,鲍文子女。饔人檀:食官,名檀,季氏家臣。 4惧公亥等讨己。 5抶:击。 6秦遄(chuán):鲁大夫,其妻为公鸟妹,秦姬。 7“公若”句:谓公若欲使季姒侍寝。公若:即公亥。8公甫:季平子之子。 9要:要挟。谓强迫己行非礼之事。10公之:名鞅,亦季平子之子。 11卞:鲁邑,故城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 12竖:小臣。 13逆命:受命。 14季平子、郈昭伯二家相近,故鸡相斗。 15介其鸡:为其鸡(头部)著甲。16金距:以金属包裹鸡爪。距:爪。后专指雄鸡足后突出的尖骨。17怒其与己争。 18侵郈氏之宫以益己宅。 19让:责备。20臧昭伯:臧孙赐。从弟:堂弟。 21旃:之。 22老:大夫家的总管。 23禘(dì):大祭之名。 24 《万》者二人:依礼,鲁公当用六佾,即四十八人。卢文弨以为“二人”当为“二八”之误。《万》:舞名。分为文、武两种。文舞执籥与翟,故亦称籥舞、羽舞。武舞执干与戚,故亦称干舞。 25“此之”句:谓不能昭显先君之庙。庸:显。 26公为:昭公之子。 27公果、公贲:皆昭公之子,公为之弟。 28僚柤(zhā):昭公之侍者。 29佯以戈击僚柤。戈:寝戈,就寝时防身的兵器。 30无命:无敕命。31僚祖不敢出。 32小人:指卑微者。 33以难:认为困难。以:谓。 34劝:谓怂恿昭公行事。 35子家懿伯:子家羁,庄公之玄孙。 36徼幸:谓侥幸求成。 37克:成。 38名:指恶名。39舍民:弃民。鲁自文公以来,政权不在公室。 40不可必:不能保证成功。 41政在焉:政在季氏。 42退:使去。 43恐有泄密之嫌,故留于公宫。 44阚(kàn):鲁地,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 45长府:官府名。 46戊戌:十一日。 47察:审,明。48“臣请”句:谓暂居沂水边以待审查。沂:水名。沂水源出山东曲阜市东南尼丘,西经曲阜、兖州合于泗水。 49费:季氏食邑,在今山东费县。 50隐民:贫民。隐:穷困。 51日入:日冥。即入夜。慝:奸恶。 52蕰:积,积蓄。 53同求:指与季氏同求叛君者。 54孟懿子:仲孙何忌。 55言:问。 56不敢知国:不敢虑及国事。 57凡:总概之辞。 58鬷:原本作騣,据上文改。 59诸:“之乎”的合音。 60“公徒”二句:昭公的士卒脱下铠甲,拿着箭筒随意走动。冰:箭筒之盖,可作临时饮器。昭公二十七年《传》述此事谓“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 61逐之:逐公徒。 62“诸臣”三句:假称诸臣劫持鲁君伐季氏,因负罪而出逃,鲁君仍留在宫中。者:语助词,无义。止:留下。63不忍:不忍心。 64如墓谋:辞先君,且谋出奔之所。《礼记·檀弓下》:“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65行:出奔。 66平阴: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三十五里。67“使有司”二句:言本拟唁公于平阴,以其距阳州近,不想公远至井野迎己。 68谓鲁君至井野合于礼。 69物:事。 70千社:二万五千家。二十五家为社。 71等待鲁君讨伐季氏之命。72再:谓得齐社,复得鲁国。 73“天若”六句:谓天若赐福于鲁,不得过于周公,以鲁封鲁君即已足够。若得千社,必失鲁国(兼得则过于周公)。以千社为齐臣,则谁为鲁君复位?立:同“位”。 74 “信罪”句:谓居者有罪,行者无罪。信:明。 75缱绻:本为抟捏不离散之意。此指态度坚定。 76从者陷君,居者逐君,故皆有罪。 77“或欲”二句:谓又欲通内外,而使君得以回国。或:又。 78言不必守公。 79稽颡(qǐsǎng):跪拜时头叩地。 80生死:使死者复生。肉骨:使枯骨生肉。生死、肉骨皆起死回生之意。 81执之以防泄密。 82昭子请归安众。 83伏兵于道。 84左师展:鲁大夫。 85铸:地名,在今山东肥城市南大汶河北岸。 86不欲复纳公。 87辛酉:五日。 88齐:通“斋”。89祝、宗:宗人、家祝,主祈祷、祭祀之官。祈死:耻为季氏所欺,故求死。 90戊辰:十二日。 91乘马:一乘。即单车。

壬申1,尹文公涉于巩2,焚东訾3,弗克。

1壬申:十六日。 2尹文公:王子朝之党。涉于巩:从巩地(在今河北巩义市)涉洛水。 3东訾:敬王控制之邑。

十一月,宋 (公)元公将为公故如晋1,梦大子栾即位于庙2,己与平公服而相之3。旦,召六卿。公曰:“寡人不佞,不能事父兄4,以为二三子忧,寡人之罪也。若以群子之灵5获保首领以没6,唯是楄柎所以藉干者7,请无及先君8。”仲几对曰:“君若以社稷之故,私降昵宴9,群臣弗敢知。若夫宋国之法,死生之度10,先君有命矣,群臣以死守之,弗敢失队11。臣之失职12,常刑不赦。臣不忍其死13,君命袛辱14。”宋公遂行。己亥,卒于曲棘。

1“宋元公”句:宋公欲如晋请纳鲁君。原本有“公”字,据阮元《校勘记》删。 2大子栾:宋元公太子,名栾,即后来之宋景公。 3平公:元公之父。 4父兄:指华、向。 5灵:福。6“获保”句:谓得以寿终正寝。没:终。 7唯:若。楄柎(pián fǔ):棺中垫尸体的木板。藉:衬垫。干:躯干。指尸体。 8“请无”句:请求降其礼数。 9昵宴:指私人燕乐之事。昵:私。10度:制度。 11失队:失。谓违背。失、队同义。队,同“坠”。 12之:若。失职:指不守先君之命。 13不忍其死:谓担当不起死罪。忍:堪。 14君命祗辱:言君命必不得行。祗:适。

十二月庚辰1,齐侯围郓。

1庚辰:二十五日。

初,臧昭伯如晋,臧会窃其宝龟偻句1,以卜为信与僭2僭吉。臧氏老将如晋问3,会请往4。昭伯问家故5,尽对。及内子与母弟叔孙6,则不对7。再三问,不对。归,及郊8,会逆。问,又如初9。至,次于外而察之,皆无之。执而戮之,逸,奔郈10。郈鲂假使为贾正焉11。计于季氏12,臧氏使五人以戈楯伏诸桐汝之闾13,会出,逐之,反奔,执诸季氏中门之外。平子怒曰:“何故以兵入吾门?”拘臧氏老。季、臧有恶。及昭伯从公,平子立臧会14。会曰: “偻句不余欺也15。”

1偻(lǚ)句:龟名。龟出于偻句,故以为名。 2信:诚,诚信。僭:不信。 3问:问昭伯起居。 4请往:请代家老往。5故:事。 6内子:指昭伯之妻。 7不对:故意不回答,欲使昭伯起疑心。 8归,及郊:昭伯返鲁,至于郊。 9又如初:又不对。 10郈(hòu):鲁地,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四十里。11鲂假:郈邑大夫。贾正:主管物价的官吏。 12计于季氏:送计簿于季氏。 13桐汝:里名。闾:里门。 14立臧会为臧氏之后。 15不余欺:没有欺骗我。

楚子使薳射城州屈1,复茄人焉2;城丘皇3,迁訾人焉4。使熊相禖郭巢5,季然郭卷6。子大叔闻之,曰: “楚子将死矣。使民不安其土,民必忧。忧将及王,弗能久矣7。”

1州屈:楚邑,在今安徽凤阳县西。 2使茄人复还州屈。茄:靠近淮河的小邑。 3丘皇:地名,在今河南信阳市。 4迁訾人于丘皇。 5熊相禖(méi):楚大夫。郭:外城。此用作动词。6季然:楚大夫。卷:楚邑,在今河南方城县之独树镇。 7为明年楚子卒《传》。

二十有六年春1,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2

夏,公围成3

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4

公至自会,居于郓。

九月庚申5,楚子居卒。

冬十月6,天王入于成周7

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8

1二十有六年:公元前516年。 2郓:鲁有东、西二郓。此为西郓,在今山东郓城县东。 3成:孟氏之邑,在今山东宁阳县北。 4鄟(zhuān)陵:地名。未详何处。 5庚申:十日。6冬十月:《传》在十一月。 7成周:周之都城。周敬王徙都于此。 8据《传》召伯并未出奔,且迎敬王。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庚申1,齐侯取郓。

1庚申:六日。

葬宋元公1。如先君,礼也。

1“葬宋元公”三句:宋元公临终,欲自损其葬礼,见上年《传》。

三月,公至自齐1,处于郓2,言鲁地也。

1至自齐:自齐至于鲁境,故书“至”。 2未入国都,故书地名。

夏,齐侯将纳公,命无受鲁货。申丰从女贾1,以币锦二两2,缚一如瑱3,适齐师,谓子犹之人高齮4“能货子犹5为高氏后,粟五千庾6。”高齮以锦示子犹,子犹欲之。齮曰:“鲁人买之,百两一布7。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子犹受之,言于齐侯曰:“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据有异焉8。宋元公为鲁君如晋,卒于曲棘9;叔孙昭子求纳其君,无疾而死。不知天之弃鲁耶,抑鲁君有罪于鬼神10,故及此也?君若待于 (曲)棘11,使群臣从鲁君以卜焉12。若可,师有济也,君而继之13,兹无敌矣14;若其无成,君无辱焉。”齐侯从之,使公子鉏帅师从公15

成大夫公孙朝谓平子曰: “有都16,以卫国也,请我受师17。”许之。请纳质18,弗许,曰:“信女,足矣。”告于齐师曰:“孟氏,鲁之敝室也19。用成已甚20,弗能忍也,请息肩于齐21。”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22,曰:“将以厌众23。”鲁成备而后告曰:“不胜众24。”

师及齐师战于炊鼻25。齐子渊捷从泄声子26,射之,中楯瓦27,繇朐汏辀28,匕入者三寸29。声子射其马,斩鞅30殪。改驾31,人以为鬷戾也32,而助之。子车曰33: “齐人也34。”将击子车,子车射之,殪。其御曰:“又之35。”子车曰:“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子囊带从野泄36,叱之。泄曰: “军无私怒37,报乃私也,将亢子。”又叱之38,亦叱之39。冉竖射陈武子40,中手,失弓而骂。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皙,鬒须眉41,甚口42。”平子曰:“必子强也43无乃亢诸?”对曰:“谓之君子,何敢亢之?”林雍羞为颜鸣右44,下。苑何忌取其耳45。颜鸣去之46。苑子之御曰:“视下47!”顾。苑子刜林雍48,断其足。鑋而乘于他车以归49。颜鸣三入齐师,呼曰:“林雍乘50!”

