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民经济调整的两年: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国民经济调整的两年: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1年,中央针对前三年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经深入基层调查后,作出符合群众要求的正确决断,在经济建设上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马山县委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南宁地委的指示精神,总结1958年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国民经济调整的两年:马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1961年,中央针对前三年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经深入基层调查后,作出符合群众要求的正确决断,在经济建设上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马山县委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南宁地委的指示精神,总结1958年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61年至1962年,县委出台两个文件,成立精简领导小组,实行机构精简,精简行政机关11个,合并22个。工业方面,冶炼厂、煤矿等厂矿下马,酒厂合并到副食品加工厂,电厂合并到农械厂,下放职工1402人,动员职工家属298人回农村生产劳动。全县从原有的1.18万名职工中压缩了2810人,精简城镇人口1430人。农林畜牧方面,六朝畜牧场下马,精简89人。

对厂矿职工、城镇人口进行精简的同时,对教育等方面也着手进行调整。1961年,撤销古寨中学,并入古零中学;同时,周鹿中学停招高中班,把原高中学生并到马山中学就读;也把部分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下放到农村支援农业生产。(www.xing528.com)

工农业方面,在切实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的同时,迅速恢复工农业生产,如实改进商业工作,活跃城乡经济。采取一系列调整措施,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纠正“三风”。在全县恢复推行“三包”“四固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号召社员开荒,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开放自由市场,调节余缺,并解散集体大食堂,取消工资制,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周鹿和乔利区有些生产队还推行包产到户,受到社员的拥护。由于政策正确,1963年,全县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很快扭转了由“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造成的三年经济困难的被动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