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宣公1改为春秋左传新注宣公

宣公1改为春秋左传新注宣公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 宣公:名俀,文公子,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91年在位。4 妇:宣公之母尚在,故称“妇”而不单称“夫人”。8 邾子来朝:宣公新立,故来朝。传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齐逆女1,尊君命也。2 “纳赂”句:宣公篡立,未列于诸侯之会,故纳贿于齐而请会。1 “会于”二句:鲁君与齐侯会于平州,而定宣公之位。宋人之弑昭公也1,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宋2。陈灵公受盟于晋。楚蒍贾救郑9,遇于北林10,囚晋解扬11。12易:违,违反。

宣公1改为春秋左传新注宣公

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

公子遂如齐逆女3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4

夏,季孙行父如齐。

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5。

公会齐侯于平州6

公子遂如齐。

六月,齐人取济西田7

秋,邾子来朝8

楚子、郑人侵陈,遂伐宋。晋赵盾帅师救陈。

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9,伐郑。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10

晋人、宋人伐郑。

1 宣公:名俀,文公子,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91年在位。《谥法》:“善问周达曰宣。”2元年:公元前608年。3 “公子遂”句:公子遂是鲁卿,为鲁君如齐迎娶夫人。4 妇:宣公之母尚在,故称“妇”而不单称“夫人”。5 放:放逐。6 平州:齐地,在今山东莱芜市西。7 济西田:鲁地。8 邾子来朝:宣公新立,故来朝。9 棐(fěi)林: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东二十五里。10 崇:国名,在今陕西户县东。此处“崇”盖为别封,其地未详。《公羊传》作“柳”。

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齐逆女1,尊君命也。

1 “公子遂”二句:此释《春秋》称“公子遂”之原因。诸侯之卿,出入称姓氏,表示尊重君命。逆女:为宣公迎娶夫人。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1,尊夫人也。

1 “遂以”二句:《春秋》单书遂之名而不称“公子”是表示对夫人的尊敬。

夏,季文子如齐1,纳赂以请会2

1 季文子:季孙行父。2 “纳赂”句:宣公篡立,未列于诸侯之会,故纳贿于齐而请会。

晋人讨不用命者1,放胥甲父于卫,而立胥克2。先辛奔齐3

1 “晋人”二句:胥甲父即胥甲,晋下军佐。文公十二年,晋与秦战于河曲,胥甲不肯迫秦人于险。2 胥克:胥甲父之子。3 先辛:胥甲父之属大夫。

会于平州1,以定公位。

1 “会于”二句:鲁君与齐侯会于平州,而定宣公之位。《传》蒙经文省略主语。

东门襄仲如齐拜成1

1 拜成:拜谢得会齐侯。

六月,齐人取济西之田1,为立公故,以赂齐也。

1 “齐人”三句:鲁以济西之田赂齐,齐人不用师徒而得之,故称“取”。

宋人之弑昭公也1,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宋2。宋及晋平3,宋文公受盟于晋。又会诸侯于扈4,将为鲁讨齐,皆取赂而还5。郑穆公曰:“晋不足与也。”遂受盟于楚。陈共公之卒6,楚人不礼焉7。陈灵公受盟于晋。

秋,楚子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宋。会于棐林8,以伐郑也。楚蒍贾救郑9,遇于北林10,囚晋解扬11。晋人乃还。

1 “宋人”句:宋人弑昭公在文公十六年。2 晋荀林父以诸侯伐宋在文公十七年。3 平:和解。4 会诸侯于扈:在文公十五年。5皆取赂而还:此句总上二事言之。文公十六年,晋会诸侯于扈,欲伐齐;文公十五年,晋会诸侯于扈,本欲为鲁讨齐,后来却都受贿而中止其事,以见晋失诸侯之心,为下文晋伐郑张本。6陈共公卒在文公十三年。7不礼:指不行吊丧、会葬之礼。8 “会于”句: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9蒍(wěi)贾:楚大夫。孙叔敖之父。10北林: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北。11解(xiè)扬:晋大夫。

晋欲求成于秦1。赵穿曰:“我侵崇,秦急崇2,必救之。吾以求成焉。”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

1 求成:求和。2 急:要,看重。

晋人伐郑,以报北林之役。

于是晋侯侈1,赵宣子为政2,骤谏而不入3,故不竞于楚4

1 于是:此时。2 赵宣子:赵盾,晋正卿。3 骤谏:屡次进谏。不入:不被采纳。4 竞:强。

二年春1,王二月壬子2,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3,宋师败绩4。获宋华元5

秦师伐晋。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秋九月乙丑6,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冬十月乙亥7,天王崩8

1 二年:公元前607年。2 壬子:二月无壬子,日或月有误。3 大棘:宋地,在今河南睢县南。4 败绩:大败。5 获:得大夫,生死皆曰获。此为生擒。6 乙丑:二十六日。7 乙亥:七日。8 天王:周匡王。

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1,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2。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3,及甲车四百六十乘4,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5

狂狡辂郑人6,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7,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8,宜其为禽也9。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10。杀敌为果,致果为毅11。易之12,戮也13。”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14,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15,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16,败国殄民17,于是刑孰大焉18。《诗》所谓“人之无良”者19,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20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21,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22。立于门外23,告而入。见叔牂24,曰:“子之马然也25?”对曰:“非马也,其人也26。”既合而来奔27

宋城,华元为植28,巡功29。城者讴曰30:“睅其目31,皤其腹32,弃甲而复33。于思于思34,弃甲复来35。”使其骖乘谓之曰36:“牛则有皮37,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从其有皮38,丹漆若何39?”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40,我寡。”

1 公子归生:郑执政大夫。命于楚:受命于楚。原本“命”上有“受”字,据杜预注、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删。2 华元:宋右师。六卿之首。乐吕:宋司寇。3 获:指死而为敌所得。4甲车:兵车。马披甲,故称甲车。5 馘(guó):杀人取其左耳。原本有“人”字,据《释文》杨说删。6 狂狡:宋大夫。辂(yà):通“迓”,迎。指迎战。7 “倒戟”二句:狂狡倒戟以柄授郑人,使出于井,反为郑人所获。8 失:违。9 禽:通“擒”。10 戎:兵事。昭:明。听:从,遵从。谓遵从果毅之精神。11致果为毅:做到果敢,乃为毅。致:达到。12易:违,违反。13 戮:当受刑戮。14 畴昔:前日。15 与入郑师:驱华元之车入于郑师。16 憾:恨。17 殄:尽,灭绝。18 “于是”句:当刑戮者,莫大于此。19 《诗》:引文出自《诗·小雅·角弓》。义取不良之人,相怨以亡。今本《诗经》作“民之无良”。无良:不善。20 残民以逞:残害人民,以快己意。残:贼。21 文马:毛色有文采的马。百驷:四百匹。22 华元逃归: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华元逃归在明年。23 “立于”二句:华元先告城门,而后入。言其行事不苟。24 叔牂(zāng):羊斟。25 “子之”句:是否因为你的马不听指挥?也: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26 其:乃,是。27 合:对。《尔雅·释诂上》:“妃、合、会,对也。”28 植:主。指监工的将领。29 巡功:视察筑城之事。30 讴:齐声歌唱。31 睅(hàn):大目。32 皤(pó):大腹。33 弃甲:谓亡师。复:逃归。此数句以目、腹、复为韵。34 于思于思:形容多须。于:语气词,无义。思:通“偲”。多须貌。35 复来:又来巡功。此二句以思、来为韵。36 骖乘:亦称“参乘”。在车之右,任保卫之职。戎车称车右,其余则称骖乘。37 “牛则”三句:谓兽皮可作甲者尚多,丢盔弃甲亦无妨。犀:犀牛。兕(sì):形如水牛,体色青。一说为雌犀牛。犀、兕、牛之皮都是古代制革的材料。那(nuó):“奈何”的合音。此数句以皮、多、那为韵。38 从:同“纵”。虽。39 若何:奈何。40 夫其:彼。夫、其同义。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1,遂围焦2

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3,及诸侯之师侵郑4,以报大棘之役5

楚斗椒救郑6,曰:“能欲诸侯7,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竞于楚8,殆将毙矣9。姑益其疾10。”乃去之。

1 报崇:报复晋上年侵崇。2焦:晋地,在今河南陕县南。3 阴地:晋地,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北。4 及:与。诸侯之师:指宋、卫、陈诸国之军队。5 大棘之役:郑败宋师于大棘,在此年春。6 斗椒:楚大夫,若敖之族。7 “能欲”二句:谓欲得诸侯,则不可烦其患难。8 “彼宗”句:谓斗椒之族,势力强大。斗椒为若敖之后,自子文以来,世为令尹。竞:强。9 毙:倒下。谓灭亡。10 益其疾:谓养成其祸患。疾:害。

晋灵公不君1,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3,而观其辟丸也4。宰夫腼熊蹯不熟5,杀之,置诸畚6,使妇人载以过朝7。赵盾、士季见其手8,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9,则莫之继也10。会请先11。不入,则子继之。”三进12,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13,将改之。”稽首而对曰1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5。《诗》曰16:‘靡不有初17,鲜克有终。’夫如是18,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19,岂惟群臣赖之?又曰20:‘衮职有阙21,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22。”

犹不改。宣子骤谏23。公患之,使鉏麑贼之24。晨往,寝门辟矣25,盛服将朝26。尚早,坐而假寐27。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28,不信。有一于此29,不如死也。”触槐而死30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31。其右提弥明知之32,趋登曰33:“臣侍君宴34,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35。公嗾夫獒焉36,明搏而杀之37。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38!”斗且出39。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40,舍于翳桑41。见灵辄饿42,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43,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44。”使尽之45,而为之箪食46,与肉,置诸橐以与之47。既而与为公介48,倒戟以御公徒49,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50,不告而退。遂自亡也51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52。宣子未出山而复53。大史书曰54:“赵盾弑其君55。”以示于朝56。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57,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58:“乌呼59!‘我之怀矣60,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61书法不隐62。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63。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64。壬申65,朝于武宫66

1 晋灵公:名夷皋,襄公之子。不君:不行君道。即无道。2 厚敛:多收赋税。雕:画。3 弹人:用弹弓射人。4 辟丸:躲避弹丸。5 宰夫:即膳夫。官名,掌国君膳食。腼(ér):煮。熊蹯(fán ):熊掌。蹯:兽足。孰:同“ 熟”。烂。6 畚(běn):用草绳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7 载:通“戴”。背负。过朝:经过朝廷。8赵盾:晋正卿,赵衰之子。士季:名会,晋大夫。9 不入:不被采纳。10 莫之继:没有人能继其后。11先:先谏。12 “三进”三句:一进入门,再进入庭,三进则升阶当霤。依礼,卿大夫入门,即当见之。及溜:上阶至霤,即将入堂。溜:通“霤”。檐下滴水处。13所过:所犯过失。14 稽(qǐ)首:叩首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15 善莫大焉: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16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荡》。17 “靡不”二句:谓人之初无不有善,却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终。靡:无。鲜:少。18 夫:发语词。19 固:保障。20 又曰:引文出自《诗·大雅·烝民》。21 “衮职”二句:周宣王有过失,只有仲山甫能弥补。衮:天子之服。职:适。阙:过失。仲山甫:又称樊侯,周宣王时贤臣。22衮:指天子之位。23 骤谏:屡次进谏。24 鉏麑(chú ní):晋国勇士。贼:刺杀。25 寝门:卧室之门。辟:开。26 盛服:指穿戴整齐。27 假寐:不脱衣冠打盹。28 弃:违背。29 有一于此:指在不忠、不信两者之中有其一。30 触:撞。31 伏甲:预伏甲士。甲:指穿铠甲的士兵。32 右:车右。坐在车右的武士。提弥明:人名。33趋:小步快走。34 “臣侍”三句:《礼记·玉藻》:“君若赐之爵,则越席再拜稽首受,……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35 扶:服虔注本作“跣”。徒跣(不穿鞋)之意。下:下堂。36嗾(sǒu):发声使狗。夫:代词。那个。獒(áo):猛犬。《尔雅·释畜》:“狗四尺为獒。”37 搏:徒手搏斗。38 何为:何用。39 斗且出:边打边往外逃。40首山:即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41 舍:住宿。翳桑:地名。42 灵辄:人名。饿:指断食。《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高诱注:“饥,食不足。饿,困乏也。”43 宦:为人臣隶。44 遗(wèi):馈。留赠。45 尽:吃完。46 “为之”句:给他装了一筐食物。箪(dān):盛饭用的圆筐,竹制。此用作动词。47 橐(tuó):口袋。48 既而:不久。与为公介:充当晋灵公的甲士。与:参与。49 倒戟:调转戟之指向。即倒戈。御:抵挡。公徒:灵公的甲士。50 居:住处。51 遂自亡:谓赵盾遂出亡。52 “赵穿”句:赵穿攻灵公而弑之,《传》蒙经文省略结果。桃园:晋国苑囿。赵穿:赵盾族弟。53 山:指晋国境内之山。或谓即温山。复:返回。54 大史:即太史。官名,掌国史。55 弑:指臣下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古人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之事。56 示于朝:拿到朝廷上公布。57 越竟:越过边境。竟:同“境”。58 宣子:赵盾的谥号。59 乌呼:同“呜呼”。表示感叹语气。60 “我之”二句:逸《诗》。意思是:因为我怀恋祖国,却给自己招来了忧患。伊:同“繄”。是。61 良史:好的史官。62 书法不隐:坚持史官记事原则,不加隐讳。63 为法受恶:因为史官书法而蒙受恶名。64 公子黑臀:即后来的成公,晋文公少子,其母为周女。65 壬申:十月四日。66 武宫:武公之庙。在曲沃

