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鸣区老区发展史-武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武鸣区老区发展史-武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鸣曾为骆越古国所在地。次年3月,武鸣县改隶第四行政督察区。次年1月25日,撤销武鸣专区,武鸣县改属南宁专区。2016年5月27日,撤销武鸣县,设立南宁市武鸣区,以原武鸣县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随后,中共武鸣县小组、中共武鸣县支部相继成立。

武鸣区老区发展史-武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武鸣曾为骆越古国所在地。秦朝为桂林郡所辖,汉朝属郁林郡之增食、领方两县地,三国属吴郁林郡所辖之临浦、怀安两县地。晋大兴元年(318年),置晋兴郡及其晋兴县,郡、县旧治今属武鸣区双桥镇南苏村板苏屯。晋兴郡上隶广州。南朝陈代,晋兴郡改隶桂州。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晋兴郡和晋兴县俱废,县地部分改属同年另置于今南宁市城区邕江南岸的晋兴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领方县地置止戈县,县名寓意用武边荒保护人民。治今武鸣区东北两江镇。隶同年置之南方州,次年复置晋兴县治今武鸣区双桥镇南苏村板苏屯,隶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年),晋兴县改隶由南晋州更名的邕州。贞观八年(634年),止戈县改隶澄州。武周时,止戈县改隶廖州。旋止戈县复隶澄州。天宝元年(742年),止戈、晋兴两县分别改隶贺水郡和朗宁郡。乾元元年(758年),止戈、晋兴两县复分别改属澄州、邕州。五代十国时期,止戈县仍隶澄州。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晋兴县改隶诚州。后汉(947—950年)时期,晋兴县复隶邕州。宋开宝五年(972年),晋兴县更名乐昌县,隶邕州。同年,止戈县废省入上林县。天圣五年(1027年),原治今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邕江北岸的武缘县迁治乐昌县。景佑二年(1035年),乐昌县废省入武缘县。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武缘县治所由板苏移到今南宁市武鸣区驻地,改隶南宁府。隆庆六年(1572年),武缘县改隶新宁州。万历七年(1579年),武缘县改隶思恩府,为府治。1912年1月,武缘县省入武鸣府。次年,武鸣府废改为武鸣县,隶属邕南道。1914年6月,武鸣县改隶南宁道。1927年,武鸣县直隶广西省政府。1930年,武鸣县属宾阳民团区。1932年4月,武鸣县改属南宁民团区,为区治。1934年3月,武鸣县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仍为区治。1939年2月,武鸣县改属武鸣行政监督区,为区治。次年4月,武鸣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为区治。次年3月,武鸣县改隶第四行政督察区。1948年10月,武鸣县改隶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为区治。

1949年10月下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即在武鸣设置武鸣专区,辖武鸣、平治、果德、隆山、那马、都安等县。次年1月25日,撤销武鸣专区,武鸣县改属南宁专区。1951年6月,武鸣县四坡乡划属果德县(今平果市四塘镇)。1952年,武鸣县直隶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2日,武鸣县改隶桂西壮族自治州。1957年12月20日,武鸣县改属邕宁专区。1958年11月14日,武鸣县改属南宁专区。次月,撤销武鸣、隆安两县,合并置武隆县,治今武鸣城区,仍属南宁专区。1959年5月10日,撤销武隆县,恢复武鸣、隆安两县,治依旧,属南宁专区。1971年,武鸣县改属南宁地区。1983年10月8日,武鸣县改隶南宁市。2016年5月27日,撤销武鸣县,设立南宁市武鸣区,以原武鸣县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至2020年,武鸣区辖城厢、太平、双桥、宁武、锣圩、仙湖、府城、陆斡、两江、罗波、灵马、甘圩、马头等13个镇。

1973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先后挖掘揭开了两处武鸣新石器时代遗址。一是位于锣圩镇岜勋村附近的武鸣河与锣圩河汇流处的岜勋贝丘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南北长20米,东西宽2米,堆积物以螺壳、蚌壳为主,其次有红烧土、草木灰动物骨骸化石、石器等。二是位于双桥镇伏林村敢汉(山洞名)附近的蜡烛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文化层有石器、夹沙陶片、动物骨骸、骨器等。这表明,武鸣境内最晚在距今5000~10000年前,就有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活动。随后又分别于1981年4月、1987年4月在太平镇葛阳村塘灾岭发现新石器时代制品——塘灾岭石铲22件和独山石铲10余件,并由县文物所调查发现位于武鸣香山糖厂东面的敢风洞口前沿的敢风洞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双桥镇伏林村潭王坡的潭王坡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有红烧土、草木灰、夹沙陶片、螺壳、动物骨骸等,出土文物有大石铲、石器半成品等。

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从西周、战国等先秦古墓群考古发掘出土的提梁卣、戈、矛、剑及石范等文物表明,武鸣与中原文化交流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专家在清理敢猪岩洞葬时,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不仅有10多件完整的陶器,还出土了1000多件精致的玉器。这些玉石器以玉环、珏、管珠为主。

1987—1989年,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武鸣县文物管理所共同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涉及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存遍及今属太平、双桥、城厢、甘圩、宁武、罗波、马头、两江、府城、锣圩、仙湖等11个镇的24个村。(www.xing528.com)

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武鸣先后被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授予“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歌圩文化之乡”“中国骆越文化之乡”“中国龙母文化之乡”等,成为“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及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

民国初期,武鸣作为旧桂系陆荣廷掌控政权的中枢和军阀混战的重地,革命环境和形势非常险峻。尽管如此,革命星火仍在新旧桂系更迭和国共合作之际开始点燃。随着1925年广西第一个中共支部的建立和1926年中共南宁组织的发展,一些新思想、新文化开始传入武鸣,唤醒了武鸣部分有识之士。国民党左派和中共党员掌握的国民党广西省农民部正式设立武鸣县农民协会办事处,任国民党武鸣县党部改组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左派人士李敏才为主任,标志着中共领导武鸣农民运动的开启。受训于广西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武鸣县进步青年李华芳、蒋子凡等7名青年,先后被委派为省农民运动特派员、武鸣县农民运动指导员,开始组织武鸣农民协会推进农民运动。到1927年10月,全县已建立乡农民协会14个,会员2000余人,拉开了以农民运动为先导的武鸣革命大幕。

大革命以国民党最终背叛国共合作而失败,武鸣农民运动渐入低潮。代之以中共武鸣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3月,武鸣境内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四坡乡成立。随后,中共武鸣县小组、中共武鸣县支部相继成立。至1942年,武鸣已先后组建7个中共支部、计有50多名党员。同年,还成立了中共武鸣县委员会。1943年1月突遭新桂系严重摧残和破坏,中共武鸣县委员会基本停止活动。次年4月,中共武鸣县地方组织又逆势恢复和整顿,独立组织领导抗日武装斗争,领导武鸣解放斗争。1949年12月8日,武鸣县全境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