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ZH25采尔威格公园(ZellwegerPark)

ZH25采尔威格公园(ZellwegerPark)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ZH25图3 采尔威格园区桶楼住宅ZH25图4 顶层平面图在建筑内部,“承重墙”替代了“柱子与石膏墙”的组合。吉贡和古耶尔的白色板楼采用大量木材和白色混凝土挂板,而莫格和迪特利则采用黑色褐色金属外挂。ZH25注2:吉贡和古耶尔基本上复制了其在苏黎世Bucheggplatz的住宅平面,而莫格迪特利则基本复制了其在巴塞尔圣阿班的经典条形住宅。ZH25图7 采尔威格园区景观木桥不过园区的成功还跟景观设计关系很大。

ZH25采尔威格公园(ZellwegerPark)

地址:Weiherallee 11a,8610 Uster

1.园区规划

建筑师:EM2N建筑事务所

景观:施万格鲁博·卒劳夫景观事务所(Schweingruber Zulauf Landschaftsarchitekten)

年代:2005

2.桶楼住宅

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Meuron)

年代:2011—2015

3.黑板楼住宅

建筑师:莫格和迪特利(Morge+Dettli)

年代:2010—2013

4.白板楼住宅

建筑师:吉贡和古耶尔(Gigon & Guyer)

年代:2009—2013

5.公司展示亭(Zellweger Luwa AG)

建筑师:罗兰德·罗恩(Roland Rohn)(www.xing528.com)

年代:1961

ZH25图1 采尔威格园区展示亭与湖景

ZH25图2 采尔威格园区平面

采尔威格公园是一个临近市区的工业地块区。1961年落成的公司展览馆是瑞士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这座伫立于水中的小建筑有如金阁寺一般充满了诗情画意。2003年后,购买了整个地块的采尔威格公司决定将地块开发为如维特拉公园般吸引眼球的高品质的住宅区。所以园区内的建筑都采用高标准,并邀明星建筑师设计。

园区内参观价值最高的当属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出租住宅,这个25米×25米×25米的方形体量分8层,一共容纳了32间住宅。如此方形的体量是为了获得较小的“形体系数(表面积/体积)”,以节约更多能量,于是建筑也被允许有更大的开窗面积。同样是处于大进深采光的考虑,建筑被扭转45°,以获得最大照射面积。在平面上,两部电梯被放置在建筑中央,而四部疏散楼梯则完全被置于室外,与阳台共同构成塔楼。这大大简化了建筑防火设计。

ZH25图3 采尔威格园区桶楼住宅

ZH25图4 顶层平面图

在建筑内部,“承重墙”替代了“柱子与石膏墙”的组合。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追求的“改造灵活性”最终被“大户型+均质房间”所替代(注1)。粗糙的混凝土外墙、精细的混凝土楼板、不经推敲的开窗比例,与精心布置的旋转楼梯形成了冲突的并置感。白色的栏杆、细密的木地板、精致的金属厨台都软化了土建部分粗糙的材料感。但基本如此,建筑师仍将大部分建筑布置权交给租户,而非包办全部设计。

其他两栋住宅属于常规设计,都以板楼的方式布置在基地中。吉贡和古耶尔的白色板楼采用大量木材和白色混凝土挂板,而莫格和迪特利则采用黑色褐色金属外挂。而在户型上,两位建筑师则基本延续了其之前的成功作品(注2)。

ZH25图5 采尔威格园区白色板楼

ZH25图6 采尔威格园区黑色板楼

ZH25注1:19世纪的城市建筑由于具有超大的空间,因此在后续使用中有诸多改造可能。到了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必须以更低的标准设计,一部分建筑师选择了事无巨细的空间布置(有机主义建筑师,例如汉斯沙龙),另一部分建筑师选择依托工业建造来达成方便的替换和改造,例如曼贾罗蒂(Angelo Mangiarotti),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均质房间,多样房型最终被证明是更灵活的设计路线

ZH25注2:吉贡和古耶尔基本上复制了其在苏黎世Bucheggplatz的住宅平面,而莫格迪特利则基本复制了其在巴塞尔圣阿班的经典条形住宅。

ZH25图7 采尔威格园区景观木桥

不过园区的成功还跟景观设计关系很大。除了大面积的绿化外,湖中景观桥的设计也可谓返璞归真,大面积凌乱的木板像漂木一般堆在水中,弯曲的弧线暗示了水流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