初,丽姬之乱1,诅无畜群公子2,自是晋无公族3。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子)而为之田4,以为公族5。又宦其馀子6,亦为馀子7。其庶子为公行8。晋于是有公族、馀子、公行。

赵盾请以括为公族9。曰:“君姬氏之爱子也10。微君姬氏11,则臣狄人也。”公许之。

冬,赵盾为旄车之族12,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13

1 丽姬:即骊姬晋献公夫人。骊姬谗杀太子申生,逐群公子,造成晋国长期内乱。2 诅:盟誓,誓约。畜:收容。群公子:国君以外之公族子孙。3 公族:公室同姓子弟。4 宦:仕。適:同“嫡”。嫡子。原本“嫡”下有“子”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删。为之田:与之田。5 公族:指公族大夫。掌教训公室子弟。6 馀子:嫡子之同母弟。7 馀子:官名。掌管馀子之政。8庶子:嫡子之同母弟及妾之子。公行(háng):官名,率公之戎行。9括:赵括,赵盾异母弟。10 君姬氏:赵括之母赵姬,晋文公之女,成公之姊。11 “微君”二句:赵衰先娶叔隗于狄,生赵盾。回国后,文公以女妻之,生同、括、婴。赵姬固请于赵衰迎赵盾归晋,且以为嫡子,见僖公二十四年《传》。微:非。12 旄车之族:官名。即馀子,亦称公路。平时掌教训卿之馀子,战时则率之掌君之戎车。旄车:诸侯之戎路。戎车有旄,故称旄车。13 屏季:即赵括。屏是其食邑。故族:赵盾原先所统之族。

三年春1,王正月,郊牛之口伤2,改卜牛3。牛死4,乃不郊。犹三望5。

葬匡王6

楚子伐陆浑之戎7

夏,陈人侵郑。

秋,赤狄侵齐8

宋师围曹。

冬十月丙(戊)[戌]9,郑伯兰卒。

葬郑穆公10

1 三年:公元前606年。2 郊牛:准备用于郊祭的牛。郊祭必先卜牛,然后卜日。卜日之前称牛,卜日之后称牲。郊:祭名。在郊外祭祀天地。3 改卜牛:卜筮另择郊牛。4 “牛死”二句:依礼,郊牛虽伤、死,当通过卜筮另行择取,不可因此而废郊。5 犹:还。表示为多余之举。望:指郊祀山川。郊祀时,遥祭山川而祭,故称望。6 葬匡王:天子七月而葬,此仅四月,过速。7 楚子:指楚庄王。陆浑之戎:戎之一支,允姓,本居瓜州,秦、晋诱而迁之于伊川(在今河南嵩县一带)。8 赤狄:狄之别族,因衣服尚赤而得名,居地在今山西长治县北、黎城县西。9 丙戌:二十三日。戌:原本作“戊”,据《四部丛刊》本改。10 葬郑穆公:葬不及五月,速。

三年春,不郊而望1,皆非礼也。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1 “不郊”六句:不举行郊祭,却进行望祭,都不合于礼。因为郊祭从属于望祭,如果不举行郊祭,则望祭也不必进行。

晋侯伐郑,及郔1。郑及晋平2,士会入盟3

1 郔(yán):亦作“延”,即隐公元年之廪延,郑地,在今河南郑州市北。2 平:和解。3 士会:晋大夫。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1,观兵于周疆2。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3。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4。对曰:“在德不在5。昔夏之方有德也6,远方图物7,贡金九牧8,铸鼎象物9,百物而为之备10,使民知神奸11。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12。螭魅罔两13,莫能逢之14。用能协于上下15,以承天休16。桀有昏德17,鼎迁于商,载祀六百18。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19,虽小20,重也。其奸回昏乱21,虽大22,轻也。天祚明德23,有所底止24。成王定鼎于郏鄏25,卜世三十26,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27。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1雒:洛水。洛水发源于陕西洛南县冢岭山,东流经河南巩义市入黄河。2 观兵:陈兵炫耀武力。观:示。疆:边境。3 定王:周定王:名瑜,周匡王弟。王孙满:周大夫。劳:慰劳。4 “楚子”句: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有逼周取天下之意。鼎:即九鼎。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夏亡,鼎迁于商;商亡,复迁于周。九鼎为国家权力之象征。5 “在德”句:谓鼎之大小、轻重,取决于君主之德,而不在鼎之本身。6 “昔夏”句:指夏禹之世。7图物:谓画山川奇异之物而献之。图:画。8 贡金九牧:使九州长官贡金(青铜之类的金属)。九牧:九州之长。9 铸鼎象物:仿照九州所画之物,铸之于鼎。10 百物:众物。11 神奸:指山泽之精怪。即下文“螭魅罔两”之属。《周礼·秋官·壶涿氏》:“若欲杀其神。”郑玄注:“神谓水神龙、罔象。”罔象即罔两,为山川之精物。奸:恶物。12不逢:《尔雅》郭璞注引作“禁御”,此《传》盖传写致误。下文云“莫能逢之”,杜注云:“逢,遇也。”不若:不善。指不善之物。《尔雅·释诂上》:“若,……善也。”13 螭魅(chī mèi):传说山林中害人的怪物。螭:同“魑”。罔两(wǎng liǎng):同“魍魉 。传说山川中的精怪。14 逢:遇。15 “用能”句:因而能够上下和睦。用:因。协:和。16天休:天赐福佑。休:荫庇。17 昏德:昏乱之行。18载祀:年岁。载、祀同义,都是“年”的意思。19德之休明:如果德行美好。之:若。表示假设。明:光明。20虽小,重也:鼎虽小,而重不可迁。21 “其奸回”句:如果德行奸邪昏乱。其:若。表示假设。奸回:奸邪。奸、回义同。22虽大,轻也:鼎虽大,亦轻而可迁。23 祚:福。此用作动词。赐福。24 有所底(zhǐ)止:有一定之数。厎:止。25 郏鄏(jiá rǔ):周之雒邑,春秋时谓之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26 “卜世”二句:周朝共历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年。27 天命:古代统治者声称自己统治天下是受命于天。

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1

1 即晋:亲附晋国。即:就。

宋文公即位三年1,杀母弟须及昭公子,武氏之谋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2,尽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3。秋,宋师围曹,报武氏之乱也。

1 “宋文公”三句:武氏奉司城须(文公母弟)及昭公子作乱被杀,在文公十八年《传》。2 “使戴”二句:文公逐武、穆之族亦在文公十八年《传》。司马子伯:华耦。官司马,字子伯,当时已去世。3 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当在去年或前年。

冬,郑穆公卒。

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姑1,梦天使与己兰2,曰:“余为伯鯈3。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4。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5。”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6。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7,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文公报郑子之妃8,曰陈妫9,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10。诱子华而杀之南里11,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12。又娶于江13,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鸩之14,及叶而死15。又娶于苏16,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泄驾恶瑕17,文公亦恶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18,从晋文公伐郑。石癸曰19:“吾闻姬、姑耦20,其子孙必蕃21。姑22,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23。今公子兰,姑甥也。天或启之24,必将为君25,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26。”与孔将鉏、侯宣多纳之27,盟于大宫而立之28。以与晋平29

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30

1 燕姑(jí):南燕之女,姑姓。2 天使:天神。3 伯鯈(chóu):南燕之祖。4 “以是”句:以此(兰)给你做儿子。而:你的。5 服媚:悦,喜爱。服、媚同义。《尔雅·释诂上》:“悦、怿、愉、释、宾、协,服也。”《说文》:“媚,说也。”6 御:接幸。7 将:若,表示假设。8 报:淫亲属之妻曰报。郑子:子仪,文公之叔父。9 陈妫(guī):陈女,妫姓。10 子臧出奔宋,郑文公使盗杀之于陈、宋之间,事见僖公二十四年《传》。11 郑杀太子华,见僖公十六年《传》。南里: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南。12 盗杀子臧,见僖公二十四年《传》。13 江:国名,嬴姓,在今河南正阳县。14 鸩(zhèn):以毒酒杀人。15 叶:楚地,在今河南叶县南三十里。16 苏:此苏盖苏忿生之食邑,即温,在今河南温县西南。17 泄驾恶瑕:泄驾憎恶公子瑕。泄驾与公子瑕二人皆为郑大夫。18 “公子兰”二句:公子兰从晋文公伐郑在僖公三十年。19 石癸:郑大夫。20 姬、姑耦:姬、姑二姓宜为配偶。21 蕃:繁盛。22 姑,吉人也:“姑”亦作“吉”,故云。23 姑姓之女为后稷妃,周因此兴起。24 启:佑助。25 必将:必,必定。必、将同义。26 亢:极。27 孔将鉏、侯宣多:二人皆郑大夫。28 大(tài)宫:郑祖庙。29 郑与晋盟,事见僖公三十年《传》。30 刈(yì):割。

四年春1,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2。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3

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4,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赤狄侵齐5

秋,公如齐。

公至自齐。

冬,楚子伐郑。

1 四年:公元前605年。2 “公及”句:莒与郯相怨,鲁、齐共调停之。平:和。莒(jǔ):国名,己姓,少昊之后,在今山东莒县。郯(tán):国名,己姓,少昊之后,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二十里。3 向:本为国名,莒人取以为邑,在今山东莒县南七十里。4 乙酉:二十六日。5 赤狄:狄之别族,因衣服尚赤而得名,居地在今山西长治县北、黎城县西一带。

四年春,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非礼也。平国以礼1,不以乱。伐而不治2,乱也。以乱平乱,何治之有?无治,何以行礼?

1 “平国”二句:谓当以礼调停他国矛盾,而不是靠武力。2 “伐而”二句:依仗武力而不用礼制,这是助长祸乱。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1。公子宋与子家将见2,子公之食指动3,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4,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5,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6,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7。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8,而况君乎?”反谮子家9。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10,权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11,无能达也。”凡弑君,称君12,君无道也;称臣13,臣之罪也。

郑人立子良14,辞曰:“以贤15,则去疾不足;以顺16,则公子坚长。”乃立襄公17

襄公将去穆氏18,而舍子良19。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则固愿也。若将亡之,则亦皆亡,去疾何为20?”乃舍之。

皆为大夫。

1 鼋(yuán):俗称“癞头鼋”。一种水生动物,似鳖而大且圆,体形巨大,头上有疙瘩,背青黄色。郑灵公:名夷,穆公太子。2公子宋:字子公。子家:公子归生。二人皆郑大夫。3食指:手的第二指。4他日:往日。5 宰夫:即膳夫。官名,掌国君膳食。解:剖,宰割。6 “及食”句:到了郑灵公将鼋羹分给大夫们吃的时候。7先:先于灵公作难。8惮:畏惧。9谮:谗毁。10 “书曰”二句:弑君者为公子宋,而《经》书公子归生,《传》释其故。子家勇气不足以御侮,惧谗而从恶弑君,故书以为首恶。权不足:谓勇气不足。权:勇。11 “仁而”二句:惮杀老畜,是其仁;不讨子公,是不武。有仁心而无勇气,故不能通于仁道而终陷弑君之罪。武:勇。达:通。12 称君:指唯书君之名,而称国以弑。13称臣:书弑君者之名。14 子良:公子去疾,穆公庶子。15以贤:就贤能而论。16 顺:指少长之序。《尔雅·释诂上》:“顺,叙也。”17襄公:公子坚。18穆氏:穆公诸子。也即襄公之兄弟。19 舍子良:因子良让位故。20 何为:问何故独留。

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1。子文曰2:“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3,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4。谚曰:‘狼子野心5。’是乃狼也,其可畜乎6?”子良不可。子文以为大戚7。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8,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9!”

