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韬略:李世民的仁义治国之路

隋唐韬略:李世民的仁义治国之路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采取行仁讲义的仁治?李世民觉得大乱之后恐怕难以行仁讲义,仁治这条路只怕走不通。他早年追随杨素,隋炀帝年间的朝政日败,有封德彝的一份功劳。他身为李世民的天策府属官时,又暗中投靠太子李建成,阴持两端。后来随李密投降大唐,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属下。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俩争夺太子时,魏征高度忠于李建成,出了不少阴险而又稳妥的点子。从此,李世民确立了以仁治天下的根本方针。

隋唐韬略:李世民的仁义治国之路

有了治理天下的初心还不够,得有怎么治理天下的思路和办法才行。是采取行仁讲义的仁治?还是采用严刑峻法的法治?

李世民觉得大乱之后恐怕难以行仁讲义,仁治这条路只怕走不通。为此,君臣曾进行过一场史上著名的辩论赛

说这场辩论赛著名,是因为唐朝后来诸帝,甚至此后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们,都会时不时地提到这场辩论赛,将其奉为经典。

先简单介绍一下正方、反方的主力辩手。

反方的主力辩手——封德彝(568—627),字德彝,名伦,是隋唐年间的著名墙头草。他早年追随杨素,隋炀帝年间的朝政日败,有封德彝的一份功劳。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了,他就投降了弑君的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败事以后,他又投降了唐朝,渐得李渊信任,官至中书令,成为宰相。他身为李世民的天策府属官时,又暗中投靠太子李建成,阴持两端。他的这个两面派搞法在辩论赛时李世民还不知道,直到他死后才暴露出来。

正方的主力辩手魏征,也是一个投降过来的人,但他与封德彝有天壤之别。这是一个后来在民间传说中成了神仙的人物,可见,民间口碑对他人品的肯定。

魏征(580—643),早年是李密的手下。后来随李密投降大唐,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属下。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俩争夺太子时,魏征高度忠于李建成,出了不少阴险而又稳妥的点子。

这些点子,李世民都感同身受,因为本来就是对付他的嘛。李建成死后,李世民招来魏征问他:“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离间?”魏征回答说:“皇太子要是听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了。”

听到魏征如此说,李世民哈哈一笑,也就算了。

李世民不知道的是,类似的这一幕,在今后还将不断上演。

可见,魏征虽然是降人,但他在李密手下时,忠于李密没有二心;在李建成手下时,忠于李建成没有二心;在李世民手下时,也是忠于李世民没有二心。就凭这份忠心,他名列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名,排名在很多从太原时就跟着李世民的功臣之前。

辩论赛中,正方主力辩手魏征认为:

“久享太平的民众骄奢,骄奢则难教化;经过乱离的民众愁苦忧死,愁苦忧死则易教化。这就犹如饥饿的人容易进食,口渴的人容易进水一样。”

反方辩手们——以封德彝为首的部分大臣却认为:自春秋以来人心不古,世道渐变,所以秦始皇推行法治,两汉则儒法兼用,不是他们不想推行仁义教化,而是无法行仁讲义,魏征一介书生,不识时务,如果用其虚论,则国家必败。

魏征进行反驳陈述:“古代黄帝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都能致治太平,这都不是在大乱之后吗?如果说古人淳朴,近世渐至浇薄,那么到今天,民众就该都变成鬼魅了,君主还能讲什么治理!”(www.xing528.com)

结果,反方封德彝等人,哑口无言。

正方魏征获胜。从此,李世民确立了以仁治天下的根本方针。

李世民作为辩论赛主持人,也加入了正方,推崇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义”“仁政”观,认为应当以仁义治天下,他点评说:

“我看古代帝王,行仁义,任贤良,国家就治理得好;行暴乱,任小人,国家就治理不好。

“古来帝王以仁义治国者,国祚延长,专以严法治人者,虽然救弊于一时,败亡也随之就来。前代帝王成事,足为鉴戒,所以如今应当专以仁义诚信治国,以革除近代以来的刻薄之政。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

“若教以礼义,使之少敬长,妇敬夫,则都贵了;轻徭薄赋,使之各治生业,则都富了。

“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本根不动摇,则枝叶茂盛。君主能保持清静无为,百姓自然会安乐。因而,我唯一的想法是清静无为,使天下无事。使得徭役不兴,年谷丰收,百姓安乐。

“如今,我唯一的爱好在于尧舜之道,周公孔子之教,以为这就如鸟有翼,如鱼得水,失之必死,不可一日舍弃。”

治国应当以仁义为本,以静虚为务,与民休息,无为而治。这一基本国策确定后,李世民“力行不倦”,实行戒奢省费、任人唯贤、轻徭薄赋、民族和解等政策,“数年之间,海内康宁突厥破灭。”(《贞观政要·政体》)

到了六年之后的贞观七年(633),李世民还没有忘记这场辩论赛,他在总结国家初步大治的经验时,对当时的大臣们说:

“贞观初年,很多人都以为,当今必不可施行仁义教化的王道,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还应强兵耀武,征讨四夷。唯有魏征劝我行仁教化,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我采纳了他的建议,不过几年时间,就使华夏民众安居乐业,边疆各族宾服来朝。这是魏征的功劳,但恨封德彝已死,不能看到今日天下教化安乐的局面。”

李世民是用国家大治的既成事实,来夸奖正方主力辩手魏征,来批评反方主力辩手封德彝。只是可惜,封德彝这会儿已经死了。

实际上,大乱之后,实施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政策,必能达到天下大治,这已经被历史多次反复地证明过。比如,秦朝大乱之后继续劳民伤财、严刑苛税,结果二世而亡;两汉在大乱之后实行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的国策,结果民殷国治。

所以,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治国,都应以安民乐业为基本国策。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