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大学生幸福观的心理学解读

探索大学生幸福观的心理学解读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产生困惑,陷入焦虑、无助、悲伤的情绪。青年大学生处在成年初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被接纳、认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宿舍人际关系就是其主要的人际关系。

探索大学生幸福观的心理学解读

1.适应问题

每个人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都会遇到让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问题,这种常见的人人都会遇到。随年龄增长或时间发展会缓解的一系列问题被称为“心理不适应”。青年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产生困惑,陷入焦虑、无助、悲伤的情绪。

新的集体、新的社会方式、新的学习特点、预期与现实中大学生活的差距、对专业的不了解、面对丰富的社团活动不知如何选择……比如,大学课程设置和上课形式与高中截然不同,没有了高中的高强度学习和老师的时刻监督,使得刚刚进入大学的青年大学生不知所措,缺乏目标和学习动力,不能很快适应大学以自主为特点的学习模式。另外,大学同学往往来自五湖四海,一个宿舍6~8人,生活习惯各异,有的大学生会表现出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不知如何与同学沟通,孤独寂寞。

2.学业、就业压力问题

大多数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慢慢目标开始清晰,开始准备各种资格考试。在考试前由于对考试结果过分关注,担心考试出现意外状况、能力不足等,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不少大学生热衷于专业课,忽视基础课,重视技能课,轻视理论课。这种功利性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真正投入大学的学习中去,不能静心学习,刻苦钻研,学业成绩不理想,进而增加学习压力,影响学习积极性。归根结底说,学业压力来源于不正确的学习及学习过程的认知。

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快速增长,就业压力日趋增加。大学生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制约着其择业自主权。如何在毕业后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给大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3.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青年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大包大揽、溺爱,使得有的大学生任性自私,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为人处世的能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爱和归属的需要即社交的需要是人的高层需要。青年大学生处在成年初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被接纳、认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由于自身的原因,诸如自卑、害羞,交往技巧、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等,使得有的同学人际关系紧张,陷入孤独境地。(www.xing528.com)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些同学比较自卑,不敢参与各种活动,在人际交往中也比较退缩。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宿舍人际关系就是其主要的人际关系。宿舍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需要宿舍成员共同维系宿舍室友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宽容待人,容易内部出现矛盾,宿舍关系紧张,表现出有的宿舍三五成群,有的又内部分化出小团体,不论哪种情况,被孤立的成员,或者因宿舍关系淡漠感到孤独的人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4.情感问题

按照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来看,青年大学生所处成年早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处理亲密对孤独的冲突。青年大学生只有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才能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部分大学生恋爱观存在偏差,为了排解寂寞而恋爱或为了从众而恋爱。不能正视恋爱挫折,抗挫能力差,从此消沉、一蹶不振,或是悲观厌世,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5.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如今,网络、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部分自制力缺乏的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世界。所以,有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玩游戏、刷短视频、刷微博……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逃避现实,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应该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全面认识自我,不卑不亢,自尊自爱。

高校应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在校园营造一种阳光乐观、积极进取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环境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