及令尹子文卒,斗般为令尹10,子越为司马。蒍贾为工正11,谮子扬而杀之12,子越为令尹,己为司马。子越又恶之13,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轑阳而杀之14。遂处烝野15,将攻王。王以三王之子为质焉16,弗受。师于漳澨17

秋七月戊戌18,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19。伯棼射王20,汰辀21,及鼓跗22,著于丁宁23。又射,汰辀,以贯笠毂24。师惧,退。王使巡师曰:“吾先君文王克息25,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

初,若敖娶于䢵26,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䢵,淫于䢵子之女,生子文焉。䢵夫人使弃诸梦中27。虎乳之28。䢵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 以告29,遂使收之。楚人谓乳穀30,谓虎於菟31,故命之曰(斗)穀於菟32。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33

其孙箴尹克黄使于齐34。还及宋,闻乱。其人曰35:“不可以入矣。”箴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36?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复命,而自拘于司败37。王思子文之治楚国也,曰:“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使复其所38,改命曰生39

1 司马子良:斗伯比子。为楚司马。子越椒:斗椒,字子越。2 子文:子良之兄。3 “熊虎”二句:其状如熊虎,而声如豺狼。之:其。4 若敖氏:若敖为楚武王之祖,其后代以若敖为氏。子文、子良等都是若敖氏之后。5 狼子野心:豺狼之子不可驯服。比喻凶暴之人本性险恶。6 其:岂。畜(xù):养。7 戚:忧。8 犹:若,如果。表示假设。9 不其馁而:恐怕将要挨饿了!谓若敖氏之子孙将因子樾椒而灭绝,不能享受祭祀,血食于后世。不其:其,将。不为语助词,无义。而:乎。10 斗般:即斗班。字子扬,子文之子。11 蒍贾:楚大夫。工正:百工之长。12 蒍贾为子越椒谗斗般于王而杀之。谮:谗毁。13 斗椒又恶蒍贾。14 圄:囚。伯嬴:药贾。轑(liáo)阳:楚邑。其地未详。15 烝野:楚邑。其地未详。16 三王之子:楚之文王、成王、穆王之子孙。17 漳澨(shì):漳水边。漳:水名。楚之漳水源出湖北南漳县西南,东南流经钟祥、当阳市合沮水为沮漳河,东经江陵县入长江。澨:水滨。18 戊戌:十日。19 皋浒:楚地。20 伯棼(fén):斗越椒。21 汰辀(zhōu):穿过车辕。汰:过。辀:车辕。用于大车上的称辕,用于兵车、田车、乘车上的称辀。22鼓跗(fū):鼓架。跗:足。23 丁宁:钲,亦称铙。似铃而无舌,中有柄,半在上,半在下,可敲击发声。古代鸣钲以为收兵信号。24笠毂:车盖之毂。古时乘车遮阳避雨之具,大而有把可握者称簦(类似今之雨伞),小而无把、戴于头上者称笠。混而言之,则簦笠不分。此笠类似于簦,即车盖。《史记·管晏列传》云:“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毂:车辐所聚之处。此指车盖弓骨(如伞用以张合的部分)所聚之处。25 克息:楚灭息在庄公十四年。息:国名,妫姓,在今河南息县。26 䢵(yún):即陨。国名,在今湖北安陆市。27 梦:云梦,楚之大泽,其地跨长江南北。28 乳之:喂之以乳。29 夫人以告:夫人以女私通生子事告之。原本无“夫人”二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30 谓:称。乳:乳汁。31 於菟:音(wū tú)。32命:命名。穀於菟:子文之名。原本有“斗”字,据王引之说删。33斗氏自子文为楚令尹。34 箴(zhēn)尹:楚官名,主规谏。克黄:斗班之子。35 其人:指从者。36 独:其。37 拘:囚。司败:春秋时楚、陈主刑狱之官。38 复其所:复其职。39 改命:改名。曰:为。

冬,楚子伐郑1,郑未服也。

1 “楚子”二句:上年楚侵郑,郑未服,故复伐之。

五年春1,公如齐。

夏,公至自齐。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2

叔孙得臣卒。

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3

楚人伐郑。

1 五年:公元前604年。2 高固:齐国上卿。3 子叔姬:叔姬已嫁,故称“子叔姬”。

五年春,公如齐。高固使齐侯止公1,请叔姬焉2

1 止:拘,扣留。2 请叔姬:请与叔姬成婚。

夏,公至自齐。书,过也1

1 过:过失。指被迫将叔姬下嫁高固。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逆叔姬”1,(即)[卿] 自逆也。

1 “故书”二句:鲁君之女,嫁于诸侯称女,嫁于大夫称字,高固为自己迎娶,故不称女。卿:原本误作“即”,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

冬,来1,反马也2

1 来:主语为“齐高固及子叔姬”,《传》蒙经文而省略。2 反马:春秋时贵族嫁女,用车送到夫家,三月之后,夫家留下车,把马送回,表示夫妻可以偕老。

楚子伐郑1。陈及楚平2。晋荀林父救郑,伐陈。

1 楚子伐郑:郑背楚附晋,故楚伐之。2 平:和解。

六年春1,晋赵盾、卫孙免侵陈2

夏四月。

秋八月,螽3

冬十月。

1 六年:公元前603年。2孙免:卫大夫。3螽(zhōng):指飞蝗。蝗虫成灾,故书。

六年春,晋、卫侵陈,陈即楚故也1

1 即楚:亲附楚国。即:就。

夏,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齐1

1 子服:周大夫。求后:请求娶齐女为王后。

秋,赤狄伐晋1,围怀及邢丘2。晋侯欲伐之。中行桓子曰3:“使疾其民4,以盈其贯5,将可殪也6。《周书》曰7:‘殪戎殷8。’此类之谓也9。”

1 赤狄:狄之别族,因衣服尚赤而得名,居地在今山西长治县北、黎城县西。2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邢丘:在今河南温县东二十里。3 中行桓子:荀林父。曾将晋军中行,桓是谥号。4 疾:害。5 盈其贯:谓满其数。如穿钱之满一贯。贯满,则不可复加;恶满,将难以为继。贯:穿钱的绳。6 将:乃。殪:尽,灭绝。7 《周书》:引文出自《尚书·康诰》。8殪戎殷:灭掉大国殷。戎:大。9 此类之谓:即谓此类。

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齐1

1 召桓公:周卿士。天子娶妇不亲迎,故遣卿代逆。

楚人伐郑,取成而还1

1 成:和解。

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1,欲为卿。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2,弗过之矣3。”间一岁4,郑人杀之。

1 公子曼满:与下文“王子伯廖”皆为郑大夫。2 《丰》之《离》:卦象由《丰》变为《离》。《丰》的卦象为《离》下《震》上,《离》的卦象是《离》下《离》上。《丰》变为《离》是由于《丰》卦上爻由阴变阳。《丰》上六爻辞云:“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年不觌。凶。”意思是无德而有大房子,不出三年就会灭亡。3 弗过之:不过三年。4 间一岁:间隔一年。即第三年。

七年春1,卫侯使孙良夫来盟2

夏,公会齐侯伐莱3

秋,公至自伐莱。

大旱。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4

1 七年:公元前602年。2 孙良夫:卫大夫。3 莱:国名,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4 黑壤:即黄父。晋地,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北六十五里。

七年春,卫孙桓子来盟1。始通2,且谋会晋也3

1 孙桓子:孙良夫。2 始通:宣公即位,卫国始来修好。3 谋会晋:谋求与晋国会盟。

夏,公会齐侯伐莱。不与谋也1。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2

1 与谋:共同参与谋划。与:参与。2 不与谋:仅为应命而行。此三句为解经之语。

赤狄侵晋,取向阴之禾1

1 向阴:地名。未详何处。禾:指麦。

郑及晋平1,公子宋之谋也2,故相郑伯以会3。冬,盟于黑壤。王叔桓公临之4,以谋不睦。

晋侯之立也5,公不朝焉6,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7,盟于黄父。公不与盟,以赂免8。故黑壤之盟不书9,讳之也10

1 及:与。平:和解。2 公子宋:郑大夫。3 相:为相赞礼。4 王叔桓公:周卿士。临:以尊适卑曰临。王叔桓公至会所而未参与会盟,故《经》不书。5 晋侯之立:晋成公即位在宣公二年。6 “公不”二句:《左传·襄公元年》云:“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7 止:拘,扣留。8 赂:财货。9 不书:谓《春秋》只书会,不书盟。10 讳:隐讳。鲁君被执,不得与盟,故讳之。

八年春1,公至自会。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2

辛巳3,有事于大庙4。仲遂卒于垂5

壬午6,犹绎7。《万》入8,去籥9

戊子10,夫人嬴氏薨11

晋师、白狄伐秦12

楚人灭舒蓼13

秋七月甲子14,日有食之15,既16

冬十月己丑17,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18。庚寅19,日中而克葬。

城平阳20

楚师伐陈。

1 八年:公元前601年。2 至黄乃复:使命未毕,因病而还。黄:齐地,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淄川镇东北。3 辛巳:十五日。4 有事:指禘祭。《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大庙:太庙。指周公庙。5 仲遂:公子遂,鲁卿。垂:齐地。6 壬午:十六日。7 犹:尚,还。绎:祭名。天子、诸侯于祭祀之明日又祭,并行傧尸(置尸于堂,以宾礼待之)之礼,称为绎。卿死不应行绎祭。8 《万》:舞名。分为文、武两种。文舞执籥与翟,故亦称籥舞、羽舞。武舞执干与戚,故亦称干舞。9 籥(yuè):管乐器。有吹籥、舞籥二种。吹籥似笛而短,三孔。舞籥长三尺,六孔或七孔,可执以舞。10 戊子:二十二日。11 夫人嬴氏:敬嬴。文公次妃,宣公之母。12 白狄:狄之一部,隗姓,散居在山西、陕西西北一带,因衣服尚白而得名。13 舒蓼(liǎo):国名,在今安徽庐江县。14 甲子:二十九日。15 日有食之:此年日食应在十月朔,为日全食。16 既:尽。17 己丑:二十五日。18 雨,不克葬:因下雨不能按时下葬。克:能。19 庚寅:二十六日。20 平阳:鲁邑,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四里。

八年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1。晋人获秦谍2,杀诸绛市3,六日而苏。

1 会晋伐秦:白狄会晋伐秦。《传》蒙经文省略主语。2 谍:间谍,侦探情报的人。3 绛:晋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有事于大庙1。襄仲卒而绎,非礼也。

1 “有事”三句:卿大夫死,本不当行绎祭,且又值禘祭之时,故曰非礼。参见《经》注。

楚为众舒叛故1,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2,及滑汭3。盟吴、越而还4

1 众舒:散居于今安徽舒城、庐江、巢湖一带的偃姓小国的合称。2 疆:以为疆界。3 滑汭(ruì):滑水转弯处。滑水在今安徽合肥市、庐江县以东,巢湖市、无为县两地之间。4 吴:国名,姬姓,太伯之后,在今江苏苏州一带。越:国名,姒姓,少康之后,在今浙江杭州市东,以至于海。

晋胥克有蛊疾1,郤缺为政2。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3

1 胥克:晋卿。为下军副帅。蛊疾:神志惑乱之疾。2 郤缺为政:郤缺执政。时赵盾已死,郤缺代之。3 赵朔:赵盾之子。佐下军:代胥克。

冬,葬敬嬴。旱,无麻,始用葛茀1。雨,不克葬,礼也。礼,卜葬2,先远日,辟不怀也。

1 葛茀(fú):葛制的绳索。葛:多年生蔓草。茎的纤维有韧性,可制布。茀:通“绋”。亦作“绰”。下葬时引柩的大绳。2 “卜葬”三句:通过占卜决定下葬日期,先选较远的日子,以免被人认为对死者没有感情。怀:思,思念。

城平阳。书,时也1

1 时:适时。

陈及晋平。楚师伐陈,取成而还1

1 成:平,和解。

九年春1,王正月,公如齐。

公至自齐。

夏,仲孙蔑如京师。

齐侯伐莱2

秋,取根牟3

八月,滕子卒4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5

晋荀林父帅师伐陈。

辛酉6,晋侯黑臀卒于扈7

冬十月癸酉8,卫侯郑卒。

宋人围滕9

楚子伐郑。

晋郤缺帅师救郑。

陈杀其大夫泄冶。

1 九年:公元前600年。2 莱:国名,在今山东潍坊东。3 根牟:附庸国名,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南。4 滕子卒:未同盟,且未赴以名,故不书名。5 扈: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6 辛酉:九月无辛酉,日误。7 卒于扈:卒于境外,故书地;会事已毕,故不书卒于会。8 癸酉:十六日。9 滕:国名,姬姓,在今山东滕州市。

九年春,王使来征聘1。夏,孟献子聘于周2。王以为有礼,厚贿之3

1 王使:周王之使者。征聘:召鲁往聘。2 孟献子:仲孙蔑。3 贿:赠送财货。

秋,取根牟1,言易也。

1 取根牟,言易也:《春秋》书“取”,言得之甚易。

滕昭公卒1

1 为下文宋人围滕《传》。

会于扈1,讨不睦也2。陈侯不会3。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4。晋侯卒于扈,乃还。

1 “会于”句: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传》蒙经文省略主语。2不睦:指不亲附晋国的国家。3 陈侯不会:上年楚取成于陈,故不会。4 荀林父:晋卿。

冬,宋人围滕,因其丧也1

1 因其丧:滕有昭公之丧。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1,皆衷其衵服2,以戏于朝。泄冶谏曰3:“公卿宣淫4,民无效焉5,且闻不令6。君其纳之7!”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

孔子曰:“《诗》云8:‘民之多辟9,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1 孔宁、仪行父:皆陈卿。夏姬:郑穆公女,陈大夫御叔之妻。2衷:怀藏。衵(nì)服:内衣,贴身衣。3 泄冶:陈大夫。4 宣淫:公然为淫亵之事。宣:公开。5 无效:无可仿效者。无:何。6 闻(wèi):名誉,名声。令:善。7 纳之:藏纳衵服。纳:藏。8 《诗》云:引文出自《诗·大雅·板》。9 “民之”二句:谓人多邪僻,不可自立法度,以危及自身。前“辟”字释为“邪僻”,后“辟”字释为“法”。

楚子为厉之役故1,伐郑。

1 厉之役:宣公六年,楚伐郑,取成于厉。既成,郑伯逃归。

晋郤缺救郑1。郑伯败楚师于柳棼2,国人皆喜,唯子良忧曰3:“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4!”

