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左传新注成公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概述

春秋左传新注成公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概述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 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刘康公徼戎3,将遂伐之。文公十七年,周甘歇败戎于邥垂。为齐难故1,作丘甲。闻齐将出楚师1,夏,盟于赤棘2。六月癸酉5,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6,齐师败绩。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12。乃止,且告车来甚众12。齐师乃止,次于鞫居13。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14,桓子是以免。

春秋左传新注成公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概述

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3,葬我君宣公。

无冰4

三月,作丘甲5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6

秋,王师败绩于茅戎7

冬十月。

1 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谥法》:“安民立政曰成。”2元年:公元前590年。3 辛酉:二十八日。4 无冰:周之二月,当夏之十二月,而无冰,故以为异而书之。5 丘甲:以丘为单位,出一定数量的军赋。此当为新增之措施。丘:古代地域区划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6 赤棘:晋地。未详。7 茅戎:戎之别种。在今河南济源市西。

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1,单襄公如晋拜成2。刘康公徼戎3,将遂伐之。叔服曰4:“背盟而欺大国5,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6,败绩于徐吾氏7

1 瑕嘉:詹嘉。晋大夫,食邑于瑕。平戎于王:调和戎人与周王室的矛盾。文公十七年,周甘歇败戎于邥垂。瑕嘉平戎,当在此后不久。2 单襄公:单朝,周卿士。3 刘康公:王季子。徼戎:对戎存侥幸之心。指欲乘其无备而败之。4叔服:周内史。5 大国:指晋国。6 癸未:二十日。7 败绩:大崩。徐吾氏:茅戎内聚落之名。

为齐难故1,作丘甲。

1 “为齐”二句:宣公末年不事齐,惧齐来伐,故作丘甲。

闻齐将出楚师1,夏,盟于赤棘2

1 齐将出楚师:齐师将与楚师共伐鲁。出:使出。2 “盟于”句:臧孙许与晋侯盟,《传》蒙经文省略会盟之人。

秋,王人来告败1

1 “王人”句:王人败绩在三月,至秋始来告,故《经》书之。

冬,臧宣叔令修赋、缮完1,具守备,曰:“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晋、楚争盟,齐师必至。虽晋人伐齐2,楚必救之,是齐、楚同我也3。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4。”

1 臧宣叔:即臧孙许。修赋:治理军赋。缮完:修缮甲兵城郭。缮、完皆修整之意。2 虽:若。表示假设。3 同:共。谓共同对付。4 逞:解。

二年春1,齐侯伐我北鄙2

夏四月丙戌3,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4,卫师败绩。

六月癸酉5,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6,齐师败绩。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7,及国佐盟于袁娄8

八月壬午9,宋公鲍卒。

庚寅10,卫侯速卒。

取汶阳田11

冬,楚师、郑师侵卫。

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12

丙申13,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1 二年:公元前589年。2 北鄙:北部边境。3 丙戌:三十日。4 新筑:卫地,在今河北魏县南。5 癸酉:十八日。6 公孙婴齐:叔婴齐,叔肸之子。鞌(ān):齐地,在今山东历城县城内。7 己酉:二十四日。8 袁娄:地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镇西五十里。9 壬午:二十八日。10 庚寅:九月六日。11 取汶阳田:晋使齐以济西田(济水西岸之地)归还鲁国。12 公子婴齐:即子重。楚令尹。蜀: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西。13 丙申:十三日。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1。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2,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3,无入而封4。”弗听。杀而膊诸城5。齐侯亲鼓,士陵城6。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7

1 龙:鲁邑,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五十里之龙乡。2 卢蒲就魁:卢蒲为氏,就魁是名。门焉:攻打龙邑城门。3 而:尔,你。4 无入而封:不进入你们的国境。封:疆界。5 膊:暴。陈尸示众。6 陵:升,登。7 巢丘:鲁邑,当在龙之附近。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1,与齐师遇2。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3?若知不能4,则如无出5。今既遇矣,不如战也。”

夏,有6

石成子曰7:“师败矣。子不少须8,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9。又曰:“子,国卿也。陨子10,辱矣。子以众退,我此11。”乃止,且告车来甚众12。齐师乃止,次于鞫居13。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14,桓子是以免。

15,卫人赏之以邑16,辞,请曲县、繁缨以朝17,许之。

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18,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19。名以出信20,信以守器21,器以藏礼22,礼以行义23,义以生利24,利以平民25,政之大节也26。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1 孙良夫:孙林父之父。石稷:石碏四世孙。宁相:宁俞之子。向禽将:姓向名禽将。2 与齐师遇:齐伐鲁还,与卫师遇于卫地。3 谓君何:如君何。言无法向国君复命。谓:如,奈。4 不能:不能战。5 如:当,应当。6 夏,有:此处有缺文,当是叙述新筑之战的文字。7 石成子:石稷。8 子:指孙良夫。须:待。谓留而御敌。9 皆不对:众皆不欲御敌,故不对。10 陨:通“抎”。失,损失。谓被俘。《说文》:“抎,有所失也。从手,云声。《春秋传》曰:‘抎子,辱矣。’”11 此:止。谓止而御敌。《说文》:“此,止也。”12 “且告”句:新筑人来救,故告令军中,以稳定军心。13 鞫居:卫地,当距新筑不远。14 仲叔于奚:新筑大夫。孙桓子:孙良夫。15既:既而。16之:指代仲叔于奚。17 曲县: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地位不同,规格也不同。天子四面悬挂,象征宫室四面之墙,称宫悬;诸侯去其南面,剩三面,称轩悬,亦称曲悬;大夫又去其北面,东西两面悬挂,称判悬;士仅于东面或阶间悬挂,称特悬。县:“悬”之本字。繁(pán)缨:亦称“樊缨”。马颈上的革带套环,及下垂之缨饰。各种车的等级不同,与之相配的缨饰也有区别,见《周礼·春官·巾车》。18 “唯器”二句:器物名号,代表人的身分,故不可假借于人。19君之所司:是君主掌握之事。20名以出信:名号(地位)产生威信。出:生。21 守器:保有所得器物。22器以藏礼:器物象征尊卑贵贱,是礼的体现。23礼以行义:礼是义的表现。24义以生利:行义然后能生利。25 平:治。26 大节:大体,根本。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1,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2。皆主郤献子3。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4。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5,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6,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将)[佐] 上军7,栾书将下军8,韩厥为司马9,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10季文子帅师会之11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12,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13。”

师从齐师于莘14。六月壬申15,师至于靡笄之下16。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17,诘朝请见18。”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19。’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20。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21。”齐侯曰:“大夫之许22,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23,桀石以投人24,禽之而乘其车25,系桑本焉26,以徇齐垒27,曰:“欲勇者贾余余勇28!”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29。晋解张御郤克30,郑丘缓为右31。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32!”不介马而驰之3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34,未绝鼓音35,曰:“余病矣!”张侯曰36:“自始合37,而矢贯余手及肘38,余折以御39。左轮朱殷40,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41,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42?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43,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44,可以集事45,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46?擐甲执兵47,固即死也4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49,右援桴而鼓50。马逸51,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52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53:“(且)[旦] 辟左右54!”故中御而从齐侯55。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56。”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57。射其右,毙于车中58。綦毋张丧车59,从韩厥,曰:“请寓乘60。”从左右61,皆肘之62,使立于后。韩厥俯,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63。将及华泉64,骖絓于木而止65。丑父寝于轏中66,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67,伤而匿之68,故不能推车而及69。韩厥执絷(马)前70,再拜稽首71,奉觞加璧以进72,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73,无所逃隐74,且惧奔辟,而忝两君75。臣辱戎士76,敢告不敏77,摄官承乏78。”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79。郑周父御佐车80,宛筏为右81,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82,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齐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83。每出,齐师以帅退84。入于狄卒,狄卒皆抽戈楯冒之85。以入于卫师,卫师免之。遂自徐关入86。齐侯见保者87,曰:“勉之!齐师败矣。”辟女子88,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锐司徒免乎89?”曰:“免矣。”曰:“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90。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91。予之石窌92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93,击马陉94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95。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96。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97,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98!”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99,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100,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101:‘孝子不匮102,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103?先王疆理天下104,物土之宜105,而布其利,故《诗》曰106:‘我疆我理,南东其亩107。’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108,无顾土宜109,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110。四王之王也111,树德而济同欲焉112。五伯之霸也113,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114。《诗》曰115:‘布政优优116,百禄是遒。’子实不优117,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118。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119,师徒桡败120。吾子惠徼齐国之福121,不泯其社稷122,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123,请收合余烬124,背城借一125。敝邑之幸126,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鲁、卫谏曰127:“齐疾我矣128!其死亡者,皆亲昵也129。子若不许,雠我必甚。唯子则又何求130?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131,而纾于难,其荣多矣132。齐、晋亦唯天所授133,岂必晋?”晋人许之。对曰:“群臣帅赋舆以为鲁、卫请134,若苟有以藉口而复于寡君135,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

禽郑自师逆公136

秋七月,晋师及齐国佐盟于爰娄137。使齐人归我汶阳之田。公会晋师于上鄍138,赐三帅先路三命之服139,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140

1 不入:不入国都。2 臧宣叔:臧孙许,臧文仲之子。3 “皆主”句:二人皆以郤克为主人(宿于其家)。郤克时为中军帅,欲雪使齐之耻。主:舍。4 赋:军赋。指甲车马等。城濮之战,晋君出动战车七百乘。5 先君:晋文公。先大夫:指先轸、赵衰、狐偃等。肃:才具敏捷。6 无能为役:供其役使犹嫌不足。7 士燮:士会之子。佐:原本作“将”,据阮元《校勘记》、竹添光鸿说改。8 栾书:栾盾之子。9 韩厥:韩简之孙。司马:掌军法的官。10 道:为向导。11 季文子:季孙行父。12韩献子:韩厥。13分谤:分担谤言。14 莘(shēn):卫地,在今山东莘县北八里。15壬申:十七日。16靡笄(jī):山名。即历山,又称千佛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南十里。17 腆(tiǎn):厚,丰厚。18诘朝(zhāo):明日早晨。见:两军相见。指打仗。19大国:指齐国。朝夕:旦暮,早晚。释憾:解恨。敝邑:鲁、卫自称。20 “无令”句:欲速战以决胜负。舆师:军众。舆、师同义,皆训“众”。淹:久。21 “君无”句:谓即设没有齐侯请战之命,亦将一战。所:语助词,无义。22 之:若。表示假设。23 高固:齐上卿。24 桀:揭,举。投:掷。25 禽:同“擒”。26 桑本:桑根。桑根颜色显眼,故系之以示异于他人之车。27 垒:营垒。28 贾:买。29 逢(páng)丑父:人名。右:车右。30 解(xiè)张:晋大夫。31 郑丘缓:晋大夫。郑丘是氏,缓是名。32 姑:且。翦灭:消灭。翦、灭二字同义。朝食:会食。朝:会。33 不介马:不给马披甲。介:甲。用作动词。34 屦(jù):鞋。35 未绝鼓音:谓始终指挥军队前进。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36 张侯:即解张。字张,名侯。37 合:接战。38 “而矢”句:《史记·齐太公世家》云:“我始入,再伤。”则张侯身中两箭,一贯手掌,一贯肘。39 折以御:折断箭杆继续驾车。40 朱殷(yān):红黑色。殷:赤黑色。血色红,久则殷。41 苟:但,只要。42 识:知。43 “师之”三句:谓旗鼓为全军注目,三军皆随之进退。《孙子兵法·军争》:“言不相闻,故为鼓铎;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44 殿:镇,镇守。45 集事:成事。46 若之何:奈何。其:乃。47 擐(huàn):穿,著。48 固即死也:谓死伤在所难免。固:本来。即:就。49 左并辔:御者本双手执辔,此时并于左手。50 援:引。桴(fú)鼓槌。51 逸:狂奔。52 三周华不注:围着华不注山跑了三圈。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53 子舆:韩厥之父。54 旦:原本作“且”,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55 “故中御”句:古代军制,天子、诸侯或主帅立于兵车之中,在鼓之下。若非主帅,则御者在中。韩厥欲避左右,故居中代御者。56 君子:指地位高的人(谓非御者)。57 越:坠,坠落。58 毙:仆倒。59綦毋(qí wú)张:晋大夫,姓綦毋,名张。60 寓:寄。61 从左右:欲居车之左右。从:就。62 肘之:以肘止之。63 易位:掉换位置。齐顷公本居中,逢丑父在右,现在二人互换。64 华泉:泉名。在华不注山下,流入济水。65 骖:骖马。驾车四马中在两旁者。絓:绊住。66 轏(zhàn):栈车。役车。67 肱:手臂。68 匿:藏。谓隐瞒。69 及:被追上。70 执絷(zhí):表示执臣仆之礼。絷:缚马足的绳索。原文有“马”字,据《说文·马部》引《春秋传》及段注删。71 稽(qǐ)首:叩首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72 奉觞加璧:亦用以表示礼敬。73 属(zhǔ):适,刚好。戎行:兵车的行列。74 逃隐:躲藏。逃、隐义同。75 忝:辱。两君:指晋君、齐君。76 臣辱戎士:我忝居戎士之列。77 不敏:不才。敏:才。《国语·齐语》:“尽其四支之敏。”韦昭注:“敏,犹材也。”78摄官承乏:谓晋国缺乏人才,故暂代其官。言将履行职责,与齐侯同归(即俘虏齐君)摄:代理。79 取饮:取水。实际上是让齐侯逃跑。古代打仗时君臣将士军服相同,此时逢丑父与齐侯交换了位置,故逢丑父冒充齐侯。80 佐车:副车。81 宛茷(fěi):与上文郑周父都是齐大夫。82 “自今”三句:谓己代齐侯受难,竟然被杀,今后将无人愿意代君任患。自今:从今,今后。将:乃。83 三出三入:齐侯因逢丑父代己受难,故三入敌阵以求之。84 “齐师”句:谓齐师拥护齐侯后退。85 楯:同“盾”。冒:覆。谓护卫。86 徐关:齐地,在今山西淄博市西南。87 保者:城邑之守卫者。88 辟女子:使当道的女子回避。89 锐司徒:主管锐利兵器(如戈、矛之类)者。90 奔:奔走避齐君。91 辟司徒:主管军垒者。辟:通“壁”。92 石窌(liù):齐地,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东南三十里。93 丘舆:齐邑,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94 马陉(xíng):齐邑,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95 宾媚人:国佐。齐上卿。甗(yǎn):古炊器。用青铜或陶制成,分两层,上可蒸,下可煮。甗与玉磬皆齐灭纪所得。96 赂:财货。即上文所言甗、玉磬、土地。97 萧同叔子:萧君之女。即齐顷公母。同叔:萧君之字。子:女。98 封内:境内。尽东其亩:使田垄一律东西向。99 匹敌:对等,相当。100 而:乃。101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既醉》。102 “孝子”二句:谓孝子无有穷尽,长赐人以法度。匮:尽。锡:赐。类:法。《方言》卷七:“肖、类,法也。”103非德类:不合于道德法度。104 疆理:划分疆界而治理之。105 “物土”二句:考察土地之所宜,决定种植之作物。物:相,考察。106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信南山》。107 南东其亩:田垄或南北向,或东西向。108 “唯吾子”句:晋在齐之西,如齐田垄东西向,晋国伐齐,易于通行。109 无顾:不顾。110 阙:过失。111 四王:谓禹、汤、文、武。112 树德:立德。济:成。113 五伯:指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114 逞:满足。无疆:无止境。115 《诗》曰:引文出自《诗·商颂·长发》。116 “布政”二句:谓商汤布政和缓,故百福来聚。优优:形容宽缓。百禄是遒:即遒百禄。禄:福。遒:聚。117 不优:不宽缓。118 则:其。119 震:威。120 桡败:谓战败。桡、败同义。《文选》卷五十七颜延年《阳给事诔》:“投命徇节,在危无挠。”颜师古注:“《左氏传》曰 ‘师徒挠败’,杜预曰:‘挠,败也。’”121 惠:加惠。徼:求。122 泯:灭。社稷:土神和谷神,是古代国家的象征。123 又:若,如果。表示假设。124 余烬(jìn):剩余,残余。余、烬为同义复词。喻战败后残余之众。125 背城借一:背城而列,以借一战。谓最后决一死战。126 “敝邑”二句:即使齐侥幸取胜,犹将服从晋国。此为外交辞令。亦:犹。云:语助词,无义。127 谏:谏郤克。128 疾:怨恨。129 亲昵:亲近之人。130 唯:虽,即使。131 得地:得齐退还之侵地。132 纾:缓。133 亦:语助词,无义。授:予。指佑助。134 赋舆:兵车。135 “若苟”句:如果齐国答应晋国的一些条件,使我们好向国君交代。若苟:如果。若、苟二字同义。136 禽郑:鲁大夫。成公自鲁来与晋师相会,禽郑从军中前往迎接。137爰娄:即袁娄。见《经》注。138上鄍(míng):齐、卫交界之地,在今山东阳谷县。139 三帅:郤克、士燮、栾书。先路:车名。《礼记·郊特牲》记载路有大路、先路、次路三种。据《左传》,此三路常用于赏赐。三命: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称九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周礼·春官·典命》:“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诸侯之卿三命,得立位于王朝。服:指相应的器物仪仗。140 司马、司空:与下“亚旅”皆为大夫。舆帅:主兵车之官。候正:主斥候(侦探敌情者)之官。一命:九等官爵中最低的一等。

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1,益车马2,始用殉3,重器备4。椁有四阿5,棺有翰桧6

君子谓华元、乐举于是乎不臣7。臣,治烦去惑者也8,是以伏死而争9。今二子者,君生则纵其惑,死又益其侈,是弃君于恶也,何臣之为10

1 蜃(shèn)炭:用蜃(蛤蜊)烧成之灰。蜃炭具有吸湿之功用。2益车马:增加随葬之车马。3 用殉:用活人陪葬。4 重(chóng):重复。谓不止一份。器备:指各种用品。器、备为同义复词。5椁有四阿:用木材堆砌的外棺四边都有伸出的边沿(类似屋檐)。6翰桧:棺木两边的彩绘装饰叫翰,棺盖的装饰叫桧。7 谓:以为。华元、乐(yuè)举:二人为宋执政大臣。8烦:乱。9伏死:受死。伏:承受。10 何臣之为:即何臣之有。为:有。

九月,卫穆公卒。晋(二)[三] 子自役吊焉1,哭于大门之外2。卫人逆之3,妇人哭于门内4,送亦如之。遂常以葬5

1 晋三子:晋之三帅。指郤克、士燮、栾书。三:原本作“二”,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2 “哭于”句:依礼本应进门登堂哭吊,但此时三人尚未回国复命,故不敢成礼。3 逆之:谓迎而就之,于门外设丧位。4 “妇人”句:据《礼记·丧大记》,妇人哭于堂。此哭于门内,亦因宾在门外而变通之法。5 遂常葬之:以后遂以为葬礼之常。

楚之讨陈夏氏也1,庄王欲纳夏姬2。申公巫臣曰3:“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4。’文王所以造周也5。明德,务崇之之谓也6。慎罚,务去之之谓也7。若兴诸侯,以取大罚8,非慎之也。君其图之!”王乃止。子反欲取之9。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10,杀御叔11,杀灵侯12,戮夏南13,出孔、仪14,丧陈国15,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16,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连尹襄老17

襄老死于邲18,不获其尸。其子黑要烝焉19。巫臣使道焉20,曰:“归21,吾聘女22。”又使自郑召之23,曰:“尸可得也24,必来逆之。”姬以告王。王问诸屈巫25。对曰:“其信26。知罃之父27,成公之嬖也28,而中行伯之季弟也29。新佐中军,而善郑皇戌30,甚爱此子,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以求之31。郑人惧于邺之役而欲求媚于晋,其必许之!”王遣夏姬归。将行32,谓送者曰:“不得尸33,吾不反矣。”巫臣聘诸郑34,郑伯许之。

及共王即位35,将为阳桥之役36,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37。巫臣尽室以行38。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39,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40,而又有《桑中》之喜41,宜将窃妻以逃者也42。”及郑,使介反币43,而以夏姬行。将奔齐,齐师新败,曰:“吾不处不胜之国。”遂奔晋。而因郤至44,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45

子反请以重币锢之46。王曰:“止!其自为谋也,则过矣47。其为吾先君谋也,则忠。忠,社稷之固也48,所盖多矣49。且彼若能利国家,虽重币,晋将可乎50?若无益于晋,晋将弃之,何劳锢焉?”

