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典型案例报告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典型案例报告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1湖南省绥宁县“2015·6·18”山洪灾害防御案例2015年6月18日4时至13时,绥宁县普降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武阳、唐家坊、河口3个乡镇降雨量超过200mm,其中武阳镇大溪站6小时降雨达252mm,重现期为500年。在暴雨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中,绥宁县科学应对,充分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向有关乡镇、村组责任人发布预警600多人次,及时转移群众3.6万人,成功解救群众315人,实现人员零伤亡,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典型案例报告

案例1 湖南省绥宁县“2015·6·18”山洪灾害防御案例

2015年6月18日4时至13时,绥宁县普降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武阳、唐家坊、河口3个乡镇降雨量超过200mm,其中武阳镇大溪站6小时降雨达252mm,重现期为500年。强降雨导致县内中小河流和山洪洪水暴涨,资水支流蓼水河红岩水文洪峰水位106.6m,相应流量1780m3/s,超历史实测记录。“6·18”强暴雨山洪造成绥宁县20.5万人受灾,损毁倒塌房屋4100间,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2.15亿元。在暴雨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中,绥宁县科学应对,充分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向有关乡镇、村组责任人发布预警600多人次,及时转移群众3.6万人,成功解救群众315人,实现人员零伤亡,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一)雨情

绥宁县共建自动雨量站75个(单站覆盖面积39km2),其中隶属于气象部门有47个、水文部门的17个、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资金建设的11个,所有站点信息均已接入位于绥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使得县防指(防汛抗旱指挥部)可全面了解全县实时降雨监测情况。除自动雨量站外,绥宁另建有简易雨量站205个(位于205个行政村或自然村)。6月18日凌晨4时开始,绥宁县出现了明显强降雨天气过程至中午13时止,有武阳、唐家坊、河口、鹅公岭4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50mm,其中最大降雨量为武阳镇大溪站268.2mm,唐家坊镇曾家湾站214.6mm。

(二)水情

红岩水文站初设于1960年,位于湖南省绥宁县红岩镇红岩村,控制流域面积694km2,为国家基本水文站,湘西南地区区域代表站,属二类精度站。该站流域植被良好,为闭合流域,干流长度57.6km,洪水陡涨陡落,来势凶猛,最大流速达4.0m/s以上。18日13时38分,红岩水文站洪峰流量为1780m3/s,超历史最大洪峰流量(1170m3/s)610m3/s;洪水水位106.60m,超过历史最高洪水水位(104.08m)2.52m。

(三)预警及响应情况

1.雨前预警

6月17日晚23时30分,分管副县长按惯例主持了会商会,从当时云图的分析,趋势不明朗。副县长指示县防汛办(全称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向县防指领导成员、各乡镇发布预警,同时要求县气象局、县防汛办加强值班,有情况随时报告。

6月17日晚23时40分,雨前会商后,县防汛办向39个县防指领导成员和25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水利员发布了短信预警(防汛预警:根据县防指常设会商单位会商结果,今晚到19日我县有一次范围广、时间长、雨量大的强降雨过程,请各乡镇加强值班值守,密切注视雨水情,做好防范工作)。

2.雨中预警

6月18日凌晨0时,会商会后,县气象局和防汛办分头值守。18日4时,县气象局和防汛办在分析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时,认为绥宁县可能有一次较强降雨,双方继续跟踪分析,4时13分,再次会商,发现河口岩坡、唐家坊的曾家湾降雨强度很大,云层移动速度小,回波强度还在加强。防汛办主任将会商结果报告分管副县长。

4时20分,气象局长和分管副县长一起到达防汛办,共同分析研究,准确预判强降雨发展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县防汛办向河口乡进行电话预警。

4时30分至5时,县防汛办又向河口、武阳、红岩、枫木团、唐家坊等乡镇发布预警,并在防汛QQ群中向乡镇坚持值守人员发布预警。

5—7时,由防汛办值班室随时向可能受影响的乡镇发布预警。同时,防汛办工作人员分别向受影响的乡镇领导、水库电站业主、人工雨量站观测人员进行点对点的预警,要求乡镇重点做好群众安全和水库安全工作。

