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军战略包围,围点打援,窦建德与王世充势不两立!

唐军战略包围,围点打援,窦建德与王世充势不两立!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窦、王两大军事集团时已处于唐军的战略包围之中,唐军在全国已占有绝对的战略优势。按照远交近攻的原则,李世民决定先打洛阳王世充,再收拾河北窦建德。他向窦建德发出了救援信。两难的局面,把李世民逼到了做出重大战略决策的时刻。薛收也是赞成两个馒头一起吃,并提出了围点打援的具体战术。一支围点,一支打援!所以,必须隔断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军,必须围点打援。

唐军战略包围,围点打援,窦建德与王世充势不两立!

在平定刘武周、平定山西以后,对于唐朝来说,全国只剩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以及长江中上游的萧铣三大军事集团。

萧铣本来就志在保境守土,且唐军已在上游巴蜀训练水军,做好了顺江而下出击荆楚的准备,所以萧铣不足为忧。萧铣自有其终结者,虽然也姓李,但却不是李世民

李世民要重点考虑的,是关外窦、王两大军事集团。

窦、王两大军事集团时已处于唐军的战略包围之中(北有太原和幽州罗艺,南有杜伏威),唐军在全国已占有绝对的战略优势。按照远交近攻的原则,李世民决定先打洛阳王世充,再收拾河北窦建德。

李世民凯旋长安稍事休整后,即于六月率十几万大军东向出关,对王世充军事集团展开全面进攻。

馒头,要一个一个地吃,窦、王两大军事集团,也要一个一个地打。

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的肚子居然可以一次吃下两个馒头。在这场大唐王朝的奠基之战中,他可以将窦、王两大军事集团一举拿下,差点撑着自己。

而这两个馒头吃完之后,大唐天下,已稳如泰山;而大唐皇位,对他而言,已如探囊取物。

李世民打洛阳王世充,首先吸取李密围困洛阳久攻不下的教训,采取了逐步肃清外围据点,断敌粮道,然后孤立围困洛阳的战略方针,分兵四路,由外向内朝洛阳逐步合围:

路由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据龙门(今洛阳南),以绝洛阳南援之路。

一路由将军刘德威自太行东攻取河内(今河南沁阳),以与潞州(今山西长治)总管李袭誉一道隔断王世充与突厥的联系。

一路由武卫将军王君廓沿黄河而下攻取洛口仓,以断王军粮道。

一路由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南孟津渡河袭取回洛口仓,以断王军另一粮道。

李世民自己,则亲率主力进屯洛阳北面的邙山,逼围洛阳。

但是,洛阳可不是那么好打的。李密就是例子,啃了几年,就是啃不下来。

李世民从八月围至次年初,唐军虽屡有小胜,终难攻克坚城,将士疲惫思归,李渊也有收兵之意。

但李世民认为洛阳地处要冲,如不占领,关东终无宁日。于是下令:“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李世民不退兵,王世充急了。他向窦建德发出了救援信。

三月,河北窦建德在兼并山东孟海公后,率十余万大军西救洛阳,连克管州(今河南郑州)、荥阳、阳翟(今河南禹县),屯军成皋西原(今河南荥阳西)。

这下麻烦了。坚城未克,援军来了。

唐军一下子由战略优势转为屯兵坚城之下、强敌扑来的两难局面。两难的局面,把李世民逼到了做出重大战略决策的时刻。

李世民的部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宋州刺史郭孝恪认为:

“王世充内外交困,垂死挣扎,窦建德远来救援,这是天意让他们俩同时灭亡。应当抢先占领虎牢险要地形,以阻击敌人,然后寻找机会反击,一定能大获全胜!”