1 “楚之”句:夏征舒杀陈灵公,楚庄王讨而杀之,事见宣公十一年《传》。2 夏姬:御叔之妻,夏征舒之母。3 申公巫臣:申大夫,名巫臣。4 明德慎罚:此节用《尚书·康诰》之文。5 造:创,创建。6 崇之:崇德。7 去之:去罚。8 取大罚:淫为大罚。9 子反:楚公子侧。10 是:此。指夏姬。夭子蛮:使子蛮早死。子蛮盖为夏姬初嫁之夫。昭公二十八年《传》谓夏姬杀三夫。11 御叔:陈大夫。夏姬之夫,夏征舒之父。12 灵侯:陈灵公。13 夏南:夏征舒,夏姬之子。14 出孔、仪:使孔宁、仪行父出奔在外。15 丧陈国:楚讨夏征舒,曾一度灭陈。16 “人生”二句:谓人活着不易,要死却很容易。谓不必娶夏姬以求死。17 连尹襄老:楚大夫。官连尹,名襄老。18 死于邲:邲之战,襄老为荀首(知庄子)射杀。见宣公十二年《传》。19 黑要:襄老之子。烝焉:与夏姬私通。上淫(与长辈通奸)曰烝。20 道:通“导”。诱。21 归:回郑国母家。22 聘:娶以为妻。23 自郑召之:自郑召夏姬使归。24 “尸可”二句:谓襄老之尸可得,然须夏姬至郑迎之。25 屈巫:即巫臣。26 其信:大概是真的。27 知罃之父:荀首。邲之战,知罃为楚俘获。28 嬖:宠臣。29 中行伯:荀林父。邲之战,荀林父为晋军主帅。30 皇戌:郑大夫。31 其必:必定。其、必同义。王子:楚公子谷臣。邲之战为荀首所擒获。求之:求取知罃。32 将行:夏姬将往郑。33 “不得”二句:此为夏姬与巫臣出奔不返之借口。34 聘夏姬为妻。35 “及共王”句:楚共王即位在上年。36 阳桥之役:见下文。阳桥:地名,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北。37 师期:出师的日期。38 尽室:尽携家中财产。39 申叔跪:申叔时之子。郢:楚都,在今湖北江陵县北。40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有三军之惧:谓有军事使命在身。41 《桑中》:《诗·卫风》篇名。此诗描写男女相恋幽会之事。42 宜:殆。43 介:副使,助使者行礼的人。币:指齐国回赠的礼品。44 郤至:郤克的族侄。45 邢大夫:邢之长官。邢为晋邑,在今河北邢台市。46 重币:重金。锢:禁锢。使不得出仕。47 则:乃。过:失,失误。48社稷之固:社稷之屏障。49盖:覆,遮盖。50将:岂。可:同意。

晋师归,范文子后入1。武子曰2:“无为吾望尔也乎3?”对曰:“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4,是代帅受名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5。”

郤伯见6,公曰:“子之力也夫7!”对曰:“君之训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范叔见8,劳之如郤伯9。对曰:“庚所命也10,克之制也11,燮何力之有焉!”栾伯见12,公亦如之。对曰:“燮之诏也13,士用命也,书何力之有焉!”

1 范文子:士燮。2 武子:士会,士燮之父。3 为:使,令。4 属(zhǔ):专注。使专注。5 免:免于祸患。6 郤伯:郤克,字伯。7 力:功。8 范叔:即范文子。9 劳:慰问。10 庚:荀庚。时为上军帅。此役荀庚未行,士燮代将,故称帅以让。11 制:节制,指挥。郤克为中军帅,统帅全军。12 栾伯:栾书,下军主帅。13 诏:命。《国语·晋语五》云:“书也受命于上军,以命下军之士。”

宣公使求好于楚1,庄王卒2,宣公薨,不克作好3。公即位,受盟于晋4,会晋伐齐5。卫人不行使于楚6,而亦受盟于晋,从于伐齐。故楚令尹子重为阳桥之役以救齐7。将起师,子重曰:“君弱8,群臣不如先大夫9,师众而后可。《诗》曰10:‘济济多士11,文王以宁。’夫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12?且先君庄王属之曰13:‘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乃大户14,已责15,逮鳏16,救乏,赦罪,悉师,王卒尽行17。彭名御戎18,蔡景公为左,许灵公为右。二君弱19,皆强冠之。

冬,楚师侵卫,遂伐我,师于蜀20。使臧孙往21。辞曰:“楚远而久22,固将退矣。无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阳桥,孟孙请往23,赂之以执斫、执针、织红24,皆百人,公衡为质25,以请盟。楚人许平26

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婴齐、蔡侯、许男、秦右大夫说、宋华元、陈公孙宁、卫孙良夫、郑公子去疾及齐国之大夫盟于蜀27。卿不书28,匮盟也。于是乎畏晋而窃与楚盟29,故曰匮盟。蔡侯、许男不书30,乘楚车也,谓之失位。

君子曰:“位其不可不慎也乎!蔡、许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诸侯,况其下乎!《诗》曰31:‘不解于位32,民之攸塈。’其是之谓矣。”

楚师及宋,公衡逃归。臧宣叔曰:“衡父不忍数年之不宴33,以弃鲁国,国将若之何?谁居34?后之人必有任是夫35!国弃矣。”

是行也36,晋辟楚,畏其众也。君子曰:“众之不可[以] 已也37。大夫为政38,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大誓》所谓‘商兆民离39,周十人同40’者,众也41。”

1 宣公使求好于楚,事见宣公十八年《传》。2 “庄王”二句:楚庄王卒于宣公十八年,其年,鲁宣公亦薨。3 不克作好:未能缔结友好关系。4 受盟于晋:上年与晋盟于赤棘。5 会晋伐齐:即此年鞌之战。6 “卫人”句:卫不聘于楚。7 子重:公子婴齐,楚庄王弟。8君弱:楚共王此时仅十二三岁。9先大夫:指令尹孙叔敖等人。10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文王》。11 “济济”二句:言国之贤士众多,文王赖之得安。济济:形容众多。12 侪(chái):辈。13 属:通“嘱”。嘱咐。14 大户:清点户口。15 已责:免除拖欠之债务。已:止。责:同“债”。16逮鳏(guān):施及老鳏。逮:及。老而无妻、无夫皆可曰鳏。17 王卒:楚王近卫部队。18 “彭名”三句:王卒尽行,故王之戎车亦行。令蔡、许二君当左右之位。彭名:楚大夫。19 “二君”二句:蔡、许之君年幼,勉强而行冠礼。冠为男子成人之礼,士二十而冠。20 蜀: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西。21 臧孙:臧孙许,鲁大夫。22楚远而久:楚军远征,且在外日久。23 孟孙:仲孙蔑。24 执斫:木工。执针:女工。织纴:织造缯帛的人。25 公衡:鲁成公子。26 平:和解。27 右大夫说(yuè):右大夫名说。28 “卿不书”二句:《春秋》不书各国卿名(齐国与盟者非卿除外),因为这次会盟没有诚信。匮盟:有名无实之盟。匮:空。29 “于是”句:此时鲁、卫、曹、宋等国畏惧晋国,偷偷地和楚国结盟,并非诚心从楚。30 “蔡侯”三句:《春秋》不书蔡、许之君,因为他们乘楚王之车,而充当车左、车右,失其本位(君位)。31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假乐》。32 “不解”二句:言在位者不懈怠,百姓就能得到休息。解:同“懈”。塈(jì):息。33 衡父:即公衡。宴:安。34 谁居:言楚将来伐,无人能安居。居:安。35 “后之”句:言后之人必有当此患者。任:承担,担当。是:此。36 是行:此举。行:举。37 已:去。谓废而不用。原本无“以”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38 大夫:指子重。楚令尹。39 《大誓》:即《太誓》,《尚书》篇名。今见古文《尚书·周书》。商兆民离:商之民众极多,而离心离德。兆民:极言民众之多。古代天子之民称兆民,诸侯曰万民。40 周十人同:谓周有十位贤臣,同心同德。《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大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41 众也:言民离则弱,合则众。

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1。王弗见,使单襄公辞焉2,曰:“蛮夷戎狄,不式王命3,淫湎毁常4,王命伐之,则有献捷。王亲受而劳之,所以惩不敬,劝有功也。兄弟甥舅5,侵败王略6,王命伐之,告事而已,不献其功,所以敬亲昵7,禁淫慝也8。今叔父克遂9,有功于齐,而不使命卿镇抚王室10,所使来抚余一人11,而巩伯实来12,未有职司于王室13,又奸先王之礼14,余虽欲于巩伯15,其敢废旧典以忝叔父16?夫齐17,甥舅之国也,而大师之后也18,宁不亦淫从其欲以怒叔父19,抑岂不可谏诲20?”士庄伯不能对21。王使委于三吏22,礼之如侯伯克敌使大夫告庆之礼23,降于卿礼一等24。王以巩伯宴25,而私贿之26。使相告之曰27:“非礼也,勿籍28。”

1 巩朔:晋大夫。献齐捷:进献俘虏的齐军士卒和战利品。2 单襄公:周卿士。焉:之。3 式:用。4 淫湎:指沉溺于酒色。湎:沉迷于酒。毁常:废弃法度。5 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6 王略:周朝的法度。7 亲昵:亲近之人。8 淫慝(tè):邪恶之人。淫、慝二字同义。9 “今叔父”句:谓晋君伐齐得胜。叔父:周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克:能。遂:成,成功。10 “而不”句:谓不使天子所命之卿出使于周。巩朔为上军大夫,非命卿,名位不达于王室。11 余一人:天子自称。12 巩伯:巩朔。13 “未有”句:《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巩朔非王室任命之卿,故曰“未有职司于王室”。14又:若。表示假设。奸(gān):犯。15 欲:好,喜好。16其:岂。忝:辱。17 “夫齐”二句:周、齐世为婚姻,当时王后亦是齐女,故曰甥舅之国。18 大师:齐始封之君姜尚,为周太师。19 宁:岂,难道。不:语助词,无义。淫从:淫纵,放纵。淫:纵。20 抑:语助词,无义。谏诲:规正教诲。21士庄伯:巩朔。22 委:嘱,托付。三吏:三公,三卿。23 “礼之”句:谓不用献捷礼,而用告庆礼。24 “降于”句:以低于卿一等的礼接待巩朔。25以:与。26 私贿之:私下赠送给巩朔财货。27 相:助主人行礼者。28 籍:书。指不书于史策。

三年春1,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辛亥2,葬卫穆公。

二月,公至自伐郑。

甲子3,新宫灾4,三日哭5

乙亥6,葬宋文公。

夏,公如晋。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公至自晋。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7

大雩8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9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

丙午10,及荀庚盟。

丁未11,及孙良夫盟。

郑伐许。

1 三年:公元前588年。2 辛亥:二十九日。3 甲子:十二日。4 新宫:宣公庙。宫是庙的别称。三年丧毕,新主(神主)迁入庙,旧主祧迁,宫室亦粉饰一新,故称新宫。灾:天火曰灾。5 三日哭:《礼记·檀弓下》:“有焚其先人之室,则三日哭。”6 乙亥:二十三日。7 棘:地名,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8 雩(yú):求雨之祭。不时,故书。9 廧咎(qiáng gāo)如:赤狄之别种。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一说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10 丙午:二十九日。11 丁未:三十日。

三年春,诸侯伐郑1,次于伯牛2,讨邲之役也3。遂东侵郑。郑公子偃帅师御之4,使东鄙覆诸鄤5,败诸丘舆6。皇(戍)[戌] 如楚献捷7

1 诸侯:指鲁、晋、宋、卫、曹五国诸侯。《传》蒙经文省略。2伯牛:郑地。未详何处。3邲之役:在宣公十二年。郑有贰心,故讨之。4 公子偃:郑穆公子。5 东鄙:指东部边境的军队。鄙:边境。覆:设伏阻击。鄤(mán):地名,在郑东部边境。6 丘舆:地名,当在鄤附近。7 戌:原本作“戍”,据阮元《校勘记》改。献捷:进献俘虏和战利品。

夏,公如晋1,拜汶阳之田。

1 “公如”二句:上年晋使齐以汶阳之田还鲁,故往答谢之。

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1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2,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3?”对曰:“二国治戎4,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5。执事不以衅鼓6,使归即戮7,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8,各惩其忿9,以相宥也10,两释纍囚以成其好11。二国有好12,臣不与及,其谁敢德13?”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14,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穀。”对曰:“以君之灵15,纍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16,死且不朽17。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18,首其请于寡君19,而以戮于宗20,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21,而使嗣宗职22,次及于事23,而帅偏师以修封疆24,虽遇执事25,其弗敢违26。其竭力致死27,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28

1 子良:公子去疾,郑穆公之子。2 “晋人”二句:邲之战,楚俘获知罃,知罃之父荀首俘获楚庄王之子谷臣,杀死连尹襄老而得其尸。此时晋以此二者换取知罃。原本“归”字后有“楚”字,据《四部丛刊》本删。3 其:或。4 治戎:治兵。谓交战。5 俘馘(guó):战利品。指俘虏。馘:杀人取其左耳。6 衅鼓:祭鼓。衅:用血祭祀。7 即戮:就死。戮:杀。8 纾:缓。9 惩:止。谓消除。10 宥:宽赦。11纍囚:被拘囚的人。纍:拘系。12 “二国”二句:谓因两国和好而释放俘虏,与己无关。有:亲。13 其:又。14 任受:承受,担当。15 以君之灵:即托君之福。16 之:若,如果。表示假设。17 死且不朽:谓虽死犹生。18 外臣:对异国君主自称之辞。首:荀首。19 其:若。20 宗:宗庙。21 不获命:晋君不许杀之。22 嗣宗职:继承世职。23 次:以次。事:指军事。24 偏师:军队之一部,相对于全体而言。此指军队,是比较委婉的说法。25 执事:指楚将帅。26 其:将。违:躲避。27 致死:拼死。28 重为之礼:谓与之厚礼。

秋,叔孙侨如围棘1,取汶阳之田。棘不服,故围之。

1 叔孙侨如:叔孙得臣子。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讨赤狄之余焉1咎如溃2,上失民也。

1 赤狄:狄之别族,因衣服尚赤而得名,居地主要在今山西长治县北、黎城县西一带。2 溃:民逃其上曰溃。

冬十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1,且寻盟2。卫侯使孙良夫来聘3,且寻盟4。公问诸臧宣叔曰5:“中行伯之于晋也6,其位在三7。孙子之于卫也,位为上卿。将谁先?”对曰:“次国之上卿8,当大国之中9,中当其下10,下当其上大夫11。小国之上卿12,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13。卫在晋14,不得为次国。晋为盟主15,其将先之。”丙午,盟晋;丁未,盟卫,礼也。

1 荀庚:荀林父子。2 寻盟:寻元年赤棘之盟。寻:温,重申。3 孙良夫:卫之正卿。4 寻宣公七年之盟。5 臧宣叔:臧孙许,鲁大夫。6 中行伯:即荀庚。7 其位在三:荀庚当时任上军帅,地位在中军帅、佐之下。8 次国:第二等的国家。指侯、伯。9 中:中卿。10下:下卿。11 次国之卿大夫皆降大国一等。12 “小国”四句:小国卿、大夫皆降大国二等。13 古之制:古制,公为大国,侯、伯为次国,子、男为小国。14 “卫在”二句:春秋时以强弱论大小,故卫虽侯爵,犹为小国。在:于,对于。15 “晋为”二句:卫降于晋二等,则孙良夫与荀庚地位相当。然晋为盟主,故当先晋。

十二月甲戌1,晋作六军2。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3,赏鞌之功也4

1 甲戌:二十七日。2 六军:晋原有上、中、下三军,今又增设新上军、新中军、新下军,为六军。3 “韩厥”句:韩厥将新中军,赵括佐之;巩朔将新上军,韩穿佐之;荀骓将新下军,赵旃佐之。六人皆新增为卿。4 鞌之战在二年。

齐侯朝于晋。将授玉1,郤克趋进曰2:“此行也3,君为妇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

晋侯享齐侯。齐侯视韩厥4,韩厥曰:“君知厥也乎5?”齐侯曰:“服改矣6。”韩厥登,举爵曰:“臣之不敢爱死7,为两君之在此堂也。”

1 授玉:行朝礼。朝聘必以玉,表示重礼。2 趋:小步快走。3 “此行”三句:言齐侯之来,为谢妇人之笑,非为两国修好而来朝,晋君不敢当此惠。郤克使齐,为妇人所笑,见宣公十七年《传》。4 视:注视。5 知:识,认识。6 服改矣:戎服改朝服。7 “臣之”二句:谓自己拼死作战,正为今日两君相好。

荀罃之在楚也1,郑贾人有将置诸褚中以出2。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3,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4。”遂适齐。

1 荀罃:即知罃。2 褚:装衣服的口袋。3 视:看待。4 诬:《说文》:“诬,加也。”即以无为有。

四年春1,宋公使华元来聘2

三月壬申3,郑伯坚卒。

杞伯来朝。

夏四月甲寅4,臧孙许卒。

公如晋。

葬郑襄公。

秋,公至自晋。

冬,城郓5

郑伯伐许。

1 四年:公元前587年。2 华元:宋卿。3 壬申:三月无壬申,壬申为二月二十六日。4 甲寅:九日。5 郓(yùn):鲁有东、西两郓。此为西郓。地近于齐,在今山西郓城县东十六里。

四年春,宋华元来聘,通嗣君也1

1 通嗣君:宋共公即位(在上年),始来聘。

杞伯来朝1,归叔姬故也。

1 “杞伯”二句:杞伯欲休弃叔姬,故先来朝,说明原因。叔姬:鲁女,嫁为杞伯夫人。

夏,公如晋。晋侯见公,不敬。季文子曰1:“晋侯必不免。《诗》曰2:‘敬之敬之3!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夫晋侯之命在诸侯矣4,可不敬乎!”

