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棣以装疯卖傻的妙计成功蒙蔽建文帝

朱棣以装疯卖傻的妙计成功蒙蔽建文帝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朱允炆的柔弱,朱元璋生前已有所察,称他为“半边月”。老谋深算的朱棣深知,要进行战前的军事准备需要时间,为了争取时间,他想出了装疯卖傻的妙计。朱棣让人对外宣称自己患了癫疯之疾。二人见状,将所见情形报告了建文帝,建文帝信以为真,放松了对他的警戒。朱棣装病,还有换回儿子的目的。葬礼结束后,朱允炆采纳谋臣建议,将燕王三个儿子留了下来。长时间佯装疯癫,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都不容易,这需要极大的毅力。

朱棣以装疯卖傻的妙计成功蒙蔽建文帝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初十,七十一岁的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承袭帝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系太子朱标长子,性情与其父一样,优柔寡断,仁慈有余,果敢不足。对于朱允炆的柔弱,朱元璋生前已有所察,称他为“半边月”。有一次,朱元璋令朱棣和朱允炆对对联。朱元璋的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为:雨打羊毛一片毡。而朱棣的对联却是:日照龙鳞万点金。从中可见朱允炆的萎靡,朱棣的阳刚。

在被封为皇太孙后,朱元璋与朱允炆多次讨论到封藩问题。朱元璋认为,封藩为正确之举,“我以御虏防患之事付之诸王,可使边尘不动,给你个太平皇帝做。”但朱允炆却忧心忡忡地答道:“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沉默良久,无言以对。

其实,洪武晚年,藩王中拉帮结派、网络势力的势头已经显露。大批功臣先前被杀戮,诸王军权日重。对此朱元璋也有所察觉。为监控诸王,他派心腹巡查北方,但他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就去世了。朱允炆坐上皇帝宝座后,便开始处理棘手的藩王问题。

早在为皇太孙时,朱允炆就为藩王之事请教过伴读师黄子澄,朱允炆问: “诸王是我的尊属,各拥重兵,所作所为多不法,你看祖父百年之后,我应该如何办才好呢?”黄答道:“此事不难处置。诸王府的护卫军士,仅足自守,而朝廷军队,犬牙相制。倘若诸王有变,只需临之以六师,谁能抵挡?汉朝七国并非不强,最终还是灭亡,这便是以大制小、以强制弱的道理。”

时下要解决藩王问题,朱允炆自然又找到了黄子澄。黄子澄与兵部尚书齐泰商量削藩办法。齐泰提出,先剪灭强藩燕王,后去弱藩。黄子澄不同意,认为应从弱藩下手, “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就多有不法之事,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明史·黄子澄传》卷一四一)朱允炆同意“削燕手足”方案,他于建文元年(1399)三月宣布周王朱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随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将湘王朱柏逼迫自尽,齐王朱榑禁锢京师,代王朱桂幽禁大同,岷王朱楩流放漳州。对于燕王朱棣,一方面派人加以监控,调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左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派人侦察,监视燕王朱棣的行动;另一方面借口“北边有寇警,以防边为名,遣将戍开平,悉调燕藩护卫兵出塞,去其羽翼”。

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朱棣对建文帝的削藩举措并不感到突然。自从朱元璋去世后,他就秘密派人到南京打听情况,通过买通宦官,刺探朝廷消息。当接到削夺周王的敕书后,他深知建文帝的用意在于削夺自己,于是便致书建文帝,为周王求情,认为“周王并无反迹”,依祖训不该夺爵。与此同时,朱棣急切地与谋臣姚广孝商量对策。姚广孝向朱棣言道:

“主上(朱允炆)猜间宗室,侵渔齐藩,所戮辱囚首隶士伍,盖五王矣。虽未及燕,燕可觊幸免耶?大王先帝所最爱也,又仁明英武,得士卒心,主上所最忌也。夫燕,胜国之遗,而北方雄镇也。其民习弓马,地饶枣粟,悉雄蓟属。郡之材官良家子,彀甲可三十万,粟支十年。大王护卫精兵,投石超距者。又不下一、二万。鼓行定山东,略淮南,此势若建瓴而下,谁为抗御?大王即不,南机或先发,欲高枕得耶?且旦暮匹夫耳。臣窃谓大王卜之心,与臣卜亡异。”(《名卿绩纪·姚广孝传》卷三)(www.xing528.com)

很显然,姚广孝建议朱棣早日起兵。燕王决定采纳他的建议,便着手布置,以勾补逃军为名,暗自广招兵马,练习战阵。姚广孝亲率卫士在燕王府深挖地穴,建造重屋,周围筑以高墙厚壁,派工匠日夜打造兵器。为了不让人发觉,姚广孝令人在造兵器房屋四周养大群鹅鸭,以鹅鸭的叫噪声掩住打造军器的声响。

老谋深算的朱棣深知,要进行战前的军事准备需要时间,为了争取时间,他想出了装疯卖傻的妙计。

朱棣让人对外宣称自己患了癫疯之疾。平日说话颠三倒四、神不守舍,他常出没于北平街头,满头乱发,衣不蔽体,暴饮暴食。看见别人吃饭,便冲上前去,夺人食物,乱呼乱叫。有时醉倒巷角的水沟中,长时不起。

朱棣患病的消息传到京城,建文帝将信将疑,决定派北平布政使张员、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前往探视。朱棣闻知二人即将前来,便定下应对之策。时值盛夏,炎热无比,当张、谢二人进入朱棣住宅时,只见他身披裘皮大衣,坐在炽热的炭火旁,全身战战兢兢,连呼天冷。当用人送来药要他喝时,他故意胡乱抓碗,将碗打破,药泼得满地皆是。对张、谢二人,他胡言乱语了一通。二人见状,将所见情形报告了建文帝,建文帝信以为真,放松了对他的警戒。

朱棣装病,还有换回儿子的目的。早先,朱元璋去世时,按祖训藩王不得进京吊唁,朱棣只得派自己三个儿子进京。葬礼结束后,朱允炆采纳谋臣建议,将燕王三个儿子留了下来。朱棣为了不让自己三个儿子作为人质,便借口病重,请求建文帝让其三子归府探视。朱棣的这个探试性请求有很深的含义:若能获准,则父子团圆,将来起兵便无可顾忌;如不被获准,则借机责怪朝廷,为起兵找口实。

建文帝接到朱棣的上书后,拿不定主意,找齐泰、黄子澄商量,齐泰认为不能同意朱棣的请求,应立即收捕朱棣三子做人质,以牵制朱棣。但黄子澄却认为此举不妥,收其三子,等于授之以柄,使其发难有名,不如纵其子以归,以示不疑,方可乘其懈怠不备而袭取之。建文帝同意了黄的主张。朱棣妙计得逞。

古语言道:“宁伪作不知不为,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霄屯也。”(《三十六计·假痴不癫》)朱棣深知与朝廷的战争不可避免,为了争得时间,他成功地运用了“假痴不癫”计,打消了朝廷对他的怀疑,不仅使朝廷放归了他的三个儿子,而且使自己有较多时间进行战前准备,这为后来靖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长时间佯装疯癫,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都不容易,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对于过惯了藩王生活的朱棣来说,更为困难,而他能够忍受这一切,说明他不仅有高超的计谋,而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具有非凡政治家的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