1申丰:与女贾都是季氏家臣。 2币:泛指礼品。二两:二匹。一两四丈,分为两卷,两两合其卷,故称两。 3缚:束。瑱(tiàn):充耳。古代悬于冠冕两边的玉,用以塞耳避听。 4子犹:梁丘据。高齮(yǐ):子犹的家臣。 5货:赂。 6五千庾:约合现在二千四百石。据《周礼·考工记》,二斗四升为庾,相当于现在四升八合。 7百两一布:言以百匹计数。布:陈,陈列。8据:梁丘据。异:怪。 9曲棘: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10抑:还是。 11若:且。棘:地名,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原本“棘”上有“曲”字,据阮元《校勘记》删。 12以卜预测可否讨伐季氏。 13而:乃。 14兹:则。 15公子鉏:齐景公之子。 16都:邑。 17以成邑抵御齐师。 18请纳质:公子朝为孟氏之臣,故请委质以取信。质:通“贽”。 19敝室:自谦之辞。犹称本国为“敝邑”。 20“用成”二句:用成地民力太过,民不能堪。 21息肩于齐:谓降齐而得以减轻负担。 22淄:此淄水指小汶河,亦称柴汶水,非临淄之淄水。小汶河源出山东新泰市东北龙堂山,西流至东平县与大清河、小清河会合,流入大汶河。 23厌众:满足众人之心。 24不胜众:谓众人不愿投降,自己无能为力。 25炊鼻:鲁地,当在今山东宁阳县。 26子渊捷:氏子渊,名捷。泄声子:鲁大夫。氏野名泄,声是谥号。27楯瓦:盾脊。 28繇(yóu):通“由”。自,从。朐(qú):通“軥”。车轭,夹贴马颈以驾车者。其形勾曲,故谓之軥。汏:穿过。辀(zhōu):车辕。用于大车上的称辕,用于兵车、田车、乘车上的称辀。 29匕:镞。此数句谓来矢强劲,射穿车轭与车辕,箭头深入盾脊三寸。 30鞅(yāng):套在马颈部的革带。服马之鞅,用以固轭;骖马之鞅,一端系于衡之中部,以防两骖马外逸。31子渊捷改乘他人之车。 32人:鲁人。鬷戾:叔孙氏之司马。33子车:即子渊捷。 34子渊捷声明自己是齐人。 35又之:使复射他人。 36子囊带:齐大夫。 37“军无”三句:谓不欲报被叱之私怒,而以公战御之。亢:御。 38子囊带复叱之。39野泄亦叱子囊带。 40冉竖:季氏之臣。陈武子:名开,陈无宇之子。 41鬒须眉:须眉浓密。《说文》:“翼,稠发也。” 42甚口:大口。 43子强:陈开(武子)之字。 44 “林雍”二句:林雍羞为颜鸣之车右,故下车步战。林雍、颜鸣皆鲁人。 45苑何忌:齐大夫。取其耳:不欲杀之,故仅取其耳。 46颜鸣去之:其右被俘,故惧而去之。 47视下:看车下。 48刜(fú):以刀击。 49鑋(qìng):通“”。即“胫”字。谓以胫行。 50林雍乘:呼林雍乘己车。《传》言颜鸣不计私怨。

四月,单子如晋告急。五月戊午1,刘人败王城之师于尸氏2。戊辰3,王城人、刘人战于施谷4,刘师败绩。

1戊午:六日。 2刘人:刘蚠之属。王城之师:王子朝之徒。二十三年,王子朝入于王城,尹氏立以为王。尸氏:地名,在今河南偃师市西三十里。 3戊辰:十六日。 4施谷:周地。

秋,盟于剸陵1,谋纳公也。

1“盟于”句:鲁君与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传》蒙经文省略会盟之人。剸陵:即《经》之鄟陵。

七月己巳1,刘子以王出2。庚午3,次于渠4。王城人焚刘5。丙子6,王宿于褚氏7。丁丑8,王次于萑谷9。庚辰10,王入于胥靡11。辛巳12,王次于滑13。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 (关)[阙] 塞14

1己巳:十七日。 2师败,故惧而出。 3庚午:十八日。4渠:阳渠。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 5刘:刘子食邑。 6丙子:二十四日。 7褚氏: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 8丁丑:二十五日。 9萑(huán)谷:周地。 10庚辰:二十八日。11胥靡:周地,在今河南偃师市东。 12辛巳:二十九日。13滑:周地,在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 14汝宽:叔宽,晋大夫。阙塞:即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三十五里之龙门。阙:原本作“关”,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九月,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子西1,曰: “大子壬弱2,其母非適也,王子建实聘之3。子西长而好善。立长则顺,建善则治4。王顺国治,可不务乎?”子西怒曰:“是乱国而恶君王也5。国有外援6,不可渎也7。王有適嗣,不可乱也。败亲、速雠、乱嗣8,不祥,我受其名9。赂吾以天下,吾滋不从也10。楚国何为?必杀令尹!”令尹惧,乃立昭王。

1子西:宜申,平王之庶长子。 2壬:昭王之名,即位后改名轸。弱:年幼。昭王之母为秦女,鲁昭公十九年至楚。 3“王子”句:太子壬之母本王子建所聘,费无极劝平王自娶之。事见昭公十九年《传》。 4建:立。 5恶君王:彰君王之恶名。 6外援:指秦国。 7渎:慢。 8败亲:毁败父亲之声誉。速:召。雠:仇。指秦。废太子壬,秦将来讨,故云速仇。 9名:指恶名。 10滋:亦。

冬十月丙申1,王起师于滑。辛丑2,在郊3。遂次于尸4。十一月辛酉5,晋师克巩6。召伯盈逐王子朝7,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阴忌奔莒以叛8。召伯逆王于尸,及刘子、单子盟9。遂军圉泽10,次于堤上11。癸酉12,王入于成周。甲戌13,盟于襄宫14。晋师 [使] 成公般戍周而还15。十二月癸未16,王入于庄宫17

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昔 (成)[武] 王克殷18,成王靖四方19,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20,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至于夷王21,王愆于厥身22,诸侯莫不并走其望23,以祈王身。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24,居王于彘25。诸侯释位26,以间王政。宣王有志27,而后效官28。至于幽王29,天不吊周30,王昏不若31,用愆厥位32。携王奸命33,诸侯替之34,而建王嗣35,用迁郏鄏36,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至于惠王37,天不靖周,生颓祸心38,施于叔带39。惠、襄辟难,越去王都40,则有晋、郑咸黜不端41,以绥定王家。则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在定王六年42,秦人降妖43,曰:‘周其有頾王44,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45,二世共职46。王室其有间王位47,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至于灵王,生而有頾。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灵王、景王克终其世48。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49,壹行不若50,谓 ‘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谁敢请之51?帅群不吊之人52,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53,规求无度54,贯渎鬼神55,慢弃刑法56,倍奸齐盟57,傲很威仪58,矫诬先王59。晋为不道,是摄是赞60,思肆其罔极61。兹不榖震荡播越62,窜在荆蛮,未有攸厎63。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64,无助狡猾65,以从先王之命,毋速天罚,赦图不榖66,则所愿也。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67,而诸侯实深图之68!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適,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大子寿早夭即世69,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70。亦唯伯仲叔季图之71!”

闵马父闻子朝之辞,曰: “文辞以行礼也。子朝干景之命72,远晋之大,以专其志,无礼甚矣,文辞何为73?”

