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准入制度,助推中国医疗旅游发展

建立准入制度,助推中国医疗旅游发展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建立医疗旅游准入制度据统计,我国的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单位、科室适合举办医疗旅游项目。目前,上海相关部门已经和技术监督局、卫生局沟通协商,制定适合上海地区的医疗旅游市场的行业标准,并规划设立服务资质推介项目组。

建立准入制度,助推中国医疗旅游发展

(一)鼓励医疗服务的多样化

建立公正、公开、透明、平等的医疗旅游服务业准入制度,只要是法律法规条例没有明确禁止进入的领域,均需要不断开放其发展领域,做到对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也要做到对外地资本开放。对于民营非营利性机构要确保其能享受到与同类别公办机构相同的待遇。对连锁经营的服务性企业可实施由总部统一办理企业的组织机构及注册登记流程等,对赢利性的医院的布局、数量、规模及大型医用设备需要逐渐放宽限制。各地需要规范医疗机构的审批流程、工作标准,严格控制审批时限,适当放宽审批权限,及时发布组织机构的调整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运行主体。简化对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立项、医保定点、职业资格等手续的审批流程,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项目。

全球不同体制的国家与地区在进行医疗改革的同时,积极协调公私、业务等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及整合方面的限制,提升供给效率。例如,鼓励社会资金投资私立医院鼓励私人开设私人诊所,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私立医院的效率,达到满足社会大众医疗服务的目的;由政府监督,将更多的权责下放到医疗服务供给方,政府不直接干涉具体的业务,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合作,实施全面综合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垄断性很高,市场资本较难参与。为避免政府失灵,政府需要制定规范制度、放宽社会准入机制,积极发挥社会市场机制作用,保持公立与私立医疗机构制度的公正性,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医疗服务的供给中。可参考国外发展医疗旅游国家包括加拿大、英国等地区的经验,公立医院投资举办医疗服务产业及医疗周边服务产业,在公立医院内实行公私合伙经营模式,企业资本仍由公立医院所有,企业的红利主要用于支持公立医院的事业发展。鼓励私营法人代表来管理、运营医院的形式是目前不同医保制度国家不约而同选择的一种发展道路,具体操作有多种形式可供借鉴,如公立医院的转制、私人投资的民营医院、私营的股份制医院、境外资本参与合资医院等。我国也在积极改革公立医院,如开展合作经营、股份制、医院集团、托管经营等模式[139]

(二)建立医疗旅游准入制度

据统计,我国的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单位、科室适合举办医疗旅游项目。如果医院并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包括一些翻译人员等,那么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均需要卫生部门制定准入机制并通过技术行为甄选合适的医院开展相关医疗旅游项目。如果医疗机构开展的项目与公众基本服务发生冲突,则更需要制定相关解决方案。我国亟须制定先进的、国际化的医疗机构管理标准以及健康服务行业的服务标准。

医疗旅游主要服务于国际医疗旅游消费者,而并不是所有的医院、景区等开展医疗旅游服务。政府及行业组织机构需要建立医疗旅游准入机制,严格把关市场环境中的医疗机构、中介机构、旅游公司。中国人跟风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把关,可能会使我国尚未建立完全的医疗旅游市场提早夭折。清华大学最新成立了医院管理研究院,将医疗旅游等相关研究内容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其研究内容主要定于医疗旅游准入标准、医疗旅游服务项目、医疗旅游审批流程、医疗旅游评价体系四大方面。保证在多种地方、多种机构依据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才能开展医疗旅游项目。中华医疗旅游协会一直致力于建立我国首家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并以此作为医疗旅游机构的认证基地。首轮目标城市选择为上海杭州、北京、广州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优越的城市。杭州试点正在稳步推进中。

在国际上,通用的医疗机构的认证流程包含几个环节:机构地址的现场标准考察、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现状评估、专题培训、改进建议等。根据国际惯例,通行做法是对医疗机构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如印度政府为提高行业规范化操作,其卫生部、旅游管理部联合确定规范制定来规范医疗旅游市场,对印度的医院实施星级标准管理,以医疗患者的治疗水平、护理水平及硬件基础设施作为考评基础,将医院评为五星、四星和三星三个级别。

针对我国的中医药旅游存在的问题,在2005年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已经下发了《关于中医推拿、按摩等活动中问题的通知》,并对不良现象下发通报并责令整改市场现状。然而之后,相关的规范医疗旅游的法令、法规、行业标准、从业资格等相关文件至今未出台。从2012年开始,上海旅游局制定了关于会议旅游的服务标准,并将此标准下发到地方进行实施。在各地政府看来,医疗旅游与会议旅游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完全可将会议旅游的相关经验作为医疗旅游行业的服务标准。目前,上海相关部门已经和技术监督局、卫生局沟通协商,制定适合上海地区的医疗旅游市场的行业标准,并规划设立服务资质推介项目组。上海地区的医疗机构通过该项目组的推介之后,则会被当地政府推荐到医疗旅游的服务队伍中。(www.xing528.com)

(三)推进医院通过JCI国际标准认证

为了对医疗市场做出进一步规范,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试点医院必须定期接受第三方监督机构的评级,对医院各方面指标进行可观评价,同时也要尽快推进医院的JCI 国际标准认证。这对医疗旅游服务机构成功打造国际认可的医疗旅游资源,吸引来自海外市场医疗旅游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医疗机构鉴定部门主要有JCI认证、英国保柏质量评估体系及ISO9000一系列的质量管理认证。JCI认证主要来自公共政策行政主管、护理、医疗等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组成,由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简称JCAHO)认证,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高水平的医疗认证,主要适用于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医疗机构进行国际资质认证。

表8.1 亚洲国家(地区)通过JCI认证医院数量比较表

JCI标准作为全球公认的医疗认证准则,代表医院管理与服务的最高水平,要取得国际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需要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资质认证。除此之外,JCI 标准也作为商业保险机构支付医疗保费的前提因素,只有获得认证的医疗机构,其实力才能被认可,国际医疗保险才能给予赔付。由此可知,通过 JCI认证是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亚洲很多医疗机构均在努力获得JCI认证,我国也在积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争取更多的医疗机构获得JCI认证资格。

英国保柏质量评估体系(BUPA)除了对可以医疗机构做出评估外,还会根据评估结果做出一份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改进建议方案,主要强调的是对经营管理流程规范化与优化,这一点对我国医疗质量提升所强调的内容不谋而合,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机构升级。

此外,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知名认证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旅游服务企业就已经开始引入这一国际认证体系,同时也有部门医疗企业开始关注它了。在众多的国际认证机构中,我们可以选择几家强调质量、服务和流程的并且在我国有一定医疗旅游基础的医疗机构进行资质认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产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也有助于赢得国际医疗旅游者的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