1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卿。2 《诗》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敬之》。3 “敬之”三句:言天道甚明,奉承其命则极难,有国者宜深敬戒之。显:明。思:语助词,无义。4 “夫晋侯”句:言敬诸侯,则得天命。

秋,公至自晋,欲求成于楚而叛晋1。季文子曰:“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2,未可以贰3。《史佚之志》有之4,曰:‘非我族类5,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6?”公乃止。

1 求成:求和。2 听:从。3 贰:叛。4 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名佚。5 族类:同类。指同姓。6 其:岂。字:抚,爱。

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1,许人败诸展陂2。郑伯伐许,取鉏任、泠敦之田3

晋栾书将中军4,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汜)[氾]、祭5

楚子反救郑6,郑伯与许男讼焉7,皇戌摄郑伯之辞8。子反不能决也。曰:“君若辱在寡君9,寡君与其二三臣共听两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10。不然,侧不足以知二国之成。”

1 公孙申:郑大夫。疆许田:上年郑伐许,侵其田,今划定其疆界。2 展陂(pí):许地,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3 鉏任(chú rén)、泠(líng)敦:皆许地,在今河南许昌市。4 将中军:代郤克为晋军主帅。5 氾(fàn):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氾为水名。氾:原本作“汜”(音sì),据阮元《校勘记》改。祭(zhài):郑地,在今河南郑州市北。6 子反:公子侧。7 “郑伯”句:郑伯与许男在子反面前争讼。讼:争辩是非。8摄:代。指代郑伯对质。辞:指讼狱之辞。9 君:指郑伯、许男。辱在寡君:希望郑伯、许男朝楚。在:存,存问。10 成:终。指断狱的结果。晋赵婴通于赵庄姬1

1 赵婴:赵婴齐,赵盾异母弟。赵庄姬:赵朔(赵盾子)之妻,为赵婴之侄媳。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五年春1,王正月,杞叔姬来归2

仲孙蔑如宋。

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3

梁山崩4

秋,大水。

冬十有一月己酉5,天王崩。

十有二月己丑6,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7

1 五年:公元前586年。2 来归:指被出(休弃)。3 谷: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4 梁山: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北,与合阳县相接。5 己酉:十三日。6 己丑:二十四日。7 虫牢:郑地,在今河南封丘县北三里。

五年春1,原、屏放诸齐2。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3。我亡,吾二昆其忧哉4!且人各有能有不能5,舍我何害?”弗听。

婴梦天使谓己:“祭余,余福女。”使问诸士贞伯6。贞伯曰:“不识也7。”既而告其人曰8:“神福仁而祸淫。淫而无罚,福也。祭,其得亡乎9!”祭之,之明日而亡。

1 此条当与上年传文连读。2 原:赵同,食邑于原。屏:赵括,食邑于屏。3 不作:不敢兴起事端。4 二昆:二兄。赵同、赵括皆赵婴之胞兄。5 “人各”句:言自己虽有淫行,而能保护赵氏。6 士贞伯:士渥浊。7 不识:不知。8 人:指士贞伯之从人。9 得亡:得出亡而无他祸。孟献子如宋1,报华元也2

1 孟献子:仲孙蔑。2 报华元:答谢上年华元来聘。夏,晋荀首如齐逆女,故宣伯餫诸谷1

1 宣伯:叔孙侨如。餫(yùn):赠送粮食。《说文》:“野馈曰餫。”

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1。伯宗辟重2,曰:“辟传3!”重人曰4:“待我,不如捷之速也5。”问其所6,曰:“绛人也7。”问绛事焉,曰:“梁山崩,将召伯宗谋之。”问:“将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8,可若何?国主山川9。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10,祝币11,史辞12,以礼焉。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伯宗请见之13,不可。遂以告14,而从之15

1 传(zhuàn):传车。传车为古代驿站专用之车,每至一站,换车马御者,中途可以不停留。2 伯宗:晋大夫。辟重:使当道的载重车避让。重:载重的大车。3 辟传:给传车让路。4 重人:押送重车之人。5 捷:走捷径。6 所:指所在地。7 绛:晋地,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8 朽壤:宋本《国语》作“朽坏”。9 国主山川:国以山川为主。10 不举:不享用盛馔。举:杀牲之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注:“杀牲盛馔曰举。”降服:素服。指丧服。乘缦(màn):乘无文饰之车。彻乐:撤去音乐。《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令去乐。”出次:谓出居于外。11 祝币:陈币而祝之。12 史辞:史作辞以祷于天。13见之:欲见之于晋君。14以告:以重人之言告晋君。15 从之:晋侯从之。

许灵公诉郑伯于楚1。六月,郑悼公如楚讼2,不胜。楚人执皇戌及子国3。故郑伯归,使公子偃请成于晋4。秋八月,郑伯及晋赵同盟于垂棘5

1 诉:诉讼,告状。2 讼:争辩是非。3 皇戌:郑大夫,郑悼公的诉讼代理人。子国:公子发,郑穆公子。4 公子偃:郑穆公子。5 垂棘:地名,在今山西潞城市北。

宋公子围龟为质于楚而归1,华元享之。请鼓噪以出2,鼓噪以复入,曰:“习攻华氏3。”宋公杀之。

1 围龟:文公之子。2 鼓噪:击鼓呼叫。噪:群呼。3 习攻华氏:预习进攻华氏。宣公十五年,宋、楚平,华元使围龟代己为质于楚,故围龟怨华氏而欲攻之。

冬,同盟于虫牢1,郑服也。

1 “同盟”句:鲁、晋等国诸侯会于虫牢。《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

诸侯谋复会,宋公使向为人辞以子灵之难1

1 “宋公”句:宋公不想参加诸侯之会,故以子灵之乱作为托词。子灵:公子围龟。

十一月己酉1,定王崩。

1 “十一月”二句:《经》在虫牢盟上。

六年春1,王正月,公至自会。

二月辛巳2,立武宫3

取鄟4

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夏六月,邾子来朝。

公孙婴齐如晋5

壬申6,郑伯费卒。

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冬,季孙行父如晋。

晋栾书帅师救郑。

1 六年:公元前585年。2 辛巳:十七日。3 武宫:纪念战胜、彰显武功之室。4 鄟(tuán):附庸小国,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5 公孙婴齐:叔婴齐,叔肸之子。6 壬申:十日。

六年春,郑伯如晋拜成1。子游相2,授玉于东楹之东3。士贞伯曰4:“郑伯其死乎!自弃也已5。视流而行速6,不安其位,宜不能久7。”

1 拜成:上年晋与郑盟于赤棘,又有虫牢之盟,故郑伯前往拜谢。2子游:公子偃。相:为相赞礼。3 “授玉”句:依礼,尊卑相同者,授玉当在两楹之间。今在东楹之东,乃郑伯自卑其位。玉:指圭。4 士贞伯:士渥浊,晋大夫。5 自弃:不尊重自己。也已:同“也矣”。表示感叹语气。6 视流而行速:目光游移,行走迅疾。7 宜:殆。

二月,季文子以鞌之功立武宫1,非礼也。听于人以救其难2,不可以立武3。立武由己,非由人也。

1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卿。鞌(ān)之功:成公二年,季文子曾率军参与鞌之战。2 “听于”句:鞌之战是鲁国请求晋国出兵,以缓解齐国侵鲁之患。听:从。3不可以立武:不足以张扬武功。

取鄟,言易也1

1 《春秋》书“取”,言得之甚易。

三月,晋伯宗、夏阳说、卫孙良夫、宁相、郑人、伊雒之戎、陆浑、蛮氏侵宋1,以其辞会也2。师于鍼3,卫人不保4。说欲袭卫,曰:“虽不可入,多俘而归,有罪不及死。”伯宗曰:“不可。卫唯信晋,故师在其郊而不设备。若袭之,是弃信也。虽多卫俘,而晋无信,何以求诸侯?”乃止。师还5,卫人登陴6

1 伯宗、夏阳说(yuè):皆晋大夫。孙良夫、宁相:皆卫大夫。伊、雒之戎:杂居在伊水、雒水(即洛水)之间的戎族。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陆浑:陆浑之戎。戎之一支,允姓,本居瓜州,秦、晋诱而迁之于伊川(在今河南嵩县、伊川县)。蛮氏:戎之别种,地当今河南汝州市西南。2辞会:晋会诸侯于虫牢,宋拒绝参加,见上年《传》。3 鍼: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附近。4 不保:不守备。5 还:指侵宋还。6 陴(pí):城上矮墙,有孔,可以窥外。

晋人谋去故绛1。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2,沃饶而近盬3,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4,且为仆大夫5。公揖而入6,献子从。公立于寝庭7,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8。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9,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10。不如新田11,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12,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泽林盬,国之宝也。国饶,则民骄佚13。近宝14,公室乃贫,不可谓乐。”公说,从之。夏四月丁丑15,晋迁于新田。

1 故绛:绛为晋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晋景公迁都于新田,亦谓之绛,因称旧都为故绛。2郇(xún):地名,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北有郇城,即其地。瑕:晋地,在今河南灵宝市。3 盬(gǔ):盐池,今称解池,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4 韩献子:韩厥。5仆大夫:官名,掌宫中之事,为诸仆之长。6 公揖而入:晋君视朝毕,向群臣作揖而退。诸侯有三朝,自外而内分别为外朝、内朝、治朝。7 寝庭:路寝之庭。路寝为天子、诸侯之正寝,君主一般在路寝理政。8恶:污秽之物。觏(gòu):积聚。9 垫隘:困顿。10 沉溺:风湿病。重腿(zhuì):足肿病。11 新田:在今山西侯马市,距故绛五十里。12 汾:汾水。汾水流经新田西北,入黄河。浍(kuài):浍水。浍水流经新田注入汾水。13民骄佚:财易得,故骄逸。14 “近宝”二句:近宝,则民不务本,故公室贫。15 丁丑:十四日。

六月,郑悼公卒1

1 士贞伯预言郑伯将死,《传》终其言。

子叔声伯如晋1。命伐宋2

1 子叔声伯:公孙婴齐。2 命伐宋:晋人命鲁伐宋。

秋,孟献子、叔孙宣伯侵宋1,晋命也。

1 孟献子:仲孙蔑。叔孙宣伯:叔孙侨如。

楚子重伐郑1,郑从晋故也2

1 子重:公子婴齐,楚庄王弟。2 郑从晋:上年郑与晋盟。

冬,季文子如晋,贺迁也1

1 贺迁:贺晋迁都。

晋栾书救郑1,与楚师遇于绕角2。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3,御诸桑隧4。赵同、赵括欲战5,请于武子6。武子将许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谏曰7:“不可。吾来救郑,楚师去我,吾遂至于此8,是迁戮也9。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10。成师以出11,而败楚之二县,何荣之有焉?若不能败,为辱已甚12,不如还也。”乃遂还13

于是军帅之欲战者众14。或谓栾武子曰15:“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16,子盍从众17?子为大政18,将酌于民者也19。子之佐十一人20,其不欲战者,三人而已。欲战者可谓众矣。《商书》曰21:‘三人占,从二人22。’众故也。”武子曰:“善钧23,从众。夫善,众之主也。三卿为主24,可谓众矣。从之,不亦可乎?”

1 栾书:晋中军主帅。2 绕角:郑地,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3 申、息:皆楚邑。申在今河南南阳市,息在今河南息县。4 桑隧:地名,在今河南确山县东。5 赵同、赵括:赵盾之子。时赵同为下军佐,赵括为新中军佐。6 武子:栾书。7 知庄子:荀首,中军佐。范文子:士燮,上军佐。韩献子:韩厥,新中军将。8 此:指蔡地。9 迁戮:把杀戮转移到别人头上。指救郑转而侵蔡。10 不令:不善。11 成师:盛师。六军皆出,故曰成师。12 已:太。13 乃遂:乃。乃、遂二字义同。14 军帅:六军之将、佐。15 或:有人。16 济:成。17 盍:何不。18 大政:指正卿。19 将:乃。酌于民:谓斟酌众人的意见作出决定。20 “子之”句:晋设六军,各有正、副帅,凡十二人。栾书将中军,为全军统帅,故云“子之佐十一人”。21 《商书》:引文今在《尚书·周书·洪范》。22 “三人”二句:三人占卜,结果未必相同,当从二人所占。谓从众。23 钧:等。24 “三卿”二句:《国语·周语上》:“人三为众。”三卿皆晋之贤人。

七年春1,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2,改卜牛3。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4

吴伐郯5

夏五月,曹伯来朝。

不郊6,犹三望。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

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7

公至自会。

吴入州来8

冬,大雩9

卫孙林父出奔晋。

1 七年:公元前584年。2 鼷(xī)鼠:一种极小的老鼠。郊牛:用作郊祀的牛。3 改卜牛:改卜他牛。4 免:免去。5 吴:国名,姬姓,据有淮、泗以南至浙江太湖以东地区。郯(tán):国名,己姓,在今山东郯城县。6 “不郊”二句:废郊祀而行望祭,乃多余之举。郊:在郊外祭祀天地,为常祀,不可废。犹:还。望:指祭祀山川。在郊祀时,遥祭山川,故称望。7 马陵:卫地,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十五里。8 州来:楚邑,在今安徽凤台县。9 雩(yú):求雨之祭。

七年春,吴伐郯,郯成1

季文子曰2:“中国不振旅3,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4,无吊者也夫5!《诗》曰6:‘不吊昊天7,乱靡有定。’其此之谓乎!有上不吊8,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君子曰:“知惧如是,斯不亡矣。”

1 成:郯与吴讲和。实即服于吴。2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卿。3 不振旅:谓无震慑之威。振旅:整顿部队。4 莫之或恤:无人顾恤之。或:语助词,无义。5 无吊者:谓无善君(霸主)。吊:善。6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节南山》。《诗》刺在上者不能体恤下民,故昊天告乱。7 昊天:上天。8 上:指霸主。

郑子良相成公以如晋1,见,且拜师2

1 子良:名去疾。郑穆公子。相:为相赞礼。2 拜师:拜谢上年晋师救郑。

夏,曹宣公来朝。

秋,楚子重伐郑1,师于氾2。诸侯救郑3。郑共仲、侯羽军楚师4,囚郧公钟仪5,献诸晋。

八月,同盟于马陵,寻虫牢之盟6,且莒服故也7

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8

1 子重:公子婴齐,楚庄王弟。2 氾(fàn):郑地,在今河南襄城县南。3 诸侯:指鲁、晋等九国,《传》蒙经文省略。4 军:围,包围。《说文》:“军,圜围也。”5 郧(yún)公钟仪:郧邑大夫,名钟仪。郧为楚邑,在今湖北安陆市。6 寻:温,重申。虫牢之盟:在上年。7 莒服:莒本属齐,齐服晋,故莒亦附晋。8 军府:军用仓库。

楚围宋之役1,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2,王许之3。申公巫臣曰4:“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5。是以为赋6,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7,晋、郑必至于汉8。”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9,巫臣止之,遂取以行10,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11,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12,而分其室13。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室14,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巫臣自晋遗二子书15,曰:“尔以谗慝贪婪事君16,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17。”

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18。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19,舍偏两之一焉20。与其射御教吴乘车21,教之战陈22,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23。吴始伐楚、伐巢、伐徐24,子重奔命25。马陵之会,吴入州来26,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27

1 “楚围”句:楚围宋在宣公十四、十五年。2 “子重”句:欲分申、吕之田为赏田。申: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吕: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西。3 王:楚庄王。4 申公巫臣:屈氏,名巫臣,为申大夫。5 “此申”句:谓申、吕赖此田得以成邑。申、吕皆古国名,姜姓,楚灭以为邑。6 赋:军赋。7 无申、吕:若以其田属私人,则申、吕不能成邑。8 汉:汉水。9 子反:公子侧。夏姬:陈大夫御叔之妻,因与陈灵公淫乱,而导致陈国内乱。10 遂取以行:巫臣娶夏姬而奔晋,事见成公二年《传》。11 共王即位:楚共王即位在鲁成公元年。12 清尹弗忌:与子闾、子荡皆巫臣之属。清尹:官名。黑要:以夏姬故怨黑要,故并杀之。13 室:家资。14 沈尹:沈县县尹。15 二子:子重、子反。16 谗慝:邪恶。17 罢于奔命:疲于奔走应命。18 寿梦:季札之父。19 两之一卒:合两偏为一卒。即兵车三十辆。偏:兵车十五辆为一偏。20 “舍偏”句:留两偏之一于吴。即留下兵车十五乘。21 与:以。22战陈:作战的阵法。23 行人:官名,掌朝觐聘问之事。24 巢:吴、楚间小国,偃姓,今安徽巢湖市东北五里有居巢故址,即其地。徐:国名,嬴姓,在今安徽泗县西北五十里。25 救巢、徐。26 州来:在今安徽凤台县。27 上国:指中原诸侯。

卫定公恶孙林父1。冬,孙林父出奔晋。卫侯如晋,晋反戚焉2

1 孙林父:孙良夫子。2 反戚焉:把戚地归还卫国。戚:在今河南濮阳市北,为孙氏食邑。孙良夫出奔,戚随之属晋。

八年春1,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2,归之于齐。

晋栾书帅师侵蔡。

公孙婴齐如莒3

宋公使华元来聘4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5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6

冬十月癸卯7,杞叔姬卒。

晋侯使士燮来聘。

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人、邾人伐郯。

卫人来媵8

1 八年:公元前583年。2 韩穿:晋卿。汶阳之田:汶河以北田地,在今山东泰安市以西、肥城市以南。此田本是鲁地,为齐所侵占。成公二年鞌之战,齐国战败,晋使齐归还鲁国。齐服事晋,故晋使鲁复归于齐。3 莒:国名,嬴姓,在今山东莒县。4来聘:聘共姬。5公孙寿:荡意诸之父。纳币:古代婚礼有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币即纳征,男方派人至女家纳币以订婚。币:指帛。也泛指玉、马、皮、圭、璧等。6诸侯即位,天子赐以爵服。八年乃来赐命,缓。7 癸卯:二十四日。8媵:送陪嫁之女。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季文子饯之1,私焉2,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3,是以诸侯怀德畏讨4,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5,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6,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7?《诗》曰8:‘女也不爽9,士贰其行10。士也罔极11,二三其德12。’七年之中,一与一夺13,二三孰甚焉14?士之二三,犹丧妃耦15,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16,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17:‘犹之未远18,是用大简19。’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1 季文子:季孙行父。饯:饯行。2 私焉:私下与之交谈。3 制义:以义为法则。制:度,则。用作动词。4 怀:思。5 “而用”句:成公二年,齐伐鲁、卫,晋出兵相救,与齐战于鞌。而:故。6 信:守信。7 解体:离心。谓背离晋国。8 《诗》曰:引文出自《诗·卫风·氓》。9 不爽:无过错。爽:失。10 贰其行:行为有差错。贰:通“貣”。过失。11罔:无。极:准则。12 二三其德:前后不一致,背信弃义。13 一:或。14 “二三”句:谓前后不一,莫甚于此。15 妃(pèi)耦:配偶。16 将德是以:应当用德。将:当。以:用。17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板》。18 犹:通“猷”。谋。19 大简:极力规谏。简:今本《诗经》作“谏”。义同。