1丙申:十六日。 2辛丑:二十一。 3郊:王子朝之邑,在今河南巩市西南。 4尸:即尸氏,在今河南偃师市西三十里。5辛酉:十二日。 6晋师:知跞、赵鞅之师。 7召伯盈:召简公。召伯盈本从王子朝,此时叛子朝而从敬王。 8阴忌:王子朝之党。莒:周邑,未详何处。 9召伯新还,故盟。 10圉泽: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11堤上:周地。 12癸酉:二十四日。13甲戌:二十五日。 14襄宫:周襄王之庙。 15使: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成公般:晋大夫。 16癸未:四日。 17庄宫:庄王之宫在王城。 18武:原本作“成”据阮元《校勘记》改。 19谓成王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之叛乱。20不敢专,故立母弟。 21夷王:厉王之父。 22愆:恶疾。此谓患有恶疾。 23“诸侯”二句:诸侯皆遍祭域内名山大川,为夷王祈祷。望:所望祀之山川。 24弗忍:不堪。忍:堪。 25居王于彘:《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三年,乃流王于彘。”彘:地名,在今山西霍州市。 26“诸侯”二句:诸侯去其位,而参与王政。当时周公、召公共同行政,史称共和。 27宣王:厉王之子。彘之乱,宣王年少,召公虎取而养之。有志:谓长而有知识。 28效官:致天子之位。 29幽王:宣王之子。幽王宠幸褒姒,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申侯怒,联合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之下。 30吊:恤。 31若:善。 32用:因,因而。愆:失。33携王:王子余臣,后为晋文侯所杀。 34替:废。 35王嗣:指平王宜臼。宜臼本为幽王之太子。 36郏鄏(jiárǔ):周之洛邑,春秋时称为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 37惠王:平王六世孙。38“生颓”句:庄公十九年,王子颓之乱,惠王适郑。颓:子颓。庄王之子,惠王叔父。 39“施(yì)于”句:僖公二十四年,叔带作乱,襄王出居于温。施:延及。叔带:襄王之弟。 40越:播越,流亡。 41“则有”句:晋文公杀叔带(在僖公二十五年),郑厉公杀子颓(在庄公二十一年),而除去不正之人。咸黜:一本作“减黜”。灭绝之意。 42定王六年: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 43秦人降妖:有精怪附于秦人之身。 44頾(zī)王:有须之王。下文云灵王生而有须。頾:口上之须。 45服享:服从而贡献。 46二世:指灵王、景王。 47“王室”句:此王子以妖言贬低敬王。以为妖言所谓王室中有干犯王位者即指敬王。间:犯。 48景王:灵王之子。 49单旗:单穆公。刘狄:刘蚠。剥乱:扰乱。剥、乱义同。 50壹:专。若:善。 51请:问。52不吊:不善。 53侵欲:纵欲。 54规求:谋求。 55贯:习。渎:轻慢,亵渎。 56慢:轻侮不敬。 57倍奸:违背。奸:犯。 58傲很:轻蔑不从。傲:通“螯”,轻。很:不听从。威仪:礼仪。 59先王:指景王。 60摄:佐。与“赞”同义。 61思:语助词,无义。肆:放纵。罔极:指不正之行为。罔:不。极:法。62兹:使,致令。不榖:意为“不善之人”。君主自谦之辞。据《左传》,周天子及齐、楚之君均有用此称者。震荡:动摇。播越:流亡。 63攸:所。厎(zhǐ):止。 64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天子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奖:助。 65狡猾:指作乱之人。 66赦:置,放弃。谓放弃图谋。 67经:常。指常法。 68而:汝。实:其。 69即世:去世。 70间:干,犯。71亦:语助词。无义。伯仲叔季:泛指各国诸侯。 72景王虽爱王子朝,然已立王猛为太子。 73《传》终言周室之乱。

齐有彗星1,齐侯使禳之2。晏子曰3:“无益也,衹取诬焉4。天道不谄5,不贰其命6,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7,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8?《诗》曰9: ‘惟此文王,小心翼翼10。昭事上帝11,聿怀多福12。厥德不回13,以受方国14。’君无违德15,方国将至,何患于彗? 《诗》曰16: ‘我无所监17,夏后及商。用乱之故18,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19,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1齐有彗星:彗星出齐之分野。 2禳:祭祷以消除灾殃。3晏子:晏婴。 4衹:适。诬:欺。 5天道:天命。昭公二十七年《传》:“天命不慆久矣。”谄:通“慆”。疑。 6不贰其命:不会随意改变天命。 7“且天”二句:彗星形似扫帚。扫帚用于除秽,古人以为彗星出现是除旧布新的先兆。且:夫。发语词。8损:当作“益”。《新序·杂事四》、《论衡·变虚篇》载此皆作“穰之何益”,与下文“无能补”相应。 9《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大明》。 10小心翼翼:形容恭敬。 11昭:明。12聿:语助词,无义。怀:来。 13回:邪。 14方国:四方来附之国。 15违德:邪德。违:邪。 16《诗》曰:逸《诗》。17“我无”二句:谓我以夏、商为鉴。无:何。监:通“鉴”。18用:因。 19祝史:官名,掌祭祀、告神之赞辞者。

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1,公叹曰: “美哉室!其谁有此乎2?”晏子曰:“敢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在德。”对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3!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豆、区、釜、钟之数4,其取之公也薄5,其施之民也厚6。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诗》曰7:‘虽无德与女8,式歌且舞。’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9,则国其国也已。”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已之10。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11,士不滥12,官不滔13,大夫不收公利14。”公曰: “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15,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16,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17;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18,妇听而婉19,礼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20。”对曰:“先王所禀于天地21,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1路寝:天子、诸侯之正寝,治事之处。 2“其谁”句:言己死后谁当有此。其:将。 3陈氏:田完之子孙。 4豆、区、釜、钟:四种量具。豆:四升。四豆为区(一斗六升),四区为釜(六斗四升),十釜为钟(六斛四斗)。 5“其取”句:谓以公量收。 6“其施”句:谓以私量贷。昭公三年《传》载,陈氏私家量具,以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二斗五升),五区为釜(十斗)。陈氏以家量放贷,而以公量收之。 7《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车辖》。 8“虽无”二句:谓虽无大德,而有喜悦之心,欲歌舞之。式:用。 9而:如。表示假设。 10已:止。 11谓守常业。 12滥:越轨。 13滔:怠慢。 14不收公利:不作福。15“礼之”二句:谓礼可以治国,其理与天地并存。 16姑:夫之母。 17箴:谏。 18从:不专擅。 19婉:顺。 20上:尊崇。 21禀:受。

二十有七年春1,公如齐。

公至自齐,居于郓2

夏四月,吴弑其君僚3

楚杀其大夫郤宛4

秋,晋士鞅、宋乐祁犁、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会于扈5

冬十月,曹伯午卒。

邾快来奔6

公如齐7

公至自齐,居于郓。

1二十有七年:公元前515年。 2郓:鲁有东、西二郓。此为西郓,在今山东郓城县东。 3吴王僚频战疲民,又伐楚丧,故《春秋》称其名以罪之。 4郤宛亲近谗人,以取败亡,故书其名。5扈:郓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 6邾快:邾国之卿,名快。7自郓往。

二十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处于郓,言在外也1

1鲁公在外邑(郓非都城),故书地名。

吴子欲因楚丧而伐之1,使公子掩馀、公子烛庸帅师围潜2。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3,遂聘于晋,以观诸侯。楚莠尹然、(工)[王] 尹麇帅师救潜4。左司马沈尹戌帅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5,与吴师遇于穷6。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7。左尹郤宛、工尹寿帅师至于潜8,吴师不能退。

吴公子光曰9:“此时也10,弗可失也。”告鱄设诸曰11:“上国有言曰:‘不索12,何获?’我,王嗣也13,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鱄设诸曰:“王可弑也。母老子弱14,是无若我何。”光曰:“我,尔身也15

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16。王使甲坐于道17,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18。羞者献体改服于门外19。执羞者坐行而入20,执铍者夹承之,及体以相授也21。光伪足疾,入于堀室。鱄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抽剑刺王,铍交于胸22,遂弑王。阖庐以其子为卿23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国家无倾,乃吾君也。吾谁敢怨?哀死事生24,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墓25,复位而待26。吴公子掩餘奔徐27,公子烛庸奔钟吾28。楚师闻吴乱而还。

1因楚丧:乘楚有大丧。上年楚平王卒。 2公子掩馀、公子烛庸:二人皆吴王僚母弟。潜:楚邑,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三十里。 3延州来季子:季札,吴王寿梦之子。本封延陵,后封州来,故称。上国:指中原诸侯。 4莠尹、王尹皆官名。然、麇为人名。王:原本作“工”,据上下文及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5都君子:都邑中免除徭役之士。王马:王养马之官,属校人。济师:增加军队。济:益。 6穷:楚地,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南。 7沙汭:沙水转弯处。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 8左尹:与下“工尹”皆官名。二人率师至潜,堵截吴军后路。 9公子光:夷末之子。 10“此时”二句:这是一个好机会,不可坐失。11传设诸:《史记·吴太伯世家》、《刺客列传》均作“专诸”。12索:求。 13我,王嗣也:夷末死后,其庶兄僚继位。公子光认为自己当继承王位,故云。 14 “母老”二句:谓吴王僚母老子弱,兄弟又带兵在外,无人能阻止刺杀王僚。 15我,尔身也:我身如同尔身。 16堀(kū)室:掘地而成之室。即地下室。堀:通“窟”。 17“王使”句:王使甲士坐于路边,直至公子光之门。 18铍(pī):兵器名。剑属,两面有刃,而以刀鞘装之。19羞者:进食者。羞:食物。献体:解衣裸身。 20坐行:膝行。21及体:铍之锋刃,及于执羞者之体。相授:以食物转付王之左右。 22交胸:交于鱄设诸之胸。 23阖庐:即阖闾,公子光。24哀死事生:哀死者(王僚),事生者(阖闾)。 25复命哭墓:复命于王僚之墓而哭之。 26复位而待:复本位以待光命。 27徐:国名,嬴姓,在今安徽泗县西北。 28钟吾:国名,在今江苏宿迁市东北。徐、钟吾因容纳掩馀、烛庸为吴所灭,见三十年《传》。

郤宛直而和,国人说之。鄢将师为右领1,与费无极比而恶之2。令尹子常贿而信谗3,无极谮郤宛,焉谓子常曰4:“子恶欲饮子酒5。”又谓子恶:“令尹欲饮酒于子氏6。”子恶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将必来辱7,为惠已甚,吾无以酬之8,若何?”无极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择焉。”取五甲五兵。曰9:“置诸门。令尹至,必观之,而从以酬之10。”及飨日,帷诸门左11。无极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将为子不利12,甲在门矣。子必无往!且此役也13,吴可以得志14,子恶取赂焉而还,又误群帅,使退其师,曰:‘乘乱不祥。’吴乘我丧,我乘其乱,不亦可乎?”令尹使视郤氏,则有甲焉。不往,召鄢将师而告之。将师退,遂令攻郤氏,且爇之15。子恶闻之,遂自杀也。国人弗爇。令曰:“不熟郤氏,与之同罪。”或取一编菅焉16,或取一秉秆焉17,国人投之,遂弗爇也。令尹炮之18,尽灭郤氏之族党,杀阳令终与其族弟完及佗19,与晋陈及其子弟20。晋陈之族呼于国曰:“焉氏、费氏自以为王21,专祸楚国,弱寡王室,蒙王与令尹以自利也22,令尹尽信之矣,国将如何?”令尹病之23