7时14分左右,县防指向武阳、李熙、唐家坊、红岩等乡镇和县教育局发出做好学生上课途中安全,尤其是校车安全的指令。

7时20分,县防汛办向县防指领导成员、所有乡镇发布短信预警:“6月18日晨4—7时,我县出现大到大暴雨,目前有武阳(169mm)、唐家坊(131mm)、河口(119mm)3个乡镇出现暴雨,有红岩、枫木团、鹅公、党坪4个乡镇出现暴雨。降雨仍将长时间持续。县防指要求各乡镇加强防范,特别是水库、山塘、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防范值守,确保人员安全。”各乡镇在接到县防指的预警后都在第一时间向各村组、水库、电站、山洪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预警。

县防汛办工作人员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全面掌握全县情况。防汛办主任负责全盘调控、对雨水情的研判、对重点地段、部位的直接预警调度;防汛办副主任和值班人员接听乡镇来电,报告乡镇信息;另一防汛办副主任主要负责水库的调度和对降雨量达到了50mm以上乡镇挂点县级领导的跟踪调度;防汛办工作人员李某负责对降雨量达到50mm以上的乡镇跟踪预警调度。县防汛办先后直接调度25个乡镇4次,县级领导26人次,38座水库2次,其中对武阳、唐家坊的4座水库进行跟踪调度,对巫水河的2座水电站进行适时开闸泄洪调度5次。

3.响应

(1)18日凌晨5时30分,武阳镇大溪自动雨量监测站显示降雨量达到50mm,村支书李德培接到武阳镇预警后,一边通过预警广播播报预警,一边组织村组干部、党员转移群众,8时,大溪自动雨量监测站3小时降雨量达到232.2mm,大溪村及时撤离转移群众共586人,由于撤离转移及时全村没有出现一人伤亡。

(2)武阳镇政府组织由50多人组成的应急分队紧急组织转移群众。当应急分队来到六王村老园艺场地段时,发现五保户黄启成被围困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中央时,大家一方面向其喊话,安抚其情绪;另一方面当即向县防办求援,不到40分钟,一支由武警消防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冲锋舟抢险队赶到了现场,最终将老人成功救出。

(3)收到预警信息后,李熙桥镇所有的乡村两级干部全部进组入户转移群众,该镇金子岭村村长陶华新尽管自家房屋被洪水冲毁,但仍然坚守在转移群众的第一线,组织“红袖章”分队将300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了该村1068名群众零伤亡。在紧急转移群众过程中,正在路上行驶的3辆面包车被湍急的洪水冲出马路,情况非常危急。为此,10多位干部群众自发前往救援,齐心协力将其中2辆车推到了安全地带。由于水急浪高,一名司机连车带人被洪水冲入河中心,司机生命系于一瞬。村民立即找来2根安全绳,一头系在路边的大树上,另一头系在司机的腰身上,众人合力向岸边牵拉,10多分钟后,被困司机成功脱险。

(4)10时30分,红岩镇税田村二、三组群众被洪水围困和巷子村一匡姓老人被困河中,该镇防汛应急小分队兵分两路,立即前往驰援,安全转移被困群众420多人,成功解救了被困河中的老人。

(5)红岩镇许多群众出于好奇,在河岸边围观洪水,部分群众甚至等待在河边准备打捞上游飘下来的物品。随着河水暴涨,河边围观群众随时有生命危险发生,见此情景,红岩镇党委书记不顾自身安危立即组织干部到河堤巡堤,劝离围观群众,对于不听劝说的群众,全体干部强行带离围观群众。当他们将400多名围观群众安全转移后,洪水即刻蔓延过河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简易雨量报警器在此次暴雨山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个简易站中有141站次上报降雨情况,报汛最早的为河口乡水车站(观测员为李锡凤)4时40分向县防办报告3时至4时30分降雨量为46mm,5时前共有7个人工站报汛。河口乡水车站、武阳镇双龙站均分3个时段上报降雨量。各村监测预警员既是防汛的侦察员又是组织群众转移的指挥官,都是一边观测一边组织群众转移。在整个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中,绥宁县充分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向有关乡镇、村组责任人发布预警600多人次,及时转移群众3.6万人,成功解救群众315人,实现人员零伤亡。

