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史:历史中的东胡诸部族

元史:历史中的东胡诸部族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上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诸民族,就主要而言,包括东胡与突厥两大文化系统。由于所居的地理条件不同,同属于东胡的诸部,在生活模式等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活在大兴安岭中的东胡诸部,东与通古斯人为邻。东胡诸部在历史上虽曾屡次役属于它的西邻突厥族,但也多次征服过突厥而成为高原的强大统治者。为了深入一步来探讨蒙古族的起源,让我们也追寻历史的足迹,对东胡诸部的演进作某些必要的追索。

元史:历史中的东胡诸部族

在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以东,北与南西伯利亚相接,地理学上称作蒙古高原的地区(今分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历史上,很古以来便是中国历史上北方诸游牧民族活动的广阔舞台。这些强悍的草原民族,一个接一个勃然兴起,像劲健的雄鹰一样,飞掠过草原,然后大多在历史的洪流中消逝。这些民族既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历史,又与当时的中原王朝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中国历史中生动多彩且不可分割的篇章。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总的进程和北方地区的开发,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历史上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诸民族,就主要而言,包括东胡突厥两大文化系统。这两种人在文化上各有其明显的特质,而又是互相影响和渗透的。突厥种类“千种万类”,他们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草原游牧民,畜产多马、牛、羊,操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大多以蒙古高原中部山地为中心,向东西和南方向发展,长时期是蒙古草原上的强大统治民族。东胡也是种类繁多。他们原始的居地大概在大兴安岭。由于所居的地理条件不同,同属于东胡的诸部,在生活模式等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活在大兴安岭中的东胡诸部,东与通古斯人为邻。他们过着半定居的狩猎兼畜牧生活,牲畜有牛、马,兼畜豕,但无羊。大兴安岭西侧的东胡诸部最早大概都是森林狩猎民,其中一部分进入蒙古东部平原的开始转营游牧生活,养羊的习惯则是从它的西邻突厥人那里学来的。至于散处在大兴安岭南段,并由此而弥漫于辽东、西,乃至阴山东段的东胡诸部,虽以游牧为主,亦兼有粗放的农业。他们因伴汉塞而居,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社会经济水平则较其他同族为高。东胡语当是属阿尔泰或土兰语系的蒙古语支,在发音上多带很重的颚音。东胡诸部在历史上虽曾屡次役属于它的西邻突厥族,但也多次征服过突厥而成为高原的强大统治者。在长时期的相互角逐中,彼此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乃至婚姻媾通、兼并融合,在这些合力的推动下,蒙古草原上突厥与东胡部族日益趋于接近,终于导致13世纪一个伟大的民族——蒙古族的形成。不过,从族源的角度看,早期的原蒙古人是出自东胡种。这种看法,近半个多世纪来,在蒙古史学界已大体上趋于一致。早在20世纪20年代,《蒙兀儿史记》一书的作者屠寄就提出:“蒙兀儿者,室韦之别种。”1949年以来,中国的蒙古史学界大多数人都持东胡说,亦邻真的《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源》一文,与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一书,都是有代表性的著作。然而,其中不少的环节仍然是若暗若明,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www.xing528.com)

为了深入一步来探讨蒙古族的起源,让我们也追寻历史的足迹,对东胡诸部的演进作某些必要的追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