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南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结果

甘南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结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玛交师傅有5个子女,4子1女;5子女出家或务农,无一继承父业。拉玛交师傅的父亲曾经带过很多徒弟,但是现在大部分已去世或相互无联系。图3-52迭部传统石匠包虎代(左)包虎代,1950年出生,藏族,迭部县洛大乡人,传统建筑石匠,本章第三节大部分内容是根据对他的采访报告整理出来的。

甘南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访结果

在2015年7月,课题组有幸对卓尼当地著名传统木匠安维义先生进行了采访。安维义老先生1941年出生,藏族,从1982年开始从事木匠。安老先生多年从事传统木匠技艺,在卓尼、临潭等地主持修建了大量藏传佛教寺院、汉族寺院和当地传统民居。(图9-23)

图9-23 卓尼县传统木匠安维义先生

1982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安维义先生正式学习木工,在此之前,安先生一直从事会计工作。安维义先生首先在马财保负责承包的禅定寺大经堂修缮项目中担任“铁尺”,自此,安先生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木匠生涯。

毫无建筑营造基础的安维义先生在一年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总结,逐步掌握甘南藏族地区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基本营造技艺。安先生逐渐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代表着木工技术水平最高的人群之一:“掌尺”。在安维义先生漫长的木匠生涯中,他于1985年建造了甘肃青海藏区三大佛教寺院之一的卓尼禅定寺的第二座经堂,后来又建造了寺中的闻思学院医学院。禅定寺始建于元世祖元年间(1295年),曾遭受过三次严重的破坏,最近一次的修复工作是由安老先生主持完成的。慈云寺是甘南州临潭县城东小山之上的汉传佛教寺院,这座供养千佛的甘南州汉传佛教的最大道场,其大雄宝殿由安维义先生于1998年主持完成设计。

安先生曾主持修建的建筑还包括:1984年重修甘南州卓尼县恰盖乡藏传佛教恰盖寺的大经堂和部分僧舍;甘南州迭部县6座藏传佛教寺庙,以及大量传统木构民居建筑。

安维义先生的传艺弟子只有他的2个儿子、女婿和与其有亲戚关系的6个人。

与安维义先生同一时期的其他匠人,如1981年参与修建卓尼禅定寺之后同样晋升为“掌尺”的安守信,其本人不识文字,而他的传人更少,他主持修建完成临泽县文化宫后,不幸去世。在此之后,能继承安守信匠艺的人寥寥无几。

[1]杨士宏.卓尼土司历史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3.

[2]马永寿.卓尼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22-24.(www.xing528.com)

[3]卓尼县志编纂委员会.卓尼县志[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11.

[4]我国西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而得名,大约年代为公元前14~前11世纪。

[5]卓尼县志编纂委员会.卓尼县志[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595.

[6]王望锌.甘南藏族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76.

[7]卓尼县志编纂委员会.卓尼县志[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596.

[8]卓尼县志编纂委员会.卓尼县志[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717.

[9]卓尼县志编纂委员会.卓尼县志[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4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