1右领:楚官名。 2比:阿党。恶之:恶郤宛。 3贿:贪于货赂。 4焉:因。《韩非子·内储说下·说三》作“因”,义同。5子恶:郤宛。 6子氏:《吕氏春秋·慎行》作“子之家”,义同。 7将必:如果。二字同义,皆为表示假设之连词。 8酬:报。 9曰:以下数句为无极之辞。 10从:因。 11帷诸门左:设帷帐于门的左边而陈兵甲于其中。 12为子不利:行对你不利之事。为:于。 13此役:此年春救潜之役。 14吴可以得志:谓楚可以得志于吴。 15爇(ruò):烧。 16或:有人。菅(jiān):草苫,用茅草编织的覆盖物。 17秉:把。秆:禾茎。即稻草。 18炮:焚烧。 19阳令终:阳匄之子。 20晋陈:楚大夫。 21“鄢氏”句:谓鄢氏、费氏专权。当时楚昭王年仅七八岁。 22蒙:欺。 23为下杀费无极张本。

秋,会于扈1,令戍周,且谋纳公也。宋、卫皆利纳公,固请之。范献子取货于季孙2,谓司城子梁与北宫贞子曰3:“季孙未知其罪,而君伐之。请囚,请亡,于是乎不获,君又弗克,而自出也。夫岂无备而能出君乎4?季氏之复5,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6,而启叔孙氏之心。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7?叔孙氏惧祸之滥8,而自同于季氏,天之道也。鲁君守齐9,三年而无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与之10,有十年之备,有齐、楚之援11,有天之赞,有民之助,有坚守之心,有列国之权,而弗敢宣也12,事君如在国13。故鞅以为难。二子皆图国者也,而欲纳鲁君,鞅之愿也。请从二子以围鲁,无成,死之。”二子惧,皆辞。乃辞小国,而以难复14

1“会于”句:晋士鞅、宋乐祁犁、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会于扈。《传》蒙经文省略主语。 2范献子:范鞅。季孙:季孙意如。 3子梁:宋乐祁。北宫贞子:卫北宫喜。 4 “夫岂”句:谓季氏无逐君之心,昭公乃自行出奔。 5复:安。 6休:息。 7说甲执冰:指昭公之徒众脱去铠甲,手执箭筒盖随意走动。参见二十五年《传》。 8滥:溢。指延及。 9守齐:待于齐。守:待。 10淮夷:鲁东部之夷。 11言鲁君虽在齐,而齐不为之尽力。 12宣:骄。谓侈大。《诗·小雅·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13事君如在国:指书公行、告公至之类。 14以难复:以难纳鲁君告晋侯。

孟懿子、阳虎伐郓1。郓人将战,子家子曰2:“天命不慆久矣3。使君亡者,必此众也。天既祸之,而自福也,不亦难乎?犹有鬼神4,此必败也。呜呼!为无望也夫5,其死于此乎!”公使子家子如晋,公徒败于且知6

1孟懿子:仲孙何忌。阳虎:阳货,季氏家臣。伐郓:昭公在郓,故伐之。 2子家子:子家羁。 3慆(tāo):疑。言弃君之意确定无疑。 4犹:若,如果。 5为:其。 6且知:地名,在郓附近。

楚郤宛之难,国言未已1,进胙者莫不谤令尹2。沈尹戌言于子常曰:“夫左尹与中厩尹3,莫知其罪4,而子杀之,以兴谤讟5,至于今不已。戌也惑之。仁者杀人以掩谤,犹弗为也。今吾子杀人以兴谤,而弗图,不亦异乎6!夫无极,楚之谗人也,民莫不知。去朝吴7,出蔡侯朱8,丧大子建9,杀连尹奢10,屏王之耳目11,使不聪明。不然,平王之温惠共俭,有过成、庄,无不及焉。所以不获诸侯,迩无 (及) [极]也12。今又杀三不辜13,以兴大谤,几及子矣。子而不图,将焉用之?夫鄢将师矫子之命,以灭三族,国之良也14,而不愆位15。吴新有君16,疆埸日骇17。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谗以自安也,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子常曰:“是瓦之罪18,敢不良图19!”九月己未20,子常杀费无极与鄢将师,尽灭其族,以说于国21。谤言乃止。

1言:指谤言。 2进胙者:指卿大夫。大夫祭祀后归胙于国君。谤:诅,诅咒。 3左尹:郤宛。中厩尹:阳令终。 4莫:没有人。 5谤讟(dú):诽谤,非议。二字义同。 6异:可怪异。7去朝吴:费无极设计进谗,使朝吴奔郑,见十五年《传》。 8出蔡侯朱:费无极接受贿赂,出蔡侯朱而立东国,见二十一年《传》。丧:亡,出奔。《说文》:“丧,亡也。” 9丧大子建:费无极劝楚王夺太子建之妻,又诬陷他要反叛,太子建被迫奔宋,事见十九年、二十年《传》。 10杀连尹奢:费无极谗杀伍奢,事见二十年《传》。 11屏:蔽。 12迩:近。极:原本作“及”,据敦煌写本(P.2540)及《四部丛刊》本改。 13三不辜:指郤宛、阳令终、晋陈。 14 国之良也:言三族乃国之良。敦煌写本(P.2540)“国”字上有“三族”二字,于义为长。 15不愆位:在位无过失。 16公子光初立。 17疆埸(yì):边界。 18瓦:子常(囊瓦)之名。 19良图:谓善谋之。 20己未:十四日。21说于国:取悦于国人。

冬,公如齐,齐侯请飨之1。子家子曰:“朝夕立于其朝,又何飨焉?其饮酒也。”乃饮酒,使宰献2,而请安3。子仲之子曰重4,为齐侯夫人,曰:“请使重见。”子家子乃以君出5

1飨:烹太牢以享宾之礼。 2使宰献:让宰向昭公敬酒。这是以大夫之礼待鲁君。依礼,齐、鲁之君地位匹敌,当自献。3请安:请自安。即离席。 4子仲:鲁公子慭。十二年,谋逐季氏不成,出奔于齐。 5“子家”句:子家子与鲁君出,以避齐夫人。以:与。

十二月,晋籍秦致诸侯之戍于周1,鲁人辞以难2

1籍秦:籍谈之子。诸侯之戍:诸侯助周戍守之兵。 2鲁未参与,故《经》不书。

二十有八年春1,王三月,葬曹悼公。

公如晋,次于乾侯2

夏四月丙戌3,郑伯宁卒。

六月,葬郑定公。

秋七月癸巳4,滕子宁卒。

冬,葬滕悼公。

1二十有八年:公元前514年。 2乾(gān)侯:晋境内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三十里。 3丙戌:十五日。 4癸巳:二十三日。

二十八年春,公如晋1,将如乾侯,子家子曰:“有求于人,而即其安2,人孰矜之3?其造于竟4。”弗听。使请逆于晋。晋人曰:“天祸鲁国,君淹恤在外5。君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6,而即安于甥舅7,其亦使逆君8?”使公复于竟,而后逆之。

1公如晋:齐侯轻视昭公,故如晋。 2即其安:贪图安逸。指先往乾侯。即:就。 3矜:怜。 4造于竟:至鲁国边境待命。5淹:久。恤:忧。 6“君亦”句:谓不先向晋国通报。一个:一人。指单个使者。敦煌写本(P.2540)“个”作“介”,义同。在:存,存问。 7甥舅:指齐国。鲁与齐有婚姻关系。 8“其亦”句:难道还要到齐国去迎接你吗?谓晋国事先不知昭公将至。其:岂。

晋祁胜与邬臧通室1。祁盈将执之,访于司马叔游2。叔游曰:“《郑书》有之3:‘恶直丑正4,实蕃有徒。’无道立矣,子惧不免。《诗》曰5:‘民之多辟6,无自立辟。’姑已7,若何?”盈曰:“祁氏私有讨,国何有焉8?”遂执之9。祁胜赂荀跞,荀跞为之言于晋侯。晋侯执祁盈。祁盈之臣曰:“钧皆将死10,慭使吾君闻胜与臧之死也以为快11。”乃杀之。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12。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13

初,叔向欲娶于申公巫臣氏14,其母欲娶其党15。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鲜16,吾惩舅氏矣17。”其母曰:“子灵之妻杀三夫、一君、一子18,而亡一国、两卿矣19,可无惩乎?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20,子貉之妹也21。子貉早死22,无后,而天钟美于是23,将必以是大有败也24。昔有仍氏生女25,黰黑26,而甚美,光可以鉴27,名曰玄妻28。乐正后夔取之29,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餍,忿颣无期30,谓之封豕31。有穷后羿灭之32,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废33,皆是物也34。女何以为哉35?夫有尤物36,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叔向惧,不敢取。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37曰:“长叔姒生男38。”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39。”遂弗视。