点评:绥宁县“2015·6·18”山洪灾害是近年来少有的雨情、水情、灾情、预警及响应信息资料齐全完整,而且防御极其成功的案例。2001年6月19日20时至20日8时绥宁县金屋、水口等乡镇遭受特大暴雨山洪袭击,造成124人死亡。对比两次灾害,暴雨山洪发生日期接近,强降雨均出现在凌晨,但本次暴雨强度更大、洪水水位更高、损毁倒塌房屋更多。本次强降雨6小时降雨强度为500年一遇,上次为300年一遇;蓼水河红岩水文站水位比上次高2.52m,流量大610m3/s;房屋损毁倒塌数量此次为4100多间,上次为2400多间。绥宁县在部分站点雨情、水情均超历史记录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加密观测降雨,及时转移群众,实现了人员的零伤亡,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整合资金,夯实了山洪灾害防御“技防”基础。绥宁县整合气象、水文、防汛资金,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了全县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新建了75个自动雨量监测站和15个卫星预警信息发布站,在高山和偏僻的村组建立了205个简易雨量报警器,配备了简易预警发布设备,持续加强了宣传培训和演练。县财政每年安排监测预警系统运行费80多万元,确保了系统正常运行。在此次强降雨中,隶属于气象局的大溪站、曾家湾站监测信息接入县防指,为县级人民政府指挥山洪灾害防御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2)严格落实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人防”体系。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和党员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并落实村级监测预警员对每次降水过程进行雨量观测,广泛开展群测群防。

(3)及时发布预警、组织转移得力,涌现了大量感人事迹。根据雨量监测情况,6月17日晚11时30分、18日凌晨4时30分、5时、7时14分、7时20分县防汛指挥部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有关乡镇、村组防汛责任人共发布5次预警信息。各防汛责任人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到户到人、解救受困群众,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堡垒的作用,是实现大灾面前零伤亡的关键因素。

资料来源:综合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绥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6·18”山洪灾害情况汇报材料、邵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的《蓼水红岩以上流域“6·18”暴雨洪水调查分析报告》等内容

案例2 广东信宜市“2016·5·20”山洪灾害防御案例

2016年5月20日,广东省信宜市遭遇强降雨袭击,6小时最大降雨量430mm,量级不仅超过当地历史极值的196mm,而且超过24小时历史极值的332mm,降雨频率超过200年一遇。信宜市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向8000多名责任人发出4万多条预警短信,乡村干部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51420人。由于及时预警和人员转移,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仅有4人因山洪灾害死亡,且没有群死群伤事故。

场景1:铜锣报警

20日一早,信宜市洪冠镇蓝村村委会副主任潘绵成就连续接到省、市、县、镇三防部门的预警信息,他立即按照防汛预案要求,马上通过电话通知他负责对接转移的村民。至上午九时前,他已全部通知自己所负责的合水片区需要转移的60多户村民。

当天中午11时许,暴雨如注、水势凶猛,通信中断,他再也无法与所负责转移的村民取得联系,于是他拿起铜锣和哨子,徒步进村入户,边走边敲铜锣,急催村民快速转移。留守老人何业雄,听到铜锣声,三步并作两步走,赶快走出屋子,在走出大门约30m,就听见“轰隆”一声,回头一看,5间房子全倒了。

“好在平时我们在村委会接受过培训,知道打铜锣是有紧急情况,一定要跑出屋子,这次幸亏走得及时,捡回一条命,铜锣真的成了我的‘生命之锣’,感谢村干部潘绵成及时通知我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谈到当时的情形,何业雄泣不成声,默默流着泪水。

场景2:水位报警

“当时,河边这个水位警报器发出很响的声音,我们就跑出来,一看洪水很大很急,快要漫顶,我们就往屋子后面的高地跑,虽然洪水淹了我家,但家人安全,躲过一劫”,住在信宜洪冠镇洪冠河边的一位村民告诉笔者。

在洪冠河边,笔者看见一根立在河边的白色铁杆,高约9m,铁杆顶端装有警笛、警灯和太阳能板。据信宜市三防办叶关生介绍,这些警笛、警灯是洪水报警器,是山洪灾害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洪水超过设定水位时,警笛发出警报声、警灯就闪烁,洪水位越高,警报声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响,警灯就闪烁越快,提醒人们赶快避险。洪冠镇书记黄雪峰回忆,5月20日那天,洪水报警器发出很大、很久的报警声,群众听到后都会跑到高处主动避险,这个报警器的作用的确很大。