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1

楚师之还也2,晋侵沈3,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4。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5:‘恺悌君子6,遐不作人7。’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

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8,大获焉。

1 申骊:楚大夫。2 楚师之还:成公六年,晋、楚之师相遇于绕角,楚师宵溃而还。3 沈:国名,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之沈丘城。4知、范、韩:知庄子(荀首)、范文子(士燮)、韩献子(韩厥)。当时晋六军将佐中,十一人主张与楚交战,栾书采用知、范、韩三人意见,决定退兵,侵沈而得沈子揖初。5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旱麓》。6 恺悌(kǎi tì):形容和乐平易。恺:乐。悌:易。7 遐:何。作人:任用善人。作:用。8 门:攻打城门。

声伯如莒,逆也2

1 声伯:公孙婴齐。2 逆:为己逆妇。

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1

1 共姬:成公姊妹。嫁宋共公,故称共姬。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礼也1

1 礼也:使卿纳币,合于礼。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1,谮之于晋侯曰2:“原、屏将为乱3。”栾、郤为征4。六月,晋讨赵同、赵括5。武从姬氏畜于公宫6。以其田与祁奚7。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8,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9,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10?赖前哲以免也11。《周书》曰12:‘不敢侮鳏寡13。’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1 赵庄姬:赵朔之妻,晋景公之姊妹。赵婴(赵朔的叔父)与庄姬私通,赵同、赵括把他放逐到齐国,事在成公五年。2 谮:毁谤。3 原:赵同,食邑于原。屏:赵括,食邑于屏。4 栾:栾氏。郤(xì):郤氏。为征:可以作证。5 讨赵同、赵括:讨而诛之。《传》蒙经文省略结果。6 “武从”句:赵武与庄姬养于景公宫内。武:赵武,赵朔与庄姬所生。姬氏:即庄姬。畜:养。7 “以其”句:将赵氏之田赐给祁奚。8 成季:赵衰。辅助文公有功。宣孟:赵盾。9 三代之令王:夏、商、周三代的英明君王。令:善。10 辟王:邪僻之主。辟:通“僻”。邪僻。11 前哲:前代令王。12 《周书》曰:引文出自《尚书·康诰》。13鳏寡:年老无偶之人。引申为孤弱之人。

秋,召桓公来赐公命1

1 召桓公:周卿士。

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1,假道于莒2。与渠丘公立于池上3,曰:“城已恶4。”莒子曰:“辟陋在夷5,其孰以我为虞6?”对曰:“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7,何国蔑有?唯然8,故多大国矣。唯或思或纵也9。勇夫重闭10,况国乎?”

1 申公巫臣:楚大夫,此时出奔在晋。2 假道:借道。3 渠丘公:即莒子朱。莒君无谥,以地名为号。渠丘为地名。池:城池。4 已:太。5 辟陋在夷:偏僻鄙陋,处在蛮夷之地。6 “其孰”句:谓无人觊觎此僻陋之地。虞:望。7 “夫狡”二句:那些强悍而想开拓疆土的人,每个国家都有。狡:壮,壮盛。蔑:无。8 唯然:唯其如此。9 或思或纵:有的谋虑戒备,有的放纵无备。10 重闭:内外门户层层关闭。

冬,杞叔姬卒。来归自杞1,故书。

1 “来归”二句:这是解释《春秋》书法的话。言怜悯叔姬被休弃,故书其卒。

晋士燮来聘,言伐郯也1,以其事吴故。公赂之,请缓师。文子不可2,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3。礼无加货,事无二成4。君后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5。燮将复之6。”季孙惧7,使宣伯帅师会伐郯8

1 郯(tán):国名,在今山东郯城县。上年郯服从吴国,故谋伐之。2 文子:即士燮。3 失信:谓弃君命。4 事无二成:晋、鲁想法不一,难以两全。5 不得事君:士燮威胁将与鲁绝交。6 复之:以此向晋君复命。7 季孙:季孙行父,鲁卿。8 宣伯:叔孙侨如。

卫人来媵共姬,礼也1。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1 “卫人”二句:古代诸侯之女出嫁,同姓诸侯当以女陪嫁。

九年春1,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2

公至自会。

二月,伯姬归于宋。

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3

晋人来媵4

秋七月丙子5,齐侯无野卒。

晋人执郑伯。

晋栾书帅师伐郑。

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6,莒溃。

楚人入郓7

秦人、白狄伐晋8

郑人围许。

城中城9

1 九年:公元前582年。2 蒲:卫地,在今河南长垣县东。3 致女:女子出嫁三月,父母之国使大夫聘问,谓之致女。4 媵:送陪嫁之女。5 丙子:七月无丙子。丙子为六月一日。6 庚申:十七日。7 郓:鲁、莒边界之邑,其时属莒,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五十里。8 白狄:狄之别种,因衣服尚白而得名。9 中城:指鲁都曲阜之内城。

九年春,杞桓公来逆叔姬之丧1,请之也2。杞叔姬卒3,为杞故也。逆叔姬4,为我也。

1 杞桓公:名姑容。叔姬:杞桓公夫人。成公五年被休弃归鲁,八年卒。丧:指死者的遗体。2 请之:鲁请杞逆其丧归。3 “杞叔姬”二句:杞以妇礼逆其丧归,故称“杞”。上年经文书“杞叔姬卒”。4 杞逆叔姬之丧,因鲁之请,故不书“杞”。此四句解释《春秋》书法。

为归汶阳之田故1,诸侯贰于晋。晋人惧,会于蒲2,以寻马陵之盟3。季文子谓范文子曰4:“德则不竞5,寻盟何为?”范文子曰:“勤以抚之6,宽以待之,坚疆以御之7,明神以要之8,柔服而伐贰9,德之次也10。”

是行也,将始会吴,吴人不至。

1 “为归”二句:汶阳之田本是鲁地,为齐所侵占。成公二年鞌之战,齐国战败,晋使齐归还鲁国。上年,因齐服事晋,晋使鲁复归于齐。晋国出尔反尔,故诸侯离心。汶阳之田:汶河以北田地,在今山东泰安市以西、肥城市以南。2 会于蒲:鲁、晋等九国诸侯相会。《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3 寻:温,重申。马陵之盟:在七年。4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卿。范文子:士燮,晋卿。5 则:既。竞:强。6 勤:劳。7 坚疆:刚强。疆:《四部丛刊》本作“彊”。8 “明神”句:谓以盟誓约束诸侯。9 柔:安抚。10 德之次:次于德者。

二月,伯姬归于宋1

1 伯姬:鲁宣公女。归:女子出嫁。

楚人以重赂求郑,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1

1 “楚人”句:郑与晋会于蒲,故楚以重礼笼络郑国。邓:楚邑,在今河南邓州市。

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公享之1。赋《韩奕》之五章2。穆姜出于房3,再拜,曰:“大夫勤辱4,不忘先君,以及嗣君5,施及未亡人6,先君犹有望也7。敢拜大夫之重勤!”又赋《绿衣》之卒章而入8

1 公享之:诸侯卿大夫出使归来,国君因其有勤劳之功,设宴慰劳。2 《韩奕》:《诗·大雅》篇名。其五章言蹶父嫁其女韩姑于韩侯,韩姑生活幸福,且有美誉。3 穆姜:宣公夫人,成公及伯姬之母。房:诸侯之寝(路寝),中曰室,东、西曰房。4 勤辱:勤劳。勤、辱同义。5 嗣君:成公,伯姬之兄。6 施:延。未亡人:寡妇自称之辞。7 “先君”句:言先君亦希望文子若此。8 《绿衣》:《诗·邶风》篇名。其卒章言“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晋人来媵1,礼也。

1 “晋人”二句:鲁国嫁女,同姓来媵,合于礼。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1

1 铜鞮(dī):晋邑,在今山西沁县南。晋有别宫在铜鞮。

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1,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2,使在其间可也。

楚子重侵陈以救郑3

1 行成:求和。2 “兵交”二句:即使处在交战状态,也不能加害于使者。3 子重:公子婴齐。楚令尹。

晋侯观于军府1,见钟仪2。问之曰:“南冠而絷者3,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4。召而吊之5。再拜稽首6。问其族,对曰:“泠人也7。”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人] 之职官也8,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9。公曰:“君王何如10?”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11,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12。不知其他。”

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13,不忘旧也。称大子14,抑无私也。名其二卿15,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16。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17?”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1 观于军府:视察军用仓库。2 钟仪:楚大夫,成公七年被俘。3 南冠:楚冠。絷(zhí):捆绑。4 税:同“脱”。解脱,松绑。5 吊:慰问。6 稽(qǐ)首:叩首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7泠人:即伶人。乐官。8 人:原本作“父”,据《四部丛刊》本改。9 南音:南方的乐曲。即楚声。10 君王:指楚共王。11 “其为”二句:他当太子的时候,有师、保训导他。师、保:指负责教导太子的人。12 “以朝”句:言朝夕不懈,以事重臣。婴齐:令尹子重。侧:司马子反。13 土风:楚乐。即南音。14 “称大子”二句:称说共王为太子时的事情,说明钟仪无阿谀之私。抑:发语词,无义。15 名其二卿:称二卿之名。16 敏:敬。17 成:和解。

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2。渠丘城恶,众溃,奔莒。戊申3,楚入渠丘。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吾归而俘。”莒人杀之。楚师围莒。莒城亦恶,庚申4,莒溃。楚遂入郓。莒无备故也。

君子曰:“恃陋而不备5,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6,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7,浃辰之间8,而楚克其三都9,无备也夫!《诗》曰10:‘虽有丝麻11,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12,莫不代匮。’言备之不可以已也。”

1 莒:国名,在今山东莒县。2 渠丘:邑名,在今山东莒县北。3 戊申:五日。4 庚申:十七日。5 “恃陋”句:依仗鄙陋而不作戒备。陋:僻陋。6 备豫:预备,准备。7 城郭:城墙。郭:外城。8 浃辰:十二日。浃:周遍。自甲至癸为十日,自子至亥为十二辰。9 三都:渠丘、莒、郓。10 《诗》曰:逸《诗》。11 “虽有”四句:即便有丝麻,也不能舍弃菅蒯;有了大国美女,也不能抛弃陋贱之人。丝麻:丝与麻,可以为履。菅(jiān)蒯:茅草之类,可以编绳、结履。姬、姜:大国之女。蕉萃:同“憔悴”。陋贱之人。12 凡百:泛指一切。概括之辞。代匮:以备匮乏。代:备。

秦人、白狄伐晋,诸侯贰故也1

1 贰:怀有贰心。

郑人围许1,示晋不急君也。是则公孙申谋之2,曰:“我出师以围许,为将改立君者3,而纾晋使4,晋必归君。”

1 “郑人”二句:此年秋,晋执郑成公。郑人此时围许,表示不在乎国君被执。急:以为急。2 则:乃。3 “为将”句:做出要另立新君的样子。为:通“伪”。4 纾晋使:暂不遣使如晋。纾:缓。

城中城,书,时也1。(www.xing528.com)

1 时也:冬天筑城,得时之宜。

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晋1,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2

1 公子辰:楚太宰。2 修好结成:建立友好关系,缔结和约。

十年春1,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

夏四月,五卜郊2,不从,乃不郊。

五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3

齐人来媵4

丙午5,晋侯獳卒6

秋七月,公如晋。

冬十月7

1 十年:公元前561年。2 “五卜”三句:郊为鲁之常祀,不应再加占卜决定是否进行。此云“五卜郊,不从,乃不郊”,说明当政者怠惰。郊:祭名。在郊外祭祀天地。不从:不吉。3晋侯:指晋厉公。晋景公有疾,晋人立太子,会诸侯伐郑。4 齐人来媵:诸侯嫁女,同姓媵之。齐非鲁之同姓而来媵,非常礼。媵:来送陪嫁之女。5 丙午:五月无丙午。丙午为六月七日。6 晋侯孺(nòu):晋景公。7冬十月:《礼记·中庸》孔颖达《疏》:“成十年,不书 ‘冬十月’,服、贾以为不视朔登台。”

十年春,晋侯使籴茷如楚1,报大宰子商之使也2

1 籴茷(fěi):晋大夫。2 子商:公子辰。

卫子叔黑背侵郑1,晋命也。

1 子叔黑背:卫定公弟。子叔是氏。

郑公子班闻叔申之谋1。三月,子如立公子繻2。夏四月,郑人杀繻,立髡顽3。子如奔许。栾武子曰4:“郑人立君,我执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郑而归其君,以求成焉5。”晋侯有疾。五月,晋立大子州蒲以为君,而会诸侯伐郑。郑子罕赂以襄钟6,子然盟于脩泽7,子驷为质8。辛巳9,郑伯归。

1 叔申之谋:上年晋执郑成公,郑用公孙申之谋,出兵围许,装出要另立新君的样子,逼迫晋国释放郑君。2 子如:公子班。公子繻(xū):郑襄公之子,郑成公庶兄。3 髡顽:郑成公太子。4 栾武子:栾书,晋卿。5 求成:求和。6 子罕:公子喜,郑穆公子。襄钟:郑襄公神庙之钟。7 子然:穆公子。脩泽: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8 子驷:名騑,郑穆公子。9 辛巳:十二日。

晋侯梦大厉1,被发及地2,搏膺而踊曰3:“杀余孙4,不义。余得请于帝矣5!”坏大门及寝门而入6。公惧,入于室。又坏户7。公觉,召桑田巫8。巫言如梦9。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10。”公疾病11,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12。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13,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14?”其一曰:“居肓之上15,膏之下16,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17,达之不及18,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19,晋侯欲麦20,使甸人献麦21,馈人为之22。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23,如厕,陷而卒24。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25,及日中26,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1 大厉:大鬼。2 被:同“披”。3 搏膺:捶胸。踊:跳。4 杀余孙:指晋景公杀赵同、赵括。景公所梦大厉,为赵氏先祖。5 “余得”句:我已征得天帝同意,可以报仇。6 寝门:寝宫之门。7 户:内室之门。8 桑田巫:桑田的女巫。桑田为晋邑,今河南灵宝市有稠桑驿,即其地。巫: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9 “巫言”句:巫言如梦所见。10 新:当年所收的粮食。此指新麦。11 疾病:病重。12 秦伯:秦桓公。医缓:古代名医,名缓。为:治。13 竖子:童子。14 焉逃之:何处藏身呢?逃:隐匿。之:乎。15 肓:心脏与隔膜之间。16 膏:心脏下部心尖脂肪。17 攻:指灸。18 达:指用针治疗。19 六月:周之六月,当夏之四月,麦始熟。20 欲麦:想要食麦尝新。21 甸人:甸师。掌供野(郊野)之官。22 馈人:主饮食之官。23 张:胀。肚子发胀。24 陷:跌入粪坑。25 小臣:指宦官。有:有人。26 日中:中午。

郑伯讨立君者,戊申1,杀叔申、叔禽2。君子曰:“忠为令德3,非其人4,犹不可,况不令乎?”

1 戊申:九日。2 叔申:公孙申。叔禽:公孙申之弟。3 令德:美德。4 非其人:无合适的效忠对象。谓郑成公有负臣下忠心。

秋,公如晋。晋人止公1,使(逆)[送] 葬2。于是籴筏未反3

1 止:拘,扣留。2 送:原本误作“逆”,据《四部丛刊》本改。3 “于是”句:这时籴茷还没有回到晋国。晋籴筏使楚结成,晋疑鲁贰于楚,欲待籴筏还而验其虚实。

冬,葬晋景公。公送葬,诸侯莫在。鲁人辱之1,故不书2。讳之也。

1 辱:以为辱。2 不书:不书葬晋景公。

十有一年春1,王三月,公至自晋。

晋使郤犫来聘2。己丑3,及郤犨盟。

夏,季孙行父如晋。

秋,叔孙侨如如齐。

冬十月。

1 十有一年:公元前580年。2 郤犨(xì chōu):晋大夫,郤克之堂兄弟。3 己丑:二十四日。

十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晋人以公为贰于楚1,故止公。公请受盟,而后使归2

郤犨来聘,且莅盟3

1 “晋人”句:四年,鲁君如晋,晋侯不敬。成公返鲁,欲求成于楚而叛晋。2 而后使归:鲁公上年七月如晋,至此始得归。3 且莅盟:鲁公请盟于晋,故晋使大夫来盟。莅:临。

声伯之母不聘1。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2。”生声伯而出之3。嫁于齐管于奚,生二子而寡4。以归声伯。声伯以其外弟为大夫5,而嫁其外妹于施孝叔6。郤犫来聘,求妇于声伯。声伯夺施氏妇以与之7。妇人曰:“鸟兽犹不失俪8,子将若何9?”曰:“吾不能死亡10。”妇人遂行。生二子于郤氏。郤氏亡11,晋人归之施氏。施氏逆诸河,沈其二子12。妇人怒曰:“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13,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14,将何以终?”遂誓施氏15

1 声伯:叔婴齐,叔肸之子。不聘:非正式迎娶者。古时订婚、迎娶皆称聘。不行聘礼,则视同私奔。《礼记·内则》:“聘则为妻,奔则为妾。”2 姒(sì):兄弟之妻互称之辞。穆姜为宣公夫人,宣公为叔肸同母兄弟。3 出:休弃。4 二子:一子一女。古代男女通称子。5 外弟:其母嫁管于奚所生子。6 施孝叔:鲁惠公五世孙。7 施氏妇:即其外妹。声伯之母嫁管于奚所生女。8 俪:偶。9 子:指其夫施孝叔。10 死亡:被杀或出奔。11 郤氏亡:郤氏被灭在成公十七年,此探后言之。12 沈(chén):同“沉”。13 已:既。伉俪:配偶,妻子。14 字:养。15 誓:誓与之绝。

夏,季文子如晋1,报聘2,且莅盟也。

1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卿。2 报聘:报郤犨之聘。

周公楚恶惠、襄之逼也1,且与伯与争政2,不胜,怒而出。及阳樊3,王使刘子复之4,盟于鄄而入5。三日,复出奔晋。

1 周公楚:周卿士,周公之后。惠、襄:惠王、襄王之族。2 伯与:周卿士。3 阳樊:又名樊,亦名阳,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二十里。4 刘子:王季子。即刘康公。5 鄄(juàn):周地。未详何处。

秋,宣伯聘于齐1,以修前好2

1 宣伯:叔孙侨如,鲁卿。2 前好:鞌以前之友好关系。

晋郤至与周争鄇田1。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2。郤至曰:“温,吾故也3,故不敢失。”刘子、单子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4,苏忿生以温为司寇5,与檀伯达封于河6。苏氏即狄7,又不能于狄而奔卫8。襄王劳文公而赐之温9,狐氏、阳氏先处之10,而后及子。若治其故,则王官之邑也11,子安得之?”晋侯使郤至勿敢争12