1祈胜:与下文邬臧皆祁盈家臣。通室:易妻。 2司马叔游:司马叔侯之子。 3《郑书》:古书名。 4 “恶直”二句:嫉恨正直者,多有其人。恶与丑、正与直都是同义词。蕃:多。徒:党。5《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板》。 6“民之”二句:谓人多邪僻,不可自立法度,以危及自身。前“辟”字释为“邪僻”,后“辟”字释为“法”。 7姑:且。已:止。 8国何有焉:言讨家臣,与国家无关。 9以其专戮。 10钧:同。 11慭(yìn):宁,宁可。 12杨食我:叔向之子伯石。杨为叔向食邑。 13羊舌氏:即杨氏。 14“叔向”句:叔向欲娶申公巫臣与夏姬所生之女。巫臣在楚时为申公,适晋为邢大夫。 15欲娶母家之人。16母:诸母。指父之妾媵。庶:父之庶子。 17惩:戒。此句谓舅氏家女少生育。据《列女传》、《论衡》,叔向之父娶同姓之女。18子灵:巫臣。三夫:子蛮(夏姬初嫁之夫)、御叔(夏姬再嫁之夫,夏征舒之父)、襄老(楚连尹)。成公二年《传》谓夏姬“夭子蛮,杀御叔”。一君:指陈灵公。一子:夏征舒。 19一国:陈国。两卿:孔宁、仪行父。 20郑穆:郑穆公。敦煌写本(P.2540)有“公”字。 21子貉:郑穆公子,名夷。 22子貉早死:郑灵公于鲁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继位,当年即被杀。23钟:聚。 24 “将必”句:即甚美必有甚恶之意。将必:必,必定。将、必同义。 25有仍:古诸侯。 26黰(zhěn)黑:头发浓密乌黑。黰:通“鬒”。头发稠密。 27光可以鉴:其发有光,可以照人。 28因其头发乌黑。玄:黑。 29后夔:大康、中康时君主,为舜时乐正夔之后裔,世袭为典乐之官,亦名夔。30忿颣(lèi):狷急暴戾。颣:戾。期:通“綦”。极。 31封豕:大猪。 32有穷:国名。后羿:有穷国君长,名羿。 33三代之亡:夏桀宠幸妹喜,殷纣宠妲己,周幽王宠褒姒,而皆亡其国。共子之废:晋共太子(献公之太子申生),因其父宠爱骊姬而被废。 34是物:指美女。 35何以为:为何娶之?为:乎。表示疑问语气。 36尤物:美女。物之特异者称尤。 37子容之母:伯华之妻,叔向之嫂。谒:告。姑:丈夫之母。伯华之母也即叔向之母。 38长叔姒:指叔向之妻。兄弟之妻相称为娰。 39莫:无指代词。无人。

秋,晋韩宣子卒1。魏献子为政2。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3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4。司马弥牟为邬大夫5,贾辛为祁大夫6,司马乌为平陵大夫7,魏戊为梗阳大夫8,知徐吾为涂水大夫9,韩固为马首大夫10,孟丙为盂大夫11,乐霄为铜鞮大夫12,赵朝为平阳大夫13,僚安为杨氏大夫14。谓贾辛、司马乌为有力于王室15,故举之。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馀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16。其四人者17,皆受县而后见于魏子18,以贤举也。

魏子谓成鱄19:“吾与戊也县,人其以我为党乎?”对曰:“何也?戊之为人也,远不忘君20,近不逼同21,居利思义22,在约思纯23,有守心而无淫行24,虽与之县,不亦可乎?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25,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诗》曰26:‘唯此文王27,帝度其心。莫其德音28,其德克明。克明克类29,克长克君。王此大国,克顺克比30。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31,施于孙子32。’心能制义曰度33,德正应和曰莫34,照临四方曰明35,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36。九德不愆37,作事无悔,故袭天禄38,子孙赖之。主之举也39,近文德矣,所及其远哉40!”

贾辛将适其县,见于魏子。魏子曰: “辛来!昔叔向适郑,鬷蔑恶41,欲观叔向,从使之收器者42,而往,立于堂下,一言而善。叔向将饮酒,闻之,曰:‘必鬷明也43。’下,执其手以上,曰:‘昔贾大夫恶44,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45,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46”今子少不扬47,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言 [之] 不可以已也如是48!’遂如故知。今女有力于王室49,吾是以举女。行乎!敬之哉!毋堕乃力50!”

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51,远不失举52,可谓义矣!”又闻其命贾辛也,以为忠:“《诗》曰53:‘永言配命54,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于晋国乎55!”

1韩宣子:韩起。 2魏献子:魏舒。 3七县: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 4三县:铜鞮、平阳、杨氏。5邬: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北二十七里。 6祁:在今山西祁县东南。7平陵:在今山西汶水县东北二十里。 8梗阳:在今山西清徐县。9涂水:在今山西晋中市榆次区西南二十里。 10韩固:韩起之孙。马首: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南十五里。 11盂:在今山西盂县。12铜鞮:在今山西沁县南。 13赵朝:赵胜曾孙。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市。 14杨氏: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八里。 15谓:以为,认为。贾辛、司马督(即司马乌)帅师纳敬王,见二十二年《传》。 16馀子:卿嫡子之母弟。 17四人:司马弥牟、孟丙、乐霄、僚安。 18受县而见魏子,以明不以私举。 19成鱄:晋大夫。 20远:疏远。 21同:同位。 22居利思义:言不苟得。23在约思纯:言遭困而无苟且之行。约:穷困。 24淫行:指违礼之事。 25光:大。 26《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皇矣》。 27唯此文王:今本《诗经》作“维此王季”。 28莫:静,安。德音:美德。 29类:施而无私。 30比:亲近而不苟从。 31祉:福。 32施(yì):延及。孙子:子孙。 33制义:遵从法度。制:从。 34莫:安。 35照临:照耀。二字同义。36经纬相错而成文。 37九德:指上文所言度、莫、明、类、长、君、顺、比、文。 38袭:受。禄:福。 39主:公卿大夫之称。40其:将。 41恶:相貌丑恶。 42“从使”句:跟随所使收敛器具之人。 43鬷(zōng)明:即鬷蔑,又称“然明”。 44贾大夫:贾国之大夫。 45御以如皋:御其妻至泽边。皋:泽。也指泽边之地。 46夫: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47不扬:其貌不显扬。 48原本无“之”字,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2540)、(P.2981)补。 49力:功。 50堕:同“隳”。毁损。乃:第二人称代词。力:功。 51亲:指魏戊。52举:当举者。 53《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文王》。54永言配命:言合于天理。永:长。言:句中语助词,无义。配:合。命:天理。 55“其长”句:言其后嗣将长享晋禄。

冬,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1。其大宗赂以女乐2,魏子将受之。魏戊谓阎没、女宽曰3:“主以不贿闻于诸侯,若受梗阳人,贿莫甚焉。吾子必谏!”皆许诺。退朝,待于庭4。馈入,召之。比置5,三叹。既食,使坐。魏子曰:“吾闻诸伯叔,谚曰:‘唯食忘忧6。’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同辞而对曰: “或赐二小人酒7,不夕食8。馈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叹。中置9,自咎曰: ‘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10?’是以再叹。及馈之毕,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11属厌而已。”献子辞梗阳人12

1以狱上:将案件上报魏舒。 2大宗:古代宗法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分大宗、小宗。凡始封者之嫡长子,其子孙亦以嫡长子世世继承者,为大宗。此指宗子所在之宗。女乐:歌舞伎。 3阎没、女宽:皆晋大夫。 4待于魏子之庭。 5比:及。置:放置食品。 6《礼记·曲礼上》云“当食不叹”,《国语·晋语九》云“唯食可以忘忧”,与此义近。 7或:有人。 8不夕食:昨日未进晚餐。言饥甚。 9中置:放置一半时。 10“岂将军”句:《国语·晋语九》作“岂主之食而有不足”,疑传文“食之”二字误倒。 11“愿以”二句:言小人只求腹饱,君子之心,亦应如此。属:但。已:止。 12辞其财货。

二十有九年春1,公至自乾侯2,居于郓3

齐侯使高张来唁公4

公如晋,次于乾侯。

夏四月庚子5,叔诣卒。

秋七月。

冬十月,郓溃6

1二十有九年:公元前513年。 2乾(gān)侯: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三十里。 3郓:指西郓。鲁邑,在今山东郓城县东。 4高张:高偃之子。唁公:对昭公奔波在外表示慰问。5庚子:五日。 6溃:民溃散叛公。

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处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1,称主君2。子家子曰3:“齐卑君矣,君衹辱焉4。”公如乾侯。

1唁:对遭遇非常变故者进行慰问。 2主君:春秋时卿大夫或称主、君。 3子家子:子家羁。 4衹:适。焉:耳。

三月己卯1,京师杀召伯盈、尹氏固及原伯鲁之子2。尹固之复也3,有妇人遇之周郊,尤之4,曰:“处则劝人为祸,行则数日而反,是夫也5,其过三岁乎6?”

夏五月庚寅7,王子赵车入于鄻以叛8,阴不佞败之。

1己卯:十三日。《四部丛刊》本作“二月己卯”。 2“京师”句:召伯盈等三人皆王子朝余党。 3尹固之复:昭公二十六年,尹固与王子朝同奔楚,旋即复还。 4尤:责其过。 5是夫:此人。 6其:岂。 7庚寅:二十五日。 8王子赵车:王子朝

余党。鄻(xiǎn):周邑。赵车见王杀召伯盈等,故叛。

平子每岁贾马1,具从者之衣屦,而归之于乾侯2。公执归马者,卖之3,乃不归马。

卫侯来献其乘马曰启服4,堑而死5。公将为之椟6。子家子曰:“从者病矣,请以食之。”乃以帏裹之7

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于齐侯8,遂入羔裘。齐侯喜,与之阳谷9。公衍、公为之生也,其母偕出10。公衍先生。公为之母曰:“相与偕出,请相与偕告。”三日,公为生。其母先以告,公为为兄。公私喜于阳谷,而思于鲁,曰:“务人为此祸也11。且后生而为兄,其诬也久矣12。”乃黜之,而以公衍为大子。

1平子:季平子,季孙意如。贾:买。 2归:通“馈”。赠送。 3卖之:卖其马。 4启服:马名。 5堑:坑。此指坠坑。6为之椟:为马作棺。 7帏:通“帷”。 8龙辅:玉名。 9阳谷:齐邑,在今山东阳谷县北三十里。 10偕出:一同出居于产舍。 11务人:公为。公为与公若谋逐季氏。 12诬:欺。

