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顶管方法介绍-城镇给排水技术

其他顶管方法介绍-城镇给排水技术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5.34所示,主要用于管径小于800mm的小口径顶管。如图5.35所示,“机械手”挖掘机的特点是弧形刀臂以垂直于管轴小的横轴为轴,做前后旋转,在工作面上切削。

其他顶管方法介绍-城镇给排水技术

1.机械掘进顶管

机械掘进与人工掘进的工作坑布置基本相同,不同处主要是管端挖土与运土。机械取土顶管是在被顶进管子前端安装机械钻进的挖土设备,配上皮带运土,可代替人工挖、运土。

当管前土被切削形成一定的孔洞后,开动千斤顶,将管子顶进一段距离,机械不断切削,管子不断顶入。同样,每顶进一段距离,需要及时测量及纠偏。

常用机械设备

(1)伞式挖掘机。如图5.33所示,用于800mm以上大管内。是顶进机械中最常见的型式。挖掘机由电机通过减速机构直接带动主轴,主轴上装有切削盘或切削臂,根据不同土质安装不同型式的刀齿于盘面或臂杆上,由主轴带动刀盘或刀臂旋转切土。再由提升环的铲斗将土铲起、提升、倾卸于皮带运输机上运走。典型的伞式掘进机的结构一般由工具管、切削机构、驱动机构、动力设施、装载机构及校正机构组成。伞式挖掘机适合于黏土、粉质黏土、亚砂土和砂土中钻进,不适合弱土层或含水土层内钻进。

图5.33 伞式挖掘机

1—刀齿;2—刀架;3—刮泥板;4—超挖机;5—齿轮变速;6—电机;7—工具管;8—千斤顶;9—皮运机;10—支撑杆;11—顶进管

(2)螺旋掘进机。如图5.34所示,主要用于管径小于800mm的小口径顶管。管子按设计方向和坡度放在导向架上,管前由旋转切削式钻头切土,并由螺旋输送器运土。螺旋式水平钻机安装方便,但是顶进过程中易产生较大的下沉误差。而且,误差产生不易纠正,故适用于短距离顶进;一般最大顶进长度为70~80m。800mm以下的小口径钢管顶进方法有很多种,如真空法顶进。这种方法适用于直径为200~300mm管子在松散土层。如松散砂土、砂黏土、淤泥土、软黏土等土内掘进,顶距一般为20~30m。

(3)“机械手”挖掘机。如图5.35所示,“机械手”挖掘机的特点是弧形刀臂以垂直于管轴小的横轴为轴,做前后旋转,在工作面上切削。挖成的工作面为半球形,由于运动是前后旋转,不会因挖掘而造成工具管旋转,同时靠刀架高速旋转切削的离心力将土抛出离工作面较远处,便于土的管内输出。该机械构造简单、安装维修方便,便于转向,挖掘效率高,适用于黏性土。

图5.34 螺旋掘进机

1—管节;2—道轨机架;3—螺旋输送器;4—传送机构;5—土斗;6—液压机构;7—千斤顶;8—后背;9—钻头

图5.35 “机械手”掘进机

1—工具管;2—刀臂;3—减速箱;4—电机;5—机座;6—传动轴,7—底架;8—翼板;9—锥形圆筒

采用机械顶管法改善了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一般土质均能顺利顶进。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推广使用。

2.水力掘进顶管

水力掘进主要设备在首节混凝土管前端装工具管。工具管内包括封板、喷射管、真空室、高压水管、排泥系统等。其装置如图5.36所示。

图5.36 水力掘进装置

1—刀刃;2—格栅;3—水枪;4—格网;5—泥浆吸入口;6—泥浆管;7—水平铰;8—垂直铰;9—上下纠偏千斤顶;10—左右纠偏千斤顶

水力掘进顶管依靠环形喷嘴射出的高压水,将顶入管内的土冲散,利用中间喷射水枪将工具管内下方的碎土冲成泥浆,经过格网流入真空室,依靠射流原理将泥浆输送至地面储泥场。

校正管段设有水平铰、垂直铰和相应纠偏千斤顶。水平铰起纠正中心偏差作用,垂直铰起高程纠偏作用。

水力掘进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边顶进、边水冲、边排泥。水力掘进就控制土壤冲成的泥浆在工具管内进行,防止高压水冲击管外,造成扰动管外土层,影响顶进的正常进行或发生较大偏差。所以顶入管内土壤应有一段长度,俗称土塞。

水力掘进顶管法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其冲土、排泥连续进行;设备简单,成本低;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但是,需要耗用大量的水,顶进时方向不易控制,容易发生偏差;而且需要有存泥浆场地。

3.挤压土顶管

挤压土顶管不用人工挖土装土,甚至顶管中不出土。使顶进、挖土、装土3个工序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挤压顶管的应用取决于土质,覆土厚度,顶进距离,施工环境等因素。

挤压土顶管分为出土挤压顶管和不出土顶管两种。

(1)出土挤压土顶管。主要设备包括带有挤压口的工具管、割土工具和运土工具。工具管如图5.37所示,工具管内部设有挤压口,工具管口加直径应大于挤压口直径,两者或偏心布置。挤压口的开口率一般取50%,工具管一般采用10~20mm厚的钢板卷焊而成。要求工具管的椭圆度不大于3mm,挤压口的整圆度不大于1mm,挤压口中心位置的公差不大于3mm。其圆心必须落于工具管断面的纵轴线上。刃脚必须保持一定的刚度。焊接刃脚时坡口一定要用砂轮打光。

