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IM大爆炸:碰撞检查与管线综合

BIM大爆炸:碰撞检查与管线综合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这里,我们再来总结一下,BIM在深化设计阶段的四种应用场景,它们是协同设计、性能分析、工程量统计和管线综合设计。

BIM大爆炸:碰撞检查与管线综合

做结构和机电的设计师,最了解碰撞这个问题带来的痛苦。

无论是设备与结构的碰撞,还是机电管线设备本身的碰撞,这些问题虽然在整个项目的资金预算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麻烦最多的一个阶段。

因为工程项目进展到需要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的时候,无论是留给设计人员,还是施工单位的时间,都已经非常少了,而这时候,频频出现的管线与结构、管线自身的碰撞问题,却不断地出现。

这些小问题,几乎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带来一次次的协调会、一次次的熬夜加班,最终还是把施工进度一拖再拖。

在CAD时代,设计单位主要由建筑或者机电专业牵头,将所有图样打印成硫酸图,然后各专业:将图样叠在一起进行管线综合,由于二维图样的信息缺失以及缺失直观的交流平台,导致管线综合成为建筑施工前让业主最不放心的技术环节。

这也是现在的江湖上一句传言:“十个BIM项目,九个都在做管综”的由来。

无论一个BIM模型参与的人员有多么少,前期信息的录入有多不全面,它携带的几何信息都是非常准确的。

这个几乎是自动和免费携带的信息的最直接的用处,就是检查建筑内部物体的空间关系和碰撞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无法在平面图中预想到的,甚至到建好的BIM模型中也很难用人眼一一发现。

当然这个过程,是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

通过碰撞检查程序,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在模型中发现的碰撞问题输出为一份碰撞检查报告,按照编号、构建ID和截图相结合的方式告诉设计人员,模型中哪些地方发生了碰撞问题。(www.xing528.com)

设计师可以参照着这份报告,来修正模型,从而达到在正式施工之前,解决存在的碰撞问题隐患。

而由于建立几何信息模型的门槛低,解决问题见效快,给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带来的便利大,这就让绝大多数企业或项目推广和应用BIM技术,都是从解决管线综合问题开始的。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建议你从这一方面着手,去体验BIM带来的效率提升。

当然,正如前面反复强调的,几何信息只是BIM模型中自带的一个属性,BIM也绝不仅仅是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一个工具。如果你和你的企业,长期在这一个领域徘徊不前,那还是强烈建议,请继续深入的学习,你的面前,还有很长的路可以去探索。

到这里,我们再来总结一下,BIM在深化设计阶段的四种应用场景,它们是协同设计、性能分析、工程量统计和管线综合设计。

这些应用的本质,都是利用BIM模型携带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让它们在互联网中流通,每个环节的信息流动到后续的工作中,让后面的关联工作告别传统的人工录入和计算的方式。它的根本,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人脑进行大量重复的工作,把人脑解放到该用的地方去。

下面我们深入到工程项目的施工层面,继续讲述BIM的其他应用场景。

在第一章中,讲了一个“房间中设计鱼缸”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知道,光是设计阶段把鱼缸的模型放到房间里,还是没有解决鱼缸搬不进房间的这个事实,也就是说,如果只在设计阶段应用了BIM技术,做出了完善的BIM模型,这一类问题还是会在真实的施工过程中出现。

当然,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向大家说明施工过程的信息化也是非常必要的,真实的施工现场会出现比“鱼缸搬不进门”要复杂得多的问题。

现在把这个话题展开来讲,BIM中的信息在施工过程中到底是如何使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