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涧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史

清涧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史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涧革命老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1947年10月10日,清涧县城光复,中共清涧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迅速开展以防疫为重点的战场清理工作,同时一边完善土地改革,救灾救济,拥军优属,支援前线,一边恢复生产,搞经济建设,恢复战争创伤。清涧县城有了电力工业,公路通车里程70公里,新修大路和其他道路252公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清涧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史

清涧革命老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在近30年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胜利,清涧人民竭尽全力支援前线,几乎输尽了最后一点血。

1947年10月10日,清涧县城光复,中共清涧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迅速开展以防疫为重点的战场清理工作,同时一边完善土地改革,救灾救济,拥军优属,支援前线,一边恢复生产,搞经济建设,恢复战争创伤。至1949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1704.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883万元,大家畜5062头,羊子达到8918只。以手工业为主的工业产值5.3万元。(www.xing528.com)

1950年开始,大力开展生产节约运动。1956年完成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合作化运动,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全县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1958年,全县粮食产量增长到2672.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786万元。全县工业企业增长到92户,工业总产值达到60万元。1959年农村大家畜增长到11494头,羊子73663只,养猪16717头。清涧县城有了电力工业,公路通车里程70公里,新修大路和其他道路252公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20世纪60年代连续3年自然灾害,70年代连续6年极度干旱灾害,给全县人民带来极度困难。在党的领导下,清涧县革命委员会带领人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发展了工农业生产,度过了灾荒,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总结了1973年以来农业学大寨、学吴堡,工业学大庆经验,全党动员为尽快建成大寨县,尽快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全面开展“农业上纲要”,落实“工业三十条”,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大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