割土工具沿挤压口周围布置成一圈且用钢丝绳固定,每隔200mm左右使用R形卡子。用卷扬机拖动旋转进行切割土柱。

图5.37 挤压切土工具管

1—钢丝绳固定点;2—钢丝绳;3—R形卡子;4—定滑轮;5—挤压口;6—工具管;7—刃角;8—钢丝绳与卷扬机连接

运土工具是将切割的土柱运至工作坑,再经吊车吊出工作坑的斗车。(www.xing528.com)

主要工作程序为:安管→顶进→输土→测量。正常操作,在激光测量导向下,能保证上下左右的误差在10~20mm以内,方向稳定。

(2)不出土顶管。不出土顶管是利用千斤顶将管子直接顶入土内,管周围的土被挤压密实。不出土顶管的应用取决于土质,一般应用在天然含水量的黏性土、粉土。

管材以钢管为主、也可以用于铸铁管。管径一般要小于300mm,管径越小效果越好。不出土顶管的主要设备是挤密土层的管尖和挤压切土的管帽,如图5.38所示。

管尖安装在管子前端,顶进时土不能挤进管内。管帽安装在管子前端,顶进时管前端土挤入管帽内,挤进长度为管径的4~6倍时,土就不再挤入管帽内,而形成管内土塞。再继续顶进,土沿管壁挤入邻近土的空隙内,使管壁周围形成密实挤压层、挤压层和原状层3种土层。

4.长距顶进

由于一次顶进长度受顶力大小、管材强度、后背强度诸因素的限制,一次顶进长度为40~50m,若再要增长,可采用中继间、泥浆套顶进等方法。提高一次顶进长度,可减少工作坑数目。

(1)中继间顶进。中继间是在顶进管段中间设置的接力顶进工作间,此工作间内安装中继千斤顶,担负中继间之前的管段顶进。中继间千斤顶推进前面管段后,主压千斤顶再推进中继间后面的管段。此种分段接力顶进方法,称为中继间顶进,如图5.39所示。

图5.38 管帽

图5.39 中继间顶进

图5.40所示为一种中继间。施工结束后,拆除中继千斤顶,而中继间钢外套环留在坑道内。在含水土层内,中继间与管前后之间连接应有良好的密封;另一类中继间如图5.41所示。施工完毕时,拆除中继间千斤顶和中继间接力环。然后中继间将前管段顶进,弥补前中继间千斤顶拆除后所留下的空隙。

图5.40 顶进中继间(一)

1—中继间钢套;2—中继千斤顶;3—垫料;4—前管;5—密封环;6—后背

图5.41 顶进中继间(二)

中继间的特点是减少顶力效果显著,操作机动,可按顶力大小自由选择,分段接力顶进。但也存在设备较复杂、加工成本高、操作不便、降低工效的不足。

(2)泥浆套顶进。在管壁与坑壁间注入触变泥浆,形成泥浆套,可减少管壁与土壁之间的摩擦力,一次顶进长度可较非泥浆套顶进增加2~3倍。长距离顶管时,经常采用中继进一泥浆套顶进。

触变泥浆的要求是泥浆在输送和灌注过程中具有流动性、可变性和一定的承载力,经过一定的固结时间,产生强度。

触变泥浆主要成分是膨润土和水。膨润土是粒径小于2μm,主要矿物成分是Si-Al-Si(硅-铝-硅)的微晶高岭土。膨润土的相对密度为2.5~2.95,密度为(0.83~1.13)×103kg/m3

在地面不允许产生沉降的顶进时,需要采取自凝泥浆。自凝泥浆除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造壁性外,还具有后期固化后有一定强度,达到加大承载效果的性能。

图5.42 泥浆套

1—土壁;2—泥浆套;3—混凝土管;4—内胀圈;5—填料

自凝泥浆多种多样,应根据施工情况、材料来源,拌制相应的自凝泥浆。

触变泥浆在泥浆拌制机内采取机械或压缩空气拌制;拌制均匀后的泥浆储于泥浆池;经泵加压,通过输浆管输送到工具管的泥浆封闭环,经由封闭环上开设的注浆孔注入坑壁与管壁间孔隙,形成泥浆套,如图5.42所示。

泥浆注入压力根据输送距离而定。一般采用0.1~0.15MPa泵压,输浆管路采用DN50~70的钢管,每节长度与顶进管节长度相等或为顶进管的两倍。管路采取法兰连接。

输浆管前的工具管应有良好的密封,防止泥浆从管前端漏出,如图5.43所示。泥浆通过管前和沿程的灌浆孔灌注。灌注泥浆分为灌浆和补浆两种,如图5.44所示。

图5.43 注浆工具管

图5.44 灌浆罐与补浆罐位置(单位:m)

1—灌浆罐;2—输浆管;3—刃;4—管体;5、6—补浆罐;7—工具管;8—泥浆套

为防止灌浆后泥浆自刃脚处溢入管内,一般离刃脚4~5m处设灌浆罐,由罐向管外壁间隙处灌注泥浆,要保证整个管线周壁为均匀泥浆层所包围。为了弥补第一个灌浆的不足并补足流失的泥浆量,还要在距离灌浆罐15~20m处设置第一个补浆罐,此后每隔30~40m设置补浆罐,以保证泥浆充满管外壁。

为了在管外壁形成浆层,管前挖土直径要大于顶节管节的外径,以便灌注泥浆。泥浆套的厚度由工具管的尺寸而定,一般厚度为15~20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