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征及群测群防

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征及群测群防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降雨量大,特别是短历时强降雨,在山丘区特定的下垫面条件下,容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降雨高度集中于夏秋季节,且地形地质状况复杂多样,人口众多,容易发生溪河洪水灾害,从而形成山洪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的特点。西南地区和秦巴山地区是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区域。

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征及群测群防

(一)山洪灾害的成因

山洪灾害的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其形成、发展与危害程度是降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等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降雨因素。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山洪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关系密切。降雨量大,特别是短历时强降雨,在山丘区特定的下垫面条件下,容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

(2)地形地质因素。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我国山丘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自西向东呈现出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过渡的斜坡地带和大山系及其边缘地带,岭谷高差达2000m以上,山地坡度30°~50°,河床比降陡,多跌水和瀑布,易形成山洪灾害。

(3)经济社会因素。受人多地少和水土资源的制约,为了发展经济,山丘区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频繁,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剧烈扰动,导致或加剧了山洪灾害。山丘区居民房屋选址多在河滩、岸边等地段,或削坡建房,一遇山洪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山丘区城镇由于防洪标准普遍较低,经常进水受淹,往往损失严重。

(二)我国山洪灾害的总体特征

山洪灾害在不同的区域由于降雨、地形地质和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空间、时间分布和危害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总体上看,我国山洪灾害有如下特征:

(1)分布广泛、发生频繁。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降雨高度集中于夏秋季节,且地形地质状况复杂多样,人口众多,容易发生溪河洪水灾害,从而形成山洪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的特点。

(2)突发性强,预测预防难度大。我国山丘区坡高谷深,暴雨强度大,产汇流快,洪水暴涨暴落。从降雨到山洪灾害形成历时短,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甚至不到1小时,给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带来很大的困难。

(3)成灾快,破坏性强。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洪水汇流快,加之人口和财产分布在有限的低平地带上,往往在洪水过境的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的灾害。(www.xing528.com)

(4)季节性强,区域性明显。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暴雨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国的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山洪灾害也主要集中在5—9月,尤其是6—8月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山洪灾害在地域分布上也呈现很强的区域性,我国西南地区、秦巴山区、江南丘陵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山丘区山洪灾害集中,暴发频率高,易发性强。

(三)山洪灾害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1.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

(1)溪河洪水灾害分布。大体上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该线以东,溪河洪水灾害主要分布于江南、华南和东南沿海的山地丘陵区以及东北大小兴安岭和辽东南山地区,分布面广、量多;该线以西,溪河洪水灾害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陇东和陇南部分地区、西南横断山区、川西山地丘陵一带及新疆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常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2)泥石流灾害分布。西南地区和秦巴山地区是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区域。沿青藏高原四周边缘山区,横断山—秦岭—太行山—燕山一线深切割地形既是华夏西域和西藏三大地块缝合线及其次级深大断裂带,又是强地震带及降水强度高值区,泥石流灾害分布集中。此外,筑路、采矿、基建等人为活动的不当,时有促使老泥石流复活或引发新的泥石流。

(3)滑坡灾害分布。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多,发生频率高;东南、华中华南地区的滑坡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多为浅层滑坡;东北和华北地区,滑坡分布较少,发生频率较低;西北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原因,滑坡灾害分布密度低。

2.山洪灾害的时间分布

长江以南地区由南往北雨季为3—6月至4—7月,降雨量占全年的50%~60%;长江以北地区雨季为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80%,是溪河洪水灾害多发季节。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6—8月,以7月暴发频率最高,12月至次年3月基本无泥石流发生,最早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在4月下旬,最晚时间在11月下旬。滑坡灾害在分布上与降雨时间分布具有同期性或略有滞后,主要集中在5—8月,一般结束于9月或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