秋,龙见于绛郊1。魏献子问于蔡墨曰2:“吾闻之:虫莫知于龙3,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 “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4,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 “是二氏者,吾亦闻之,而 [不] 知其故5,是何谓也?”对曰:“昔有飂叔安6,有裔子曰董父7,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8,龙多归之。乃扰畜龙9,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10,封诸鬷川11,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12,扰于有帝13,帝赐之乘龙14,河、汉各二15,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16,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17,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18,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19。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20。夏后飨之21,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22,范氏其后也。”献子曰:“今何故无之?”对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23,朝夕思之。一日失职24,则死及之。失官不食25。官宿其业26,其物乃至。若泯弃之27,物乃坻伏28,郁湮不育29。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30,祀为贵神。社稷五祀31,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32,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33,故龙不生得。不然, 《周易》有之:在《乾》之《姤》34,曰:‘潜龙勿用35。’其《同人》36:‘见龙在田37。’其《大有》38:‘飞龙在天39。’其《夬》40:‘亢龙有悔41。’其《坤》42:‘见群龙无首,吉43。’ 《坤》之《剥》44: ‘龙战于野45。’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46?”献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47?”对曰:“少皞氏有四叔48,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49。使重为句芒50,该为蓐收51修及熙为玄冥52,世不失职,遂济穷桑53,此其三祀也54。颛顼氏有子曰犁55,为祝融56;共工氏有子曰句龙57,为后土58,此其二祀也59。后土为社60;稷,田正也61。有烈山氏之子曰柱62,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63,自商以来祀之。”

1绛:晋之国都,在今山西侯马市。 2魏献子:魏舒。蔡墨:亦称史墨,晋大夫。 3知:同“智”。 4畜:养。下文“豢”、“御”义同。 5原本无“不”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 6有飂(liú):古国名。有为名词词头,无义。叔安:飂君之名。 7裔子:相隔悬远之子孙。裔:远。玄孙之后称裔。8耆欲:嗜好。耆:通“嗜”。 9扰畜:驯养。扰:驯。 10氏曰豢龙:为豢龙之官,因以为氏。 11鬷(zōng)川:地名,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二十里。 12孔甲:少康之后九世君。 13扰于有帝:谓少康之德能顺于天。扰:顺。 14乘龙:驾车之龙。15河、汉各二:黄河、汉水之龙各二。 16食:饲养。 17陶唐氏:尧之后。陶唐为尧所治之地。 18夏后:孔甲。 19“以更”句:以刘累代豕韦之后。参见二十四年《传》。豕韦:祝融之后。20潜:秘密从事不为人所知。 21飨:食。 22鲁县:地名,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 23方:事,职。 24 “一日”二句:一旦失职,即面临死罪。 25不食:不得食禄。 26宿:久。业:职,职位。 27泯:废灭。 28坻(zhǐ)伏:隐伏。坻:隐。 29郁湮:抑郁。育:生。 30封为上公:爵位为上公。 31社稷:土谷之神。五祀:木、火、金、水、土五官之神。 32正:长,官。33弃:废。 34《乾》之《姤》:卦象由《乾》变为《姤》。《乾》:《乾》下《乾》上。《姤》:《巽》下《乾》上。 35潜龙勿用:此为《乾》初九爻辞。《乾》变为《姤》,因初九变初六(初爻由阳爻变成阴爻)。 36《同人》:《离》下《乾》上。37见龙在田:《乾》九二爻辞。《乾》变为《同人》,因九二变六二。 38《大有》:《乾》下《离》上。 39飞龙在天:《乾》九五爻辞。《乾》变为《大有》,因九五变六五。 40《夬》:《乾》下《兑》上。 41亢龙有悔:《乾》上九爻辞。《乾》变为《夬》,因上九变上六。亢龙即直龙。龙欲曲不欲直,故亢龙为不吉。 42《坤》:《坤》下《坤》上。《乾》六爻皆变,则为《坤》卦。 43见群龙无首,吉:《乾》用九(言《乾》卦六爻皆为九,乃能共成天德)之辞。群龙:卷龙。 44 《坤》之《剥》:卦象由《坤》变为《剥》。《坤》:《坤》下《坤》上。《剥》:《坤》下《艮》上。 45龙战于野:《坤》上六爻辞。《坤》变为《剥》,因上六变上九。 46物:类。指区别各种不同情形。47谁氏:何代帝王。上古帝王称氏。 48少皞氏:又称金天氏。四叔:四个弟弟。 49能:能治其官。 50句芒:木正。 51蓐收:金正。 52玄冥:水正。 53穷桑:少皞氏之号。少皞氏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重、该、修、熙能治其官,以成少皞之功,死后皆得为神,享受祭祀。济:成。 54三祀:为木、金、水三官之神而享受祭祀者。 55颛顼氏:号高阳。 56祝融:火正。57子:指子孙。 58后土:土地之神。句龙能平水火,故死后为土神。 59二祀:火神、土神。 60后土为社:后土是土神,同时也是社神。 61田正:掌种植之官。 62烈山氏:炎帝。《礼记·祭法》:“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厉山氏即烈山氏。农即柱。 63弃:周之始祖,能播百谷。殷灭夏,废柱而以弃为稷神。

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1,遂赋晋国一鼓铁2,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3

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4,以经纬其民5。卿大夫以序守之6,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7,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8,为被庐之法9,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10,而为刑鼎,民在鼎矣11,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12,晋国之乱制也13,若之何以为法?”蔡史墨曰14:“范氏、中行氏其亡乎!中行寅为下卿,而干上令15,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奸也16,又加范氏焉17,易之亡也。其及赵氏,赵孟与焉18。然不得已19,若德,可以免20。”

1赵鞅:赵武之孙。荀寅:中行荀吴之子。汝滨:晋所取陆浑之地。汝水源出河南天息山,东北流经伊阳、临汝,复东南经郏县、襄城,与沙河合。 2鼓:衡名。古以四百八十斤为鼓。鼓亦用作量名,十二斛为鼓。然铁非谷物,不可概量,故仍宜作衡名解。 3范宣子:范匄。刑书:刑法的条文。范宣子所用刑,乃赵盾所作。参见下文注。 4将:只。唐叔:晋始封之君。 5经纬:治理。 6序:位次。 7愆:过。 8执秩:掌爵禄之官。 9被庐之法:僖公二十七年,晋侯(文公)蒐于被庐,修唐叔之法,其后范武子(士会)修之,以为晋国之常法。 10弃:违。度:法度。 11在:察。谓察鼎而知刑。 12夷之蒐:在文公六年。13晋国之乱制:夷之蒐前后,晋三易中军主帅(士榖、梁益耳代已故之先且居、赵衰;蒐于夷,以狐射姑将中军;阳处父改蒐于董,以赵盾为中军帅,狐射姑佐之),导致贾辛、箕郑作乱,故曰乱制。 14蔡史墨:即蔡墨。姓蔡,名墨,为史官。 15干:犯。16法奸:犯法。 17“又加”二句:谓中行寅之罪,又在范宣子之上,将加速其灭亡。易:速。此用作使动词。 18赵孟:赵鞅。19铸刑书非赵鞅之意,不得已而从之。 20为定公十三年荀寅、士吉射入朝歌叛《传》。

三十年春1,王正月,公在乾侯2

夏六月庚辰3,晋侯去疾卒。

秋八月,葬晋顷公4

冬十有二月,吴灭徐5,徐子章羽奔楚6

1三十年:公元前512年。 2乾(gān)侯: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三十里。 3庚辰:二十三日。 4诸侯五月而葬。此三月而葬,速。 5徐:国名,嬴姓,在今安徽泗县西北。6赴告以名,故未同盟而书名。

三十年春1,王正月,公在乾侯。不先书郓与乾侯,非公,且征过也。

1三十年春:以下六句释《春秋》书法。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公在郓,二十九年公在乾侯,《春秋》皆不书“正月”不在国内,似乎朝正之礼未废,犹得为君,乃隐讳之笔。至此众叛亲离,故直书“王正月,公在乾侯”,以明其过失。征:明。

夏六月,晋顷公卒。秋八月,葬。郑游吉吊,且送葬。魏献子使士景伯诘之曰1:“悼公之丧2,子西吊3,子蟜送葬4。今吾子无贰5,何故?”对曰:“诸侯所以归晋君,礼也。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6。事大,在共其时命7,字小,在恤其所无。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8岂忘共命?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军之事9,于是乎使卿。晋之丧事,敝邑之间10,先君有所助执绋矣11;若其不间,虽士大夫有所不获数矣12。大国之惠,亦庆其加13,而不讨其乏14,明厎其情15,取备而已16,以为礼也。灵王之丧17,我先君简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实往,敝邑之少卿也18。王吏不讨,恤所无也。今大夫曰:‘女盍从旧19?’旧有丰有省,不知所从。从其丰,则寡君幼弱20,是以不共。从其省,则吉在此矣21。唯大夫图之!”晋人不能诘。

1魏献子:魏舒。士景伯:士弥牟。 2悼公之丧:葬晋悼公在襄公十六年。 3子西:公孙夏。 4子蟜(jiǎo):公孙虿。5无贰:吊丧与送葬由一人兼任。贰:二。 6字:抚爱,爱护。7共其时命:谓随时供奉所求。 8不虞:指意外之事。 9嘉好:指朝会。三军之事:指战争。 10间:同“闲”。指闲暇之时。11有所:有时。绋(fú):亦称“引”,下葬时挽引柩车的绳索。天子之葬用六绋,诸侯四绋,大夫二绋。依礼,送葬必执绋。12不获数:不得备数。 13庆:善。加:加礼。谓超过常例之礼。14乏:缺。指礼数有缺。 15厎(zhǐ):致。 16备:具。谓充其数。 17灵王之丧:葬周灵王在襄公二十九年。 18少卿:年少之卿。襄公二十九年《传》云:“郑上卿有事,子展使段印往。”印段时尚年少,故称少卿。 19盍:何不。 20幼弱:年少。21“则吉”句:昭公二十一年,子产死,游吉执政,为郑上卿。