1 郤缺:晋卿。2 柳棼(fén):郑地。未详何处。3 子良:公子去疾。郑襄公之弟。4 无日:言迫近。

十年春1,公如齐。

公至自齐。

齐人归我济西田2

夏四月丙辰3,日有食之4

己巳5,齐侯元卒。

齐崔氏出奔卫。

公如齐。(www.xing528.com)

五月,公至自齐。

癸巳6,陈夏征舒弑其君平国。

六月,宋师伐滕7

公孙归父如齐8,葬齐惠公9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10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11

大水。

季孙行父如齐。

冬,公孙归父如齐。

齐侯使国佐来聘12

13

楚子伐郑。

1 十年:公元前599年。2 “齐人”句:宣公初立,以济西田赂齐请会,至此齐以田还鲁。济西之田:济水西岸的土地,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平县之间。3 丙辰:朔日。不书朔,史官推算有误。4 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99年3 月6 日之日环食。5 己巳:十四日。6 癸巳:九日。7 滕:国名,姬姓,在今山东滕州市。8 公孙归父:襄仲之子。9 齐惠公:名元,齐桓公之子。10 王季子:周定王子。11 绎:邾邑。12 国佐:齐卿。13 饥:因水灾而成饥荒。

十年春,公如齐。齐侯以我服故1,归济西之田。

1 我服故:宣公已四朝于齐。

夏,齐惠公卒。崔杼有宠于惠公1,高、国畏其逼也2,公卒而逐之。奔卫。

书曰“崔氏3”,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凡诸侯之大夫违4,告于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5,失守宗庙,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6,则告;不然7,则否。

1 崔杼:齐大夫。2 高、国:高氏、国氏,世为齐之上卿。3 “书曰”四句:崔杼无罪,故《春秋》书其氏而不名。且齐以其族来告,而不告其名。族:姓氏。4 违:去国。指出奔或被逐。5 某氏之守臣某:某姓臣子某人。前一“某”代指姓。后一“某”代指名。6 “所有”句:谓若是互通聘问的友好国家,则告知之。所:若,如果。聘礼,执玉致命,执帛致享,故云。7 不然,则否:不通聘者,则不告。

公如齐奔丧1

1 公如齐奔丧:鲁宣公为文公庶子,本不当立。齐惠公立之且定其位,故鲁君亲往奔丧。国君亲诸侯之丧,非常礼。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1。公谓行父曰2:“征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征舒病之3。公出,自其厩射而杀之4。二子奔楚5

1 孔宁:与仪行父都是陈灵公的大臣。君臣三人皆与夏姬私通,见上年《传》。夏氏:夏征舒家。夏征舒为夏姬之子。2 “公谓”四句:陈灵公即位十五年,而夏征舒已为上卿,无为父子之嫌。因夏姬淫荡,故君臣以此相戏。3 病:辱。引以为耻辱。4 厩:马厩。5 二子:孔宁、仪行父。

滕人恃晋而不事宋1。六月,宋师伐滕。

1 恃:仗,依仗。

郑及楚平1。诸侯之师伐郑,取成而还2

1 郑及楚平:上年郑败楚师,恐楚怨恨,故与楚平。2 取成:和解。

秋,刘康公来报聘1

1 刘康公:即王季子。王卿士,食邑于刘。报聘:回报孟献子之聘。

师伐邾1,取绎。

1 伐邾:公孙归父率师伐邾,《传》蒙经文而略其人。

季文子初聘于齐1

1 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卿。初聘于齐:齐侯即位首次行聘。

冬,子家如齐1,伐邾故也。

1 “子家”二句:鲁侵小国,恐齐来讨,故往谢之。子家:即公孙归父。

国武子来报聘1

1 国武子:国佐,齐之上卿。报聘:回报季文子之聘。

楚子伐郑1。晋士会救郑2,逐楚师于颍北3。诸侯之师戍郑。

1 楚子伐郑:郑与晋和解,故楚伐郑。2 士会:晋卿。3颍北:颍水之北。地当在今河南禹州市之北。

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1,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2。改葬幽公,谥之曰灵3

1 幽公之乱:即灵公之乱。郑公子归生弑灵公,在宣公四年。2 斫子家之棺:谓剖其棺。子家:公子归生,郑大夫。3 谥之曰灵:初谥“幽”,改谥曰“灵”。

十有一年春1,王正月。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2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秋,晋侯会狄于欑函3

冬十月,楚人杀夏征舒。

丁亥4,楚子入陈5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6

1 十有一年:公元前598年。2 辰陵:陈地,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六十里。3 欑(cuán)函:狄地。4 丁亥:十一日。5入陈:取陈而复封之,不取其地,故《春秋》书“入”。6纳:以力使入。

十一年春,楚子伐郑1,及栎2。子良曰3:“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4。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

夏,楚盟于辰陵,陈、郑服也。

1 楚子:指楚庄王。2栎(yuè):郑邑,在今河南禹州市。3子良:公子去疾。郑穆公之子,襄公之弟。4与:从。

楚左尹子重侵宋1,王待诸郔2

1 左尹:楚官名。楚有左尹、右尹,位在令尹之下。子重:公子婴齐。楚庄王弟。2 郔(yán):楚地,当在今河南项城市。

令尹蒍艾猎城沂1,使封人虑事2,以授司徒3。量功命日4,分财用5,平板榦6,称畚筑7,程土物8,议远迩9,略基趾10,具糇粮11,度有司12。事三旬而成13,不愆于素14

1 蒍(wěi)艾猎:蒍敖。即孙叔敖。沂:楚邑,在今河南正阳县。2 封人:官名,掌设社稷及疆界之坛垣等事,与典守封疆之封人不同。虑事:筹划工程之事。虑:谋度。3 司徒:掌役之官。为封人之上司。4 量功命日:计算用工多少,规定工程日期。5 分财用:分担资财。财、用同义。6 平板榦(gàn):平分工程配额。平:均分。板:筑墙所用之夹板。榦:筑墙时竖在两头的支柱。7 称畚筑:使筑城工具与任务相称。称:平,均。畚:盛土之器。筑:捣土之杵。8 程:衡量。土物:土之类别。即土质。物:类。9 议远迩:考虑远近,以均劳逸。议:谋,谋度。10 略:行。谓巡视。基趾:地基。11 糇(hóu)粮:干粮。12 度:考虑。有司:工程主管者。13 三旬:三十天。14 不愆于素:谓皆合于原先计划。愆:失。《传》言孙叔敖善使民。

晋郤成子求成于众狄1。众狄疾赤狄之役2,遂服于晋。秋,会于欑函3,众狄服也。

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闻之:非德4,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继5。其从之也6。《诗》曰7:‘文王既勤止8。’文王犹勤,况寡德乎9?”

1 郤(xì)成子:郤缺。晋卿。成:和解。众狄:狄非一部,故云众狄。2 “众狄”句:众狄怨赤狄之役使。赤狄潞氏最强,故能役使众狄。3 “会于”句:晋侯会狄于欑函。4 “非德”二句:无过人之美德而想要得人心,最好是为别人做事。勤:劳。5 有继:谓有人相从。6 其从之也:希望晋君前去会见狄人。即不要召狄人来会。7 《诗》曰:引文出自《诗·周颂·赉》。8 “文王”句:谓文王以勤创业。9 寡德:寡德之人。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1,伐陈。谓陈人:“无动2!将讨于少西氏3。”遂入陈,杀夏征舒,轘诸栗门4。因县陈5。陈侯在晋6

申叔时使于齐7,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征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8,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9?”王曰:“可哉!”曰:“夏征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10:‘牵牛以蹊人之田11,而夺之牛12。’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13。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14,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对曰:“ [可哉]15!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16’也。”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17,谓之夏州。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18

1 “楚子”句:夏征舒弑灵公,在宣公十年。2动:惊,惧。3 少西氏:指夏征舒家族。征舒之祖字子夏,名少西。4 轘(huàn):将人车裂。栗门:陈城门。5县陈:灭陈以为楚县。6陈侯:指陈成公。当时在晋国避乱。7申叔时:楚大夫。8县公:楚之县尹称公。庆:贺。9 辞:解说。10 抑:然,不过。11 蹊(xī)人之田:以他人之田为蹊径。蹊:小路。12之:其。13 已:亦。14 归:终。15 可哉:原本无此二字,据《四部丛刊》本及《史记》补。16 吾侪:我辈。取诸其怀而与之:谓取物于人怀中而复还之,犹胜过不还。17 “乡取”句:取陈之民,乡各一人,于楚地别立夏州,以彰武功。州:周之编户单位,二千五百户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夏州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以北一带。18 有礼:讨乱存国,故曰有礼。

厉之役1,郑伯逃归2。自是楚未得志焉3。郑既受盟于辰陵4,又徼事于晋5

1 厉之役:盖在六年。2 郑伯逃归:楚、郑既成,而郑伯逃归。3 未得志:郑依违于晋、楚之间,事楚不坚定。4 郑受楚盟,事在本年。5 徼:求。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十有二年春1,葬陈灵公2

楚子围郑3

夏六月乙卯4,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5,晋师败绩6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戊寅7,楚子灭萧8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9

宋师伐陈。卫师救陈。

1 十有二年:公元前597年。2 葬陈灵公:陈乱,二十一月始得葬。3 围郑:实为入郑。4 乙卯:六月无乙卯。5 邲(bì):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6 败绩:大崩。7 戊寅:九日。8 萧:附庸国名,子姓,在今安徽萧县。9 清丘: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

十二年春,楚子围郑1,旬有七日2。郑人卜行成3,不吉。卜临于大宫4,且巷出车5,吉。国人大临6,守陴者皆哭7。楚子退师8。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门9,至于逵路10。郑伯肉袒牵羊以逆11。曰:“孤不天12,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13,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14,使臣妾之15,亦唯命。若惠顾前好16,徼福于厉、宣、桓、武17,不泯其社稷18,使改事君,夷于九县19,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20,君实图之21!”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22,庸可几乎23?”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尪入盟24,子良出质25

1 楚子:指楚庄王。2 旬:十日。3 行成:求和。4 临(lìn):哭。大宫:太宫。郑之祖庙。5 巷出车:陈车于街巷。表示将被迁徙。6 国人大临:城中之人皆哭。向楚国显示穷窘。7 守陴(pí)者:守城者。陴:城上矮墙,有孔,可以窥外。守城者不能至太庙哭,故哭于城上。8 “楚子”六句:哀其穷困,故还师。郑犹不服,故复围而克之。三月:谓历时三月。9 皇门:郑国都城门。10 逵路:大路。逵:四通八达的道路。11 郑伯:指郑襄公。肉袒牵羊:表示降服为臣仆。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12 孤不天:我不顺承天之旨意。孤:诸侯自称。13 其:或。浮诸江南:俘虏而流放于海滨。江南:即下文之“海滨”。14 翦:同“剪”。灭,灭绝。15 使臣妾之:谓以郑人分赐诸侯,男为臣,女为妾。16 前好:从前的友好关系。楚、郑世有盟誓之好。17 “徼福”句:谓顾及郑先君面子。徼福:求其赐福。厉、宣、桓、武:周厉王、宣王与郑桓公、武公。郑始封之君桓公,名友,为厉王少子,宣王庶弟,宣王封之于郑。武公为桓公之子。18 泯:灭。社稷:土神和谷神。指代国家。19 夷:等,等同。九县:诸县。九是虚数。20 布:陈述。腹心:指肺腑之言。21 实:其。22 信用其民:使用。信、用同义。23 庸:岂,难道。几:通“冀”。指抱有觊觎之心。24 潘尪(wāng):楚大夫。25 子良:郑伯之弟。

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1,先縠佐之2。士会将上军3,郤克佐之4。赵朔将下军5,栾书佐之6。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7,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8,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9。韩厥为司马10

