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革命老区清涧县发展史

革命老区清涧县发展史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决定以现有的3支驳壳枪为基础,选调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建立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8月5日,崔田民代表中共陕北特委在清涧县王家山村正式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游击队员崔正冉、白光立、宜宝才、贺胜等,全支队共10余人。同时宣布了红军游击队的纪律。9月,中共陕北特委组建特务队,要调走红二支队的3支手枪。并将红一支队埋藏的枪支中拨出10余支,扩充红二支队武装。

革命老区清涧县发展史

1933年7月,中共陕北特委高起家坬第四次扩大会议,制定了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策略和方针,使陕北武装斗争由以搞兵运为主转入组织工农武装,全面创建红军的时期。

1933年春,受党组织委派,在山西冯玉祥部开展兵运工作的共产党员王聚德,率领从冯部哗变过来的30多人的队伍,西渡黄河,攻打驻清涧花岩寺的韩启胜民团。由于没有与清涧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孤军奋战失败。夏,王与清涧党的负责人白如冰接头,接受了筹集武器的任务。不日,王聚德和绥德共产党员崔正冉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来清涧的罗永宽(山东人)、王振兴手中获得3支驳壳枪。罗永宽也由王聚德、王有贤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后,中共陕北特委书记崔田夫和特委委员崔田民,到绥德、清涧一带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指导组建红军游击队。7月下旬,中共绥清中心区委在清涧苏家渠(今解家沟镇)召开了扩大会议。张承忠、李景林、贺生春(唐洪澄)、崔文运、张家修(张爱民)、张绍修、苏耀亮、康健民、苏保全、李向海、王尚业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并具体部署了建立工农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工作任务。决定以现有的3支驳壳枪为基础,选调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建立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游击队员的选调由绥清区委负责,支队的组建工作由崔田民、高朗亭负责。

7月29日,崔田民和高朗亭从绥德刘家湾村联络站来到清涧东区王家山(今属解家沟镇),与王聚德、罗永宽等接头,传达特委、区委关于组建红军游击第二支队的决定。随后,选调的游击队员陆续来到王家山。

8月5日,崔田民代表中共陕北特委在清涧县王家山村正式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以下简称红二支队)成立。支队长罗永宽,政委高朗亭,副队长兼经济员王聚德。游击队员崔正冉、白光立、宜宝才、贺胜等,全支队共10余人。崔田民说:“要搞武装斗争,光靠这三支枪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手中的大刀长矛,夺取敌人的枪支来武装自己。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壮大自己,消灭敌人。”同时宣布了红军游击队的纪律

解家沟镇王家山村红二支队成立旧址

红二支队成立后,在中共陕北特委、绥清中心区委领导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活跃在清涧东区和绥德南区,积极宣传、组织群众,打土豪,抗捐税,开展武装斗争。8月15日,镇压了国民党绥德南区薛家峁区长薛运通。随后,支队在绥清地区采取昼伏夜出,机动转移的灵活战术,先后在绥德县南区郭家坪镇压了包收粮款的高正东,安沟镇压了催收粮款的衙役数人。一方面打击地主豪绅,摧毁国民党的农村统治,一方面建立贫农会、赤卫队、妇女会、儿童团、“公开村庄(指共产党的活动公开化的村庄,红军游击队占领区、游击区的口语表达)”。清涧县东区王家山是绥清地区第一个“公开”的村庄。

9月,中共陕北特委组建特务队,要调走红二支队的3支手枪。崔田民说:“保卫特委机关很重要,把手枪送给特务队,我们再从敌人手里夺。”便派高朗亭、罗永宽送给特委。10月,罗永宽、高朗亭调往神木创建红三支队,王聚德被任命为红二队长,崔正冉任政委。时在红二十六军工作的白雪山受党组织委派回清涧开展武装斗争。为了解决武器问题,白雪山从一惯匪手中夺得德国造驳壳枪1支,还筹款24块买了1支七九步枪。从两名国民党八十六师高双成部逃兵手中搞到两支步枪。红二支队有了长短枪4支,队员也扩大到十几人。