吴子使徐人执掩餘1,使钟吾人执烛庸2,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3,而定其徙,使监马尹大心逆吴公子4,使居养5,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戌城之6,取于城父与胡田以与之7,将以害吴也。子西谏曰8:“吴光新得国9,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若好吴边疆,使柔服焉10,犹惧其至。吾又 (疆)[强] 其雠以重怒之11,无乃不可乎?吴,周之胄裔也12,而弃在海滨,不与姬通。今而始大13,比于诸华14。光又甚文15,将自同于先王16。不知天将以为虐乎,使翦丧吴国而封大异姓乎17,其抑亦将卒以祚吴乎18,其终不远矣19。我盍姑亿吾鬼神20,而宁吾族姓,以待其归21,将焉用自播扬焉22?”王弗听。

吴子怒。冬十二月23,吴子执钟 (吴)[吾] 子24,遂伐徐,防山以水之25。己卯26,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27,携其夫人,以逆吴子。吴子唁而送之28,使其迩臣从之29,遂奔楚。楚沈尹戌帅师救徐,弗及。遂城夷30,使徐子处之。

1掩馀:吴公子,二十七年奔徐。 2烛庸:亦吴公子,二十七年奔钟吾。 3大封:谓多与之封地。 4逆:迎之于吴境。5养:吴公子所封之邑,在今河南沈丘县城之南。 6城之:城养。7城父:亦称夷,地名,在养之东北。胡:在今安徽阜阳市,在养之东南。 8子西:公子申。 9吴光:吴王阖闾,名光。 10柔服:谓不与吴结怨。 11强:原本作“疆”,据阮元《校勘记》、宋本《册府元龟》卷七四二改。雠:仇人。指吴公子。重:加重。12胄裔:后代。胄、裔二字同义。吴之先君太伯、仲雍,皆周太王之子,季历(文王父)之兄。 13而:乃。 14诸华:华夏诸国。 15文:有礼仪法度。 16“将自”句:谓欲自比于西周盛王。 17翦丧:灭绝。封大:大。封大异姓谓扩大异姓的势力。18其抑亦:或,或者。三字同义。祚吴:赐福于吴。 19“其终”句:谓结果不久便可知晓。 20亿:安。 21归:终。指结局。22焉用:何为,为什么。播扬:劳动。 23十二月:《四部丛刊》本作“十一月”。 24钟吾子:钟吾国之君。 “吾”,原本作“吴”,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25“防山”句:筑坝蓄山水以灌徐。 26己卯:十二月二十四日。 27“徐子”句:断发以示臣服。吴俗断发文身。 28送:遣。 29迩臣:近臣。30夷:即上文之城父。

吴子问于伍员曰:“初而言伐楚1,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有之矣2。伐楚何如?”对曰: “楚执政众而乖3,莫適任患4。若为三师以肆焉5,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6。亟肆以罢之7,多方以误之8,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阖庐从之。楚于是乎始病9

1“初而”句:伍员建议伐楚见二十年《传》。 2自有之:自取伐楚之功。 3乖:违。 4莫適(dí)任患:无人愿意承担责任。 5肄:通“”。临。《说文·立部》:“,临也。” 6道敝:疲敝于道路奔波。 7亟:屡,屡次。 8多方:多端。谓采取各种方法。 9为定公四年吴入郢《传》。

三十有一年春1,王正月,公在乾侯2

季孙意如会晋荀跞于適历3

夏四月丁巳4,薛伯谷卒。

晋侯使荀跞唁公于乾侯。

秋,葬薛献公。

冬,黑肱以滥来奔5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6

1三十有一年:公元前511年。 2乾(gān)侯:晋邑,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三十里。 3適(dì)历:晋地。《公羊传》、《谷梁传》作“適栎”。 4丁巳:三日。 5黑肱:邾大夫。不书邾,史之缺文。滥:地名,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 6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11年11月14日之日全食。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内也1

1《春秋》直书正月公在乾侯,因昭公内不容于臣子,外不为齐、晋所尊敬,所以久在乾侯。能:善。

晋侯将以师纳公,范献子曰1:“若召季孙而不来,则信不臣矣,然后伐之,若何?”晋人召季孙,献子使私焉2,曰:“子必来,我受其无咎3。”季孙意如会晋荀跞于適历。荀跞曰:“寡君使跞谓吾子:‘何故出君?有君不事,周有常刑。子其图之!’”季孙练冠、麻衣4,跣行5,伏而对曰:“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君若以臣为有罪,请囚于费6,以待君之察也7,亦唯君;若以先臣之故,不绝季氏,而赐之死;若弗杀弗亡,君之惠也,死且不朽8;若得从君而归,则固臣之愿也。敢有异心?”

夏四月,季孙从知伯如乾侯9。子家子曰10:“君与之归。一惭之不忍11,而终身惭乎?”公曰:“诺。”众曰:“在一言矣12,君必逐之!”荀跞以晋侯之命唁公,且曰:“寡君使跞以君命讨于意如,意如不敢逃死,君其入也!”公曰:“君惠顾先君之好,施及亡人13,将使归粪除宗祧以事君14,则不能见夫人15。己所能见夫人者16,有如河17!”荀跞掩耳而走18,曰:“寡君其罪之恐19,敢与知鲁国之难?臣请复于寡君。”退而谓季孙:“君怒未怠20,子姑归祭21。”子家子曰:“君以一乘入于鲁师22,季孙必与君归。”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

1范献子:士鞅。 2私焉:私下会见季孙(意如)。 3受:保。 4练冠:丧礼十三月小祥后所着之冠。用练治之布为之,故称练冠。麻衣:丧服。《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5跣(xiǎn):赤足。《礼记·丧问》:“亲始死,鸡斯(笄纚)徒跣。”季孙衣着举动如同遭丧,以显示对昭公出奔的忧戚。 6费:季孙食邑,在今山东费县。 7察:审,明。 8死且不朽:疑此句当在“而赐之死”句之下。 9知伯:荀跞。 10子家子:子家羁。 11“一惭”二句:谓不能忍受一时之耻,难道愿意忍受终生的耻辱吗?惭:耻。 12“在一”二句:谓昭公一言,即可使晋驱逐季孙。 13施:延及。 14粪除:扫除。宗祧:宗庙。祧:远祖之庙。 15夫人:那人。指季孙。 16所:如果。假设连词。17昭公以河自誓。 18掩耳而走:怪昭公所言,示不忍听。19“寡君”二句:谓唯恐获不纳鲁君之罪,不敢过问鲁国之内乱。20怠:休,止息。 21归祭:谓归鲁摄君事。襄公二十六年《传》载卫献公之言曰:“苟反,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22“君以”句:谓以单车入于季孙之军。

薛伯谷卒1,同盟2,故书3

1《经》在荀跞唁公之前,《传》在其后,为使鲁事相接。2同盟:襄公二十五年同盟于重丘。 3故书:《春秋》始书薛伯之名,《传》解释其原因。

秋,吴人侵楚,伐夷1,侵潜、六2。楚沈尹戌帅师救潜,吴师还。楚师迁潜于南冈而还3。吴师围弦4,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帅师救弦,及豫章5,吴师还。始用子胥之谋也6

1夷:即城父,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 2潜:楚邑,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三十里。六:在今安徽霍邱县南。 3南冈:地名,在今安徽霍邱县北。 4弦:楚邑,在今河南息县南。 5豫章:地名,在淮南江北。 6子胥:伍员。子胥之谋见上年《传》。

冬,邾黑肱以滥来奔1。贱而书名,重地故也。

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2,而不如其已。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3,弗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4,不为义疚5。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6,作而不义7,其书为 ‘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8,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贱而必书9。此二物者10,所以惩肆而去贪也11。若艰难其身12,以险危大人13,而有名章彻14,攻难之士将奔走之15。若窃邑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16,贪冒之民将置力焉17。是以 《春秋》书齐豹曰 ‘盗’,三叛人名,以惩不义,数恶无礼18,其善志也19。故曰,《春秋》之称20,微而显21,婉而辨22。上之人能使昭明23,善人劝焉24,淫人惧焉,是以君子贵之25。”

1“邾黑肱”三句:黑肱非卿,而《春秋》书其名,因其以地来奔。 2“夫有”二句:谓有时虽有名而不如无名。有所:有时。3终:既。 4不为利回:不因求利而行奸邪之事。回:邪。5不为义疚:不因邪恶而内疚于心。义:通“俄”。邪。 6守嗣大夫:世袭而为卿大夫者。 7“作而”二句:二十年,齐豹杀卫侯之兄,欲求不畏强御之名,而《春秋》书“盗杀卫侯之兄絷”。此所谓求名而不得。 8襄公二十一年《经》云“邾庶其以漆、吕丘来奔”;昭公五年《经》云“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9贱而必书:庶其、牟夷、黑肱皆小国之大夫,以地出奔,无意求名,依照常例,非卿不当书其名,《春秋》特笔书之,以惩戒不义,此所谓欲盖而名章。 10物:事。 11“所以”句:书齐豹为“盗”,以惩放肆;三人书名,以去贪婪。 12艰难其身:身为险恶之事。 13险危:危。险、危二字同义。此为使动用法。大人:指在位者。 14章彻:彰显。彻:明。 15攻难:作难。奔走:趋赴。 16无名:指恶名不彰。 17贪冒:贪婪。二字义同。置力:致力。 18数恶(shǔwù):指责,责备。恶:言其过恶,与“数”义近。 19善志:记述之善者。 20称:述。谓叙述史事。 21微:隐,隐晦。 22婉而辨:委婉而明白。 23上之人:在位者。 24 “善人”二句:谓好人得到鼓励,恶人受到震慑。25参见成公十四年《传》。