1 郤至:晋大夫。鄇(hóu):温别邑,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十五里。2 单襄公:单戴公之子。3 温,吾故也:谓温本是郤氏食邑。温在今河南温县。4 抚封:抚有封内之地。抚:有。5 苏忿生:周武王时卿士。6 “与檀伯”句:与檀伯达同封于黄河北岸。檀邑在今河南济源市。7 即:亲近。8 不能:不善。9 “襄王”句:周襄王因晋文公勤王有功,赐给他南阳之地,其中有温邑。事见僖公二十五年《传》。10 “狐氏”二句:狐溱为温大夫,见僖公二十五年《传》。温为阳处父食邑,见文公六年《传》。11 王官之邑:周王属官之食邑。谓其地本非晋国所有。12 勿敢:弗许。

宋华元善于令尹子重1,又善于栾武子2。闻楚人既许晋籴茷成3,而使归复命矣。冬,华元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4

1 华元:宋执政大夫。子重:公子婴齐。2 栾武子:栾书。3 “闻楚”句:上年晋籴筏如楚求成。4 “合晋”句:促成晋、楚和好。

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1。晋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2,使史颗盟晋侯于河东3。晋郤犨盟秦伯于河西4。范文子曰5:“是盟也何益?齐盟6,所以质信也7。会所8,信之始也。始之不从,其何质乎?”秦伯归而背晋成。

1 令狐:晋地,在今山西临猗县西。2 王城:秦地,在今陕西大荔县东。3 史颗:秦大夫。河东:令狐在黄河之东。4 河西:王城在黄河之西。5 范文子:士燮。6 齐(zhāi)盟:会盟。会盟必斋戒。齐:同“斋”。7 质信:取信。质、信同义。8 会所:会盟之处所。

十有二年春1,周公出奔晋2

夏,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3

秋,晋人败狄于交刚4

冬十月。

1 十有二年:公元前579年。2 周公:名楚,王卿士。3 琐泽:晋地。未详何处。4 交刚:地名。未详何处。

十二年春,王使以周公之难来告。书曰:“周公出奔晋。”凡自周无出1,周公自出故也。

1 “凡自”二句:王者无出。故自周奔他国不言“出”。此书周公“出奔”,因其自绝于周,自己执意出奔。

宋华元克合晋、楚之成1。夏五月,晋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2。癸亥3,盟于宋西门之外,曰:“凡晋、楚无相加戎4,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5,楚亦如之。交贽往来6,道路无壅7,谋其不协8,而讨不庭9。有渝此盟10,明神殛之11,俾队其师12,无克胙国13!”郑伯如晋听成14。会于琐泽15,成故也。

1 华元谋晋、楚和解见上年《传》。2 士燮:晋卿。3 癸亥:六日。4 加戎:加兵。戎:兵器的总称。5 “在晋”二句:若有危害晋国者,楚国也要加以讨伐。6 交贽往来:即使者往来。贽:聘享之礼物。7 壅:阻塞。8 协:和。9 不庭:不朝。引申为不从命。10渝:变。指违背。11殛(jí):诛。12 俾:使。队:同“坠”。失,丧。13 胙(zuò)国:享国。守社稷曰胙。14 听成:接受和解之命。听:受。15 “会于”句:鲁君与晋侯、卫侯会于琐泽。《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

狄人间宋之盟以侵晋1,而不设备。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1 间:间隙。此用如动词。

晋郤至如楚聘1,且莅盟2。楚子享之3,子反相4,为地室而县焉5。郤至将登6,金奏作于下7,惊而走出。子反曰:“日云莫矣8,寡君须矣9,吾子其入也10!”宾曰11:“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贶之以大礼12,重之以备乐13。如天之福,两君相见14,何以代此?下臣不敢!”子反曰:“如天之福,两君相见,无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遗15?焉用乐16?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宾曰:“若让之以一矢17,祸之大者,其何福之为18?世之治也,诸侯间于天子之事19,则相朝也,于是乎有享宴之礼。享以训共俭20,宴以示慈惠21。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22。政以礼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23,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24。故《诗》曰25:‘赳赳武夫26,公侯干城。’及其乱也,诸侯贪冒27,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28,略其武夫29,以为己腹心股肱爪牙。故《诗》曰:‘赳赳武夫30,公侯腹心。’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乱则反之。今吾子之言,乱之道也,不可以为法。然吾子,主也,至敢不从?”遂入,卒事。归,以语范文子。文子曰:“无礼必食言31,吾死无日矣夫32!”

冬,楚公子罢如晋聘,且莅盟。十二月,晋侯及楚公子罢盟于赤棘33

1 郤(xì)至:晋大夫。2 莅盟:参加会盟。莅:临。3 楚子:楚共王。4 子反:公子侧。相:为相赞礼。5 地室:地下室。县:“悬”的本字。指悬挂钟鼓。6 登:登堂。7 金奏:以钟镈(镈形似钟而大)奏《九夏》。《周礼·春官·钟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8 云:句中助词,无义。莫:“暮”的本字。9 须:待。10 其: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11宾:指郤至。12 贶(kuàng):赐。13备乐:指《九夏》。14 “两君”二句:谓今以此乐享己,倘日后两君相见,则无他乐可用。15 无亦:不亦,不。亦无为语助词,无义。唯:但。相加遗:相加。加、遗义同。16焉用乐:用不到乐曲。此数句谓即便两君相见,亦但以武力相加,故无需用此乐。17让:予。与上文“遗”同义。18何福之为:何福之有。为:有。19 間:通“闲”。闲暇。谓得闲暇。20 “享以”句:宣公十六年《传》云:“王享有体荐。”体荐亦称“房烝”。将半个牲体置于俎上。此仅为摆设而非供食用,所以说“享以训共俭”。21 “宴以”句:宣公十六年《传》云:“宴有折俎。”折俎即“殽烝”。解体折节,升于俎上者。此为可食之物,所以说“宴以示慈惠”。22布政:施政。23 “百官”二句:谓百官奉承君命,白天奉事,晚上休息。24扞城:即干城。盾与城郭。比喻捍卫者。此用作动词。25 《诗》曰:引文出自《诗·周南·兔罝》。26 赳赳:形容勇武。27 贪冒:贪婪。贪、冒二字同义。28 寻常:比喻小利。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尽其民:使其民因战争而死亡。29 略:取。30 “赳赳”二句:引文亦出自《诗·周南·兔罝》。此处断章取义,未必符合诗之原意。31 食言:背弃诺言。食:伪。32 “吾死”句:言晋、楚将起纷争。33 赤棘:晋地。未详何处。

十有三年春1,晋侯使郤锜来乞师2

三月,公如京师3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曹伯卢卒于师。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冬,葬曹宣公。

1 十有三年:公元前578年。2 郤(xì)锜:晋卿。乞师:请求援军。3 公如京师:鲁君伐秦途经京师,顺便朝王。

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将事不敬1。孟献子曰2:“郤氏其亡乎!礼,身之干也3。敬,身之基也。郤子无基。且先君之嗣卿也4,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5,弃君命也。不亡,何为?”

1 将事:奉事。2 孟献子:仲孙蔑。3 干:与下文“基”都是“根本”的意思。此四句言礼与敬乃身之根本。4 嗣卿:郤锜为郤克之子,父子相继为晋卿,故曰嗣卿。5 惰:不敬。

三月,公如京师。宣伯欲赐1,请先使2。王以行人之礼礼焉3。孟献子从4,王以为介而重贿之5

公及诸侯朝王6,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于社7,不敬。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8,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9,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10,不能者败以取祸11。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12。敬在养神13,笃在守业14。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15,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16。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17!”

1 宣伯:叔孙侨如。欲赐:欲得周王赏赐。2先使:《国语·周语中》云“使叔孙侨如先聘且告”。3 “王以”句:王以使人之礼待之,不加赐。《周语中》谓简王接受王孙说的建议,且得知叔孙侨如先使之意图,故不加赐。行人:使者。4 孟献子:仲孙蔑。从:谓从鲁君朝王。5 介:助宾客行礼之人。贿:赠送财货。6 “公及”二句:上年晋与秦订盟,秦旋即背盟,故晋与诸侯伐秦。刘康公:王季子。7 成子:成肃公。受脤(shèn)于社:古代出兵祭社,名曰宜。祭毕,以肉分赐诸人。脤:祭肉。8 “民受”句:古人认为人受天地中和之气而生。9 动作:《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在“礼义”二字之下。威仪:礼仪之细节。10 养之以福:言养威仪而得福。此句省略“取”字。11 败:毁坏威仪。12 敦笃:笃实。敦、笃二字同义。13 养神:供养神灵。14 笃:笃实。15 执膰(fán):接受祭肉。执:受。古时祭祀后以祭肉分发同姓诸侯。膰:祭宗庙之肉。16 神之大节:事神之根本。17 不反:不能返还。

夏四月戊午1,晋侯使吕相绝秦2。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3,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4。天祸晋国5,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6,献公即世7。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8。又不能成大勋9,而为韩之师10。亦悔于厥心11,用集我文公12,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13,跋履山川14,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15,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16,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17,擅及郑盟。诸侯疾之18,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19。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20。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21,蔑死我君22,寡我襄公23,迭我殽地24,奸绝我好25,伐我保城26,殄灭我费滑27,散离我兄弟28,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29,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30。犹愿赦罪于穆公31。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32。天诱其衷33,成王陨命34,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35。穆、襄即世36,康、灵即位37。康公38,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39,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40,以来荡摇我边疆41,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42,入我河曲43,伐我涑川44,俘我王官45,翦我羁马46,我是以有河曲之战47。东道之不通48,则是康公绝我好也。及君之嗣也49,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50:‘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51,利吾有狄难52,入我河县53,焚我箕、郜54,芟夷我农功55,虔刘我边陲56,我是以有辅氏之聚57。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58,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59:‘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60。君又不祥61,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62,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63。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64,是用告我65。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66,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67:余虽与晋出入68,余唯利是视。”不穀恶其无成德69,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70,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71。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72,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73,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74,其不能[以] 诸侯退矣75。敢尽布之执事76,俾执事实图利之!”

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于晋。

晋栾书将中军77,荀庚佐之78。士燮将上军79,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80,荀罃佐之81。赵旃将新军82,郤至佐之83。郤毅御戎84,栾鍼为右85。孟献子曰:“晋帅乘和86,师必有大功。”五月丁亥87,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88,秦师败绩。获成差及不更女父89。曹宣公卒于师。师遂济泾90,及侯丽而还91。迓晋侯于新楚92

成肃公卒于瑕93

1 戊午:五日。2 晋侯:晋厉公。吕相:魏相,魏锜之子。食邑于吕,故称吕相。绝秦:与秦断交。3 昔逮:古昔。逮:通“”。古。献公:晋献公。穆公:秦穆公。4 “重之”句:晋献公女嫁为秦穆公夫人。5 “天祸”三句:晋遭骊姬之乱,重耳(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曾一度至秦,夷吾(惠公)也曾流亡至秦。6 无禄:无福。即不幸。7 即世:去世。即:就,终。晋献公卒于鲁僖公九年。8 “俾我”句:秦纳夷吾(惠公),使回国即位,见僖公九年《传》。俾:使。9 大勋:大功。10 “而为”句:僖公十五年,秦伐晋,获惠公。为:有。11 “亦悔”句:秦穆公对此也感到后悔。12 “用集”句:谓秦纳重耳。见僖公二十四年《传》。集:成,成全。13 躬擐甲胄:穿戴铠甲。躬:身。擐:穿。14 跋履:谓跋涉。15 东之诸侯:指东方诸侯。与“虞、夏、商、周之胤”为同位复指成分。胤:后代。朝诸秦:朝见秦君。此事史籍无考,盖虚夸之辞。16 “郑人”二句:僖公三十年,晋因郑贰于楚,伐郑,秦助晋围郑。疆埸(yì):边境。埸:边界。17 “秦大夫”二句:秦穆公不征求晋国的意见,擅自与郑国订盟。言秦大夫而不称穆公,是外交辞令。询:谋。18 “诸侯”二句:谓诸侯非常痛恨秦国的做法,要与秦国拼命。围郑唯秦、晋二国,此为虚张声势。致命:舍命。19 绥静:使安静。绥:安。20 则:乃。大造:大功。造:成。西:指秦。21 不吊:’不善。22 蔑死:谓因国君去世而蔑视之。23 寡我襄公:以为晋君寡弱可欺。寡:弱。襄公:文公之子。24 迭:通“轶”。侵犯。25 “奸绝”句:离间断绝晋国与郑国的友好关系。奸绝:离间断绝。奸:通“间”。好:友好国家。指郑国。26 保城:城邑。保:通“堡”。小城。27 殄灭:消灭,灭亡。费滑:指滑国。费为滑国都城,在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28 兄弟:郑、滑皆姬姓,与晋为兄弟之国。29 旧勋:纳文公之功。30 殽之师:在僖公三十三年。31 赦罪:释罪。赦:释,解脱。32 即楚谋我:文公十四年,秦使斗克归楚求成。33 天诱其衷:上天开导其心。诱:启。衷:中。指内心。34 成王陨命:文公元年,楚弑成王。35 逞志:得意。36 穆、襄即世:文公六年,秦穆公、晋襄公皆卒。37 康:秦康公。灵:晋灵公。38 “康公”二句:秦康公为穆姬(晋献公女)所生。自:所。39 阙翦:削弱。翦:削减。40 蝥贼:危害国家之人。指晋公子雍。蝥:食根的害虫。贼:食节的害虫。41 “以来”二句:晋遣先蔑、士会接公子雍回国即位,秦康公派兵护送,不想晋临时变卦,截击秦军于令狐。事见文公六、七年《传》。42 悛:悔改。43 河曲:晋地,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黄河至此折而东流,故云河曲。44 涑川: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45 俘:取。王官:晋地,在今山西闻喜县西。46 羁马:晋邑,在今山西永济市南。47 河曲之战:在文公十二年。48 东道之不通:指晋断绝与秦往来。晋在秦之东。49 君:指秦桓公。50 引领:延颈,伸长脖子。形容渴求。51 不惠称盟:不肯加惠与晋订盟。惠:加惠。52 “利吾”句:宣公十五年,晋灭赤狄潞氏。53 河县:近河之县邑。54 箕:晋邑,在今山西蒲县东北之箕城。郜(gào):晋地。未详何处。55 芟(shān)夷:割除。农功:指庄稼。56 虔刘:杀戮。虔、刘同义。57 辅氏之聚:即辅氏之战。秦伐晋,晋大败秦军于辅氏,见宣公十五年《传》。聚:会。58 “而欲”句:想要向先君献公(晋)、穆公(秦)求福。即恢复秦、晋交好时的状态。59 伯车:秦桓公子,名鍼。60 寡君:此文称“寡君”三次,“我君”一次,又称“寡人”五次,前后口吻不一,盖草创润色,犹未尽善。令狐之会:在成公十一年。61 不祥:不善。62白狄:狄之别种,因服色尚白而得名。及:与。同州:同处雍州。63 受命于吏:给属官下达命令。受:授。64 应且憎:一面接受(应答),同时又憎恨(秦)。65 是用:因此。66二三其德:出尔反尔,不讲信用。67 昊天:天。昊:大。秦三公:秦穆、康、共公。楚三王:楚成、穆、庄王。68出入:往来。69不穀:君主自称之辞。意为不善之人。无成德:谓前后不一。成:定。70备:俱,皆。71昵就:亲近。72矜哀:哀怜,怜悯。73承宁:止息。承:止。74不佞:不才。75原本无“以”字,据阮元《校勘记》补。76 执事:左右办事之人。婉辞。77栾书:晋正卿。78 荀庚:晋卿,荀林父之子。79 士燮:晋卿。士会之子。80 韩厥:晋卿,韩简之孙。81 荀罃:晋卿,荀首之子。82 赵旃:赵穿之子。83 郤至:晋卿,郤克之子。84郤毅:郤至之弟。85栾鍼:栾书之子。86帅乘和:将士齐心。帅:统帅。乘:车士。87:丁亥:五日。88 麻隧:秦地,在今陕西泾阳县北。89 成差:与不更女父皆秦大夫。不更为秦官爵名,疑地位高于后世之不更(秦爵二十等,不更为第四等,在大夫之下)。女父为人名。90泾:水名。泾水源出陕西泾阳县,东南流经彬县、高陵县入渭。91 侯丽:秦地,当在今陕西礼泉县。92 迓:迎。新楚:秦地,在今陕西大荔县。战后晋侯留驻新楚,师还,而往迎之。93 瑕:晋邑,在今河南陕县南四十里。

六月丁卯1,夜,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2,不能,杀子印、子羽3。反军于市。己巳4,子驷帅国人盟于大宫5,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6

1 丁卯:十五日。2 “郑公子”句:公子班,字子如。成公十年,公子班出奔许。訾:郑地。大宫:郑之祖庙。3 子印、子羽:皆郑穆公子。4 己巳:十七日。5 子驷:穆公子。6 子如:公子班。子駹(máng):公子班之弟。孙叔:公子班之子。孙知:子駹之子。

曹人使公子负刍守1,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2。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3,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4,请俟他年。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将亡5,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6,告罪7,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8

1 公子负刍:曹宣公庶子。即后来之曹成公。2 公子欣时:曹宣公庶子。3 大子:宣公太子。4 役:指麻隧之役。劳:功。5子臧:公子欣时的字。6成公:负刍。7 “告罪”二句:承认有罪,请求子臧不要出奔。8 致其邑:还其食邑于成公。

十有四年春1,王正月,莒子朱卒2

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3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郑公子喜帅师伐许。

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4

冬十月庚寅5,卫侯臧卒。

秦伯卒6

1 十有四年:公元前577年。2 莒子朱:即莒渠丘公,名季佗。3成公七年,孙林父出奔晋。4 妇:成公之母尚在,故称“妇”。5庚寅:十五日。6秦伯:秦桓公。

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1。定公不可。夏,卫侯既归,晋侯使郤犨送孙林父而见之2。卫侯欲辞,定姜曰3:“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4,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5,不亦可乎?”卫侯见而复之6

卫侯飨苦成叔7,宁惠子相8。苦成叔傲。宁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为享食也,以观威仪、省祸福也9。故《诗》曰10:‘兕觥其觩11,旨酒思柔12。彼交匪傲13,万福来求14。’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

1 “晋侯”句:晋厉公逼卫定公见孙林父。孙林父为卫执政大臣,成公七年出奔晋。2 郤犨(xì chōu):晋大夫。3 定姜:姜氏,定公夫人。4 先君:定公之父穆公。宗卿:同姓之卿。指孙良夫(孙林父之父)。孙氏出自卫武公。5 宥:宽赦。宗卿:指孙林父,出奔前为卫卿。6 复之:复孙林父职位与食邑。7 苦成叔:郤犫。食邑于苦,谥成,字叔。8 宁惠子:宁殖。相:为相赞礼。9 威仪:礼仪之细节。省:察。10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桑扈》。义取君子交往无傲,而百福来聚。11 兕觥(sì gōng):用犀牛角制成的饮酒器。觩(qiú):角上曲貌。12 旨酒思柔:美酒味道很好。思:句中语助词,无义。柔:善。13 彼交匪傲:谓不侮慢。彼:匪,不。交:通“姣”。侮。14 求:通“遒”。聚。

秋,宣伯如齐逆女1。称族2,尊君命也。

1 宣伯:叔孙侨如。逆女:为成公迎娶夫人。2 “称族”二句:《春秋》书侨如之姓“叔孙”,表示尊崇鲁君之命。

八月,郑子罕伐许1,败焉2。戊戌3,郑伯复伐许。庚子4,入其郛5。许人平以叔申之封6

1 子罕:公子喜,郑穆公子。2 败焉:为许所败。3 戊戌:二十二日。4 庚子:二十四日。5 郛(fú):外城。6 “平以”句:许国承认叔申划定的疆界,与郑国讲和。叔申之封:成公三年,郑伐许,侵其田。四年,公孙申帅师划定其疆界,许人败之。此时许以承认公孙申(叔申)所划疆界为条件,与郑媾和。

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舍族1,尊夫人也。故君子曰:“《春秋》之称2,微而显3,志而晦4,婉而成章5,尽而不污6,惩恶而劝善7。非圣人,谁能修之?”

