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南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成果

甘南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八角城村进行实地调研时,我们有幸对一位传统木匠进行了采访。这位技艺娴熟的木匠,姓名为石顺来,今年47岁,来自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从事传统木匠工作已有20余年。立柱、架梁均有时辰规定,具体的时辰是请当地寺院高僧订立,且立柱、架梁在一天内完成。石师傅根据建造需求和自身的使用习惯,为自己量身制作建造工具。石师傅将其所学木工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传统建筑技艺有力的传承者。

甘南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成果

八角城村进行实地调研时,我们有幸对一位传统木匠进行了采访。这位技艺娴熟的木匠,姓名为石顺来,今年47岁,来自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从事传统木匠工作已有20余年。

石顺来师傅简单介绍了住宅的建造流程,整个住宅建造顺序为“打墙、立柱、架梁”,先夯制土墙,后进行室内的柱、梁等木结构制作。夯土墙分为两层,底层为石墙,高度约为1m,厚度约80cm,上层土墙是在石墙基础上砌筑,土墙底部厚度为70cm,顶部厚度为50cm。石墙所需石头,一部分在当地山中人工采挖,另一部分在市场购买。整个夯土墙由村民帮助夯制,30~40人,约4天完成。立柱、架梁均有时辰规定,具体的时辰是请当地寺院高僧订立,且立柱、架梁在一天内完成。

图7-51 石顺来师傅木作工具

石顺来师傅20多岁时,跟着村中老木匠学习木工技艺,开始给老师傅当助手,学习一些传统木匠基本工具的使用技巧,如锯子、刨子、锛子、凿子等,后与师傅在附近村落共同修建传统民居建筑,经过几年的建造经验和刻苦学习,石师傅学艺有成,可独挑大梁。石顺来师傅独自一人,背井离乡,来到夏河一带,正式开始自己平凡的木匠生涯。

石师傅根据建造需求和自身的使用习惯,为自己量身制作建造工具。如刀、斧头、锯子、锉刀、刨子、尺子、模具等。其中锯子分为大锯、中锯、小锯、细锯等(图7-51)。

在从事木工20余年中,石师傅既修建过肃穆庄严、富丽堂皇的寺庙,也建造过宜人宜居、别具一格的传统藏式民居,石师傅既可架梁、立柱,也可制作壁橱、壁柜等木制构件。石师傅将其所学木工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传统建筑技艺有力的传承者

[1]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夏河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408.(www.xing528.com)

[2]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夏河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229.

[3]杨可扬.安多藏区回藏接壤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59.

[4]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夏河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282-283.

[5]齐琳.甘南藏族民居地域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121.

[6]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夏河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854.

[7]齐琳.甘南藏族民居地域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33-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