郭孝恪的意见是,把两个馒头一口吞下,全都灭了。

记室薛收进一步补充:

“王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充实,所部之兵又多是江淮精锐,唯一的弱点是缺乏粮食。因为这个原因,才被我们围困在孤城内,求战不得,守则难以持久。窦建德亲率大军,远道来援,肯定也是倾其精锐而出。如果让他长驱到此,两寇合纵联手,转运河北粮食以供洛阳,那就意味着战争才刚刚开始,休兵无日,统一中国的日子就遥遥无期了。现在应当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如王世充出兵挑战,绝不与他应战,大王您亲率精兵猛将,先期占领成皋,厉兵秣马,以待窦建德到来,然后以逸待劳,一战定可打败敌人。窦建德既败,王世充自然闻风丧胆,不战自降。不过二旬,两个罪魁就可擒获!”

薛收也是赞成两个馒头一起吃,并提出了围点打援的具体战术。

但是,萧璃、屈突通、封德彝等人的意见则相反:当前唐军已疲惫不堪,洛阳也不易攻下,窦建德则锐气正盛,唐军有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主张退保新安或解围据险以观事态发展再作打算。

应该说,这样的谨慎和保守,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坚城之下,无法前进,后有援军,无法后退。进退失据,腹背受敌,从来就是兵家大忌。

关键时刻的李世民,发现了一点点的不同。而这一点点的不同,导引他走向了最后的胜利。

这一点点的不同是,洛阳由于唐军断其粮道,城中粮食奇缺,一匹绢只能换粟米三升,布十匹只值盐一升,至于服饰珍宝等贱如土芥,草根木叶吃光了,平民百姓只好挖取浮泥杂以米渣子做成饼子吃,大多因此中毒得病,即使王公贵官也是米糠不充,冻饿而死。王世充手中虽然还有数万军队,已经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绝无出兵反击之虑。

正是根据这一点点的不同,李世民做出了判断:

“王世充已经损兵折将,粮尽气丧,上下离心。不需力攻,可以坐等其败。窦建德新近刚刚打败孟海公,扬扬得意,将士骄惰。我们占据虎牢天险,扼其咽喉。他们如果冒险进攻,我们据险打击,取胜不难。如果他们狐疑不战,旬月之间,王世充就会粮尽自溃。那时破城灭敌,我们气势倍增,一举两克,就在此时。如果不火速进军,等到窦建德进入虎牢,周边我们新占城池人心不牢,必不能守;届时两贼合力,其势力必然大大加强,我们有何便宜可占!我决定分兵作战!”

换句话说,因为长期围城没有粮草,王世充的军队,已是奄奄一息的饿老虎了。

饿老虎,就只能困守洛阳,日夜担心唐军攻城了,再没有力气派出生力军,与窦建德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主动进攻唐军了。(www.xing528.com)

对于洛阳王世充,李世民只需要派少量军队看住他就行了。而主力,就可以腾出手来去打窦建德军。

此时唐军分兵去打援,实际上已没有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危险,只需要专心地打败窦建德军就可以了。

决定已下,分兵!一支围点,一支打援!不能让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实现两军会师。

如果让窦建德接近洛阳,与王世充联成一体,就意味着河北、山东与河南连成一片,王世充解决了后勤保障,得到了生力军补充,王、窦两军合在一起兵力达三四十万,是唐军的十倍,形势就十分有利了,唐军必然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所以,必须隔断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军,必须围点打援。

李世民将兵力一分为二,留屈突通和齐王李元吉围守洛阳,李世民自率三千五百名勇士为先锋,东进虎牢(今河南荥阳西)。

没看错,此时李世民的先头部队,只有三千五百人。

窦建德军加入战场后,直达虎牢东面,立即分兵占领附近各要点,但很可惜没有及时猛攻虎牢,而是犹豫不进,坐失有利战机。

而李世民,则占据了虎牢天险。事实证明,这是决定性的关键一招。

接下来,李世民还是老办法,采取闭垒不战、以逸待劳的战术,并派军队不断抄袭敌人粮道。两军相持一个多月,窦军既无法找到机会与唐军决战,又常常遭到小股袭击而损兵折将,弄得将士情绪低落,归心似箭。

两军一直对峙到武德四年(621)五月。

在对峙过程中,李世民一直在侦察窦建德,窦建德当然也没有闲着,也一直在侦察李世民。

五月的一天,窦建德得到情报:唐军马料即将吃完,唐军为了缓解马料不足的问题,打算到黄河以北牧马。窦建德笑了。

他笑是有理由的:唐军的战马如果北渡放牧,那么唐军的骑兵将没有马骑,战斗力将大减。这不是最好的袭击时机吗?