1934年1月,谢子长受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委派回陕北,任驻西北军事特派员。共产党员白炳忻、白自强从严冬寒冷的冰凌中,泅渡黄河,将谢子长接到清涧,在高杰村同红二支队接头。随后谢子长和白雪山、王聚德、崔田民、白树勋、张承忠、王怀德(王浩)等在清涧东区李家沟举行会议,研究开展游击战的问题。决定由谢子长带少数便衣到安定活动,原红一支队和红二支队队员在绥清一带游击。并将红一支队埋藏的枪支中拨出10余支,扩充红二支队武装。为了赴安定取枪,二支队队员张爱民(家修)、李向海(代号海壳)和苏利厚以唱道情艺人身份为掩护,绕淮宁湾,穿杨道峁,上黑窑沟,过黄家湾,在安定景家坪刨出红一支队埋藏的13支步枪(一说11支)和100余发子弹。分别藏入高粱秆捆内,历尽艰难,背回清涧东区苏家塔,武装了红二支队。

1934年1月,王聚德奉命前往南梁,沟通陕北红军游击队与红二十六军的联系,随后被派往安塞开展地方党的工作,白雪山继任队长。

(一)解家沟扫恶除霸战斗

20世纪30年代初,陕北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老百姓生活本来就苦不堪言,国民党地方政府反倒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官府衙役、地方豪绅层层加码盘剥,逼得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1932年,白草三里百余村,每垧地课征田赋粮1升,最高达1.1升,合洋2元”,时“每垧地(种粮)收入不过1.5元左右,低于税金(《清涧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196页)”。特别是遇到荒年,农村粮不敷租捐,钱不抵官债。而官府催征捐税则采取株连的办法(俗称“家累家,户累户”)。一家交不出捐税,数家或全村受到株连。每逢岁终年末,催征更加紧迫。每逢大集,豪绅、衙役都来集市上强征暴敛,大打出手。闹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1934年1月下旬,陕北游击第一、二支队的领导人白雪山、崔田民、张承忠、白如冰等在安家山(今属解家沟镇)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抓住年底大集绅士和县衙都来催征催收的时机,打击豪绅和官府的嚣张气焰,以动员、组织群众进行抗粮、抗捐、抗税,反对摊派的斗争,以振红二支队的军威。

首先,红二支队散发大量传单,到处张贴标语,揭露官府豪绅罪恶,向人民群众宣传只有跟着共产党,武装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推翻黑暗统治,才能过上好光景的道理。

1934年1月21日(腊月初七),解家沟逢大集,东区的豪绅和县衙都来催征粮税。当天晚上,豪绅衙役们聚集在地主高潘家,一边大吃大喝,一边七嘴八舌地争论着征收粮款的问题。红一、二支队的游击队员,由白玉山带路,冒雪从安家山出发,抓捕了高潘等地主豪绅和催粮的衙役共10人。随即拉到集市滩,白雪山宣读了揭露他们罪行的布告,当即全部处死。其中一个被砍了一刀,未被砍死,游击队撤走后,苏醒过来跑了。解家沟扫除恶霸后,崔正冉、张承忠奉命带红一支队队员转移回安定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

解家沟扫除恶霸的胜利,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显示了新生的人民武装队伍的威力,同时震慑了地方土豪恶霸。至此,共产党领导的清涧农村武装斗争之火迅速燃起。

一首民歌在东区民间广泛传唱:

二十三年世事乱,起了些红军闹共产,

红军的头头白雪山,一心要把白军挽(挽,陕北土语,拔除),(www.xing528.com)

解家沟滩里捉高潘,一黑夜杀了九个半。

(二)店则沟攻击战

1934年3月21日,根据中共绥清区委“隐蔽包围,突然袭击,速战速决”的作战方案。红二支队在吴堡红四支队、500多名赤卫队员和群众配合下,清除了驻防店则沟的国民党地方武装李成善民团。