点评:2010年台风“凡亚比”带来的强降雨12小时最大降雨量317mm,造成信宜市20人死亡、27人失踪。而在同一地点,2016年5月20日6小时最大降雨量430mm,死亡失踪人数大大减少。这充分凸显了山洪灾害多层预警体系发挥的重大作用。广东信宜市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经验有:

(1)建立镇级三防指挥机构。将三防指挥机构由县级延伸至镇级,配备专职三防工作人员、三防办公场所和电脑、网络、电话、传真等预警信息接收发送设施设备,成为最基层的三防预警信息发布机构,向辖区内的村委会及三防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有效解决基层责任制落实的问题。

(2)建立村级铜锣预警机制。在每个行政村制定一个洪涝灾害防御预案、配置一面铜锣。并由村长任锣长,当洪涝等自然灾害来临时,由锣长进村入户敲铜锣进行预警,通知村民远离危房、低洼地带等危险地区进行防灾避险,解决在通信中断的极端情况下的预警问题。

(3)建设简易水位报警站。沿河道广泛建设水位报警器,当河流水位达到预警阈值时,可通过声、光信号自动进行原位报警,同时通过无线和有线方式将预警信号传输至下游报警终端,通过声、光同步报警。简易水位报警器解决了群众没有观测手段,难以把握人员转移时机的问题。

资料来源:综合国家防总办公室《防汛抗旱信息》2016年第26期(广东省建立山洪灾害多层预警体系着力构筑严密防灾减灾网络)、广东省水利厅办公室专题报道(暴雨中“生命之锣”救了我——透视广东基层三防能力建设)等内容

案例3 甘肃天水市武山县“2013·7·24”山洪灾害防御案例

“全村172户806人全部安全撤离,雨大、洪水大、水毁严重……”当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再次询问汛情的电话时,他这样哭喊着回答。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在“7·25”持续强降雨暴洪灾害爆发前10分钟,组织全村806人全部安全撤离。他,就是现年58岁的武山县杨河乡杨楼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国,同时担任杨河乡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甘肃省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别称)预警信息员一职。(www.xing528.com)

7月24日16时,在杨楼村党员活动室,正在召开着村“两委”会议,研究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即将出现的强降雨天气。经讨论研究,如发生灾情,要启动村防汛应急预案,并将居住在河沟边和重点滑坡段的群众的防汛安全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各负责一个责任区。同时,无条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群众被达成了共识,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国说:“保证群众生命安全是最关键的,必要的时候要将不愿撤离的群众强制撤离,宁愿现在听到群众的骂声,也不愿听到群众事后的哭声。”

7月24日18时22分开始,武山县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杨楼村村班子成员按照事先分工,带着党员到险情险段巡逻。晚上9时,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国将下午组成的应急突击队员叫到了一起,集结待命。晚上21时45分,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山洪预警信息平台监测到杨河、沿安等南部五乡镇雨量达到临界值,一小时雨量达26mm。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向各村预警员发出一级预警信息。接到县山洪预警信息后,杨建国急忙打开村内山洪灾害预警广播,反复提醒群众做好防洪避险准备,并立即召集全村党员干部,划片包户,按照预案路线紧急撤离。23时24分连续4次接到红色预警信息,这时,杨建国正在组织全村群众有序撤离;凌晨0时30分暴雨如注、河水暴涨;凌晨1时,山洪暴发,杨楼村电力设备被毁,全村断电一片漆黑;电力中断,村内广播无法发挥作用,杨建国又提着铜锣挨家挨户叫人,出东家、进西家,全面排查还有无遗漏群众;凌晨2时10分,排查完最后一户的杨建国来到避险点,再次清点人员,得知全村群众全部安全撤离时,他悲喜交加,用嘶哑的嗓音向县乡两级报告灾情。

县领导慰问杨建国(右)

事后,杨建国书记才知道,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他家的1500多斤粮食和被褥全部被水冲走,新修的车棚也倒塌了。当有人问及是否心疼时,他说“怎么能不心疼呢!但是,那个时候全村的百姓更需要我呀!”

