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鸣:歌圩助推旅游经贸

武鸣:歌圩助推旅游经贸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复兴传统、民间自娱自乐、山歌传情表意,到改革开放“歌圩搭台、多重唱戏”,武鸣逐步走出一条以歌圩助推节庆消费、旅游双赢和经贸发展的创新之路。从美食节、歌圩大集到上规模、上档次的经贸投资洽谈,武鸣歌圩首次实现了经贸华丽大转身。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文化塔台、经贸唱戏”的作用,牢牢把握文化与经贸活动的双向统一。

武鸣:歌圩助推旅游经贸

改革开放以后,武鸣县委、县政府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强化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全县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歌圩作为武鸣文化改革开放的标杆,激活了武鸣传统优秀文化,引领着武鸣文化创新发展。从复兴传统、民间自娱自乐、山歌传情表意,到改革开放“歌圩搭台、多重唱戏”,武鸣逐步走出一条以歌圩助推节庆消费、旅游双赢和经贸发展的创新之路。

自1980年开办“国庆山歌会”以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一直是每年歌节歌圩的最强音。首次县政府主导的“国庆山歌会”,就有县内20个村100多名壮族歌手参会演唱,内容主要涉及提倡晚婚、计划生育、生产责任制等时新题材,听众达6万余人。

从1985年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武鸣都在县城举办壮族“三月三”歌节,历届歌节不仅以歌圩为主导,其他文体娱乐节目也配套登场,从起初的舞狮、舞龙、拔河、抢花炮、文艺游行、顶竹杠、大象拔河、升孔明灯等数个项目,到1991年的有22个单位、600人参加,观众4万多人,主要活动项目有壮族师公横鼓舞、壮族花棍舞、花伞舞、春牛舞、竹笠舞、跑旱船、舞狮、山歌对唱、山歌抢答、斗鸡、斗鸟、八音演奏、鼓号表演、文艺演出等,民族体育竞技有抢花炮、抛绣球、顶竹杠、拔河等20个项目,引来人山人海的参与者和节庆消费者,激活实时消费的商贸活动。

1995年,在节庆消费基础上,首次尝试“以歌为媒、借力节庆、助推旅游、发展经济”的武鸣“三月三”歌节,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节的一个活动点。武鸣县城和伊岭岩风景区举行武鸣“三月三”歌节,伊岭岩风景区有接新娘、斗牛舞、迎宾歌、民族风情表演、同乐舞、五色糯米饭品尝等活动,有日本、法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11个国家80名民歌手前来献艺。仙山风景区开发立项,总投资418万元。对伊岭岩大门、综合楼、装饰滴水洞宾馆等伊岭岩景区相关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投资328万元。1996年,伊岭岩景区全年游客17.71万人(次),总收入443万元。总收入比1991年的30.27万元增加十几倍。“歌圩搭台、旅游唱戏”首试告捷。

1997—1998年,“三月三”歌节在伊岭岩举行。作为广西国际民歌节的一个活动点,盛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越南、菲律宾等10个国家及国内民歌手300多人参加。1999年,“三月三”歌节期间,武鸣召开首届壮学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150多人也在伊岭岩和灵水活动点参加歌节活动,歌圩、歌节与旅游携手日益具有国际性。2000年,歌节共设农业四税、农网改造、地税法土地规划、计划生育、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9个主题宣传山歌台,演唱内容紧扣时代发展主题。

2001年,武鸣整体推出“三月三”歌节与文化旅游结合互动模式,将歌节活动辐射到各个旅游景点,参与的演员有1500多人,观众4万多人,歌圩旅游盛况空前。2003年,广西武鸣“三月三”歌圩举办,当年歌圩创新最大亮点就是增加民族风味小食大荟萃、春季商品交易会、外地宾客赶歌圩、乡镇文体活动周等项目,推出“歌圩搭台,经贸唱戏”新品牌。春季商品展销会营业额达到60万元。自治区内外的18名客商和县内30多家淀粉企业代表参加,供需双方签订了购销合同,成交量达7.05万吨,成交额为1.29亿元。从美食节、歌圩大集到上规模、上档次的经贸投资洽谈,武鸣歌圩首次实现了经贸华丽大转身。(www.xing528.com)

2004年,武鸣“三月三”歌圩邀请马山、天等、大新、那坡、崇左等地的34名山歌手参加广西南部歌王擂台赛。一度发展到300多名少儿的“尼达妮”合唱团,曾作为武鸣发扬民族文化“走出去”精品名片、壮族“小百灵”,参加比赛演出100多场,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儿童音乐节大赛音乐类金奖、第三届中国文艺“德艺双馨”广西赛区金奖、中华情走进西部艺术比赛第一名等荣誉,2009年参加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民族民间文化国庆献礼演出以及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09”开幕式晚会。

2005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加大经贸活动,举行“三月三”歌圩大型劳务输出招聘会,应聘人数1.6万多人(次),签订用工合同1835人,达成意向3800多人。同时,在武鸣县城东60米大道,武鸣“三月三”歌圩广西第六届农业科技大集开市,自治区、市科技部门、科研单位及科技产品营销企业参加咨询活动。当年,在灵水风景区举行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新闻发布会,在各传统活动项目上继续加以创新,增加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加大歌圩游玩元素。

2011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武鸣将歌圩旅游转型升级为歌圩文化旅游,打造歌圩文化旅游软实力。当年,在“三月三”歌圩投资洽谈会上签约项目9项,项目总投资63.56亿元;歌圩美食一条街每天客流量3万人(次),销售额930多万元;商品交易会展销期间,每天平均人流量4万人(次),销售总额1700多万元。

2012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在传统项目基础上增加第三届中国歌王大赛、千人竹杠舞、壮乡歌海、书画摄影大赛、文学笔会等共12个大项,经贸活动有专题论坛、商品交易会、汽车及房地产展销会等9个大项,活动期间,县城参与群众约20万人(次)。在“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当天洽谈签约投资项目9项,合同总投资30.09亿元,汽车、农机展销会当天,汽车成交和意向成交10辆,成交金额120万元。同年10月29日,武鸣县山歌协会暨武鸣县“三月三”歌圩传承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文化塔台、经贸唱戏”的作用,牢牢把握文化与经贸活动的双向统一。搭文化之台,形成一个遍地开花、充满文化氛围的经济舞台,把武鸣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广泛而有效地渗透到经济领域中,高质量办好经贸洽谈活动,达到以节促变、以节促建、以节促发展的目的。武鸣先后被文化部等授予“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歌圩文化之乡”等称号,成为“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及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