1 “舍族”二句:《春秋》不书侨如之姓“叔孙”,表示尊重夫人。2 称:言。指措辞。3 微:隐,隐晦。4 志:彰。与“晦”相对。5 婉:婉转。章:法度。6 尽:尽其事实。污:滥。7 “惩恶”句:善善恶恶,用以劝惩。

卫侯有疾,使孔成子、宁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为大子1

冬十月,卫定公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见大子之不哀也,不内酌饮2,叹曰:“是夫也3,将不唯卫国之败4,其必始于未亡人5。乌呼!天祸卫国也夫!吾不获鱄也使主社稷6。”大夫闻之,无不耸惧7。孙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卫8,尽置诸戚9,而甚善晋大夫。

1 孔成子:孔烝鉏。孔达之子。敬姒:卫定公妾。衎(kàn):即后来的卫献公。2 不内酌饮:即滴水不进。内:入,进。酌:同“勺”。3 是夫:此人。4 “将不”句:谓不唯败坏卫国。5 其必:必定。其、必同义。未亡人:寡妇自称之辞。6 鱄(zhuān):衎之母弟。7 耸惧:惧。耸、惧同义。8 孙文子:孙林父。舍:放置。重器:宝器。9 戚:孙氏食邑,在今河南濮阳市北。

十有五年春1,王二月,葬卫定公。

三月乙巳2,仲婴齐卒3

癸丑4,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公至自会。

夏六月,宋公固卒。

楚子伐郑。

秋八月庚辰5,葬宋共公。

宋华元出奔晋。

宋华元自晋归于宋。

宋杀其大夫山。

宋鱼石出奔楚6

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鳍、邾人会吴于钟离7

许迁于叶8

1 十有五年:公元前576年。2 乙巳:四日。3 仲婴齐:襄仲之子,公孙归父之弟。宣公十八年,鲁逐东门氏,后又使婴齐续其后,称仲氏。4 癸丑:二十二日。5 庚辰:十一日。6 鱼石:公子目夷曾孙。7 会吴:前此吴未与中国会盟,今始来通,晋帅诸侯之大夫会之,故书“会吴”,以示殊异。钟离:国名,嬴姓,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8 许迁于叶:许避郑,南依楚,如自动迁移。叶:楚邑,在今河南叶县。

十五年春,会于戚1,讨曹成公也2。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3,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4,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5”。不然,则否。

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6。子臧辞曰:“前《志》有之7,曰:‘圣达节8,次守节9,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1 会于戚:鲁君与晋、卫、郑、曹、宋、齐、邾相会。《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戚: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北。2 讨曹成公:十三年,曹成公杀太子而自立。3 “书曰”二句:谓曹伯之恶不加于其民(仅杀太子),故《经》书“晋侯”(不书晋人)执曹伯。4 不道于其民:对百姓无道。5 “某人”句:称“人”执其君,表示为众人所恶。6 将(qiāng):请。子臧:曹公子欣时。7 前《志》:古书。8 达节:谓自然合于法度。达:通。节:法,法度。9 次守节:次一等的,守法而不失。

夏六月1,宋共公卒。

1 “夏六月”二句:为下文宋乱张本。

楚将北师1,子囊曰2:“新与晋盟而背之3,无乃不可乎?”子反曰4:“敌利则进5,何盟之有?”申叔时老矣6,在申7,闻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

楚子侵郑,及暴隧8。遂侵卫,及首止9。郑子罕侵楚10,取新石11

栾武子欲报楚12。韩献子曰13:“无庸14。使重其罪,民将叛之。无民,孰战?”

1 北师:出兵北上。指侵郑、卫。2 子囊:名贞,楚庄王子,楚共王弟。3 新与晋盟:十二年,楚与晋盟于宋西门之外,又盟于赤棘。4 子反:公子侧,楚司马。5 “敌利”二句:敌情对我有利就采取行动,管他什么盟不盟的!6 申叔时:楚大夫。7 在申:告老归本邑。申为申叔时食邑,在今河南南阳市。8 暴隧:即暴。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9 首止:卫地,在今河南睢县东南。10 子罕:公子喜,郑穆公子。11 新石:楚邑,在今河南叶县。12栾武子:栾书,晋中军帅。报楚:报复楚国。13 韩献子:韩厥。14 无庸:不用。

秋八月,葬宋共公。于是华元为右师1,鱼石为左师2,荡泽为司马3,华喜为司徒4,公孙师为司城5,向为人为大司寇6,鳞朱为少司寇7,向带为大宰8,鱼府为少宰9。荡泽弱公室10,杀公子肥11。华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12,敢赖宠乎13?”乃出奔晋。

二华14,戴族也15。司城,庄族也16。六官者17,皆桓族也。

鱼石将止华元18,鱼府曰:“右师反,必讨,是无桓氏也19。”鱼石曰:“右师苟获反,虽许之讨,必不敢。且多大功,国人与之。不反,惧桓氏之无祀于宋也20。右师讨,犹有戌在21。桓氏虽亡,必偏22。”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请讨23,许之,乃反。使华喜、公孙师帅国人攻荡氏,杀子山24。书曰“宋杀[其] 大夫山25”,言背其族也。

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出舍于睢上26。华元使止之,不可27。冬十月,华元自止之,不可,乃反28。鱼府曰:“今不从,不得入矣29。右师视速而言疾30,有异志焉。若不我纳,今将驰矣31。”登丘而望之,则驰。骋而从之32,则决睢澨、闭门登陴矣33。左师、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34

华元使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35,乐裔为司寇,以靖国人36

1 华元:宋执政大臣。右师:宋六卿(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之首。2 鱼石:公子目夷之曾孙。目夷字子鱼,后世以鱼为氏。3 荡泽:名山,公孙寿之孙。4 华喜:华父督之玄孙。5 公孙师:宋庄公之孙。6 向为人:宋桓公之后。7 鳞朱:鳞矔之孙。少司寇:即小司寇。8 向带:宋桓公之后。9 鱼府:公子目夷之后。10 弱:以为弱而轻视之。11 公子肥:宋文公子。《史记·宋微子世家》云:“司马唐山攻杀太子肥。”据《史记》,则公子肥为宋共公太子。12 治官:治其职事。13 赖宠:谓恃宠以尸位。14 二华:华元、华喜。15 戴族:宋戴公之后。华督是宋戴公之孙,字华,后世以华为氏。16 庄族:公孙师为庄公之后。17 六官:指左师(鱼石)、司马(荡泽)、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鳞朱)、太宰(相带)、少宰(鱼府)。桓族:宋桓公之后。18 止华元:阻止其出奔。19 无桓氏:谓华元讨荡泽,将并及六氏。20 无祀:绝嗣。此句言国人将灭桓族。21 戌:向戌。向戌为华元亲信,亦宋桓公之后。22 偏:偏于一部。谓不尽亡。23 请讨:华元请讨荡泽。24 子山:荡泽。25 “书曰”二句:《春秋》书“宋其杀大夫山”,不书其氏族,是因为荡氏为宋公族,却危害公室,故去其氏以罪之。原本无“其”字,据《四部丛刊》本补。26 睢上:睢水边。当在距宋都不远处。27 不可:五人不止。28 反:华元还。29 不得入:不得入宋。30 “右师”二句:华元目光移动迅速,说话又快,恐怕是另有打算。谓并非真心挽留五人。31 今:即。将:当。32 骋而从之:五人亦驰,追逐华元。33 睢澨(shì):指睢水堤岸。《说文》:“澨,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陴(pí):城上矮墙,有孔,可以窥外。34 “左师”句:《春秋》不书四大夫出奔,独鱼石来告。35 老佐:宋戴公五世孙。36 靖:安。

晋三郤害伯宗1,谮而杀之2,及栾弗忌3。伯州犁奔楚4。韩献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5,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6,不亡何待?”

1 三郤(xì):指郤锜、郤犨、郤至。害:患。伯宗:晋大夫。2 谮:谗毁。3栾弗忌:晋之贤大夫。4 伯州犁:伯宗之子。5 “善人”二句:善人是天地之纲纪。纪:法。6 骤:屡。

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1,民恶其上2。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1 盗憎主人:邪恶之人憎恨正直之人。2 上:指统治者。

十一月,会吴于钟离1,始通吴也2

1 “会吴”句:鲁与晋、齐、宋、卫、郑、邾会于钟离,《传》

蒙经文省略主语。2 始通吴:吴始与中国交往。

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楚。辛丑1,楚公子申迁许于叶2

1 辛丑:三日。2 叶:楚邑,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里之古叶城。

十有六年春1,王正月,雨,木冰2

夏四月辛未3,滕子卒。

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4

晋侯使栾黡来乞师5

甲午晦6,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7,楚子、郑师败绩。

楚杀其大夫公子侧8

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9,不见公。

公至自会。

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10

曹伯归自京师。

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11

冬十月乙亥12,叔孙侨如出奔齐。

十有二月乙丑13,季孙行父及晋郤犫盟于扈14

公至自会。

乙酉15,刺公子偃16

1 十有六年:公元前575年。2 雨,木冰:天气极寒,雨著于木而成冰。木冰亦称“木介”。3 辛未:六日。4 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75年5 月9 日的日全食。5 栾黡(yǎn):栾书之子。乞师:请求援军。6 甲午:三十日。7 鄢陵:即鄢。郑地,在今河南鄢陵县北。郑灭鄢后,初用旧名,后改称鄢陵。8 公子侧:子反。背盟违礼以取败,故书名。9 沙随:宋地,在今河南宁陵县北。10 尹子:王卿士,子爵。11 苕(tiáo)丘:晋地。未详其处。《公羊传》作“招丘”。12 乙亥:十三日。13 乙丑:四日。14 郤犫(xì chōu):晋大夫。扈: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六十里。15 乙酉:二十四日。16 刺:杀。《春秋》于鲁杀大夫皆书刺。

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阴之田求成于郑1。郑叛晋,子驷从楚子盟于武城2

1 “楚子”句:楚共王从武城派公子成用汝阴之田向郑国求和。武城:楚地,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汝阴之田:当在河南郏县与叶县之间,汝水之南。2 子驷:公子騑,郑穆公子。

夏四月,滕文公卒。

郑子罕伐宋1,宋将鉏、乐惧败诸汋陂2。退,舍于夫渠3,不儆4。郑人覆之5,败诸汋陵6,获将鉏、乐惧7。宋恃胜也。

1 滕为宋之与国,郑因滕有丧而伐宋。子罕:名喜。郑穆公子。2 汋陂(sháo pí):宋地,当在今河南商丘与宁陵之间。3 夫渠:宋地,当距汋陂不远。4 儆:戒备。5 覆:伏击。6 汋陵:宋地,在今河南宁陵县南。7 将鉏、乐惧:二人皆宋大夫。卫侯伐郑,至于鸣雁1,为晋故也2

1 鸣雁:郑地,在今河南杞县北。2 “为晋”句:晋将伐郑,卫先出兵。

晋侯将伐郑,范文子曰1:“若逞吾愿2,诸侯皆叛3,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4。”栾武子曰5:“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乃兴师。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6,荀偃佐之7。韩厥将下军8。郤至佐新军9。荀罃居守10。郤犫如卫11,遂如齐,皆乞师焉。栾黡来乞师12。孟献子曰13:“有胜矣14。”戊寅15,晋师起。

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16。楚子救郑。司马将中军17,令尹将左18,右尹子辛将右19。过申20,子反入见申叔时21,曰:“师其何如?”对曰:“德、刑、详、义、礼、信22,战之器也23。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24,礼以顺时,信以守物25。民生厚而德正26,用利而事节27,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28。故《诗》曰29:‘立我烝民30,莫匪尔极。’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31,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32,此战之所由克也。今楚内弃其民33,而外绝其好34,渎齐盟35,而食话言36,奸时以动37,而疲民以逞38。民不知信,进退罪也39。人恤所底40,其谁致死?子其勉之!吾不复见子矣41。”姚句耳先归。子驷问焉,对曰:“其行速,过险而不整。速则失志42,不整丧列。志失列丧,将何以战?楚惧不可用也。”

五月,晋师济河。闻楚师将至,范文子欲反,曰:“我伪逃楚43,可以纾忧44。夫合诸侯,非吾所能也,以遗能者。我若群臣辑睦以事君,多矣。”武子曰45:“不可。”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郤至曰:“韩之战46,惠公不振旅;箕之役47,先轸不反命;邲之师48,荀伯不复从,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49。自非圣人50,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51。军吏患之52。范匄趋进53,曰:“塞井夷灶54,陈于军中,而疏行首55。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以戈逐之56,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窕57,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郤至曰:“楚有六间58,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59,王卒以旧60,郑陈而不整61,蛮军而不陈62,陈不违晦63,在陈而嚣64,合而加嚣65。各顾其后66,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67,我必克之。”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68。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69。王曰:“骋而左右70,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71。”“张幕矣72。”曰:“虔卜于先君也73。”“彻幕矣74。”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75。”“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76。”“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77。”伯州犁以公卒告王78。苗贲皇在晋侯之侧79,亦以王卒告80。皆曰:“国士在81,且厚,不可当也。”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82,而三军萃于王卒83,必大败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84,曰85:‘南国蹙86,射其元王87,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有淖于前88,乃皆左右相违于淖89。步毅御晋厉公90,栾鍼为右91。彭名御楚共王92,潘党为右93。石首御郑成公94,唐苟为右95。栾、范以其族夹公行96,陷于淖。栾书将载晋侯,鍼曰:“书退97!国有大任98,焉得专之?且侵官99,冒也100;失官101,慢也;离局102,奸也103。有三罪焉,不可犯也。”乃掀公以出于淖104

癸巳105,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106,彻七札焉107。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108,何忧于战?”王怒曰:“大辱国109!诘朝尔射110,死艺。”吕锜梦射月111,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112,日也;异姓113,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114。以一矢复命。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115。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116,曰:“方事之殷也117,有韎韦之跗注118,君子也。识见不穀而趋119,无乃伤乎?”郤至见客120,免胄承命,曰:“君之外臣至从寡君之戎事121,以君之灵,间蒙甲胄122,不敢拜命123。敢告不宁124,君命之辱。为事之故125,敢肃使者126。”三肃使者而退。

晋韩厥从郑伯,其御杜溷罗曰:“速从之127!其御屡顾,不在马,可及也。”韩厥曰:“不可以再辱国君128。”乃止。郤至从郑伯,其右茀翰胡曰129:“谍辂之130,余从之乘131,而俘以下。”郤至曰:“伤国君有刑。”亦止。石首曰:“卫懿公唯不去其旗132,是以败于荧。”乃内旌于弢中。唐苟谓石首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133。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乃死。

楚师薄于险134,叔山冉谓养由基曰135:“虽君有命136,为国故,子必射!”乃射。再发,尽殪137。叔山冉搏人以投138,中车,折轼。晋师乃止。囚楚公子茷139

栾鍼见子重之旌,请曰:“楚人谓夫旌140,子重之麾也,彼其子重也141。日臣之使于楚也142,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143。’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请摄饮焉144。”公许之。使行人执榼承饮145,造于子重146,曰:“寡君乏使,使鍼御持矛147,是以不得犒从者,使某摄饮148。”子重曰:“夫子尝与吾言于楚149,必是故也。不亦识乎150!”受而饮之151,免使者而复鼓。

旦而战,见星未已。子反命军吏察夷伤152,补卒乘,缮甲兵153,展车马154,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晋人患之。苗贲皇徇曰:“蒐乘、补卒155,秣马、利兵156,修陈、固列,蓐食、申祷157,明日复战。”乃逸楚囚158。王闻之,召子反谋。谷阳竖献饮于子反159,子反醉而不能见。王曰:“天败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

晋入楚军,三日谷160。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161,曰:“君幼,诸臣不佞162,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书》曰163:‘惟命不于常164。’有德之谓。”

楚师还。及瑕165,王使谓子反曰:“先大夫之覆师徒者166,君不在。子无以为过,不穀之罪也。”子反再拜稽首曰167:“君赐臣死,死且不朽。臣之卒实奔,臣之罪也。”子重使谓子反曰:“初陨师徒者168,而亦闻之矣169。盍图之170?”对曰:“虽微先大夫有之171,大夫命侧,侧敢不义?侧亡君师172,敢忘其死?”王使止之,弗及而卒。