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11,曰:“无及于郑而剿民12,焉用之?楚归而动13,不后。”随武子曰14:“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15。德、刑、政、事、典、礼不易16,不可敌也,不为是征17。楚(军)[君] 讨郑18,怒其贰而哀其卑19。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20,德也。二者立矣。昔岁入陈21,今兹人郑22,民不罢劳23,君无怨讟24,政有经矣25。荆尸而举26,商、农、工、贾不败其业27,而卒乘辑睦28,事不奸矣29。蒍敖为宰30,择楚国之令典31。军行,右辕32,左追蓐33,前茅虑无34,中权35,后劲36。百官象物而动37,军政不戒而备38,能用典矣。其君之举也39,内姓选于亲40,外姓选于旧41。举不失德,赏不失劳42。老有加惠43,旅有施舍44。君子小人,物有服章45。贵有常尊46,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47,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48,武之善经也49。子姑整军而经武乎50,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51:‘取乱侮亡52。’兼弱也。《汋》曰53:‘於铄王师54,遵养时晦55。’耆昧也56。《武》曰57:‘无竞惟烈58。’抚弱耆昧59,以务烈所,可也。”彘子曰60:“不可。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由我失霸61,不如死。且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62。命(有)[为]军(师)[帅]63,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64,我弗为也。”以中军佐济65

知庄子曰66:“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67,曰:‘师出以律68,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69,逆为否70。众散为弱71,川壅为泽72。有律以如己也73,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74。盈而以竭75,夭且不整76,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之谓]《临》77。有帅而不从78,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79,必败。彘子尸之80,虽免而归81,必有大咎82。”韩献子谓桓子曰83:“彘子以偏师陷84,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85,为罪已重86,不如进也。事之不捷87,恶有所分。与其专罪88,六人同之89,不犹愈乎90?”师遂济。

楚子北,师次于郔91。沈尹将中军92,子重将左93,子反将右94,将饮马于河而归。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95。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96。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97?”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98,可得食乎?”令尹南辕、反旆99,伍参言于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100,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101。听而无上102,众谁适从103?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104,若社稷何105?”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106

晋师在敖、部之间107。郑皇戌使如晋师108,曰:“郑之从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贰心109。楚师骤胜而骄110,其师老矣111,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112,楚师必败。”彘子曰:“败楚服郑,于此在矣113。必许之!”栾武子曰114:“楚自克庸以来115,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116。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117;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18;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119。不可谓骄。先大夫子犯有言曰120:‘师直为壮121,曲为老。’我则不德,而徼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122,广有一卒123,卒偏之两124。右广初驾125,数及日中126,左则受之127,以至于昏。内官序当其夜128,以待不虞129,不可谓无备。子良,郑之良也。师叔130,楚之崇也。师叔入盟,子良在楚131,楚、郑亲矣。来劝我战,我克则来132,不克遂往133,以我卜也134。郑不可从!”赵括、赵同曰:“率师以来,唯敌是求135。克敌得属136,又何俟?必从彘子!”知季曰137:“原、屏138,咎之徒也139。”赵庄子曰140:“栾伯善哉141!实其言142,必长晋国143。”

楚少宰如晋师144,曰:“寡君少遭闵凶145,不能文146。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147,将郑是训定148,岂敢求罪于晋?二三子无淹久149!”随季对曰150:“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151:‘与郑夹辅周室,毋废王命!’今郑不率152,寡君使群臣问诸郑,岂敢辱候人153?敢拜君命之辱。”彘子以为谄154,使赵括从而更之155,曰:“行人失辞156。寡君使群臣迁大国之迹于郑157,曰:‘无辟敌!’群臣无所逃命158。”

楚子又使求成于晋,晋人许之,盟有日矣159。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160。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161。”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162,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163。”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164。”皆行其所闻而复。晋人逐之,左右角之165。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角不能进。矢一而已。麋兴于前166,射麋丽龟167。晋鲍癸当其后,使摄叔奉麋献焉,曰:“以岁之非时168,献禽之未至169,敢膳诸从者170。”鲍癸止之171,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辞172,君子也。”既免1 7 3

晋魏锜求公族未得174,而怒,欲败晋师。请致师,弗许。请使,许之。遂往,请战而还。楚潘党逐之175,及荧泽176,见六麋,射一麋以顾献177,曰:“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于鲜178?敢献于从者。”叔党命去之179。赵旃求卿未得180,且怒于失楚之致师者181。请挑战,弗许。请召盟,许之。与魏锜皆命而往182。郤献子曰183:“二憾往矣184,弗备,必败。”彘子曰:“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185,多备何为?”士季曰:“备之善。若二子怒楚,楚人乘我186,丧师无日矣。不如备之。楚之无恶187,除备而盟,何损于好?若以恶来,有备,不败。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188,警也。”彘子不可。

士季使巩朔、韩穿帅七覆于敖前189,故上军不败。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败而先济。

潘党既逐魏锜190,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191,使其徒入之。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192。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193。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194;彭名御左广195,屈荡为右。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屈荡搏之,得其甲裳196。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197,使軘车逆之198。潘党望其尘199,使骋而告曰;“晋师至矣!”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遂出陈。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200,无人薄我。《诗》云201:‘元戎十乘202,以先启行203。’先人也204。《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205。’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晋军。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206

晋师右移,上军未动207。工尹齐将右拒卒以逐下军208。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209:“不穀不德而贪210,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211,君之羞也,敢藉君灵212,以济楚师。”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213,从唐侯以为左拒214,以从上军。驹伯曰215:“待诸乎216?”随季曰:“楚师方壮217,若萃于我218,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219,不亦可乎?殿其卒而退220,不败。

王见右广,将从之乘。屈荡(尸)[户] 之221,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终。”自是楚之乘广先左。

晋人或以广队222,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223。少进,马还224,又惎之拔旆投衡225,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226。”

赵旃以其良马二,济其兄与叔父227,以他马反。遇敌不能去,弃车而走林。逢大夫与其二子乘228,谓其二子无顾229。顾曰:“赵傁在后230。”怒之,使下,指木曰:“尸女于是231。”授赵旃绥232,以免。明日以表尸之233,皆重获在木下234

楚熊负羁囚知罃235。知庄子以其族反之236,厨武子御237,下军之士多从之。每射,抽矢,菆238,纳诸厨子之房239。厨子怒曰:“非子之求240,而蒲之爱,董泽之蒲可胜既乎241?”知季曰:“不以人子242,吾子其可得乎?吾不可以苟射故也。”射连尹襄老,获之243,遂载其尸。射公子谷臣244,囚之。以二者还。

