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果市革命老区最新发展史

平果市革命老区最新发展史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月,李永森、潘富荣、黄忠平任果德中心县委游击大队副大队长,游击大队下辖4个中队1个武工队1个独立排420人枪。是月,龙马山区游击挺进大队正式组建,有150人枪,大队长为李春帆,政委为姚冕光,下辖两个中队。游击大队下辖5个中队。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两县游击队分别对敌打响了擒降伏击战、岩犬伏击战、塘吾反击战、常巩追击战等战斗,狠狠打击敌人。

平果市革命老区最新发展史

为了巩固和扩大各地游击根据地,不断发展和壮大游击队伍,各地党组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组织精干力量,广泛深入村屯扩大游击区,发展壮大游击武装队伍。当时,属今平果区域的主要有果德、平治等游击区。

果德起义、四坡起义受挫后,余明炎召集陆明才、黄青等一些干部开展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强调要建立精干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48年4月,果德县游击大队整编为果德中心县委游击大队。黄青任大队长,陆明才任政委(6月以后韦兆勋接任)。

10月,驻感圩的果德县警队到坡竹、供村、太平、坡眼等游击区,抢收游击队队员家里种的粮食。为了保卫群众秋收,游击队回师供村。不料密探梁愈隆、梁增通向县警队报讯,县警队倾巢出动向供村袭来。游击队在下更与县警队接触,县警队知游击队人多势众,狼狈地逃回感圩,闭门不出。

11月,果德县游击队第一中队由副大队长李永森、潘富荣率领,向马头乡的隆和、驮朴、感桑挺进;第二中队由黄青、谭德育率领,向四弄、八灵挺进,直至龙马山区及平治的海利、旧城山区;第三中队由马金举率领挺进兰芳、山北一带;布竹独立中队和独立排由韦兆勋率领,在古案、坡竹、三层岗一带活动。同时,派特支委员陈忠烈、共产党员天平到右江南岸开辟玻俐、乐尧游击区。

12月,李永森、潘富荣、黄忠平任果德中心县委游击大队副大队长,游击大队下辖4个中队1个武工队1个独立排420人枪。

1948年底,果德县的感圩、德旺、新圩3个乡,除乡公所驻地等少数村屯外,绝大部分村屯为游击队所控制,马头、龙马等乡的部分村屯为游击队所掌握。

1948年4月,中共右江地委决定将桂西武装斗争的重点区域转移到平治县后,中共右江地委移到平治县办公,平治县游击队迅速发展,游击区域迅速扩展。为加强平治县游击武装斗争,地委书记区镇从果德抽调游击队中队长黄忠平及精干队员黄进语等13人枪组成挺进队,挺进平治县。6月中旬,区镇和姚冕光带领挺进队到达平治。在挺进活动中,挺进队采取发动群众与武装镇压敌特相结合的方法,很快打开了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1948年9月下旬,挺进队在江南乡尝梅村会合,姚冕光宣布,平治县的武装队伍统称为平治县游击队,队长为黄显金,指导员为唐史生,副队长为黄杰。这时,平治县的脱产武装队伍已发展到50多人枪。1948年10月,平治县游击队发展到165人枪,整编为7个分队。1948年10月以后,平治县游击队控制了江南、镇江、景德、中山、古玟、乐育6个乡,在平治县建立了巩固的游击根据地。

1948年11月,平治县游击队各分队负责人集中在景德乡龙凤村和中山乡屯社村开会,黄显金、蒋悦主持会议。会议学习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着重分析研究全县的斗争形势,并对会后的游击战争进行了部署。会议认为,组织发动群众工作已遍及广大乡村,全县已有半数以上乡村为游击队控制。另有部分乡村属于半控制状态,敌人还能控制的乡村已经很少,应尽快占领广大农村,把县城孤立起来。会议还指出,全县脱产的游击武装队伍虽已发展到将近200人,但装备差,弹药少,缺乏战斗经验,因此,仍不宜攻打县城,应设法把敌人引出来,寻机打伏击战,消灭其有生力量。武装队伍的活动要灵活多变,避免和敌人硬拼,使敌人找不到游击队,游击队在活动中伺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一处枪响,四处队伍主动支援,配合作战。由于正确分析形势,指导思想明确,部署得当,在1949年春敌人对游击区进行“围剿”时,游击队到处设伏,取得作战主动权,使敌人处于被动挨打之态势。(www.xing528.com)

为了控制龙马山区,使果德、平治、武鸣、那马的游击区连成一片,果德中心县委书记陆明才决定开辟龙马山区游击区。1948年4月,他正式任命黄善武、李春帆为龙马山区负责人。会后,果德县特支书记韦兆勋带领果德游击队一个中队到龙马山区帮助黄善武、李春帆开辟龙马山区游击区。5月,龙马山区组建了两支游击武工队,黄善武率领的武工队有15人枪,黄善庆率领的武工队有40人枪。8月,龙马山区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龙马山区游击队整编为龙马山区游击大队,大队长为黄善武,教导员为李春帆,副大队长为陆冠球,下辖6个中队318人枪。游击大队以龙马的贤强村龙罗、龙怀为主要据点,游击于果德、平治、那马、武鸣4县边界山区。

1948年11月,右江地委驻地从平治县江南迁往都安县古河。那马县的什陇、贡川、共和,平治县的都和乡是那马、平治、都安3县的接合部,为了方便沟通各游击区的联系,在那马州圩天峨寨地委扩大会议上,地委决定由李春帆在龙马山区组建一个挺进大队,挺进那马什陇、共和、贡川开辟新游击区。是月,龙马山区游击挺进大队正式组建,有150人枪,大队长为李春帆,政委为姚冕光,下辖两个中队。李春帆调走后,龙马山区游击大队由黄善武任大队长兼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南坡是镇结县的一个行政乡,1950年4月初与大隆乡合并为大隆区,1951年划归平果。1947年底,南坡区组建一支16人枪的武工队,苏加业、潘朝忠分别任正、副队长,陆朝光任指导员,在镇结、向都、果德3县边界的十二弄活动。到1948年底,这支队伍已发展到几十人枪。

四坡游击队于1948年春组建,到1948年8月组建四坡游击大队,大队长为李忠,教导员为李永澄,副教导员为李彪,有168人枪。游击大队下辖5个中队。

右江地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二月指示、八月指示后,右江地区的游击战争局面迅速改观。

1948年底,游击战争已扩展到万冈、凤山、果德、平治、田东、那马、武鸣、天峨、东兰、乐业、凌云、向都、都安、隆山15个县,以及隆安田阳、百色3个县的部分地区,脱产的游击武装已发展到2200多人。

果德县特支根据地委的指示,把游击武装斗争从小搞过渡到大搞,积极发展革命武装,逐步向敌人的城镇和交通沿线挺进,进行四面出击,有计划伏击、袭击敌人。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两县游击队分别对敌打响了擒降伏击战、岩犬伏击战、塘吾反击战、常巩追击战等战斗,狠狠打击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