战之日,齐国佐、高无咎至于师。卫侯出于卫。公出于坏隤1 7 3

1 范文子:士燮。2 逞吾愿:如我意。逞:快。3 “诸侯”二句:言诸侯皆叛,则晋知惧,忧患尚可缓解。《方言》:“逞,解也。”4 立俟:立而待之。谓将速至。5 栾武子:栾书,晋中军主帅。6 郤锜:郤克之子。7 荀偃:荀庚之子。8 韩厥:韩简之孙。9 郤至:郤克之族侄。10 荀罃:荀首之子。当时为下军佐。11 郤犨:郤豹曾孙。当时为新军帅。12 乞师:请求援兵。13 孟献子:仲孙蔑。14 有胜矣:谓晋将取胜。15 戊寅:十三日。16 姚句耳:郑大夫。与往:随行。非使者。17 司马:公子侧(子反)。18 令尹:公子婴齐(子重)。19 子辛:公子壬夫。20 申: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21 申叔时:楚大夫。22 详:通“祥”。顺。23 器:器用,工具。引申为凭借。24 义以建利:守义乃能成利。建:成。25 守:保持。26 “民生”句:人民生活富足,则德归于正。27 用:器用。节:有节制。28 极:准则,法度。29 《诗》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思文》。30 “立我”二句:谓安置众民,无不合其法度。烝:众。31 民生敦厖(dūn máng):百姓生活丰足。敦:厚。厖:丰。32 阙:战死者。33 不施惠。34 不以利建义。35渎齐(zhāi)盟:亵渎盟誓。谓不祥。齐:同“斋”。古代盟誓必斋戒。36 食话言:食言,不守信。食:伪。37 奸(gān)时:违时。即不顺时。38 逞:满足私欲。39 进退罪也:进退皆获罪。40 “人恤”句:人人都担心自己的归宿。恤:忧。底:至。一本作“厎”,义同。41 不复见子:言子反将战败而不返。42 失志:失于思虑。43 伪:同“为”,意为如果。表示假设。44 纾:缓解。45 武子:栾书。46 “韩之”二句:僖公十五年,晋与秦战于韩,晋国战败,惠公被俘。振旅:返还时整顿军队。47 “箕之”二句:僖公三十三年,狄伐晋,晋败狄师,而主帅先轸战死。反命:复命于君。48 “邲之”二句:宣公十二年,晋与楚战于邲,晋军溃败。荀伯:荀林父,当时晋军主帅。不复从:指溃败不能再战。49 患:忧。《说文》:“患,忧也。”50 自:若,如果。51 “楚晨”句:楚军于清晨迫近晋军营垒列阵。52 军吏患之:担心军队无处展开。53 范匄:士燮之子。54 夷:平。55 疏行首:疏通行列之道。首:通“道”。56 文子:士燮。57 轻窕(tiào):轻佻。不稳重。58 间:隙,缝隙。引申为弱点。59 二卿:子重、子反。60 以:用。旧:旧家,世族。61 不整:行列不整。62 “蛮军”句:蛮夷从楚者不列阵。63 陈不违晦:列阵不避忌晦日。古人认为晦日列阵出战,于军不利。晦: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64 嚣:喧哗。65 合:指阵合。加:益。66 “各顾”二句:《国语·晋语六》云:“郑将顾楚,楚将顾夷,莫有斗心。”67 以:又。犯天忌:指阵不违晦。68 巢车:即楼车。上设望楼,可用以瞭望敌情。69 伯州犁:晋伯宗之子。三郤谮杀伯宗,伯州犁奔楚,见上年《传》。70 骋而左右:驰走者或左或右。71 合谋:共同商议。72 张幕:张设帐幕。73 “虔卜”句:虔诚地向先君卜问战事胜负。虔:敬。古代出兵,随军携带先君神主。74 彻:撤除。75 行:军队行列。76 听誓:听主帅发布誓师的命令。77 战祷:战前祈祷。祷:祈神求福。78 公卒:晋侯亲兵。79 苗贲皇:斗椒之子。宣公四年,楚杀斗椒,苗贲皇奔晋,食邑于苗。80 王卒:楚王亲兵。81 国士:指一国勇力之士。《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注:“国士,一国勇力之士。”82 “请分”句:从中军分出部分精锐之卒,攻击楚军左、右两翼。83 三军:此次战役,晋出动四军(上、中、下、新)。战时“中、下易行”(中军分出部分士卒划归上军、新军,攻击楚之左军、右军,而将下军并入中军),故合为三军。萃:集。84 《复》:《震》下《坤》上。85 曰:以下为卦兆的占辞。86 南国:指楚。蹙(cù):迫,局促。87 元王:大王。88 淖(nào):泥沼。89 “乃皆”句:谓晋军都从左右避开泥沼。违:避开。90 步毅:郤毅,郤至之弟。91栾鍼:栾书之子。92彭名:楚大夫。93潘党:人名,与下文“潘尪之党”非一人。94 石首:郑大夫。95 唐苟:郑大夫。96 “栾、范”句:栾、范之族兵强,故居公之左右。族:家族成员组成的军队。97书退:让栾书退下。《礼记·曲礼上》云:“君前臣名。”故栾鍼名其父。98 有:之。大任:重任。99侵官:侵犯他人职守。推车是车右的职责。100 冒:贪,贪婪。101失官:放弃本职。谓身为主帅而载晋侯。102离局:离开本职。103 奸:乱。104 “乃掀”句:以手将晋侯之车抬出泥沼。105 癸巳:二十九日。甲午之前一日。106 潘尪(wāng)之党:潘尪之子,名党。此举其父名,以区别于上文为共王御者之潘党。蹲:聚。指重叠。107 彻七札:穿透七层铠甲。札:甲。《广雅·释诂》:“札、鳞、检,甲也。”古代以革为甲。108 “君有”二句:二人以善射夸耀于王。109 大辱国:谓二人不尚智谋而以勇力相夸,适足以为国之大耻。110 “诘朝”二句:明天打仗,你若射箭,将因善射而死。111吕镐:魏锜。112 姬姓,日也:姬姓尊(与周同姓),故为日。113 异姓,月也:异姓卑,故为月。114 弢(tāo):弓衣。115 “免胄”句:脱下头盔快步疾走。表示恭敬。趋风:趋走。风义同“趋”。116 工尹襄:任工尹(主百工之官)者,名襄。问:以物赠人。117 方事之殷:正当战事紧张激烈之时。方:当。殷:盛。118 “有韎韦”句:有穿着赤色牛皮军服者。跗(fū)注:类似长裤。跗:脚背。注:属,连。119 识:适,刚才。120 客:工尹襄。121 君:指楚君。外臣:对他国君主自称之辞。122 间:与,参与。123不敢拜命:《礼记·檀弓上》:“介者不拜。”拜命:拜谢楚王问候之命。124 “敢告”二句:谓楚君问候之命,自己深感不安。《国语·晋语六》云:“不敢当拜君命之辱。”意谓不敢接受楚君问候之命,与《左传》意思相近。125 事:使。指使者。在甲骨文、金文中“事”与“使”为一字。《晋语六》作“为使者故”,文义更明了。126 肃:军中行礼曰肃。肃拜时双手合拢,当心而下移,俯身作揖。127 从:追赶。128 “不可”句:成公二年鞌之战,韩厥已追及齐顷公。129 茀(fú)翰胡:晋大夫。130谍:驿。马骑。此指乘马。《广雅·释诂四》:“谍,驿也。”辂(yà):通“迓”。迎。131从之乘:谓上郑伯之车。132 “卫懿公”二句:卫懿公与狄人战于荧泽,卫师大败,懿公被杀。事见闵公二年《传》。唯:因。133 败者壹大:若败,则关系极大。壹:语助词,无义。134 薄于险:在险阻之处为晋军所迫。薄:迫。135叔山冉:名冉,氏叔山。136君命:指楚王禁止养由基射箭的命令。137 殪:死。138 搏:取。139 公子筏(fěi):名钩,字发。《国语·晋语六》作“公子发钩”。140 “楚人”二句:栾鍼识子重之旌,或楚人曾言及之。141 彼其(jì):彼。彼、其同义。142 日:往日。143 暇:闲暇,从容。144 摄饮:使人代己饮子重酒。145 榼(kē):盛酒器。承:奉。146 造:至。147 御:备。谓备员充数。持矛:为车右。148某:使者自称其名。149 夫子:指栾鍼。150 识(zhì):记。谓记性好。151 受而饮之:知其兑现“好以暇”的诺言而来献饮。152夷伤:伤者。夷、伤义同。153缮:修治。154展:整顿。155 蒐:阅,检阅。156 秣马:喂饱马匹。157 蓐(rù)食:饱餐。蓐:厚,丰厚。申祷:再次祈祷。158逸:纵。159 谷阳竖:子反内竖。竖:童仆。160 三日谷:食楚谷三日。161 戎马:晋君戎车之马。162 不佞:不才。163 《周书》曰:引文出自《尚书·康诰》。164 惟命不于常:谓天命无常,唯助有德之人。165 瑕:楚邑,在今湖北随州市。166 “先大夫”二句:僖公二十八年,晋、楚战于城濮,楚军大败。当时成得臣(子玉)任令尹,楚成王不在军中。167 稽(qǐ)首:叩首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168 初郧师徒者:从前打败仗使军队蒙受损失的人。指子玉。陨:失,丧失。169 而:尔。170 盍图之:子重逼子反自裁。盍:何不。171 微:非。172 “侧亡”二句:《礼记·檀弓上》:“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173 坏隤(tuí):鲁邑,当在今山东曲阜市境内。

宣伯通于穆姜1,欲去季、孟而取其室2。将行,穆姜送公,而使逐二子。公以晋难告3,曰:“请反而听命。”姜怒。公子偃、公子鉏趋过4,指之曰:“女不可5,是皆君也。”公待于坏隤,申宫儆备6,设守而后行,是以后。使孟献子守于公宫。

1 宣伯:叔孙侨如。穆姜:成公之母。2 季:季文子。孟:孟献子。室:家产。3 晋难:晋令鲁伐郑。4 公子偃、公子鉏:二人皆成公庶弟。5 “女不”二句:言欲废成公而另立君。不可:不逐季、孟二人。6 申宫:申饬宫禁。儆备:戒备。

秋,会于沙随1,谋伐郑也2

宣伯使告郤犫曰:“鲁侯待于坏隤,以待胜者3。”郤犫将新军,且为公族大夫4,以主东诸侯5。取货于宣伯6,而诉公于晋侯7。晋侯不见公。

1 “会于”句:鲁君与晋、齐、卫、宋、邾会于沙随,《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2 谋伐郑:郑尚未服。3 “鲁侯”句:鲁君观望晋、楚之胜负。4 公族大夫:官名。掌管教训公族及卿大夫子弟。5 “以主”句:主管东方诸侯。6 货:贿赂。7 诉:谮,毁谤。

曹人请于晋曰:“自我先君宣公即(位)[世]1,国人曰:‘若之何忧犹未弭2?’而又讨我寡君3,以亡曹国社稷之镇公子4,是大泯曹也5,先君无乃有罪乎?若有罪6,则君列诸会矣7。君唯不遗德刑8,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

1 即世:去世。“世”原本误作“位”,据杨伯峻说改。曹宣公卒在鲁成公十三年。2 弭(mǐ):止,息。3 “而又”句:上年晋执曹成公。4 “以亡”句:谓使子臧逃奔宋国。社稷之镇:社稷之安定者。镇:安。“社稷之镇”与“公子”为同位复指成分。5 泯:灭。6 若:虽,即使。7 “则君”句:谓晋君已让曹成公参加诸侯会盟。诸侯虽有罪,若已参加诸侯会盟,则不复讨。上年戚之会,曹伯在列,盟毕而晋侯执之,故曹人以为无罪。8 遗:失。

七月,公会尹武公及诸侯伐郑1。将行,姜又命公如初2。公又申守而行。诸侯之师次于郑西,我师次于督扬3,不敢过郑。子叔声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4,为食于郑郊5。师逆以至6。声伯四日不食以待之,食使者而后食7

1 诸侯:指晋、齐、邾。2 “姜又”句:穆姜再次要求成公驱逐季孙、孟孙。3 督扬:地名,在郑东部,当今河南新郑市东。4子叔声伯:公孙婴齐。叔孙豹:叔孙侨如之弟。5 为食:为晋师准备饭食。6 师逆以至:声伯诫叔孙豹需待晋师至,乃食。7 使者:指晋军使者。

诸侯迁于制田1,知武子佐下军2,以诸侯之师侵陈,至于鸣鹿3。遂侵蔡。未反,诸侯迁于颍上4。戊午5,郑子罕宵军之6,宋、齐、卫皆失军7

1 制田: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2 知武子:荀罃。3 鸣鹿:陈邑,在今河南鹿邑县西十三里。4 颍上:颍水之滨。当在今河南禹州市。颍:水名,源出河南登封市西南,东南流经禹州市、临颍、西华、商水等地入淮。5 戊午:二十四日。6 宵军之:在夜间攻击诸侯之军垒。军:军垒。攻击军垒为军,犹攻打城门为门。7 失军:失其军垒。

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子臧1:“反2,吾归而君。”子臧反,曹伯归。子臧尽致其邑与卿而不出3

1 子臧:公子欣时。2 反:回国。此时子臧在宋。3 “子臧”句:谓将食邑爵位归还曹君,不再出仕。

宣伯使告郤犫曰:“鲁之有季、孟1,犹晋之有栾、范也2,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3,不可从也。宁事齐、楚,有亡而已4,蔑从晋矣。’若欲得志于鲁,请止行父而杀之5,我毙蔑也而事晋6,蔑有贰矣。鲁不贰,小国必睦。不然,归必叛矣7。”

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8。使子叔声伯请季孙于晋。郤犫曰:“苟去仲孙蔑而止季孙行父,吾与子国9,亲于公室10。”对曰:“侨如之情11,子必闻之矣。若去蔑与行父,是大弃鲁国而罪寡君也。若犹不弃,而惠徼周公之福12,使寡君得事晋君,则夫二人者13,鲁国社稷之臣也。若朝亡之,鲁必夕亡。以鲁之密迩仇雠14,亡而为雠15,治之何及?”郤犫曰:“吾为子请邑。”对曰:“婴齐16,鲁之常隶也17,敢介大国以求厚焉18?承寡君之命以请19,若得所请,吾子之赐多矣,又何求?”范文子谓栾武子曰:“季孙于鲁,相二君矣20。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信谗慝而弃忠良21,若诸侯何?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22,谋国家不贰23,图其身不忘其君。若虚其请24,是弃善人也。子其图之!”乃许鲁平,赦季孙。

冬十月,出叔孙侨如而盟之25。侨如奔齐。

十二月,季孙及郤犫盟于扈。归,刺公子偃26,召叔孙豹于齐而立之27

齐声孟子通侨如28,使立于高、国之间29。侨如曰:“不可以再罪。”奔卫,亦间于卿。

1 季、孟:季孙、孟孙。2栾、范:栾氏、范氏。3晋政多门:晋国政出多门。4 “有亡”二句:虽亡国,亦不从晋。有:虽。蔑:毋,不。5 止:拘。行父:季孙行父。即季文子。6蔑:仲孙蔑。即孟献子。7归:季孙行父返鲁。8 郓(yùn):指西郓。鲁邑,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9 吾与子国:谓使鲁君委政于子叔婴齐。10 “亲于”句:谓亲声伯如鲁公室。于:如。11 侨如之情:谓侨如通穆姜,并欲夺季、孟之室。12 惠:加惠。徼:求。13 夫:此。14 密迩:贴近,紧靠。仇雠:谓齐、楚。15 亡而为雠:言鲁亡而属齐、楚,则为晋之仇敌。16 婴齐:声伯之名。17 隶:贱役。谦词。18 介:因,凭借。厚:厚禄。焉:乎。19 承:奉。20 二君:指宣公、成公。21 谗慝:指邪恶之人。22 无私:不谋私利。23 不贰:无贰心。24 虚:不落实。即拒绝。25 出:逐出。盟:古代盟誓,大曰盟,小曰诅。此为专门针对叔孙侨如之盟。襄公二十三年《传》载其盟誓云:“无或如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26 公子偃:公子偃与谋,故杀之。27 立之:立为叔孙氏之后。侨如作乱时,叔孙豹奔齐。28 声孟子:齐灵公母,宋女。29 “使立”句:言位比二卿。立:同“位”。高、国:高氏、国氏,世为齐之上卿。

晋侯使郤至献楚捷于周1。与单襄公语2,骤称其伐3。单子语诸大夫曰:“温季其亡乎4!位于七人之下5,而求掩其上6。怨之所聚,乱之本也。多怨而阶乱7,何以在位8?《夏书》曰9:‘怨岂在明10,不见是图。’将慎其细也11。今而明之12,其可乎?”

1 献捷:进献俘虏和战利品。2 单襄公:名朝,周卿士。3骤:屡。称:夸耀。4 温季:即郤至,食邑于温。5 “位于”句:晋有上、中、下及新军,地位依次为中军帅、中军佐、上军帅、上军佐、下军帅、下军佐、新军帅、新军佐。郤至为新军佐,位列第八。6 掩:盖。7 阶乱:为祸乱设阶。即助长祸乱。8在位:谓终其位。在:终。9 《夏书》:逸《书》。10 “怨岂”二句:防怨不仅要注意显著者,亦须顾及隐微者。此二句今见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明:大。11 将:当。12 而:乃。明之:使怨恨扩大。

十有七年春1,卫北宫括帅师侵郑2

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

六月乙酉3,同盟于柯陵4

秋,公至自会。

齐高无咎出奔莒。

九月辛丑5,用郊6

晋侯使荀罃来乞师7

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伐郑。

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

壬申8,公孙婴[齐] 卒于狸脤9

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10

邾子貜且卒11

晋杀其大夫郤锜、郤犫、郤至。

楚人灭舒庸12

1 十有七年:公元前574年。2 北宫括:卫成公曾孙。北宫是氏,括是名。3 乙酉:二十六日。4 柯陵:郑地,在今河南许昌市南,临颍县北三十里。5 辛丑:十四日。6 郊:祭名。在郊外祭祀天地。7 乞师:请求援军。8 壬申:十一月无壬申。日有误。9 齐:原本无此字,据《四部丛刊》本补。狸脤(shèn):鲁地,未详何处。10 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74年10 月22 的日全食。11 邾子貜(jué)且:邾定公。12 舒庸:国名,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一带。

十七年春,王正月,郑子驷侵晋虚、滑1。卫北宫括救晋侵郑,至于高氏2

夏五月,郑大子髡顽、侯孺为质于楚3,楚公子成、公子寅戍郑。

1 子驷:名騑,郑穆公子。虚:晋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之虚城。滑:晋邑,今河南偃师市有缑氏镇,即其地。2 高氏:郑邑,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南。3 髡顽:郑成公太子。即后来的郑僖公。侯獳(nòu):郑大夫。

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伐郑1,自戏童至于曲洧2

1 诸侯:指晋、宋、卫、曹、齐、邾,《传》蒙经文省略。2 戏童:亦称戏,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曲洧(wěi):郑地,在今河南尉氏县之洧川镇。

晋范文子反自鄢陵1,使其祝、宗祈死2,曰:“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爱我者唯祝我3,使我速死,无及于难,范氏之福也。”六月戊辰4,士燮卒。

1 范文子:士燮。反自鄢陵:上年鄢陵之役还。2 祝、宗:宗人、家祝,主祈祷、祭祀之官。3祝:诅咒。4戊辰:九日。乙酉,同盟于柯陵,寻戚之盟也1

1 寻:温,重申。戚之盟:在十五年。

楚子重救郑1,师于首止2。诸侯还3

1 子重:公子婴齐,楚庄王弟。2 首止:卫邑,近于郑,在今河南睢县东南。3 诸侯还:畏惧楚国强大,故还。

齐庆克通于声孟子1,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2。鲍牵见之3,以告国武子4。武子召庆克而谓之5。庆克久不出,而告夫人曰6:“国子谪我7!”夫人怒。国子相灵公以会8,高、鲍处守9。及还,将至,闭门而索客10。孟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11。国子知之12。”秋七月壬寅13,刖鲍牵而逐高无咎14。无咎奔莒15。高弱以卢叛16。齐人来召鲍国而立之17

初,鲍国去鲍氏而来,为施孝叔臣18。施氏卜宰19,匡句须吉20。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与匡句须邑,使为宰。以让鲍国21,而致邑焉。施孝叔曰:“子实吉。”对曰:“能与忠良22,吉孰大焉?”鲍国相施氏忠,故齐人取以为鲍氏后。