及昏,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245,宵济,亦终夜有声。

丙辰246,楚重至于邲247,遂次于衡雍248。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249,以为京观250?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251,止戈为武252。武王克商,作《颂》,曰253:‘载戢干戈254,载櫜弓矢255。我求懿德256,肆于时夏257,允王保之258。’又作《武》259,其卒章曰260:“耆定尔功261。”其三曰262:‘铺时绎思263,我徂维求定。’其六曰264:‘绥万邦265,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266。故使子孙无忘其章267。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268,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269,何以和众?利人之几270,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271,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272,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273。今罪无所274,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275?”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1 荀林父:晋之正卿,时任中军主帅,亦即三军统帅。2 先縠(hú):先轸之后。3 士会:士蒍之孙。4 郤(xì)克:郤缺之子。5 赵朔:赵盾之子。6 栾书:栾盾之子。7 赵括、赵婴齐:皆赵盾母弟。赵婴齐亦称“赵婴”。古人之名,单复并行。8 巩朔:又称巩伯。9 荀首:荀林父弟。赵同:赵婴齐兄。10 韩厥:韩简之孙。11 桓子:荀林父之谥号。12 无及于郑:谓救郑不及。剿民:残民。剿:绝。13 “楚归”二句:谓待楚还师再伐郑,不为迟。14 随武子:士会。15 衅:间隙。16 典:法。不易:不违。17 不为是征:即不征是。不征伐这样的国家。18 君:原本作“军”,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19 贰:叛。20柔服:安抚顺从的国家。21 昔岁:昨岁,去年。入陈:讨夏征舒。22 今兹:今年。23 罢劳:疲劳。罢:同“疲”。24 君无怨讟(dú):人民对君主无怨恨。怨、讟二字同义。25 经:常。指常法。26荆尸:楚兵阵之名。楚武王始为此阵法,后因以为名。荆:楚。尸:陈。27 商:移徙经商者。贾:固定在某处经商者。业:事。28 卒乘:士兵。卒:步兵。乘:车兵。辑:和。29奸(gān):犯。30 蒍(wěi)敖:孙叔敖。宰:指令尹。31 令典:善法。32 右辕:右军视将军车辕之指向为进退。33 左:指左军。追蓐(rù):杜注以为“追求草蓐以为宿备”,即寻求住宿所需之草蓐,不知确否。34 前茅:前军。茅:通“旄”。旗帜上以旄为饰,故称前茅。虑无:预备应付意想不到之事。35 中权:中军谋划全局。36 后劲:后军以精兵为殿。37 象物:取法天地之物类。《国语·周语下》:“象物天地。”物:类。38 戒:申敕。39 举:选拔人才。40 内姓:同姓。亲:支属亲近者。41 外姓:异姓。旧:指贵族世家。42 劳:功。指有功之人。43 加惠:特加之恩惠。44 旅:旅客。施舍:赐予。45 服章:法,法度。服、章同义。46 “贵有”二句:二句互文见义。贵贱尊卑,威仪各有等差。威:威仪(礼仪之细节)。47 事时:谓兴作不妨农功。从:顺。48 兼弱攻昧:兼并弱小昏乱的国家。昧:昏乱者。49 善经:好办法。50 姑:且。经武:整顿武备。51 仲虺(huǐ):汤之左相。52 侮:陵。53 《汋》:《诗·周颂》篇名。汋:今本《诗经》作“酌”。54於(wū):叹词。表示赞叹。铄(shuò):美。55 “遵养”句:谓率领军队,攻取此昏昧者。遵:率,率领。养:取。时:此。晦:昧。56耆:攻。57 《武》:《诗·周颂》篇名。58 “无竞”句:谓无强于周克商之功业。竞:强。烈:业。59 “抚弱”二句:谓攻取弱者、昧者,以建立功业。务:致力于。烈所:可以成就功业之事。60彘子:即先縠。61由我失霸:晋自文公以来,久为霸主,先縠恐自此失之。62非夫:不成其为男子汉。《说文》:“夫,丈夫也。”《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63 命:名。“为”原本作“有”,“帅”原本作“师”,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64 唯:虽,即便。65以中军佐济:以中军副帅身分率所属士兵渡河。66 知庄子:荀首。知:同“智”。67 《师》之《临》:卦象由《师》变为《临》。《师》:《坎》下《坤》上。《临》:《兑》下《坤》上。《师》卦之初爻由阴爻变为阳爻,整个卦象即变为《临》卦。68 “师出”三句:此为《师》卦初六爻辞。谓师出当遵法纪,法纪不善,则有凶咎。律:法。否:不。臧:善。69 顺成:循法以成事。70逆为否:违反法纪为不善。71众散为弱:《师》变为《临》,由于《坎》变为《兑》。《坎》为众。今变为《兑》,有众散之象,故弱。72川壅为泽:《坎》为川,《兑》为泽,《坎》变为《兑》,有川壅之象。此二句就卦象变化而言。73 “有律”句:有法纪,则军队指挥自如。如己:谓如己意。74 且:乃,是。律竭:法纪失效。竭:穷,尽。75 盈而以竭:《坎》为川,川水充沛,故曰盈。变而为《兑》,《兑》为泽,泽水易竭。76 夭:阻塞。且:而。不整:谓众散。77 “不行”句:《师》变为《临》,象征川壅为泽,故水不流行。“之谓”原本误作“谓之”,据杨伯峻说改。78 “有帅”二句:彘子不从主帅军令,法纪不行,莫甚于此。临:不行。此句据初六爻辞而联系实际情形。79 果:若。表示假设。80 尸:主。81 免:指免于战死。82 必有大咎:十三年晋杀先縠。咎:灾祸。83 韩献子:韩厥。84 偏师:指全军的一部分,相对于主力而言。陷:深入。85 失属:失去属国(指郑)。战败,必失属。亡师:彘子孤军深入,必败。86 已:太。87 事之不捷:如果战而不捷。事:指战事。之:若。表示假设。88 专罪:谓元帅一人独当罪责。专:一。89 同:共。谓共同分担。90 愈:指胜于一人专罪。91 郔(yán):郑地,在今河南郑州市北。92 沈尹:沈县大夫。93 子重:公子婴齐。94 子反:公子侧。95 嬖人:宠臣。伍参:伍奢之祖父。96 不:非。97 “参之”句:谓伍参之罪大,食其肉犹不解恨。其:岂。98 将:乃。99 南辕:回车向南。晋军在北,楚军本北向。反旆(pèi):前军调转方向。旆:附设在旗正幅上的长帛。引申为前军,与“殿”相对。100 刚愎:刚狠。101 专行不获:欲专行而不得。102 “听而”句:想要服从命令,而不知谁是真正的上级。听:从。103 众谁适从:将士不知听从何人。适、从同义。104 君:楚庄王。臣:荀林父。105 若社稷何:谓有辱社稷。106 “次于”句:楚王次于管以待令尹。管:地名,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二里。107敖、鄗(qiāo):二山名,在今河南荥阳市北。108 皇戌:郑卿。109 未有贰心:言不敢背晋。110 骤胜:屡次获胜。111 老:谓在外日久。112 承:继。谓继其后。113 于此在矣:即在于此矣。114 栾武子:栾书。115 “楚自”句:楚灭庸在文公十六年。116 讨:治。于:以。117 军实:军中人员器用之总称。此指将士。申儆:告诫。申、儆同义。纣之百克而卒无后:纣王曾百战百胜,最终却灭亡绝后。118 若敖、蚡(fén)冒:楚之先君。若敖名熊仪,当周幽王之世。蚡冒为楚武王之兄。筚(bì)路蓝缕以启山林: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开辟土地。筚路:用竹木编的车,亦称柴车。蓝缕:敝衣。119 箴(zhēn):诫。曰:以。民生:人民生活。匮:匮乏。120 子犯:狐偃。晋文公的舅父。121 “师直”二句:谓师出有名,则士气高涨;反之则士气低落。直:理直。曲:理亏。二句见僖公二十八年《传》。122君之戎:楚王之亲兵。二广(guàng):两部。指东、西两广。123广有一卒:每广有兵车三十乘。三十乘为卒。124卒偏之两:每卒由两偏组成。偏:战车十五乘。两:两倍。125初驾:先驾。126数:时。日中:正午。127左则受之:左广便接替右广。受:更,代。128 内官:近侍之臣。序:次,依次。当:值。129不虞:指意外之事。130 师叔:潘尴。楚人所尊崇者。131在楚:出质在楚。132 来:谓附晋。133 往:从楚。134以我卜:以晋之胜负决定是否从晋。135 唯敌是求:唯为求敌(打仗)。136得属:指使郑归附。137 知季:荀首。也即知庄子。138 原:赵同。屏:赵括。139 咎之徒:招祸之人。140赵庄子:赵朔。赵盾之子。141栾伯:栾书。142实其言:即依其言行事。实:行。143 长(zhǎng)晋国:谓执晋国之政。144 少宰:官名。太宰之副。145 闵凶:指丧事。闵:忧。146不能文:谓拙于言辞。147 二先君:指武王、穆王。庄王之父、祖。行:道路。148将:唯。郑是训定:训定郑国。149淹久:久留。淹、久二字同义。150 随季:士会。151 文侯:晋文侯,名仇。平王东迁,文侯与郑武公共定周室。152不率:不遵王命。率:循。153 “岂敢”句:谓不想与楚交战。候人:官名。掌迎送宾客之事。此指楚少宰。154 谄:谄媚,讨好。155 更:改。156 行人:使者的通称。失辞:回答有误。157 “寡君”句:谓将楚军逐出郑境。迁:徙。158 无所逃命:谓将与楚战。159有日:日期已定。160致晋师:向晋军挑战。161 御:乐伯非主帅,故许伯居中而御。靡旌:驾车疾驱,使旌旗倾斜。摩垒:迫近敌人营垒。摩:近。162 左:车左。乐伯以弓矢在车左。菆(zōu):植物的茎。此指蒲柳为杆的箭。163 两马:整治马饰。两:通“掚”。饰。掉:正。鞅(yāng):套在马颈部的革带。服马之鞅,用以固轭;骖马之鞅,一端系于衡之中部,以防两骖马外逸。164 折馘(guó):杀敌取其左耳。执俘:生俘敌人。165 角:从两边包抄夹击。166 兴:起。167 丽:著。龟:指兽背上隆起之处。古人射猎,以从背上射入、洞胸达腋为善。168 以岁之非时:《周礼·天官·兽人》:“夏献麋。”时当初夏,故曰“非时”。169 禽:禽兽之总名。170 膳:进膳。171 止之:止其军不复追。172 有辞:善于言辞。173 既:尽。174 魏锜(yǐ,又音qí):魏犨之子。公族:指公族大夫。掌教训公室子弟。175 潘党:人名。与成公十六年“潘尪之党”非一人。176 荧泽:即荥泽。在今河南荥阳市东,郑州市西北。177 顾:回头。178 兽人:官名。掌供野兽,并掌田兽之政令。给:足。179 叔党:即潘党。180 赵旃:赵穿之子。181 “且怒”句:乐伯等致晋师,晋逐而舍之。182 命:受命。183 郤献子:郤克。184 二憾:两个心怀怨恨的人。指魏锜、赵旃。憾:恨。185 成命:既定的策略。186 乘:陵。指突袭。187 之:如果。表示假设。188 彻:通“撤”。除,除去。189 帅:率。七覆:七处伏兵。190 “潘党”二句:赵旃与魏锜虽俱受命,而未同行。191 席:布席。此指布席而坐。192 “楚子”二句:楚子将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两广,每广十五乘。193 说(tuō)驾:卸车。说:通“脱”。194 养由基:字叔。楚之善射者。195 “彭名”二句:楚王更替乘载,故各有御、右。196 甲裳:甲之下衣。甲:军人所穿革制护身衣。197 怒:使怒。198 軘(tún)车:兵车之一种,用于屯守。199 “潘党”句:潘党逐魏锜,犹在道路,故先见扬尘。200 薄:迫。201 《诗》云:引文出自《诗·小雅·六月》。202 元戎:古代大型战车,用于冲开敌阵。元:大。203 启行:开道。204 先人:先于敌而动。即争取主动。205 “先人”句:谓打击敌人士气。有:以。206 “舟中”句:后至者以手攀舟,在舟者以刀砍之,故断指甚多。掬:双手合捧。207 上军未动:设伏敖前为预备,故未乱。208 工尹齐:楚大夫。右拒:右翼方阵。拒:通“矩”。209 唐狡:与下“蔡鸠居”皆为楚大夫。唐惠侯:唐为楚所属小国,故《经》不书唐惠侯。210 不穀:君主自谦之辞。211 不克:不胜。212 藉:借。灵:福。213阙:阙车。兵车名。古代列车为阵,或有疏缺,即以阙车补之。《周礼·春官·车仆》有“阙车之萃”。战时巡游补缺,故称游阙。214左拒:左翼方阵。215驹伯:郤克之子。216待诸:御之。待:御。诸:之。217 壮:盛。218萃:集。219分谤:分担逃跑之名。谤:毁谤。生民:使民得生。指不战。220殿其卒:亲自为上军之后殿。221 户:止。原本误作“尸”,据阮元《校勘记》改。222 或:有人。广(guàng):广车。兵车之一种。队:同“坠”。谓陷于坑。223 惎(jì):教。扃(jiōng):兵车前固定军旗或兵器的横木。224 还(xuán):旋转,打转。225 旆:指旗帜。衡:车杠前的横木,下有两轭,扼于两服马之颈。此句谓除去旆、衡。226 数奔:屡屡奔逃。227济:救助。228逢(páng)大夫:逢氏,晋大夫。与:以。229无顾:不要回头看。230 傁:同“叟”。231 尸:谓收其尸。232 绥:拉手登车的绳。233 表:标记。234 “皆重”句:兄弟重叠死于树下。获:得。235 熊负羁:楚大夫。知罃:知庄子之子。236 族:家兵。亦为其部属。237 厨武子:魏锜,食邑于厨,武是谥号。238 抽矢,菆:谓每抽矢,若是遇到蒲柳做箭杆的箭。239 纳:插入。房:箭袋。240 “非子”二句:言不尽心营救儿子,老是舍不得用好箭。蒲:蒲柳。即水杨。可以做箭杆。爱:吝惜。241 董泽:泽名,在今山西闻喜县北四十里,其地产杨柳。胜既:尽。胜、既同义。242 不以:不有。如果没有。以:有。243 获:生俘死得皆可称获。244 公子谷臣:楚王之子。245 不能军:不复成军。246 丙辰:此年六月无丙辰,疑日误。247 重:辎重。载物之车。248 衡雍: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249 盍:何不。筑武军:指修筑营垒。昭公十三年《传》云:“及郊,陈、蔡欲为名,故请为武军。蔡公知之,曰:‘欲速。且役病矣,请藩而已。’乃藩为军。”250 京观:聚积敌尸,封土以为高冢,称为京观。京:高丘。251 文:字。252 止戈为武:武字的古文从“止”“戈”。253 《颂》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时迈》。赞美武王能诛暴而息兵。254 载:语助词,无义。戢(jí):收藏兵器。干戈:盾与戟。干戈为古代常用兵器,故用作武器的通称。255 櫜(gāo):韬,弓衣。此用作动词。256 懿德:美德。257 肆于时夏:陈美德于此《夏》乐之中。肆:陈。时:是,此。258 允王保之:谓王天下而保有之。允:句首语助词,无义。259 《武》:《诗·周颂》篇名。260 卒章:最后一章。今本《诗经》中,《武》只有一章。261 耆(zhǐ)定尔功:谓武王继文王之业,胜殷止杀,致定其功。耆:致。262 其三曰:引文出自《诗·周颂·赉》。其三:第三章。据《礼记·乐记》,《武》之乐章共有六成(舞曲一曲,谓之成),诗歌亦有六章与之相配,故此云“其三曰”、下云“其六曰”。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周大武乐章考》。263 “铺时”二句:谓布此(文王之)德而陈述之,以赏大功而往求天下之安定。铺:布。时:是,此。绎:陈。思:语助词,无义。徂(cú):往。维:同“唯”。264 其六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桓》。其六:第六章。265 绥:安。266 禁暴:止戈为武。戢兵:戢干戈,櫜弓矢。保大:允王保之。定功:耆定尔功。安民:我徂维求定。和众:绥万邦。丰财:屡丰年。267 章:功。功之大者谓之章。

268 观兵:陈兵示威。269 强(qiǎng):勉强。270 “利人”二句:谓乘人之危乱以取利。几:危。271 “其为”句:谓筑宫祭祀先君,告战胜。先君宫:楚先王之庙。古代出师,载迁庙主随行。成事:成功。272 鲸鲵:鲸鱼。雄曰鲸,雌曰鲵。比喻首恶之人。273 淫慝(tè):邪恶。指不敬之人。慝:恶。274 罪无所:无处(人)可以归罪。275 可:通“何”。

是役也,郑石制实入楚师1,将以分郑2,而立公子鱼臣。辛未,郑杀仆叔及子服3。君子曰:“史佚所谓‘毋怙乱4’者,谓是类也5。《诗》曰6:‘乱离瘼矣7,爰其适归?’归于怙乱者也夫8!”

1 “郑石制”句:郑以石制入楚师,表示愿意从楚,与皇戌如晋师之使命正相反。2 “将以”二句:石制欲以郑之半与楚,而以其半立公子鱼臣为君,以求专宠。3 仆叔:鱼臣。子服:石制。4 怙乱:恃人之乱以求利。5 是类:此类。6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四月》。7 “乱离”二句:谓政治混乱,人民忧患病困,不知何处可为归宿。离:忧。瘼(mò):病。爰:焉。适:归。适、归二字同义。8 “归于”句:谓百姓忧病,当归罪于恃乱谋利之人。此为引诗者断章取义,与诗之原意有别。

郑伯、许男如楚1

1 “郑伯”句:楚战胜,故二国如楚。

秋,晋师归。桓子请死1,晋侯欲许之。士贞子谏曰2:“不可。城濮之役3,晋师三日谷4,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5,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6,忧未歇也7。困兽犹斗,况相国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8,曰:‘莫余毒也已9!’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10。今天或者[将] 大警晋也11,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其无乃久不竞乎?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12,若之何杀之?夫其败也13,如日月之食焉14,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

1 桓子请死:战败而归,故请死。《礼记·檀弓上》:“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2 士贞子:士渥浊。晋大夫。3 城濮之役:在僖公二十八年。4 三日谷:战胜后三天食敌军之食粮。5 “有喜”二句:谓有喜而忧,则亦将有忧而喜乎。如:将。6 得臣:子玉,时任楚令尹。7 歇:尽,竭。8 而后:然后。可知:谓见于颜色。9 莫余毒也已:没有人能伤害我了。10 再世:二世。指成王至穆王。竞:强。11 原本无“将”字,据金泽文库本补。警:戒。12卫:捍卫者。13夫其:彼。指荀林父。14 “日月”二句:日食、月食,无损于日月的光辉。喻荀林父虽有过,然不足以掩其功。

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1。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2。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

申公巫臣曰3:“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4。三军之士,皆如挟纩5。遂傅于萧6

还无社与司马卯言7,号申叔展8。叔展曰:“有麦曲乎9?”曰:“无。”“有山鞠穷乎10?”曰:“无。”“河鱼腹疾奈何11?”曰:“目于眢井而拯之12。”“若为茅绖13,哭井则己。”明日,萧溃。申叔视其井,则茅绖存焉14,号而出之15

