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后期诸帝衰运:北朝的历史分析

北魏后期诸帝衰运:北朝的历史分析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从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在位时起,迅速步入后期的衰运。515年,北魏宣武帝病逝,太子元诩继位,年仅6岁,其母胡充华因宣武帝废止“母死子贵”制而存活,成为太后。520年,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火并,胡太后的妹夫元乂与太监刘腾等人密谋,将元怿杀害,又把胡太后幽禁,二人专制朝政。5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元诩,并对外宣称皇帝暴崩。北魏宣武帝以后,24年间出现七个皇帝,而且全部被杀,可见其政治动乱的程度。

北魏后期诸帝衰运:北朝的历史分析

北魏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在位时起,迅速步入后期的衰运。北魏后期的皇帝与皇室在历史课程中受到的关注一向比较少,导致社会大众对他们的认识也比较少,为此在探访北朝的过程中先行略述,毕竟他们主导着北朝后段的发展与演变。这又是一段读起来让人不很舒服的历史,请先有心理准备。

宣武帝元恪(483—515年,得年33岁,499—515年在位)

孝文帝元宏第二子,母高昭容,17岁即位,最初由六大臣辅政一年多。

宣武帝是父亲迁都与汉化政策的积极拥护者,也是个彻底汉化的皇帝。501年开始亲政后,他下令大举扩建京城洛阳,拒绝旧鲜卑贵族迁回故里的要求,继续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在他的统治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完全巩固,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帝国南部,民族差异缩小到几乎消失,政治、社会与文化则趋向门阀化,汉人与汉化鲜卑人的世族兴起,渐渐向南朝看齐。

然而这种状况也使元氏皇族趋向逸乐,力量减弱,缺乏皇族的能臣、名将辅佐皇帝,果然在507年对南梁的战争中大败,折损兵马十余万,武器、资材、牲畜、粮食丧失无数,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大幅削弱,更不利于统治整个帝国。至此宣武帝仍然不知警惕,不改得过且过、好逸恶劳的习性,不出洛阳一步。到这个时候,北魏中央等于已经耳目不灵、手足无力,皇帝与政府高官不再了解自己的国家,也不再有能力控制国家的另一半,于是不可避免地,这个国家也离他们远去。再从民族的角度看,北魏皇帝的另一身份是鲜卑民族的领袖,今日鲜卑民族已经是一个消失的民族,几乎没有痕迹留存,也正是在宣武帝作为民族领袖时开始消亡的。

孝明帝元诩(510—528年,515—528年在位,被杀,得年19岁)

宣武帝元恪之子,母胡充华[2]。528年,元诩被其母毒死,只得年19岁。北魏的政治在这段时期迅速恶化,母子亲情、君臣道义、同僚情谊都荡然无存,只剩下人性的贪欲与权谋算计,最后赤裸裸的暴力出现,将北魏政权粉碎。

515年,北魏宣武帝病逝,太子元诩继位,年仅6岁,其母胡充华因宣武帝废止“母死子贵”制而存活,成为太后。胡太后当政,小皇帝叔父太傅兼侍中元怿辅政。太后将元怿纳为情人。520年,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火并,胡太后的妹夫元乂与太监刘腾等人密谋,将元怿杀害,又把胡太后幽禁,二人专制朝政。

525年,胡太后发动反政变,重新掌政,孝明帝仍是傀儡。此后胡太后的新情人郑俨、徐纥把持内外,政治每下愈况。528年,因受胡太后掌控,在公众场合只能吟出“恭己无为赖慈英”这样诗句的孝明帝,终于设法向亲生母亲夺权,密召镇守山西的大将尔朱荣率兵入京,以对抗胡太后。恰好此时潘妃生下一女,胡太后遂先下手为强,宣称生的是男孩,大赦天下,同时将亲生儿子孝明帝毒死。

幼主元钊(526—528年,被杀,得年3岁,528年在位)

北魏皇族。5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元诩,并对外宣称皇帝暴崩。胡太后先是将孝明帝之女伪称为皇子,立为皇帝,后发觉真相难以隐藏,乃改为拥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消息传出,天下震惊,都认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将领尔朱荣以此为借口,另立元子攸为帝,带兵攻向首都,大败中央军,只用了15天就占领了洛阳,元钊及胡太后被俘。尔朱荣将幼主元钊和胡太后沉入黄河,并杀死两千多名大臣。此事发生在黄河南岸,河北岸为阳,南岸为阴,故史称“河阴之变”。

孝庄帝元子攸(507—530年,被杀,得年24岁,528—530年在位)

彭城王元勰(孝文帝拓跋宏之弟)的嫡子,他姿貌俊美,通诗书,有勇力,自幼在宫为孝明帝伴读,与孝明帝颇为友爱。528年,元子攸被率兵南下的军阀尔朱荣拥立为皇帝,实际上是傀儡,还被迫娶尔朱荣之女为皇后。

530年,孝庄帝不堪尔朱家族的压迫,谋杀尔朱荣,尔朱族人尔朱兆立即率领大兵攻入洛阳,将孝庄帝俘虏到晋阳[3]绞死。孝庄帝是个命运多舛的末世君主,528年南梁军兵临洛阳,只得弃城而逃,一年多后,他临死前感触深沉,向佛祖礼拜,发愿生生世世不做皇帝,留下一首绝命诗,道尽他凄凉的末路: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长广王元晔(508—532年,被杀,得年25岁,530—531年在位)

尔朱兆立的傀儡皇帝,在位4个月被废,被杀。

节闵帝元恭(498—532年,被杀,得年35岁,531—532年在位)

尔朱家族再一次立的傀儡皇帝。此时尔朱氏被另一军阀高欢击败,节闵帝也于532年被高欢所废并毒死。

安定王元朗(513—532年,被杀,得年20岁,531—532年在位)