洪水凶似猛兽,堡垒坚若磐石。面对如此大的灾难,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冲在最前面,为群众构筑起一道冲不垮、压不倒的坚固堡垒,成为了群众利益的“生死守护神”。不少灾民含着眼泪深情地说:“这次洪灾,如果不是村上干部及时组织我们撤离,恐怕早就没命了,他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灾民的共同心声。

点评:鲜活的实例证明,基层村组干部的责任心担当和各种防范手段合理运用是成功防御山洪灾害的法宝。杨建国在灾前召开了防御准备会议,及时收到了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山洪预警信息平台的预警信息,采用预警广播发布,在通信电力中断的情况下,采用铜锣通知,确保信息传达到位,按照预案包片组织转移。整个防御过程体现了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的接力传递、体现了技防和人防体系的完美结合。

资料来源:武山县政府网专题报道《群众不会忘记——武山县杨河乡杨楼村党支部抗灾救灾纪实》(http://www.wushan.gov.cn/portal/kzjz/jcdzz/webinfo/2013/07/1374734009637403.htm)

案例4 湖北省红安县“2016·7·1”山洪灾害防御案例

收到转移通知,36岁的叶芳和家人按照指定撤离路线,迅速转移到离家不远的国土所避险。

“幸好进行了提前演练,不然都不知道往哪儿跑。”7月3日,回忆起两天前的大水,湖北红安县华家河镇居民叶芳说。

7月1日上午,红安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华家河镇滠水河水满成灾,30km公路被冲毁,600余间房屋倒塌,21座水库溢洪。当地政府在近3个小时内,成功转移2450余人,无人员伤亡。该镇镇长石胜芳告诉记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员转移,与该镇前期开展的撤离演练有关。

据红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介绍:华家河镇地处红安县西北部,滠水河之华家河段穿镇而过,由于历史原因,镇区老街道175户居民房屋均建在河道两岸,房屋临水面只靠两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支撑,且房屋山头相连,一遇暴雨,险象环生。为有效应对今年的极强暴雨,针对华家河镇防汛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6月24日,红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利用降雨间隙,在华家河镇组织一次山洪灾害应急演练。该县随即在华家河镇现场办公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确定于6月26日开展全县防洪应急演练。

红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迅速编写演练脚本,将镇区低洼地带住户全部纳入干部包保范围,明确“包保”责任人和职责分工,并将临时安置点、转移路线和包保责任人信息印制成明白卡,同时确定了紧急时刻的预警方式。6月26日有3500余名居民参加了演练。

“想到会有洪水,没想到那么快。”叶芳说,6月30日至7月1日,大雨持续了一夜,1日早上8时许,雨越下越大,站在雨里眼睛都睁不开。9时许,村里的预警广播通知转移时,她第一时间锁好门窗,按照演练时的路线,跑到了国土所安置点。

洪水退后她回家看到,冰箱已卧倒在地,床、煤气罐、电风扇等横七竖八躺在淤泥里。洪水留在墙上的印痕,与她肩膀齐平。60岁的黄妮玲家,铁门被冲断,木门被洪水撕裂,放在二楼楼梯上的稻米也进了水。“太吓人了,好在人都没事儿。”黄妮玲说。

点评:红安县华家河镇看似有偶然和幸运的成分,其实并不偶然。2016年,湖北省各市、州、74个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共举办各类防洪演练50多场,参与人数近10万人。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相比常规宣传和培训,具有较强的体验感,对转移路线、报警信号的掌握更加深刻,应进一步提倡并广泛开展。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湖北一乡镇提前演练 洪水来临前全员安全转移》(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7-04/7927137.shtml)

案例5 湖南省古丈县“2016·7·17”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案例

7月17日,天已大亮,湖南省古丈县的天空却乌云笼罩,暴雨如注。8时开始,不到5个小时,默戎镇的降雨量达到203mm,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04.9mm,创下了2016年以来全省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

住在默戎镇龙鼻村第9组75岁的老人石清亮连连摇头,这么大的雨,好多年都没有见过。当他跨过门口的小溪沟,回头望去,巨大的泥浪瞬间吞没了房屋。这时,他才相信,祖祖辈辈背靠的大山,真的垮了!

