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湿地恢复工程总体思路与典型模式研究

湿地恢复工程总体思路与典型模式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顺应自然、简单梳理,保护原生态、适当人为点缀”的要求,通过植被补植,突出湿地特色,做亮张掖名片,结合现有湿地区域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以湿地动植物、水体等为造景要素,对湿地景观进行重塑。恢复湿地景观原貌,建设生态张掖,重现“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的独特湿地景观。

湿地恢复工程总体思路与典型模式研究

景观是自然和人文系统的载体,是从一个地方或整个地区观看到的内容的总和,湿地常常是景观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为视野产生了多样性,并成为视野的焦点。具有自然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社会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苍苍茫茫的芦苇丛、郁郁葱葱的各类水生植物,创造出一种闲散、野逸的自然景观。随着湿地成为休闲旅游、畅享自然的理想场所,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湿地景观区划设计成为研究的热点

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是当今世界湿地保护的主流,立足生态建设,倡导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方略之一。张掖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这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分析当前张掖发展所处的方位和阶段,站在历史和未来交汇的高度,从新的视野和角度,深刻地分析张掖的内涵和实质、特色和禀赋、拥有的优势和潜质和发展方向目标等市情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暨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十大工程”的开篇之举,对恢复区域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掘、打磨、塑造张掖特色,提升张掖城市品位,扩充城市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顺应自然、简单梳理,保护原生态、适当人为点缀”的要求,通过植被补植,突出湿地特色,做亮张掖名片,结合现有湿地区域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以湿地动植物、水体等为造景要素,对湿地景观进行重塑。恢复湿地景观原貌,建设生态张掖,重现“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的独特湿地景观。(www.xing528.com)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水为“源”、“绿”为本、“地域”为特色、“文化”为底蕴,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目标。塑造城郊森林、农田、村庄交错相连,城内绿色空间相隔,绿色廊道相连,湖泽水系相通,水在城中,城在水边,蓝天、碧水、湿地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形象,实现城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焕发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风采,打造金张掖“戈壁绿洲”、“生态家园”、“湿地之城”和“文化名城”,把张掖建成“河西人常来、外地人要来”的一颗璀璨明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