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生态水文研究:创新展望

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生态水文研究:创新展望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3.2展望本研究在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多年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试验观测,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使单一的研究结论无法说明的问题得到了较明确的解释,特别是通过降水形成径流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为建立和验证在流域水平的森林水文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径流形成区森林植被保护与水资源短缺矛盾协调解决提供了参考。

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生态水文研究:创新展望

9.3.1 创新与特色

(1)向系统性研究发展

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从降水到河川径流等沿着降水传输途径开展了系统性研究。从研究形式上侧重于综合系统性研究,突破了多单项而少综合的不足。利用雷达监测水位,解决了较大流域河川径流的监测难题,实现了从小流域向大流域尺度的转换。从研究内容上注重水源涵养功能关系的研究,实现了从水源涵养功能效益和生态特征研究向水源涵养各功能交叉关系分析的重点调整,通过水源涵养各功能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可反映林分结构特征与水文循环相互响应;由于U30-NRC等土壤水分和温度自动监测仪器以及Spss17.0等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研究成果综合表现为从定性描述转向定向分析,从人工单点采集数据向动态监测转变。因此,从研究形式、研究内容以及成果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系统性研究。

(2)研究有明显的地域特色(www.xing528.com)

祁连山是典型的寒区旱区,冻土冻融和积雪消融是这一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不可回避的自然现象。在充分利用历史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自动监测仪器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沿海拔梯度布设冻土器等,加密监测了冻土冻融和积雪消融,在研究重点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

9.3.2 展望

本研究在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多年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试验观测,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使单一的研究结论无法说明的问题得到了较明确的解释,特别是通过降水形成径流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为建立和验证在流域水平的森林水文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径流形成区森林植被保护与水资源短缺矛盾协调解决提供了参考。从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建议进一步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和高海拔地区林草植被及冰川和冻土资源的保护,水源涵养林保护的重点区域是高海拔的湿性灌木林。考虑到祁连山林区植物生长期短,存在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及降水强度和形式的影响,对径流形成区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水分运动机理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需要在过程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在流域水平上建立以试验和野外测定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