是夜,指挥员白雪山、马万里、马佩勋等带领部队潜进店则沟,按照部署包围了村庄。次日黎明,出其不意,向民团驻地展开猛烈的攻击。当民团兵丁从睡梦中惊醒时,已被红军控制在院子里面。霎时枪声大作,喊杀声不断,民团兵丁乱作一团。有的从窑洞里盲目向窗外射击,有的赤裸着身子瑟瑟发抖,有的干脆举枪投降。赤卫队员们手持梭镖、大刀,震天喊杀,威慑敌军。红军游击队战士乘势冲进窑洞内,与民团兵丁展开激烈的搏斗。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激烈战斗,重创国民党李成善民团,缴获枪械10多支。战斗结束后不久,李成善民团残部逃离店则沟,龟缩回县城。

店则沟攻击战,规模虽小,却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激发起人民武装斗争胜利的信心。打通清涧东区西区以及绥德南区的联系,使清涧中部革命活动由秘密斗争转向公开对抗。中区农村纷纷组建赤卫队(军)、大刀队、少先队,广泛开展打土豪、斗地主、“吃大户”等群众性革命斗争活动,使革命根据地迅速向西区扩展。

(三)小岔则战斗

1934年4月5日,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人崔田民等随红二支队到小岔则村巡视。工作人员一到村庄,村党支部就布置了“连接哨”。国民党驻扎在黄河和无定河交汇处的河口村的一个连队,换防回县城,路经小岔子村。由于“连接哨”过于专注县城方向,未顾及土浑岭方向动向,国民党军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村。

村里一位老大娘发现了白军,慌忙跑来报讯,大娘话音未落,白军的枪就响了。红军战士急忙提枪,从各个窑洞里跑出来,一面还击,一面抢占山头。由于双方互不摸底,不敢轻易出击,各自占领一个山头,相互对峙了很长时间。傍晚,国民党军撤回县城,红军也转移到附近山村宿营。

根据情况分析,大家认为,国民党县城驻军次日必来“围剿”。夜里,支队和村党支部领导以及群众共同讨论保护村庄,保护群众,对付敌人进剿的办法。大家议论纷纷,各执己见,莫衷一是。这时,平时最不爱讲话,绰号“暯人”的战士说:“我们化装成老百姓,隐蔽在群众中,白军来的话,打他个冷不防。”大家都觉得“暯人”的办法好,就顺着这个思路,研究部署了作战方案。

第二天,清涧城国民党驻军果然来“进剿”,首先是民团贺团总领着几个团丁进村来“安民”。国民党驻军在村西的大岔则村待命。民团刚进村,“暯人”就迎上去接待,应付。一会儿,“暯人”敲着锣高声吆喝:“老乡们!快出来!贺团长要训话!团长说了,隐藏红军不报告,要杀全家,只要交出红军的就不追究了!”

“暯人”一喊,村里人和化装成老百姓的红军战士都出来。四面围住团总和团丁们,装作老实听训。团总训话间,被游击队员突然开枪打死。接着大家一起行动缴了其余几个团丁的枪。等待在大岔则的国民党军队听见了枪声,感到情况不妙,得不到确实消息,不敢贸然来犯,沮丧地撤回县城。

小岔则伏击战的胜利,打击了西区敌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士气,坚定了城区农民“闹红”的信念。小岔子村里组织了赤卫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成为城关区坚强的革命堡垒。红二支队也扩大了以小岔则村为中心的城区游击区。

此后,红二支队转战于绥清、延川、子长,灵活机动开展游击战争。

7月开始,在陕北红军总指挥部领导下,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第一次围剿,在战斗中不断壮大。

9月23日,白雪山队长率队在土浑岭战斗中,遭国民党军一个连并一个民团200余人两面夹击。白雪山带头突围,腹部中弹,次日牺牲。

11月4日,根据中共陕北特委决定,红二支队在小马家山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二团。下辖3个连,约300余人。

1935年春,独立师二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二团,投入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战斗。9月18日,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六军与先期到达陕北根据地的鄂豫皖红二十五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红二十七军改编入红十五军团八十一师,参加西北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战斗,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到陕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