1 华椒:宋大夫。2 熊相宜僚:名宜僚,氏熊相。与公子丙皆为楚大夫。3 申公巫臣:申大夫,名巫臣。4 拊:抚摸。5 挟纩(kuàng):穿着丝绵之衣。挟:裹,包裹。指穿着。纩:丝绵。此句谓三军之士倍感温暖。6 傅:附着。指攀附。7 还无社:萧大夫。司马卯:楚大夫。8 号:呼。申叔展:楚大夫。9 麦曲:麦制的酒母。10 山鞠穷:即山芎䓖。一种药用的植物。麦曲、山鞠穷皆御寒之药,暗示无社逃入泥水之中。无社不解,故皆答曰无。11 “河鱼”句:谓无御寒之药,将病。12 “目于”句:无社使叔展到枯井中救自己。眢(yuān)井:枯井。13 “若为”二句:申叔展叫还无社结茅为绖(如带状),置于井边以为标记,并说,如有人对着井哭,就说明是我来找你了。14 则:而。15 号:哭。

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清丘1。曰:“恤病讨贰2。”于是卿不书,不实其言也3

1 原縠(hú):先縠。2 贰:叛。指背盟者。3 宋伐郑而卫救之,楚伐宋,晋不救,皆未履行盟约。

宋为盟故1,伐陈。卫人救之。孔达曰:“先君有约言焉2,若大国讨3,我则死之4。”

1 “宋为”二句:陈附楚,宋依清丘之盟,讨贰伐陈。2 先君:指卫成公。卫成公与陈共公有旧好。卫人亦参与清丘之盟,孔达欲救陈,故以先君为言。3 大国:指晋国。4 则:即,就。

十有三年春1,齐师伐莒2

夏,楚子伐宋。

秋,螽3

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1 十有三年:公元前596年。2 莒: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3 螽(zhōng):指飞蝗。为灾,故书。

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1

1 恃:依仗。

夏,楚子伐宋,以其救萧也1。君子曰:“清丘之盟2,唯宋可以免焉。”

1 宋救萧,事在上年。2 “清丘”二句:十二年,晋、宋、卫、陈盟于萧。陈贰于楚,宋因而伐陈,以履行盟约,故可以免。清丘之盟在上年。

秋,赤狄伐晋1,及清2,先縠召之也3

1 赤狄:狄之别族,因衣服尚赤而得名,居地主要在今山西长治县北、黎城县西一带。2 清:一名清原。地名,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二十余里。3 “先縠”句:先縠因邲之战不得志,故欲召狄人作乱。

冬,晋人讨邲之败与清之师1,归罪于先縠而杀之,尽灭其族。君子曰:“恶之来也2,己则取之,其先縠之谓乎!”

1 邲之战,先縠不从命,致使晋军战败。2 恶:患。

清丘之盟,晋以卫之救陈也讨焉1。使人弗去2,曰:“罪无所归,将加而师3。”孔达曰4:“苟利社稷,请以我说5。罪我之由6。我则为政,而亢大国之讨7,将以谁任?我则死之8。”

1 讨:指遣使讨其罪。2 使人:使者。3 将加而师:将兴师伐卫。而:尔,你们。4 孔达:卫卿。5 说:解说。6 罪我之由:罪由我。7亢:当。8则:将。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十有四年春1,卫杀其大夫孔达。

夏五月壬申2,曹伯寿卒。

晋侯伐郑。

秋九月,楚子围宋。

葬曹文公。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3

1 十有四年:公元前595年。2 壬申:十一日。3 谷: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

十四年春,孔达缢而死。卫人以说于晋而免1。遂告于诸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达2,构我敝邑于大国3,既伏其罪矣,敢告。”卫人以为成劳复室其子4,使复其位5

1 说于晋:向晋国解释。说:解说。2 不令:不善。3 构:挑拨,离间。4 以为:以,因。以、为义同。成劳:功劳。成、劳为同义词。室:以女妻之。5复其位:指继承其父之禄位。

夏,晋侯伐郑1,为邲故也2。告于诸侯,蒐焉而还3。中行桓子之谋也4。曰:“示之以整5,使谋而来6。”郑人惧,使子张代子良于楚7。郑伯如楚,谋晋故也8。郑以子良为有礼9,故召之。

1 晋侯:指晋景公。2为邲故:晋败于邲,郑亲附楚国,故晋伐郑。3蒐:检阅,阅兵。4中行桓子:荀林父,邲之战时,任晋中军主帅。5 整:军容整齐,纪律严明。6 使谋而来:使郑自谋而来从晋。7 子张:公孙黑肱,郑穆公孙。子良:公子去疾,郑穆公孙,宣公十二年到楚国充当人质。8 谋晋:图谋御晋。9 有礼:谓让国。子良让位于公子坚,见宣公四年《传》。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1,曰:“无假道于宋2。”亦使公子冯聘于晋3,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4,曰:“郑昭宋聋5,晋使不害6,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7。及宋,宋人止之8。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9。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10。”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11,屦及于窒皇12,剑及于寝门之外13,车及于蒲胥之市14。秋九月,楚子围宋。

1 楚子:指楚庄王。申舟:名无畏,楚大夫。2 假道:出聘时途经他国,须行假道之礼,见《仪礼·聘礼》。楚王有意挑衅,故不假道。3 亦:又。4 “申舟”句:宋公与楚穆王田于孟诸,宋公违命,申舟抶其仆,见文公十年《传》。5 昭:明。聋:暗。此句谓郑明于事理,而宋则否。6 不害:无害。谓无祸患。7 见犀而行:引见其子于楚王而行,示必死。8 止:拘,扣留。9鄙:轻视。10 一:一样,相同。11 投袂:奋袖。投:振。《淮南子·主术训》:“楚庄王伤文无畏之死于宋也,奋袂而起,衣冠相连于道。”12 “屦及”句:古人在室内不穿鞋,楚王盛怒之下,不及纳履而出,至庭,而送履者始追及之。窒(dié)皇:寝门之庭。13 寝门之外:寝门在庭外。14 蒲胥之市:蒲胥是地名,市在其中。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1。见晏桓子2,与之言鲁,乐。桓子告高宣子曰3:“子家其亡乎4,怀于鲁矣5。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

1 公孙归父:襄仲之子。2 晏桓子:晏婴之父。3 高宣子:高固,齐之上卿。4 子家:公孙归父的字。亡:出奔。5 怀:思,留恋。

孟献子言于公曰1:“臣闻小国之免于大国也,聘而献物2,于是有庭实旅百3;朝而献功4,于是有容貌采章嘉淑5,而有加货6,谋其不免也。诛而荐贿7,则无及也。今楚在宋8,君其图之!”公说9

1 孟献子:仲孙蔑,鲁卿。2聘:指诸侯使卿大夫问于诸侯。物:指聘礼。如玉帛皮币之类。3 庭实: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之间互相聘问时,以礼物相赠,陈列于庭中,谓之庭实。庭实包括马、皮、牲、米、醢等。旅:陈。百:表示多。指诸物皆备。4 朝:指诸侯相会见。功:指宫中嫔妇送交的丝麻、布帛、衣服等。5 容貌:仪容。此指修饰仪容之物。采章:指器服的颜色、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嘉淑:美善。6 加货:常礼之外增加的礼品。7 诛而荐贿:谓待大国诛求然后进献财货。诛:责,求。而:乃。8 楚在宋:楚子围宋。9说:同“悦”。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十有五年春1,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2

六月癸卯3,晋师灭赤狄潞氏4,以潞子婴儿归5

秦人伐晋。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6

秋,螽7

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8

初税亩9

冬,蝝生10

饥。

1 十有五年:公元前594年。2 平:和解。3 癸卯:十九日。4 赤狄:狄之别族,因衣服尚赤而得名,居地在今山西长治县北、黎城县西。潞氏:即潞。赤狄之别种,在今山西潞城市东北四十里。5 潞子婴儿:潞氏之君,名婴儿。《春秋》对所谓夷狄之君皆称子。6 王札子:王子札。7 螽(zhōng):指飞蝗。为灾,故书。8 无娄:杞邑。未详何处。《公羊传》作“牟娄”。9 初税亩:开始按田亩征税。参见《传》注。10 蝝(yuán):飞蝗之幼虫,未生翅者。

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1

1 此条应与上年传文连读。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1。晋侯欲救之,伯宗曰2:“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3,不及马腹。’天方授楚4,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5:‘高下在心6。’川泽纳污7,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使解扬如宋8,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9。登诸楼车10,使呼宋[人] 而告之11。遂致其君命12。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穀而反之13,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14!”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15,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16。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17。义无二信18,信无二命19。君之赂臣,不知命也20。受命以出,有死无霣21,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22。死而成命,臣之禄也23。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24,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25。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26:“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27。”王不能答。申叔时仆28,曰:“筑室29,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30,登子反之床31,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32,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33,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34,尔无我虞。”

1 乐(yuè)婴齐:宋大夫。上年楚围宋,故乐婴齐告急于晋。2 伯宗:晋大夫。3 “虽鞭”二句:即便马鞭很长,也打不到马肚子。谓救宋非晋力量所及。4授:予。谓佑助。5 谚:古语。亦指俗语。6 高下在心:或高或低,皆由我心裁度。谓度时制宜。7 “川泽”四句:川泽容受污浊,山林薮泽藏匿毒虫,美玉隐含斑纹,国君忍受耻辱。8 解(xiè)扬:晋大夫。9 而:乃。10楼车:设有望楼的战车。用以瞭望敌情。11 原本无人字,据《四部丛刊》本补。12 致其君命:传达晋君令宋坚守待援的命令。13不穀:不善之人。君主自谦之辞。14即:就。15 “君能”二句:国君能发布正确的命令,这叫做义;臣下能奉行君命,这叫做信。承:奉行。16 “信载”句:信依据义而行,这就叫利。载:承。17 民之主:有利于百姓的人。主:主人。18义无二信:谓二命相反,行义者不能同时守信。19 信无二命:守信者不接受二命。20 不知命:不知信无二命之理。21 有:虽。霣(yǔn):坠,失。指废弃。22成命:完成使命。23禄:福。24获考死:谓死得其所。25 “楚师”句:上年九月,楚子围宋,至此已历时七月。26 申犀:无畏(申舟)之子。十四年,楚王让无畏出使齐国,又命令他不要向宋国借道,为宋国所杀。稽(qǐ)首:叩首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27 弃言:背弃诺言。指伐宋未服而去。28 申叔时:楚大夫。仆:御,驾车。29 “筑室”二句:修筑房舍,让部分士兵回家种地。表示将长期驻扎。30华元:宋卿。31子反:公子侧,楚司马。32 “敝邑”二句:言宋国情况已极其危急。易:交换。析:剖开。骸:骸骨,尸骨。爨:炊。33 “城下”三句:宁可亡国,也不能接受城下之盟。有:虽。34 “我无”二句:谓两不相欺。诈、虞义同,皆训“欺”。

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1,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2,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不祀3,一也。耆酒4,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5,三也。虐我伯姬6,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7,而不以茂德8,兹益罪也9。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10,若之何待之?不讨有罪,曰‘将待后’。后有辞而讨焉11,毋乃不可乎?夫恃才与众,亡之道也。商纣由之12,故灭。天反时为灾13,地反物为妖14,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15。故文16,反正为乏17。尽在狄矣。”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18。辛亥19,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

1 酆(fēng)舒:潞相。2 三俊才:三项过绝于人的本领。俊:绝异。3 不祀:不祭祀祖先。4耆:通“嗜”。5 仲章:潞之贤人。黎氏:黎侯国,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三十里。6 虐:杀,杀害。伯姬:潞子婴儿的夫人。7 怙:恃。8 茂德:盛德。9 兹益罪:增加罪责。兹:益。《四部丛刊》本作“滋”,义同。10 申固:巩固延长。申:通“伸”。命:指国运。11 有辞:有理。谓酆舒之后不失德,将有理。12 由之:由此道而行。13 反时:违反季节。14 反物:违反物之常性。15 “乱则”句:谓灾、妖生于民乱。16 文:字。17 反正为乏:“正”的字形反过来就是“乏”字。言违反正道,将致乏绝。18 曲梁:地名,在今山西潞城市北四十里。19 辛亥:二十七日。《经》书“癸卯”,从告。

王孙苏与召氏、毛氏争政1,使王子捷杀召戴公及毛伯卫2,卒立召襄3

1 王孙苏等三人皆为周卿士。2 王子捷:即王札子。3 召襄:召戴公之子。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1。壬午2,晋侯治兵于稷3,以略狄土4,立黎侯而还5。及雒6,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7,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8,则曰:“必以为殉9!”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10,吾从其治也11。”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12。杜回踬而颠13,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14。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15。”

1 辅氏:晋地,在今陕西大荔县东约二十里。2 壬午:二十八日。3 稷:晋地,在今山西稷山县南十五里。4 略:夺取。5 黎侯:黎国君主。黎:本旧国,潞氏夺其地,晋复立之。复立之黎国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十八里。6 雒:晋地,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7 魏武子:魏犨,魏颗之父。嬖妾:宠妾。8 疾病:病危。病:病重。9 殉:陪葬。10 乱:神志昏乱。11 治:神志清醒。12 结草:以草相缠结。亢:遮。谓遮绊。13 踬(zhì):遭到阻碍。颠:仆,跌倒。14 而:尔,你。15 是以报:以此作为报答。

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1,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2。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微子3,吾丧伯氏矣。”羊舌职说是赏也4,曰:“《周书》所谓‘庸庸祗祗’者5,谓此物也夫6!士伯庸中行伯7,君信之,亦庸士伯,此之谓明德矣。文王所以造周8,不是过也9。故《诗》曰‘陈锡哉周10’,能施也。率是道也11,其何不济12?”