窦建德不知道,他笑的时候,李世民也笑了。

李世民得到的情报,更有价值。他得到的情报是,窦建德将趁唐军牧马时,袭击虎牢。

李世民的第一反应,是将计就计。

第二天,他便亲自率军北渡黄河,在临近窦军所在广武牧马,就近观察敌情,并留下一千多匹马在河边放牧以诱惑敌人,自己则在夜晚悄悄返回虎牢。

窦建德果然中计,次日下令全军出动进攻虎牢,从板渚出牛口(今河南汜水西北二十五里)布阵,北距大河,西薄汜水(虎牢关在汜水西北),南接鹊山(汜水东南),摆出二十多里宽的战阵,击鼓前进,企图与唐军展开决战。

李世民亲自登高观察敌情,然后对诸将说:

“窦建德的军队自山东起义以来,未尝遇到过强劲对手。如今看这阵势,经过险要地形而气焰嚣张,显得漫不经心、无拘无束;直逼我虎牢城而布阵,是轻敌的表现;我们如果按兵不出,他们的勇气必然慢慢消退,在阵前等待长久,士卒饥渴,势必要退走,那时我们乘机追击,定可一战而胜。”

于是唐军坚守不出。

这下可坑苦了窦建德的军队。他们从早上辰时到午时列阵达六小时之久,将士又累又饿又渴,都不由自主地坐在地上,相互争水争食,吵嚷着收兵。

窦建德此前的打算,本就是趁唐军牧马还未回营、战斗力下降时,对唐军发动进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六个小时之久,他居然让他的军队在烈日下空站着,既没有主动发动进攻,也没有轮番休息或进食。

当然,他自己也没有闲着。他在干什么?开会!

窦建德在开会,李世民则早已派人将河边一千余匹马召回,以使骑兵做好出击准备。

当他看到窦军的混乱状态时,认为出击时机已到,即命宇文士及率三百骑兵经窦军阵前驰过,并授意说:“如敌人不动,你就引兵原路返回,如果敌人出兵攻击你,你就引军向东往敌人阵后冲过去。”

李世民此举,是想引得敌军自乱阵脚。宇文士及率军出城后,窦军果然来战,李世民心中大喜,立即下令出击。

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首先冲出城外,大部队继进,直捣敌军统帅窦建德的中军大帐。

此时窦建德的重要会议还在开。会还没有开完,唐军已冲到帐前,窦建德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当场受伤被擒,将领们作鸟兽散。

唐军继续穿透窦军阵后,再扬旗杀回,使窦军摸不清唐军究竟有多少人、从什么方向攻击,因而乱作一团,全线崩溃。

结果,三千多人被杀,五万多人被俘,只有窦建德妻子曹氏率数百骑兵逃脱,唐军追杀三十多里,大获全胜。

事后,李世民立即回军洛阳,将窦建德等被俘敌军带到城下示众,王世充见窦建德十几万大军顷刻瓦解,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乖乖率全城官兵向唐军投降。

李世民顺利实现其“围城打援、一举两克”的战略意图,彻底消灭了王世充集团和窦建德集团。

此战,是唐朝奠基之战。因为此战将当时最强的两大股势力王世充集团和窦建德集团一举拿下,毕其功于一役,极大地缩短了唐朝统一天下的进程;而且,此战打出了唐军军威,此后再无如此艰难的硬仗,奠定了唐军纵横驰骋、摧枯拉朽的基础。

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的奠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