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研究发展: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生态水文

国外研究发展: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生态水文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瑞典科学家Kirchmann等研究了土壤的养分状态,提出了土壤质量评价系统[15]。在此阶段,国外对土壤养分的研究多倾向于应用研究,多从森林小区域、小面积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阐明养分循环机制。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认为,土壤碳、氮、磷等元素含量的化学计量比值可用于评价碳、氮、磷循环状况,而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值可以判断植物生长受哪种元素限制[19-20]。

国外研究发展:祁连山及山前绿洲荒漠区生态水文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与其相关的水、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受到了国际生态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早在19世纪初,在欧洲就出现了农业化学和农业地质学两个派别。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基于土壤质量如何提高、如何控制土壤侵蚀、如何改善土壤养分循环的研究工作。如Andrews等开展了小流域尺度上土壤容重、团聚体等物理性质和有机质、电导率、有效微量元素等化学性质因子研究,为土壤肥力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13];Wardle等比较了若干个农场土壤质量,发现土壤质量对农产品有着直接的影响[13]苏联科学家也认为,植物在改善土壤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14]。瑞典科学家Kirchmann等研究了土壤的养分状态,提出了土壤质量评价系统[15]英国科学家发现,森林能够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土壤中,通过生长形成了养分自我再分配和储备机制。在此阶段,国外对土壤养分的研究多倾向于应用研究,多从森林小区域、小面积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阐明养分循环机制。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研究发展到了全盛期,Rustad等对不同地带性的森林植被养分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进行了研究,发现养分积累强度除了与其所在的区域位置相关外,还与森林林型有关,北方森林强于热带森林,针叶林强于阔叶林。从区域尺度出发,对森林养分循环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学者也对森林系统内的养分循环进行了深入研究[16-1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学家们利用系统分析法、定位分析法、同位素示踪法、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森林植被和土壤养分进行研究,诞生了土壤发生学、系统分析学、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和领域的生态学,实现了将森林生态学与系统分析学的有机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便是其中成功的范例之一,它将生态学与化学计量学结合起来,实现了生物的遗传水平、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学的完整链接,不过生态化学计量学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提出来的新理论,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认为,土壤碳、氮、磷等元素含量的化学计量比值可用于评价碳、氮、磷循环状况,而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值可以判断植物生长受哪种元素限制[19-20]。(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