1 桓子:荀林父。桓是谥号。狄臣千室:俘获之狄人一千家。臣:俘虏。2 士伯:士贞子。瓜衍之县:晋地,在今山西孝义县北十里之瓜城。3 “微子”二句:邲之败,荀林父请死,晋侯欲许之,士伯谏而止之。微:非。伯氏:荀林父。伯是其字。4 羊舌职:叔向之父。说:同“悦”。为此而高兴。5 《周书》:引文出自《尚书·康诰》。庸庸祗(zhī)祗:用有功之人,敬可敬之人。前一“庸”字为动词,后一“庸”字为名词。两“祗”字亦为动宾结构。庸:用。祗:敬。6 此物:此类。物:类。7 “士伯”句:士伯以中行伯为可用之人。8 造周:创建周朝。造:创。9 不是过:无过于此。10 《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文王》。谓文王布施于天下而创周。陈:布。锡:赐。哉:始。谓始创。11 率:循,遵。12 济:成。

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不敬。刘康公曰1:“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2。天夺之魄矣3。”

1 赵同:晋大夫,赵盾异母弟。刘康公:即王季子。2 原叔:赵同。原是食邑。3 之:其。魄:魂魄。古人认为躯体之外,尚有魂魄,丧失魂魄,人就会死。

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1,以丰财也。

1 “谷出”句:谓赋税不超过十分之一。周行井田之制,一夫耕百亩。其中公田十亩,借民之力而为之(由民代耕)。赋税不过于此。

冬,蝝生,饥。幸之也1

1 蝝(蝗虫的幼虫)生于冬,遇寒即死,未成螽(飞蝗),虽饥(此年秋已遭蝗灾),而不再为灾,故曰“幸之”。

十有六年春1,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2

夏,成周宣榭火3

秋,郯伯姬来归4

冬,大有年5

1 十有六年:公元前593年。2 “晋人”句:晋既灭潞氏,又尽灭其余党。甲氏、留吁(xū):皆赤狄别种。甲氏在今山西武乡县侯甲山与沁县一带,留吁在今山西屯留县南。3 成周:指西周的东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约四十里。宣榭:土台上所建堂式建筑,为古时习射讲武之处。榭:屋之无室者。火:发生火灾。4 郯(tán)伯姬:鲁女。嫁给郯君为夫人者。5 大有年:大丰收。

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1

三月,献狄俘2。晋侯请于王。戊申3,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4,且为大傅5。于是晋国之盗逃于秦。羊舌职曰6:“吾闻之:禹称善人7,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诗》曰8:‘战战兢兢9,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10。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1 士会:晋卿。甲氏、留吁、铎辰:皆赤狄之属。铎辰在今山西长治县以北和长子县一带。铎辰为潞氏之属,故《经》不书。2 献狄俘:献狄俘于周王。3 戊申:二十八日。4 黻(fú)冕:古代卿大夫祭祀时所着礼服、礼帽。5 大傅:太傅。6 羊舌职:晋大夫,叔向之父。7 称:举,任用。8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小旻》。9 “战战”三句:言善人在上,则无不戒惧。履:踩。10 幸民:心存侥幸之人。

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1。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1 人火:由于人种火而造成的火灾。

秋,郯伯姬来归,出也1

1 出:女子被夫家休弃。

为毛、召之难故1,王室复乱。王孙苏奔晋2,晋人复之。

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3,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4,殽烝5。武(子)[季] 私问其故6。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7!而弗闻乎8?王享有体荐9,宴有折俎10。公当享11,卿当宴12,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13,以修晋国之法。

1 毛、召之难:指召戴公、毛伯卫被杀。事在上年。2 毛、召之徒欲讨苏氏,故出奔。3 平:和,和解。4 原襄公:周大夫。相礼:助行礼仪。5 殽烝:切肉为殽,盛于俎内,叫殽烝。殽:带骨的肉。烝:升。指升殽于俎。6武季:原本作“武子”,据杜预注、杨伯峻说改。私问其故:享当体荐,而以殽烝,故问之。7季氏:士会字季。8而:尔。9体荐:亦称房烝。将半个牲体置于俎上。此仅为摆设而非供食用。10 折俎:即殽烝。解体折节,升于俎上者。此为可食之物。11 公当享:天子招待诸侯用享礼。当:则。12卿当宴:天子招待诸侯之卿用宴礼。13 “武子”二句:《国语·周语中》:“(武子)归乃讲聚三代之典礼,于是乎修执秩以为晋法。”讲求:研习,考究。典礼:典法礼仪。

十有七年春1,王正月庚子2,许男锡我卒。

丁未3,蔡侯申卒。

夏,葬许昭公。

葬蔡文公。

六月癸卯4,日有食之。

己未5,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6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7,公弟叔肸卒8

1 十有七年:公元前592年。2 庚子:二十五日。3 丁未:二月二日。4 “六月”二句:此年六月无癸卯,亦无日食。日食当在五月甲戌朔。5 己未:十六日。6 断道:晋地。当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7壬午:十二日。8叔肸(xī):文公之子。宣公同母弟。

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1。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2。郤子登3,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4,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栾京庐待命于齐5,曰:“不得齐事6,无复命矣!”

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7,又弗许。

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8。及敛盂9,高固逃归10。夏,会于断道11,讨贰也。盟于卷楚12,辞齐人13。晋人执晏弱于野王14,执蔡朝于原15,执南郭偃于温16

苗贲皇使17,见晏桓子18。归,言于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19。举言群臣不信20,诸侯皆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21,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之22,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高子及敛盂而逃。夫三子者曰23:‘若绝君好24,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25。吾若善逆彼26,以怀来者。吾又执之27,以信齐沮28,吾不既过矣乎29?过而不改,而又久之30,以成其悔31,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辞32,而害来者33,以惧诸侯,将焉用之?”晋人缓之34,逸35

秋八月,晋师还36

1 晋侯:指晋景公。郤(xì)克:晋卿。征会于齐:召齐国参加会盟。征:召。2 帷:以帷幕遮蔽。3 “郤子”二句:郤克跛足,故登阶而妇人笑之。房:在堂之左右的屋。4 “所不”二句:如果不能报复遭受的侮辱,就不能渡过黄河!所:若。表示假设。5 栾京庐:郤克的副使。6 不得齐事:谓不能完成使齐之使命。7 私属:家属的士卒。8高固、晏弱:皆为齐卿。蔡朝、南郭偃二人皆齐大夫。9敛盂: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10高固逃归:闻郤克怒,故逃归。11 “会于”句:鲁君与晋侯、卫侯、曹伯、邾子相会,《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12 卷楚:地名,当在断道附近。13 辞齐人:拒绝齐人参加。14 野王:地名,在今河南沁阳市。15 原:地名,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之原乡。16 温:邑名,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17 苗贲皇:楚斗椒之子。宣公四年,楚灭若敖氏,苗贲皇奔晋,仕为大夫,食邑于苗,此时出使路过野王。18 晏桓子:即晏弱。19 如不逮:唯恐赶不上。20 “举言”二句:谓诸侯皆言晋之群臣不讲诚信,因而有贰心。苗贲皇不敢斥言晋君,故称群臣。举:皆。21 不得礼:得不到礼遇。22 沮:止,阻止。23 三子:指晏弱、蔡朝、南郭偃。24 “若绝”二句:若不往,则将断送齐、晋两国的友好关系,故宁可冒死前往。归:就。25 犯难:冒险。26 “吾若”二句:我们应当善待他们,使来者留恋。若:应该。怀:使留恋。27 又:乃。28 信齐沮:使齐人阻止来晋的预言得以证实。29 过:错。30 久:久拘而不释。31 以成其悔:使他们后悔来晋国。32 反者:中途逃归者。指高固。得辞:得理,有理。33 害:伤害。34 缓:指放松看管。35 逸:逃逸。此时逃归者仅晏弱一人,蔡朝、南郭偃二人次年方得逃归。36 晋师还:未闻晋师出,而书其还,疑有缺文。

范武子将老1,召文子曰2:“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3,易者实多4。《诗》曰5:‘君子如怒6,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7。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8!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9,庶有豸乎10!尔从二三子唯敬11。”乃请老。郤献子为政。

1 范武子:士会。初封随,后改封范。老:致仕,告老退休。2 文子:士燮。士会之子。3 类:法。谓合于礼法。鲜:少。4易:违。5 《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巧言》。6 “君子”四句:谓如果君子喜怒得中,则祸乱庶可速止。遄(chuán):疾。沮:止。祉(zhǐ):喜。已:止。二句怒、沮为韵,祉、已为韵。7益:增。8 其:或,也许。与“或者”同义。9 逞其志:满足其意愿。逞:快。10 豸(zhì):解,缓解。11 二三子:指晋国诸卿大夫。

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1。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

1 母弟:同母弟。

十有八年春1,晋侯、卫世子臧伐齐2

公伐杞。

夏四月。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3

甲戌4,楚子旅卒。

公孙归父如晋。

冬十月壬戌5,公薨于路寝6

归父还自晋7,至笙,遂奔齐。

1 十有八年:公元前591年。2 卫世子臧:卫穆公太子,名臧。3戕:国君被他国之人杀害曰戕。鄫(céng):国名,姒姓,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4 甲戌:七日。5 壬戌:二十七日。6 路寝:天子、诸侯之正寝,治事之处。7 “归父”三句:大夫返还,《春秋》不书。因为赞赏归父能以礼退,故特书之。未入境而奔齐,故不言出。笙:地名。未详何处。

十八年春,晋侯、卫大子臧伐齐,至于阳谷1。齐侯会晋侯,盟于缯2,以公子强为质于晋。晋师还。蔡朝、南郭偃逃归3

1 阳谷:齐地,在今山东阳谷县北三十里。2 缯(zēng):地名,当在山东阳谷附近。3 “蔡朝”句:晋既与齐盟,看管放松,故二人得以逃归。

夏,公使如楚乞师1,欲以伐齐2

1 “公使”句:宣公不事齐而从晋,齐、晋盟,故惧而如楚乞师(请求出兵援助)。2欲:唐石经作“将”,盖古文。“将”亦“欲”义。

秋,邾人戕鄫子于鄫。凡自〔内〕 虐其君曰弑1,自外曰戕。

1 “凡自”句:谓本国之人杀其君称“弑”。此释《春秋》书法,未必完全合于经文原意。襄公二十九年《经》云:“阍弑吴子馀祭。”阍为越俘而非吴人。内: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虐:杀,杀害。

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1,楚于是乎有蜀之役2

1 用晋师:指成公二年鞌之师。2 蜀之役:在成公二年冬。蜀: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西。

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1,欲去三桓以张公室2。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冬,公薨。季文子言于朝曰3:“使我杀適立庶以失大援者4,仲也夫。”臧宣叔怒曰5:“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6?子欲去之,许请去之7。”遂逐东门氏8

子家还9,及笙,坛帷10,复命于介11。既复命,袒、括发12,即位哭13,三踊而出14。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15,善之也。

1 “公孙”句:襄仲杀文公太子而立宣公,公孙归父为襄仲之子,故得宠于宣公。2 “欲去”句:时三桓强,公室弱,归父欲去三桓而张大公室。三桓:指孟孙、叔孙、季孙。三氏皆为桓公之后,故称三桓。3 季文子:季孙行父,季友之孙。4 “使我”二句:欲去公孙归父,故归罪襄仲。適:同“嫡”。指文公太子子恶。大援:不知所指。盖季孙行父诡词以欺众。仲:襄仲。5 臧宣叔:臧孙许,臧文仲之子。6 后之人:指公孙归父。7 许请去之:臧孙许时为司空,主行刑。8 东门氏:襄公居东门,故称东门氏。9 子家:公孙归父之字。10 坛帷:筑土为坛,以布帛围之。《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11 复命于介:据《仪礼·聘礼》,使者出境后闻其君薨,仍须完成使命,返国之后,在柩前复命。归父闻季孙已逐其家,故向副使复命,使反命于君。介:副使,助使者行礼者。12 袒:脱去上衣之左袖,内仍有襦、中衣,称袒。括发:丧礼,去纚(shǐ,包发之帛),而用麻结发。《礼记·檀弓下》:“袒、括发,去饰之甚也。”13 即位哭:就己之位而哭。14 三踊:一踊为三跳,三踊为九跳。踊:跳。《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辟踊指女辟(捶胸)男踊。15 “书曰”二句:归父遭变故而不废君命,依礼致哀,故善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