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阳明与刘宗周关系研究概述

王阳明与刘宗周关系研究概述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学界对王阳明与刘宗周关系的研究,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不足。严格来讲,刘宗周与王阳明的学术并不是一个派系。那就是,王阳明与刘宗周单个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比较研究还很欠缺。因为,研究王阳明者一般不涉及刘宗周,而研究刘宗周者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王阳明,但主要是用王阳明的理论来解释刘宗周的思想。总之,刘宗周与王阳明的比较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

王阳明与刘宗周关系研究概述

目前,学界对王阳明刘宗周关系的研究,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不足。就成绩而言,以下两个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一是他们各自学术归属的问题;二是刘宗周对王阳明学术的传承问题。不足之处是,学者们对他们之间的比较分析往往有所忽视。

先看两人学术的归属。严格来讲,刘宗周与王阳明的学术并不是一个派系。黄宗羲《明儒学案》对于王门学派分得很细,但没有把刘宗周纳入其中,而是在最后部分另立蕺山学派,依此可见一斑。牟宗三先生《心体与性体》认为,宋明理学可以分为三系,即程颐朱熹一系,陆九渊、王阳明一系,胡宏、刘宗周一系。[4]刘宗周与王阳明并不在一个系。这正如姚名达《刘宗周年谱》所说:“刘宗周之学,推本于周敦颐二程,而与朱、陆皆有龃龉。得源于王守仁,而为说又异。”[5]刘宗周既受益于程、朱,又受益于陆、王,但与他们又并不完全相同。

再看两人学术的传承。刘宗周学术以慎独为宗旨,可谓默契王阳明“良知”之血脉。黄宗羲《董吴仲墓志铭》曰:“余谓先师之‘意’,即阳明之‘良知’;先师之‘诚意’,即阳明之‘致良知’。阳明不曰‘良知是未发之中’乎?又何疑于先师之言意非已发乎?”[6]刘宗周与王阳明的理论范畴常常是若合符契。正因为如此,牟宗三先生虽然认为刘宗周与王阳明分别处于三系之一,但又认为他们可以归于一个大系。那就是,胡宏、刘宗周一系,上接周敦颐、张载程颢,都是以“心”著“性”。因此,又“可与陆、王合而为一大系也”。[7]

可见,刘宗周与王阳明既有差异,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说,刘宗周属于王阳明的修正派。当然,修正王学,并不是要抛弃程朱理学。事实上,刘宗周尽量要弥合各派的差异,使之合而为一,复归孔孟之学。刘汋曰:“道统之传,自孔、孟以来,晦蚀者千五百年。有宋诸儒起而承之,濂溪、明道独契圣真,其言道也,合内外动静而一致之。至晦庵、象山而始分,阳明子言良知,谓即心即理,两收朱、陆,毕竟偏内而遗外,其分弥甚。至先君子复合。”[8]孔孟之学,赖周敦颐、程颢而复振,王阳明欲纠偏朱熹与陆九渊之弊,又矫枉过正,走向了偏内而遗外的路子,所以刘宗周要使之复合,做到两不偏废。李振纲说:“蕺山立教,既不似朱子心外言理,也不似阳明已心说理,而是时时将主体之心与客体超越之性双向展开,然后再打合为一,这样心之与性便成为一表里、一显微之有机整体。”[9]打合为一,就是“归而一之”,使学术更圆融更完美。(www.xing528.com)

以上是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接下来说说研究的不足。那就是,王阳明与刘宗周单个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比较研究还很欠缺。因为,研究王阳明者一般不涉及刘宗周,而研究刘宗周者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王阳明,但主要是用王阳明的理论来解释刘宗周的思想。例如,东方朔《刘宗周评传》认为,刘宗周虽然在理论上崇信良知之教,但并不附和王阳明的教法。因此,在王阳明“良知即是独知时”的理论基础上,刘宗周“通过‘独知’这一概念找到了阳明良知教和他自己的慎独说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提出了慎独之说。[10]又如,陈永革认为,刘宗周不同意王阳明“以意为心”的理论,而是把“意”视为“心”的主宰。所以说,“对于阳明‘四句教’,宗周认为其根本错误在于对‘意’的理解上。”[11]陈永革在此虽然把王阳明与刘宗周的“四句教”相提并论,但其目的不是比较,而是为了分析刘宗周的理论。

总之,刘宗周与王阳明的比较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