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建筑工程测量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建筑工程测量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④将反光棱镜安置于C点,再实测AC水平距离,其不符值应在限差之内;否则,应再次进行改正,直至符合限差为止。图4.2用全站仪测设已知水平距离3)NTS-310全站仪距离放样目前常用的全站仪一般有距离放样功能,利用该功能可显示出测量的距离与输入的放样距离之差:测量距离-放样距离=显示值。表4.1为NTS-310全站仪距离放样的操作流程。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建筑工程测量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是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发,沿着给定方向量出设计的水平距离,确定这段距离另一端点的位置。测设方法主要有钢尺测设和全站仪法测设两种。采用钢尺测设时,应注意测设地面尽量平坦(或起伏不大),设计长度小于钢尺的名义长度;否则,应尽量使用全站仪法测设。

1)钢尺测设

(1)一般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不高、场地较为平整时,常采用一般方法。从已知点开始,沿着给定方向,用钢尺直接丈量出已知水平距离,定出这段距离的另一端点。为了校核,应变换钢尺起点再丈量一次,若两次丈量的相对误差在1/5 000~1/3 000,取两点中点作为该端点的最后位置。

(2)精确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高于1/10 000时,采用精密测设方法。

具体步骤为:

①用经纬仪定线AC,自A点起沿AC方向用检定过的钢尺概量设计长度D=25.000 m,定出临时终点B′,并测得hAB′=1.000 m,如图4.1所示。

图4.1 用钢尺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的精确方法

②假设测设时温度t=30℃,测设时拉力与检定钢尺时拉力相同,所用尺长方程式为:

lt=30 m+0.003 m+1.25×10-5×(t-20℃)×30 m。

计算各尺段尺长改正数、温度改正数、倾斜改正数。

a.尺长改正数:

③计算实地放样长度L。

L=D-Δld-Δlt-Δlh=25.000-0.000 2-0.003-(-0.020)=25.015(m)(www.xing528.com)

④在地面上从已知点A出发,沿AC方向用钢尺实量25.015 m,定出B点,则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正好是已知值(25.000 m);为了检核,需要变换钢尺起点重新丈量一次,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2)全站仪测设法

全站仪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时,不受地面高差大小和测设距离长短限制,在施工测量里使用较为广泛。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4.2所示,在A点安置全站仪,并定出AC已知方向,在已知方向上定出概略位置C′点。

②在C′点安置反光棱镜,用全站仪测距功能测出AC′的水平距离D′,求出D′与应测设的水平距离D之差:ΔD=D′-D。

③根据ΔD的数值大小,在实地用钢尺沿测设方向将C′改正至C点,并用木桩标定其点位。

④将反光棱镜安置于C点,再实测AC水平距离,其不符值应在限差之内;否则,应再次进行改正,直至符合限差为止。

图4.2 用全站仪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3)NTS-310全站仪距离放样

目前常用的全站仪一般有距离放样功能,利用该功能可显示出测量的距离与输入的放样距离之差:测量距离-放样距离=显示值。放样时可选择平距(HD)、高差(VD)和斜距(SD)中的任意一种放样模式。表4.1为NTS-310全站仪距离放样的操作流程。

表4.1 NTS-310全站仪距离放样操作流程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