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夜也,赵简子梦童子裸而转以歌1。旦,占诸史墨2,曰: “吾梦如是3,今而日食,何也?”对曰:“六年及此月也4,吴其入郢乎5!终亦弗克。入郢必以庚辰6,日月在辰尾7。庚午之日8,日始有谪。火胜金9,故弗克。”

1转:旋转。指舞蹈。 2史墨:即蔡墨,晋大夫。 3“吾梦”三句:梦而遇日食,疑日食之咎与己有关,故问之。 4六年:谓六年之后。 5郢:楚都,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北。吴入郢在定公四年。 6以:于,在。庚辰:庚辰日。定公四年十一月庚辰,吴入郢。 7“日月”句:周之十二月(当夏之十月),日月合朔于辰尾而发生日食。辰尾:龙尾,也即大辰,东方苍龙七宿之尾宿。《尔雅·释天》:“大辰,房、心、尾也。” 8“庚午”二句:庚午之日为十月十九日,距辛亥朔四十一日。午为南方之辰,楚为南方之国,故午为楚位。日以庚午有变,南方之国当其咎,故灾在楚。吴为楚之仇敌,故知入楚者为吴。日始有谪:谓出现日食之变。 9火胜金,故弗克:午为火,庚为金。火胜金,故吴终不能克楚。食在辛亥,亥为水,水之数六,故知六年。史墨所占,今难以尽知,姑据前人之说,略加综合,以备参考。据《传》,定公四年庚午,吴败楚于柏举,庚辰,吴入郢,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师出,终败吴师。史墨所言似皆应验,亦不可解,此或后人附会之言不必尽信。

三十有二年春1,王正月,公在乾侯2,取阚3

夏,吴伐越。

秋七月。

冬,仲孙何忌会晋韩不信、齐高张、宋仲几、卫世叔申、郑国参、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4,城成周5

十有二月己未6,公薨于乾侯。

1三十有二年:公元前510年。 2乾(gān)侯:晋邑,在今河北安成县东南三十里。 3取:不用师徒而得邑,故曰取。阚(kàn):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南旺湖中。 4世叔申:世叔仪之孙。国参:子产之子。 5成周:西周的东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白马寺之东,距王城十八里。 6己未:十五日。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内1,又不能用其人也2

1不能外内:昭公内不容于臣子,外不为齐、晋所尊敬。能:得,和睦。 2其人:指子家羁,鲁之贤臣。昭公不能外内,不用贤臣,故《春秋》直书正月公在乾侯,以明其过。

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史墨曰: “不及四十年1,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2,必受其凶。”

1“不及”二句:史墨预言不及四十年,吴将有越,其根据不得而知。 2“越得岁”二句:此年岁星(亦称木星)在星纪(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为丑,在二十八宿为斗宿和牛宿),为吴、越之分野。古人认为岁星所在,其下之国有福。吴先用兵,故反受其殃。凶:咎,灾祸。

秋八月,王使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1。天子曰:“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2,以为伯父忧3。我一二亲昵甥舅不皇启处4,于今十年5。勤戍五年6,余一人无日忘之7,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8,惧以待时。伯父若肆大惠9,复二文之业10,弛周室之忧11,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12,则余一人有大愿矣。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13。今我欲徼福假灵于成王14,修成周之城,俾戍人无勤,诸侯用宁15,蝥贼远屏16,晋之力也。其委诸伯父,使伯父实重图之,俾我一人无征怨于百姓17,而伯父有荣施18,先王庸之19。”

范献子使魏献子曰20:“与其戍周21,不如城之。天子实云,虽有后事,晋勿与知可也。从王命以纾诸侯22,晋国无忧,是之不务23,而又焉从事?”魏献子曰:“善。”使伯音对曰24:“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于诸侯?迟速衰序25,于是焉在26。”

冬十一月,晋魏舒、韩不信如京师,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27,寻盟28,且令城成周。魏子南面29。卫彪徯曰30:“魏子必有大咎。干位以令大事,非其任也。《诗》曰31:‘敬天之怒32,不敢戏豫33。敬天之渝34,不敢驰驱35。’况敢干位以作大事乎36?”

己丑37,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38,揣高卑39,度厚薄,仞沟洫40,物土方41,议远迩42,量事期43,计徒庸44,虑财用45,书糇粮46,以令役于诸侯。属役赋丈47,书以授帅48而效诸刘子49。韩简子临之50,以为成命51

1王室之乱,王子朝余党多在王城,敬王畏之,故徙都。成周狭小,故请城之。 2俾:使。兄弟:谓周之宗室,如灵、景之族。3伯父:指晋侯(定公,名午)。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4甥舅:指异姓诸侯。天子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不皇启处:无暇安居。皇:同“遑”。启:跪。即今之坐。处:居。 5于今十年:二十二年,王室乱,至今已历十年。 6勤戍五年:二十七年十二月,晋籍秦致诸侯之戍于周,至今五年。勤:劳。 7余一人:天子自称。 8闵闵焉:形容忧虑。望岁:盼望庄稼成熟。《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 9肆:延伸,扩展。 10二文:晋文侯仇、文公重耳。晋文侯助平王,《尚书》有《文侯之命》;文公助襄王,见僖公二十八年《传》。 11弛:缓。 12宣昭:昭明,彰显。 13文德:指以礼乐教化进行统治,相对于“武功”而言。14假灵:与徼福义近。灵:福。 15用:因此。 16蟊贼:害虫之名。比喻坏人。《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屏:放,放逐。 17征怨:召怨。 18荣施:大惠。荣:盛。 19先王庸之:谓先王将酬其功而福佑之。庸:功。 20范献子:士鞅。魏献子:魏舒。 21“与其”二句:言欲罢诸侯之戍而筑城。 22纾:缓。23是之不务:即不务是。 24伯音:韩不信,韩起之孙。25“迟速”句:谓工程进度快慢和承担的任务。衰(cuī)序:等级序列(谓承担劳役之多寡)。 26焉:乎。 27狄泉:地名,当时在洛阳城外(今在城内)。 28寻盟:重申平丘之盟(在昭公十三年)。寻:温,重。 29南面:居君位。 30彪徯(xī):卫大夫。 31《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板》。 32敬:肃,慎。 33戏豫:游戏逸乐。豫:逸。 34渝:变。 35驰驱:疾驰。二字义同。 36大事:指为天子筑城。 37己丑:十四日。38丈数:所当修筑城墙之丈数。 39揣高卑:测量高低。揣:量。40仞:测量深度。 41物:相。土方:土地。方:地。《周礼·夏官》有土方氏,掌四方邦国之土地。 42议:通“仪”。度。43量事期:估算毕事之日期。 44计徒庸:预算用工之数量。庸:功。 45财用:财货。 46书糇粮:预计用粮之数。 47属役赋丈:会聚役徒,分派相应的定额。赋:分,分配。丈:指筑城的长度。 48帅:诸侯之大夫。 49效:致。刘子:刘文公(刘蚠)。50韩简子:韩不信。临之:莅临其事,以命诸侯。 51成命:定命。

十二月,公疾,遍赐大夫1,大夫不受。赐子家子双琥、一环、一璧、轻服2,受之。大夫皆受其赐。己未,公薨。子家子反赐于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大夫皆反其赐。书曰 “公薨于乾侯”,言失其所也3

赵简子问于史墨曰4:“季氏出其君5,而民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6,[何] 也7”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8。故天有三辰9,地有五行10,体有左右11,各有妃耦12。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13,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14?社稷无常奉15,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16。故 《诗》曰17:‘高岸为谷18,深谷为陵。’三后之姓19,于今为庶20, (王) [主] 所知也21。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22,天之道也23。昔成季友,桓之季也24,文姜之爱子也。始震而卜25,卜人谒之26,曰:‘生有嘉闻27,其名曰友28,为公室辅。’及生,如 卜人之言,有文在其手曰 ‘友’,遂以名之。既而有大功于鲁29,受费30,以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31,世增其业,不 (费)[废] 旧绩32。鲁文公薨,而东门遂杀適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33,政在季氏34,于此君也四公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35,不可以假人。”

1大夫:指从公者。 2琥:玉器,刻虎为玉形者。环:瑞玉名,圆形,中间圆孔之半径与边宽相等。璧:瑞玉名,椭圆形,中间圆孔半径为边宽的一半。轻服:细好之服。 3失其所:谓不薨于路寝。 4赵简子:赵鞅。 5季氏:季孙意如。 6莫之或罪:没有人怪罪于他。 7何:原本无此字,据杨伯峻说补。 8陪贰:副贰,辅佐。陪:贰。 9三辰:日、月、星。 10五行:水、火、木、金、土。 11体有左右:谓手足各分为左右。谓有两。12各有妃耦:夫妻各有配偶。谓有贰。 13从:通“纵”。失:通“佚”。安逸。 14矜:怜。 15“社稷”句:奉守社稷之人无常。言唯在有德。 16以:而。 17《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十月之交》。 18“高岸”二句:言高下有变化。高岸:高峻之地。 19三后:虞、夏、商三代君主。姓:子孙。《广雅·释亲下》:“姓,子也。” 20庶:庶民。 21主:卿大夫称主。原本作“王”,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22“雷乘”句:《大壮》:《乾》下《震》上。震为雷,在《乾》上,故曰“雷乘乾”。 23天之道也:《乾》为天子,《震》为诸侯,《震》在《乾》上,君臣易位,象征大臣强盛,若天上有雷。 24桓之季:季友为桓公少子。 25震:娠,怀孕。 26谒:告。 27嘉闻(wèn):令闻,美誉。 28“其名”二句:参见闵公二年《传》。 29大功:指立僖公。 30费:鲁邑,在今山东费县。31文子:季孙行父。武子:季孙宿。 32废:原本误作“费”,据杨伯峻说改。 33失国:失国政。 34 “政在”二句:宣公八年,东门襄仲卒,季文子执政,至昭公已历四君。 35器:车服之类。名:爵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