被高欢拥立的傀儡皇帝,在位6个月被杀。

孝武帝(出帝)元修(510—534年,被杀,得年25岁,532—534年在位)

北魏最后一位皇帝,为高欢所立的傀儡。534年,他因不堪高欢压迫起而反抗,战败后,逃出洛阳,投奔关中军阀宇文泰,却被其所杀,北魏结束。元修死后西魏定谥号为孝武皇帝,东魏不予承认,称元修为出帝。此后高欢、宇文泰各自拥立一个傀儡皇帝,都自称魏国,史称东魏、西魏,北朝历史进入后期。(www.xing528.com)

北魏宣武帝以后,24年间出现七个皇帝,而且全部被杀,可见其政治动乱的程度。这种悲剧可说在孝文帝、宣武帝时已经形成趋势,但使大局加速恶化,则与胡太后的统治有关。

胡太后当政(515—520年、525—528年)

胡太后是北魏宣武帝妃嫔、孝明帝生母。这位女士是以太后、母亲的身份杀死皇帝(也是亲生儿子)的极少数案例主角。

她容貌美丽,文才颇高,也擅武艺,名字却不得而知。她有位姑母出家为尼,经常出入宫内,就引荐她入宫,她很快受到宣武帝的宠爱。当时北魏后宫实行“母死子贵”制度,后宫女性皆不愿生下皇子,胡氏却感叹国君不可无子,宁可不顾自己的生命。510年,胡氏生下皇子元诩,是为宣武帝的长子,宣武帝已经28岁,在习惯早婚的古代,可谓得子极晚。史书记载当时北魏宫中“频丧皇子”,其中必有非自然死亡者,可见“母死子贵”制度的影响,这也使元诩生下后就被抱走,并非由胡氏哺乳养大,母子感情应该也因此受到影响。

完全汉化的宣武帝废除了“母死子贵”制度,胡氏得以存活。 515年,6岁的元诩登基为孝明帝,胡氏成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以北朝的标准看,胡太后无疑是女性的佼佼者。她美丽非凡,善读书做诗,通晓佛理,箭术高明,吟得出“化光造物含气贞”这样的七言诗句,拉弓射箭可以正中针孔,亲览政务,自批公文,还常接纳人民有冤屈的陈情,亲自考试政府官吏。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她骄傲自大、自我感觉良好的个性与对实际情况的无知与漠视。这位太后曾巡视国家绸缎仓库,后面跟着一百多人,包括王公大臣、宫廷女性,等等。太后居然下令所有随从人员可以任意搬取绢帛回家,只见众人一拥而上,拼命拿走国家的绸缎,拿走一百多匹还算少的。一位亲王和一位尚书令搬得太多,不堪负荷,摔倒在地,太后叫他们空手而回,成为当时的笑柄。

这件事或许是胡太后操控臣下的权谋,但即使如此,其做法也太不可取,只暴露出太后本人目光短浅、任性妄为、奢侈浪费与对人民血汗、国家资产的轻忽。这种大规模的赏赐时常发生,受惠者都是围绕在太后身边的一群人,永远不及普通百姓。同样的心态也可以解释胡太后对佛教的做法:永无止境地修建佛寺,大规模斋僧,动辄几万人,下令全国各州都必须兴建五层佛塔,于是皇族、高官、宦官、军官等在洛阳竞相建造佛寺,互相比赛高大壮丽。这种种做法在十几年间就使国家府库枯竭,民力疲弊,等到北方军阀的铁骑一来,洛阳全面毁坏,一切的宏伟壮丽都变成昙花一现,只留下《洛阳伽蓝记》这本书中的文字,述说着北魏后期那段短暂而畸形的繁华。

胡太后北朝豪放女的性格也表现在她的感情与性生活上。作为太后,她不乏情夫,这本是北朝宫廷的常态——例如她看上年轻英俊的将军杨白花,便加以“逼幸”,将他纳入情人之林,然而杨白花在不得已出入宫闱后,却嗅出危险的气息,等到父亲一去世,便找个机会投奔南朝去了,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胡太后作为一个有文采的多情女子,当她发现以太后的地位与威权也无法保住中意的情郎杨白花时,便作出歌曲,命几百个宫女列成长排,手臂相扣,以足踏地为节拍,唱出太后的无尽思念:

杨白花歌

北魏 胡太后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个故事太过鲜明,以至成为诗人吟咏的题材,例如一千多年以后,晚清诗人丘逢甲有诗:

杨花 六首之一

清 丘逢甲

蒙蒙飞送魏宫春,揉雪团云逐塞尘。

燕子不衔窠里去,渡江愁煞踏歌人。

地震将到时,敏感的动物可能会预先设法逃跑。当北魏宫中响起这首情歌时,曾被胡太后逼上床的杨白花将军已经看清形势,改名杨华,跳下北魏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了。

在北朝与以后的北方民族王朝,太后是否有情人,以及太后是否用情人管理国政,其实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太后是怎样的太后,以及太后的情人是怎样的人。辽朝太后萧燕燕就有汉人情人韩德让,萧燕燕是英明的太后,韩德让是忠心又有才干的大臣,在他们的合作下,稳定辽朝政局,又率军南侵,迫使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辽进入强盛时期。胡太后第一个情人清河王元怿风评不差,却在北魏高层内部夺权斗争中被杀,可是胡太后再度夺权成功,志得意满之下找的几个情人都是谄佞之辈,借着太后的宠幸胡作非为。胡太后用他们当政,只是扩大皇家母子冲突,加速大动乱的到来而已。

孝文帝激烈的汉化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在524年正式出现,北魏随即陷入大乱。这场要了北魏帝国性命的大乱,最早的星星之火来自西北边区的基层军民,称为“六镇之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