幸运的是,他没有受伤。在村干部的组织下,他和村里的500多人都及时进行了转移,一个也没有少。呼啸而至的泥石流,及时果断的撤离,无一人伤亡,有媒体称其为“默戎奇迹”。

这样的“奇迹”并不是偶然……

及时预警迅速转移:

7月17日的古丈县被暴雨笼罩。

10—11时,湖南省气象局向古丈县分别发出暴雨橙色、红色预警。

10时20分,湖南省地质灾害中心向古丈县发送短时预警信息,并通知古丈县国土资源局严加防范。

10时50分,湖南省防指通知古丈县防指,要求其密切关注、严加防范,强降雨区域必须转移人员。

11时15—25分,古丈县防指及时向默戎镇牛鼻村、李家寨村,坪坝镇窝米村、张家坪村等地发出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的短信和广播预警。

12时5分,默戎镇龙鼻村排几楼自然寨背后高达几百米的高山,发生巨大垮塌,约1万m3的泥石流倾泻而下,瞬间冲毁房屋5栋14间,无一人伤亡。

整个强降雨期间,古丈县防汛部门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广播624站次、预警短信1188条次,多次电话通知相关部门及默戎镇基层防汛责任人加强巡查防守。古丈县各级防汛责任人迅速到岗到位,水利、交通、国土、民政、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重点加强了对山洪灾害地质隐患点的巡查监测。

提前预警、巡查险情、监测隐患、转移群众……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整个防御措施周密细致、安排井然。

“快塌方了,赶快回寨子里叫大家撤离。”17日11时10分,铁路看守工史许保在雨中排查险情,发出警报。时间就是生命,因为撤离及时,500余村民全部平安无恙,生命跑在了山洪来临前。

点评: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是“专群结合”的经典案例。专业监测预警系统科学分析、及时预警;群测群防体系巡查监测,快速传达并转移群众,二者紧密结合,跑赢了灾害,取得了零伤亡的成绩,创造了“默戎奇迹”。

资料来源:综合人民日报(2016年07月31日11版)《湖南古丈:山洪中上演“生死时速”》、湖南省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古丈县“2016·7·17”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的报告等材料

案例6 云南省丘北县“2014·6·28”山洪灾害防御案例

2014年6月27—28日晨,云南省丘北县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新店、腻脚、曰者、八道哨、平寨等7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新店乡新店村民委和小平地村民委出现特大暴雨,受灾最为严重的是垮山村村民小组(隶属于小平地行政村)。因跨山村简易雨量报警器及时报警,受威胁群众成功避险转移,全村村民小组无一人伤亡。

跨山村小组位于新店乡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5余km,该村属小平地村民委管辖,四面环山,地属河谷地带,未覆盖通信信号。在跨山村小组安装简易雨量报警器2台,其中小组组长、副组长家各1台。6月27日19时开始降雨,28日5时降雨达80mm左右,简易雨量报警器响起,组长、副组长启动第一次预警。降雨量最大达106mm,后先后预警10多次。28日6时30分组长、副组长开始通知各家各户组织转移,31户104人转移完毕半小时后,山洪侵袭跨山村。

位于跨山村组长家的简易雨量报警器

位于跨山村副组长家的简易雨量报警器

点评:丘北县“2014·6·28”山洪灾害发生后,受国家防总办公室指派,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派出人员专赴丘北县调研简易雨量报警器作用发挥,有以下结论:

(1)简易雨量报警器加密了监测站点密度,监测到局部强降雨。根据周边自动雨量站信息绘制的降雨等值面图,跨山村累计雨量48~56mm。而布设在组长、副组长家的简易雨量器监测值最大累积降雨为106mm(距离15km的下拖底自动雨量站雨量值26mm),已超立即转移预警指标(80mm/24h)。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通过简易雨量报警器可捕捉自动雨量站没有监测到的局地强降雨。

(2)简化了监测预警流程,为转移避险争取了宝贵时间。简易雨量报警器安装于受山洪直接威胁的村组,直接监测预警,缩短了预警信息传递链条,增加了应对时间,确保跨山村短时间内就转移104人。

(3)监测预警不受通信条件限制,在特殊地点和特殊时刻发挥重要作用。跨山村小组未覆盖通信信号,无法使用基于公网的自动雨量站点监测降雨。而简易雨量报警器相对独立,不依赖公网通信系统和外部电力,可实现通信中断或专业监测预警系统难以覆盖情况下的监测预警。

(4)带动了基层防御责任的落实,增强了群众的防御意识。给基层监测预警人员配备了简易雨量报警器和相应的预警设备(铜锣、手摇警报器等),增强了基层获取信息和预警发布的能力,使监测和预警任务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保障。小平地村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也规定,简易雨量报警器作为跨山村小组获取实时雨情信息和判断警戒程度的重要工具,村组要围绕简易雨量报警器做好监测预警。(现场调研人员:李青、涂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