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23,葵犹能卫其足。”

1 庆克:庆封之父。声孟子:齐灵公母,齐顷公夫人。2 “与妇人”句:庆克以衣蒙面,混在妇女之中进入宫中。辇:人拉的车。闳(hóng):巷门。3 鲍牵:鲍叔牙曾孙。4 国武子:国佐,齐之上卿。5谓:告。6夫人:声孟子。7谪:谴责。8相:为相赞礼。会:会伐郑。9高、鲍:高无咎、鲍牵。10 闭门:关闭城门。索客:搜索以防备坏人。11 公子角:齐顷公之子。12 知:谓通谋。13 壬寅:十四日。14 刖:古代砍脚的酷刑。15 莒: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16 高弱:高无咎之子。卢:高氏食邑,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西南。17 “齐人”句:齐人召鲍国于鲁,立他为鲍氏之后。鲍国:鲍牵之弟。18 臣:家臣。19 宰:家宰,卿大夫家中总管。20 匡句须:施氏家宰。21 “以让”二句:以宰让鲍国,并致其邑。22 与:用。23 “鲍庄子”二句:葵犹能蔽其本根,而鲍牵不能保其足,故云。《孔子家语·正论》:“鲍庄子食于淫乱之朝,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刑,是智之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葵:一种草本植物,嫩叶可食。卫:护。谓荫庇。足:指根。《释名·释兵》:“木以下为本,以根为足也。”

冬,诸侯伐郑。十月庚午1,围郑。楚公子申救郑,师于汝上2。十一月,诸侯还。

1 庚午:十三日。2 汝上:汝水边。汝水为楚、郑边界之河。

初,声伯梦涉洹1,或与己琼瑰2,食之,泣而为琼瑰3,盈其怀。从而歌之曰4:“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惧不敢占也5。还自郑,壬申,至于狸脤而占之,曰:“余恐死,故不敢占也。今众繁6,而从余三年矣,无伤也。”言之,之莫而卒7

1 声伯:公孙婴齐。洹(huán):水名。即安阳河,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四里。2 或:有人。琼瑰:玉珠。3 “泣而”句:谓泪化为玉珠,满其怀。泣:泪。4 从而:因而。5 惧不敢占:古人死后口中含玉,声伯梦食玉珠,害怕死,故不敢占。6 “今众”三句:声伯以为从属众多,已应琼瑰满怀之梦,故不再惧死。而:已。7 之莫:至暮。

齐侯使崔杼为大夫1,使庆克佐之,帅师围卢2。国佐从诸侯围郑,以难请而归3。遂如卢师,杀庆克,以谷叛4。齐侯与之盟于徐关而复之5。十二月,卢降,使国胜告难于晋6,待命于清7

1 崔杼:齐惠公宠臣。2 围卢:讨高弱。3 “以难”句:以声孟子诬陷高氏、国氏之难告于诸侯而返国。4 谷: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5 徐关:齐地,在今山西淄博市西南,淄川镇西。6 国胜:国佐之子。7 清: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西。

晋厉公侈,多外嬖1。反自鄢陵,欲尽去群大夫2,而立其左右。胥童以胥克之废也3,怨郤氏,而嬖于厉公。郤锜夺夷阳五田4,五亦嬖于厉公。郤犫与长鱼矫争田5,执而梏之6,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7。既,矫亦嬖于厉公。栾书怨郤至8,以其不从己而败楚师也,欲废之。使楚公子筏告公曰9:“此战也,郤至实召寡君,以东师之未至也10,与军帅之不具也11,曰:‘此必败!吾因奉孙周以事君12。”公告栾书。书曰:“其有焉13!不然,岂其死之不恤14,而受敌使乎15?君盍尝使诸周而察之16?”郤至聘于周,栾书使孙周见之。公使觇之17,信18。遂怨郤至。

厉公田,与妇人先杀而饮酒19,后使大夫杀。郤至奉豕20,寺人孟张夺之21,郤至射而杀之。公曰:“季子欺余22!”

厉公将作难23,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24;敌多怨,有庸25。”公曰:“然。”郤氏闻之,郤锜欲攻公,曰:“虽死,君必危。”郤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失兹三者,其谁与我?死而多怨26,将安用之?君实有臣而杀之,其谓君何27?我之有罪28,吾死后矣。若杀不辜,将失其民,欲安,得乎?待命而已。受君之禄,是以聚党。有党而争命29,罪孰大焉!”

壬午30,胥童、夷羊五帅甲八百,将攻郤氏。长鱼矫请无用众,公使清沸魋助之31。抽戈结衽而伪讼者32。三郤将谋于榭33,矫以戈杀驹伯、苦成叔于其位34。温季曰35:“逃威也36。”遂趋。矫及诸其车,以戈杀之,皆尸诸朝37

胥童以甲劫栾书、中行偃于朝38。矫曰:“不杀二子,忧必及君。”公曰:“一朝而尸三卿39,余不忍益也。”对曰:“人将忍君。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御奸以德40,御轨以刑。不施而杀41,不可谓德。臣逼而不讨,不可谓刑。德刑不立,奸轨并至。臣请行42。”遂出奔狄。公使辞于二子43,曰:“寡人有讨于郤氏,郤氏既伏其辜矣。大夫无辱44,其复职位。”皆再拜稽首曰:“君讨有罪,而免臣于死,君之惠也。二臣虽死,敢忘君德?”乃皆归。公使胥童为卿。

公游于匠丽氏45,栾书、中行偃遂执公焉。召士匄,士匄辞。召韩厥,韩厥辞,曰:“昔吾畜于赵氏46,孟姬之谗47,吾能违兵。古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48。’而况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

1 外嬖:嬖幸之大臣。2左右:即外嬖。3 “胥童”句:郤缺废胥克,见宣公八年《传》。胥童:胥克之子。4 郤(xì)锜:郤克之子。夷阳五:下文作“夷羊五”。夷羊为复姓。“阳”、“羊”通。5 郤犫(chōu):郤克同祖兄弟。长鱼矫:姓长鱼,名矫。6 执而梏之:抓起来给他戴上手铐。梏:手铐。此用作动词。7 “与其”句:把长鱼矫和他的父母妻子绑在同一车辕上。8 “栾书”二句:鄢陵之战,栾书欲固守,郤至言楚有六间,晋可取胜。栾书:晋正卿。郤至:郤克族侄。9 公子茷(fěi):楚公子,鄢陵之战为晋军所俘。10 东师:指齐、鲁、卫之师。11 不具:不备。当时下军佐荀罃留守,新军主帅郤犨前往他国乞师。12 孙周:晋襄公之曾孙,名周。即后来的悼公。君:指楚君。13 其有焉:大概有此事吧!14 岂其:岂。岂、其二字义同。恤:顾。15 受敌使:鄢陵之战,楚子赠郤至弓以示问候。16 尝:试。察:审察,验证。17 觇(zhān):窥视。18 信:确实(如栾书所言)。19杀:指射杀猎物。20奉:进献。21 寺人:官名。掌宫内女御、女奴诸事,以宦者充任。22 欺:欺负。指不告而杀寺人。23 作难:发难。24 不逼:公室不受逼迫。25有庸:易成功。庸:功。26 “死而”二句:言作乱亦死,不必再增加仇怨。27 其谓君何:犹其奈君何。谓:如,奈。28之:若,如果。表示假设。29争命:抗命。30壬午:二十六日。31 清沸魋(tuí):亦嬖臣。32 结衽:衣襟打结。伪讼者:假装打架争讼。者,句末语助词,无义。33 榭:土台上所建堂式建筑,用以习射讲武。榭:屋之无室者。34 驹伯:郤锜。苦成叔:郤犨。位:所坐之处。35 温季:郤至。36 逃威:谓晋侯不能用威刑。逃:去。郤至本欲禀君命而死,而晋侯不以君命杀之,故有此言。37 尸其诸朝:陈尸于朝。38 中行偃:荀偃。39 而:已。40 御:禁,止。41 施:教。42 行:去。43 二子:栾书、荀偃(中行偃)。44 辱:以为耻辱。45 匠丽氏:厉公在翼地的嬖臣。46 畜(xù)于赵氏:为赵氏所养。畜:养。47 “孟姬”二句:赵庄姬谗杀赵同、赵括,栾氏、郤氏皆参与其事,而韩厥不在其中。违兵:避其兵难。48 尸:主。谓作主。

舒庸人以楚师之败也,道吴人围巢1,伐驾2,围厘、虺3,遂恃吴而不设备。楚公子橐师袭舒庸,灭之。

1 道:引导。巢:吴、楚间小国,偃姓,此时盖属楚。今安徽巢湖市东北有居巢故城,即其地。2 驾:楚邑,在今安徽无为县。3 厘:楚邑,亦在今安徽无为县。虺:楚邑,在今安徽庐江县。

闰月乙卯晦1,栾书、中行偃杀胥童。民不与郤氏2,胥童道君为乱,故皆书曰“晋杀其大夫”。

1 闰月乙卯:闰十二月三十日。2 “民不与”三句:郤氏失民,胥童倡乱,故皆以国讨书之,说明被杀者罪有应得。

十有八年春1,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2

庚申3,晋弑其君州蒲4

齐杀其大夫国佐5

公如晋。

夏,楚子、郑伯伐宋。

宋鱼石复入于彭城6

公至自晋。

晋侯使士匄来聘。

秋,杞伯来朝。

八月,邾子来朝。

筑鹿囿7

己丑8,公薨于路寝9

冬,楚人、郑人侵宋。

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

同盟于虚朾10

丁未11,葬我君成公。

1 十有八年:公元前573年。2 “晋杀”句:《传》在上年,《经》在今春,从告。3 庚申:五日。4 “晋弑”句:弑君不称臣之名,君无道。5 国佐:国武子。6 彭城:宋邑,在今江苏徐州市。7 筑鹿囿:筑墙为鹿苑。8 己丑:七日。9 路寝:天子、诸侯之正寝,治事之处。10 虚朾(tīng):地名。未详何处。11 丁未:二十七日。

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1,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2,葬之于翼东门之外3,以车一乘4。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5,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6,周子曰:“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7,岂非天乎!抑人之求君8,使出命也9。立而不从,将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从君,神之所福也。”对曰:“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庚午10,盟而入,馆于伯子同氏11。辛巳12,朝于武宫13。逐不臣者七人。周子有兄而无慧14,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1 庚申:五日。2栾书:晋正卿。中行偃:荀偃,晋卿。程滑:晋大夫。3 翼:晋旧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4 以车一乘:谓不以君礼葬之。《礼记·檀弓下》谓葬国君“遣车七乘”。又云:“君之適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適长殇,车一乘。”5 荀罃、士鲂:皆晋大夫。周子:晋襄公曾孙,名周。6 清原:地名,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7 虽:而。8 抑:然,不过。9 命:令。10 庚午:十五日。11 “馆于”句:住在大夫伯子同家。12 辛巳:二十六日。13 武宫:曲沃武宫之庙。14 无慧:谓弱智。

齐为庆氏之难故1,甲申晦2,齐侯使士华免以戈杀国佐于内宫之朝3。师逃于夫人之宫4。书曰“齐杀其大夫国佐”,弃命5,专杀,以谷叛故也。使清人杀国胜6。国弱来奔7。王湫奔莱8。庆封为大夫9,庆佐为司寇10。既,齐侯反国弱11,使嗣国氏,礼也。

1 庆氏之难:国佐杀庆克,见上年《传》。2 甲申:二十九日。3 士华免:华免,齐大夫。士:主刑狱之官。内宫:夫人之宫。4 逃:匿,隐藏。5 “弃命”句:国佐违背会师伐郑之命而先归,擅自杀死庆克,又以谷叛齐,三事皆见上年《传》。6 清人:清邑大夫。国胜:国佐之子。去年齐侯使国胜待命于清。7国弱:国胜之弟。8 王湫:国佐之党。莱:国名,姜姓,今山东黄县有莱子城,即其地。9 庆封:庆克之子。大夫:齐之大夫,相当于诸侯之卿。10庆佐:庆封之弟。司寇:掌刑狱之官。11 “齐侯”三句:国佐之罪,不当绝祀。

二月乙酉朔,晋(侯)悼公即位于朝1。始命百官,施舍已责2,逮鳏寡3,振废滞4,匡乏困5,救灾患,禁淫慝6,薄赋敛,宥罪戾7,节器用,时用民8,欲无犯时9。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10。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11,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12。使士渥浊为大傅13,使修范武子之法14。右行辛为司空15,使修士药之法16。弁纠御戎17,校正属焉18,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19,使训勇力之士时使20。卿无共御21,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22,张老为候奄23。铎遏寇为上军尉24,籍偃为之司马25,使训卒乘亲以听命26。程郑为乘马御27,六驺属焉28,使训群驺知礼29。凡六官之长30,皆民誉也。举不失职31,官不易方32,爵不逾德,师不陵正33,旅不逼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1 原本有“侯”字,据杨伯峻说删。2 施舍:赐予。已责:废弃欠债。已:止。责:同“债”。3 逮:及,及于。鳏寡:鳏夫寡妇。4 振:起。指起用。废滞:指被黜或淹滞的贵族。5匡:救。6淫慝(tè):邪恶。7 宥(yòu)罪戾:赦免有罪之人。戾:罪。8 时用民:使民以时。9 欲无犯时:不因私欲犯农时。10 魏相:吕相,时为下军佐。士鲂(fáng):士会之子。魏颉:魏颗之子,佐新军。赵武:赵朔之子,其时尚未为卿,此盖探后言之。魏相等四人之父、祖皆有功于晋。11 韩无忌:韩厥之长子。公族大夫:官名,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训导。12 孝弟(tì):孝悌。弟:弟弟顺从兄长。13 士渥浊:士贞子。14 范武子:士会。曾任中军帅,景公太傅,曾讲聚三代之典礼,为执秩之法。15 右行辛:辛将右行,因以为氏。司空:官名。掌百工。16士蒍(wěi):献公时司空。17 弁纠:栾纠。18校正:掌马之官。19 司士:车右之官。20 勇力之士:指车右。时使:至时(需要时)而用之。21 “卿无”二句:省去卿之戎御,设军尉代御。22 魏绛:魏犨之子。司马:指军司马,主军政。魏绛为中军司马。23候奄:即候正,掌斥候(侦探敌情)。《国语·晋语七》称张老为“元候”,即中军候。24上军尉:上军舆尉。25 “籍偃”句:谓籍偃任上军司马。籍偃:籍谈之父。26 卒:步兵。乘:车兵。亲以听命:相亲以听上命。27 程郑:荀氏之别族。乘马御:又名赞仆,官名,掌六厩马政。28 六驺:六闲之驺。驺:主驾马车之官。《周礼·夏官·校人》云:“邦国六闲。”闲指马厩。29 “使训”句:乘车应注意礼容,故训群驺使知礼。30六官:六卿之官。天子以六官治天下。晋卿虽众,亦以六官为主,故称六官。31举不失职:所任用之人皆称其职。32官不易方:任人不违常道。方:常。33 “师不”二句:谓下属不陵逼上级。正、师、旅都是官名,正高于师,师高于旅。《周礼·天官·宰夫》:“(宰夫)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数。”

公如晋,朝嗣君也1

1 朝嗣君:晋悼公新即位而朝之。

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1。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2。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3,取幽丘4。同伐彭城,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5。以三百乘戍之而还。书曰“复入6”。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宋人患之。西鉏吾曰7:“何也?若楚人与吾同恶8,以德于我,吾固事之也,不敢贰矣。大国无厌9,鄙我犹憾。不然,而收吾憎10,使赞其政11,以间吾衅12,亦吾患也。今将崇诸侯之奸13,而披其地14,以塞夷庚15,逞奸而携服16,毒诸侯而惧吴、晋17,吾庸多矣18,非吾忧也。且事晋何为19?晋必恤之20。”

1 曹门:宋城门名。2 朝郏(jiá):宋邑,在今河南夏邑县。3 子辛:公子壬夫。皇辰:郑大夫。城郜(gào):宋邑,在今安徽萧县。4 幽丘:宋邑,亦在今安徽萧县。5 “纳宋”句:鱼石等五人于成公十五年奔楚。6 “书曰”句:恶鱼石等依仗大国,以兵威入,故书“复入”。7 西鉏吾:宋大夫。8 同恶:同恶鱼石等。9 “大国”二句:言已事之,则楚以宋为边邑,犹恨不足。10 收:容留。憎:所憎恶之人。11 赞:佐,助。12 衅:缝隙。引申为空子。13 崇:尊。14 披其地:谓楚取彭城以封鱼石。披:分。其:之。15 夷庚:大路。夷:平。庚:道。16 逞奸:使奸人得逞。携服:使已服之诸侯离心。携:离间。17 毒:害,伤害。18 庸:利,好处。19 何为:何如。表示商量语气。20 恤:顾,顾恤。

公至自晋。

晋范宣子来聘,且拜朝也1。君子谓晋于是乎有礼2

1 拜朝:答谢鲁君朝晋。2 谓:以为。有礼:合于谦让之礼。秋,杞桓公来朝,劳公,且问晋故。公以晋君语之1。杞伯于是骤朝于晋而请为昏2

1 以晋君之德政告杞桓公。2 骤:屡,屡次。

七月,宋老佐、华喜围彭城1,老佐卒焉2

1 老佐、华喜:皆宋大夫。2 老佐卒,故未能克彭城。

八月,邾宣公来朝,即位而来见也1

1 邾宣公即位在今年。

筑鹿囿。书,不时也1

1 不时:非用土功之时。

己丑,公薨于路寝,言道也1

1 道:言合于君薨之常道(通常情况)。

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1,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2。韩献子为政3,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4。成霸安彊5,自宋始矣。”晋侯师于台谷以救宋6。遇楚师于靡角之谷7,楚师还8

1 子重:公子婴齐。楚令尹。2 华元:宋卿。3 韩献子:韩厥。4 勤之:指为诸侯之事奔忙。勤:劳。5 彊:通“疆”。襄公二十五年《传》:“彊其少安。”《国语·晋语四》:“启土安疆。”6 台谷:地名。未详何处。7 靡角之谷:宋地,当在彭城附近。8 楚师还:楚畏晋强,故还师。

晋士鲂来乞师1。季文子问师数于臧武仲2,对曰:“伐郑之役3,知伯实来4,下军之佐也。今彘季亦佐下军5,如伐郑可也。事大国,无失班爵而加敬焉6,礼也。”从之。

1 乞师以救宋。2 问师数:问当出多少军队。臧武仲:臧孙纥,臧孙许之子。3 伐郑之役:在上年。4 知伯:荀罃。5 彘季:士鲂。6 班爵:位次。

十二月,孟献子会于虚朾1,谋救宋也。宋人辞诸侯2,而请师以围彭城。孟献子请于诸侯,而先归会葬。

1 孟献子:仲孙蔑。会于虚朾: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2 “宋人”二句:宋不敢烦诸侯,故但请留其师。

丁未,葬我君成公1。书,顺也。

1 “葬我君”三句:成公薨于路寝,五月而葬,国家安定,太子嗣立,故云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