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早识字:培养孩子绘画能力的重要性

过早识字:培养孩子绘画能力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的美育专家鸟居昭美先生认为:过早识字就是在培养一个不会画画的孩子。他妈妈给我拍了几段视频发过来,说因为上早教,认识一些字。张展写的信,3岁9个月不会写字的张展模仿大人写字的样子写了一封有内容的信,信里说:“我喜欢妈妈,妈妈是个好妈妈。”张展4岁多的画里有一些汉字,当时我还未真正意识到识字对绘画能力的伤害。

过早识字:培养孩子绘画能力的重要性

2013年我遇到一个上幼儿园中班的男孩。课上其他孩子都在画的时候,他看看纸和笔,再看看同学,总是不能落笔。我说:“开始画呀!”他迫于压力,拿笔靠近纸,感觉就要开始画了,停留几秒又离开,抬头看着我不说话。后来,在休息时间我请他随意画,他倒愿意下笔了,但画出来的,全是零散的汉字笔画和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日本的美育专家鸟居昭美先生认为:过早识字就是在培养一个不会画画的孩子。因为弄反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顺序,越过形象思维先发展了抽象思维,导致形象思维发展受阻,也即孩子不会画画!鸟居先生是用60年的经验总结而来,而我对这点一直保持着观察和验证,虽然我没有大量实例说明鸟居就是对的,但过早识字的孩子有些的确会出现这种情况。

2018年底,《抓流星》出版之后,我给3岁半的表侄一休小朋友邮寄了一本。他妈妈给我拍了几段视频发过来,说因为上早教,认识一些字。他在看这本绘本时,总是会优先选择念字,念完就算看过了。虽然对无字画面也能想象图解,但嘴里总是嘟囔:“这页没有字呀!”我请他妈妈让孩子画画试试看,结果发现,还是能画出来的。我想这是因为3岁半的年龄认字还不多,大部分形象对应的汉字他还没有学到,画画也就还有挽救的可能。按照孩子对字符的优先选择惯性,随着识字增多,大部分表达想法需要的画面都可以用字去写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画了。到了4周岁,我又特意去问了情况。他妈妈说,现在他经常回答“我不会画”,识字也越来越多了,已经能自己读《大英儿童百科全书》,而且能心算10以内的加法。

张展写的信,3岁9个月

不会写字的张展模仿大人写字的样子写了一封有内容的信,信里说:“我喜欢妈妈,妈妈是个好妈妈。”这种情况属于画字,是把字当作图来画的,和真正的认字、写字不是一回事。张展4岁多的画里有一些汉字,当时我还未真正意识到识字对绘画能力的伤害。她爸平时忙,就要求我“别光带孩子玩,要认点字”,于是就有了画面上她模仿我写上去的字,幸好写得不多。

世界顶级玩具是泥巴、沙子和水。要说这三种东西到底怎么好,我想就在于它们的自由属性带来的创造力。这三样东西触手可及,只属于大自然,不属于任何人。所以孩子见到它们,不用去顾及“是否触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否需要付出代价”“是否会被评价结果”这样的想法,就可以放下一切心理包袱痛痛快快地释放天性。释放得到的快乐和自信会转移到画画上,一张白纸一支笔,不去关注好与坏的话,有什么敢不敢呢?只要像玩泥巴、沙子和水一样放肆地去玩就好了,还会有孩子面对着白纸掉眼泪吗?(www.xing528.com)

不会画画究竟有什么不好?不画画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别的兴趣,尤其是对数字、语言和棋类敏感的孩子,今后都有可能出来天才。

要说真有什么不好,就是少了一条从小培养创造力的捷径。人的一生,当然还有很多时机去培养创造力,不只在小时候,也不只在美术方面。但在儿童时期,在孩子的思维自由、时间较多、知识架构不够健全、行动范围较小、环境限制、安全意识不足的情况下,相较于其他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创造力真的是一条不可多得的捷径。材料丰富、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无须识字,也不需太多时间就能培养,错过真的可惜。

绘画是跨国界、跨语言的沟通方式,不受时间、地点、材料、内容的约束,不管是放松减压、记录描绘生活、传递美和哲思、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类文明,还是仅仅帮助别人画图指路,绘画绝对是一件利器。这种好东西,你非不要的话……嗯,那我尊重你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